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病理管理制度11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查看人数:86

病理管理制度

病理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核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该制度涵盖了病理样本的采集、处理、分析、报告以及档案管理等多个环节。

包括哪些方面

1. 样本管理:规范病理样本的收集、标识、储存和处理流程,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实验室操作:规定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强调无菌技术、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

3. 诊断流程:设定病理医师的职责,明确诊断标准,确保病理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档案管理:规定病理切片、玻片及报告的保存期限,确保信息可追溯性。

5. 质量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持续改进病理服务。

6. 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病理技术和法规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合规意识。

7. 危机应对: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处理样本丢失、损坏或误诊等突发情况。

重要性

病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此外,良好的管理制度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机构的声誉和运营稳定性。

方案

1. 制定详尽的病理操作规程:结合国际和国内的行业标准,制定全面的操作指南,涵盖每个工作环节。

2.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设立质量改进目标。

3. 强化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法规教育,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

4. 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病理样本和报告的电子化管理,减少人为错误。

5. 完善沟通机制:建立病理医师与临床医生的有效沟通渠道,确保诊断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解释。

6. 设立监督与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报告问题和建议,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病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优化。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我们可以提升病理服务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病理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医院病理科管理制度(4)

医院病理科管理制度4

1、认真签收查对送检标本及病理检查申请单。

2、对送检标本分类按序编号登记,并做好送检标本固定处理工作。

3、巨检由病理医师检查、描述,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取材。

4、技术室应严格按工作规程进行组织处理,制作常规切片(特殊检查的标本按特殊要求进行标本制作)。

5、病理医师阅片并作出诊断,按规定要求及时发送病理诊断报告单。

6、留存的送检单(包括切片、蜡块)按序进行结果登记,病理资料分类归档,定期保存。

7、因治疗需要,院内外借片手续,按规定要求办理。

8、坚持室内质控,各项质控内容应具有明确的单项或综合的质量考核和考核办法,整改措施和结果,使质检落到实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室间质控评价活动。

9、积极开展病理学资料总结及科研工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办法,开展新的项目,为临床及病理诊治工作服务。

10、定期参加、主持临床病理讨论会及学术研究会,加强临床与病理的紧密关系。

11、加强病理科技术专业人员业务培训,新分配的专业人员必须实行统一组织的上岗培训,持证上岗,应有计划继续教育和专业进修制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2篇 病理科废弃标本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病理废弃标本及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和环境安全。

2、 使用范围 病理科。

3、 废弃标本的处理

(1) 处理制度:

1) 病理标本在取材后标明日期,放于标本柜内(冷藏更好)。

2) 按行业规范,报告发出2周后由专人负责处理(本科室4周)。

3) 按生物标本处理要求,废弃标本经火化处理。

(2) 处理流程:

1) 医师取好材后将标本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2) 将装好标本的黄色垃圾袋放入专用盒内盖上盖子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3) 将装好标本的专用组织盒放入标本储藏室柜内。

4) 工人一般每月检查一次标本箱,清理到期的标本。

5) 将到期废弃标本运至后勤指定地点,与管理人员签字交接。

6) 管理人员通知殡仪馆,将废弃标本作火化处理。

4、 医疗废物的处理

(1) 处理制度:

1) 医疗废物必须放入贴有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

2) 放置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必须使用黄色垃圾袋。

3) 医疗废物由病理科工人负责收集。

4) 收集后的医疗废物由工人运送到医院指定地点。

5) 公司派专人收取,并作焚烧处理。

(2) 处理流程:

1) 工人将装有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袋袋口扎紧,用封条贴住袋口。

2) 每天上午7:00与下午4:00运送到后勤指定地点(医技楼后面)的接收人员交接,放入其提供的黄色医疗废物运输箱内,贴上封条,最后签名确认。

第3篇 丰华医院病理科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病理科安全管理制度

1、全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科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积极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2、科室的安全负责员,随时查看设备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如发现火苗、火险立即扑救,及时向保卫科报告。

3、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工作人员不准违章使用电器,乱接电线。经常检查电器线路完好情况,如有不安全因素,立即报电工房,及时处理或更换。

4、对化学、剧毒、易然物品,加锁专人管理,使用有记录。

5、工作人员离开科室必须检查水管、电炉、电器、门窗是否关好。

第4篇 南民医院病理科管理制度

z人民医院病理科管理制度

一、病理科工作制度

1、病理科按《规范》配置科内职责人员,分为技术组、诊断组等。

2、病理科工作的目的是要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必须按《规范》及质控要求进行工作,并有规范的登记及书面记录。

3、病理科工作责任非常重大,每位工作人员均应认真负责,严防差错。

4、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5、病理报告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活检小标本为4个工作日内,手术标本为6个工作日内,需重新取材、深切片或做特染、免疫组化、脱钙、固定或会诊等原因而延长报告时间的,电话或口头通知临床医师或病人(家属)。

6、取材结束后,标本一般保存3周时间,丢弃标本一律焚烧处理。

7、尸检按《尸体解剖规则》执行。

8、奖罚制度按医院规定执行。

9、每季度一次检查各室工作制度以改进、提高工作。

二、科室安全保卫制度

1、物品专人申领、专人保管,建立出入库领用制度。

2、乙醇、丙酮、二甲苯等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严禁在烤箱内加热操作。试剂应避光存放,避免阳光直晒。

3、实验室禁止吸烟,不存放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

4、实验室必须安装通风排气设备,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及安全员。

5、注意用电安全,对于时间长或性能差的电器应及时检修。

6、接收标本或应及时编号及保管,防止丢失、被盗。

7、妥善保管个人财务及科室公共财务,下班前应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发现可疑不轨人物应及时举报。

三、病理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制度

1、leica---lb显微镜:一人一台专用,平时应加罩,放置于干燥少灰的房间,勿暴露在日光中;电光源显微镜使用前应先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调整好眼距、光圈、滤光片后,放上组织片,调好亮度,移动推进器来观察整张组织片,观完毕后必须先将亮度打到最小,然后关闭电源(目镜上的灰尘,应该先用吸耳球吹净,再用擦镜纸由内向外擦拭;物镜应用擦镜纸擦拭);每次用完后须盖好,由专业维修人员每季维修保养一次。

2、leica---2025切片机:切片前应调整好刀的角度及切片的厚度,固定好蜡块,切片时应用力均匀、柔和,摇速不宜过快或过慢,挑选组织完整、均匀而且平铺完全的片子,贴在载玻片上,每次用完后将机器清扫干净,然后用松节油擦拭,需要加油的地方加上润滑油;每月请设备科维修人员来维修、保养一次。

3、leica300自动脱水机(全封闭式):用前设定好程序,检查液体瓶有无插紧,浸蜡用的石蜡是否足够,各种液体的量是否充分,如有不足及时地补充,并且查找原因,及时反应给设备科或供应商,每次用完后必须擦拭干净;根据工作实际标本的量,脱水液和石蜡由技术员灵活掌握不定期地更换,每月请设备科维修人员来维修、保养一次。

4、leica---2135切片机:切片前应调整好刀的角度及切片的厚度,固定好

蜡块,切片时应用力均匀、柔和,摇速不宜过快或过慢,挑选组织完整、均匀而且平铺完全的片子,贴在载玻片上,每次用完后将机器清扫干净,然后用松节油擦拭,需要加油的地方加上润滑油;每月请设备科维修人员来维修、保养一次。

5、leica1900泠冻切片机(恒温冷藏式):为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不经常开关,以24h恒温(零下15度---零下20度)为佳;夜间应设定自动除霜功能,并定期停机清洗,以保持冷冻切片机工作窗的清洁;每月请设备科维修人员来维修、保养一次。

6、leica----1160包埋机:预先设定好程序(开、关机时间及蜡虹、操作台的温度),用前应检查蜡虹里的蜡是否完全融化及量是否足够,喷头是否通畅,用完后应检查蜡虹里的蜡是否足够下次用,如不足应及时补充,同时清扫操作台上多余的石蜡,保持机器的清洁,每月请设备科维修人员来维修、保养一次。

7、病理计算机管理:平时应加盖防尘布,上班开机,按给定的路经进入病理资料管理系统,输入相应的资料和一些图像后保存,并备份一份,根据需要(是否要彩图)打印报告,每半年做一次明细,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备查,下班时关机;不准随意在电脑上使用光盘、软盘及打游戏,以防病毒入侵破坏整个系统,每季请信息科专业人员来维修、保养一次。

四、病理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取材时戴工作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

2、取材或制片结束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3、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4、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5、相关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

第5篇 病理科废弃标本及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病理废弃标本及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和环境安全。

2、 使用范围 病理科。

3、 废弃标本的处理

(1) 处理制度:

1) 病理标本在取材后标明日期,放于标本柜内(冷藏更好)。

2) 按行业规范,报告发出2周后由专人负责处理(本科室4周)。

3) 按生物标本处理要求,废弃标本经火化处理。

(2) 处理流程:

1) 医师取好材后将标本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2) 将装好标本的黄色垃圾袋放入专用盒内盖上盖子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3) 将装好标本的专用组织盒放入标本储藏室柜内。

4) 工人一般每月检查一次标本箱,清理到期的标本。

5) 将到期废弃标本运至后勤指定地点,与管理人员签字交接。

6) 管理人员通知殡仪馆,将废弃标本作火化处理。

4、 医疗废物的处理

(1) 处理制度:

1) 医疗废物必须放入贴有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

2) 放置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必须使用黄色垃圾袋。

3) 医疗废物由病理科工人负责收集。

4) 收集后的医疗废物由工人运送到医院指定地点。

5) 公司派专人收取,并作焚烧处理。

(2) 处理流程:

1) 工人将装有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袋袋口扎紧,用封条贴住袋口。

2) 每天上午7:00与下午4:00运送到后勤指定地点(医技楼后面)的接收人员交接,放入其提供的黄色医疗废物运输箱内,贴上封条,最后签名确认。

第6篇 病理科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格式

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附2)。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 登记资料保存3年。

3.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病理科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理科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规定,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

1.有定期对取材室、切片室等进行甲醛、二甲苯浓度的检测报告,保证有害气体浓度在规定许可的范围

2.病理科工作中产生的废弃二甲苯、甲醛等液体,必须统一回收,严禁随意倾倒入下水道

3.未固定病理标本取材应在p2级实验室中进行,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应有单独的洗手池和溅眼喷淋设备

4.有完善的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的登记和管理规范

5.病理科工作人员应有接触有害品职务补贴,并定期做职业病体检

第7篇 某病理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 病理科必须将医疗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2. 科室成立专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控制小组,负责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日常的诊断质量由质控小组组长(科主任)负责;切片质量由技术组组长负责。

3. 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4. 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教育,组织其定期参加质量安全管理活动。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应对病理切片质量和诊断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通知技术组和诊断组,促进病理诊断和切片质量的不断提高。

5. 病理技术组和诊断组人员应严格按照科室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对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应及时采纳,切实整改,确保病理诊断质量和切片质量。

6. 疑难病理切片均需上级医师复诊或全科诊断医师讨论后方可发出报告。个别特殊疑难病例可建议到上级医院会诊。上级医院会诊意见由原诊断医师负责登记并通报科室全体诊断医师,以利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7. 术中快速石蜡切片诊断意见须由两位高年资主治以上诊断医师共同签署。

8. 尸解诊断意见书由参加尸解的全体医师共同讨论后由副主任医师负责签署。

9.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检查,质量检查的结果与评优、奖惩相结合。

第8篇 病理科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

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附2)。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    登记资料保存3年。

3.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病理科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理科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规定,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

1.有定期对取材室、切片室等进行甲醛、二甲苯浓度的检测报告,保证有害气体浓度在规定许可的范围

2.病理科工作中产生的废弃二甲苯、甲醛等液体,必须统一回收,严禁随意倾倒入下水道

3.未固定病理标本取材应在p2级实验室中进行,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应有单独的洗手池和溅眼喷淋设备

4.有完善的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的登记和管理规范

5.病理科工作人员应有接触有害品职务补贴,并定期做职业病体检

第9篇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接受和处理新鲜标本(如手术中需要做冰冻的标本、体液或穿刺细胞学标本和尸体解剖等工作)或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标本等工作均涉及到有关人员的防护,实验器具、工作台面和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及废弃标本、纱布、棉签、注射器、刀片和针头等的处理及一些传染病的申报。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 成立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由病理科主管医疗的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副主任、技术组主管和医疗秘书等。

2. 定期举行管理小组会议,讨论科室生物安全问题,监督相关规则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医院感染和感染防护和控制意识。

4. 组织取材室、细胞技术室及手术冰冻切片室等属污染空间,均安装空气消毒机,取材工作台安装紫外线。

5. 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类废物的标识、存放和处理,有完备的标本接收登记程序和纸质记录,并有专人负责。常见的四种医疗废物处理如下:

1) 病理性废物:由医院工人负责清运至特定地点进行焚化处理;

2) 福尔马林等液体行化学废物均使用专门容器储存并标记,由具有相关废物处理资质单位进行收集并处理;

3) 废酒精和二甲苯经回收设备进行回收处理后的残余固体性废物装袋、结扎和标记,由医院工人收集和处理;

4) 损伤性废物存放于损伤性废物专用容器内,由医院专人收集和处理;

5) 感染性废物用有标记的专用袋盛装、结扎和标记,当日下午有医院工人收集,同一处理。

6) 每日取材后、制片后申请单放入消毒柜内进行臭氧消毒。

6. 传染病疫情申报:主要是院外会诊病例中经我科确诊的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出的必须申报的各类法定传染病病种。

1)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脑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第10篇 医院医技管理制度-病理室接收标本制度

第五医院医技管理制度--病理室接收标本制度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四)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五)、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1、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并及时、准确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

2、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

3、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须完全一致。

4、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5、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须确保安全,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

(六)、标本的预处理标本验收人员对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适宜的容器,补充足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情况下,及时、规范地予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

(七)、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①肉眼检查标本(巨检);②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③将巨检和取材情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

第11篇 病理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 病理科必须将医疗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2. 科室成立专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控制小组,负责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日常的诊断质量由质控小组组长(科主任)负责;切片质量由技术组组长负责。

3. 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4. 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教育,组织其定期参加质量安全管理活动。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应对病理切片质量和诊断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通知技术组和诊断组,促进病理诊断和切片质量的不断提高。

5. 病理技术组和诊断组人员应严格按照科室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对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应及时采纳,切实整改,确保病理诊断质量和切片质量。

6. 疑难病理切片均需上级医师复诊或全科诊断医师讨论后方可发出报告。个别特殊疑难病例可建议到上级医院会诊。上级医院会诊意见由原诊断医师负责登记并通报科室全体诊断医师,以利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7. 术中快速石蜡切片诊断意见须由两位高年资主治以上诊断医师共同签署。

8. 尸解诊断意见书由参加尸解的全体医师共同讨论后由副主任医师负责签署。

9.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检查,质量检查的结果与评优、奖惩相结合。

病理管理制度11篇

病理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核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该制度涵盖了病理样本的采集、处理、分析、报告以及档案管理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病理信息

  • 病理科管理制度(8篇)
  • 病理科管理制度(8篇)96人关注

    病理科管理制度是确保病理诊断工作高效、准确、安全运行的重要规范,它涵盖了人员管理、样本处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包括哪些方 ...[更多]

  • 医院病理科管理制度3篇
  • 医院病理科管理制度3篇92人关注

    医院病理科管理制度是确保病理诊断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明确病理科的组织结构,规定各岗位的职责 ...[更多]

  • 病理管理制度11篇
  • 病理管理制度11篇86人关注

    病理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核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该制度涵盖了病理样本的采集、处理、分析、报告以及 ...[更多]

  • 病理科管理制度10篇
  • 病理科管理制度10篇83人关注

    病理科管理制度是确保病理诊断工作高效、准确、安全运行的重要规范,它涵盖了人员管理、样本处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包括哪些方 ...[更多]

  • 病理科医院管理制度3篇
  • 病理科医院管理制度3篇66人关注

    病理科医院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病理诊断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促进科室高效运行。制度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管理:包括医生、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的 ...[更多]

  • 病理管理制度与持续(9篇)
  • 病理管理制度与持续(9篇)42人关注

    病理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管理环节,它关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治疗的及时性。该制度旨在规范病理工作的流程,确保病理信息的安全、准确与高效传递。其主要内 ...[更多]

  • 病理科医疗管理制度4篇
  • 病理科医疗管理制度4篇16人关注

    病理科医疗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2.标本管理流程3.检验质量控制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5.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6.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7.设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制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