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篇1
1. 作业前务必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2. 钻孔时注意防止钻杆折断,避免飞溅碎石伤人。
3. 注浆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4. 安装锚索时,应缓慢施加预应力,避免突然断裂造成伤害。
5. 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不得篡改数据或忽视异常。
6. 对于可能出现的地下水,需采取防水措施,防止注浆液流失。
7. 完成作业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工作面整洁。
8. 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如地质突变、设备故障等,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并寻求解决方案。
以上锚索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为作业人员提供指导,但具体操作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只有严格遵守规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篇2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锚喷支护工艺和设备操作。
2.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 钻孔时要防止粉尘飞扬,采取湿式钻孔或配备除尘设备。
4. 注浆或注水泥砂浆过程中,注意观察压力变化,防止浆液喷出伤人。
5. 喷射混凝土时,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避免飞溅伤害。
6. 定期检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如发现松动、裂缝等问题,应及时处理。
7.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遇地下水、破碎岩层等,应调整支护方案,增加安全措施。
8. 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提供指导,但具体操作还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确保锚喷支护作业的安全高效。
篇3
1. 施工前务必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对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有充分了解。
2. 支护结构材料应选用合格产品,确保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支护方案。
4.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5. 防排水系统需保持畅通,防止积水引发事故。
6. 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7. 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同样重要,避免施工噪音和振动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8. 遵守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严格遵守,以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地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最佳决策,确保基坑支护工作的万无一失。
篇4
1. 施工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伤害。
2. 钻孔时要防止粉尘飞扬,采取湿式钻孔或配备除尘设备。
3. 注浆时避免锚固剂溅出,造成环境污染或人员伤害。
4. 安装锚杆时,应避免剧烈冲击,防止锚杆断裂。
5. 定期检查锚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遵循“先支护后掘进”的原则,确保支护及时到位。
7. 不得随意改变设计参数,如需变更,须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批。
以上规程旨在指导锚杆支护作业,但具体操作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安全高效。施工过程中,务必注重团队协作,加强沟通,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篇5
1.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砌碹支护的基本知识和安全规定。
2. 施工过程中,严禁违章作业,如超载、野蛮施工等。
3. 砌碹时要确保砂浆饱满,砖石排列整齐,避免空洞和松动。
4. 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有害气体积聚,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5.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加强支护强度,采取特殊加固措施。
6. 应急预案要提前制定,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启动,减少损失。
7. 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防止滑倒和绊倒事故。
8. 对于任何异常现象,如墙体开裂、渗水等,都应及时上报并处理。
通过严格执行砌碹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我们可以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高效进行,为工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篇6
1. 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支护操作规程,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2. 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潜在风险。
3. 在支护施工过程中,严禁超载或违规操作,确保设备在允许范围内使用。
4. 支护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合格材料不得使用。
5. 深入了解地质情况,针对不同的地层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6. 定期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查,如发现裂缝、变形等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7. 遵守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为支护工作提供指导,但具体操作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篇7
1. 工程人员应熟悉并严格遵守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支护设计方案。
2. 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确保每个工人了解作业风险和应对措施。
3. 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作业,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再行施工。
4. 在进行支护作业时,注意保持工作面整洁,避免杂物影响支护效果。
5. 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6. 培训员工提升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7. 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8. 在支护材料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先入先出原则,防止材料失效。
9. 对于监测数据的异常变化,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0.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工作连续性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1)施工期间,现场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位支护定期检查;不良地质地段,安全员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修整加固。
(2)拱架拱脚必须安装在实地上,悬空的必须将拱脚垫实,并用锁脚锚杆固定拱脚。
(3)洞内水平坑道与辅助坑道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
(4)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会同技术人员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5)喷射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应用钢架支撑进行支护。
(6)对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采用超前锚杆和挂网喷混凝土的办法临时支护。
(7)施工中需要短期停工,应将支护直抵工作面。
(8)应把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之一。经常进行观察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尤其是全断面开挖的拱圈,拱顶部分不得因高、难而省略检查。
(9)喷射混凝土时,工作面应加强通风,作业人员必须个人防护,喷射手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水披肩、防护眼镜、防护口罩、乳胶手套。
(10)向锚杆孔压注砂浆,压力应不大于0.2升mpa,注浆管喷咀,严禁对人放置。在未打开风阀前不得搬动或关启封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