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3-01-07 07:18:16 查看人数:94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

第1篇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

我们__区养老机构调查小组由___组成。_月_日,我们接到协会“授渔计划”走进敬老院“益行夕阳”活动的安排,在__市__集团4s店的大力支持下,集中_月__日和__日两天时间,对__区_个养老机构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已全部调查完毕,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区有正式注册的养老机构_个,注册床位数___,实际入住___人,入住率达__%,最大入住老人年龄___岁,最高收费(单间全护理)____元,最低收费___元,共有护工__人,厨师(包括厨房工作人员)__人。这_所养老机构全部通过该区民政局考核验收合格,卫生条件达标,正式注册,证照齐全。但是,这_家养老机构中,由于居住、设备和环境条件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大的注册床位达___个,最小的才__个;最高入住率达__%,最低只有__%。这些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曾经是医务人员,自身就有护理保健知识,如温馨家园养老公寓;有的曾经是厨师,具有一定的食品烹调技能,后来转行到养老行业,如安乐居养老院。在这些养老机构中,由于经营规模不同,其经营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是公建民营,如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由__市二运公司投资,个人承包经营,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管理规范;有的是家庭作坊式,全家甚至亲戚朋友齐上阵,设备和环境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这_家养老机构中,无论经营方式如何,其负责人都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他们都说:虽然盈利不多,但是敬老养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也有老的时候,现在社会正向老龄化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我们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为入住的老人服好务,减少痛苦,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各种的社会组织都与他们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帮扶关系,有的学校在这些养老机构设立道德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机构帮助打扫卫生、表演小节目等公益活动,如__市第__中学在温馨家园养老公寓建立了“践行雷锋精神校外活动基地”;还有些自发的公益团体和个人到这些养老机构中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如__社区老年公寓反映,住在“商业大院”的一名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经常到他们那里免费为老人理发,请吃不到,送礼不要,精神可嘉。

二、基本需求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1.资金短缺,政府补贴至今没有兑现;星光老年之家希望得到投资__万元,帮助其翻修住房,利益可以分成。

2.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重养老院负担;数字化改造,使得原来一条线路可以带多台电视机,变为一台机顶盒只能带一台电视机,收视费大幅度提高,使得养老机构难以承受,大多数养老院都没有采购网络公司的机顶盒,有的采取自行购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的采用网络机顶盒,有的干脆不接受改造,电视节目只能收到5、6个台,使得入住老人生活更加单调;

3.燃气公司实行阶梯价格,加重养老机构负担

4.供电线路有待改造。有多家养老机构反映,供电线路经常发生故障,直接影响到正常工作。

5.有些养老机构需要厨师指导,以便提高厨艺。例如,__老年康复颐养园,提出欢迎面案厨师指导。

6.需要为老人提供心理抚慰,可以边聊天,边帮助老人理发、剪指甲等。

三、协会介入养老机构服务的设想

根据目前各个养老机构的现状和协会的性质,我们不可能为养老机构提供日常的服务,只能在节假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公益活动。所以,我们建议:

1.根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邻里守望”活动的倡议,按照就近的原则与各个养老机构建立联络员制度。首先成立敬老部,建立__市志愿者协会敬老群,根据养老机构的发布情况,设立片长,一位片长负责几个联络员,联络员必须坚持每个星期至少到所负责的养老机构探望一次,了解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在群里发布情况。需要集中力量的,可以在群里发布,有群管理和片长负责招募更多志愿者,突击为应急需要的养老机构提供应急服务。

2.积极响应__省民政厅建立的“12349”公益热线,搞好“居家养老”工作,号召协会有能力的会员组建专业服务队,与__市“12349”热线建立联系,开展保质保量及时的有偿服务。号召自由职业的会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学会一技之长,投身到养老服务行业中去。

3.与其他公益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对养老机构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向相应的专业公益团队反映情况,请求支援,帮助解决。

第2篇 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报告

关于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报告

一、导言

“清明”一词作为节气名始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但此时的“清明”只是一个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物候划分标志。《四民月令》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尚未蕴含与祭祖有关的民俗学意义。祭祖活动仍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固定进行。唐初,出现了在清明前一两日的寒食节上坟拜扫、缅怀祖先的活动。《通典》卷五十二《礼十二上陵》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制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寒食节在承载祭祖职能的同时,却要求禁火,而上坟时烧纸钱之俗在唐代已入朝廷祖典。可以重生新火的清明日逐渐代替寒食节成为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上坟要去郊外,与“三月三日天气新”的上巳节职能重合,清明日也逐渐取代了上巳节。 清明日成为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兼带踏青游春,包含丰富礼俗仪式的传统节日。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中国自殷周时起便有祖先崇拜的传统,具体形式表现为对祖先亡灵敬奉的祭祖活动。祭祖心理的产生大致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避祸,唯恐不小心得罪了祖先亡灵而受到惩罚;二是祈福,乞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自己;三是悼念先人,表达缅怀祖先的情怀;四是追念祖先的功德,激励后人。 祭祖心理早期源于原始人对死亡与自然规律的不解与恐惧,偏重于前两个目的,直至西周时出于确立王朝正统性与巩固宗法制血缘政治组织模式的需要,开始重视祭祖心理的后两种目的,对祖先进行“追孝”、“享孝”,并最终发展成涵盖社会伦理各方面的孝观念。祭祖的前两个目的反而与宗教结合,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祭祖行为已成为以稳定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血缘宗族为社会组织形式的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承续的纽带。在祭祖祖先中所获得的孝敬意识、光宗耀祖意识更成为内睦家庭,外兴邦国的源泉。祭祖活动除了辞旧迎新时的家祭外,主要以清明祭祖为主。

关中作为周公制礼作乐之地,有着丰富的民间礼俗文化。清明祭祖习俗在关中也有着悠久传统。据民国年间《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有“三月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人民祭墓烧纸及钱马,谓之上坟”,“清明折柳枝插门取‘清明’意”,“清明前二日携冷面祭坟”,“为秋千之戏,士女游于郊原,日跴青,即踏青也”等丰富的礼俗活动。 __县作为周文王丰京故地,__县始置于秦孝公时,均是礼乐文明,农耕文化发达之地;靠近西安城,又使其成为发展较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域,不失为传统社会转型期的范例。__县与__县的礼俗活动状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传统礼俗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变化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关中农村各类人群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动及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现代关中农村丧葬礼俗(丧、葬、祭)中的孝道状况及思想根源进行分析评估,为关中农村现有风俗提供合理化建议。本项目组以关中地区的__县与__县为例,就清明祭祖问题进行社会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年龄段作为划分依据进行抽样。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本调查在两县合计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二、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

受访者居住于城镇者(城市、城郊、乡镇)与居住在农村者大致持平(108∶92)。性别比基本均衡(113∶87)。在年龄分布中,20— 40岁人口比例最高(32.5%),其次为20岁以下人口(28%),60岁以上人口仅占16.5%。由于历史原因,现在40岁以下的人群普遍经历过传统文化的断层阶段,复苏后的传统民俗往往陷入有“文”无“献”的形式化境地,他们对清明祭祖活动的认知是不拘于传统的,这对清明祭祖活动价值取向无疑是双刃剑。“先认识,后实践”,在从事清明祭祖活动时较前人的因循守旧更多了个体意识的参与,他们对清明祭祖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决定着传统文化今日的发展方向。

受访者的家庭内部关系既是其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映,也会对其祭祖目的产生影响,故笔者以多项多选方式考察了受访者的家庭结构。受访者多处于中青年年龄段,负有赡养老人与抚育后代的双重责任。在已婚的受访者七成以上选择不与父母或长辈同住,家庭结构以只有夫妻二人或兼有子女的子系核心家庭为主。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周边环境(如家人的思想意识,当地经济方式、信仰状况),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自身对外界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力与认同度。就两县受访者文化程度而言,以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为主(初中文化38%,小学及以下文化20%),高中文化程度(22%)及大学文化程度(20%)及以上者较少,农民(39.5%)、与自由职业者(11%)的比例超过五成,在客观上也使其接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机会减少,对清明祭祖现象的认识不会完全与社会主流文化契合,在传统与反传统间具有多元性的个体意识。

鉴于家庭经济状况会对受访者清明祭祖规模的支持能力产生影响,本调查分别考察两县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两县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均多集中于5000元以下区间(38%)及5000—10000元区间(6%),除生活基本支出外难以有过多财力用于礼俗消费。

(二)受访者清明祭祖的大致状况

54%的受访者都选择清明节“一定会”祭祖,几乎没有人选择“从来不会”(1.5%),这反映了清明节祭祖民俗的广泛性与持久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大部分时候会”(26%)及“偶尔会”(18.5%),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人们因生计忙碌难以返回故里,清明节祭祖随之无法按时,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与孝道观念的淡漠。

一般认为祭祖方式主要为墓祭,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观点。70.5%的受访者都选择墓祭方式,坟墓是亡者的魂魄合一之处,“祭在如神在”,视故去者为亲密家庭分子的观念仍占主导,不同于完全地将死者神灵化、虚无化的宗教祭祀,反映中国人传统的重实际、重伦理的观念。此外有15.5%的受访者选择在家祭祖,也各有少量受访者选择“在风景优美处祭奠”(8%)及“在网上祭奠”(6%),这种既与近些年盛行的环保风尚有关,也是儒家传统“心丧”文化的延续。

在受访者除清明节外去公墓陵园祭奠亲人的次数方面,65.5%的受访者选择“两次及以上”(据笔者走访当地丧葬行业从业者及普通群众的调查,其他的祭祖时间应为冬至日或农历十月初一。在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给亡人“送衣服”(焚烧纸扎的衣服)也属于祭祖活动。部分地区新亡者头三年还要在春分祭祖,俗称“新分”)。而选择“一次”的比例也有23.5%。清明与冬至(十月初一)分为春秋,既同《孝经丧亲章》云:“春秋祭祖,以时恩之”,有周礼遗风,更有在季节变换时对长辈关切之意,庄严中有深厚而朴素的人性之美。

清明节祭祖情况在两地较为普遍,55%的受访者就“在您的居住地开展清明祭礼的状况”问题选择“非常多”,选择“没有”项的人数为6%。综上所述,清明节以墓祭的方式祭祖仍是关中地区一个传统而普遍的民俗,祭祀祖先在关中人的家庭伦理与精神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清明文化在关中地区拥有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三)受访者具体的祭祖具体仪式

根据笔者20__年4月在__县农村对清明祭祖情况的实地调查及对__县、蓝田两地丧葬行业者的走访,当地清明祭祖活动以家人与亲戚参与为主,具体仪式比较简单。由此本调查就以“祭祖时您会举行哪些活动”、“您选择的祭品”及“您拜祭扫墓的总花费”三个选择题与“您的家乡清明祭祖时特别的风俗及其含义”一个开放性问题调查具体的清明祭祖仪式。

与一般意义的祭祖活动一致,“焚烧纸钱”是关中清明祭祖活动的主要内容(157人)。“烧纸钱”这一民俗据李祥林先生考证,有盼望生命复活祈求灵魂转生之意。 当然也有对亡者“嘘寒问暖”之意,反映了关中人祖先崇拜的生活化特征。与此相似,“向先人敬献供品”(121人)与“进行拔草添新土等坟墓修缮工作” (57人)也占有较高比例,充分体现关中祭祖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一定意义上对参与祭祀者起到孝道教化作用。

至于这种行为是否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与铺张浪费,就本调查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50元以内的拜祭扫墓总花费是最为普遍的(70%),100元以上的花费在当地比例较低(10.5%),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关中农耕文化的现实主义精神,即将无实际意义的精神活动仅停留在信仰层面,绝不扰乱正常生产生活,亦与当地孝敬父母、厚养薄葬的良好民风有关。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纸钱或纸扎仍是最为主要的祭品(165人),但是鲜花已成为位列第二的祭品(79人),超过传统的祭祀食品(60人)。据受访者的回忆,当地过去有多种祭祀食品,如炸果、油角等面制炸物,式样很丰富,而鲜花则是“学你们城里人开花店才有的”。一方面是两县均距中心城市较近,更易接受外来西化风俗;另一方面传统祭祀食品以家庭制作的点心为主,现在会这类手艺的人也不多了。传统民俗的流失是从相关民间工艺的消亡开始的,清明祭祖礼俗的保护工作也要注意其中相关的民俗工艺的保护。

开放性问题“您的家乡清明祭祖的'特别风俗及含义”回答率不甚理想,两县回答率均不过20%,但其中也有不少亮点。如__县一位老人用数百字回忆了计划和老战友一同参谒烈士墓却因突发疾病未果的经历,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观念与清明祭祖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下的新内涵。还有受访者提到关中特色的蒸花馍(各种人物造型)习俗,反映了将先祖偶像化的观念。祖先崇拜中的祈福心理在当地也有所体现,当地有清明节当日全家吃煮鸡蛋以祈求先辈保佑家人和睦平安之俗。鸡蛋意味着“圆满”与新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祈愿家族兴旺的思想。至于__县也有出嫁女归宁祭拜父母,全家吃家做食品“油角”之俗,还有打秋千这种清明古风。两县均有在烧过纸后在坟头上压纸三张之俗,以示此家有后人祭扫祖墓,不为“孤魂野鬼”,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反映。

(四)受访者清明祭祖活动的社会关系

祭祖活动自古以来便是宗族内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必然也反映了参与者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本调查主要从祭祖对象与参与祭祖者两方面进行考察。

祭祖对象以父系直系亲属为主。除祭祀父母者超过五成外,祭祀祖父母者也超过三成。蓝田《吕氏乡约》中对“祭旁亲”有“情虽近爱,事则无义” 的评价,认为“近世祭多及旁亲”,“祭非其鬼”,不符合宗亲关系。这一观念至今在关中地区的清明祭祖行为中仍影响深刻。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特殊的现象:祭祀公婆者(30人)与祭祀先祖者(31人)均不足两成。前者源于关中部分地区特有的风俗:清明当日,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祭拜娘家故去的亲人。这也赋予了清明节另一种层面的“团圆”意义。“祭祀先祖”较少是有特殊原因的:据笔者20__年4月在__县农村的走访调查,一则因为关中当地少有大宗族,少有族茔存在,一般人家先祖的坟茔往往分散多处;二则新中国成立后大跃进时期及90年代初,关中农村曾兴起过两次“平坟运动”,很多人家先祖的坟墓已“不封不树”,难以找寻。不过对先祖的不祭拜只是限于清明等墓祭活动,当地人为家中新故者举行的“家祭礼”前,家族中全体男子还会集体祭拜曾祖的“坟茔”,即在曾祖坟茔大概所存在过的麦地里鞠躬(当地称“迎神礼”)。清明时祭祀先祖活动的减少并不代表关中人家族意识的淡漠,“先人”认识关中人内心深处可以家族中的重大事物的“决策者”。

在与受访者同行人员的身份及同行目的的调查中,“兄弟姐妹”的比例最高(105人),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各家只有在过年或婚丧嫁娶时才能到齐见面,清明祭祖礼俗具有联络亲戚,增进亲情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传统血缘宗族联系在现代基层社会的稳定性。至于同行者为配偶(86人)与子女(74人)比例也较高,为父母及长辈比例则不高(54人),这表明祭祖活动已更重视个体价值与情感需求,是新时期家庭伦理人性化的表现。

选择同行者的目的是多样化的,“凝聚亲情”(72人)、“增进家族凝聚力与认同感”(73人)与“教育子女”(68人)、“陪伴孝顺长辈” (59人)各有侧重,清明祭祖活动也是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的关中地区家族内部主要的交流媒介之一,家人们在一起祭祖时可以在祭祀同一个祖先的亲情中共同协商解决家族中的重要事务,完成家族内部伦理道德的规范与延续。

第3篇 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调查报告

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调查报告

原创: 韩棹渭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希望有更好的养老条件,养老模式多元化以及老年群体不断壮大与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全面了解毕节市城市居民对养老的思想认识、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毕节市社科联课题组于2023年3月至5月,深入10个县(区)对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本调查报告。

一、调研对象及内容

一是对全市10个县(区)2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60岁以下城市人员和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及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仅限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以访谈、问卷(分1、2、3类)的方式进行。问卷1就60岁以下城市人员的养老观念进行调查,问卷2就在家养老人员的养老意愿进行调查,问卷3就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人员的养老感受进行调查;二是实地走访了全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通过填写调查统计表,访谈负责人,就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经营性质、建设情况、运营状况以及各机构对政府的诉求进行了解;三是分别与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人、部分老龄委负责人、部分街道办事处及社区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城市社会养老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二、调研数据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课题组向60岁以下城市人员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有效率97.5﹪。向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发放问卷239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有效率99.16﹪。向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

1.调查对象中,60岁以下城市人员与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分别为59.6﹪和64.98﹪;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女性居多,为55﹪。

2.调查对象中,60岁以下城市人员31岁至40岁、41岁至50岁的人较多,合计达66.34﹪,这部分人员是即将迎来父母养老问题或正面临着父母养老问题的主要人群;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以61岁至70岁的人群为主,占66.67﹪,他们基本能反映当前这个阶段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以71岁至75岁、76岁至80岁的人群为主,两者合计为72.5﹪,他们是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主力军'.

3.问卷显示,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60岁以下城市人员中,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的合计只占25.64﹪;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40.51﹪,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的合计仅为4.22﹪;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高中(中专)文化的较多,占35﹪,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的合计占20﹪,与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相比,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4.问卷显示,60岁以下城市人员公职人员占比不高,为17.31﹪,无业的、自由职业的合计占51.28﹪,农民占31.41﹪;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公职人员占比更低,仅为8.02﹪,无业的、自由职业的合计占51.9﹪,农民占40.08﹪。各县(区)党委、政府为加快城市发展步伐,采取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即撤销城区附近乡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理体制,是为了促进街道非农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民向居民、农村向城市转变步伐的加快,从而进一步推进城区建设。问卷1、问卷2中'农民'身份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还这么高,说明多数人员对'农民'到'居民'这一身份的转变认知不足,思想停滞不前,仍然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且是'失地农民'的身份。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公职人员为主,占到57.5﹪,这表明公职人员对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接纳程度较高。

5.调查对象中,60岁以下城市人员是独生子女的不多,只占18.27﹪,以2个、3个兄弟姐妹的人员最多,合计占65.71﹪;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选择2个和3个子女的合计占到了72.57﹪。在撤销乡镇、设立街道前,多数人员均是农民,受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多兄妹、多子女的现象不足为怪。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子女为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为47.5﹪,这与他们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二)养老观念

60岁以下城市人员的养老观念对老年人是否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有直接的影响,或者说,他们的养老观念直接影响现在与未来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及市场需求。

1.62.18﹪的人'希望父母与子女一起居住'.55.13﹪的人对当地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数量'不了解',12.5﹪的人认为当地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机构数量'已经满足社会的需要'.65.38﹪的人对当地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不了解'.通过访谈那些认为当地的城市社会化养老机构数量'已经满足社会的需要'和选择对当地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基本满意'和'满意'的人员,调研组了解到多数人员还停留在对社会福利性质敬老院的认知上。所以,有94.35﹪的人首先认为'国家办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可以放心,至于'私人办的',只有44.87﹪的人认为可以放心。由此可知,大多数人墨守成规,还在按老经验思维,不关注城市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性质并未完全清楚,居家养老的方式还是绝对的首选。

2.在反对父母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考虑上,77.56﹪的人是因为'跟父母住在一起,平时可以照顾',同时,71.47﹪的人'对养老院不放心,担心父母受虐待'.还有52.56﹪的人担心'养老院收费太高,承受不了'.由此可见,除了受传统美德文化及'尽孝'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外,费用高低、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等因素也是决定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3.在支持父母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考虑上,57﹪的人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无法照顾老人',40﹪的人认为'到养老机构,父母的娱乐、精神生活比在家更丰富',至于'养老机构照顾比保姆照顾更放心'、'父母不愿意同住'等,考虑的比例很低,这说明一部分人员懂得从现实角度出发,并知道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这将是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土壤。

4.有84.94﹪的人认为'父母在,不远离'、'养儿防老'这样的传统观念'值得弘扬'.在考虑自己未来的养老方式上,'养儿防老'的观念占很大比例,因此,58.97﹪的人选择了'与子女居住',还有选择'与几个朋友一起住'和选择'居家养老,请保姆照顾'的,只有31.41﹪的人选择'进养老院'.由此可知,中年人的传统观念改变不大,对未来自己的身体状况、子女的生活状况以及朋友的各方面情况不能做到'深谋远虑',对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产生了过高的期许。

(三)养老意愿

60岁以上、但未进入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在家养老的理由,以及他们对社会养老的看法、对理想的老年生活的描述,可让我们探寻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顾虑以及期望,能够为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1.问卷显示,因为'身体好,能自食其力',是选择在家养老的主要原因,占74.26﹪。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选择'和子女在一起,能照看小孩,减轻子女的负担'的比例较大,占48.1﹪;而'子女不让去养老院'、'怕别人笑话'则分别占32.91﹪和36.29﹪,这说明一部分老年人同样被传统观念影响着。选择'喜欢以往的居家生活',占到50.64﹪,这也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密不可分,比如享受'儿孙满堂'的幸福感等。也有20.67﹪的老年人担忧'养老院收费太贵,负担不起',有18.14﹪的老年人认为'没有理想的养老机构',35.02﹪的老年人'今后会选择进养老院',这说明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有一定的潜力,只是费用问题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2.问卷显示,31.22﹪的老年人仍然保留传统观念,认为'应该提倡子女养老'.赞同社会养老的老年人占到了57.81﹪,但是,在访谈中,调研组发现部分老年人未必懂得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意义,未必会真正主动参与进来,他们之所以选择'值得提倡,应当鼓励',是因为他们喜欢的养老机构是'国家办的'(66.67﹪),就好比福利性质的敬老院一样。归纳梳理这部分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态度的缘由,加上'对社会化养老的看法'、'喜欢的养老机构'选择'不知道'的,课题组认为多数老年人对城市社会养老存在不完全认知的状况。当然,也有部分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在转变,课题组发现,通过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养老观念是有触动的。

3.问卷显示,多数老年人向往的老年生活通常是在'衣食无忧'、'生病有人照顾'、'不需要子女操心,也不操心子女'的情况下,还能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受人尊重,有价值感','可以做自己喜欢、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希望子孙和睦、平安、常回家看看。但是,对'有人一起娱乐,有团队感'这样的社会需求,选择的老年人相对较少。可见,多数老年人一直以'家'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还未转变,缺乏融入社会集体生活的理念。

4.调查表明,老年人最担忧的是'突然生病无人知道,耽误治疗',其次是'行动不便时,不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对'子女远在他乡,自己孤单寂寞'、'社会保障不落实,养老金不按时发放'不太放在心上。根据访谈的情况看,调查的多数老年人跟着子女在一起生活,所以,他们内心认为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

5.问卷显示,对于月收费2500元—3500元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有10.55﹪的老年人愿意承担;月收费3500元—4500元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仅有1﹪的老年人愿意承担。在访谈中,有少数老年人表示月收费2000元以上,他们就不能承受了。

(四)养老感受

了解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感受、评价以及入住原因等,可为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在优化产品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帮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作为政府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时的有力依据,从而推动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壮大。

1. 调查显示,62.5﹪的老年人选择进养老院的考虑是'子女工作忙,无时间照顾',47.5﹪的老年人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在家孤单寂寞',可见,子女不能陪伴、照顾,是老年人选择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通过访谈,部分老年人在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1—2年后,心态由被动入住转为主动入住,合计有72.5﹪的老年人'虽然生活还能自理,但喜欢集体生活,有乐趣','感觉在养老院生活比在家自在快乐'.

总的来说,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养老院的环境'基本适应',占到90﹪,没有'不适应'或'很不适应'的。因此,合计有67.5﹪的老年人对子女、朋友经常探视的态度是'不想'或'无所谓',95﹪的老年人最盼望的养老方式是'进养老院'.

2.70﹪的老年人在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感觉'很开心快乐,无后顾之忧',30﹪的老年人感觉'有些无聊,打发时间'.问卷显示,大部分老年人会'参加一些健身活动、散步','找人聊天、打牌、下棋','晒太阳、摆龙门阵',但是,在实地走访中,课题组发现一些老年人则基本是'集体枯坐',不善交流,通过观察,这与他们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有关,也和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有关。

3.在住房条件上,60﹪的老年人选择'双人间',40﹪的老年人选择'单人间',可见,他们还是希望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有一个伙伴,便于相互照应。问卷显示,饮食健康、医疗服务是老年人对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主要关注点,对于'不定期举行亲子活动、生日聚会'等集体活动,只有10﹪的老人有要求,这囿于老年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不算太高,也体现了他们不喜欢吵闹的心理。通过访谈个别学历高、曾经是公职人员的老人,课题组认为,未来入住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他们对于文体活动、亲子聚会、生日宴会等集体活动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4.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其中的便利,所以,72.5﹪的老年人觉得费用'一般,还能承受'.同时,他们也比较认可社会养老,在调查所在地养老机构的数量问题时,75﹪的老年人认为'很少,满足不了老年人口所需';有95﹪的老年人认为今后养老机构是'大势所趋,大有可为'.不过,3/4的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的发展应该是'国家投入,政府主导',这既表明观念陈旧,又预示着城市社会化养老机构要走向市场,形成产业,还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引导。

(五)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及养老体系

调查发现,毕节市100﹪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是2023年以后才建立的,挂牌运营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只有5家,其中公办性质的1家、民办性质的4家。除七星关区、纳雍县外,80﹪的县均没有运营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根据座谈和实地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目前,织金县有1家公建民营性质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基本建设完成,即将投入使用;金海湖新区正在筹建公立的养老院——毕节市康乐福利养老院。

1. 公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收费及运营现状

毕节市社会福利院建筑面积4958m2,有职工54人(含聘用人员),床位90张。在保障七星关城区部分社会兜底人员入住、退伍军人疗养的情况下,该院开设了老年公寓,面向社会开放。目前,共有38位老年人入住,入住率达到90﹪以上。该院管理服务比较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健全,拥有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设施齐全。公寓设有棋牌室、读报室、书画室等。在收费管理上,根据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程度,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三项合计分别为2200元/月(有自理能力老人费用)、2400元/月(半失能老人费用)、2600元/月(全失能老人)。

毕节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公办的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由于设施完善、服务规范、收费不高,又地处七星关区,交通方便、地理环境优美,深受入住老人和家属的好评,时常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

2.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收费及运营现状

(1)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收费

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收费一般由其根据运营成本、参照市场行情自行确定收费标准,与当事人签订协议进行收费。位于七星关区的'毕节市怡心苑'养老院收住有自理能力老人的费用标准为2900元/月,但受制于条件的因素,他们不收住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大家庭老年公寓收住有自理能力老人的费用标准为2600元/月,对于失能老人的费用标准约在5000/月左右;毕节市拱拢坪疗养中心收住有自理能力老人的费用标准为4960元/月。位于纳雍县的公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收住有自理能力老人的费用标准为2700元/月。此外,各机构均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及需要护理的等级、房间配备需求等相应增加费用,收费总体上高于公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

(2)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运营现状

毕节市拱拢坪疗养中心属于公建民营性质,建筑面积10500m2,有床位200张。该中心是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工作制度健全,拥有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但由于消防等设施未完全整改完善,还未真正进入运营阶段。

就正常运营的3家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而言,其运营现状如下:

a.规模偏小,条件比较差

根据实地走访的情况看,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规模偏小,条件比较差。规模较大的'毕节市怡心苑'养老院建筑面积8000 m2,有床位229张,但设施不配套,没有独立的棋牌室、读报室、书画室等娱乐空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较为空乏、单调。七星关区的大家庭老年公寓、纳雍县的公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建筑面积只有500 m2,床位分别为50张、20张,条件较为简陋。大家庭老年公寓长期租用一幢两层小楼的民房,原本狭窄的房间内摆放2—3张床,更显逼仄,这里收住的皆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大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即使护理人员收拾干净,但由于房间通风不畅,空气质量、居住环境可想而知。大家庭老年公寓目前遇到的窘境是因为七星关区城市建设,小楼也即将拆掉,何去何从他们也很茫然。

b、入住率低,投资回报慢

调查数据显示,入住率低是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的普遍现象。'毕节市怡心苑'养老院拥有床位229张,入住老人有36人,入住率仅为15.7﹪;七星关区的大家庭老年公寓拥有床位50张,入住老人只有22人,入住率为44﹪;纳雍县的公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拥有床位20张,入住老人8人,入住率为40﹪。

投资回报慢,是民办城市社会养老机构面临的另一个挑战。纳雍县的公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于2023年营运,总投资50万元,2023年净利润4万元,最快也要10年才可收回成本。'毕节市怡心苑'养老院2023年营运,投资600万元,近两年的收入也一直在往养老院里投入,加之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他们,该机构负责人担心回报的线拉得太长,自己无力支撑。

c、运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

调研中,几家机构负责人均表示,房屋租金、人员开销、设备修理等费用完全靠自己支撑,尽管政府按入住老人数每张床位补贴3000元,但由于是分三年补助,每年得到的补助经费简直是'杯水车薪',运营成本依然很高。

由于是租住的房子,在消防等设施上是否达到国家的要求,一些城市社会养老机构负责人未必道出实情,以调研组的观察,安全问题是堪忧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经营风险。另外,有的家属把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当成'保险箱',老人来了就不能出问题,但是,由于老人视力、听力不好,腿脚不便,时间长了,难免不出点问题,所以,经营风险也很大。

d、招工难,缺少护理人员

调研中,有的机构负责人反映,由于护理工作苦、脏、累,责任大,收入少,加之社会地位不高,多数人选择当保姆、做家政,不愿到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做护工,导致出现'招工难'的窘况,缺少护理人员。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按照国家提倡的'90·6·4'养老模式(即90﹪为居家养老,6﹪为社区养老,4﹪为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据大部分社区负责人介绍,房地产开发商几乎不建社区活动区域,多数社区面临一无阵地、二无人员的境况。即使有的社区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但床位、活动场地、照管人员根本不能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难以发挥作用。

综观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及养老体系的现状,全市养老呈现出粗放化、低端化、本土化等特征,城市社会养老产业发展滞后,这势必导致现在乃至将来,养老质量得不到保障,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和养老尊严将大打折扣。

三、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养老观念非常落后

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毕节市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信息相对滞后,导致人们养老观念非常落后。一方面绝大多数人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众多矛盾普遍认识不足,没有把社会养老服务提高到反映社会文明进步,提高生活质量,保持社会、家庭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另一方面,'养儿防老'等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入住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是老人无后、儿孙不孝的表现,导致对社会养老这一新事物存在排斥情绪,新兴的社会养老观念难以接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老市场的有效需求,从而成为制约毕节市城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4篇 关于养老机构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在这8家养老机构中,无论经营方式如何,其负责人都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他们都说:虽然盈利不多,但是敬老养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也有老的时候,现在社会正向老龄化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我们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为入住的老人服好务,减少痛苦,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各种的社会组织都与他们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帮扶关系,有的学校在这些养老机构设立道德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机构帮助打扫卫生、表演小节目等公益活动,如_____市第25中学在温馨家园养老公寓建立了践行雷锋精神校外活动基地还有些自发的公益团体和个人到这些养老机构中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如包南社区老年公寓反映,住在商业大院的一名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经常到他们那里免费为老人理发,请吃不到,送礼不要,精神可嘉。

二、基本需求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1.资金短缺,政府补贴至今没有兑现;星光老年之家希望得到投资20万元,帮助其翻修住房,利益可以分成。

2.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重养老院负担;数字化改造,使得原来一条线路可以带多台电视机,变为一台机顶盒只能带一台电视机,收视费大幅度提高,使得养老机构难以承受,大多数养老院都没有采购网络公司的机顶盒,有的采取自行购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的采用网络机顶盒,有的干脆不接受改造,电视节目只能收到5、6个台,使得入住老人生活更加单调;

3.燃气公司实行阶梯价格,加重养老机构负担

4.供电线路有待改造。有多家养老机构反映,供电线路经常发生故障,直接影响到正常工作。

5.有些养老机构需要厨师指导,以便提高厨艺。例如,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提出欢迎面案厨师指导。

6.需要为老人提供心理抚慰,可以边聊天,边帮助老人理发、剪指甲等。

三、协会介入养老机构服务的设想

根据目前各个养老机构的现状和协会的性质,我们不可能为养老机构提供日常的服务,只能在节假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公益活动。所以,我们建议:

1.根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邻里守望活动的倡议,按照就近的原则与各个养老机构建立联络员制度。首先成立敬老部,建立_____市志愿者协会敬老群,根据养老机构的发布情况,设立片长,一位片长负责几个联络员,联络员必须坚持每个星期至少到所负责的养老机构探望一次,了解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在群里发布情况。需要集中力量的,可以在群里发布,有群管理和片长负责招募更多志愿者,突击为应急需要的养老机构提供应急服务。

3.与其他公益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对养老机构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向相应的专业公益团队反映情况,请求支援,帮助解决。

第5篇 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现状调查报告

一、导 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第五次普查的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社会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2023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乌鲁木齐市作为其政治经济中心,积聚人口230余万,而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4.3万(截止2023年底)。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已超过10%,这一数字表明:乌鲁木齐市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人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已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传统的养老模式弊端日益涌现,已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社会化养老的需求迅速增长。

2023年11月7日,自治区政府转发《自治区老龄委办公室和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大力支持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乌鲁木齐市现已拥有注册养老机构20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4家,民办养老机构14家,共有床位2200张(乌鲁木齐市民政局数字)。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的紧张需求,然而距自治区关于到2023年底城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要达到每1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2张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加之外来人口的入住,又进一步加大了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的负担。同时,养老机构的现状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鉴于养老机构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重要性,我们针对乌鲁木齐市当前养老机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以期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更趋完善。

二、调查目的

养老机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在社会养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养老机构现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切身利益与社会养老的责任。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现状。通过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分析现有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总结养老机构管理的成功之处,扬长避短。同时提出我们对于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改善的建议,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一套养老机构发展较为理想的发展体系,对改善、提高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现阶段服务水平,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尽一分微薄之力。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从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得到乌鲁木齐市注册养老机构共20家,这20家养老机构构成本次调查的抽样总体。由于养老机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按照养老机构性质的比例抽取了其中7家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具体抽样为:

养老机构性质

总数

抽取样本数

备注

公办公营

2

1

公办民营

4

2

民办民营

14

4

其中一家为年检不合格单位

(二)调查方法

由于调查对象为养老机构,我们采用实地研究的调查方法,由调查小组成员进入抽取到的养老机构中,实地观察,并访问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机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即采用观察法与访问法收集较为详细的资料。

四、调查分析与结果

从这7家养老机构调查得到的资料与数据可知,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现状如下:

(一)虽然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发展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1、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

(1)作息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会出现不同层次的衰退,合理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使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在我们走访的养老机构中,都有严格并且合理的作息时间制度,这些作息制度中的早睡早起、午睡、按时就餐等时间设置,非常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请假制度。老年人身体较虚弱,不方便单独外出,但养老机构毕竟只是一个很小的生活环境,老年人需要也必须外出接触外面的环境,此时请假制度对于老人的安全和养老机构都十分重要,调查人员走访的养老机构都已做到“外出请假,返回登记”,请假制度在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这也表明了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较强的责任感。

(3)体检与健康档案。生理衰老和疾病增加是老年人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定期检查有助于了解老人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况,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养老机构是老人的集中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子女因忙碌无暇顾及此事,此时养老机构应主动承担责任,组织老人定期进行体检,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这种做法可以使老人在养老机构中找到家的感觉。定期体检与健康档案在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中的得到了一定的推行。

(4)合理的饮食安排。由于老人的个体差异,对饮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养老机构在饮食方面要顾及所有老人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多数养老机构都为老人提供了较为合理的食谱,荤素齐全,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大多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对于饮食较满意,一家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向调查人员说:“”

(5)定期清洁卫生。一个好的卫生环境能让人保持愉快的心情,走访的7家养老机构每天都会进行两次大的卫生清扫,每周有一天为老人洗澡时间,工作人员会对老人进行帮助,作为养老机构,卫生应是最基本的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在卫生方面做的较好。

(6)文娱活动。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机能而设计的特殊文娱活动如跳舞、慢跑、打太极拳等,不仅可以促进老年人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延缓肌肉细胞的衰老、减少得老年人痴呆症的机率。而且在活动中通过与其他老人的交往,可以扩大交际圈、改善孤独失落的情绪,调整社会和家庭中角色丧失而引起的心理失调。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在此方面设置较为合理,走访的每家养老机构都设有专门的健身房、棋牌室。其中一家老年公寓在开展文娱活动时,充分调动老人的积极性,设立书法、戏剧等兴趣小组,并从入住老人中民主地选举负责人,这种方式不仅能使老人积极地参加各项文娱活动,而且使其中一部分老人参与了机构管理,一位老人兴奋地对调查人员说:“”

(7)入住时的体检。调查的7家养老机构都设立了入住体检制度,这对于老年人是必要的,能使养老机构详细了解所有入住老人的身体情况,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老人,侧重监护,也有利于及时发现老年人所患的各种传染疾病,保证其他老人的健康。

2、人性化的基础设施

(1)走廊扶手。老年人身体较为虚弱,行动不如年轻人方便利索,尤其经过长时间坐立或睡卧以后,会出现软弱无力的现象,因此,设置在走廊里的扶手,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的人性化设施。走访的养老机构中,大都设置了走廊扶手。

(2)健身房、棋牌室。与一位老人的访谈时,她告诉调查人员:“。走访的养老机构均设有健身房与棋牌室,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人放松心情,延缓生理衰老,棋牌活动还可养神怡性、锻炼思维、增进友谊、消除孤独感。

(3)医务室。这是养老机构必备的一项人性化基础设施。一部分老人因患慢性疾病出现疼痛、搔痒、咳嗽、气喘等症状时,医务室里专业的医务人员的指导与帮助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应付和处理。经走访,7家养老机构均设有医务室,并配置了专业的医务护士人员。

(4)良好的就餐环境。在这些养老机构中,除一家养老机构将食堂锁闭外,其余的食堂就餐环境均在走访人员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干净的桌子、温馨的环境,有的养老机构在就餐处设置电视、盆景等,这些设施对于老人来说,无疑会使心情更加愉悦,从而增强食欲,对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的好处。

3、较好的服务质量

(1)服务人员公益心强。走访养老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尽管工资偏低、任务繁重,但大多都具有奉献精神,竭诚尽职,一丝不苟。在新城老年康乐苑中,调查人员在黑板上看到一位老人亲笔写的感谢信,感谢工作人员在停电电梯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将饭菜送往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里。开发区锦绣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向调查人员说到:“”

(2)日常生活照顾周全。走访的养老机构对于老人的服务到位,从打扫房间卫生到送饭送菜,从换洗床单被褥到帮助老人洗澡,工作人员都照顾周到。老人亲笔写感谢信,正是工作人员竭诚服务的一种回应。

(二)、尽管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在管理与服务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区位。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在其区位选择上存在着不合理之处。首先,部分养老机构区位过偏,周围服务设施等建设不完善。例如乌鲁木齐市老年福利院,其位于郊区的乌昌路,只有的12路公共汽车通往此处,且每小时只一班。在走访人员与该院老人访谈过程中,多数老人反映购物不便。其中有一位老人在看到调查人员时,第一句话便问到:“”,后来得知,该老人是想从调查人员处购买日常用品;其次,一些养老机构的楼层高,对于多数为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来说,极不方便。再例如新疆民政老年公寓,位于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大楼15至21层,不仅不便于老人的出行,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利于及时疏散。再次,少数养老机构地处于繁华地带,一方面,嘈杂的环境不利于老年人休养。另一方面,拥挤的交通也给老年人带来了安全的隐患。

2.公办与民办两种性质的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在我们走访的7家养老机构中,两家公办民营的老年公寓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排队现象。其中新疆民政老年公寓在2023年底排队人数达到350余人。而对于其他的民办养老机构来说,却存在着一定量床位空置现象。如锦绣老年公寓拥有独立院落,居住环境优越,各方面设施都比较完善,是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中条件较好的单位。但截止调查时仍存在床位空缺的现象,可见,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倾向于公办机构。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确实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无法取得老人的信赖。另一方面,也与传统观念密不可分,老年人普遍认为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更为可靠。所以部分老年人宁可排队等待入住公办老年公寓,也不愿选择环境幽雅的民办机构。

3.工作人员普遍工作量大、工资低。调查发现,三家公办性质的老年公寓,服务人员工资均为400余元/月(除三金),工作时间长且为昼夜两班制,特别是一些特殊护理人员,除一般的清扫任务还要负责老人的一切起居生活。可以说,他们的劳动所得与劳动量不成正比。而400元/月的工资对于乌鲁木齐市较高的消费水平,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一位工作人员说到:“”

4.入住养老机构存在着严重的条件限制。首先,对于体检中存在传染病的老人,大多养老机构会将其拒之门外。仅有乌鲁木齐市老年福利院一家设有隔离区,为此类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对于有机构养老倾向的此类老人来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伤害。其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两家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均以自理为前提,正如一位工作人员所说:“”

5. 部分养老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乌鲁木齐有色金属爱心老年公寓是有色金属公司的一个科室。该机构负责人说:“”。而另一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回答入住条件的问题时,直接对调查人员说到:“”从这些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养老机构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而只是以钱为首要条件,在当前老龄化形势日益加剧、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述现象必然会影响部分老人的入住平等机会。

6.义工形式化。几乎所有的养老机构都有社会各界的义工提供服务,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关注。但是问及服务内容,大多为擦玻璃、打扫卫生等简单的体力劳动。这种服务方式,并不能体现义工的真正价值,而只是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服务于老人。致使义工形式化,归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义工参与服务是为了某种目的,如完成上级任务、获得阅历等。

7.老年人心理照顾的缺失,缺乏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 随着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的日益完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中的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各项基础设施健全、饮食结构合理。可以说,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但是,当老年人面临角色的转换、时代的变化、下一代的不理解,以及生理上的衰退,不免会感怀神伤,严重的还会演变成困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心理疾病。可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根本提高,不仅在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其心理的照顾,这也是我们此次调查发现比较普遍、较严重的问题。虽然各养老机构设有棋牌室、健身房、阅览室等等娱乐设施,但是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活动时间这些娱乐室中,人员寥寥无几,在某养老机构的健身房里,甚至出现了61公斤的杠铃,一位老人说:“”,还有一位老人说:“”,这些健身设施及娱乐活动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不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从而构成老年人心理照顾缺失的一个因素。老年人照顾并非简单的饮食起居照顾,而是需要一种专业服务为其提供物质生活以外的社会活动、社会交往,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这种专业服务的任务无疑落到了老年社会工作者身上。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养老机构均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并且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多为临时招聘人员,在进入机构之前,没有进行岗前培训,更没有一种“深入其心”的服务观念。这种专业老年社会工作者的缺失以及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缺失,便构成了老年人心理照顾不尽人意的另一重要因素。

五、讨论与建议

老龄化社会到来已无可非议,而随着人口规模、家庭结构的变迁,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特别是机构养老的趋势不可逆转。养老机构的发展,不仅减轻了子女日常照顾的负担。为老年人提供了安度晚年的场所,而且避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及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但是,新兴事物的兴起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九十年代开始兴办的养老机构,虽然发展迅速、良好,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归类、分析,最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这是本次调查的目的,同时也是推动我市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份力量。

建议以“宏观引导、微观调适”为总的指导原则。一方面完善政府的调控职能,确立行业规范,加强监督指导。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内部明确服务理念,规范各项工作,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最终使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朝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使乌鲁木齐市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一) 宏观引导——政府职能的体现

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新疆民政养老公寓2023年登记申请入位的老年人达1000多位,而民办老年人公寓的入住率远达不到100%。政府的资金扶持毕竟是有限的,而同时公益事业,公办与民办的待遇却相差悬殊。新疆民政老年公寓是一家可谓一流的养老公寓,房间均为标准间,且有阅览室、健身房、书画室、棋牌室等休闲娱乐设施齐全,而每月费用只需700元,其余均由政府补贴,包括工作人员工资。而相同条件的民办老年公寓,由于需要承担房租、水电、工作人员工资的各项支出,收取费用则在1000元左右,这或许就是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民办养老机构无法使老人放心、满意的症结所在。因此,笔者认为,政府除直接补贴福利性养老机构外,其余机构其统一扶持政策,如统一减免税收。放手公办,支持民办,使其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下公平竞争,逐步使其发展成为“企业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其提供更优良的条件、更优质的服务。

2.在调查的三所公办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工资皆为400多元(交三金),虽然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然而在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乌鲁木齐市,这点工资连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都无法满足,又何谈其职业准则、奉献精神?老年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具备的就是奉献精神,这种矛盾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服务质量,致使一些老人对养老机构产生恐惧。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放手其自己经营,另一方面应该为其发展建立合理规范,如根据本市收入水平制定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养老机构的入住年龄,防止其为了谋取利益损害老年人的权益。

3.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

首先,政府先完善养老机构的各项法律、法规,并以其为指导,每年进行一次审查,对不符合法律或标准的机构监督其改善或责令关闭。其次,应进一步推进评价制度。这一点从该市去年实行的评价制度已有所体现,但应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积极参评,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再次,政府相关部门应不定时到各机构调查走访,从老人的口中得到机构发展的真实情况,并予以监督和指导。

(二)微观调适——自我完善的措施

1.老年社会工作者吸纳与普通社会工作者培训相结合。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使老年人能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社会活动,使其具有社会服务、社会稳定、社会整合等功能,对当前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成败则主要取决于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这个队伍的成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社会交往、组织协调及决断能力,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要具有全心全意服务于老人的奉献精神。养老机构在进行老年社会工作具体实践时,可以采用老年个案和老年小组的工作方法,老年个案工作方法需要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的方法和技巧,针对每个老人的不同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尊敬与信任、相互信赖、耐心倾听、促进老人自信、个性化等原则。老年小组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利用团体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工作者也应遵循照顾特殊、组团适当、不强求等工作原则。同时,一个养老机构的运作,仅有几个专业工作者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对普通服务人员进行服务理念的岗前培训,使其从思想上提高服务水平。

2.竭力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根据角色理论,一个人进入老年期一般就意味着基本失去了中年期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关系,老年人从原有的工作中退休以后失去原来已认为理所当然的工作角色,要接纳和适应老年期的新角色和任务,而有很多老人便产生了自己无用了,只会给子女及家人带来麻烦等心理,陷入一种“无角色”状态。这种现象在老年人身上普遍存在,因此现代化的养老机构应建立专门的辅导小组,以改变老年人这种认为自身无价值、对生活无热情的状态,具体可采用“怀旧”和“生命回顾”两种个案工作方法,所谓回顾,是让老年人尽量回忆起以前的经历,尤其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难忘的时刻。而“生命回顾”可以说是“怀旧”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老年人详细而有系统的将一生的经历倾诉出来,包括成功和失败,以及老年人对自己一生的看法。这种方式,可以维持自尊、强化自我的存在价值,使老年人体会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及贡献,有助于其尽快适应老年的角色,消除角色缺失状态。

其次,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分成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前的养老机构中,前两项基本需要已满足,而更高的需要则在养老机构中还无法得到实现,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来满足老年人更高的需要。在养老机构中,成立支援、社交康乐、服务等类型的小组。例如,对于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可以成立一个适应性支援小组,使老人能够很好的了解在养老机构的时间、活动安排,对在养老机构可能出现的人际矛盾、纠纷等问题有一个预先的认知和了解,尽快适应在养老机构的新生活,从而满足老年人的认知需要。在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由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领导,充分利用小组的动力和小组老人的凝聚力。另外,当节日、老人生日时,组织充满温情的晚会等活动,可以使老人对养老机构产生家的感觉,从爱与被爱中满足归属需要。

此外,针对走访的养老机构中某些娱乐设施闲置的问题,尤其是健身器材的设置不符合机构老人的身体状况,建议其简单化、简便化、易操作化。

3.充分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完善义工制度。

资源分为正式资源、非正式资源及社会资源。养老机构在充分利用政府等正式资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正式资源及社会资源的重要性。所谓非正式资源的利用,就是充分调动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家庭、邻里、朋友,使其能够给予老人一定的关怀,如家庭成员应经常看望老人,表达思念与牵挂,使养老机构中的老人不致有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获得心理支持。而社会资源一方面包括企业、慈善团体及个人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所捐助的财物,另一方面就是大学生、富有爱心的社会成员组成的义务服务小组。对于养老机构,就要通过宣传、鼓励社会捐助老年人事业,并将其明细化、公开化,以令人信任。还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刚退休在家或机构中身体较好的老人、有爱心并有时间的其他成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并将其合理利用。除了简单的清洁工作,可根据其能力、兴趣分成小队,陪老年谈心,为老年人设计适合的活动,给老人介绍社会热点问题等等,真正发挥义工的作用。

老年事业的发展虽仍处于起步阶段,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的发展也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工作的日趋完善,通过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养老机构必然超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也必然会实现。

参考书目与资料:

1. 邬沧萍 主编,《老年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 陈杏铁、张正义 主编,《老年社会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年

3. 李迎生 主编,《社会工作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年

4. 袁方 主编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程》 1997年

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23年

6.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 自治区老龄委办公室和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 2023年

7. 吕新萍 主编,《小组工作》 2023年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5篇

一、导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以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养老机构信息

  •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5篇
  •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5篇94人关注

    一、导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 ...[更多]

  •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3篇)
  •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3篇)60人关注

    一、基本情况在这8家养老机构中,无论经营方式如何,其负责人都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他们都说:虽然盈利不多,但是敬老养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也有老的时候,现在社会正向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