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农户调查报告总结(5篇)

发布时间:2022-05-24 17:48:11 查看人数:107

农户调查报告总结

第1篇 宁波市鄞州区拆迁农户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以鄞州区东裕社区为例

引言

笔者曾经以《新鄞州模式--鄞州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一文概括了东裕社区的拆迁做法;(1)对拆迁农户实行调产安置;(2)将拆迁农户集中安置在新建城市社区;(3)集体资产股份制;(4)对拆迁农户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学习型社区创建)并为其找到工作牵线搭桥;(5)做好拆迁农户的社会养老保险。发表在《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23、3a期上。恰逢暑假又开始了,笔者便以'五个做法'即东裕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假设再次对该社区进行调查。具体方法是个案与参与观察相结合。个案对象分别从领导、保安、一般群众中抽取获得。

个案与参与观察

案例

东裕社区居委会陈主任。陈主任待人和善、在群众中威信很高。没有看稿子,他和我扼要地谈了四点。

1拆迁的变化 2社区居民关心的几个问题 按:笔者在与鄞州区政策研究室高主任的交谈中。高主任谈了2点。一点,东裕社区的居民中'赌风'很浓(改革开放20多年,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如何改造?另一点,他们的集体资产,什幺时候'收'?

3今后的工作方向以多样化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带动社区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

一年投资15万,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利用高教园区的各项有利资源,推动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组织了老年腰鼓队,现在已发展到100人,每个星期都进行活动。现在卫生习惯好多了,但赌博风仍然很浓,'小赌怡情'?

4关于拆迁农户集体上访区政府问题 案例,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2篇 信用联社关于对村农户贷款摸底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我县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联社安排,我们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对信用社信货包扶的镇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户贷款摸底调查。通过对信用社、乡、村统计资料的对比以及到贷户家中实地调查、与村组干部座谈,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支持该村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达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发展现状较好。

一、村位于乡南方一公里处,辖、马家坪、大湾三个村民小组,共有户名农业人口。年底,该村贷户共欠信用社各项贷款百元,占全社贷款的19%,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马家坪户人,大湾户人),信用社共向该村投入了支农资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贷款余额已达百元,占信用社贷款余额的50%以上,支持了该村94%的农户发展农业、种养业及工商业等项目。截止九九年末,该村已发展成为人均拥有耕地亩,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及个体工商服务于一体的小康村,全村总收入达百元,人均纯收入达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达百元户,占总农户的85%,人均存款额元。年,该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二、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农行两河营业所归并到信用社,虽然独此一家经营,但也有很多的困难摆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无支撑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信用社如何在国家银行都没能发展下去的地方再发展、再生存呢?该社员工在思索。当时正值信合系统工程实施及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这一机遇,以工程实施为东风,以发展地方主导产业为契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壮大自我,确定了村为信贷包扶村。村耕地较多,但多年的习惯形成了广种薄收。如何使农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学的耕种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无疑是唯一途径:种地膜玉米、脱毒洋芋、优质小麦,信用社人员经常出现在了村的田间地头,充当义务技术员,并及时积极的投入了资金支持他们的生产。三年来,共投入了近万元资金支持了农户籽种、化肥、农膜的购买,现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种、优质小麦的种植已成为该村发展基础农业的保障。

解决了吃饭问题,对有富裕的时间及劳动力,信用社就引导农民搞起了副业。有山有树有资源,气温适中,非常适合食用菌及天麻栽培,于是被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时做了贷前调查,掌握了资源、人员、菌种、销路等方面的情况,在贷户自筹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发放了专项扶持贷款,而且经常深入到贷户家中教技术、传信息,解决实际困难,并在收获季节上门服务,使贷户及时还贷,减轻贷户负担。如的,在自筹资金后,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贷资金元,支持他生产菌种袋,发展椴木香菇余架,袋料香菇袋,当年实现收入元,被誉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马家坪的要发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贷前调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阴,且属沙质土,是栽种天麻的好地方,于是为其解决了天麻种贷款元,该户现已发展天麻窝,仅此一项年收入已达到元,现已还清原陈欠贷款元,年又给他投入信贷资金元。目前,该村天麻种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胡宝才已成为天麻种植的带头人。

三年来,信用社对主导产业投入信贷资金达多万元,共发展食用菌架、天麻窝,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也对该村的养殖业、个体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信用社的支持和引导下,村的农民已摆脱了发展经济一窝蜂的现象,而是根据本户、本村的实际,自发、自觉的搞起了特色经济。

三、支农中总结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几年的设想

短短的三年,信用社的业务已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是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使社的职工们清醒的认识了一个道理:农村是信用社发展的天地,农业是信用社生存的土壤,而发展地方农村特色经济又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新起点。支持地方特色经济,推出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信息服务,进而才能促进信用社的自身业务的发展。

支农有特色,发展有后劲,但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信用社底子薄,资金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够;二是信用社放贷管贷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放贷时,社员优先的政策没有体现出来;三是信贷支持多是短、平、快项目,有发展后劲的项目较少;四是世行小额信贷和政府行为的误导对信用社的信贷投入有一定的冲击。

有经验成绩不骄傲,对存在的不足也不气馁。信用社已调整好思路,积极做好了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前期准备。一是高速公路将横贯中心社全境,会拉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信用社可对个体、工商、服务等行业加大信贷投入;二是继续支持高产畜牧农业;三是对养殖业进行信贷投入,使信用社的支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3篇 关于街道办低收入农户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街道认真组织实施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街道成立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并落实了调查员,进行了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责任主体、具体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并按规定程序运作,现已基本完成此项工作,根据对各村调查情况的汇总分析,提出了街道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工作思路。

一、基本情况

街道组建于5月,区域面积52.788平方公里,下辖51个行政村,2个社区,有农民13126户,村民39031人。经调查,低收入农户1962户,低收入农户人口数4239人,户数占街道总户数15%,五保户20户,低保户169户,绝对贫困户343户,低收入户1430户。

二、致贫原因

1、因缺少生产资金而致贫的农户有240户。

2、因自然灾害而致贫的有11户。

3、因子女上学致贫的有145户。

4、因大病和慢性病致贫的有853户。

5、因缺少劳动力而致贫的有528户。

6、因缺少耕地林地而致贫的有40户。

7、因其他原因致贫的有145户。

三、最需要的帮扶措施

1、要求解决生产资金的有477户。

2、要求落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的有11户。

3、要求解决农产品销路的有45户。

4、要求发展来料加工的有115户。

5、要求发展农家乐的有13户。

6、要求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的有83户。

7、要求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有76户。

8、要求介绍外出务工的有297户。

9、要求解决遇灾救助的有390户。

10、要求解决子女上学费用的有295户。

11、要求解决医疗费用的有1137户。

12、要求下山脱贫的有18户。

13、其它的有551户。

四、脱贫措施

1、政府要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向缺少生产资金低收入农户收放贷款,使农户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2、农产品难卖,不但严重阻碍农产品的商品化,使投入得不到回报,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加大农产品信息平建设投入力度,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供求顺利实现。引导低收入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从打造过硬的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产品市场份额中实现自身的经济收入增加。

3、大力发展适宜家庭手工加工的来料加工产业,使低收入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取得加工劳动报酬,以补贴日常生活开支。

4、劳动力素质低是低收入农户存在的普遍现象,也使他们的劳动局限于传统的种养殖范围,科技含量低难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增收难以实现。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应该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5、为低收入农户牵线搭桥,跟用人企业单位接洽,签订用人合同,使劳务输出的家庭实现劳务输出,增加收入。

6、遭受自然灾害而该家庭又无法予以克服的受灾户,街道应积极沟通,协同有关部门提供财政资金,帮助度过难关,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7、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子女上学费用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对这些家庭的上学费用,考虑给予适当减免或全免,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8、医疗费用问题是围绕低收入农户的紧迫而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新农合制度,报销费用是否可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国家也要加强对医院和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合法权益。

9、针对一些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的少数高山低收入农户,有关部门制订特别的优惠政策,引导下山移民,改善生存环境,早日改变面貌。

10、针对街道大量土地被征用的现实,政府一方面要切实抓好被征地低收入农户农民养老保险金的征缴工作,一方面加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失土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第4篇 农户科技需求基础调查情况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农民粮食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明确我县不同生态区域农民需要哪些农业技术种植何种作物可以增加收入,通过对全县2个乡镇20个农户的问卷方法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目的在于准确了解掌握目前我县农村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类型、不同从业类型的广大农民的真正技术需求,探索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类型的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农技队伍建设和技术推广模式改革以及政府职能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按照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具体要求,我县选择有代表性的巷口镇、凤来乡2个乡镇共20户农户作调查对象,每个乡镇调查种植大户1户,村社干部2户,科技示范户2户,普通农户5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调查人员亲临调查现场,主动找到调查农户的户主,采取会见式方法,按照调查问卷的内容逐项调查记录。原始调查问卷完成以后调查人和被调查农户签字确认有效。

通过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份(1)调查对象中35岁以下6人,占30%,36-50岁12人,占60%,51-60岁的2人,占10%;(2)调查对象中家庭第一劳动力男性农民的18人,占90%,女性2人,占10%。(3)家庭中第一劳动力文化层次为:小学文化程度3人、占15%;初中文化程度11人、占55%;高中文化程度6人、占30%。(4)所在经济生态区域范围均为渝东南经济区;农户所在地理区域为低山区17户和中高山区3户;当地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下的4户,400—600米之间的4户,600—900米的12户。(5)家庭人口组成各异,调查家庭中家庭总人口3人以下的1户,3-4人的11户,5-6人的7户,6人以上的1户。

二、调查结果

(一)农户耕地资源状况:

在被调查的20个农户中,人均耕地0.5亩以下的没有,人均耕地0.5-1.0亩的占35%,人均耕地1.1-2.0亩的占55%,人均耕地2.0亩以上面的占10%。40%的农户人均土地减少了,5%的农户土地面积增加了,55%的农户人均土地没有变化;40%的农户人均土地减少的原因是:25%农户由于退耕还林,10%由于建设征地,65%由于其它原因。

(二)、粮食与劳动力问题。20户调查户中90%的不担心家里会缺粮,只的10%的担心缺粮;在农忙季节有65%的农户表示他们都较缺劳力,35%的回答不缺劳动力。在缺劳力的家庭,农忙季节,30%的家庭需雇工,55%的需换工,15%用农用机具来处理劳动力短缺问题;几乎100%的被调查者回答他们可以管理他们现有的土地,但是,管理自己的土地只是为了口粮,依靠种植粮食根本无法致富。由于种地辛苦,投入大、产出低,90%的农民不愿意在家务农。

(三)、家庭收入主要经济来源:通过问卷调查20户当中,90%的家庭收入都较以前增加了,20__年底人均纯收入1500以下的占5%,1500-2500元的占45%,2501-4000元的占45%,4000元以上的占5%。15%的农民主要家庭收入的增加必须通过外出打工来实现。40%农民靠种植业,20农民靠养殖业,25%农民靠其它来源来实现。依靠管理的农作物一年人均产值500元以下占10%,500-1000元占45%,1001-2000元占35%,2000元以上占10%。

(四)、种植业投入情况:粮食生产的投入情况:在所有的投入中,农民对化肥的投入远远高于其它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调查的20户当中,除两户种植大户,其它每户投入肥料1041元;种子192元;农药97元;农膜158元。农药的投入波动性最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农户投入量差距相当大。

(五)、农户对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需求

目前,农户最关心的问题是农资价格占50%和农产品价格35占%,其次是缺劳力;最需要的技术是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占55%,其次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技术;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业技术是测土配方施肥占50%,其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占20%,第三是免耕栽培和农产品简单保鲜贮藏技术;最关心的农村政策是种子直补占60%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占35%;最关注的农业信息是农业农村政策占40%,其次是农产品市场行情和种植管理技术各占30%;100%农户回答他们知道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区别;60-90%的农户回答他们都不能识别真假化肥、种子和农药;90%的农民都关心出售农产品质量安全,都知道尽量少打或不打农药;60%农民知道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35%的农民知道国家规定的限用和禁用的农药种类。

农户通过农技员获取农业技术的占60%;通过自己电视、杂志等途径获得的占15%;通过左邻右舍交流的占10%。通过培训班或现场示范的占15%。对当地农技员是否满意:85%满意或基本满意;15%的很少见到农技员,或者是对农技员无印象。

(六、农民收入情况: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包括三大部分,三大部分收入相辅相成。对于我们调查到的农民主流,其家庭收入一般都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种植、养殖、其它和打工所得。靠种地收入的占40%,靠其它收入的占25%,靠养殖收入的占20%,靠边打工所得占15%。因此,说明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能不能过得富裕,还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跟养殖业联系比较紧密,养殖业的收入是种植业的一部分转化而得的。如果种植业收成不好,养殖业就会受到很大牵扯。因此农民对种粮食和养殖业所得收入所占的比重较高。接受调查的20户在家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如果在城里可以找到工作,有95%的农民不愿在家务农。90%的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突破1500-4000元。

三、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最关注的是“农业农村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证明农民想国家对农产品实行最严格的价格保护措施,农业是弱质产业,也是最基础的产业,还是不能替代的产业;农民是最基层的群体,也是最弱势的群体、收入产出不成比例的群体,最重要地是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群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改善我国农村、农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是最基本的问题,要提高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保护是最根本的措施。调查中发现:农村、农业自然资源流失现象较重,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农业资金等等,土地经营在农户中的实际地位有了根本性变化,土地在农民观念中的地位已经降低了许多。农民期望国家在这些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农业、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75%农民把家庭致富的现实方向锁定在非农活动中。在回答“如果在城里可以找到工作,你愿意务农吗?”时,95%的受访者选择的是“不愿意”;家庭经济收入来源:40%的依靠种植,20%是依靠养殖,15%的靠外出打工,还有25%靠其它收入。要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除了现有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外,还应该尽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我们农民利益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加才是的。

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也有新的提高,知道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因素是合理有效使用农药、化肥、饲料加剂等化学元素,绝大多数农民都能自觉不打或少打农药了,但也有一些农民不知道国家限用、禁用的农药品种,难免造成农民误购限用、禁用农药使用。各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整治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用上安全、效高的化肥、农药、种子。防治农资市场乱涨价、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调查还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特别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出台,各种支农、惠农、扶农、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相继出台,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呈现出增加势头,这已形成农民的共识。从这次调查中表现出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都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四、调查结论: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主要是乡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是乡镇机构的重要部分。一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是“以农为本”的推广服务理念,加强与农民沟通,做农民知心朋友,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的生活生产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渠道,传授实用技术,为农排忧解难,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转换成现实生产力。二是,农民最需要的三方面信息:购买信息、出售信息和科技信息。在农技推广服务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分类指导,着力提升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农民种植、养殖离不开农牧业生产动态信息、农产品、牧产品市场行情信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防灾救灾技术信息,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的各类信息无法及时地、有效地传递到农民心中去,用于指导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信息传递。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民自身问题,如他们还不善于积极主动地与外部世界沟通,不善于认真有效地利用多种渠道获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是外部条件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农村信息传播的硬件设施落后,大众传媒的信息内容有明显忽视农村农民的偏向,应当由公共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四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服务,特别是技术信息服务,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在加大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化农业、牧业信息的传递力度,把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新的栽培技术信息、新的养殖技术信息、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信息、生产动态信息、市场行情信息、民情民意信息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传递。五是,农民认为效果最好的技术服务和最能接受的方式是:技术人员下乡具体指导、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是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总之,从农民科技服务需求调查的结果看,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设立示范点和示范户是最有效的农业技术传播途径,创新服务机制,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供农民所需,加强沟通,多作宣传,搞好培训,狠抓示范,切实指导,理顺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缩短技术传播链,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第5篇 武隆县农户科技需求基础调查情况报告范文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农民粮食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明确我县不同生态区域农民需要哪些农业技术种植何种作物可以增加收入,通过对全县2个乡镇20个农户的问卷方法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目的在于准确了解掌握目前我县农村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类型、不同从业类型的广大农民的真正技术需求,探索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类型的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农技队伍建设和技术推广模式改革以及政府职能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按照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具体要求,我县选择有代表性的巷口镇、凤来乡2个乡镇共20户农户作调查对象,每个乡镇调查种植大户1户,村社干部2户,科技示范户2户,普通农户5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调查人员亲临调查现场,主动找到调查农户的户主,采取会见式方法,按照调查问卷的内容逐项调查记录。原始调查问卷完成以后调查人和被调查农户签字确认有效。

通过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份(1)调查对象中35岁以下6人,占30%,36-50岁12人,占60%,51-60岁的2人,占10%;(2)调查对象中家庭第一劳动力男性农民的18人,占90%,女性2人,占10%。(3)家庭中第一劳动力文化层次为:小学文化程度3人、占15%;初中文化程度11人、占55%;高中文化程度6人、占30%。(4)所在经济生态区域范围均为渝东南经济区;农户所在地理区域为低山区17户和中高山区3户;当地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下的4户,400—600米之间的4户,600—900米的12户。(5)家庭人口组成各异,调查家庭中家庭总人口3人以下的1户,3-4人的11户,5-6人的7户,6人以上的1户。

二、调查结果

(一)农户耕地资源状况:

在被调查的20个农户中,人均耕地0.5亩以下的没有,人均耕地0.5-1.0亩的占35%,人均耕地1.1-2.0亩的占55%,人均耕地2.0亩以上面的占10%。40%的农户人均土地减少了,5%的农户土地面积增加了,55%的农户人均土地没有变化;40%的农户人均土地减少的原因是:25%农户由于退耕还林,10%由于建设征地,65%由于其它原因。

(二)、粮食与劳动力问题。20户调查户中90%的不担心家里会缺粮,只的10%的担心缺粮;在农忙季节有65%的农户表示他们都较缺劳力,35%的回答不缺劳动力。在缺劳力的家庭,农忙季节,30%的家庭需雇工,55%的需换工,15%用农用机具来处理劳动力短缺问题;几乎100%的被调查者回答他们可以管理他们现有的土地,但是,管理自己的土地只是为了口粮,依靠种植粮食根本无法致富。由于种地辛苦,投入大、产出低,90%的农民不愿意在家务农。

(三)、家庭收入主要经济来源:通过问卷调查20户当中,90%的家庭收入都较以前增加了,20__年底人均纯收入1500以下的占5%,1500-2500元的占45%,2501-4000元的占45%,4000元以上的占5%。15%的农民主要家庭收入的增加必须通过外出打工来实现。40%农民靠种植业,20农民靠养殖业,25%农民靠其它来源来实现。依靠管理的农作物一年人均产值500元以下占10%,500-1000元占45%,1001-2000元占35%,2000元以上占10%。

(四)、种植业投入情况:粮食生产的投入情况:在所有的投入中,农民对化肥的投入远远高于其它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调查的20户当中,除两户种植大户,其它每户投入肥料1041元;种子192元;农药97元;农膜158元。农药的投入波动性最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农户投入量差距相当大。

(五)、农户对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需求

目前,农户最关心的问题是农资价格占50%和农产品价格35占%,其次是缺劳力;最需要的技术是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占55%,其次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技术;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业技术是测土配方施肥占50%,其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占20%,第三是免耕栽培和农产品简单保鲜贮藏技术;最关心的农村政策是种子直补占60%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占35%;最关注的农业信息是农业农村政策占40%,其次是农产品市场行情和种植管理技术各占30%;100%农户回答他们知道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区别;60-90%的农户回答他们都不能识别真假化肥、种子和农药;90%的农民都关心出售农产品质量安全,都知道尽量少打或不打农药;60%农民知道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35%的农民知道国家规定的限用和禁用的农药种类。

农户通过农技员获取农业技术的占60%;通过自己电视、杂志等途径获得的占15%;通过左邻右舍交流的占10%。通过培训班或现场示范的占15%。对当地农技员是否满意:85%满意或基本满意;15%的很少见到农技员,或者是对农技员无印象。

(六、农民收入情况: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包括三大部分,三大部分收入相辅相成。对于我们调查到的农民主流,其家庭收入一般都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种植、养殖、其它和打工所得。靠种地收入的占40%,靠其它收入的占25%,靠养殖收入的占20%,靠边打工所得占15%。因此,说明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能不能过得富裕,还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跟养殖业联系比较紧密,养殖业的收入是种植业的一部分转化而得的。如果种植业收成不好,养殖业就会受到很大牵扯。因此农民对种粮食和养殖业所得收入所占的比重较高。接受调查的20户在家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如果在城里可以找到工作,有95%的农民不愿在家务农。90%的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突破1500-4000元。

三、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最关注的是“农业农村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证明农民想国家对农产品实行最严格的价格保护措施,农业是弱质产业,也是最基础的产业,还是不能替代的产业;农民是最基层的群体,也是最弱势的群体、收入产出不成比例的群体,最重要地是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群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改善我国农村、农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是最基本的问题,要提高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保护是最根本的措施。

调查中发现:农村、农业自然资源流失现象较重,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农业资金等等,土地经营在农户中的实际地位有了根本性变化,土地在农民观念中的地位已经降低了许多。农民期望国家在这些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农业、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75%农民把家庭致富的现实方向锁定在非农活动中。在回答“如果在城里可以找到工作,你愿意务农吗?”时,95%的受访者选择的是“不愿意”;家庭经济收入来源:40%的依靠种植,20%是依靠养殖,15%的靠外出打工,还有25%靠其它收入。要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除了现有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外,还应该尽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我们农民利益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加才是的。

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也有新的提高,知道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因素是合理有效使用农药、化肥、饲料加剂等化学元素,绝大多数农民都能自觉不打或少打农药了,但也有一些农民不知道国家限用、禁用的农药品种,难免造成农民误购限用、禁用农药使用。各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整治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用上安全、效高的化肥、农药、种子。防治农资市场乱涨价、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调查还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特别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出台,各种支农、惠农、扶农、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相继出台,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呈现出增加势头,这已形成农民的共识。从这次调查中表现出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都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四、调查结论: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主要是乡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是乡镇机构的重要部分。一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是“以农为本”的推广服务理念,加强与农民沟通,做农民知心朋友,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的生活生产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渠道,传授实用技术,为农排忧解难,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转换成现实生产力。二是,农民最需要的三方面信息:购买信息、出售信息和科技信息。在农技推广服务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分类指导,着力提升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农民种植、养殖离不开农牧业生产动态信息、农产品、牧产品市场行情信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防灾救灾技术信息,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的各类信息无法及时地、有效地传递到农民心中去,用于指导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信息传递。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民自身问题,如他们还不善于积极主动地与外部世界沟通,不善于认真有效地利用多种渠道获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是外部条件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农村信息传播的硬件设施落后,大众传媒的信息内容有明显忽视农村农民的偏向,应当由公共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四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服务,特别是技术信息服务,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在加大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化农业、牧业信息的传递力度,把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新的栽培技术信息、新的养殖技术信息、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信息、生产动态信息、市场行情信息、民情民意信息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传递。五是,农民认为效果最好的技术服务和最能接受的方式是:技术人员下乡具体指导、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是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总之,从农民科技服务需求调查的结果看,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设立示范点和示范户是最有效的农业技术传播途径,创新服务机制,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供农民所需,加强沟通,多作宣传,搞好培训,狠抓示范,切实指导,理顺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缩短技术传播链,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武隆县农户科技需求基础调查情况报告

农户调查报告总结(5篇)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农民粮食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明确我县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户信息

  • 农户调查报告总结(5篇)
  • 农户调查报告总结(5篇)107人关注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农民粮食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农民对技术的需求 ...[更多]

  • 贷款调查报告农户(15篇)
  • 贷款调查报告农户(15篇)34人关注

    公司审批人:自然人汪树杰向我公司申请流动资金短期借款50万元,我们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借款人:调查时间:xx年1月21日申请贷款金额: ...[更多]

  • 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 农户贷款调查报告29人关注

    为了掌握我县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联社安排,我们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对信用社信货包扶的镇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 ...[更多]

  • 农户调查报告6篇
  • 农户调查报告6篇24人关注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农民粮食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农民对技术的需求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