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报告范文

孝道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2-12-21 15:36:19 查看人数:55

孝道报告

篇一 城乡青年孝道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主题: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的现状。

时间:20**年8月。

地点:石家庄、长沙、汕头。

现将此次调查的有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背景与意图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同时,孝道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论道德的基石,它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深刻内涵。然而,在我们谈及千古流传的感人孝义故事,歌颂着我们孝道文化的灿烂源远时,却忽略了现代青年的孝道文化现状。

在近代以来,由于反封建,误将孝道文化列入封建文化加以批判,特别是后来的社会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道德观念急剧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道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城乡青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力图通过调查问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初步获得现代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善提高该现状方法的合理分析。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书面问卷及网络(包括qq,e-mail等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5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达88%。调查对象分散在石家庄、长沙、汕头三地城乡,分布范围广泛,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年龄段16-2023-2526-3030-35人数11182510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分布家庭所在地城市城镇城郊农村人数172944

三、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选取了问卷中较有代表性的14道问题进行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如下:

1、你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孝道”一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古至今不乏这类的典范,家里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学校有老师的教育,社会活动中也不免收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加深。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得对孝道的了解有着不同的途径。

2、假如你的父母让你继承他们的事业,你会:

父母对子女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不少父母觉得为子女安排好一切是对他们最大的爱,通常会让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可大多数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喜欢的工作,对父母铺好的平坦大道反而不屑一顾,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和父母的沟通来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3、你对于祭祖的态度: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一种崇敬,还有一种畏惧,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调查时间正值中元节期间,通过采访和所见所闻,即使在现代社会,祭祖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家族传统,有64%的被调查者对祭祖活动持不同程度的赞同态度,并且有超过75%的被调查者家庭举行过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动。可见,祭祖仍是孝道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4、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你采取什么态度?

5、你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6、你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57%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方式比较可取,一味的服从或是顶撞对双方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阻碍事情的解决。21%的人赞同延续香火这一传统的思想,3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反对这种说法,但绝大多数人对这种古老的思想选择中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73%的被调查人群周围不存在父母被遗弃的现象,而且几乎没有人经常见到父母被遗弃的情况,这说明孝道这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7、你觉得你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都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的哎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做儿女的理应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们,可现实并非如此,只有14%的人认为他们对父母已经很好了,同样也有14%的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是处于中立状态,不好也不坏。28%的人觉得自己也付出过,但比起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照顾还差很多。将心比心,回忆当初,即便是儿时那些模糊的记忆也可以涌出满满的爱。也许只有自已为人父为人母时才能体会那种舍己的心境。

8、你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风筝,而线的另一头就是父母。由于学习、工作的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他们的关心也仅限于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对父母的健康很了解。儿女在外,父母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们多么希望能看到儿女承膝下之欢,可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松开手中的线。年龄不饶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的就是病痛,他们不说是不想给儿女们造成负担,外面的孩子们,记得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

9、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你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你会:

在外的儿女们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的身体健康,可现实又有很多时间和地点上的冲突,59%的人在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时无论如何会赶回去,这是很孝顺的,可也有34%的会选择通知邻居朋友帮忙,甚至还有等事情办完再回去的,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大概是7%。对于照顾父母这方面,绝大多数的子女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10、你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小时候事事都顺从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与父母的交流也不甚理想,再加上年龄的差距,代沟对两代人的沟通有着太大的影响。只有23%的人和父母的交流是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18%的人会主动与父母谈心。一半的人是通过日常的聊天来与父母沟通,不过还有9%只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这种做儿女的就太不应该了。

11、假如你长期在外,你会怎样联系父母: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在外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不免会觉得日渐疏远。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可使得异地沟通方便快捷,打电话、视频聊天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交流的的途径。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及身体状况,我们需要经常的联系他们,可是只有47%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是写信,39%偶尔打电话或是写信,有事情才联系的居然占到了14%,可见我们的主动性还是不够。父母有事为了不打扰我们,不想经常打电话,可是做儿女的要体谅他们的心境,不能经常回去看他们了,起码也要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一下,一句贴心的话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12、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你的态度是:

风光大葬的背后,到底是对死去的人的孝道,还是活着的人的风光,这个基本属于不用讨论的问题。如果背后还要收受礼金等物,就跟孝道更没有了什么关系。生死事大,活着时未必多孝顺,死了之后进行风光大葬也算是尽孝的途径之一,这是一些人表现自己孝道的手法,风光大葬的标准各个时代不同,但总不脱场面宏大、参与人员众多这几个硬件,其中参与吊唁的人越多,仿佛办丧事的人家就越孝道。一半的人非常鄙视这种做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人确实是对父母有愧,觉得生前没能力让他们过好,葬礼一定要让他们风风光光的,27%的人对这类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表示赞同。当然世事无绝对,是好是坏都要看办丧事的人家是什么心态,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近年来,也有不少地区政府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孝道意识日渐淡薄这个问题,受访者中有59%的人所在地区有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活动,也证明人们正在开始强调孝道在人们思想道德中的生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41%的受访者未接触过与“孝”有关的活,说明重建孝道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面道远。

14、你对于将父母送往养老院居住的态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可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变迁这个传统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根据“去养老院网“统计,很多到养老院的老人们中,30%是可以自理。现在很多健康的老人都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因为那里不但有专业的护理,而且还可以认识很多同龄的朋友。如今16%的人觉得如果养老院条件好就赞成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而依然有36%的人反对这样做,剩下的48%就持中立。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工作事业很辛苦,自己的家庭有需要照顾,所以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老人去养老院不仅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养老院里饮食起居都比较稳定,反而能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不过这也是在老人自愿的情况下才行的通的,而且送到养老院之后也不能不管不问了,还是要经常的去探望他

篇二 关于孝道报告观后感

(一)翟教授专题讲座观后感

近日观看翟鸿桑国学应用大师的讲座,他站在“天人合一”的境界引导人们。锻炼企业领导人的个人价值,自我提升以及管理实践,体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真实感受。在惟妙惟肖的演讲中让人感悟着天道,地道,人道,商道和王道。

第一讲修养篇所阐述的是指口乃心之门户,即指一个人嘴里说的必定是他心里所想,否则则是口是心非。相随心生,即指一个人的面相大多与心理活动息息相关。互相影响。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很善良目光明亮而清澈,而有些人看起来很阴暗,很圆滑的样子。

翟教授传递给我们有些东西是可以替代的,唯有人的格局,人的胸怀和人的境界是不可替代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哪怕每天仅仅改变百分之一。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笑,就像阳光,不仅给别人更会给自己带来灿烂的心情。哈弗大学的一则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人的第一印象中,55% 来自肢体语言,37%来自声音,8%来自说的内容。据说韩国,日本还专门开设了培训微笑的机构,可见良好的人际沟通笑容是多么的重要。人际沟通中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脸死相,默默的在心里念道:永远不要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个扫兴的人。

第二讲心态篇,心态即是心理状态。领导人具备的心态,喜悦心,其中包括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志向),正语(正确的语言),正精进(具足勇气,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念头)。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好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

心态决定很多方面。

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难道不是吗?!

第三篇孝道篇角色就是人格。孝顺的孝字,加个文化的文,这个字就念教,不孝不教,比尔盖茨说“人世间最不能等得莫过于孝敬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翟教授其实再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无论现在的我们怎样,将来的我们如何,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就是人格。

第四篇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第二,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第三,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见闻广博,就是知识面渊博。拥有这样的朋友将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当然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人无完人,多发现身边人发光的一面。而别人身上的不足或许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多一份包容将会多一个朋友,多一个朋友将会多一条路。

第五篇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领导者的价值体验在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人。一个好的领导人具备1,生命取向要高;2生命体验要深;3生命能量要强。除此之外,首先要明白沟通没有错与对,只是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要有同理心去认可别人,认同别人的同时更容易看清自己。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培养精神财富,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核心文化。一个好的领导者会拥有赞美心,因为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同时赞美会让对方把正确的事情坚持的做下去。自我沟通,自我审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很多时候,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总是责怪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而从自身寻找原因了吗?!最后化小爱为大爱,具备利他心。利他心能够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地位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知天道,明人道,再开启商道。

翟教授的精彩演讲使人受益匪浅,让我们获得了新的定位,新的思考。

(二)《孝道》观后感

初一(1)班陈薪

今天,我终于又见到了对“孝”字更高含义的诠释,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肩担的责任,也感受到了当今社会所需的责任感。同是“孝”,但在不同角度,在不同时代,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别有一番景象——但是,它都来源于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萌发于我们对父母的报答。

我上述的这些情感,都起源于今天观看的那只有14分钟的教育短片。这则教育短片主要是由一位著名国学应用大师讲演的,看着听讲座的大人们热泪盈眶的样子,听着这位大师的深情讲演,更使人感触颇多。这段视频主要是借助了几个事例及古人的经典诗句,向我们讲述了孝敬父母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行孝了,我们应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这一刻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让“孝”的传统发扬光大,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

是啊,从我们呱呱落地那一天起,就注定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父母坚实的臂膀下蹒跚学步,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在父母安全的港湾上扬帆出海。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要求我们回报的却很少。作为她们的子女,难道我们不应该尽自己的孝道吗?

或许会有许多人认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没有必要孝敬父母。不,这是不对的。放眼望去,肯定会有许多人帮助过你,使你感激不尽,也许只是举手之劳的小忙,但你也会予以真诚的回报。而父母呢?他们生你养你,是你生命的源泉,给予你物质上的帮助及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对你的帮助远远多于他人,足以使你潸然泪下了。他们完全可以不要管你,随你放任自流,让你自生自灭,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将你抚养长大。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就凭这一点,难道你不应该去孝敬他们吗?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只要扔两张纸币就够了,只要父母能享受人尽繁荣富贵就够了。不,这是不对的。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你可曾想过,父母老了,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空虚?每天吃着山珍海味,总有一天会厌烦;每天在空荡荡的大别墅内徘徊,总有一天会寂寞;每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中央,总有一天会怀念乡村的清新空气……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是一点时间也好,陪伴一下父母,可能只是一则小笑话,足以似一罐蜂蜜,浸润着父母苦涩的心灵。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现在的任务是刻苦学习,待到将来功成名就时,再接父母去国外安度晚年也不迟。不,这是不对的。孝敬父母要体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是一种形式,它需要我们付诸以行动。现在有多少腰缠万贯的商人,想孝敬父母时,却猛然发现,父母已经离他远去了,这时后悔只是徒劳无功了。看一看,父母是不是有多了几根银发,添了几条皱纹?孩提时那个曾经牵着你上学的手已经皱了,你何曾发现呢?时不待人,它在分秒不息地奔跑着,流逝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总是把孝敬父母之重任放在将来,我们还有多少个将来可以等待啊!

“孝”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它既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既是爱的延续,也是爱戴源头;既是常挂嘴边的字眼,也是最难完成的任务。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记住,在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不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永远是父母的爱啊!

(三)《中华孝道故事》读后感

读了这本《中华孝道故事》后,深有感触,尤其是看了其中的《母爱是钟》。

故事说:作者读小学时,家境贫困,没有钟,每次都要到附近王麻子家看时间。一次,作者又去看钟,王麻子让他买个钟回家看。作者回家后就放声大哭,而他的母亲却说:“孩子,咱人穷志不穷,以后别去他家看钟了,妈给你报时。”他上中学以后,时间就更紧了,每天天不亮就要步行到位于市区的二中上早自习。母亲这只“钟”更是不知疲倦地工作,使他一次也没迟到过。但是这位母亲也有失误的时候。一天夜里,天上阴云密布,星星始终未露脸儿,远处胸肌有死绝了似的未叫一声,母亲沉不住气了,忙催促他起床。他到校门口后,只见大门紧闭,原来才凌晨两点。他就在马路上来会不停地跑,直到天亮学校开门。放学回家后,母亲听完他的叙述,便搂住他哭了。第二天他放学回到家,一眼看到桌上摆着一支崭新的小闹钟,他又看看母亲,见她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原来是母亲卖了血,买了钟。他顿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我感觉母亲的一生确实如钟,为了儿女长大成为有用之才,她一刻不停地奔忙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为了孩子,可以舍得一切,忍受一切,充当一切,包括为儿子上学做一只报时的“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生于我们的伟大母亲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尊师重教、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的好孩子。

(四)关于孝的读后感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不在年轻,当你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会显得异常激动、开心,可是他们的激动、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仅仅只是因为你,因为你回来看他们了。

或许作为学生的同学们会说,现在我们还是学生,这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遥远的。真的遥远吗?一点也不遥远。我想问一句:身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向父母要钱,你一个月还会打多少次电话回家问候父母,问候家里的一切呢?不要省几块钱的电话费,不要以为父母并不在意这些,要知道在你特地打电话回家关心他们时,他们是很欣慰的。

孝,并不是要让你为父母做上什么惊人动地的事,实际上最平常最基本的关心、问候又何尝不是孝道的表现呢?只是我们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啬了关心父母的话。

(五)孝道文化观后感

看了局组织学习的《记住乡愁》第二集《屏山村——孝道传家》,我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质,提倡孝道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公民都要努力遵循“感恩、博爱、责任、和谐”的孝道准则。

“百善孝为先”,说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则公益广告,主要内容是讲当年迈父母不小心将饭粒掉在桌子上的时候,当不再健康的父母走路需要搀扶的时候,想想我们小时候他们是如何照顾我们的。画面出现的时候我注意到车上所有人都在极其专注的盯着电视屏幕,车厢内顿时清静了许多。不知道这个广告的创意者是谁,但他的这个短短几分钟的广告能重新换回人们对于自己父母的那份爱与敬佩,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经典之作,跟这个公益广告比起来“脑白金”简直是垃圾,“黄金酒”也成了索然无味的白水。 回头说说现在的孩子。或许是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许是他们太小不懂得,然而这些都过于牵强,都不是应该让爷爷奶奶替着背书包的理由,也不是冲他们大呼小叫的借口,很多孩子都会背诵“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有几个孩子能真正做到呢,仅仅是背诵、默写是不够的,背的再熟练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也是毫无意义。说到这不得不再提到一个公益广告,就是“给妈妈洗

脚”的那段,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什么叫言传身教?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学校也应当多开展一些有关于“孝道”方面的活动及教育,社会也应当多出现以上两个公益广告式的宣传典型。三方面合力才能做到对于孩子的良好教育。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认为孝敬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只限于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或者父母生日那天,甚至有些人对于孝道理解出现了偏差,以为扔两个钱,就叫孝顺。重温儒家文化,暂缓匆匆的脚步,对自己的孝道进行一次审视与洗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自古忠臣皆孝悌,吾辈定当从之并日省三身。

篇三 城乡青年孝道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的现状。

时间:2010年8月。

地点:石家庄、长沙、汕头。

现将此次调查的有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背景与意图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同时,孝道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论道德的基石,它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深刻内涵。然而,在我们谈及千古流传的感人孝义故事,歌颂着我们孝道文化的灿烂源远时,却忽略了现代青年的孝道文化现状。

在近代以来,由于反封建,误将孝道文化列入封建文化加以批判,特别是后来的社会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道德观念急剧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道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城乡青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力图通过调查问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初步获得现代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善提高该现状方法的合理分析。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书面问卷及网络(包括qq,e-mail等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5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达88%。调查对象分散在石家庄、长沙、汕头三地城乡,分布范围广泛,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年龄段16-2021-2526-3030-35人数11182510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分布

家庭所在地城市城镇城郊农村人数172944

三、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选取了问卷中较有代表性的14道问题进行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如下:

1、你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孝道”一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古至今不乏这类的典范,家里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学校有老师的教育,社会活动中也不免收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加深。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得对孝道的了解有着不同的途径。

2、假如你的父母让你继承他们的事业,你会:

父母对子女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不少父母觉得为子女安排好一切是对他们最大的爱,通常会让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可大多数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喜欢的工作,对父母铺好的平坦大道反而不屑一顾,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和父母的沟通来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3、你对于祭祖的态度: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一种崇敬,还有一种畏惧,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调查时间正值中元节期间,通过采访和所见所闻,即使在现代社会,祭祖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家族传统,有64%的被调查者对祭祖活动持不同程度的赞同态度,并且有超过75%的被调查者家庭举行过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动。可见,祭祖仍是孝道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4、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你采取什么态度?

5、你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6、你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57%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方式比较可取,一味的服从或是顶撞对双方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阻碍事情的解决。21%的人赞同延续香火这一传统的思想,3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反对这种说法,但绝大多数人对这种古老的思想选择中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73%的被调查人群周围不存在父母被遗弃的现象,而且几乎没有人经常见到父母被遗弃的情况,这说明孝道这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7、你觉得你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都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的哎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做儿女的理应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们,可现实并非如此,只有14%的人认为他们对父母已经很好了,同样也有14%的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是处于中立状态,不好也不坏。28%的人觉得自己也付出过,但比起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照顾还差很多。将心比心,回忆当初,即便是儿时那些模糊的记忆也可以涌出满满的爱。也许只有自已为人父为人母时才能体会那种舍己的心境。

8、你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风筝,而线的另一头就是父母。由于学习、工作的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他们的关心也仅限于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对父母的健康很了解。儿女在外,父母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们多么希望能看到儿女承膝下之欢,可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松开手中的线。年龄不饶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的就是病痛,他们不说是不想给儿女们造成负担,外面的孩子们,记得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

9、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你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你会:

在外的儿女们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的身体健康,可现实又有很多时间和地点上的冲突,59%的人在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时无论如何会赶回去,这是很孝顺的,可也有34%的会选择通知邻居朋友帮忙,甚至还有等事情办完再回去的,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大概是7%。对于照顾父母这方面,绝大多数的子女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10、你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小时候事事都顺从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与父母的交流也不甚理想,再加上年龄的差距,代沟对两代人的沟通有着太大的影响。只有23%的人和父母的交流是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18%的人会主动与父母谈心。一半的人是通过日常的聊天来与父母沟通,不过还有9%只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这种做儿女的就太不应该了。

11、假如你长期在外,你会怎样联系父母: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在外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不免会觉得日渐疏远。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可使得异地沟通方便快捷,打电话、视频聊天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交流的的途径。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及身体状况,我们需要经常的联系他们,可是只有47%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是写信,39%偶尔打电话或是写信,有事情才联系的居然占到了14%,可见我们的主动性还是不够。父母有事为了不打扰我们,不想经常打电话,可是做儿女的要体谅他们的心境,不能经常回去看他们了,起码也要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一下,一句贴心的话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12、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你的态度是:

风光大葬的背后,到底是对死去的人的孝道,还是活着的人的风光,这个基本属于不用讨论的问题。如果背后还要收受礼金等物,就跟孝道更没有了什么关系。生死事大,活着时未必多孝顺,死了之后进行风光大葬也算是尽孝的途径之一,这是一些人表现自己孝道的手法,风光大葬的标准各个时代不同,但总不脱场面宏大、参与人员众多这几个硬件,其中参与吊唁的人越多,仿佛办丧事的人家就越孝道。一半的人非常鄙视这种做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人确实是对父母有愧,觉得生前没能力让他们过好,葬礼一定要让他们风风光光的,27%的人对这类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表示赞同。当然世事无绝对,是好是坏都要看办丧事的人家是什么心态,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近年来,也有不少地区政府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孝道意识日渐淡薄这个问题,受访者中有59%的人所在地区有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活动,也证明人们正在开始强调孝道在人们思想道德中的生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41%的受访者未接触过与“孝”有关的活,说明重建孝道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面道远。

14、你对于将父母送往养老院居住的态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可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变迁这个传统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根据“去养老院网“统计,很多到养老院的老人们中,30%是可以自理。现在很多健康的老人都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因为那里不但有专业的护理,而且还可以认识很多同龄的朋友。如今16%的人觉得如果养老院条件好就赞成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而依然有36%的人反对这样做,剩下的48%就持中立。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工作事业很辛苦,自己的家庭有需要照顾,所以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老人去养老院不仅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养老院里饮食起居都比较稳定,反而能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不过这也是在老人自愿的情况下才行的通的,而且送到养老院之后也不能不管不问了,还是要经常的去探望他

孝道报告3篇

调查主题: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的现状。时间:2010年8月。地点:石家庄、长沙、汕头。现将此次调查的有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背景与意图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孝道信息

  • 孝道报告3篇
  • 孝道报告3篇55人关注

    调查主题: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的现状。时间:2010年8月。地点:石家庄、长沙、汕头。现将此次调查的有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背景与意图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