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基层文化建设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3-06-03 21:05:07 查看人数:30

基层文化建设报告

篇一 县基层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人民大众既是文化的拥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需求的调研,深深感到基层文化建设是任重道远且十分艰巨的工作。

一、盂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确立了以建设忠义文化为统领,建造一批文化设施,打造广场文化、节会文化几个亮点,统筹县、集镇、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构建盂县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五个平台,真正让乐起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同时从文化建设的软环境看,近年来每年评选文明廉洁家庭标兵户10,学习才艺型家庭标兵户10户、好婆媳10对、好夫妻10对、好妯娌10对、好邻里10对。全县创建44个星级文化活动室、历年来表彰诚信经营户350个为全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大提升了盂县人民的整体素质。目前,盂县文化馆、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等设施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活动场所。农村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类活动室、阅览室及黑板报、宣传窗等设施。全县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乡一体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和问卷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强化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调查走访,我们认为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全面实施文化塑县战略,以文化塑造精神、塑造品牌、塑造形象为抓手,着力打造崇文、忠义、争先、包容的盂县精神,推动盂县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拓宽基层文化建设的出路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要切实改变目前基层文化建设在经费上吃不饱、饿不死、人员上丢不掉、甩不脱、事业上放不开、搞不活的局面,走出一条减轻实际负担、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体事业自我发展的新路。具体讲,一是政府要积极规范引导基层文化中心创建工程 。二是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忠义文化品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文化机制,把文化推向市场。立足当前,起好步、走好路,依法严格规范文化市场,真正使文化发展惠及人民群众。

(二)、构建覆盖全县城乡公共文化网络体系

构建全县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充分发挥阳泉百度优势,逐步建立县、乡(镇)、村三个级网络体系。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以捐赠赞助等方式,兴办公共网络文化事业,提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等等各项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以增强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力,促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盂县规划和建设公共网络文化设施,填补图书馆、艺术馆的空白,并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的方式,实现县级网络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国家级标准。

(三)、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

1、制定完善各类文化产业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补贴、后期赎买、奖励、贷款贴息以及搭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如组织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优秀文化产品评奖推介等。

2、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我县现有文化资源和工艺美术、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制造方面的优势,培育市场主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品制造、演艺、休闲娱乐等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盂县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根据我县北、西、东、南部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扶持建设集文化、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观光园区,在藏山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演艺系列节目。形成我县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产品市场。重点扶持3-5个有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小型多样、具有我县特色的剪纸、编织、木刻等农村民间文化产品的交易市场,形成民间艺术品生产销售基地。逐步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各种类型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类文化行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其推荐、联系、协调的桥梁作用,创新、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4、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塑造忠义文化品牌,推出盂县精神。举办具有影响的地域性大型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博览会、交易会,运用舞台艺术剧、影视作品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全方位展示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盂县特色文化,在塑造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的同时,为艺术品交易搭建展示、营销平台。

( 四)、根据目前我县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盂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异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建议按照申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条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条例,规范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文化精品生产机制,确定全县重点专业艺术院团名录,出台精品奖励办法,政府举办艺术节。建议盂县要确定重点专业艺术名录。制定《盂县文化艺术精品奖励实施办法》,把艺术创作经费和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艺术生产和文化活动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为繁荣创作和组织引导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对在全国或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精品给予重奖,对宣传盂县和树立盂县良好形象。同时要创新艺术节投资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将各种要素资源集中于营造环境,提高艺术节的品牌价值上,形成良性循环的投入产出机制,使艺术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2、建议制定盂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盂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方法更为科学、效果更为明显的基础。鉴于我县文化资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门较多的现状,拟组成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全面开展编制盂县文化产业规划工作。编制文化产业规划要与文化产业调查相结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摸清家底,为筛选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依据。各部门应立足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找准发展的切入点,为建立支柱型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打好基础。

3、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议设立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工作者的深切关怀,设立盂县文化人才奖励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战线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公民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要定期评选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诚信经营等凸显忠义文化为主体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逐步构建道德文化、诚信文化、法治文化、选举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节会文化等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格局。

从盂县文化建设的整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使群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使群众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发展活力得到实质性提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民,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投资落在群众中,是政府从办文化、送文化逐步转型为政府管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种种积极探索。

篇二 基层收费站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1、引言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高速公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形象和文化内涵是该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缩影或代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形象和窗口服务质量,更有益于增强收费站管理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为基层站所的长久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收费站与一般单位不同的是还具备“居家性”,员工除了在单位工作还要生活,因此收费站不仅要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办公场所,还要有健全的生活基础设施,作为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活动的重要阵地,使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2、当前收费站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惑

2.1工作氛围中缺乏向心力。高速公路收费站主要工作有其特殊性,很多时候是一种单调和机械的工作,加之有些员工在一线岗位上工作10多年,部分员工失去责任感和集体感,缺少“精神气”,思想意识和工作氛围中始逐渐处于一种疲惫状态,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与追求,难以培养共同的价值取向。

2.2文化建设机制有待发展。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员工素质,当前员工素质整体处于一种持续上升阶段,但仍有少数员工素质与京珠快速发展不相匹配。

2.3学习文化氛围不浓。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至今,行业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对基层窗口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员工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增长技能,但一线员工四班三运转,学习时间不稳定,难以组织所有员工集中学习。因个人爱好的不同,学习内容也难以确定,部分员工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出现不能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和适应岗位需求的现象。

2.4缺少健康的生活情趣。当前一线员工多为80后、90后,个性较为张扬,接受新鲜事物渠道较多、较快,习惯在工作之余沉浸在网络世界当中,喜欢过度消费,参加业余户外运动积极性不高。

3、推进收费站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3.1坚持服务为本,抓好收费站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在收费站所文化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红船精神”为重点,突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题,将近几年来推出的“把方便和快捷让给司机,把困难和麻烦留给自己”这一服务理念总结提升为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此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全体员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1.1提升服务理念。加强学习教育,重点抓好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职工道德、作风纪律、业务技能五个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全所员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把方便和快捷让给司机”的大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收费工作就是服务,收费过程就是服务过程,就是要让过往司乘人员感到方便、快捷、放心、满意,从而形成了共识,实现员工的价值理念的升华,构建了具有牢固群众基础的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3.1.2开展“四学”活动。我们把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把司乘人员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服务内涵,提供优质服务。为此,我们在全所开展了“学雷锋的精神、学王静的服务、学张兵的助人、学军人的作风”的“四学”活动,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常用修理工具、常用药品、提供道路交通指南、通信联系电话等服务内容。据统计,每年向司乘人员发放服务卡2200多份,涌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50余件。

3.1.3培育团队精神。在收费管理工作中,我们积极营造奋发向上、人人争先、班班创优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位员工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做到以所为家、以所为荣。收费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列队进行交接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坚持说好“三声”,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解释。组织员工到大悟革命烈士陵园、咸宁防空基地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

3.2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收费站制度文化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收费站文化建设的有效保证。制度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是维系收费站工作正常开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风气,才能保证收费站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定工作流程图,建立班室之间的协调协作和工作督办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分工负责制、过程督查制、结果追问制,强化对重大决策和部署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修订完善限时办结、岗位目标问责、限时服务承诺等服务制度;严格执行签到、值班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约束制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开门评议制度和行风监督员制度等。用先进的文化来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和制度规范的人性化,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亮点特点的制度文化体系。

3.2.1抓好绩效考核。我们以绩效管理为手段,将文化建设的内容列入全年的目标考核内容和岗位职责中。将考核办法与员工、班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所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在每月对全所人员进行考核,通过强化管理,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细化、量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真正做到把文化建设和工作业绩同时考核、同时奖励,使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

3.2.2实行收费员星级评定。将绩效考核与星级评定结合起来,星级评定条件中突出了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星级评定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当然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员工言行的关键环节,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3.3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收费站物质文化建设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和谐的外在环境,努力创造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改善办公条件,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开展清洁卫生活动,每天一清扫,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扫,使办公室保持清洁卫生,建立文明、干净、整洁、舒适的办公场所。

我们在全所引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统一规范了行业标识,如办公室内部设置、办公用品的印制等,都有统一的标识,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对收费区域和办公、生活场所进行美化,按标准设置“四公开一监督”牌和规范设置收费站站牌,夜间有灯光照明,收费区域(安全岛)和办公庭院绿化良好。实行24小时不间断电子监控。收费站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着装整齐,仪容端庄。各类规章制度、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各自岗位职责统一设置并上墙公布。同时,结合标准化管理所具体要求,设立了党团活动室,购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身器等活动器械,建立了阅览室、活动室、健身房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一线员工打造良好的学习基地和文化活动阵地。

3.4创新载体平台,加强收费站活动文化建设

3.4.1在搞好结合上做文章。我们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每年的中心工作开展具有推动性的文化建设活动。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在“星级收费站”、“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中,根据争创要求认真抓好制度建设、站卡硬件设施、现场管理工作;在加强行风建设活动中,结合学习英模人物,开展竞赛、创先争优活动,营造良好行业风气;又如在女员工比较集中的岗位上开展了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在团员中开展了争创“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在收费员中开展争当“文明收费员”活动,组织开展岗位操作比武、劳动竞赛、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

3.4.2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上动脑筋。我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举办踏春赏梅、六一亲子游、七一红色教育、秋季烧烤、卡拉ok大家唱、趣味运动会等娱乐活动,还经常组织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小制作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既看重活动的水平,更看重员工的参与性及蕴含其中的团队精神文化。

4、结束语

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营养,需要文化支撑,收费站在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进一步深挖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基础设施与服务管理相结合,文化普及与打造精品相结合,让员工共享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篇三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

一、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总投资500万元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实现了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起了砚城镇李家口村、前所乡右所村、南坪村、孙家坪乡阳坡村等30多个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实现了以篮球场为主的农村体育场地、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新的“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投入使用,县图书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二)文化体育事业日新月异。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实施“2131”电影惠民工程,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成立了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广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文化强县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随着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县文化企业开始涌现,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动物标本制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渐形成规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烩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xx。积极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场地数量大幅增加,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

(四)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体育健身设施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圆满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南庄窝古塔等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

二、存在困难

一是文化馆职工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偏低,艺术人才青黄不接。

二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乡镇综合文化站急需配备专职辅导员,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三是群众文化团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开展活动难度大,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为摆设。还有些体育健身场地成为农民的打谷场。

五是农村基层文化消费意识不强,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基层文化建设。

(二)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三)建立健全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根本,是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群众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辅导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对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将真正具备各类文化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提高文化工作质量。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载体

一是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二是要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三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群众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四是加强对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

(五)改变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

篇四 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笔者长期在基层消防部队工作,一直在探索基层消防部队的警营文化建设,恰逢此次参加全省政工干部培训班,得以学习和交流,现结合培训所得和工作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基层消防部队的警营文化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特别在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初步达到了规范化的标准。今年以来,根据省总队的统一部署,基层部队深入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正积极筹备组织参加省总队政工知识竞赛和课件大pk、辩论大比赛、“警营歌星”大决赛、警体活动赛、“爱拍dv”大比拼、文艺大汇演等活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警营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警营文化活动形式不新颖。现在的官兵基本上属于“80后”、“90后”,自我意识很强,善于独立思考,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对文化娱乐也表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基层官兵向往自由、宽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喜欢、热爱新鲜事物,而基层消防部队的日常文化活动除了打球、下棋、看报、看电视、上网,就是重大节日与驻地共建单位合办表演一些文艺节目,文化活动缺乏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导致警营文化的种类比较单一,活动形式单调。

二是警营文化设施利用不充分。近年来,基层部队配置了不少娱乐设施、运动器材、图书等,但有些活动设施未能被充分利用。如:配备的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尤其是西洋乐器,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而长期闲置,成为摆设,战士们大多不会操作,或者是仅仅了解皮毛,根本谈不上运用乐器表演节目。

三是警营文化官兵参与不积极。由于基层消防部队执勤任务繁重,训练项目过多,再加上近年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活动不断增多,致使部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警营文化活动,基层官兵对开展警营文化活动态度十分淡漠,即使有时搞了一些活动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警营文化生活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离战士们的期望值还相差甚远,致使基层官兵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涨,尚未形成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

四是警营文化活动成效不明显。基层消防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而警营文化建设是软件建设,有的基层消防单位认为警营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只重视练习及各种考核,认为练习及考核决定单位的名次。因此,对警营文化建设不是本着陶冶情操的态度,而是把它当作考核加分的一种手段,甚至只是在开展比赛或文艺汇演时,临时抱佛脚,短时间速成,仓促上阵,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现状的原因探析

造成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思想认识上偏于狭隘。一些基层消防部队干部狭隘地认为,警营文化就是简单地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是为部队的紧张生活调节一下气氛而已,没有将警营文化建设摆上一定高度来筹划,直接影响了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当前,我们仍有少数大、中队干部文化育警意识不强,认为警营文化就是“打打球、唱唱歌”,排个节目就可以,没有认识到警营文化是与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二是专业人才上严重匮乏。基层消防部队文艺骨干极少,官兵中能识简普、懂乐理知识和会组织唱歌,会组织文娱活动的人微乎其微,会演奏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的更是寥寥无几。“吹拉弹唱”成为个别有文艺特长战士的“专利”,大多数战士则游离于文娱圈外,不少战士只是打篮球、看电视、上网、玩手机等。同时,很多基层消防干部基本功不过硬,自身缺乏文艺细胞,不敢唱主角,不会唱主角,不会培训主角,自然也很少参与警营文化活动。

三是管理体制上缺乏系统。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虽已引起高度重视,也组织开展了大量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活动,但活动没有经常化,不能持之以恒,未形成消防部队特有的文化管理体制,部分基层消防部队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达不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导致官兵对文化活动丧失兴趣。尤其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科学的安排部署,在时间和内容上随意性较强,把其当成一项任务来对待,在时间得不到保障、经费上得不到支持、在内容上得不到更新,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严重制约了部队警营文化建设全方位、深层次、高品位的发展。

四是活动时间上保障不足。基层消防部队工作任务繁重,压力沉重。在基层大、中队是以防火和灭火救援为中心工作,各部门各阶段性业务多,任务重,压力大,官兵平时的工作量很大,休息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干部又无精力抓文化工作。这是造成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现状的客观现实原因。

五是心理教育上疏导不够。基层消防大队战士担负着灭火救援、抢险救援的任务,一天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时常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尤其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中,年轻的官兵目睹悲惨场面和恐怖现场,心理上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调解官兵的情绪、心志,振奋精神。然而一些基层消防部队往往忽略了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疏导帮助官兵缓解心理压力,导致官兵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六是经费投入上仍显滞后。近年来,部队对基层的警营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与当前部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加上设备有限,一些基层消防部队对文化设施管理不善,运用不当,发挥不了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形势下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三、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警营文化建设是消防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部队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各项消防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提高官兵文化品位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

一是领导带头,营造氛围。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省总队、市支队消防工作格局,以党员干部为“龙头”,带动警营文化建设。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大力实施文化育警战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消防部队文化软实力,始终保持消防部队警营文化的生命与活力。

二是立足基层,贴近实际。警营文化工作不仅是基层部队的事,上级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坚持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首先,要坚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基层,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验生活,从广大官兵火热的战斗生活中挖掘素材、吸收营养、产生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坚持警营文化的群众性,鼓励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文化活动中来,做到上下互动,官兵同乐,共同进步,整体提高。其次,在作品的创作上要贴近部队、贴近基层、贴近官兵。要做到兵写兵、兵唱兵、兵演兵,积极创作出反映基层官兵生活,展示当代军人风貌,深受官兵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节目,不断巩固和扩大消防宣传文化阵地。

三是把握方向,培育精品。首先,警营文化要以xx大精神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引导官兵,坚持高格调,弘扬主旋律,使官兵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走先进之路,促进警营文化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部队发展需要。其次,警营文化要有精品意识,使部队的文艺创作、文艺演出具有一定的艺术层次、艺术品位,真正能起到感染、熏陶、教育的作用,使广大官兵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努力使广大官兵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欣赏水平。

四是培养骨干,稳定队伍。没有一支过硬的文体骨干队伍,警营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无法步入正轨。要注重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在培训中提高人才,可聘请或邀请驻地共建单位的老师等文艺人才长期担任教练员,培养和磨练出一支精通文化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持人、教练员、裁判员和演艺人才队伍。同时,加强人才梯次队伍培养,防止老兵复员、新兵接不上茬的现象,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思想过硬、业务过硬、文化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这些文化骨干将在警营文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着酵母的作用,为提高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品质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五是驻地互动,深化交流。结合基层消防部队实际,充分利用驻地文化资源的互动作用,取长补短,倾力为官兵学习交流搭建平台。年初要将警民共建活动纳入年度政治教育计划,加强与驻地人民群众的关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深化警民和谐关系,与社会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警民共建活动。要让官兵有计划地准备活动内容,积极参与,在与地方单位共建活动中提高、充实警营文化建设。

六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要充分认识到警营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警营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警营文化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部队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政治机关,应加大对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指导。各基层大、中队也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等不靠、自筹资金,想方设法改善官兵学习生活条件,为基层官兵在紧张的战备、训练、工作之余,提供学习、休闲、娱乐的舒适环境。

总之,新时期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确保部队团结稳定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警营文化的作用,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抢占文化竞争制高点,巩固警营文化阵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铮铮誓言,为保障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篇五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总投资500万元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实现了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起了砚城镇李家口村、前所乡右所村、南坪村、孙家坪乡阳坡村等30多个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实现了以篮球场为主的农村体育场地、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新的“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投入使用,县图书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二)文化体育事业日新月异。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实施“2131”电影惠民工程,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成立了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广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文化强县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随着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县文化企业开始涌现,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动物标本制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渐形成规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烩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xx。积极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场地数量大幅增加,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

(四)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体育健身设施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圆满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南庄窝古塔等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

二、存在困难

一是文化馆职工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偏低,艺术人才青黄不接。

二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乡镇综合文化站急需配备专职辅导员,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三是群众文化团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开展活动难度大,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为摆设。还有些体育健身场地成为农民的打谷场。

五是农村基层文化消费意识不强,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基层文化建设。

(二)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三)建立健全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根本,是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群众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辅导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对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将真正具备各类文化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提高文化工作质量。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载体

一是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二是要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三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群众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四是加强对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

(五)改变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六 202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信镇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的不断扩张,大信镇地理位置正与城区逐渐接近,不仅要让群众在经济、地缘上与城区接近,群众的思想也要由“农民”变为“市民”。目前,全镇村庄文化大院共配备各类图书25000多册,娱乐器材80多件,小健身器材280多件,建成健身路径4条,建立了村文娱室、村图书室,这些场所、设施不仅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凝聚民心、倡导和睦礼让风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让农民在生产劳动之余找到了精神文化归属。(二)广泛开展群体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

为引导群众爱上运动、爱上娱乐,大信镇从培育文艺骨干入手,让这些骨干带动起群众参与其中。文艺骨干深入到各个村庄,手把手地教村庄农民扭秧歌、打太极、跳扇子舞等,再通过村庄的文艺带头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目前,全镇已有20余个村庄成立庄户剧团,文体骨干达400余人。此外,利用传统节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该镇先后组织开展了正月十五迎元霄节踩街活动、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大秧歌比赛、太极拳比赛、中老年人文体展演等系列活动。

二、农村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信镇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一)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据统计,大信镇建设文化大院的村庄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30%,缺少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有些村庄的体育健身器材因没有专门维护和管理而被损坏,有些村庄文化设施数量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资源相差较大,分布不平衡。(二)经费短缺,农民活动形式单一。

许多村庄因经济薄弱,没有单独的文化活动经费投入,紧依靠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显得势单力薄,村庄的农民文化活动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缺乏与时代相适应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针对当前大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推进,特提出如下对策:(一)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农村文化政策

大信镇应该根据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制定可操作性强、合乎大信镇实际的农村文化建设条例,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根据实际解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经费问题,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并为村文化大院、体育健身设施等建设提供一定资金保障。(二)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责任意识,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设置,形成农村文化建设专人专管的长效机制。(三)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通过农家书屋、中小学文化资源与村文化资源互补共享,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各村庄要坚持组织开展农民书画展、文艺演出、技能比赛等活动,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自娱自乐、自演自赏等文化氛围。

篇七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9月份,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围绕市政协第三季度常委会议主题,组织专题调研小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市基层公共文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大公共文化投入,优先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大文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有力促进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基层文化建设进入了强力发展的新阶段。20xx年11月,xx市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目前,全市现有市、县(市)区级图书馆13座,图书馆从业人员277人,图书总藏量260.73万册;现有市级群众艺术馆1座,县(市)区文化馆12家,从业人员271人;现有街道和乡镇综合文化站143个,从业人员505人;现有村级文化大院2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6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100个。全市共有专职文化队伍9299人,农村行政村各类文化管理员3608人,有盘鼓队、舞龙队、舞狮队、秧歌队、军乐队、健身舞队等业余文艺团队876个,现有文化志愿服务队伍300余支,文化志愿者4万余人,业余文化活动爱好者48万多人。

二、近年来xx市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建立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政府主要工程来抓。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在抓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把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打造文化郑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鼓励和支持建立公共文化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为文化活动开展开辟场所、提供条件。切实加强全市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把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作为一件大事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内容,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七年市委、市政府将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仅此一项就投入建设资金1亿多元,加上图书馆、广电中心、群艺馆、共享工程等项目总投资达10多亿元。还制定了切实可行、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督导落实。先后下发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文化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xx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xx20xx年)》、《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管理工作的规划》、《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办事处、标准文化站、示范文化大院、示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和评比验收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特别是20xx年,我市经过积极努力,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经过两年创建一举成功,这都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得到完善,提高了全市的文化品位,在xx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郑州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

近年来,xx市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针对文化阵地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阵地建设新机制、新方法,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中心工作,全市文化阵地建设亮点纷呈。

1.立足长远,打造省会公共文化设施新亮点。

一是建设xx市图书馆新馆(xx市民文化中心)。该工程被列入xx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于20xx年9月19日开工,占地面积76.383亩,建筑面积72283平方米,投资6亿多元,设计总藏书量240万册(件),目前已投入试运行。新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功能,是以图书馆基本功能为核心,融学术交流、文化活动、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它以其开放性、多功能、综合性等特色,成为xx市集文化资讯、文化交流及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文化公园和市民文化中心。二是装修改造群艺馆新馆。20xx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将xx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改建为群众艺术馆。新馆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投资2400多万元,20xx年6月18日改造竣工,对外开放。改造后的xx市群众艺术馆以其毗邻xx市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河南省图书馆和绿城广场等地理优势一举成为xx市群众文化的新地标。三是注重横向结合,上下联动,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等惠民工程。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广电、电信部门建设的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与组织部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教育部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起来,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核心,市政府共投入建设经费490万元,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郑州支中心,并实现了与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网对接。建成了县(市)、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完成了210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升级改造。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把村村通工程列入政府 十件实事,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强化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使50多万农民群众提前享受到48套高清数字电视节目。先后建成农家书屋2100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意识,促进了农村地区文化发展。

2.加强指导,促使县(市)区两馆一站达标创先。

近年来,我市将两馆一站建设纳入了全市跨越式发展文化重点项目和xx市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体系。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县(市)区两馆一站建设强力推进。全市11个县(市)区的两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比如,xx市投资近2亿元,建成总面积3万平方米,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大剧场为一体的文博中心;xx区在规划新市民文化服务中心的同时,投入150万元对两馆进行了重新装修;xx区专门拿出200万元租用和装修了新图书馆,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功能。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六有,即有文化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有电子阅览室、有村史村情墙、有乡风民俗墙、有崇德尚贤墙、有美好家园展览墙。

3.示范带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我市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级文化建设。先后投资2240万元,建成标准化社区文化中心560个,覆盖率达到 92 %;投资8400万元,建成标准化村文化大院2100个,覆盖率达到95%。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提高了公共文化的影响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强化管理,创新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近年来,xx市在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狠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以科学的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一是在实现优质免费开放上求高效。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都建立了完善的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开办群星讲堂、公益舞台、公益展厅、公益讲堂,为未成年人搭建梦想舞台,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为智障群体提供定点服务,使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二是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上求均等。 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益的思路,市、县(市)区政府每年共同采购1000场优秀舞台艺术剧目,进学校、进工厂、进乡村、进社区,让人民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三是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格管理上求转变。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主动融入到社会化网格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基层文化服务与管理的有效衔接,从源头上缩短公共文化服务距离,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均等、便捷服务。

(四)坚持品牌带动,百花齐放,积极传播公共文化服务正能量。

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用特色文化品牌引领带动,进一步提升郑州都市区文化形象。一是精心雕琢专业艺术品牌。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先后荣获中国舞剧最高奖荷花奖金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等多个国家级奖。豫剧《斗笠县令》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第二届中国豫剧节一等奖;舞蹈《牵手》、《母爱同行》、《手舞四季》,河洛大鼓《劝人要有好心态》都荣获文化部群星奖。二是持续培育群众文化品牌。多年坚持开展欢乐中原魅力郑州广场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城乡联动,周有安排、月有特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围绕政府三大主体工作开展的情韵郑州四季风,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广受好评。绿城读书节,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开展。三是创新打造区位特色品牌。xx区以舞蹈为主题,打造的金水都市舞蹈节在国内外有名气、有影响。去年,xx市委宣传部与中国舞蹈家协会签订战略协议,将活力金水炫舞世界 街舞大赛提升为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永久落户郑州;xx区礼乐中国、管城、惠济、高新区民间文艺展演,xx市象棋艺术节,新郑周末大家乐,中牟西瓜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保护与利用并重,力保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传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文化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完成了第一次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出非遗线索近10万条,其中可以立项的有价值的5000多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市政府已先后公布了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截止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0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处(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处(xx市xx区金沙泥艺术展示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处(xx市鲁庄镇小相村狮鼓文化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日益增强。

(六)树立人才支撑意识,着力锻造素质过硬文化队伍。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适应岗位,分层轮训,管好用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升级版。每年组织各类文化培训活动,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是打造百支特色文化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我市文艺骨干和特色团队作用,组成一百支器乐、舞蹈、声乐、戏曲等文化服务工作队,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展经常性讲座、展演,定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文化赛事,带动基层群众自觉参与。目前300多支民间、企业、高校文艺团队,成为我市基层文化活动的领头雁。二是组织千名文化工作者进社区。建立了xx市文化工作者人才库,每年制定进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方案,先后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进入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达千余场,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专业化和经常化水平。三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20xx年8月,成立了xx市文化志愿服务中心暨县(市)区文化志愿服务分中心,出台了《xx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文化志愿者队伍活动管理,目前全市有4万多名文化志愿者经常活跃在公共文化服务第一线,出色发挥了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20xx年xx市被国家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单位。

三、目前xx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

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单位大多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加之个别地方领导重视不够,后续投入不足,造成我市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现状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文化需求难成正比,特别是社区与社区、村与村、城市与农村间的不平衡发展态势尤为明显。

(二)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后续管理。

近年来,我市高标准新建了一大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民生工程,建成后由于后续管理跟不上,尤其是管理机制问题和管理人员待遇问题,制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已建起基层文化服务设施闲置,不能充分持续地发挥作用。

(三)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文化设施建成后,缺乏懂专业、会管理的文化人才,一些乡镇(街道办)文化站人员还不够固定;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人员未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

(四)公共文化投入不足,难以满足需求。一是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欠账较多。由于大部分基层对文化建设经费没有硬性规定,乡镇(街道)财政普遍没有基层文化预算,基本上是临时任务临时拨,导致财政投入普遍不足。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群众文化活动等项目资金难以落实。另外,文化设施缺乏长期持续的投入,文化设施更新与管理能力不足。尽管近年来加大了硬件设施的建设,投资兴建、改建了不少文化设施,但文化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落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二是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活动需要。随着群众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活动场次越来越多,表演形式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很多单位迫切需要固定的群众文化舞台和更多的群众文化场地,一些单位举办广场文化活动,因为没有固定舞台和无法安装节目演出必需的灯光、音响设备,只能被迫删减高质量的节目。要举办较大规模的活动时,因为场地限制不得不压缩规模,达不到活动预期效果。三是村级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运转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导致经常性的文化活动难以保持。

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社会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搞好其各个环节及内涵的事前设计至关重要。农村行政村和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精细化管理的末梢神经部位,抓好其公共文化建设的事前制度设计尤为重要。它关乎社稷民生、关乎社会和谐、关乎全市五个文明建设。因此,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此次调研中发现的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将农村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达标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精细化管理工程,纳入全市十三五社会发展规划。可以先在xx区、xx区社会精细化管理先行先试区域中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在全市推广。

(二)要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要求,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确保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资金需求。建议设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市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经费、社区(行政村)文化活动经费和文化专干工资等尽快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基层公益文化事业。

(三)要不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公共文化队伍。一是各级政府应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基层文化工作,充实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改善队伍结构。二是积极推进文化行业从业资格制度,逐步在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人员等文化机构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做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三是尽快将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监督管理体系,纳入我市正在实施的精细化建设架构之中。建议参照农村卫生所的做法,由政府财政出资每月对上述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劳动报酬),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以确保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能够安心岗位,专职专干,履行职责。

(四)要切实加强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借鉴xx市等国内先进地区的成熟做法,结合我市智慧城市数字化建设,建设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xx市已率全国之先建成了文化上海云平台。该平台已纳入上海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将于2023年6月之前做到80%的上海文化场所都能在网上一目了然,并且覆盖到60%人群的掌上手机、平板电脑等。我市也应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使全市处于物理状态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文化站、基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真正覆盖全市每一地方的人群,让广大公众各取所需,随时享受服务,从而保障他们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基层文化建设报告7篇

1、引言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高速公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形象和文化内涵是该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缩影或代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形象和窗口服务质量,更有益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化建设信息

  • 机关文化建设报告4篇
  • 机关文化建设报告4篇101人关注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努力在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中走前头作表率。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着力提高党员 ...[更多]

  • 文化建设考察报告3篇
  • 文化建设考察报告3篇79人关注

    今年五月,市委宣传部、市政研会组织我市部分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对青岛海尔集团、宁波北仑发电股份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股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学习考察。学习 ...[更多]

  •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79人关注

    1、引言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高速公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形象和文化内涵是该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缩影或代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形象和窗口服务质 ...[更多]

  • 基层文化建设报告7篇
  • 基层文化建设报告7篇30人关注

    1、引言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高速公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形象和文化内涵是该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缩影或代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形象和窗口服务质 ...[更多]

  • 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 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25人关注

    近几年,上海市市级机关各单位坚持把机关文化建设放在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