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自然管理制度5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查看人数:87

自然管理制度

自然管理制度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策略,旨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公众教育等多个层面。

包括哪些方面

1. 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

2. 环保法规:设立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法规,以限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空气、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3. 生态系统保护: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栖息地,防止物种灭绝,并促进生态平衡。

4.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鼓励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环保意识。

5. 科研监测: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监测环境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6. 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环保协议,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

重要性

自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自然管理制度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2. 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系统崩溃,保障人类的食物供应、水源安全等基本需求。

3. 气候稳定: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

4. 社会公正:通过公平分配资源,防止环境贫困,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清洁、健康的环境。

方案

1. 制定和完善法规:政府应主导,建立全面的环保法律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2. 强化监管: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3. 推动绿色经济:鼓励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财政激励和优惠政策。

4. 教育宣传:通过媒体和学校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5. 科技创新:投资研发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6. 国际协作:积极参与全球环保治理,分享经验,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自然管理制度的构建和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学校自然实验室管理制度

学校自然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仪器室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三、仪器、设备入库,要凭单据及时记帐、编号后分类存放,定期核销实验材料,做到帐物相符。

四、帐册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和财产帐相符。

五、经批准出借的仪器、设备按出借制度执行。

六、经批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按报废制度执行。

七、做好各类器材、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常用仪器、设备完好无损。

八、按实验联系单要求,及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完毕,做好实验记录和档案资料工作。

九、保持实验室、依附器室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漏电保护器、灭火器等安全设备,下班前关闭水、电、煤总开关和门窗。

第2篇 防治15号煤层自然发火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日常检查的管理

(1)凡是开采15号煤层的矿井,通风区必须明确一名技术人员负责防治自然发火工作,建立健全预防自然发火的有关制度,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检查仪表。

(2)15号煤层采掘工作面的瓦检员在检查瓦斯的同时,必须检查一氧化碳气体,且每班不得少于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牌板的巡回检查图表上,凡不检查、不填写者,一律按空班漏检处理。

(3)各矿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火区观测工火区观测工按规定时间认真检查已采区闭墙、火区闭墙等处的气体及温度变化,并填写火区观测周报,报矿总工程师审阅,并报局通风处。

(4)各矿通风区调度站须将当口检测气体、温度等参数,汇报通风处调度。由通风处调度填写“全局火区危险预报表”送局总调度室,报局总工程师审阅。

(5)局总工程师每月主持召开一次防治自然发火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全局防治自然发火方面存在的问题。

2.防治15号煤层自然发火要执行下列有关技术规定

(1)15号煤层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要有防治自然发火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在回采过程中认真落实。

(2)工作面与周围火区之间的煤柱不得小于20m。

(3)综放工作面开口必须沿顶板掘进,为采完进行永久密闭创造条件。

(4)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准停采,未采不准换队。

(5)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拆除工作,并立即封闭。工作面周围的所有密闭墙要进行喷浆,喷浆厚度不小于8mm凡超过规定期限不回收工作面设备时,通风区有权强行密闭,井组织分析,追查当事人的责任。

(6)禁止采用在12号煤层提高已采区通风负压的方法,来处理15号煤层工作面瓦斯若遇特殊情况非用不可时,须由矿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3.自然发火事故管理

(1)15号煤层采空区、煤柱或工作面开果过程中发现自燃烟雾或明火,可统计为一次自燃事故;只发现一氧化碳,后经处理消除一氧化碳的,不能定为自燃事故

但对于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限,又无法控制面采取封闭措施的也应统计为一次自燃事故。

(2)任何人发现并下自燃火灾或自燃预兆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调度室应立即通知矿长、矿总工程师的通风区,并报告局总调度室。

矿总工程师组织通风区和救护队迅速查明火情。

(3)一旦发生自燃事故,必须立即成立灭火救灾领导组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负责灭火技术指挥,救护、通风、安监、生产、机电、输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根据火情研究确定灭火技术方案。

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后,未经灭火救灾领导组同意,严禁任何人改变火区通风系统。

(4)封闭火区必须做到进、回风系统同时封闭。具体方法为进回风密闭墙砌筑过程中留有直径380mm的瓦斯管,保持火区原通风系统,施工完毕后,由救护队同时上档盘封堵。

(5)每一次火灾事故处理完毕后,7日内矿通风区负责向局通风处报由矿长签发的火灾事故报告书。

4.火区管理

(1)通风区要建立15号煤层自燃事故档案。对每一次自燃事故都要填写火区管理卡片,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记载自燃事故发生时间、发展过程、防灭火措施及火灾处理过程。

所有防火墙都要编号,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上标明防火墙附近要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人。

(2)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温度每季由通风区进行取样和测定,气样送局通风实验室行分析化验。

新火区(密闭不足一个月)的防火墙内、外的气体成分,每周取样验一次;当一氧化碳气体涌出趋于稳定后,可每月取样化验一次。

新火区的取样地点和次数,由矿总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通风实验室对每一次气样分析化验果分别报通风处和向矿通风区送样。

(3)发生自燃火灾的工作面(或采区)结束封闭后,决定不再启封时,地质部门要尽快办理自燃火灾冻结煤量的注销注销后的采区不属于现有火区统计之列(不管采区内有几处发火地点),仅算一个残存火区统计。

5.要编制技术措施

启封火区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第3篇 物业公司自然灾害防范管理程序制度

物业管理公司程序文件

--自然灾害防范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公司防范自然灾害的流程、措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效率,最大程度的避免、减少因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对顾客与公司的损失。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职责

3.1 由公司前台负责接收气象台及各种媒介发布的自然灾害预报信息,并及时知会__中心和抗灾救援工作指导小组成员。

3.2__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及时向各部门发布信息。

3.3公司抗灾救援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监控预警信息传播情况,协调监督各部门应急措施实施情况,协助防灾抗灾救援工作。

3.4各业务部门经理负责制定应急措施,现场指挥防灾抗灾救援工作。

3.5公司所有人员都有义务向公司前台报告有关自然灾害的预报信息。

4.方法和过程控制

4.1 公共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发布

4.1.1公司前台负责接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自然灾害预报信息并及时挂公司网、同时通知__中心和抗灾救援工作指导小组成员。

4.1.2__中心工作人员每天早晨7:00收听新闻广播和天气预报。当媒体报道将有热带气旋或暴雨天气时,中心工作人员应马上向气象台或三防指挥部电话咨询求证,确定后根据以上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白、绿、黄、红、黑色信号)或暴雨预警信号(黄、红、黑色暴雨信号)向各部门通报,并每隔2小时通报一次,直至预警信号解除。

4.1.3 公司每位员工从公共传媒获得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等预警信息后,必须通知公司前台,前台经核实后,方可通报。

4.1.4 __中心值班人员将收到的公共预警信息在《工作信息记录本》上进行登记后即刻向各部门通报一次,并要求在半小时内通报完毕。通报过程中须记录各部门接受信息人的姓名,接受时间。各部门的信息受理人应在《工作信息记录本》上登记信息来源、时间和内容,并将接收到的预警信号在半小时内通知本部门经理。各部门经理应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本部门所有人员。

4.1.5 当各部门接到绿色台风信号及以上或黄色暴雨预警信号后,经部门经理同意并指定专人将信息以最快捷、合适的形式向顾客发布,对发布的信息必须进行登记,并通过出入口岗或迎宾来加快传递信息的速度和广度。

4.2自然灾害防范工作的组织

4.2.1 当各部门接到黄色台风信号以上或黄色暴雨以上预警信号后,公司抗灾救援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巡视各部门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当预示可能发生险情时应亲临现场组织协助抢险工作。

4.2.2公司抗灾救援工作指导小组组织职能部门人员成立支援小组到各业务部门支援防灾抗灾工作。

4.2.3公司总经理助理及以上领导负责到分点抗灾现场指挥抗灾救援工作。

4.2.4各部门经理为本部门抗灾救援工作责任人,切实落实预防自然灾害的有效防范措施,并加强值班,经理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以便联系,及时指挥救援。

4.3台风、暴雨防范应急措施:

4.3.1组织抢险队伍、准备抢险物资,如沙袋、手电、防洪闸、潜水泵。

4.3.2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检查给排水、供配电等机电设备,切断霓虹灯及有危险的室外电源,停止室外工程作业。

4.3.3加固户外设施,如广告牌、路灯架及树木等;收回活动的公共设施,如公园椅、太阳伞、泳乐设施等;拆除临时设施。

4.3.4安排人员检查管理服务区域内房屋的门、窗、阳台、天台,对家里无人而门窗未关好的房间,应用电话联系该住户进行预防。

4.3.5安排人员检查疏通沟、井、渠、管道、地漏是否畅通、排污设施是否完好,同时做好应急防范措施。

4.3.6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员工要随时做好防风、防暴的自救准备,预备好沙袋防洪。

4.4雷电防范措施:

4.4.1定期检测房屋、设备的接地体,确保达到避雷要求。

4.4.2雷电发生时,切勿进入天台、大树下或在露天行走;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4.4.3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应避免靠近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和金属构筑物。

4.4.4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应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4.4.5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4.4.6不宜开摩托车、自行车。

4.4.7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4.4.8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电脑等电器。

4.4.9不宜使用水龙头;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4.10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以防二次放电及跨步电压伤人。

4.4.11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4.5疫情防范应急措施:

4.5.1公司前台负责在疫情多发季节(夏季、秋季)密切关注收集媒体及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并及时在公司内发布。

4.5.2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与防疫部门联系、核实并获得防疫方法,及时通知公司,并以通知的形式向顾客和员工传达,落实防疫措施。

4.5.3各部门在接到疫情通知后,应对宿舍、食堂、办公区域采用石灰粉或来苏尔进行全面消毒杀菌。

4.5.4经消毒杀菌后,对现场进行彻底清洗,以保证疫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

5.支持性文件

__wy8.3-z01 《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6.质量记录和表格

__wy7.2.3-g01-f2 《工作信息记录本》

第4篇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装备及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1、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装备及安全仪器仪表进矿使用前,必须由物管科、机电科、计划科、通风区等单位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通风区方可接收,并按有关规定送验后投入使用。

2、按矿井生产的实际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防灭火仪器仪表,备用量不少于应装备的20%,并保证性能完好,计量检定合格。

3、防灭火仪器仪表必须按集团公司的年度送检计划,及时送检,并填写送检台帐。只有取得检定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不准超过检定周期使用。

4、防灭火仪器仪表必须登记台帐,做到帐物相符。仪器仪表必须集中管理,使用、发放、维修记录齐全。

5、发出的便携仪式仪器仪表要保证电量充足、灵敏可靠,便携式仪器仪表使用人员必须凭牌领取,领取时认真检查仪器仪表完好情况。

6、使用人员要妥善使用便携式仪器仪表,注意保养、爱护,防止猛烈摔打和碰撞,避免淋水,禁止浸入水中清洗。使用过程中,如有故障,应升井后及时交维修人员登记修理,严禁自行拆卸修理。凡发现人为损坏的应视情节及损坏程度给予赔、罚等处理。

7、便携式仪器仪表在每班使用完毕后,应及时交回发放室充电,防止电池放电过度而影响使用寿命。

8、收回的便携式仪器仪表,应首先检查其完好情况,清理浮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维修员进行维修,并记入台帐。

9、有故障的仪器仪表,要维修及时、保证质量,损坏部件应及时更换修复。

10、保证色谱仪及制氮机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确保色谱仪及制氮机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11、色谱仪及制氮机每次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防止因误操作造成设备故障。

12、对于无法正常使用或技术性能落后无法修复的防灭火装备及仪器仪表,严禁投入使用,并及时申请报废更新。

第5篇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监测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22)第

261 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

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必须对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严格按照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业务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

(四)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矿,必须编制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六)当井下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在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必须撤出人员,封闭危险区域。进行封闭施工作业时,其他区域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煤矿,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八)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九)回采、掘进工作面出现温度和一氧化碳超过规定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用均

压通风、调节风压等措施,但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做好调压后有关参数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包括调压后的风量、风压、漏风、气样分析等。

(十)防火密闭以内的气体、温度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同时对流水温度也要进行测定。

(十一)防火密闭如出现气体温度升高、有一氧化碳出现或水温升高等现象,必须立即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十二)对全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区进行定期、系统的观测。观测点应选在:采空区回风侧防火墙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区回风巷中,观测内容为:co、c02、ch4、

02 等气体成份,气温、水温、风量以及密闭内外压差和表面自燃征兆。

(十三)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每 7 天取样一次进行化验室分析,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同时,煤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十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

1. 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 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

2. 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3. 从煤炭发热或自燃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4. 空气中有害气体 ( 如 c0、c02 等 ) 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十五)教育煤矿职工了解煤矿自然发火的征兆,如发现自然发火的预兆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调度室汇报。

自然管理制度5篇

自然管理制度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策略,旨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公众教育等多个层面。包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自然信息

  • 自然灾害管理制度体制(10篇)
  • 自然灾害管理制度体制(10篇)91人关注

    自然灾害管理制度体制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框架,旨在预防、减轻和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它涵盖了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 ...[更多]

  • 自然管理制度5篇
  • 自然管理制度5篇87人关注

    自然管理制度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策略,旨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公众教育等多个 ...[更多]

  •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47人关注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是企业为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确保员工安全、资产保护和业务连续性而建立的一套系统性规则。它涵盖了预防、预警、响应、恢复等多个环节,旨在提 ...[更多]

  • 自然实验室管理制度
  • 自然实验室管理制度17人关注

    自然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它涵盖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实验操作规程、安全规定、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包括哪些方面1.实验室 ...[更多]

  • 自然发火管理制度3篇
  • 自然发火管理制度3篇11人关注

    自然发火管理制度旨在预防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非人为点燃源导致的火灾,确保企业运营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该制度涵盖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应急响应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制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