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工作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16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5:00:01 查看人数:23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第1篇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1 系统安全(system safety)

在系统运营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危险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费用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换言之,系统安全就是,某系统中在功能、时间、成本等规定的条件下,人员和设备所受到的伤害和损失为最少。

2 系统安全管理(system safety management)

是为了完成以下系统安全业务所需要的计划管理的一部分。

(1) 协调系统安全所需要的内容;

(2) 安全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3) 与系统其他计划的协调;

(4) 有计划地、适时实现系统安全目标,进行计划分析,研究和评价。

(5)

3 系统安全工程(system safety engineering)

“系统安全工程”是在系统安全范畴内的活动,仅归属于安全工程活动。对于其研究

计划拟实现系统安全工程的目标,要求确定任务,这些任务应包括下列各项。

(1) 鉴定资源文件;

(2) 提供系统安全标准、准则和要求;

(3) 准备系统安全大纲实施计划(sspp)

(4) 检查草图并修改;

(5) 提出设计审查的参加人员;

(6) 系统安全分析指南;

(7) 准备修改建议;

(8) 审查故障分析;

(9) 审查试验计划;

(10)准备安全报告;

(11)提供安全培训内容;

(12)保存安全数据文件。

4 系统整体性(entirety of system)

图3-1 系统整体性示意图

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六大属性确定的:目标性、;边界性、集合性、有机性、层次性、调节性和适应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由这些属性所体现出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系统整体性力争达到最优化。

系统整体性原理的示意图如图3-1。

5安全(safety)

安全是指安稳而无危险的事物。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人不受到伤害(死伤或职业病),物(设备或财产)不受到损失。

在工程上研究安全时,采取一般概念上的近似客观量来定义安全的程度,叫安全性设s代表安全性,d为危险性,则

s=1-d。

在工程上,与其说研究安全性,倒不如说研究危险性更恰当。

传统的安全认为安全和危险是两个互不相容的绝对的概念;而系统安全则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安全是一种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的概念。按模糊数学的说法,危险性就是对安全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到某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了。

6 危害与危险(hazard and risk)

危害是造成事故的一种潜在危险,它是超出人的直接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

危险亦称风险或危险性,是来自某种个别危害而造成人的伤害和物的损失的机会。它是由危险严重程度及危险概率表示的可能损失。

危害是可能出毛病的事物或环境;而危险则是定量的统计学术语(概率),它表征潜在的危害的结果。

在有发生工伤或职业病的劳动环境中操作是一种危害,如有坠落危害、矽尘危害等。危害相当于习惯上所说的不安全隐患,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7 危险性、危险严重度(risk and risk severity)

危险性,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它用危险概率和危险严重度来表示可能的损失。

危险严重度,是由危害造成的最坏结果的定性评价,即由于人的失误、不安全的环境条件、设计缺欠、措施不当、系统、子系统、组件故障或缺陷造成的最严重后果的定性尺度。它可以用工伤、职业病、财产损失或设备损坏的最终可能出现的程度来度量。在研究人员遭受伤害时,危险严重度即为伤害严重度。

8 危险严重度分类(classification of risk severity)

ⅰ类——致命的,可造成人员死亡或系统损坏;

ⅱ类——严重的,可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职业病或主系统损坏;

ⅲ类——危险的,可造成轻伤、轻职业病或次要系统损坏;

ⅳ类——可忽略的,不会造成伤害和职业病,系统不遭受破坏。

9 危险分析(risk analysis)

系统安全专家执行的许多任务和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安全分析。系统危险分析是系统安全工作的核心。系统分析可以检查系统的各种功能缺陷,而危险分析是检查系统危险的有效方法。

危险是“潜在的伤害”,而伤害可能致伤、致命、设备或财产的损害等。事故则是导致生命或财产达特定损伤水平的、不希望的或不期望的事件。根据对生产伤害的潜在因素的研究,可以确定系统的安全功能。对已发现的潜在因素,系统安全实践人员将采用某种方法把它们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描述危险时应细心区分。例如存放在车库里的一桶汽油,如果油桶不漏,虽使之接触空气及火源,也不会成为危险。若漏油或汽油在车库里暴露,就具有汽油着火和爆炸的危险,但如果火并不威胁到人或财产,则着火和爆炸仍然仅仅是潜在的伤害。又如雷电击到湖面上是一种危险,但并没有产生伤害,如果一条船进入雷击的那个区域,则将使危险成为伤害。

危险的几个例子如下:火;爆炸;有毒汽体释放;结构失效;超高温或超低温;无防护的车床;跌倒;风暴;冰雹。

某些实践表明,危险是能量以不期望的方式转变的潜力。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却不然。

10 危险控制(risk control)

危险具有两个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如果两个特性中的任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或称为固有安全。例如雷电危险,如果人们保证在雷电击到湖面上时,船不进入那里,就可认为这个危险是固有安全。

如果通过危险分析过程发现危险不是固有安全,就必须估价它在系统运行中的可接受性,如果确认是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采取安全对策来控制它。在实际中,通常的说法是风险缓和及危险控制。危险控制活动的次序如下:

(1) 设计保证其危险可接受;

(2) 安全装置;

(3) 报警装置;

(4) 规程和培训。

11 事故(accident)

事故是以人体为主,在与能量系统有关的系列上,突然发生的与人的希望和意志相反

的事件。

事故也可能定义为:个人或集体在时间的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的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

这种事故现象是在人们的行动过程中发生的,如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事故后果,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伤亡事故(injury);一般事故(incident)。

12 伤亡事故(injury)

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此能量若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地或全部的丧失。

这种事故的后果,严重时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习惯上称为不幸事故。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系,它把能量吸收在人体的生理机构中,并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消耗能量以进行各种活动,当人的行动超出了正常状态,且与生产设备的能量流动发生接触、碰撞,以致遭受打击而蒙受伤害。这时也就妨碍了人行动的正常进行。

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叫工伤事故。

在分析伤亡事故时,自然要涉及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涉及每起事故,为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必须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促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i),工作因素(j)材料、设备和工具的因素(m)以及社会技术环境因素(e),通常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称为人——机系统(ijme)。如果只考虑人的因素,以及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则可获得i、ii、ij、im、ie五种关系。

个人的事故敏感性,是指某个人易遭到事故或引起事故的倾向性。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缺乏经验。这包括不熟悉组内其他人员的工作方式、讲话方式和相互之间使用的非正式信号或手势;不熟悉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不知道机械失灵或工作不正常以及为此发出的各种信号;不知道怎样防止事故或排除故障;不知道周围环境的危险性。

工人和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工作要求工人克制自己的种种自然感情和冲动,由于这种克制,存在一种压抑因素。造成压抑的因素有:过重的体力劳动;要求

第2篇 监测系统安全运行现场管理措施

(一)、总则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用于各矿井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风机开停等参数实施监测监控的多级监管专用信息网络系统;必须保证网络24小时可靠运行。

各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设置监测监控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专职技术员,机构归通风部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操作规程、瓦斯超限管理制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检查调校制度。

保证监测监控中心站的信息安全,完善防火、防盗、防雷、防静电、ups电源等设施,确保系统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二)、系统运行和基础管理

1、矿总工程师根据年度采掘作业计划,组织通风部门对年度内各类监测监控设备及各类便携式检测仪等装备数量进行清查、核实,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及时作购置计划予以补充。要编写核定报表,于每年一月十五日前报集团公司通防部备案。

2、凡应安设监测设备的地点,施工队或技术部门技术员在编制《采掘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专门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含分站、动力开关安设地点、控制电缆和电源线的铺设、控制区域及传感器悬挂)、控制参数(报警、断电、复电)等做规定,并绘制监测设备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报总工程师审查签字。

3、使用单位在开工前三天必须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提出《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申请单》,经通风、机电部门及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分别送通风和机电部门。通风、机电部门根据《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申请单》及时派员协助使用单位进行监控系统的安装。

4、监测设备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在入井前至少经过48小时通电运行、调校,各项指标符合规定后方可下井安装,严禁不合格设备、仪器入井。入井安装后的甲烷传感器要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进行再次调校其标准度。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每隔7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调校一次、并测试其瓦斯电闭锁功能是否灵敏可靠。其它传感器也要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特殊情况下要随时进行调试、校准。并认真填写记录。

拆除监测设备时,必须编制《安全监测监控设备拆除报告单》,经矿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由使用单位、通风部门派员拆除。通风部门要建立安装、拆除记录台账。

井下安装好的监控系统仪器,只有经总工程师、通风部门同意后,指派专职监测工进行符合规定的调整,其他任何人员无权更改其安装状态;严禁任何人对已设定的监控参数随意调整。

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在4h以内处理正常;在故障期间,监控系统控制范围内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负载电源。出现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移动、解除闭锁功能、破坏监测设备的事件,矿分管安全的副经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事故进行追查、处理。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报警仪、光学检测仪出现检测数据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进行现场管理,监测人员必须在4h内采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处理完毕。

出现供电系统停电、控制区瓦斯超限断电情况时,监控系统严禁自动复电,只有经人工检测控制区域内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人工复电。

监测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6 - 12个月,应按计划分批运到井上进行全面检修、维护、调试、校正。

安全监测工下井时必须携带光学甲烷检测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对巡查路线的监测传感器进行对比测试。

监控中心值班员、监测技术员必须对当日系统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在“监测日报”中注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和结果,按“监测日报”报送程序报通风部、矿长和总工程师审阅。

通风部监测维修班负责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协助安装、拆除、日常调校和管理工作。并负责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地点以外的监测系统的管理。

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地点的监测设备和线缆由施工部门负责使用、管理,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设备的保护,不得损坏监测线缆、设备及传感器。否则按事故分析、追查、处理。

对需要移动的传感器、电缆,由瓦检员、安监员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停用。移动传感器必须轻拿轻放,不得随意拖拽、磕碰,防止造成误报警或传感器损坏。

与安全监测监控关联的电器设备、电源线及控制线在拆除或改线时,必须由监测维修班和施工队电工共同处理。

检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或相关设备需暂停运行监控系统前,必须书面请示通风部门、矿总工程师,征得同意、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地点需要延长或缩短监控线缆时,要提前告知监测维修工;由监测维修工负责延长或缩短线缆。

矿井主要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需并入监控系统运行时,要作两系统相容的论证,只有在协议许可情况才准并入。

监测监控中心站必须建立以下管理台帐、日志、记录、卡片、报表:

(1)安全监控设备、仪表台帐;

(2)安全监控设备故障登记表。

(3)检修记录。

(4)巡查记录

(5)传感器调校记录;

(6)中心站运行日志。

(7)安全监控日报表。

(8)报警、断电记录月报

(9)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

(10)安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月、季报表

(11)矿井瓦斯超限分析处理记录。

(12)矿井设备安装记录。

22.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必须安装可靠的防雷电设备,并定期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23. 监测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试校正,校正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浓度、断电点、复电点、控制逻辑等。监测气体的监测仪器及设备用空气样或校准气样每7天调试和校准一次,风速传感器用风速计校对,温度传感器用标准温度计校对。并做好标校记录。

24. 监测监控中心站应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发现井下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向通风部门、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调度室值员向矿值班领导汇报,矿值班领导必须及时作出处理意见;当瓦斯超限时间≧5分钟时,矿值班领导要及时向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矿长汇报;瓦斯超限时间≧10分钟时,矿总工程师要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通风瓦斯部负责人汇报。

出现井下大面积瓦斯超限时,调度员、矿值班领导必须立即下令切断超限区域的所有电器设备的电源,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5. 瓦斯超限短信自动发送流程

1、当瓦斯超限浓度≧1%,持续时间达1分钟时,给矿总工程师和当班领导发手机短信。

2、当瓦斯超限浓度≧1%,持续时间达10分钟时,给矿总工程师、当班领导、矿安全副经理和矿长、集团公司安监部长、通风瓦斯部长发手机短信。

3、当瓦斯超限浓度≧3%,持续时间达1分钟时,给矿总工程师、当班领导、矿安全副经理和矿长、集团公司安监部长、通风瓦斯部长、集团分管一通三防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发送手机短信。

26. 井下监测系统设备及被控电气设备必须经防爆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已安装使用的设备要定期进行防爆性能检查,严禁任何设备出现失爆问题;否则,按重大事故隐患对监测工、电工进行追查处理。

27. 监测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先停止被控制区域的生产作业,并由瓦检员就地替代传感器进行检查、控制、管理,待监控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控制区域内各点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定》后,才可恢复施工作业。

28. 监控中心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和设备检查维修制度,外来检查、参观人员,需有矿或部门领导陪同才可进入中心站(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外来人员应填写“来客登记表”;未填写一次罚值班人员20元。

29. 监测监控维修班必须有专人负责所有仪器仪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仪器仪表进出货登记制度,建立设备及仪器仪表进货、安装、回收、维(检)修管理台帐和调校记录。设备及仪器仪表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出厂及到货与配置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编号等要清晰,仪器随带的说明书和图纸要专档妥善保管。

30. 仪器仪表及备配件应放在通风良好、不受日光直射、不受灰尘污染的地点,分类后统一上架保管,避免受潮损坏。

31. 分类故障处理流程。

(1)、监测系统传感器、分站、断电器、电源箱发生故障后监测值班员应立即汇报通风部门值班或分管领导,由通风部门值班或分管领导指挥监测维修工立即下井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监测传感器故障(数据超差、通讯失败、误报警等),监测维护工必须在4小时内排除,系统故障在8小时内处理完毕。

(3)、监测主机发生故障要立即切换至备机,并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上传程序将实时数据上传至集团公司。

(4)、发生一路交流电源停电后立即自动或手动切换至二路交流电源,如两路电源均断电,立即启用备用电源,并在2小时内恢复交流电源供电或切换至矿井保安电源。

(5)、主、备监控主机均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应立即通知通风部门分管监测的领导组织力量进行处理;预计短时间内处理不好时,矿调度、通风部门、安监部门要立即指挥井下各瓦斯检查员加强人工监测、立即停止井下生产作业。并由矿相关领导和部门立即联系供应商共同协商处理。

6、出现网络故障无法向集团公司上传监测数据时,要立即与网络运营商取得联系,密切配合对方维护人员处理故障,在8h内恢复网络畅通。

四 机构和培训

1. 安全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必须进行系统运行技能和通风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瓦斯监测监控中心站设置在调度室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配备系统操作和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应由具备煤矿相关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并要求相对保持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稳定性。

3. 瓦斯监测监控中心要配备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煤矿通风、瓦斯专业知识的监测值班员,进行24小时值班和维护。

第3篇 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

船舶电力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不但直接影响到船舶的安全,也影响到公司这一工作方针的实施。所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管理好船舶电力系统,为安全生产做坚实的保障。

一、辅机的管理

辅机作为发电机的原动力,直接带动发电机运行,它的可靠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电站的可靠性。据不完全统计,船舶跳电,80%左右是由于辅机原动机的故障引起的。确保辅机原动机的可靠运行,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主管轮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轮机知识,还要掌握相当的电气自动化管理知识,随着专职电机员的逐渐取消,机电合一,是大势所趋。只有懂电气知识的轮机员才能真正管理好燃油发电机:

◎燃油系统 保持燃油纯净,运行压力与温度正常、稳定;爆压、排气温度正常。

◎滑油系统 保持滑油纯净,运行压力与温度正常、稳定,安保系统正常工作。

◎冷却系统 保持冷却系统压力温度调节正常,无明显突变,安保系统正常工作。

◎气路系统 保持压缩空气干净、压力稳定,确保启动系统正常工作。

◎调速系统 做好调速器的保养与整定,使之运行准确、灵敏、可靠。

◎安保系统 做好各监控点的设置与各元器件的维护保养,使之动作灵敏、可靠。

◎运动部件 定期拆检主要的运动部件、易损件,消除故障于萌芽之中。

二、发电机系统的管理

发电机如同人体的心脏,是电力系统最关键的设备之一,我们要如同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地呵护它,才能保证发电机可靠运行:

◎常规保养

1、防潮确保加热器工作正常,发电机绕组不受潮,绝缘良好;

2、防尘勤换空气滤器,保持发电机内部及其绕组干净,通风、冷却良好;

3、防震勤查各固定螺栓,紧固各电缆线头;

◎定期保养

1、定期检查绕组绝缘;(注意脱开、保护稳压和励磁线路,以防击穿电子元件)

2、定期清洁定、转子绕组等,并测量气隙(最大、最小值之差与平均气隙值之比不超过正负5%,低速发电机不超过正负10%);

3、对于有刷发电机,定期检查和清洁滑环与碳刷组件,使之接触良好;对于无刷发电机,整流元件装在转子上,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应定期检查并紧固。

4、定期更换轴承滑油,并跟踪其温升;

三、配电系统的管理

配电系统,像电脑中的i/o(输入/输出)接口一样,接入来自发电机的电源,通过主开关、汇流排,向各用电设备输出电力,并进行监控、保护,是电力系统的关键枢纽。当用电设备出现过载、短路、断相、接地等故障时,及时切断电源,不至于损坏用电设备;而且保护发电机:当外电路出现严重的短路故障或发电机内部出现短路故障、欠压(或失压)故障、逆功率等,及时使acb(主空气断路器)脱扣分闸,将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控制面板 保持面板干净、整洁,周围无杂物堆放;

◎仪表仪器 保持干净,定期校验(一般由公司安排),使之指示准确;

◎主空气开关 定期除尘、加活络油;定期校验过电流保护、失压保护、逆功率保护、分级卸载保护的设定值与延时设定值,使之动作可靠、准确;

◎自动化电站 定期检查 各参数设定与功能检验,做好微机控制系统或plc控制系统的维护,确保其可靠工作;

◎汇流排 定期检查紧固螺丝,观察接触点周边的颜色;(颜色发黑变暗表明接触不良,接触面发热,导致颜色变化)

◎开关与按钮 保持开关与按钮动作灵敏,无破损;

◎指示与报警 确保报警功能完善,指示正常;

四、用电设备管理

外围用电设备的性能与容量,对电站的可靠性影响很大,(因为船舶电站容量不大,耐过载、冲击能力小。)却往往为管理者所忽视,导致船上设备损坏或电站瘫痪,例如: 2006年初“xx”轮因连接使用电抓斗后造成二台克令滑环碳刷起火花烧坏修理;2007年9月,“xxx”轮也因外接电抓斗及其连线等有故障造成船舶多次跳电,致使主机电子调速器电源模板烧坏,需要岸修等等。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应引以为戒。

近年来,灵便型船队经常会被要求外接大容量电抓斗等设备,电机员或分管轮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绝缘关、容量关,绝不能心存跷幸。

◎外围用电设备的性能绝缘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不小于1m ohm.(兆欧);无短路现象,投入运行前必须确认;

◎外围用电设备的容量用电设备的容量不得超过电缆或空气开关(俗称断路器)的容量,尤其外接用电设备时,必须予以确认。大容量设备投入运行前,应首先判断电站的余量是否足够,必要时增加一部发电机,确保安全用电。

第4篇 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格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推动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工作,提高大型起重机械本质安全,预防和减少起重机械重特大事故发生,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用现代物联网信息管理技术,以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为主体,提高大型起重机械本质安全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防范事故发生,保障从业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二、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以公路建设、铁路建设、电站建设、船舶修造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逐步在新制造和在用大型起重机械上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强化大型起重机械技术安全管理和控制,促进现场操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大型起重机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工作机制

(一)发挥企业积极性。此项工作以大型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和生产单位为主体,首先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试点,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作用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试点并推广。

(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为有效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成立“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工作小组”,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负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综合协调,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监会、国资委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实施,指导、督促地方和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安全主体责任及保障措施,确保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研究和商讨解决推进工作的有关问题,并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专家,成立专家组,协助做好相关技术支撑等工作。

(三)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以有关标委会、科研机构、协会、学会、检验机构等为技术支撑和宣传平台,有力配合和支持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主要工作步骤和内容

(一)组织调查、摸清底数。2023年上半年,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各省级质监部门对在用大型起重机械进行统计调查,摸清在用大型起重机械数量、安全监控装置或系统使用情况,以及大型起重机械制造等情况。

(二)开展前期试点、摸索经验。2023年上半年至年底,选择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的部分重点设备开展前期试点,为试验论证和标准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

1.前期试点范围:首先在铁路建设、公路建设、电站建设、和船舶修造等行业中使用的200吨及以上架桥机、200吨及以上通用门式起重机,320吨及以上造船门式起重机,60吨及以上港口、船厂、电站门座起重机,2000吨米及以上普通、电站塔式起重机,450吨及以上履带起重机,固定式、摇摆式、平移式、辐射式缆索起重机共十三个品种上进行试点。

2.试点内容:质监部门会同安监部门等相关部门对经确定的生产和使用单位各选择1至2台新制造和1至2台在用的大型起重机械,在单机上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监视、控制、管理等手段,实现操作安全控制、危险临界报警、现场实时显示和数据记录保存等功能,同时达到运用视频和音频技术实时显示和记录工作状态、事后回放的功效。在此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实现远程传输、远程监控、远程管理、远程服务,数据、视频和音频查询,数据、视频和音频统计与分析等功能,逐步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的局域监控平台和远程监控平台[wy1] 。

(三)制定标准、试验验证。2023年上半年至年底,协调相关标委会组织有关科研、设计、制造、使用、检验等单位制订并上报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国家标准。同时,结合前期试点,组织相关型式试验机构对已有的“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开展试验验证。

(四)巩固成果、扩大试点。2023年至2023年,总结前期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

1.2023年,对大型起重机械,所有生产和使用单位要在本单位内对应每个品种至少一台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巩固和推广前期试点成果。

2.2023年,逐步在所有新制造的大型起重机械全部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五)全面推进、取得实效。2023年至2023年,加大力度,全面实施,实现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

1.从2023年开始,在所有在用的大型起重机械上全部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2.2023年底,尚未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大型起重机械,将不予使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质监、安全监管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质监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同时加强对试点企业的帮助、督促和指导,研究制定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措施,有力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加强服务。各地质监、安全监管和有关部门要指导、督促生产和使用单位制定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规范现场使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基础保障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按照阶段性工作要求,按时完成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任务。

(三)加强联动,强化监督。各地质监、安全监管和有关部门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大力推进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要积极争取相关鼓励政策,对生产和使用单位要加强日常监管监察,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对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开展情况进行逐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各地工作情况要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要以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生产、使用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认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检验机构在技术推广和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工作,宣传先进典型,示范引路,推动工作,为有序开展好工作形成良好氛围。

第5篇 安全监控系统日常管理

1、当井下发现传感器显示超限时,现场值班领导或安全负责人应立即切断闭锁电源、撤出人员到安全地点,站岗并向矿调汇报。得到矿调同意后现场安全人员与瓦斯检查员一同逐步深入检查瓦斯,查明原因。现场安全人员在不明瓦斯变化情况时不得怀疑传感器误显示而不及时切断电源撤出工作人员。

2、矿调度员接到系统报警信息必须作好记录,立即通知安全通风部门进行检查处理。

3、系统设备在瓦斯超限闭锁动力电源后,任何人不得强行送电。非安全监控部门人员严禁调校监测设备。

4、瓦斯检查员每班三次对监控系统进行巡回检查,用光学瓦斯检查仪校对传感器的显示,当两者误差大于允许值时,先以读数较大的为依据采取措施,安全监控人员必须在8小时对设备进行调校完毕。

5、安全监控部门人员必须24小时值班,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立即下井处理,在处理故障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规定,填写故障登记表,井下无法处理时应在8小时内更换。在处理故障期间,必须采取人工监测措施,否则不允许生产。

6、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定时检查校正设备的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显示数据、控制逻辑等。保证系统设备的防爆完好、显示准确,分站、传感器的设置符合规程的规定。每隔7--10天对系统的断电功能(瓦斯电笔锁)进行一次测试,确保系统断电可靠。并作好检查试验记录。

7、机电、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至少每月一次对监控系统的系统的断电功能(瓦斯电笔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时采取对传感器通入瓦斯气样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应有记录可查。

8、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传感器、报警器等安全监控设备,必须由采掘班组长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将传感器等监控设备挪移规定的监测位置,更不允许擅自停止使用。

9、凡是经大修的传感器,必须经专门的计量检定机构鉴定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大修如更换传感头、电路板等)

10、系统设备运行6--12个月后,必须运到地面进行全面检修。

11、对损坏监测设施或擅自甩掉监测设施不用的责任人必须进行追查处理。

12、矿井必须建立系统设备的检修室、保管库房的场所,仪器设备应统一编号集中管理。并保证设备有最大使用数量0.4倍的存量备用。 `

第6篇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主管主机房、电池室的负责人为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系统的主要责任人;各科(室)涉及与主机房工作相关联的人员为自动灭火系统的安全责任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二条 自动灭火系统的责任人必须掌握系统的控制区域和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操作说明,掌握安全防火器材的操作。

第三条 实行每周定期检查系统设备制度,并做好检测记录,机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系统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第四条 机房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当事人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五条 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机房重地,严禁在机房内抽烟,违者从重处罚。

第六条 保障机房防火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

第七条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安全事故者,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系统

使用与操作规程

1、自动控制

在保护区无人时,将气体灭火控制器内的控制方式选择开关设定在自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发生火情,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报警器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所有联动设备,经过30秒延迟后,发出灭火指令,电磁头动作,打开电磁瓶头伐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道打开选择阀(组合分配系统)和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2、电气手动控制

在保护区无人工作或值班时,将气体灭火器内的控制方式选择开关设定在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发生火情,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气体灭火控制器上的启动按钮,即可按上述程序启动灭火系统实施灭火。

3、机械应急手动操作

当保护区发生火情,气体灭火控制器不能发出灭火指令,应通知保护区人员迅速离开现场,关闭联动设备,拔下电磁瓶头阀上的手动止簧片,按下阀体顶部手动按钮,即可按上述程序启动灭火系统实施灭火;

若此时电磁瓶头阀发生故障,可先打开相应选择阀的手柄,敞开压臂,然后再分别打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4、延时鉴别:当发生火灾报警,在延时时间内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的情况下,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灭火控制器上的红色急停按钮,即可阻止灭火指令的发出。

第7篇 天津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实践

(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 300010)

天津电力信息大型综合系统始建于1994年,此后,各类系统建设又迅速得到发展并逐步完善。目前在公司广域网上运行的系统有:网上办公自动化(oa)、综合信息平台、用电mis、财务mis、民用电mis客户服务系统、负荷控制、调度自动化(scada)、调度mis、互联网代理及电子邮件系统等。正在建设的大型综合性系统有:生产mis、电网gis(电网地理图形辅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升级。由于天津市地域比较集中,系统网络的覆盖面、容量及性能建设得很好,为便于统一规范、控制和安全防范,公司广域网各类信息系统全部采取集中式建设,集中式管理。

随着天津电力信息系统建设的迅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公司日常办公、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公司广域网和某些局域网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其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无可估量,如果造成电网事故,则其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因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公司安全生产和正常的运营秩序已上升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难度越来越大。而现阶段计算机专业技术和知识还不够普及,加上大多数领导干部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水平有限,对于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对信息系统越来越强的依赖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不仅必要而且显得紧迫。

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1) 将原挂靠于总经理工作部的信息中心分离出来,成立科技信息部,下设科技信息处,统一负责全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对各基层单位的计算机管理部门行使业务和职能管理。各单位下属车间(含工区、所、站,下同)和配备计算机的班组设有计算机专责人,公司本部各部门设有兼职的信息员。这样便建立了公司、厂(分公司)、车间和班组四级管理网。

(2) 由调度通信中心负责网络骨干通道和骨干交换机的建设与管理,并负责调度scada系统、通讯系统和调度mis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对各基层单位的调度部门行使职能和技术管理。必要时可请科技信息部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上构成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的保证体系。

(3) 由公司安全监察部和各单位安监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监督与考核,公司本部和各基层单位均设1名安全员(目前为兼职),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日常监督工作。由此构成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监督体系。

2 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的同时,公司还致力于建章立制。目前已建立信息系统网络和机房建设规范、运行监管、应用系统开发与管理、系统验收启用、日常监督与考核以及信息保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其间经历了由粗到细、由浅入深,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有的制度是先期发出1个或几个通知,经过一段实践后,再进一步整理完善,形成正式文件下发,有的文件执行一两年后又被新的、更详细、更完善的文件所取代。

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几点注意事项

(1) 要通过广泛宣传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及时通报信息系统故障情况及其影响,严惩人为事故责任人及责任单位,教育全公司的干部职工,增强公司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促进各级专业管理部门建章立制,规范化管理,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

(2) 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保证体系,即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制。由于该专业技术性很强,所以更要强调落实技术责任。对信息系统故障的处理,应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

(3) 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操作时间不受限制,其操作具有个体独立性和一定的隐蔽性,加上各级领导干部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有限,所以,专业技术部门应不断强化网上监控技术手段和个人pc机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防止个别人员在联网的计算机上加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或私接modem等违规设备。对发生的违规行为必须严惩,并予通报。

(4) 调度scada系统必须独立运行,并同其它系统严格隔离。

(5) 各应用系统必须和其它系统可靠地隔离,并有严格的访问权限控制。

(6) 禁止联入广域网的各单位局域网服务器另开互联网出口,严禁在联网计算机上私接modem上互联网。因工作需要使用modem的个人计算机必须经过统一审批、备案,且该计算机必须同单位局域网和公司广域网断开。

(7) 严禁在联网计算机上设立对外开放的网站,严禁加装对外开放的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上炒股等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8) 对登录各类信息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应有严格的保密责任,所设密码不能过于简单,防止他人盗用上网。

第8篇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高速公路的投入,公路施工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大小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机械设备事故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如何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治安全事故隐患,确保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已成为各施工企业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more and more investment on highway,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 size of the accident to happen from time to tome, which occupies quite a proportion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accident. 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fety accidents, ensure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has becom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task.

一、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目的

the purpose of, road engineering machinery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就是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管理措施, 预防、消除一切使机械机械设备遭到破坏、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环境遭到污染的因素和现象,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提高机械机械设备运用的经济效益。

highway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is to take all kinds of technical measures and organization measures,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eliminate all ruined the mechanic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health and safety is threaten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actors and phenomena,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personal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mechanic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used.

机械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的管理, 既对人、机、环境系统的管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就会引起: 机械设备本身受到不正常损坏的单纯的机械设备事故;由于机械设备事故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 由于机械设备发生事故而引起的其他性质的灾害;由于机械设备原因(机械设备本身不一定发生事故)引发的人身伤亡或职业病、环境污染等。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management, both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machine and environment system.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can cause: the abnormal damage of the equipment itself purely mechanical equipment accident; due to mechanical equipment accident or personal injury caused by accident; caused by mechanical equipment accidents and other nature disaster; due to mechanical equipment (machinery itself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an accident) cause of life or personal injury or occupational dis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带有随机的性质,事后都可以找到确切的原因, 因此, 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大部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safety accidents, with the nature of the random, later can find the exact cause, therefore, most of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accidents can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二、公路工程机械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因素

second, road engineering machinery,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factors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 机械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机械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 给单位和个人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会给个人带来生命危险。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和机械设备伤人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人、物和环境这三大因素。

in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chanical injury accident to happen from time to tome, mechanical safety accidents are common, unit and individual property due to enormous losses, and even will bring personal life risk. due to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accident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juries for many reasons. but is mainly classified into people, th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se three factors.

第9篇 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为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涵义和原则等。

“安全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要求时时处处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决不是一句口号,当安全和效益、质量、进度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执行“不能安全地做就坚决不做”的原则。“预防为主”就是要把现场检查转变到超前预防上来,通过强化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实施超前防范、过程控制,促进作业岗位和设备质量达标,达到消除安全风险目的,实现闭环管理和良性循环。

第一条 为推进铁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持续稳定。依据铁道部和路局有关规定,制定西安铁路局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条  铁路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安全风险源、风险点的识别、研判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风险加以防范和处置,把风险程度减至最低或消除风险,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人身伤亡、行车事故、路外伤亡等各类事故风险,保障运输生产经营安全和供电畅通。

第三条  安全风险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专业管理、分级负责;强化基础、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定期评价的原则。前提是要强化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基础是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核心是超前防范、过程控制,关键是作业岗位和设备质量达标,目的是要消除安全风险。

第二章  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第二章为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主要明确路局业务主管部门、各供电段、车间和班组承担的安全风险管理、落实和实施主体,明确各级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履行什么职责。

第四条  局供电处是系统安全风险的专业管理主体,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建立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定期指导、评价系统各供电段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组织协调各供电段解决安全风险源的控制措施,消除安全风险。重点要管控以下7个风险源和25个风险点。

1.供电作业人身安全:防触电、高坠和车辆伤害3个高度风险点;

2.高铁供电设备安全:正馈线绝缘子、27.5kv电缆、西安北站电力单电源运行3个中度风险点;

3.轨道车辆安全:调车转线、防火防溜2个高度风险点和多机连挂1个中度风险点;

4.供电施工安全:施工组织、施工监管2个高度风险点和施工计划、安全协议2个中度风险点;

5.新线设备安全:包西线弹簧补偿装置、接触网刚性悬挂2个高度风险点和变电所分区所房建、27.5kv电缆接地2个中度风险点;

6.接触网断线、倒杆、塌网:防接触网断线、倒杆、塌网3个高度风险点;

7.供电外部环境:支柱防护、隧道结冰2个高度风险点和危树、跨网电线路、跨线桥3个中度风险点。

1. 制定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文件。修订系统安委会及安全分析会制度文件。

2.风险源的确定、风险点的分级、逐项制定控制措施。

第五条  各供电段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主体,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动态分析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本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明确各生产岗位技术标准、作业规程、风险控制责任、措施和处置流程。做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定期对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指导、评价,规范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风险点控制。

1.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文件。修订本单位安委会及安全分析会制度文件。

2.分析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

3.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逐项制定控制措施。

4.将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制作成考核表,并落实到车间。

第六条  车间、班组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要针对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把技术标准、作业规程、风险控制责任、措施和处置流程落实到各岗位和作业环节,严格抓好落实,促进岗位作业、设备质量达标,使现场各岗位、各个作业环节、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1.车间、班组,要将段制定的《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进一步细化,

2. 将《安全风险控制表》发至各岗位,并抓好落实。

第七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修订完善各级管理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将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科室、车间和岗位,重点要规范领导、科室、车间的职责范围,解决主管领导职责不清,管事务的多、管生产的多,不琢磨本系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不督促本系统文件执行及落实情况;段领导、检查组不清楚到底应该检查车间还是班组,车间完全把班组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整改寄希望于段上的检查,车间形同虚设;科室、车间职责范围不清、岗位标准不清,该科室干的工作推给车间、该车间干的工作又推给科室;科室、车间对路局、段部署的重点工作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效果不佳;路局、段所发的文件、规定除少数人清楚外,大部分管理干部不关心、不研究,干部作用不发挥,文件落实不到位,车间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管理作用,工作无成效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形成全员覆盖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做到全面、全员、全过程管理。

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将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分解到每个岗位,并以《安全风险控制表》的形式下发执行。

第三章 安全风险研判

第三章是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的核心,因为只要风险存在,有可能性,不管概率多大,都可能发生事故。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所以做好风险研判至关重要,是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风险研判,就抓住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

危险源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它可以永久地存在,也可以完全的消除,它的存在就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  供电系统安全风险源可分为劳动安全、高铁设备、轨道车辆安全、施工作业、新线运行、外部环境等安全风险。

第九条  根据事故、故障、违章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点分高度、中度、低度三个级别,实行分级分层管理。

高度风险点:指在风险源中可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或引发后果不可容忍严重事件可能性大的安全风险点。由供电处牵头,组织相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重点防范。

1.接触网、变电专业风险点由牵引供电科负责制定防止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的具体控制措施,并组织相关供电段认真落实;

2.电力、配电专业风险点由电力科负责制定防止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的具体控制措施,并组织相关供电段认真落实;

3.轨道车辆专业风险点由安全设备科负责制定防止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的具体控制措施,并组织相关供电段认真落实。

中度风险点:指在风险源中可导致铁路交通一般d类事故,或引发后果不可接受较严重事件可能性较大的安全风险点。由供电处指导,各供电段采取措施予以重点控制。

低度风险点:指在风险源中可能导致发生设备故障、高风险问题或不期望出现事件的安全风险点。由各供电段负责督导,车间、班组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落实予以防范。

1. 确定风险点风险因素的原则:根据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确定。

2. 将系统确定的七个风险源分解为若干个风险点。

3.将风险点按危害程度和发生频次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4.针对确定的高、中、低风险点,逐一制定控制措施。

第十条  局供电处建立系统周统计分析和月、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各专业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路局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结合系统实际,通过风险问题数据统计分析、研判,按月、百日、年度对系统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源和风险点进行全面辨识,明确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高、中度安全风险点,并进行公布。

1.周统计分析制度。供电处各科室按照专业分工和管理职责,对每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以及风险问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下一周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和措施,于每周五12时前将书面材料交安全设备科,由安全设备科进行系统周安全风险分析汇总。每周一召开由供电处全体人员参加的周安全风险分析会,并结合路局周一大交班会上部署的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对系统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补充和安排。

2.月度风险研判制度。供电处每月5日前由处长(主管副处长)组织召开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研判分析会,参加人员为供电处领导、各科科长及各供电段主管安全副段长、安全科长。参会人员共同对月度系统发生的事故、故障以及严重违章、现场检查信息等安全风险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并结合路局部署的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季节性安全风险控制关键,研究确定月度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和措施,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月度风险控制分析和风险控制安排。

3.百日风险研判制度。按照路局百日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供电设备安全风险综合监测要求,对百日内安全风险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路局百日目标管理要求,制定系统百日风险控制目标和具体措施。

第十一条  各供电段要建立日、周统计分析和月、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本单位的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路局、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按月自下而上分析、识别、研判本单位存在的表面及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利用月度安全例会、专题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对本单位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风险源和风险点控制情况,动态调整安全风险点,并在本单位公布。

第十二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围绕高铁、客车运行等安全重点风险源,做好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研判,将安全风险点按高、中、低度三个级别纳入风险控制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在公布月度、百日、年度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时,要明确风险源名称和风险点等级、控制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消除或降低风险点的期限。

第十三条  局供电处、供电段、车间和每个岗位都要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重点包括风险名称、控制措施、责任分工等内容。各供电段要按照“简明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逐级、逐岗位制定安全风险源(点)分布图和各作业岗位风险控制手册。

第四章  安全风险管理

第四章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数据库管理、动态管理、全员管理、目标管理进行了说明。

第十四条  根据路局建立的安全风险数据管理系统,对供电安全风险实行分层、分级、动态管理,综合反映主要行车设备、职工素质、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等安全风险源和安全风险点的控制情况。在既有安全问题库的基础上,分层分级建立系统、站段安全风险数据库,分层设专人负责管理。安全风险数据库主要依据路局、供电处、各供电段存在的安全风险源,确定安全风险点,并按高度、中度、低度三个等级纳入动态管理,分级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期限。

1.局供电处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管理。各供电段每月25日前要向供电处上报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风险点信息,由供电处安全设备科结合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安全风险点,纳入本部门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进行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局安监室提供系统高度安全风险点信息。

2.各供电段负责将本单位安全风险源和低度及以上安全风险点纳入本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管理,设专人负责管理。并指导车间、班组健全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

3.各供电段要畅通职工群众参与安全风险管理的渠道,要在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中设置职工群众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平台,并明确意见和建议的日常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切实使职工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为路局安全风险管理进言献策。

4.各供电段对职工群众反馈新的安全风险源(点)或可能升级的安全风险点,要及时组织研判,确定安全风险点等级,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按月汇总于25日上报供电处。对发现的重大风险源或高度安全风险点要及时上报供电处,由供电处向路局安监室提报信息,纳入路局安全风险数据库管理。

第十五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健全完善百日安全风险目标管理,按百日风险研判制度要求和路局百日确定的安全风险控制目标,明确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对重大风险源和高风险点组织专题攻关。并按风险级别将安全风险点和控制目标逐级立项分解,形成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梯次责任目标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的逐级控制。

第十六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动态掌握风险点控制情况,防止安全风险点升级。当出现低度安全风险点上升为中度时,由供电处负责分析研判,确定为安全攻关课题,以公文形式公布下发,纳入路局百日安全风险目标管理。

第五章  安全风险控制和阻断

第五章为安全风险控制,主要对路局业务处、供电段的安全风险控制、阻断的方法、形式及应急处置进行了明确。

在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时,一定要具体可行,让职工知道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第10篇 如何建立学习管理系统提高安全培训水平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企业越来越需要加强对于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方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方法、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培训的效果,成为培训部门在安全培训方面急需考虑的问题。

通过建立学习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来加强培训,是提高培训水平的好办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又可以改善培训效果。一是避免了以往培训实时性太强,出差员工无法参加、轮岗员工不能及时参加的缺点;二是改掉了以往安全培训较为枯燥的弊端;三是增加了培训的广度,这套系统不仅可用于安全培训,也可用于管理知识、生产技术培训;四是节约了培训成本。

建立培训管理系统需要一些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硬件环境,首先需要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和较为普及的计算机办公环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最好是人手一台计算机(要求计算机主频在800mhz以上,内存在256m,硬盘在40g以上),2~3人一台计算机也可,对于技术工人要单辟计算机培训室。另外,要建立一套百兆或千兆以太网系统。第二个条件是软件环境,要求采购一套培训管理系统,站点根据企业人数的多少而定,一般300~500人用一台培训服务器,如果员工超过千人,可采用网络分段、增加培训服务器的方式,保证多媒体课程信息在网络中的流畅传输,但要保证每个服务器上有一套培训管理系统运行。第三个条件是思想环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积极性,使员工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建立学习管理系统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培训管理系统要服务于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各种培训。建立培训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培训效率。首先,注意提高培训管理系统的易用性,培训部门要和生产、管理部门经常沟通,对培训管理系统的易用性进行评估;其次,保证培训管理系统上运转的各类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水平,特别是安全类培训课件,要提高课件的生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第三要不断征求各部门和员工的意见,进行改进。

(2)效率优先原则。培训管理系统要能保证顺畅地播放各种培训课件,如培训课程mpeg影像文件,power-point演示文件,wav声音文件,mp3声音文件(有些教程可以压缩成mp3文件,提高传输效率)等等。

(3)功能齐全原则。培训管理系统要有员工报名登记功能(每个员工要有单独的账号和密码)、学习过程跟踪和报告功能(允许学习暂时中断,保留断点功能,出具学习考核报告)、任务日历和学习任务安排功能、aicc课件开发及管理功能、电子学习课程提交功能、非aicc课件导入功能。

(4)预留接口原则。要求为将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km)预留出接口,通过培训管理系统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是非常好的途径。

(5)效果评估原则。在建立培训管理系统时,要有效果评估功能。培训管理系统在进行安全培训、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可以对员工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测,可随时调出员工的学习成绩和记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对于安全培训评估不合格的员工,系统可通过网络向该员工所在部门领导发送预警信息。

(6)保密原则。企业自行开发的各类培训课件,耗费了企业资源,倾注了工作人员的心血,其独特性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类似核心竞争力的东西,所以在设计培训管理系统中的知识传递子系统时,要遵循保密原则,建立防止资源被随意下载的保密机制。

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就可以建立和运行学习管理系统。首先,信息中心负责对培训服务器进行建立与维护,在培训服务器上安装学习管理系统服务器端,在员工的计算机上安装学习管理系统客户端。其次为每个员工分配用户名与密码,员工通过登录到培训服务器查看培训部门分配给本人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期限,同时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向管理员申请增加学习项目。负责培训的同志作为培训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负责监控所有员工的登录情况与学习进度,对落后于学习计划进度的员工进行监督与提醒,同时审批员工的额外学习要求,定期将系统生成的培训效果评估报告提交给人力资源部和培训管理委员会,其中的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报告提交给安全管理部门。

总之,建立学习管理系统,不仅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还为提高企业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培训水平辟出了一条新路,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第11篇 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协调发展,提高系统保障能力

一、基本概况

从设备和安全管理的辩证关系来说,设备管理上如存在漏洞,必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必然会导致设备管理漏洞的存在,两者是一个相互啮合、协调并进的关系,就如一个高速运转的齿轮系统,设备是轮、安全是链,缺一不可。xx车间现管辖行车设备xx部,现有职工人数xx人,体现为设备分布范围广、吨位大、从业人员多、作业项目复杂等,任何环节上出现问题,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现状分析

(一)安全管理层面

1、车间及班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车间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不够细致、细化,可操作性有欠缺,没有及时根据岗位生产变化进行动态的修订、补充完善;制度的执行落实存在两大障碍,一是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所形成的障碍,二是制度本身的不适宜性所形成的障碍。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随生产工艺、环境发生的变化对制度进行动态的补充完善。

2、人员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长时间的平稳形势使个别员工安全思想趋于麻痹,安全意识倾向淡化,渐渐地就产生了侥幸心理,以至导致撞栏杆、碰设备等不大不小的事故时常发生。将别人的事故作为故事或者一个话题来听,老感觉距离自己还远,吸取教训只是喊喊而已,没有真正做到立竿见影,依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

3、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部分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确认制等相关制度执行不严谨,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员工安全操作技能存在较大差距,对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缺乏相应的岗位技能,从而导致不该出现的问题也出了,不该发生的事故也发生了。

4、各项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在实施中有搁浅现象,各班组在落实工作计划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执行不够彻底、落实不够深入,从而导致车间安全管理绩效有所降低。

(二)设备管理层面

1、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新区的行车设备绝大部分是2004-2005年安装投入运行的,在新区建设初期,由于设备加工的工期紧,厂家又多,一些备件统一难度较大,在运行了近5年多的时间后,按照我国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的相关规定,大部分已进入大修期,也是设备故障潜在的高发期,隐蔽性、突发性设备故障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出坯跨厂房梁导轨安装误差,造成行车车轮沿磨损加剧,更换频率高、使用周期寿命短,虽已处理多次但效果不佳,病根未从根本上消除;钢水接受垮11#、12#、13#、14#225吨行车箱梁多处出现裂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设备点检、检修中存在的问题:维修人员对设备各机械结构掌握不细,点检深度不够、检修存在遗漏项。比如:对炼钢加料跨大起厂家生产的3台225t行车主钩减速机内部结构缺乏认识,对棘轮技术性能掌握不够细致,问题发现滞后,导致工作上存在被动。

3、设备创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维修人员对设备“疑难杂症”诊断能力和创新改造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如对出坯跨41#-43#行车大车传动轴联轴器的改造,存在测量参数失误,改造后不匹配的问题。

三、对策实施

(一)大力实施安全基础支撑战略,提高本质化安全水平

1、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优化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将安全计划与总结、安全检查的实施与处理、安全活动的策划和运行、安全学习教育和会议、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考核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特殊工种的管理、安全信息反馈与处理等各个方面优化完善,形成了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网络。

实行安全基础资料档案管理。对各项安全原始资料、记录、总结、文件等配备专用档案盒进行分档管理;规范班组工作分析、安全信息日报表、设备检查和点检记录、行车工交接班记录、危险源量化控制检查表等相关记录的填写标准和要求,每日按时召开安全工作落实会议,畅通安全信息流,使整体工作处在可控状态。

2、落实五大培训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常规化安全培训教育。每月制定安全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周五安全学习/活动日,组织学习安全相关知识,每月进行一次学习考试测验,形成了长效学习机制。

课堂化安全知识教育。每季度制定集中培训教育计划,制作培训教育课件,由车间安全特别助理、书记、车间高级技师和技师担任培训师,在炼钢大学堂进行了40余课时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促进员工对安全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形象化事故案例教育。搜集行车相关事故案例,提炼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对事故应接受的教训等,编制成规范化教材,利用安全学习和课堂培训对全员进行教育,全面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树立起了正确的安全态度。

基地化操作技能培训。为提高员工岗位操作技能,研究制定“行车工/钳工技能比武活动方案”,每季度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开展一次技术大比武活动,交流先进操作经验,互学互助,树立和发挥先进引导作用,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操作及维修技能。

应急技能现场演练。为提高员工的防护技能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车间每月结合岗位需求和季节特点,制定应急演练方案,组织员工进行煤气应急逃生训练、触电应急演练和防洪、防风、防震综合抢险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了员工自我防护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3、有效利用活动跳板,提高安全管理绩效

开展“安全教育与规范检修”专项整顿活动。针对设备检修及行车操作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通过个人自查、员工互查、班组检查、车间抽查等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整改。

开展“抓三防,反三违,纠正不良作业行为”活动。研讨制定了三违检查和处罚管理规定,规范管理,筑牢防线;增加检查次数,认真做好行车操作、检修作业、临时作业、点检作业中“三违”现象的检查,及时纠正员工违规行为,筑牢了防控防线。

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发展“责任落实反思活动。重点围绕管理上有无思想放松倾向、现场检查有无减少现象、检查出的问题有无减少现象、检查有无不够深入和不够全面的现象、检查出的问题有无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现象、安全工作有无关注细节不够的现象等进行了车间领导及班组长两级责任落实反思,强化了安全责任的落实。

开展行车及相关作业专项检查活动。按照每天巡回检查、班组每班检查的方式,重点对所有起重机械设备设施及安全附件;所有使用和待用的吊具、索具的使用、存放、管理、标示情况;行车操作是否规范、安全、标准,是否存在习惯性违规行为;行车指挥、配合作业是否符合规定、标准、规范;行车运行路线、行车运行是否按路线运行等进行检查整改,保证了行车及相关作业的安全。

4、多元化控制危险源,确保安全生产稳定

修订完善危险源量化控制检查表,全面做好管控工作。对现执行的危险源量化控制检查表多次进行了研讨,在检查表中补充完善了煤气区域动火作业、便携式煤气报警仪、煤气区域行车作业、职业卫生检查、不安全行为检查、吊具检查等6大控制项目10余项控制内容,提高了各班组检查深度和广度,确保危险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活动。针对每个岗位、每项作业活动或作业步骤开展了危险源辨识再活动,其中行车班修改作业项目2项,维修钳工班新增11项,对新增项目全部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了预防预控措施,形成了新版班组危险源辨识卡片,形成的车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信息表》包含c级危险源3项 、d级12项、e级58项。

5、建全完善管控措施,实现安全长治久安

修定安全确认制,细化岗位确认内容。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要求,对当前执行的安全确认制度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化,经修订后的安全确认制包含了设备点检、吊物、行车检修等22项作业项目、120余项确认内容及标准,完全覆盖了行车系统的作业项目及流程。

修订行车系统标准化作业程序,狠抓落实保安全。结合各跨区各行车作业项目、作业流程,依据行车系统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行车系统安全确认制、行车运行与控制安全管理规定等,修订完善了覆盖加料跨和钢水接受跨等12个跨区、49项作业项目、138项注意事项的标准化作业程序,有效地提高了行车作业的安全性。

制定九项安全确认管理规定,规范管理防事故。通过对工作岗位和生产实践的综合分析,按照岗位作业性质、作业类别,修订完善了九项安全确认管理规定,(即:上岗前安全确认、作业前安全确认、工作指令安全确认、三违行为安全确认、互监互保安全确认、开机试车安全确认、临时作业安全确认、工作完毕安全确认、隐患检查整改确认)并认真抓好了培训学习和检查落实工作。

讨论修订行车系统事故应急预案,严控事故发生。针对225t行车主钩下滑一直未形成一套具权威性应急措施的现状,车间除组织各操作班班长对原有主钩下滑应急预案程序重新进行审核研讨外,多次与电修车间技术人员交流意见,最后结合主钩下滑机械及电气原因分析,统筹考虑,创新性的提出了主钩溜钩和失速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式,并形成了具体的应急处理措施,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成功避免了一起225t行车主钩下滑,钢包倾翻事故的发生。

(二)以夯实设备管理基础为重点,实现设备零故障目标

1、全方位设备管理,“防、护、推”提保障

做好危险源量化检查,在“防”上下功夫。针对目前执行的危险源量化检查表和设备运行现状,7月底,重新对所有危险源量化控制检查项目再次进行了研讨修订,完善了相关检查内容和标准,车间认真做好了检查、控制、整改等工作,严防设备隐患的存在。

特殊问题特殊管理,在“护”上下功夫。鉴于钢水接收跨11号~14号225吨行车车体都存在不同程度裂纹而无良好整改措施的现状,车间成立特护管理小组实施特护管理,制作包含23项检查内容的特护点检卡,由维修人员每天安排2人每台车进行2次特护点检,中夜班由操作工每班各点检1次,全面做好特护工作,保证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升级设备管理水平,在“推”上下功夫。以推行设备“零故障”目标管理模式为保障,引导全员树立了零缺陷意识,做到了操作零失误、点检零遗漏、维修零不当、备件零缺陷;大力推行“班组分区、个人包机、全员管理、操检合一”管理思路,加强操检合一,实行全员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分为重点管理设备(直接涉及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可互换的)一般防控管理设备(不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存在互换性、具备替换条件的)。对重点设备继续施行预知性维修,对一般设备尝试由预知性维修向预知式维修转变,提高了备品备件的使用周期。实现了设备计划点检、检修合格率为100%,主要设备故障停机率为“0”的目标。

2、 实施岗位创新,解决设备难题

车间结合设备难点问题,广泛在全员中征集先进创新改造建议,先后完成了钩头护罩防磨改造、225t行车主钩龙门梁隔热板改造安装、225行车主卷可拆护栏改造安装、42#行车大车减速机改造等26项技术创新改造项目。

对存在的钢水接受跨4台225t行车箱梁裂纹重大问题,积极与厂家协调,制定整改方案,延长设备使用期限,提高了可利用指数;针对14#行车主钩减速机、针对加料跨225t行车大车减速机漏油严重涉及更换成本高,厂不予更换的现状,车间及时采用加注防漏润滑剂先进技术建议,取得较好效果;积极联系协调太重厂家和机动科共同研讨制定整改方案,对2#-4#225t行车主钩减速机棘轮进行了维修更换,有效保证了重点设备的安全运行;联系专业技术施工队,对出坯跨厂房梁道轨进行了测量和整改。

3、以设备隐患专项检查为手段,抓好整改落实

研讨制定《关于开展检修作业专项安全整顿活动实施计划》,一是要求全体维修人员围绕个人思想、制度执行、危险源辨识、作业安全确认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二是以《检修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吊具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起重工安全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对全体维修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教育;三是以班组自主排查和车间跟踪排查的形式,就检修前危险源辨识、工器具准备、制度执行、跨工种作业、与相关方联系配合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排查整改,有效提高了检修作业的安全性。

落实安全隐患专项检查长效机制。以设备专项检查为手段,抓好设备隐患整改“三个结合”(抓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抓检查与责任落实相结合、抓检查与教育相结合,抓检查与违规查改相结合),每月由车间领导分工带队,对所有区域现场、所有行车设备、所有人员操作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以下发整改单的形式“定人、定时、定标准”进行全面的整改。

四、取得效果

通过调研活动,查找出了安全和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点,车间本着“问题就是资源”的原则,逐一制定措施进行了整改,实现了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相互渗透,形成了相互啮合、协调并进的良好局面,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2023年12月15日

第12篇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一、安全管理

1、重视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重视培训教育,使职工掌握必备的技能和防范事故的基本知识,做到在自身工作范围内不出事、少出事或者即使出了事也不致造成重大的损失和社会影响。

(1)举办多种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如安全教育室、讲座、图书展览、广告板报、播放录相片和电影、安全知识竞赛、家属座谈会等活动,向职工进行生动丰富的安全教育。举办大型学习班,都要讲授安全知识。如省电力工业局举办的多期处级干部工商管理学习班、班组长学习班,都安排了安全知识讲座。

(2)重视对职工的法制教育。领导者要树立法制意识,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依法管理安全生产,禁止违章指挥和强令工人冒险作业。职工要牢固树立规章制度观念,自觉地、严格地执行电业生产(建设)的各项规程制度,按规程规定的程序、工序、工艺要求做好本职工作。省电力工业局经常组织安全工作规程、事故调查规程、调度规程和“两票三制”的学习考试。在重要的事故和事件中,强调引用和对照规程制度的条款进行分析,以推动职工学习和执行规程的自觉性。

(3)加强专业培训。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教育主要在电力院校和基层单位完成,省电力工业局只对关系全系统的“专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达到推动和提高的目的。省电力工业局成立以来,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焊接、输电和带电作业、变电运行的培训和开展考工定级等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长期坚持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逐步提高全系统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了责任,提高了专业技术,总体安全素质得到提高,为系统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2、突出重点抓安全

安全目标确定之后,突出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对象、重点单位、重点设备、重点问题和重点措施。

重点对象是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责任心、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注重教育与培训。重点单位是依据他们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而决定的。如大型水、火电厂和供电局、变电站。重点设备是依其在发供电生产过程和基建施工中所起的作用而决定,如火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供电系统中的主变、主线路、主开关和主保护,施工企业的大型施工机具。

重点问题是指影响安全生产诸多因素的难点、弱点。如锅炉四管爆漏、恶性误操作、继电保护中的“三误”,高压输电线路的树枝碰线。

重点措施是解决安全生产的特别对策,有思想的、行政的、组织的、技术的和经济的措施,有的时候需要同时采用。

二、安全教育

新入厂(局、公司)的生产人员(含实习、代培人员),必须经厂(局、公司)、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工作。

新上岗生产人员必须经过下列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运行、调度人员(含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现场规程制度的学习、现场见习和跟班实习,200mw及以上机组的主要岗位运行人员,还应经仿真机培训; 检修、试验人员(含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检修、试验规程的学习和跟班实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第13篇 电力系统多种经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电力系统多种经营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电力系统多种经营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电力部有关规程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系统多种经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三条电力系统多种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多经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是实现无死亡、无重伤、无重大火灾、无重大设备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

第四条多经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部及各网、省公司(局)的领导下,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同时接受主业安全监察部门的监察和归口管理。

第五条多经企业的行政领导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党、工、团组织应起到保证和监督作用,互相配合搞好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开展群众安全监督活动。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电力行业。解释权属电力工业部。

第二章 责任制

第七条多经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以企业法定代表人、行政正职在内的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专业工种、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八条多经企业的行政正职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1.熟悉并负责贯彻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法规、政策和规定,熟悉并执行与本企业有关的安全规程、制度,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负责本企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贯彻落实。

3.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网组织,并保证安全网络的正常运转。

4.亲自主持本单位每月一次安全例会、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组织制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工作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及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以下简称反措、安措)并督促落实。

5.至少每周一次深入班组和工作现场,了解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九条企业分管领导必须抓好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是分管范围的第一责任者;各职能部门,各专业岗位都要制订明确的安全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第十条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由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坚持原则、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知识和现场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1.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督促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

2.监督安全生产计划、“反措”、“安措”计划的执行。

3.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及安规学习、考试。组织学习有关安全简报、事故快报、事故通报、安全录相等。

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并检查安全日活动及效果,深入班组和工作现场检查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行为等。

5.参加事故调查分析,做好事故统计、报告工作。

6.监督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及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和定期检查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权:

1.有权制止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2.在事故调查中对事故分析与事实不符或对责任者处理不当时,有权提出否决性意见,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对隐瞒事故、阻碍事故调查的行为以及对事故的分析、认定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有权向上级反映。

3.有权对在安全生产上做出贡献者提出表彰奖励的建议,对事故过失人员及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者,提出处理意见。

安全管理人员属企业的生产人员,享受同级生技人员的待遇,各级行政领导要给予积极支持,使其真正有职有权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对国家和企业的财产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

每个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必须作到:

1.自觉遵守国家、上级及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条例、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2.有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有权拒绝执行违章指挥。

3.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4.及时反映和按规程规定处理一切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

5.按要求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检查及各项安全活动,为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6.尊重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服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

第三章 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电力企(事)业单位主办的多种经营集团公司或总公司均应成立以行政正职为主任(组长)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领导所属企业的安全工作。

第十三条多经企业要根据电力工业部《关于安全工作的决定》,结合各自的规模及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派任资质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四条从事工业生产、建筑安装的多经企业,其规模在500人以上的应成立安全管理机构,100人以上的应有专职安全员,不足100人的可设兼职安全员。

第十五条企业的车间(队)、班组、店堂、仓库、摊点均应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企业自上而下健全安全网络,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章 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多经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力工业部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但不得与上级规定相抵触,不得降低安全标准。

第十七条从事与电力生产、建设有关的多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电力工业部颁发的与电力生产、建设有关的各种规程、制度,并对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等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统计、检查和考核。

第十八条从事非电力行业工作的多经企业应针对有关的行业特点,执行其行业主管部门颁布或本企业制定的各种安全规程、制度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第五章 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网、省公司(局)多种经营主管部门应每年召开多种经营安全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安全工作,布置年度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多经企业安全自查、互查、联查,不断提高多种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十条各多经企业对定期召开的安全工作会、月度例会、事故分析会和安全日活动(三会一活动)要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切不可流于形式。

第二十一条多经企业每年要制定以“五无”为内容的安全生产目标,并做好目标的层层分解。针对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生产部门和安全部门应分别制订出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公布实施。对安全生产目标和“反措、安措”计划应有定期检查和考评办法。

第二十二条多经企业应在每年上半年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全员安全活动,要通过学安规、忆事故案例、查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考安规、订安全目标责任合同等,强化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多经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季节因素,任务忙闲做好日常安全检查。

第二十四条多经企业年末要发动职工搞好自下而上的安全总结、评比活动,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六章 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五条对多经企业的主要领导、安全管理负责人须经安全教育和培训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任职上岗资格,任职期间应每两年组织一次有关安全规程制度的考试。从事电力生产、建设有关工作的上述人员的培训、考试由主办单位负责。

第二十六条多经企业的专兼职安全人员、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及全体职工每年应进行系统的安全工作规程的培训、学习并考试合格。该工作由本企业负责。

第二十七条新招收录用的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厂、车间、班组)安全教育、紧急救护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工作。

新转换岗位的人员上岗前也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岗位培训和考试合格。

以上培训、考试由本企业负责

第二十八条按国家规定属于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有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方可上岗。

第二十九条多经企业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档案,其中包括入厂前体检的健康情况、定期体检记录、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历次安全规程考试成绩、安全奖惩记录等。

第三十条多经企业雇佣的临时工、农民工、非本企业的实习人员及其他人员必须经过有关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工作。

2.查管理---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帐表

第七章 现场安全与卫生

第三十一条生产现场应环境整洁,道路畅通。采光充分,通风良好,电气、机械装置等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备,安全警示标志齐全。

第三十二条针对生产的不同情况,做到防火、防水、防爆、防毒、防漏、防粉尘、防触电、防窒息、防塌方、防高空坠落等,安全措施完善。

第三十三条进入生产现场的所有人员(工作人员、安全人员、领导人员及其他人员)着装必须符合安全规程,遵守现场纪律。

第三十四条多经企业应依据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有关规定,制定本企业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为职工配备符合本工种安全卫生要求的个人劳保用品;应根据不同岗位的生产特点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并指导、监督和检查使用情况。

第三十五条安全用具、安全防护设施、起重设备设施、手持电动工器具、电气设备等的使用管理必须执行国家、部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建立发放、使用、管理制度。

第八章 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三十六条多经系统管理和经营的小火电、小水电等及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同主业一样。其运行、检修、试验等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程、制度。

第三十七条多经企业利用各种形式自建的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施工、安装、检验、调试和生产运行必须符合国家及电力工业部有关安全及工业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必须同设备一起投产使用。

第三十八条多经企业管理的小火电、小水电等设备应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针,使其具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

第三十九条多经企业的电力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可参照主业“双达标”的要求搞好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和提高其完好水平。

第九章 承包工作的安全管理

第四十条多经企业作为承包方时不论采取哪一种承包形式,都应签订承包合同。在合同中要有明确的安全要求和质量标准以及双方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在承包主业的电力生产建设任务时,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包。

第四十一条作为发包方,多经企业在发包工程前必须审查承包单位的资格、资质,承包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和与所承包工作相符的资质、相应的实际能力及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十二条多经企业在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第四十三条多经企业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督和指导的责任,严禁以“包”代“管”。

第十章 事故调查、分析、统计、报告

第四十四条多经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搞好事故的调查、统计、报告;按时向多经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安监部门上报统计报表,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第四十五条多经企业发生特大、重大、人身死亡、两人以上重伤事故,重大火灾及重大交通事故应立即报告主办单位,同时以最快方式报告网、省公司(局)多种经营主管部门,并按规定日期报出书面调查报告。

第四十六条调查事故要坚持“三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应做好企业事故的综合统计分析,定期向领导汇报和向职工公布事故发生的类别、原因、责任和防范措施。

第四十七条多经企业发生生产事故,构成电力生产事故的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规定执行,其他事故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安全工作要实行重奖重罚。多种经营的主管部门、各多经企业都应有明确的安全奖惩制度,做到奖惩分明、明令公布;多经企业应设立安全奖励基金,专项使用。

第四十九条对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为消除重大隐患,防止、避免生产事故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贡献显著者给予重奖。

第五十条对发生责任事故的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者应根据情况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情节恶劣的应给予重罚。

第14篇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心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根据神东煤炭集团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心业务部门(以下简称部门)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网络包含服务器及软件;基础数据包括单位、部门及职员信息、考核评分标准、危险源及管控标准、不安全行为认定标准、承包商信息;应用数据指系统运行中录入的业务数据。

第二章 系统管理

第四条 基础数据管理及维护

中心安管部负责基础数据管理及维护,相关部门必须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并严格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组织各单位上报基础数据修改意见的审核工作;

(二)负责数据库基础数据的监视和优化,并定期组织评估;

(三)负责对数据库中基础数据的变更操作;

(四)负责对新增数据的导入;

(五)对应用单位反馈的相关问题和数据错误予以答复和更正。

第五条 系统运行管理模式

系统运行管理采取中心统一组织,各部门、单位分工负责的方式,中心在安管部设专职系统管理员,所有部门和单位设置系统管理员。中心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运行总体协调,在业务上具有指导和监督其他系统管理员的权利。

第六条 系统管理员岗位及任职条件

系统管理员岗位要列入本单位岗位设置,职员配备由各部门、单位自行确定,可兼职、兼岗,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及本安信息系统;

(二)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

(三)能够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

第七条 系统管理员职责

(一)中心系统管理员

1.维护管理层用户账户、密码及权限;

2.解答管理层用户在使用本系统时提出的操作问题;

3. 管理各单位、部门系统管理员的权限;

4. 及时发布升级程序;

5.收集整理系统软件问题和故障并及时记录,定期向安监局反馈改进意见;

6.负责对各单位、部门系统管理员的业务指导,并解答其遇到的系统操作问题。

(二)单位(部门)系统管理员

1.负责本单位(部门)人员的系统应用培训;

2.负责本单位(部门)系统应用人员账户、密码管理及权限分配(权限分配详见附件1);

3.负责本单位(部门)基础数据的维护,以及应用数据真实性、规范性的监督管理;

4.接受中心系统管理员的业务指导,及时将系统问题和故障反馈中心系统管理员;

5.系统管理员变更时,负责对本单位(部门)继任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三章 系统应用

第八条 各单位(部门)都必须制定本单位(部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管理责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并上报中心备案。

第九条 各单位(部门)员工都有浏览系统的权利,具有安全管理职责的员工均有录入信息的义务和要求督促员工应用系统的责任。

第十条 账户管理

系统设有独立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非授权人员不得用他人密码进入系统。所有用户要及时修改密码,并妥善保管。所有用户要对自己账户下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负责。

第十一条 应用数据要求

(一)动态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和人员不安全行为,通过登录本人账户后录入系统。对权限受限的区队(车间)级管理人员,发现非本区队(车间)存在的隐患(问题)和人员不安全行为,可向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录入,并予以说明。

(二)应用数据要按照系统表单或格式要求完整填写,信息真实、及时、规范、准确。隐患(问题)和人员不安全行为描述要具体,对应标准及危险源要准确,录入工作要在检查后24小时内完成。对现场发现的隐患(问题)、不安全行为无法对应相应标准时,可先行录入,并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规范》要求上报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当事人信息未纳入系统时,要及时反馈所在单位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补充后进行录入。

(三)单位内部审核必须按程序文件规定的程序和周期组织,信息要完整录入系统。

第十二条 预警与消警信息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和查看与本单位、本部门及岗位人员相关的信息,涉及与其相关的整改项时,要及时整改,整改后要及时反馈。

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限期整改隐患,要及时跟踪复查,并对已完成整改的隐患进行消警。本人因故不能及时完成复查工作时,可委托他人复查,但被委托人必须使用本人账号进行复查消警。

被检查单位(车间、区队)确因实际情况无法按期整改的,需在信息录入后24小时内,联系检查人对整改期限进行延长。

第十三条 基础数据改进

各部门、单位负责动态考核评分标准的改进,要将审核后的数据通过“增补考核标准意见”途径上报。

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员不安全行为认定标准的改进以及危险源与动态考核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确定。中心定期对各部门、单位通过“增补考核标准意见”上报的数据组织审核,并及时上报安监局。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成果依据《神东煤炭集团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纳入系统管理。

各单位要通过系统,及时查看已通过安监局审核并导入公司数据库的考核评分标准、危险源及管控标准,并将适用于本单位的数据选取到单位数据库中,实时应用。

第十四条 系统的改进与升级

各单位(部门)应将系统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通过“员工建议管理”途径上报,由安监局定期组织审核,并及时纠正系统错误或作为系统升级的依据。

第四章 罚则

第十五条 未按本办法相关条款规定职责履行管理义务的,且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单位和部门,除按日常动态检查和季度定期检查进行考核外,将视情节严重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六条 系统应用过程中,对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处以500-2000元/次罚款:

(一)未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二)未设置系统管理员岗位,未明确人员和职责;

(三)未履行本办法中规定的管理职责。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神东煤炭集团洗选中心。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神东煤炭集团洗选中心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15篇 安全监测系统管理考核办法

1. 总则

1.1 目的

为确保红四煤业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稳定、可靠、正常运行,加强安全监测系统管理,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发挥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红四煤业有限公司。

1.3职责划分

1.3.1调度室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维护和使用,从地面机房到监控分站及大巷、采区上车场主干线路由调度室负责维护,分站以下通信线路及各种传感器由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维护和撤除。

1.3.2调度室负责根据现场实际布置及时绘制和修改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并标明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器、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断电范围、传输电缆等。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必须经技术和业务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传感器应悬挂在能正确反映该点测值的位置。

1.3.3调度室要加强机房管理和值班制度,每天要安排专人值班并对安全监控系统及其设备进行监视,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系统出现的问题要随时做好记录。

1.3.4调度室根据监测监控系统的布局,在不破坏各系统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给出安撤方案,不得以破坏布局与结构为代价而擅自调整。

1.3.5为保证安全监控设备灵敏可靠,监测维护人员必须按规定对安全监测设备进行调试校正。甲烷传感器、甲烷超限断电每10天进行一次标校。风速、温度、一氧化碳等其它传感器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校正,井下的安全监控设备运行半年后必须上地面进行检修,并做好传感器调校和断电测试记录。

1.3.6监控系统维护人员必须24小时值班,每天检查安全监监测设备及电缆,并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测结果记录在册。当两者读数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小时内对两种设备进行标校完成。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时,必须立即更换。

1.3.7在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使用单位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电源及控制线,在连接时必须有监测维护人员配合安装。

1.3.8监测维护工对井下的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风量、设备开停、风门开关、断电仪等监控传感器及传输线路等监控设备设施必须勤保养、勤维护,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2 管理规定

2.1 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统一规划联网,分级负责管理”的原则,红四煤业矿调度室负责统一管理,必须保证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传输真实有效的安全数据。

2.2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安全信息网络设备、软件及煤矿联网软件系统及kj83n系统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提供。

2.3煤矿安全监控装备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取得“ma”标志和防爆合格证。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的连线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并严格按信号电缆的要求进行缚设,吊挂整齐有序,严禁与调度电话线或动力电缆共用,确保其本质安全防爆性能。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防雷保护.

2.4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当系统主机和主通信电缆发生故障时,系统由分站实施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为了保证甲烷浓度的连续监测,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池必须保证正常工作不小于2小时,且系统具有馈电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

2.5安全监控系统的主机、备机和服务器必须专人专用,不得安装与安全监控无关的软件,定期进行系统和数据维护,并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2.6甲烷传感器和甲烷断电仪应具备下列闭锁功能:

2.7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8甲烷浓度达到断电浓度时,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甲烷浓度低于复电浓度时,自动解锁;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应切断该设备 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

2.9煤矿的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安全测控仪器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2.10安全监测设备如有故障、损坏、丢失,使用单位应及时汇报调度室安排处理。凡升井的监控传感器等设备统一由监测维护工修理。

2.11采掘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必须按规定悬挂(传感器距巷帮不小于200mm,距顶不大于300mm,距掘进迎头不得大于5米)

3 考核办法

3.1调度室负责按规定配齐系统所需要的监控设施及各种传感器,传感器的设置、数量、位置及断电范围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顶部,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

3.2安全监测系统出现通讯中断、信号故障时,调度室值班人员应按照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立即安排人员分析、查找故障原因,立即解决处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处理时间。在更换和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超过8小时未处理完毕的,监测维护工给予100元罚款。

3.3任何工作场所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安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报告矿调度室,经同意后方可进行,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改变或影响监控系统设备的正常供电。计划内停电、停风而影响监控系统的,要提前通知调度室,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否则以事故论处,并对责任单位给予1000元/次的罚款。

3.4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中的要求整定,整定后的传感器非监测维护人员不得在井下拆卸或调整,一经发现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给予500-1000元罚款。

3.5各掘进巷道和采煤工作面应设专人负责监控传感器及缆线的维护、管理,应对监测设备精心管理,妥善保护,悬挂整齐,保证台台完好。否则对责任单位处1000元罚款。

3.6监测维护人员应每天对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缆线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设备、设施、线缆达不到完好标准或野蛮使用的,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给予500-1000元罚款。

3.7任何单位未经调度室同意不得私自改动监测设备,否则将对责任人给予500元的罚款。

3.8对需经常移动的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器及电缆等安全监控设备,作业现场班组长必须明确专人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停用。炮掘工作面爆破前,掘进班组长应安排专人将甲烷传感器撤到安全位置,防止爆破时崩坏设备,并在爆破结束后,及时将甲烷传感器移到规定地点。对需要经常移动的安全监控设备不按规定进行移动,导致传感器损坏的,对采掘班组长一次性罚款500元,对所在的采掘区队队长罚款300元并按原价赔偿。

3.9使用单位要保证所用监测设备、电缆等的完好和卫生,跟班电工应对使用中的传感器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洒水喷浆,移动传感器应避免摔打碰撞,如发现传感器有积尘或有喷浆料、油污、淋水等现象,一次罚款300元,非正常原因造成传感器报废的,按原值的2倍进行处罚。

3.10掘进迎头在安装监控传感器及敷设线路时,必须按照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安装、吊挂,不得出现线路交叉、明接头、鸡爪子、羊尾巴或乱拉乱挂现象,否则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及跟班电工给予200元以上的罚款处理。多余的缆线要按标准盘放整齐,坚决不允许图省事、怕麻烦而随意裁断,对随意裁截信号电缆的单位将给予电缆总长原值2倍罚款,并对负责人及跟班电工给予200元的罚款处理。(线缆按米计算)

3.11采煤工作面的信号缆线随工作面的推进要及时回撤盘放整齐,回撤盘放过多的,可以从缆线接头处断开并及时升井上交。对随意裁截信号电缆的责任单位及跟班电工各给予200元的罚款。

3.12瓦斯超限断电控制系统管理及使用规定

目前在用的瓦斯断电装置为kdg0.3/660型远程控制开关,用于远距离控制设备的开关,可反映被控设备的状态,甲烷传感器、线路故障或瓦斯浓度超限等都将按照《规程》要求切断闭锁开关的电源,直至故障恢复或瓦斯浓度恢复到正常为止。私自甩掉送电的给予责任人500元罚款,给所在的区队罚款1000元。

3.13使用单位负责对断电器的使用和维护,断电器必须按规定吊挂在配电点上方,电缆吊挂整齐,接线附件必须符合完好标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甩掉断电器或甩掉控制线路,否则给予责任人500元的罚款。给责任单位给予1000元罚款。

3.14动配电点需要改动断电器时,必须提前向调度室申请,批准后由监测维护工施工,未经批准擅自变动的将给予500元的罚款处理。

3.15监测维护工对断电器及闭锁开关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出现故障必须在8小时之内处理好,严禁不通过断电器闭锁供电,否则给予当班监测维护工罚款100元。

3.16保证馈电传感器正常工作,监测维护工将定期对远控断电器现场标校。在接到通知后,使用单位必须安排电工积极给予配合。

3.17必须在保证闭锁装置工作可靠、闭锁开关完好的状态下,瓦斯电闭锁装置方能正常工作。禁止将闭锁开关的控制回路的保护装置甩掉,或甩掉本身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损坏必须更换,不得短接,不准随便改变闭锁开关控制回路的电压电流参数。

3.18瓦斯超限时,断电器工作实现断电。当瓦斯数值降至复电值时,必须用启动按钮复电,禁止采用其他方式复电,否则将给予200元以上的罚款处理。

3.19对采掘区队未经监控部门同意私自拆除断电器、传感器和风门开关等,对区队长一次性罚款1000元,对当班班组长罚款200元连带个人罚款100元。

3.20其它细则按aq1029-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进行执行。对不按《规范标准》执行或执行达不到标准的(经矿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同意除外),对其责任人每次处罚100至2000元

4附则

4.1本考核办法从2023年5月1日起实施。

4.2未尽事宜按上级或矿相关规定执行。

红四煤业有限公司

2023年5月1日

第16篇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规定

1范围

1.1为了指导、规范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和日常系统操作管理,提高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水平,规范化操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本办法适用公司信息大区所有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主要操作系统包括:ai*系统、windows系统、linu*系统及hp uni*系统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iso27001标准/iso27002指南

--公通字[2007]43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gb/t 2102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3支持文件

《it主流设备安全基线技术规范》(q/csg 11804-2010)

4操作系统配置管理责任

4.1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员是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所管辖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

4.2对于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应由终端管理员负责进行配置,或者在终端管理员指导下进行配置。

4.3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应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配置、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配置进行安全检查或抽查。

4.4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的变更管理,变更应填写配置变更申请表。

4.5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的修订和完善,由信息安全管理员对操作系统安全配置修订进行规范化和文档化,并经审核批准后统一发布。

5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

5.1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规范应该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不同的应用环境及不同的安全等级,结合信息系统和终端安全特性,制定合适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以采取合适的安全控制措施。

5.2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应满足《it主流设备安全基线技术规范》(q/csg 11804-2010)文件中对ai*系统、windows系统、linu*系统及hp uni*等最低安全配置要求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当调节。

5.3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应该根据技术发展和信息系统实际发展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6附则

6.1本办法由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负责解释。

6.2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16篇】

1 系统安全(system safety)在系统运营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危险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费用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系统信息

  •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8篇】
  •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8篇】83人关注

    一、安全管理1、重视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重视培训教育,使职工掌握必备的技能和防范事故的基本知识,做到在自身工作范围内不出事、少出事或者即使出了事也不致 ...[更多]

  • 系统管理工作15篇
  • 系统管理工作15篇68人关注

    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完善,监控系统在我国的各大煤矿均已普遍采用。由于监控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工作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