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报告范文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怎么写(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5-07-21 19:00:02 查看人数:81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1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怎么写600字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精选写报告经验122人觉得有用

写生物实验报告时,尤其是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这部分,得把关键点说清楚。这类报告通常涉及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结果分析几个部分。实验目的是为了搞明白有丝分裂的过程,为什么重要之类的,这部分要简洁明了。方法步骤就比较重要了,得详细记录实验的具体操作,比如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这些步骤,每个环节都得交代清楚,特别是染色剂用的是什么,压片时怎么用力,这些都是细节。

结果分析,得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比如能看到哪些阶段的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有没有清晰呈现。如果看到的细胞多处于某一个时期,这可能意味着取材时间不对,要是细胞都在间期,那可能是解离没做好。这里有个小问题,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视野太亮导致看不清细节,这就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大小试试。

至于格式,标题得醒目,正文部分要注意段落分明。标题用黑体或者稍大一点的字号就行,正文部分字体统一就好。记得给图片加上编号和简短的说明,这样看起来条理更清晰。不过,有时候可能会忘记标注图片来源,这个其实挺重要的,最好别漏掉。

写报告的时候,数据记录要真实准确,不能凭空捏造。要是数据偏差太大,很可能是因为计数时没耐心,数错了很多细胞。还有,写报告的时候,术语要用对,像“中期板”这种专业术语不能写成“中期版”,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意思完全不一样。另外,写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检查标点符号,有时候逗号少打一个,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最后,写完报告后最好能找个同学互相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有时候一个人忙乎着写报告,可能会忽略一些小细节,别人帮忙看看就能发现这些问题。

【第2篇】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怎么写550字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

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

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ok3w.net()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精选写报告经验185人觉得有用

写生物实验报告时,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部分,得注意一些细节。实验前最好准备新鲜的菠菜叶,因为叶片比较嫩的话,提取效果可能会好点。把叶片剪碎后放入研钵,加入适量无水乙醇,这能帮助溶解色素。记得动作要轻柔些,别把叶片弄得太烂,不然过滤的时候会麻烦。

用脱脂棉塞住漏斗口,将滤液慢慢倒入玻璃漏斗进行初次过滤,滤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接着,拿一条长约十五厘米、宽约零点五厘米的滤纸条,一端剪成斜角,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展开色带。把滤液滴在滤纸条的起始线上,要控制好量,太多会影响结果。待干后再重复几次,这样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会更清晰。

在层析过程中,要注意烧杯里的层析液不能超过滤纸条的起始线,不然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里,影响实验效果。有时候不小心加多了也没关系,只要及时调整就行。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颜色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如果发现某些色素带颜色偏淡,可能是提取时没有充分溶解色素。

记录实验现象时,可以描述每个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但别忘了标注它们的位置高度。数据处理方面,可以通过计算色素带间的距离比值来分析它们的扩散速率。这个比值能反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而推测其分子大小和结构特点。不过,比值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否则结果可能偏差较大。

【第3篇】生物实验报告内容怎么写850字

2025年生物实验报告内容

2025年生物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 2cu(oh)2→ch2oh—(choh)4—cooh cu2o↓ 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 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精选写报告经验13人觉得有用

写生物实验报告的时候,得先把实验目的写清楚。这很重要,不然读者会搞不清你在研究什么。接着,实验步骤要详细,尤其是关键环节,这样别人复现你的实验才有谱。材料的选择也不能马虎,得说明为什么选这个材料而不是别的。数据记录这部分,要保证真实准确,哪怕有些偏差也要如实反映。

结果分析这部分,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去解读数据,不能只罗列数字。图表要是用的话,记得标注清楚,别让人家看半天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有时候,一些小细节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比如温度、湿度这些环境因素,都得记下来。

讨论部分,就是把实验结果和预期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出入。如果有偏差,就要分析原因,是操作不当还是其他因素。这里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基于事实说话。引用文献的时候,记得标明出处,这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容易忘掉一些细节,比如某个试剂的浓度没写全,或者某个步骤描述得不够完整。还有,有时候为了图省事,可能会省略一些不太重要的步骤,但这其实不太好,毕竟完整的记录才能体现科学严谨的态度。

【第4篇】2025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怎么写5950字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1混合液)。时间: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五比较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或2 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6o2 6h2o6→co2 12h2o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 2co2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精选写报告经验128人觉得有用

写一份高质量的报告,特别是像高一生物实验报告这样的东西,需要从头到尾都得下点功夫。实验报告可不是随便写写就能过关的,它得把实验的过程、结果和你的理解都交代清楚。开头部分,你得先把实验的目的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它的意义在哪,这很重要。比如研究光合作用,你就得说明这是为了了解植物如何利用阳光制造能量。

接着就是材料和方法,这部分要详细到能让别人照着做一遍都能成功。记得列出所有用到的东西,从显微镜到试剂瓶,一个都不能漏。步骤也要写得明明白白,像是“取一片菠菜叶放在载玻片上”,而不是含糊其辞地说“把叶子放上去”。不过有时候可能会写成“取一片菠菜叶放在玻片上”,少了“载”字,但意思还是能懂的。

然后是实验结果,这一块得客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别掺杂个人想法。比如看到颜色变化就说颜色变了,不要急着下结论。这里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说“观察到绿色加深”,其实应该是“观察到颜色加深”,但因为是手写的,偶尔会出错。

最后是讨论部分,这里才是发挥你聪明才智的地方。你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跟预期有没有偏差,如果有偏差,是哪里出了问题。比如光照不足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就可以探讨下光照强度对实验的影响。这部分要是写得乱七八糟,就显得很不专业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写报告的时候千万别觉得只要材料和方法写得好就行了,后面的结果和讨论同样重要。如果只是一味地堆砌数据而没有深入分析,那这份报告就没什么价值。另外,格式也很关键,字体大小、页边距这些细节都不能忽视,不然老师一眼看过去就觉得你不认真。

【第5篇】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怎么写3050字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范文

一、 实验室规则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高声说话。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2.实验报告的前三部分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与操作步骤)要求在实验课前预习后撰写,作为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预习时也要考虑并设计好相应实验记录的表格。

3.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

(1)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实验材料:应包括各种来源的生物样品及试剂和主要仪器。说明化学试剂时要避免使用未被普遍接受的商品名和俗名。试剂要标清所用的浓度。

(3)实验步骤:描述要简洁,不能照抄实验讲义,可以采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或自行设计的表格来表示,但对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关键环节应写清楚,以便他人重复。

(4)实验记录:包括主要实验条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中的原始数据。

(5)结果(定量实验包括计算):应把所得的实验结果(如观察现象)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对比,尽量用图表的形式概括实验的结果,如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比较表等(有时对实验结果还可附以必要的说明)。

(6)讨论:不应是实验结果的重述,而是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如对定性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应有中肯的结论。还可以包括关于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有关实验的一些问题,对实验异常结果的分析和评论,对于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等。

(7)结论:一般实验要有结论,结论要简单扼要,说明本次实验所获得的结果。

三、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百分制)

1.实验预习报告内容(30分)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预习实验,并书写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①实验原理(10分):要求以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②实验材料(5分):包括样品、试剂及仪器。只列出主要仪器、试剂(常规材料不列);③实验方法(15分):包括流程或路线、操作步骤,要以流程图、表格式给出要点,简明扼要。依据各部分内容是否完整、清楚、简明等,分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项目完整,能反映实验者的加工、整理、提炼。

合格:较完整,有一定整理,但不够精炼。

不合格:不完整、缺项,大段文字,完全照抄教材,记流水账。

实验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进行实验。该实验应重新预约,待实验室安排时间后方可进行实验。

2.实验记录内容(20分)

实验记录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实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主要实验条件(如材料的来源、质量;试剂的规格、用量、浓度;实验时间、操作要点中的技巧、失误等,以便总结实验时进行核对和作为查找成败原因的参考依据);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加入试剂后溶液颜色的变化);③原始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数据表格(注意三线表格式),准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记录测量值时,要根据仪器的精确度准确记录有效数字(如吸光值为0.050,不应写成0.05),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实验记录应在实验过程中书写;应该用钢笔或者圆珠笔记录,不能用铅笔。记录不可擦抹和涂改,写错时可以准确划去重记。记录数据时请教师审核并签名。

实验记录分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如实详细地记录了实验条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及实验中的原始数据(如三次测定的吸光度值)等;实验记录用钢笔或者圆珠笔记录,没有抹擦和涂改迹象。书写准确,表格规范(三线表)。有教师的签字审核。

合格:记录了主要实验条件,但不详细、凌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细致;原始数据无涂改迹象,但不规范。有教师的签字审核。

不合格:记录不完整,有遗漏;原始数据有抹擦和涂改迹象、捏造数据(以0分计);图、表格形式错误;用铅笔记录原始数据;无教师的签字审核。 若记录的结果有怀疑、遗漏、丢失,必须重做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结果与讨论(45分)

(1)数据处理(5分)

对实验中所测得的一系列数值,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数据处理时,要根据计算公式正确书写中间计算过程或推导过程及结果,得出最终实验结果。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单位(国际单位制)。经过统计处理的数据要以x〒sd表示。可分成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处理方法合理,中间过程清楚,数据格式单位规范。

合格:处理方法较合理,有中间计算过程;数据格式单位较规范。

不合格:处理方法不当;无中间过程;有效数字的位数、单位不规范。

(2)结果(20分)

实验结果部分应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处理的最终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比对,以列表法或作图法来表示。同时对结果还可附以必要的说明。

要注意图表的规范:表格要有编号、标题;表格中数据要有单位(通常列在每一列顶端的第一行或每一行左端的第一列)。图也要有编号、标题,标注在图的下方;直角坐标图的纵轴和横轴要标出方向、名称、单位和长度单位;电泳图谱和层析图谱等要标明正、负极方向及分离出的区带、色带或色斑的组分或成分。电泳结果还要标记泳道,并在图题下给出泳道的注释;要标出分子量标准的各条带的大小。并且注意需要结合图表对结果进行较详细的解释说明。

可分成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实验结果有归纳、 解释说明,结果准确,格式规范。

合格:堆砌实验现象、数据,解释说明少。

不合格:最终实验结果错误且无解释说明,图表、数字不规范。

(3)讨论(20分)

讨论应围绕实验结果进行,不是实验结果的重述,而是以实验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基本内容包括:①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的各种资料、数据、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说明实验结果,重点阐述实验中出现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规律之间的关系。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范文

精选写报告经验168人觉得有用

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得把实验的目的说清楚,这很重要。像我们做生物化学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一些理论知识,或者探索新的东西。要是目的没写明白,老师看了可能会觉得你没搞懂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过,有时候学生会忽略这部分,只顾着往下面写步骤,这就有点不妥了。

开始写的时候,要把实验名称、日期、小组成员名字都列出来,这个习惯得养成。要是漏掉这些基本信息,以后查资料或者核对数据的时候会很麻烦。而且,日期最好写具体点,比如哪年哪月哪日,而不是笼统地写个大概的时间范围。

接着就是材料和方法部分,这部分得详细。用到的试剂、仪器都要列出,还有具体的用量。步骤也要一步步写清楚,不能太简略。比如加试剂的时候,是滴加还是直接倒入,温度是多少,这些都是关键信息。但有时候,学生可能觉得步骤太简单就不写了,这样会让别人看不懂你的操作过程。

结果部分,表格和图示都很重要。要是能用图表展示数据,就比单纯的文字描述直观多了。不过有些同学可能会偷懒,觉得画图费事,直接抄数据,这样就显得不够专业。而且数据的准确性也很关键,稍微偏差一点,结论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分析结果的时候,要结合理论去解释现象。如果发现实验结果跟预期不符,也不要慌,可以试着找出原因。可能是操作不当,也可能是试剂有问题。但有时候学生会直接跳过这一步,只写个大概的结果,这样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

最后,写结论的时候,要简洁明了。不要啰嗦一大堆,只要把实验的主要发现说出来就行。不过,有时候学生会写得太模糊,比如“实验结果符合预期”,但没具体说明哪里符合,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第6篇】生物实验报告格式怎么写850字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 2cu(oh)2→ch2oh—(choh)4—cooh cu2o↓ 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 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

精选写报告经验77人觉得有用

写生物实验报告的时候,关键是要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说清楚。开头部分得先介绍下实验背景,比如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接着把实验的目的写明白,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读者需要知道你到底想证明什么。

材料这部分要详细列出用到的所有东西,从仪器到试剂都不能漏掉,特别是浓度和型号这类细节。方法这块不能太简略,每个步骤都要交代清楚,最好能写出具体的操作顺序,这样别人看你的报告就能跟着做一遍。

数据记录这一块儿要客观真实,不能只挑好看的写。图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让数据看起来更直观。不过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标注单位和坐标轴名称,别忘了给图起个名字。

分析环节是重点,这里得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数据代表什么意思,不要照搬课本上的概念。要是有误差的话,也得说清楚可能的原因,比如仪器精度不够或者操作不当之类的。

结论部分要说清楚实验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没达到,也要分析原因。有时候还需要提些建议,比如下次做类似实验时该注意些什么。

记得检查一下拼写和标点符号,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基础,但错别字多了会影响整体印象。还有就是数字和字母的大小写,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弄错。另外,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时要标明出处,这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写完之后可以放一两天再回头看,有时候刚写完觉得没问题的东西,过段时间再看可能会发现问题。当然啦,也不是说非得做到完美不可,毕竟人不是机器,偶尔犯个小错也是正常的。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怎么写(精选6篇)

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物信息

  • 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 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99人关注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 ...[更多]

  • 2023年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五篇)
  • 2023年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五篇)97人关注

    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班级:04级生物技术 学号:044161030 姓名:卢允剑实习公司:德化县自来水公司实习时间:2025-3-2—2025-6-5实习目的:实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应用所 ...[更多]

  • 生物教学个人总结报告(三篇)
  • 生物教学个人总结报告(三篇)95人关注

    又一学年结束了,对于这一年的工作,有喜有忧,为了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取得进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思想方面:本人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拥护____,以党的方针政策 ...[更多]

  • 2023学生物业管理实习报告(十五篇)
  • 2023学生物业管理实习报告(十五篇)93人关注

    2025学生物业管理实习报告今年一月十八日下午开始,我在美佳物业伟柏花园进行了物业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依次对设施管理、事务管理、保安管理进行了实习。在 ...[更多]

  • 生物实验报告内容(十五篇)
  • 生物实验报告内容(十五篇)90人关注

    2025年生物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 ...[更多]

  • 2023年大学生物业实习报告(十五篇)
  • 2023年大学生物业实习报告(十五篇)89人关注

    在实习中,通过和基层员工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个在物业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入汇城物业公司实习前,我曾去过姿华文雅新世界,清华园等小区,他们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 ...[更多]

  • 生物实验室述职报告样本(五篇)
  • 生物实验室述职报告样本(五篇)85人关注

    一、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方面严格实验准备制度,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一天前,分组实验两天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本人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 ...[更多]

  • 2023年大学生物流岗位实习报告3000字(三篇)
  • 2023年大学生物流岗位实习报告3000字(三篇)85人关注

    时光飞逝,从我走出校门进行实习工作的那一天开始,迄今为止,已经八个月有余了,在此期间,我经历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从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深深教诲,到自己的亲身体验,让自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