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 > 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摩擦力内容归纳怎么写(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5-07-14 21:30:02 查看人数:24

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摩擦力内容归纳怎么写 【篇1】1300字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摩擦力内容归纳范文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知识总结:摩擦力内容归纳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 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物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篇1写作要点189人觉得有用

写总结的时候,得先搞清楚这总结是给谁看的。要是给老师看,那得把知识点都列清楚,别漏掉什么重要的公式。比如讲摩擦力,就得从定义开始,摩擦力就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一种力。接着说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还有滚动摩擦。静摩擦就特别有意思,它会随着外力变化,直到达到最大值才开始运动。

说到计算公式,f=μn这句得记住。μ是摩擦系数,n是正压力。这里有个小点要注意,如果题目没给出μ值,可能就得靠经验判断了。比如木头在木板上滑动,μ大概就在0.3左右,这个数值平时多积累就行。不过有时候写的时候,容易把μ写成u,虽然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摩擦系数,但还是要注意一下。

再说说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这里有个小细节,有时候画受力图时,方向标反了,这就麻烦了。比如一个物体往右运动,摩擦力方向却画成向左,这肯定不对。不过这可能是写总结时一时疏忽,大家写的时候得仔细点。

最后再提个实用的小技巧,做题时可以先假设摩擦力方向,算完看看结果是否合理。要是算出来摩擦力是负值,那就说明假设的方向错了,反过来就行。总结,关键是要条理清晰,别遗漏重要内容,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2】 2950字

高中物理的确难,实用口诀能帮忙。物理公式、规律主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来记忆,本口诀也要通过理解,发挥韵调特点,能对高中物理重要知识记忆起辅助作用。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l比s等电阻。

电流做功uit,电热i平方rt。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l是场强,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汇总

十、交流电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i值,次级u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十二、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t派用场。

十五、光学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

十七、动量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αβ两衰变。α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射线。

γ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

篇2写作要点123人觉得有用

写总结这事,其实跟搭积木差不多。先得知道手里都有啥材料,然后一块块拼起来。比如说高中物理,那肯定得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像是力啊、能量啊什么的,这些都是砖头瓦片。把这些概念理清楚了,再往里头填些具体的例子,就像盖房子的时候装窗户、门一样。

有时候,写总结容易漏掉一些关键点。比方说讲到牛顿定律的时候,光提前三条定律可能还不够,最好能结合生活里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推车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让它动起来。这一步要是没注意到,别人看你的总结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还有就是公式这块,不能光列出来就算完事了。得解释下这个公式是干嘛用的,是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比如说匀加速运动那个公式,s=vt ½at²,看着挺复杂,但要是能举个例子,比如汽车从静止加速到某个速度的过程,那就容易理解多了。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忘了交代背景,这就容易让读者一头雾水。

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里边的数据和图表也是不能少的。特别是物理这门学科,很多结论都是靠实验得出的,所以适当放些图表能让总结更有说服力。不过有些人在写的时候图省事,直接抄书上的表格,也不做改动,这样看起来就很敷衍。其实稍微加工一下,比如把数据分类整理,或者加上自己的注解,效果会好很多。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语言要简洁明了。物理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没必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但也不能太干巴,得让人愿意往下读。比如描述一个现象时,与其说“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会产生加速度”,不如改成“当用力推物体时,它会开始加速”。这样表达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接受。

小编友情提醒:

检查这步千万不能省略。写完之后多看看,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段落之间是不是连贯。有时候写着写着会忘记检查,结果一交上去才发现好多小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大,但会影响整体的效果。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高二期末考前必背!怎么写【篇3】 4750字

导语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女同学尤其如此,弄清概念难,做题目更难.带着害怕心理与逃避心理无可奈何地向文科阵地退却。其实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根据方法,分析解题策略和步骤,你便能举一反三,最终让你飞速解题轻松应对考试。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直线运动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 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 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c.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数学表达式:a=f合/m;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运动

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v2/r=ω2r

开普勒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说明:

(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

f: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万有引力常量

m1:物体1的质量

m2:物体2的质量

r: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

6.67×10^-11n·m^2/kg^2(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机械能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篇3写作要点167人觉得有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高二期末考前必背!怎么写?

做总结的时候,得先想清楚到底要总结什么。像物理这门课,公式定理多得让人头大,而且每个章节之间还有联系,要是没个清晰的思路,很容易搞混。我以前做总结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记得自己整理得很认真,结果一到考试就傻眼了。

开头这部分最好能列出个大纲,就像一张地图一样,知道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比如力学部分,就可以分成运动学、动力学、能量守恒这几个大块儿。每一部分再细分,运动学里有速度,加速度之类的,动力学那边就是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当然少不了功和能的关系啦。

接着就是记公式了,这是物理总结的重点。公式不能光记下来,还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为啥这么写。比如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 1/2at²,这个公式背后其实是有推导过程的,理解了推导过程,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举一反三。不过有时候写的时候可能会漏掉那个1/2,特别是手快的时候,写完才发现少了这个系数。

还有就是概念的理解,物理的概念有时候听起来挺抽象的。像惯性这个概念,书上说得很清楚,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但具体怎么应用?比如说在分析碰撞问题的时候,就得考虑到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这就需要结合惯性原理去考虑。

实验也是物理总结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容易忽略这一点。每次做完实验后,应该及时记录下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的那个实验,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纸带上点的分布规律,总结起来就会很吃力。

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的时候别忘了画图。物理题目里常常需要用到图像来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像v-t图、f-x图之类的。画图的时候要注意坐标轴的标注,有时候会因为粗心忘记标单位,这样别人看你的总结就很难明白。

最后一点,总结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得经常复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梳理一遍,尤其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比如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这两个知识点特别容易弄混,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对比,找出它们的区别。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摩擦力内容归纳怎么写【篇4】 850字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摩擦力内容归纳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篇4写作要点120人觉得有用

写总结的时候,得先把学到的东西过一遍脑子,别急着下笔。比如讲到摩擦力这部分,咱们得知道它分静摩擦和动摩擦两种,静摩擦力大小有个范围,而动摩擦力就比较固定了,这都是书本上的基本概念。记得复习的时候要把公式也理清楚,f=μn这个公式大家应该都很熟悉,μ是摩擦系数,n是正压力,这个关系要是搞混了,后面做题就容易出偏差。

平时上课听讲的时候可能没太在意,但总结的时候就要把这些细节补全。比如说接触面粗糙程度影响摩擦系数,这跟材料有关,金属间的摩擦系数和木头就不一样。还有就是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这一点很重要,别记反了。

有时候写总结会遇到一些麻烦,像有时候想表达某个意思,却用了不太合适的词,结果自己回头一看才发现不对劲。像我有一次写总结,本来想说“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结果写成了“平行”,还好后来检查出来了。这类小问题其实挺常见的,只要多看几遍就能发现问题。

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的时候最好能把相关的例子带上,这样更有说服力。比如讲到滑动摩擦力的时候,可以用滑雪的例子,雪地对滑雪板的阻力就是一种典型的动摩擦力。还有推箱子的例子,箱子在地上滑动时受到的就是动摩擦力,而当箱子还没动的时候,阻碍它的就是静摩擦力。

总结不是单纯抄书,而是要把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话整理出来。比如讲到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除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还有施加的压力大小。如果只是照搬定义,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但如果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效果就会好很多。

写总结的时候还可以试着把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比如摩擦力跟牛顿第三定律的关系,两者都涉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时候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其实背后都有一定的联系,找到这些联系能让总结更有深度。

磁场及其描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怎么写【篇5】 1950字

磁场及其描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所谓磁场,就是指存在磁力作用的空间。磁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存在于磁体周围空间、运动电荷周围空间以及电流周围空间。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

例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元在磁场中受磁场力为f,则b= ,电流元所受磁场力f的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b.电流元在磁场中受磁场力为f,则磁感应强度可能大于或等于

c.磁场中电流元受磁场力大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一定大

d.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地方,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在该处一定不受磁场力

解析判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需在电流元受力最大的前提下进行,且电流元受磁场力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垂直,故a错,b对.电流元在磁场中所受磁场力与其放置的位置有关,电流元受力大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不一定大,故c错.

答案bd

思维提升(1)准确理解公式b= 成立的条件是b⊥i,即受力最大的前提是解题的关键;

(2)准确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方向是由磁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不能说b与f成正比、与il的乘积成反比.

拓展1一根导线长0.2 m,通有3 a的电流,垂直磁场放入磁场中某处受到的磁场力是6×10-2 n,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为 0.1 t;如果该导线的长度和电流都减小一半,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0.1 t.若把这根通电导线放入磁场中的另外一点,所受磁场力为12×10-2 n,则该点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0.2 t.

解析通电导线垂直放入磁场中,由定义式得

b= = t=0.1 t

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由磁场本身决定,故b=0.1 t

当通电导线在某处所受磁场力一定,将其垂直放入时,对应的b最小.

bmin= = t=0.2 t,故b′≥0.2 t

2.安培定则的应用

例2当s闭合时,在螺线管内部的一根小铁棒被磁化,右端为n极.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源的极性,这时用绝缘线悬挂的小通电圆环将怎样运动(俯视)?

解析小磁针(本题中为磁化后的软铁棒)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在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故螺线管内右端为n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及等效法确定电源右端为负极,左端为正极,小通电圆环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螺线管).

思维提升明确磁场方向,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或静止时n极指向)、磁感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是同一个方向.明确磁感线在磁体外部是由n极到s极,在内部是由s极到n极的闭合曲线.

拓展2弹簧秤下挂一条形磁棒,其中条形磁棒n极的一部分位于未通电的螺线管内,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若将a接电源正极,b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将减小

b.若将a接电源正极,b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将增大

c.若将b接电源正极,a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将增大

d.若将b接电源正极,a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将减小

解析条形磁铁在本题中可以看做小磁针,当a接电源正极时,条形磁铁的n极方向与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相反,相互排斥,示数减小,a对,b错;同理c对,d错.[ks5u.com]

3.安培定则与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

例3如图所示,互相绝缘的三根无限长直导线的一部分ab、cd、ef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根导线通过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o为三角形的中心,m、n分别为o关于ab、cd的.对称点.已知三电流形成的合磁场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1,在m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此时合磁场在n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若撤去ef中的电流,而ab、cd中电流不变,则n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解析设每根电流线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ef、cd在m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则在o点有b1=b0①

在m点有b2=2b0′ b0②

在n点有bn=b0=b1

撤去ef中的电流后,在n点有bn′=b0 b0′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bn′=

答案b1;

思维提升直线电流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确定,直线电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i的大小及位置有关,充分利用“对称性”是解本题的关键.

拓展3三根平行的直导线,分别垂直地通过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如图所示,现使每条通电导线在斜边中点o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则该处的实际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i1与i3在o点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同,i2在o点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b1(b3)相垂直.又知b1、b2、b3的大小均为b,根据矢量的运算可知o处的实际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0= ,方向三角形平面内与斜边夹角θ=arctan 2,如图所示.

易错门诊

例4如图所示,电流从a点分两路通过环形支路再汇合于b点,已知两个支路的金属材料相同,但截面积不相同,上面部分的截面积较大,则环形中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是 ( )

a.垂直于环面指向纸内 b.垂直于环面指向纸外

c.磁感应强度为零 d.斜向纸内

错解根据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在o点场强很有可能选择c或d.

错因对于两个支路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在o点的磁场的大小没作认真分析,故选择c,有时对方向的分析也不具体,所以容易选择d.

正解两个支路在o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均在垂直于圆环方向上,但上面支路的电流大,在o处的磁感应强度较大,故叠加后应为垂直于纸面向里,选择a.

答案a

思维提升认真审题,结合电路的结构特点,分析电流的大小关系,利用矢量合成原理分析o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篇5写作要点124人觉得有用

磁场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很多公式和原理。在写总结的时候,先要把基本的概念弄清楚。比如磁场的基本单位是特斯拉,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在写总结时不能光写定义,还要结合实际例子来加深理解。

比如说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是b=f/il。这里l代表导线长度,i是电流强度,f是受到的力。写总结的时候,不能只写公式,要结合实验现象来说明。比如做实验时,把一段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观察它如何偏转,这样能帮助记忆。

还有磁场的方向判定,用右手螺旋定则。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弯曲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写总结时要强调这是个工具,可以帮助快速判断磁场方向,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验证。

有时候写总结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概念容易混淆。比如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两者都跟磁场有关,但意义完全不同。磁通量是穿过某个面积的磁力线条数,而磁感应强度则是单位面积上的磁力线密度。这俩概念很容易记混,所以写总结时要特别注意区分。

书写注意事项:

写总结时要注意条理清晰,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比如先讲磁场的基本性质,再讲它的计算方法,接着讲应用实例。如果条理混乱,读者会看得很吃力。当然,也不能太过死板,偶尔可以穿插些小故事,比如某次实验中遇到的趣事,这样能让总结生动起来。

再比如写总结时,不要忽略细节。比如磁场的叠加原理,多个磁场在一起时,总磁场等于各个磁场的矢量和。这个原理看似简单,但实际运用时常常会出错。写总结时要提醒自己多检查几遍,确保没有遗漏重要环节。

小编友情提醒:

写总结时要多用专业术语。比如磁场梯度、磁滞回线这些词,听起来很严肃,但其实都是为了更精确地描述磁场状态。用术语不仅显得专业,也能帮助加深理解。不过有时候术语用多了也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所以得把握好度,既要精准又要通俗易懂。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电学总结怎么写【篇6】 2850字

一、电场基本规律

2、库仑定律

(1)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k=9.0×109n?m2/c2——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1)三种带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2)元电荷:最小的带电单元,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e=1.6×10-19c——密立根测得e的值。

二、电场能的性质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

○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3、电势能ep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2电势能的变化量△ep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4、电势差uab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叫电压。

(2)定义式:uab=φa-φb

(3)特点:

○1电势差是标量,但是却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起点和终点的电势谁高谁低。若uab>0,则uba<0。

○2单位:伏

○3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是确定的,与零势面的选择无关

○4u=ed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计算公式。——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5、静电平衡状态

(1)定义:导体内不再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稳定状态

(2)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任何位置产生的电场都等于外电场在该处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4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越弯曲,电荷分布越多。

6、电场力做功wab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即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

(2)表达式:wab=uabq—带正负号计算(适用于任何电场)

wab=eqd—d沿电场方向的距离。——匀强电场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wab=-△ep=epa-epb

结论: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7、等势面:

(1)定义: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特点:

○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

○3两等势面不相交

○4等势面的密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疏弱密强。

○5画等势面时,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

(3)判断电场线上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靠近场源(场强大)的两间的电势差大于远离场源(场强小)相等距离两点间的电势差。

三、电场力的性质

1、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e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f与电荷的带电量q的比值,就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2)定义式:e与f、q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3)电场强度是矢量:大小: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方向:规定正电荷受力方向,负电荷受力与e的方向相反。

(4)单位:n/c,v/m1n/c=1v/m

(5)其他的电场强度公式

○1点电荷的场强公式:——q场源电荷

○2匀强电场场强公式:——d沿电场方向两点间距离

(6)场强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电场线

(1)意义:形象直观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理性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起于正(无穷远),止于(无穷远)负电荷

○2不封闭,不相交,不相切

○3沿电场线电势降低,且电势降低最快。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场强大小,可以判断电势高低。

○4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静电平衡导体,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

(3)几种特殊电场的电场线

四、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平衡问题,加速问题,偏转问题)

1、基本粒子不计重力,但不是不计质量,如质子,电子,α粒子,氕,氘,氚

带电微粒、带电油滴、带电小球一般情况下都要计算重力。

2、平衡问题:电场力与重力的平衡问题。

mg=eq

3、加速问题

(1)由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不计重力),只受电场力eq,粒子的加速度为a=eq/m,若两板间距离为d,则

(2)由动能定理解释,

可见加速的末速度与两板间的距离d无关,只与两板间的电压有关,但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一样,d越大,飞行时间越长。

3、偏转问题——类平抛运动

在垂直电场线的方向:粒子做速度为v0匀速直线运动。

在平行电场线的方向:粒子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带电粒子若不计重力,则在竖直方向粒子的加速度

带电粒子做类平抛的水平距离,若能飞出电场水平距离为l,若不能飞出电场则水平距离为x

带电粒子飞行的时间:t=x/v0=l/v0——————○1

粒子要能飞出电场则:y≤d/2————————○2

粒子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3

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4

粒子出电场的速度偏角:——————○5

由○1○2○3○4○5可得:

飞行时间:t=l/vo竖直分速度:

侧向偏移量:偏向角:

飞行时间:t=l/vo

侧向偏移量:y’=

偏向角:

在这种情况下,一束粒子中各种不同的粒子的运动轨迹相同。即不同粒子的侧移量,偏向角都相同,但它们飞越偏转电场的时间不同,此时间与加速电压、粒子电量、质量有关。

如果在上述例子中粒子的重力不能忽略时,只要将加速度a重新求出即可,具体计算过程相同

五、电容器及其应用

1、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电源给电容器充电)

充电过程s-a:电源的电能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

放电过程s-b: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

(1)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就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3)定义式:——是定义式不是决定式

——是电容的决定式(平行板电容器)

(4)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

1pf=10-6μf=10-12f

(5)特点

○1电容器的带电量q是指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2电容器的电容c与q和u无关,只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3在有关电容器问题的讨论中,经常要用到以下三个公式和○3的结论联合使用进行判断

○4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完毕,再与电源断开,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

篇6写作要点93人觉得有用

写总结的时候,得先搞清楚总结的目的。像是高三物理电学这部分,肯定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点梳理一遍,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跟平时记笔记不一样,总结得更精炼,但又不能太简略,否则关键的地方可能就漏掉了。

一开始,可以从大的方向入手,比如说先把电学分成几个部分,像电路,电磁感应之类的。然后,针对每个部分,列出一些核心的概念,比如电阻、电流啥的。要是能画个图就更好了,这样直观些,能让看的人一下子抓住重点。

接着就是把每个概念背后的东西讲清楚,比如电阻为什么会变大呀,电流的方向是怎么回事之类。这里头得注意,有些地方可能需要举例说明,不然光说概念的话,别人可能还是搞不懂。比如讲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如果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像家里灯泡怎么接的,那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总结的时候,别忘了把公式也整理出来。电学这块儿公式挺多的,什么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之类的。把这些公式列出来后,最好还能解释一下每个公式是用来干嘛的,这样读者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公式了。

不过,在写总结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地方想表达的意思特别复杂,结果一不小心写得啰嗦了。这种时候就得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能把话说得更简洁的办法。比如本来可以说“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非要写成“当导体的温度上升的时候,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阻值增加”,这就显得多余了。

书写注意事项:

写总结的时候,最好能结合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说讲到电磁感应,就可以提一下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这样不仅能让读者知道理论知识,还能让他们了解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总结之后,记得检查一下有没有明显的错误。有时候可能是打字的时候手滑,结果写错了字,比如把“电压”写成“电势”,这种小问题虽然不影响大意,但还是改过来比较好。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摩擦力内容归纳怎么写(精选6篇)

写总结的时候,得先搞清楚这总结是给谁看的。要是给老师看,那得把知识点都列清楚,别漏掉什么重要的公式。比如讲摩擦力,就得从定义开始,摩擦力就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一种力。接着说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还有滚动摩擦。静摩擦就特别有意思,它会随着外力变化,直到达到最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物理知识信息

  •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十五篇)
  •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十五篇)83人关注

    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 ...[更多]

  •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九篇)
  •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九篇)78人关注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一、物体的内 ...[更多]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十五篇)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十五篇)68人关注

    导语物理,尤其是初中物理,其实是刚刚入门的一个阶段。难度都还知识最基础的,所以学生朋友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怕,不要有畏难情绪。初中物理是各位同学需要下功夫的 ...[更多]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十五篇)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十五篇)64人关注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