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篇1
1. 工作前,必须进行个人防护装备检查,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确保齐全有效。
2. 在安装支架时,要遵循“先支后挖”的原则,防止巷道突然崩塌。
3.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连接固定,不得随意替代,确保连接强度。
4. 支架与巷道接触面应保持平整,防止因接触不良导致支护失效。
5. 监测过程中发现松动、裂纹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加固或更换支护,禁止冒险作业。
6. 作业完毕后,清理现场,将工具归位,避免遗留在巷道内造成隐患。
7. 培训员工掌握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8. 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向上级汇报,等待指导后再行动。
9. 保持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确保作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10.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增强应急反应速度。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的实施,我们能够确保立架支护工作的安全进行,为矿山的持续稳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每位员工都需牢记,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务,只有每个人都严格遵守规程,才能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篇2
1. 工程人员应熟悉并严格遵守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支护设计方案。
2. 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确保每个工人了解作业风险和应对措施。
3. 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作业,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再行施工。
4. 在进行支护作业时,注意保持工作面整洁,避免杂物影响支护效果。
5. 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6. 培训员工提升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7. 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8. 在支护材料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先入先出原则,防止材料失效。
9. 对于监测数据的异常变化,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0.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工作连续性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篇3
1. 施工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伤害。
2. 钻孔时要防止粉尘飞扬,采取湿式钻孔或配备除尘设备。
3. 注浆时避免锚固剂溅出,造成环境污染或人员伤害。
4. 安装锚杆时,应避免剧烈冲击,防止锚杆断裂。
5. 定期检查锚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遵循“先支护后掘进”的原则,确保支护及时到位。
7. 不得随意改变设计参数,如需变更,须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批。
以上规程旨在指导锚杆支护作业,但具体操作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安全高效。施工过程中,务必注重团队协作,加强沟通,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篇4
1. 施工前准备:
- 确保作业区域无潜在危险,如不稳定岩体、地下水等;
- 进行地质勘查,了解隧道沿线的地质条件,为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2. 支护材料检查与选用:
- 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材、混凝土等材料;
- 对材料进行定期检验,确保其性能可靠;
-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类型,如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
3. 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 设计应由专业人员完成,考虑荷载、稳定性等因素;
- 施工时遵循设计图纸,严格控制尺寸和间距;
- 按照规定进行预应力张拉,确保支护结构的牢固。
4. 安全监测与预警:
- 定期进行围岩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 设置预警系统,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报警;
- 分析监测数据,调整支护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5.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 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救援方法等;
- 对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 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预案,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6. 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培养:
-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讨论,分享安全经验;
- 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员工遵守安全规程。
隧道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管理层应严格监督执行,员工则需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在执行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规程,以适应不同的工程条件和挑战。
篇5
1.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砌碹支护的基本知识和安全规定。
2. 施工过程中,严禁违章作业,如超载、野蛮施工等。
3. 砌碹时要确保砂浆饱满,砖石排列整齐,避免空洞和松动。
4. 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有害气体积聚,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5.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加强支护强度,采取特殊加固措施。
6. 应急预案要提前制定,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启动,减少损失。
7. 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防止滑倒和绊倒事故。
8. 对于任何异常现象,如墙体开裂、渗水等,都应及时上报并处理。
通过严格执行砌碹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我们可以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高效进行,为工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篇6
1.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 遵守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如有特殊情况需上报批准后方可执行。
3. 协同作业:保持团队沟通,相互配合,避免因单人操作引发的安全隐患。
4. 紧急撤离:遇到地震、瓦斯泄漏等突发情况,应迅速、有序撤离,不可盲目行动。
5. 维护保养:定期对支护设备进行保养,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6. 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支护作业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本规程旨在指导支护作业实践,但具体操作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作业安全与高效。请每位员工严格遵守,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篇7
1. 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支护操作规程,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2. 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潜在风险。
3. 在支护施工过程中,严禁超载或违规操作,确保设备在允许范围内使用。
4. 支护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合格材料不得使用。
5. 深入了解地质情况,针对不同的地层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6. 定期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查,如发现裂缝、变形等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7. 遵守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为支护工作提供指导,但具体操作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篇8
在执行端头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时,务必遵守以下事项:
1. 作业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支护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操作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尘口罩和安全带。
3. 不得擅自更改支护方案,如有变动需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核。
4. 遇到异常情况,如支护设备故障或顶板有异常迹象,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
5. 注意团队协作,确保沟通畅通,避免因误解或疏忽引发事故。
以上规程旨在提供基本指导,具体操作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始终以安全为首要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每位员工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篇9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锚喷支护工艺和设备操作。
2.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 钻孔时要防止粉尘飞扬,采取湿式钻孔或配备除尘设备。
4. 注浆或注水泥砂浆过程中,注意观察压力变化,防止浆液喷出伤人。
5. 喷射混凝土时,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避免飞溅伤害。
6. 定期检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如发现松动、裂缝等问题,应及时处理。
7.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遇地下水、破碎岩层等,应调整支护方案,增加安全措施。
8. 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提供指导,但具体操作还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确保锚喷支护作业的安全高效。
篇10
1. 作业前务必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2. 钻孔时注意防止钻杆折断,避免飞溅碎石伤人。
3. 注浆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4. 安装锚索时,应缓慢施加预应力,避免突然断裂造成伤害。
5. 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不得篡改数据或忽视异常。
6. 对于可能出现的地下水,需采取防水措施,防止注浆液流失。
7. 完成作业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工作面整洁。
8. 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如地质突变、设备故障等,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并寻求解决方案。
以上锚索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为作业人员提供指导,但具体操作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只有严格遵守规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篇11
1. 确保所有施工人员了解并遵守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练。
2. 在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严禁超载作业,避免损坏支护结构。
3. 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如遇地下水位变化、土质松软等情况,需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4. 实施监测时,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记录并分析数据,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5.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大风等,应暂停基坑作业,采取防护措施。
6. 建立完善的通讯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
7. 对于可能影响周边环境的作业,需提前与相关单位沟通,做好防范措施。
基坑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配合与执行,任何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篇12
1. 施工前务必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对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有充分了解。
2. 支护结构材料应选用合格产品,确保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支护方案。
4.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5. 防排水系统需保持畅通,防止积水引发事故。
6. 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7. 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同样重要,避免施工噪音和振动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8. 遵守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严格遵守,以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地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最佳决策,确保基坑支护工作的万无一失。
篇13
1. 在基础检查环节,务必仔细检查支护设备,任何细小的裂痕或松动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切勿使用已损坏的设备。
2. 现场评估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根据地质报告和实地观察,选择最合适的支护类型和布局。
3. 安装过程中,遵守操作手册,确保每个环节都准确无误,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
4. 监控维护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记录支护状态,对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
5. 应急处理计划需提前制定,包括撤离路线、救援方法等,所有员工都应熟悉并定期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序地应对。
在实际操作中,务必严格遵守规程,不可擅自简化步骤或忽视安全规定。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团队安全的守护者。只有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我们的工作环境才能真正安全。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一般支护要求:
1、必须由熟悉坑道支护或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人来担任这项工作。
2、支架材料一般用坚硬、结实的木材,不准用腐朽或裂开的木材。
3、木材大小应根据地压大小,岩石稳固程度和断面大小来决定,但最小不得小于15厘米。木料应无弯曲、断裂等疵病。
4、支护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细致检查顶板及两帮,将已松动浮石处理后再行支护,严禁站在浮石下方作业。支护时应一次架好,不得中途停工,以免发生危险。
支护应注意的事项:
1、棚梁和棚腿的接头形式必须根据围岩的来压方向而定。
2、在加工接头时,应不过多的削弱支架的承载能力。
3、为使连接处受力均匀,连接处应紧密结合。
4、接头的加工和架设应简单可靠。
5、为确保棚子的纵向稳定性,梁腿间的夹角为100—105°(或棚倾角75—80°)。
6、考虑到工作面爆破时不致因冲击波而使棚腿倒塌,棚梁和棚腿上的楔子的尖端应指向工作面打入。
7、棚梁和棚腿所组成的平面应垂直于巷道的轴线。
8、棚子的背板后面应用大石或其它东西充填密实,更不能有空顶现象出现,以免顶板围岩掉下产生冲载荷,打坏棚子。
9、棚梁是弯曲的木材时,支架时宜将孤背向上,以免棚梁受力后不致在中部因弯曲时梁的下部出现较大的拉应力而折断。
10、作为棚腿的木柱应大头向上,小头向下,这样可以增大接头的接触面积,减少作用在单位面积的压力;另外,下头小时,作用在岩石(特别是松软的)上的压强大,便于钻入岩石,小头容易变形可起到可缩性的作用;因此,有的棚腿还应削尖。
11、各棚子的间距应根据岩性情况和巷道跨距来确定,个别很不稳定的岩层中,可以架设密集式棚子;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间隔式棚子,其间距约为0.5-1.5米。当遇到坑道底板较软时,必须采用框式支护。
12、倾斜坑道的棚腿必须适当向上方仰立(迎山角),角度大小视斜井开拓斜度而定,两棚子之间须加撑木撑子。
13、靠近工作面的支架应用扒钉、撑木进行加固,以防放炮震垮或崩坏。
14、在稳固的岩层中掘进巷道时,可以不支护,但巷道的顶部最好凿成拱形,这样有利于巷道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