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4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查看人数:70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焊接工作的安全、高效与质量,其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焊接人员资质管理

2. 设备与材料管理

3. 焊接工艺规程制定

4. 工作场所与环境管理

5. 安全操作规程

6. 质量控制与检验

7. 培训与教育

8.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包括哪些方面

1. 焊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定期进行技术考核与培训,确保其技能水平符合作业要求。

2. 焊接设备需定期维护保养,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焊接过程的可靠性。

3. 制定详细的焊接工艺规程,明确焊接方法、参数、预热与后热等环节,保证焊接质量。

4. 工作场所应保持整洁,通风良好,消除火灾及爆炸隐患,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5. 实施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防护装备,遵守操作流程,防止电击、烫伤等事故。

6.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焊接过程监控与焊缝检测,确保焊接产品的合格率。

7. 定期组织焊接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

8. 预设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快速响应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重要性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管理可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良好的焊接作业管理制度也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健康,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方案

1. 设立专门的焊接管理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与监督,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

2. 对新入职的焊接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熟悉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 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换故障部件,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 采用先进的焊接工艺和技术,提高焊接效率,减少浪费。

5. 定期进行质量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焊接质量持续改进。

6. 开展定期的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 鼓励员工参与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8. 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遵守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将构建一个高效、安全、质量可靠的焊接作业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焊接作业要注意防火、防爆工作,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对动火周围易燃易爆物应清理干净,如附近沟池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液体,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2.氧——乙炔焰焊(割)作业安全必须做到:

⑴ 焊接作业工具要符合质量标准,焊炬、控制阀要运用、要严密可靠,氧气减压器要灵敏有效,气体软管耐压合格,无破损。

⑵ 氧气钢瓶,溶解乙炔气钢瓶不得靠近热源,禁止倒置,溶解乙炔气钢瓶不得卧放,钢瓶内气体用完后必须留有余压。

⑶ 中压乙炔发生器的安全附件要灵敏可靠。

⑷ 禁止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

⑸ 乙炔发生器(或气瓶)和氧气瓶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与明火点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

⑹ 高压电源线及管线下禁止放置乙炔发生器和溶解乙炔器钢瓶。

3.电弧焊割必须做到:

⑴ 电焊机要设立独立的电源开关。

⑵ 电焊机二次线圈及外壳,必须妥善接地或接零进行保护,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⑶ 一次线路与二次线路绝缘良好,易辨认。

⑷ 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焊接(电、气、焊)作业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焊工在操作中要遵守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5.在多人作业或交叉作业场所从事电焊作业要设有防护遮板,以防电弧光刺伤他人眼睛。

第2篇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目的

规定焊接人员个人防护、作业环境及设备管理等的基本要求。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焊接作业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和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为本程序的条文。在程序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程序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527-207-2004 记录控制程序

q/527-240-2004 消防安全管理程序

3 职责

3.1 焊接培训管理中心负责对焊工操作资格的培训、考试、发证及证件管理。

3.2 施工技术人员负责制订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将焊接可能引起的危险及后果以适当的方式(如安全技术交底)告知实施(操作)人员。

3.3 项目保卫部门(焊接培训管理中心)负责组织配置现场防火及灭火设备,并以适当的方式(文件、警告标志)标明允许进行焊接的区域,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检查、监督措施。

3.4 项目安全部门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有关人员了解施工区域进行焊接作业可能引发的危害,并使其了解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作业过程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监督。

3.5 汇能机械租赁公司负责提供经过检查认可合格的设备(诸如焊接机具、调节器、调压阀、焊机及焊钳),使用部门对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组织焊接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检查。

3.6 安全环境监察部负责组织焊接人员的定期健康检查。

3.7 焊接人员应了解实施操作时可能产生的危险和熟悉控制危险的相应措施。

4 程序

4.1 作业人员的管理

4.1.1 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1.2 从事焊接人员、新焊接人员职业性身体检查,由安全环境监察部按规定组织进行。

4.1.3 凡患严重的呼吸系统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明显的肝、肾疾病等人员不宜进行焊接作业。

4.2 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

4.2.1 焊接人员进行作业时,应穿戴专用工作服、绝缘鞋、耐火防护手套等符合专业防护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衣着不得敞领卷袖。

4.2.2 焊接工作时,应有防止触电、爆炸和防止金属飞溅物引起火灾的措施,并应防止灼伤。

4.2.3 焊接人员在观察电弧时,应使用符合要求的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其他合适的防护用品。辅助人员也应配戴类似的眼镜保护装置。

4.2.4 当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作附加保护时,应使用经久耐火或其他材质的围裙。

4.2.5 当需要对腿作附加保护时,应使用耐火的护腿或其他等效的用具。

4.2.6 在进行仰焊或其他作业过程中,必要时佩戴皮制或其他耐火材质的套袖或披肩罩,也可在头罩下佩带耐火质地的斗篷以防头部灼伤。

4.2.7 当利用通风手段无法将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污染降到允许限值或这类控制手段无法实施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如长管面具、防毒面具等。

4.2.8 焊工在打药皮、层间清理或返工焊缝使用角向磨光机时,应戴白光眼镜。

4.3 焊接作业环境管理

4.3.1 焊接作业的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应采取措施排除有害气体、粉尘和烟雾等,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焊接工作时,应设挡光屏。

4.3.2 不应在储存或加工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周围10m范围内进行焊接工作。

4.3.3 在焊接地点5m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实无法清除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

4.3.4 不宜在雨、雪及大风天气进行露天焊接,如特殊需要时,应采取遮蔽、防止触电和防止火花飞溅的措施。

4.3.5 在带有压力的容器和管道、运行中的转动机械及带电设备上,不应进行焊接工作。

4.3.6 在已贮油的油区进行焊接工作,应严格执行油区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4.3.7 在充氢设备运行区进行焊接工作,应制订可靠的安全措施,并须经项目总工批准后方可进行。

4.3.8 焊接工作台(或区域)应可靠接地;在狭小或潮湿地点施焊时,应垫以木板或采取其它防止触电的措施,并设监护人。

4.3.9 进行埋弧焊工作时,应防止由于焊剂突然停止供应而引起弧光辐射对眼睛的伤害。

4.3.10 等离子切割若用手工操作,应有专门的防止触电及排烟尘等防护措施。

4.3.11 用氩弧焊有色金属及等离子切割时,宜戴静电防护口罩。

4.3.12 下列施工场所在进行焊接前应开具工作票。工作票的管理按《消防安全管理程序》执行。

a) 易燃易爆品存放区、制氢站;

b) 坑井、金属容器内;

c) 规定的禁火区,进入调试阶段的设备运行区等。

4.4 焊接设备的管理

4.4.1 焊接设备及相关设备应放置稳妥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使之不会对附近的作业或过往人员构成妨碍。

4.4.2 施工现场的焊接设备宜按区域集中布置。并在上方明显处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焊机及其外接点均宜有相应的标牌及编号,电焊机前后宜留有宽度为1m的安全通道。一、二次线应布置整齐,固定牢靠。

4.4.3 露天布置的焊接设备应布置在干燥的场所,并应有棚蔽。

4.4.4 焊接设备裸露的导电部位、转动部位必须装设防护罩。

4.4.5 焊接设备应有单独电源控制器装置。若采用高频引焊时,应对电源进行屏蔽。

4.4.6 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并不得多台串联接地。

4.4.7 焊钳及电焊导线的绝缘应良好;导线截面应与工作参数相适应。焊钳应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二次导线的接头应连接好并用耐热绝缘胶布包上。

4.5 焊接特殊条件作业的管理

4.5.1 高处焊接作业

4.5.1.1 遵守有关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4.5.1.2 不得站在油桶、木箱等不稳固或易燃的物品上进行工作。

4.5.1.3 工作开始前应清除下方的易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

4.5.1.4 不得随身带电焊导线或气焊软管登高或从高处跨越。焊接软线(管)应在切断电源和气源后用绳索提吊。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不得乱扔焊条(丝)头。

4.5.1.5 在高处进行焊接工作时,宜设专人进行拉合闸和调节电流工作。

4.5.2 金属容器及坑井内焊接作业

4.5.2.1 在金属容器及坑井作业时,应采取防止触电的措施,如金属容器应可靠接地等措施,行灯变压器不应带入金属容器或坑井内。

4.5.2.2 在金属容器内不得同时进行电焊、气焊作业。

4.5.2.3 在金属容器内工作时,应设通风装置。

4.5.2.4 不应用氧气作为通风的风源。

4.5.2.5 焊工所穿衣服、鞋、帽等必须干燥,脚下应垫绝缘垫。

4.5.2.6 在金属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入口处应设专人监护并设焊机二次回路的切断开关,监护人应与内部作业人员保持联系,电焊工作中断时应及时切断焊接电源。

4.5.2.7 在封闭式容器或坑井内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系安全绳,绳的一端交由容器外的监护人拉住。

4.5.2.8 不应将漏气的焊炬和橡胶软管带入容器内;焊炬不得在容器内点火。在作业间歇或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气焊工具拉出容器。

4.5.2.9 下坑井、深沟、封闭容器内作业前,应先检查其内是否积聚有可燃、可爆、有毒等气体,如有异常,应认真排除,在确认可靠后,方可进入工作。

4.5.2.10 进入经水压试验后的金属容器前,应先检查空气门,确认无负压后方可打开人孔门。

4.5.2.11 下班时应清点人数。

4.6 焊接作业的安全检查

4.6.1 焊接人员在作业时,应经常注意作业地点周围的安全状态。有危及安全的情况时,应采取积极防护措施。

4.6.2 焊接人员在作业结束(或临时中断)后,应切断电源并仔细检查作业场所周围及防护措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4.6.3 项目保卫部门应对重要区域或危险性较大的焊接作业项目,开工前进行消防检查,并经常性地进行作业过程消防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必要时,派专人进行全过程监护、检查。

4.6.4 项目安全部门应对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重点焊接作业,进行经常性地检查、监督各相关单位有关安全措施落实。

4.6.5 资产管理部、汇能机械租赁公司、项目机械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焊接设备的安全性检查和安全使用性检查。

5 记录

下列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焊接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由焊接培训管理中心管理;

--身体检查记录,由安全环境监察部保存;

--消防安全检查记录,由项目保卫部门形成并保存;

--安全检查记录,由项目安全部门形成并保存;

--焊接设备安全检查记录,由检查部门形成并保存。

第3篇 焊接作业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1 气焊、气割工末经国家技术考核,无操作证者,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2 乙炔气瓶、氧气瓶与明火及各种热源的距离不准小于10米。乙炔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不准小于5米。乙炔气软管与氧气软管不准绕在一起。在室内作业,乙炔气瓶、氧气瓶和焊把应分别放置。

3 氧气瓶要安装高、低压气压表,乙炔气瓶要安装控制回火装置,要经常检查管线以及各种连接部位是否漏气。检查时应使用肥皂水,严禁明火试漏。

4 要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在公司确定动火区外作业必须严格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后,方能作业。

5 进行焊、割作业前,要清除现场的易燃、可燃物,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在高空焊、割时,乙炔气瓶、氧气瓶不准放在焊割部位下方,并须保持一定水平距离,焊割件下方要有接火盘。

6 盛装过或盛有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危险化学物品的容器和设备,未经彻底清洗干净,不得进行焊割。有压力的管道、高压瓶和带气锅炉不得进行焊割。

7 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割工具作业,焊割软管不得从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部位穿过,油脂或沾油的物品,禁止与氧气瓶及导管接触。

8 焊割结束或离开工作场地时,必须切断气源,并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误后方能离开。

9 夏季作业时,氧气瓶、乙炔气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搬运时严禁滚动、撞击。

10 对本部位设置的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工作人员应熟悉其放置地点及使用方法。

第4篇 露天检修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内容

1 引言

在现代化大型机械露天安装检修焊接作业中,露天作业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完成检修任务,必须提高检修效率及检修技术创新的能力,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焊接作业是特种作业,焊接检修起到关键的作用,安全生产在整个设备检修过程中致关重要。

2 设备检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幸福线。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而设备检修的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工人安全健康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企业安定团结,促进企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设备检修的安全生产的实质是要在检修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因此,只有稳抓、狠抓设备检修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炭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3 焊接生产的特殊性

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焊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焊接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材料层出不穷。焊接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而在设备检修过程中也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焊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文献的统计数据(2000年),焊接技术对美国国内总产值的贡献率竟高达57%。

焊接生产在安全与劳保工作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障焊接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把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而把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两者统称危害因素。由于焊接工艺和设备上的特点,在焊接和切割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若不消除和预防,就可能产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

焊接的有害因素分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有害因素2大类,前者主要是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后者有电弧辐射、热辐射、高频电磁场、放射线和噪声等。受害面最广的是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在露天矿的大型设备检修过程中,设备的停放及维修环境等也给焊接检修带来了安全隐患。

4 露天焊接作业安全检修管理的内容

为了保证焊接检修的顺利进行,焊接安全检修管理必须要做好焊接检修班组的管理与建设和焊接检修安全体系制度的制定。

4.1 焊接检修班组的管理与建设

班组是企业生产最基本的劳动组合,是企业安全工作的落脚点,企业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安全生产,必须从班组安全管理抓起。班组安全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然会成效显著;班组安全事故率下降,必然会带来企业安全事故率的降低。班组作业现场是由人、机、环境所组成的系统,其中人起主导作用,机起保证作用,环境起促进作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果人机关系不协调,系统失去控制,就会打乱或干扰工作的正常运行,发生事故。焊接检修作为特种检修作业,在现场检修中应用均较为广泛,确保在焊接检修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成为了设备检修的一项重要任务。焊接检修班组的管理与建设要做到“明确核心,稳定因素,确保质量”,即抓紧人员、设备、环境、技术的管理。

(1)一般企业的安全管理指的是物质方面,而在现代安全管理中,主张把管理的着眼点转移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即我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所以人员管理便顺利成章的成为焊接安全检修生产的核心。作为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千头万绪,人又是检修生产的主体,所有大型设备的检修要人去完成,焊接安全检修的顺利进行要人来保证,而管理又毕竟需要通过制度和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即俗话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焊接检修班组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保障焊接检修安全。

①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实行师带徒的制度,即安排新进职工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对一签定师徒协议,由师傅负责技术的传授和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直到徒弟能进行独立检修作业。

②管理人员及焊修班组负责人要时刻关注参加维修人员的情绪,确保不因情绪不稳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培养焊修职工的责任心,在焊接检修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减少焊接缺陷,确保焊修质量,养成对维修设备的关键承力部位进行探伤检查的习惯。

③在焊接班组要认真贯彻和执行两班两会制度,即做到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每天早上开班前会,由班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及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前要求在作业现场开现场工作会,由小组负责人分派具体工作及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④安排焊接检修人员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确保对潜在的职业病等进行早发现早治疗。

(2)设备的管理是安全生产中物的因素,确保焊接设备的正常使用在安全检修中起到了基础的作用。虽然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至引起事故,但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直接影响焊接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检修中断或降低焊接检修效率。要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首先要做到设备选择合理,其次做好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定期对焊接检修人员进行设备原理、保养和状态检查的知识培训,做到关注安全、懂原理、爱设备的良好习惯。采取措施如:

①电焊机等设备保养到人。对每台焊接设备安排相应的责任人,随时注意设备的保养及使用情况。

②要求氧、乙炔等减压装置状态良好,各类气瓶应定期检验,保证承压时合乎技术要求,远离火源。

③选用的焊接电缆必须柔软、耐油、耐热、耐腐蚀、合乎规格,长度控制在20~30m。

(3)环境是安全生产的外界因素。在焊接安全检修过程中,环境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要确保焊接检修场所无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禁止在潮湿、有积水、大风、雨雪等环境下进行焊接检修;在焊接检修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设备固定牢靠,避免因环境造成外部伤害事故。另外由于焊接工作的特殊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引发肺吸病,mn中毒等慢性职业病,所以在焊接过程中要对环境中的烟尘等进行处理,设置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尤其是在进行箱体类结构件的制作和焊修过程中,尽量避免外部环境引起的安全伤害。

(4)在大型设备的焊接检修过程中,焊接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焊接检修工作起到了质的作用。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100人中只有1人愿意当工人,而在工人中愿意从事焊接行业的更是寥寥无几。可谓是“百里挑一”。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焊接这一越来越凸显重要的加工手段也急需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熟练工人,因此培养工人的技术水平就愈发迫切。因为只有工人的焊接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确保焊接质量,提高安全焊接的系数。而做为一名合格的检修人员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做到“该修必修,修必修好”,保证每台设备在最短的时间检修好,检修后能保持较好的使用效果。所以要定期组织工人去外面学习或在单位内部组织技术培训及技术比武,以提高工人的焊接技术水平。在班组内部进行焊接维修经验交流,提高焊接班组的整体焊接检修技术水平。

4.2 焊接安全体系的制定

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体系的制定,能够起到约束和指导的作用。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企业安全体系的完整。首先检修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如要求现场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每项检修工作进行前必须检查检修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工器具的安全使用性。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要求焊接工人严格执行和遵守矿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为了提高工人在焊接检修过程时的安全系数,明确自身的责任,还要组织经验丰富的焊接检修人员对检修过程中的危险源做好识别和整理,找出焊接检修存在的危险源及制定出所对应的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编写出焊接安全检修管理表,如表1。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日常的维修任务进行安全维修工艺的制定,详细介绍维修过程和内容,说明焊接维修时的注意事项,对初次参加维修的工人起到指导作用。

5 结论

在大型设备的露天检修过程中,抓好焊接安全检修工作,显著提高了露天生产的安全系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焊接检修质量,提高了设备的出动率.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4篇)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焊接工作的安全、高效与质量,其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焊接人员资质管理2.设备与材料管理3.焊接工艺规程制定4.工作场所与环境管理5.安全操作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焊接作业信息

  •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4篇)
  •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4篇)70人关注

    焊接作业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焊接工作的安全、高效与质量,其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焊接人员资质管理2.设备与材料管理3.焊接工艺规程制定4.工作场所与环境管理5.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制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