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定义(3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查看人数:89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定义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仪表的日常保养、故障处理、更新升级、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仪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包括哪些方面

1. 日常维护:制定定期的检查和清洁程序,预防潜在故障的发生。

2. 故障应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故障仪表进行及时诊断和修复。

3. 设备升级:评估仪表性能,适时进行技术升级或更换过时设备。

4. 人员培训:为操作和维修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

5. 记录管理:详细记录仪表维护过程,便于追踪和分析设备状态。

6. 安全规定:设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7. 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获取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重要性

仪表维护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良好的维护管理可以:

1. 保障生产连续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保证生产流程的稳定。

2. 延长设备寿命:定期维护能有效防止过度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降低成本:及时维修比大修或更换设备更为经济,降低维修成本。

4. 提高安全性:遵守安全规定,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5.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安排维护计划,避免资源浪费。

方案

1. 制定维护计划:依据设备类型和使用情况,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并定期审查和更新。

2. 设立专职团队:组建专业的仪表维护团队,负责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理。

3. 引入智能监控: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设备状态,预警潜在问题。

4. 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维护效果,收集员工反馈,不断优化管理制度。

5. 持续培训: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维护知识和实践能力。

6. 建立供应商合作机制: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签订服务协议,确保配件供应和专业技术支持。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实现设备的最大效能和企业的高效运营。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定义范文

第1篇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全厂仪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仪表的正常运转,准确地监测高炉的变化趋势,特制定本标规程.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炼铁厂所有仪表的维护和保养

3、职 责

3.1本规程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写,由厂领导审批

3.2 本规程由岗位操作人员和仪表维修工负责执行

3.3 本规程由炼铁厂设备科和设备检修部管理部门监督、检查

4、内容及要求

4.1 仪表的分类:

依据仪表对高炉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按测量参数对仪表分为a、b、c、三大类,该测量参数仪表包括所属测量元件、变送单元、显示单元以及转换仪表:

4.1.1 a类

高炉本体部分:热风温度、冷风流量、炉顶温度、炉顶压力、热风压力、冷却水压力、气密箱水位、电子称、气密箱温度、均压压力、料线;

热风炉系统:拱角(顶)温度、后烟道温度、总煤气压力、助燃风压力、换热器废气进口温度、总管调节系统;

风机系统:各轴瓦温度、润滑油压力、水压、轴位移;

除尘系统:布袋除尘前温度;

喷煤系统:支罐电子称、支罐压力、支管氮气流量、支管喷吹口压力、 废气残氧分析仪。

4.1.2 b1类

高炉本体部分:冷却水流量、阀箱压差、氮气压力、无料钟炉顶各温度、混风调节、炉体各点温度、信号联络系统;

热风炉系统:煤气总流量、助燃风总流量、支管调节系统、冷却水压力;

风机系统:出风压力、润滑油温度;

除尘系统:重力除尘前后温度、氮气压力、布袋总压差、检漏仪;

喷煤系统:喷吹压力调节系统、皮带称。

4.1.3 b2类

高炉本体部分:透气性指数、氮气流量、蒸气压力、冷却水流量、高压阀组、氮气流量调节系统、气密箱冷却水流量;

热风炉系统:支管煤气压力、支管助燃风压力、换热器废气出口温度、压力、烟道、冷风阀压差;

风机系统:冷却水温度、进出风量调节系统;

除尘系统:氮气压力调节系统、分支压差、布袋除尘后温度布袋除尘前后压力、冷却水压力;

喷煤系统:氮气罐压力、磨机压力、温度、风机流量调节系统。

4.1.4 c类

高炉本体部分:蒸气流量、蒸气流量调节系统;

热风炉系统:煤气支管流量、助燃风支管流量、换热器助燃风进、出口温度、压力;

风机系统:出风流量、出口风温度;

除尘系统:重力除尘前后压力、煤气流量、氮气流量;

水泵系统、空压机系统;

喷煤系统:燃烧炉压力温度、氮气进口流量调节、煤仓温度、喷吹罐温度。

4.2 校验周期

a:a类、b1类仪表校验周期为六个月

b:b2类、c类仪表校验周期为一年

c:电子称每月校验一次

4.3 允许不正常运行状态时间

a:a类为二小时

b:b1类为四小时

c:b2类为八小时

d:c类为十二小时

e:电子称不允许不正常运行

4.4 仪表的保养

4.4.1操作工负责仪表表面日常卫生

4.4.2 仪表维修工负责仪表的内部卫生及盘后卫生

4.4.3 仪表盘后和一次仪表室不得存放任何非仪表元件

4.4.4 由带班人负责仪表记录纸和笔尖的更换及记录笔加墨水

4.4.5 设备工长负责向二建领取记录纸、笔尖和墨水和仪表润滑油,并保存好原始记录纸

4.4.6操作工负责仪表的润滑和加油工作,

4.4.7仪表每月润滑一次,确保仪表动作机构运动灵活

4.4.8执行机构润滑时,要填写《设备润滑记录表》

4.5 仪表的维护:

4.5.1设备工长在仪表校验周期快结束时,负责提醒仪表维修工对仪表进行校验,并做好原始记录

4.5.2操作工要协助仪表维修工做好电子称的校验工作

4.5.3 操作工每日的仪表点检要做好记录,发现异常要向设备工长报告,异常情况如影响高炉操作时,要及时通知仪表维修工和设备工长

4.5.4室外仪表要保证防雨、防冻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当发现损坏时,要及时通知仪表维修工和设备工长

4.5.5 备用仪表要保持完好无损、随时可以使用

第2篇 仪表维护修理安全管理标准

1 本标准适用于集输大队各类仪表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

sy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3 安全规定。

3.1 仪表维护调试

3.1.1 工作前应了解工艺及设备的运行状态。

3.1.2 拆装一次仪表或元件时,应切断被测介质通路和仪表动力源。现场操作应有人监护,防止管螺纹或焊缝的断裂。

3.1.3 监控系统或调节系统中仪表参数整定前,应使仪表与受监控设备脱离。

3.2 易燃易爆场所的仪表维修。

3.2.1 不应带电进行仪表开盖检修或调整。

3.2.2 仪表维护时应使用防爆工具。

3.3 仪器仪表导线、电源、电缆检查。

3.3.1 仪表盘(台、箱)以及接线盒等应有接地和密封。

3.3.2 仪表及辅助设备所用熔断丝应符合技术要求。

3.3.3 信号导压管和导线应有端子号,电缆应挂牌。电源装置铭牌应齐全鲜明。

3.4 监控、联锁和报警系统仪表。

3.4.1 用于监控、联锁的报警系统仪表及开关等不应随意拆除或短接。

3.4.2 报警仪表的试验、复位、消音、记忆以及音调区别等功能应完好。

3.4.3 仪表系统所属电磁阀、安全阀、调节阀及调速装置等仪表执行器应定期校验和定位。

第3篇 仪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 仪表工应熟悉所管专区主要工艺流程,熟练掌握主要仪表控制点,测量范围介质性质,主要仪表的原理,使用和校验方法,会正确使用各类标准仪器和工具。

2 仪表工每天早8:30进入现场,进行卫生清扫巡回检查仪表运行状况及强制保养制度中规定的内容,下午14:30进入现场检查仪表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每天两次现场检查。

3 现场故障主动及时处理,重点故障处理应两人以上操作,并按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完毕后向班长汇报。

4 现场维护应做到从一次元件,执行机构到二次仪表运行正常,零部件齐全,卫生规格化。

5 现场仪表应标识准确、清楚,仪表档案、成绩单填写清楚、及时、准确。符合iso9000系列标准。

6 现场仪表应做到灵、准、好用,无泄露符合精度要求。

7 冬季保温工作应做到专责人每天检查一次,夜间值班人员应在接班后检查一次,并有记录。

8 随机级仪表开车前24小时,仪表应做单体、联动校验、联锁空投模拟试验等到工作,确保一次开车成功。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定义(3篇)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仪表的日常保养、故障处理、更新升级、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仪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包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仪表维护信息

  •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定义(3篇)
  •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定义(3篇)89人关注

    仪表维护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仪表的日常保养、故障处理、更新升级、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仪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制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