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社区建设考察报告13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11:45:01 查看人数:90

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篇一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5月6日至5月12日,我们实地考察了大连甘井子区华中社区和泡崖社区,开原市及开原市庆云堡镇和该镇的高家窝棚村。考察的重点是社区建设,以党群共富产业区和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目的是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方式是听取情况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大家认为,这次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建设和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受启发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社区委员会,前身为街道居委会。社区的组织构成,一是指中国共产党党的组织,二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还有社区的其他组织。居委会是组织机构名称,它是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

1、具体做法

──划定社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甘井子区去年11月底已完成社区划定工作。社区规模一般控制在2000户居民左右,对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封闭小区),原则上要以一个完整住宅小区作为一个社区。规模较大(超过3000户左右)的居民住宅小区,可划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社区。将同一单位或系统的家属居住地划分为一个社区,组成“单位型”社区;对居民工作单位杂合的居住区以街巷为界划分社区,组成“地缘型”社区;对独立居民小区划分的社区,组成“单元型”社区。

──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华中社区由原来的5个居委会组成,3万多居民,3000余名党员。去年11月,华中社区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分为管理和办证中心,社区面点加工中心和社区文教中心。管理和办证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咨询和办理各类证件服务;面点加工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各类主副食的供应,主食是服务性质的,比市场便宜20%左右;文教中心主要为社区五个党支部提供党日活动场所,规定每月的第一周为党日活动周,同时又有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与棋类室,每个居民每月只需交5元钱(最近可能上升到10元),就可成为中心会员,随时可以参加活动。

──抓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甘井子区委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定位在党工委或党总支。居委会干部在全市公开招聘,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有梯度,知识结构合理。居委会干部数量原则定在300户居民编制一个干部。

──完善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根据社区党员队伍实际,结合社区地域情况,合理划分建立党支部区域,做到地域合理、党员结构合理,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多元化投入,保证建设资金到位,为社区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区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当前街、居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现有闲置资产挖掘一块,驻街企事业单位解决一块,向开发商和产权单位争取一块,同时要求土地规划局和城建局积极配合,支持居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主要是行政划拨部分土地,由社区居委会进行房产开发,第二层或第三层以上作为商品房出售,底层或底层和第二层作为社区居委会用房,资金在房产开发中自筹平衡。三是增加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适当提高居委会干部补贴标准。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列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居委会干部报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补助370元,二是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补助,三是社区自身服务中心的收入补助。这样,每月每个居委会干部大约有700至1000元收入。不再聘用的居委会干部,按其在居委会的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不满10年的按每年300元,10年以上的按每年500元,经费由街道财政负担。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做到服务一条龙。如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街道,根据所辖3万多居民的需求,投资800多万元,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党日活动、情况咨询、办证、就业介绍、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保障等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居民,发挥了社区的作用。

启示之二:居民区分类,做到有层次管理。如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将所辖居民区,根据居民身份、物业管理等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即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启示之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后,街道党委和政府将一些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如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就业介绍、保洁卫生等,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下到社区,委托居委会办理。

启示之四:一定要遵循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街道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搞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力量,合理利用社区内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党群共富产业区活动

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党群共同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统领作用。

1、具体做法

──围绕产业抓党建,建好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998年开始,开原市庆云堡镇为了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建成有阵地、有规划、有标准的新的党建和经济建设的载体,深化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方式,变“专业区”为“产业区”,变党组织区域设置为产业设置,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上,支部建在区上,宗旨放在民上,作用发挥在户上,效益体现在田上。现在全镇已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其中蔬菜产业区48个,养殖产业区50个,现代农业产业区5个,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区3个;产区农户数5293个,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4%;产区党员495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28%。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围绕素质抓提高,创办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为了切实提高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的质量和各类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庆云堡镇与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学校学制为两年,开设了水稻栽培与绿色食品、蔬菜保护地生产与葡萄栽培、肉鸡饲养与加工等三个专业;分三个教学班,每个专业班招收农民学员50名,镇村干部学员50名,共计招收学员200名,毕业后由省农科院颁发相当于中专学历的毕业证书。毕业学员中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会成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每月补贴8元随工资发放。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的创办,使培训农村党员多了一块阵地,指导农民致富多了一所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多了一个载体。去年,全镇新开发400个温室蔬菜大棚,其中产业区学员248个,占62%。同时,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打破了品种单一局面,引进了香瓜、香茹、草莓、西芹等新、优、特产品。去年,仅蔬菜大棚一项就创产值1.1亿元,人均增加收入850元。

──围绕效益抓精品,建好示范基地。1999年10月,庆云堡镇投资300多万元,以朝光村为中心,建成省内标准最高的绿色食品基地一万亩,成为省精品工程。投资150万元引进日本设备,新建了精洁米加工厂,实现除石、去杂、抛光、选粒、选色、包装一条龙生产,成为全镇绿色水稻的龙头企业。生产的“开清”牌大米,被评为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银奖,又是2000年昆明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镇政府与辽宁锦州义兴粮食集团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以每公斤2元的保底价格收购,把所得利润的60%返还给农户,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成为该镇一项新兴主导产业。庆云堡镇进一步深化活动方式,即以产区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产业化生产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建立了绿色食品生产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目前,象这样的联合体,该镇有3个。

──围绕宗旨抓服务,建好“一长三员”队伍。为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庆云堡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选用了106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一长三员”。以一长带三员,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该镇的高家窝棚村党群共同致富肉鸡饲养产业区党支部书记兼区长左香荣,原是一名肉鸡饲养大户,有丰富的饲养肉鸡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她担任产业区支部书记后,选用三名懂经营、会管理农民,担任“三员”,为参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即:统一赊购良种鸡雏,为农户把好第一道关;统一赊购饲料,为农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无偿提供经验技术;统一防疫,降低农户成本,种养殖防病有保障;统一销售,实行保底价格收购,有效地保证农户的最大经济效益。现在,该产业区参区农户已达37户,去年出栏肉鸡达到40万只,创产值550多万元,参区农户人均收入5100元,有10家贫困户当年脱贫。

2、几点启示

──支部建在产业区,更直接体现了党对产业一线工作的领导。庆云堡镇将党支部建立产业区,是进一步加强党对一线产业领导的有效举措,不失为是一种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我县大佳何镇在高湖塘海水养殖场建立了党支部,只是个别做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扩大其影响。这方面,如长街、明港、强蛟、一市、越溪等镇乡的海水养殖,黄坛、桑洲等镇的獭兔饲养基地也可以参照。这样,更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经济与党建双丰收。

──兴建产业学校,是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兴建产业学校,是一项借脑工程,是一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办学方向要“面向党的建设,面向农业产业化,面向农民致富,面向农村现代化”。课程设置的原则要体现“党建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授与农户相结合。”通过办学,满足农民渴求科学知识的愿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建立示范基地,是典型引路的好办法,更具有说服力。培养典型,是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树立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学习典型,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早出成果,使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心足。我县种养殖品种较多,尽力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如海水养殖、茶叶、獭兔、蔬菜、竹笋等。

──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培养一支农民科技人员队伍,又能直接、快捷,方便服务于农户,形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一般,大户带小户,共走致富之路的良好局面。

三、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1、具体做法

──建立网络,规范党员电教工作。开原市庆云堡镇经过十多年党员电教工作的探索,于1998年成立了镇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领导全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员电教办公室,由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广播站长、文化站长、编辑等,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各基层党支部的电教工作。各基层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化教育设备的配置和电教片的播放。

──因村分类,落实党员电教播放点。庆云堡镇将所辖的16个村,根据其经济和办公条件,将其分为三类,即一类村的标准化,二类村的一般化,三类村的简单化。1999年,用一年多时间,投资近30万元,完善了党员电教播放点,“两机一室”率达到100%。镇电教办公室拥有一套有线电视播放系统和一个价值2万多元的电教片片库。

──建章立制,完善党员电教播放制度。根据党员电教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按照市委的要求,陆续制订了“电教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人员职责”、“两簿一册”等等。镇党委每年制订一份符合实际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互相交流信息,反馈意见。这些制度的制订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同时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之中,与党建工作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评比,定期通报。

──四个结合,充实党员电教工作内容。针对农户“想致富,盼服务,无项目,求信息,愁销路”的实际情况,他们将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与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相结合。庆云堡镇现有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参区农户5293户,占农户总数71%,参区党员495户,占农民党员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28%。二是与课堂教育方式相结合。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镇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培训费,对党员农户进行培训,现已招收学员200名。三是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毗邻镇政府的六个村发展绿色稻米2万亩,已注册为“开清”牌商标,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每千克售价4元,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67%。四是与自办栏目相结合。通过镇有线电视台,创办了“党员之窗”栏目,每周一播放一次。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四个结合,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寻技求知的愿望。庆云堡镇电教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科学种养殖知识;二是不懂或想学的知识,可以随时请教产业区的“一长三员”;三是对想看农村实用技术,可以随时要求重播。在四个结合中,关键

一、四两个结合。通过四个结合,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员电教工作是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科技致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

启示之二:形式多样,使党员电教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庆云堡镇一是开展党员电教月活动,规定每年6月15日-7月15日为全市电教片展影月;二是定期召开党员座谈会,反馈信息,知道农民想看什么内容的电教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三是将电教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考核目标,分值占20%,即由当初的6分增加到现在的20分,力度较大。我县自去年7月15日制订下发了“镇乡党日活动情况反馈表”,紧密结合了电教片播放情况,这方面西店、力洋、桑洲、大佳何等镇做得较好。电教工作在基层党建考核中只占5分,分值偏低。

启示之三:网络齐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开展。从市委组织部到村播放点都有健全的组织,形成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跟紧,环环相扣,效果明显。我县重视两头的组织建设,即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村级播放员队伍建设。每个村都有一名电教播放员,名单上报到组织部备案。

启示之四:增强针对性,播放内容上把握切入点。一是播放政论性片子,旨在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二是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片子,旨在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殖水平,转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三是播放先进人物片,旨在增强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启示之五:起步较早,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开原市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整整比我县提前了十年,1989年就开始实行了。他们对这项全新的党员教育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我县电教工作有两点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一是抓农村播放点建设,力度大,信心足,成效明显;二是电教信息工作,走在全市前头。今年要继续做好这两块文章,加强各镇乡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电教工作上一个台阶。

(县委组织部考察组)

(2001年5月16日)

篇二 赴杭州学习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赴杭州学习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2023年9月23至24日,市委副秘书长李凤德一行6人组成社区建设工作学习考察组,赴浙江省杭州市学习考察。考察组认真听取了杭州市民政局的介绍,深入社区实地察看并与区民政局、街道以及社区居委会同志交流。考察组一致认为杭州之行很受启发。现报告如下:

一、杭州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一)社区组织体系到位。

坚持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龙头,组建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同时注意积极培育各类中介组织。首先把党组织建设好,对拥有100名以上党员的社区建立社区党委,市里配两名专职党务干部(党委书记和专职委员)。社区成员代表按每50户一个代表的比例安排,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听取社区工作汇报,决定社区重大事项;社区居委会按照每400户左右有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要求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会同杭州师院举办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大专学历班。现在30%的社区居委会成员由社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选举产生,30%由户代表选举产生,40%由社区成员代表选举产生。

(二)社区功能到位。

制定相关文件明确赋予社区管理协调、便民服务、卫生计生、文教体育、环境绿化、治安调解和社会保障等7大功能。社区各项功能的实施,由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7个组,分头抓落实。各小组分别由有关部门牵头负责。

(三)社区保障措施到位

一是注重完善社区建设的法制环境。市委、市政府两办先后批转了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意见(试行)》、共青团杭州市委《关于社区志愿者工作实施意见》、市计生委和民政局《关于加强社区计生工作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制定了《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市公安局下发了《社区警务实施意见》、市综治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的意见》。

二是加强社区硬件建设。市对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作出明确规定,按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办公、活动和社区服务用房,要求社区配套设施要与新建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社区硬件设施要按“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五室:党建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青少年活动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三站:社区服务站、社区保障站、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二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健身娱乐活动场所)配置,2003年市、区两政府各拿出3000万元,以“以奖代拨”的形式专门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的资金问题。

三是逐步加大财力投入。市对社区建设的工作经费作了明确规定。社区年工作经费(含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奖金)按每百户4000元,由市财政逐年有所增加拨付各区,区财政另按1:1的原则配套统一分配到社区,并以每年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建立党委的社区每年增加6.4万元的社区党务工作经费。此外,按每个党员每年10元的标准,由市、区委组织部从党费中下拨给社区。市财政每年单独拿出300万,其中180万用于对社区建设的先进集体、优秀共建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奖励,120万用于对精品社区的内部装备的补贴。市财政每年还给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30万元的办公经费,用于会议和资料等办公费用。

四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他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把社区建成为培养干部的摇篮”的批示,规定凡拟提拔的干部都要有到社区挂职锻炼的经历,社区居委会干部在公开招聘或提拔时,作为正科级干部的条件来对待。

(四)建立社区准入制度

为减轻社区行政化倾向,2002年杭州市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了《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有13项基本职能,界定了社区居委会与有关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责。把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承担的48项工作职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是部门承担还是社区承担,是部门指导还是社区协助,都一一列表进行了明确。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属社区承担的工作职能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履行,政府部门负责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属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必须由政府部门独立履行,不得转嫁给社区。需社区协助的事项,在征得社区同意的前提下协商办事,但对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转”的原则,给予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或补贴。

(五)建立社区工作者经济待遇保障体系

为了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2002年,杭州市对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了统一的规定,工资部分,每月正职850元,副职750元,委员700元,另外,每月还有100元左右的福利。2003年,杭州市财政、民政、劳动、人事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杭州市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建立了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的自然增长机制。其主要内容,一是试行社区工作人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与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挂钩,每年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合格者每年从7月1日起执行上一档次等级工资.二是执行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5项保险。三是完善奖励政策。实行定额奖励福利,市区两级财政补助经费开支的奖金、福利费,按社区工作人员职务等级工资的30%安排,列入社区年度经费预算;建立增收节支奖励制度,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在做好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增收节支奖励,社区通过为居民服务取得的劳务收入,除补充社区建设经费不足之外,允许一部分税后收入以及年终经费结余用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奖励。

二、杭州市所辖区的社区建设经验与做法

考察组小组还深入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的万家花园社区、闸弄口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敬老院进行了参观学习。

闸弄口街道共有12个社区,最小的社区1200户,万家花园社区有住户3000多户,是该街道最大的社区。

(一)在服务设施方面。该街道的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都在300平方米以上,万家花园社区办公、活动用房660平方米。全街道有社区服务网点200多个,15条社区服务长廊,2个敬老院,有文体设施、文化中心、健身设施14处。今年9月,已建立了信息化的社区办公系统,实现了市、区、街、居四级联网。

篇三 关于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关于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最近,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组织城建口委员到吉林省四平市考察了社区建设,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四平市城市规划面积49.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1万,75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考察组一行到四平市长征、东兴社区和社区指导中心参观,十分感慨。总结四平市的社区建设工作,大家感受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施建设,一蹴而就

四平社区办公用房每个社区都有一栋,此外还有3栋市级和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一栋老年福利服务中心。79栋小楼,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风格,成为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进四平市社区,让人耳目一新,社区办公用房格外醒目,社区健身房、阅览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高标准的社区用房是四平市人民在80天的时间里统一建造完成的,人们纷纷将这种建设速度称为“四平速度”。

过去,四平居委会用房十分落后,市委、市政府以设施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突破口,超常规运作,各部门积极配合,造就了“四平速度”。四平建筑设计院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免费设计出全部图纸。四平市委、市政府还通过“七个一部分”的做法将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举全市之力打造精品工程。市财政解决一部分;驻区单位赞助一部分,有实力的“单位型”社区由单位自建社区用房;开发商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无偿提供不少于12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民政部“星光计划”项目与社区共建,投入一部分资金;社区建设涉及的各项建设行政费用一律免收;工程队贡献一部分;电业部门无偿改建线路并提供电力设施,供热、供水单位免费为社区用房接水、接气,电信部门无偿提供话机并免费安装。通过这个办法,四平市解决了近4000万元的建设资金。正是靠着这种一流速度,超常规运作,才造就了四平人美丽的社区家园。

二、社区功能,日臻完善

四平市是一个有51万人口的中等工业城市,过去居委会的主要工作也就是给人开个介绍信、调解个纠纷。2000年,四平市相继完成了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绿化美化和小区整治,市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四平市委、市政府越来越感到: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工作都要依托社区来完成,原有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0年8月,四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分别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并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近几年,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四平市委、市政府根据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和作用,结合当地实际,将社区功能重新定位。在建设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搭建了城市基层管理、居民服务和民政工作三个平台。在城市基层管理平台上,社区环境、治安、教育等工作有序展开。特别是治安工作效果突出,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以上民警;在居民服务的平台上,各个社区广泛开展了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救助,面向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服务;在民政工作平台上,低保、老龄、捐赠、优抚、民间组织、福利彩票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民政这项以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主的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百姓。

三、组织建设,特点突出

居委会是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四平市居民委员会干部的选举很有特点:一是打破地域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允许非本社区居民报名竞选;二是强调对竞聘者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审查,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报名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测试,然后深入到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做进一步了解,再确定候选人;三是依照严格的选举程序进行民主选举。候选人在居民代表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说,再按照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由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委员。通过公开招聘、依法选举,75个社区产生23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使社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50多岁下降到37岁,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3%,党员占50%。在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后,成立了党支部,健全了社区各类协会。为使社区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市区两级多次举行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社区知识、社区党建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能力。

到四平市社区考察,社区干部良好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平市平均每个社区2220户,6340人,而社区居委会干部只有三人。几年来,居委会工作越来越多,救助保障、医疗保健、治安防范、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无所不包。而居委会干部的报酬只享受政府发给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工资最低标准线,每月只有400到450元。我们与居委会干部探讨报酬问题,他们却说:虽然忙,但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有一种成就感,心情舒畅,这就足够了。

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的办公用房有了,服务设施有了,怎样发挥它们的功效,四平市采取“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区民间组织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志愿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各项活动。如,长征社区配有党支部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星光老年之家、信息服务网络、居民学校和室外活动广场。可别小看这“三室三站一家一网一校一场”,它涵盖了社区生活的全部内容,居民的基本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居民自发组织了合唱团、演出队等社团组织,定期排练演出,社区活动有声有色。考察中,我们走进社区,丝竹声不绝于耳,医疗咨询人来人往,健身场地热闹非凡,不得不感叹社区功能的完善和社区活动的丰富。

五、居民自治,经营社区

四平市树立了按居民自治和市场规律经营社区的新观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常态运行机制。各社区开展的居民评议保证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例如社区警务室民警的居民满意率达不到60%就地下岗,社区医务人员被认为不能为社区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可以建议撤换等等。《四平市社区建设暂行办法》还规定,在小区整治中新建改建的120余处、12000平方米小区用房和所有的自行车棚全部无偿交给社区管理经营;对社区开办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免收各类管理费;社区用电、用水和使用天然气、电话、网络等费用,享受居民用户价格等等。此外,四平市还首开福利彩票进社区的先河,全市75个社区建立福利彩票销售网点340个,平均每个社区4.5个。各社区销售网点享受3%发行费和11.5%福利金的优惠政策,社区建设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支撑点。通过社区建设构筑的三个平台和社区经营的良性循环,标志着四平市初步实现了对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整合,形成综合性、多功能、一体化的基层民政服务机制。一个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

考察中,政协委员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讨论,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主要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这对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日益迫切。加强社区工作的领导,引导社区建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社区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县社区管理起步晚,居民区建设遗留问题多,社区建设难度大。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让社区的概念被各部门和居民广泛接受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推进社区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的需要。要加强引导和宣传,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社区建设的大环境。

二、积极协调,搞好社区共建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是社区工作得以开展的载体和依赖。只有建设好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才能更好地培育社区意识,建设社区组织,增强社区队伍,搞好社区活动;只有做好社区各项工作,才能联系群众,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丰富群众生活,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进一步加快社区工作和服务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如何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四平市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超常规运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造就了“四平速度”;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推动了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社区建设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动社区内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发挥社会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上下各方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三、把握趋势,完善社区功能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方位转变,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以及普通百姓关心的话题。

未来城市社区发展趋势,总体目标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稳定。要适应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

四、积极引导、丰富文化活动

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全县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新形势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要积极引导,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要发挥居委会的作用,努力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积极营造社区文化氛围。

2023年9月

篇四 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

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志为团长,由民政部、部分国家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及重庆、长沙两所学院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赴德国社区发展培训考察团一行17人,于2001年9月1日至25日对德国社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25天的培训学习考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考察的目的

1、了解德国社区发展的情况。

2、实地观摩考察他们的成果。

培训考察团在德国期间,先后拜会了法兰克福社会福利局青年社会福利部,黑森州社会福利协会,黑森州体育联合会、联邦政府林姆伯格民事局、德国民事救助管理协会、德国联邦社会福利联合会、劳动者撒玛丽亚协会、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巴伐利亚州劳工、福利法规及家庭与妇女部、德国联邦家庭、退休者、妇女、青少年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机构,先后参观了摩菲德市的新建社区、威斯巴登市养老院、德国民事救助中心、慕尼黑自然保护与环境绿化协会、联邦民事服务局及属下的社区康复中心等机构。

德国方面还按照我们的培训计划,安排了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与全民健身运动、德国的兵役制度与社会福利体制、民事保护与事故预防、志愿者与劳动保护、德国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劳工问题、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层面的作用等讲座。

这次培训考察活动,德国方面给予了我们热情周到的安排,使这次培训考察得以顺利进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二、德国社区发展简况和基本经验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和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设置及职能情况也不同,但是,德国从俾斯麦首相开始实行了对外开放,特别是二战以后实行改革发展的目标,确实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德国经过改革把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固然很多,但从社区发展和地方政府功能与体制上去考察,也有不可低估的因素,德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完善我国政府功能,推进社区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各级管理权限,把地方政府建设成为有活力的一级政权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它的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市、镇)三级政府组成,各州、市高度自治,联邦与州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但联邦高于州的地位,州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自治较高的单一制,德国民众对政府的理解是:有权征税的官方组织。巴伐利亚劳工局的介绍比较清楚:在政府管理权限上实行分权制,宪法逐项列举了联邦的权力,没有列举的由各州行使,地方政府根据州议会的特许行使权力,这样,各个层次政府之间的职责明确,在规定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有比较完善的确保地方自治的法律体系,我们考察的法兰克福、柏林、慕尼黑等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都与他们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德国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据法兰克富福利协会介绍,针对法兰克福是全德国第四大城市,又是州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多元化社区的特点,提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应知道社区内的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怎样使政府少管一些,多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经过论证,确定了降低市场部分的税率、繁荣商业、增加服务和工作岗位等,明确政府由管理型政府改为向经营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购买服务,如:黑森州威斯巴登养老院,是劳动者社会福利协会主办的,建立这个养老院,私人投资了90%的资金,政府投入了10%的资金,投资者建好房就把它租给了这个养老院。政府发给老人养老福利金,老人就到这样的养老院交钱(养老金),由养老院向这样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养老院方面只计成本,不赢利,所收费用只够养老院的开支,政府对这样的社会福利事业免税。在黑森州向这样的福利院有500多个,老人都是用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到这些机构养老,这实际上就是政府购买服务。

篇五 瑞典、挪威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瑞典、挪威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挪威王国 位于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西北部,面积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湖北和湖南两省面积之和,人口440万,比我国广东省汕头市人口略少。挪威划分为19个郡,43个市或社区。

挪威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挪威的立法由议会负责.议会由165个成员组成.由18岁以上的所有公民选举产生,每四年选举一次。议会选举四分之一的成员作为上议院,其他人员组成下议院。挪威的最高司法机构是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7名法官组成。下设五个上诉法院,听取和处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此外,调解法院处理民事案件,郡和市法院听取和处理刑事案件。除调解法院的成员由地方议会选举外,其他所有法官都由国王任命。

二、两国的社区发展

社区的界定 两国的社区大致是相同的,与我国当前的社区则有所不同。如前所述,两国实行的均是三级政权体制,市是最低的一个行政层级。在管理上实行高度自治,担负着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等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任务。在文字名称上,我们访问过的诺特利耶市和海德谟若市都叫做kommun,它与英文的commune意义相同,具有市镇、市镇政府、全镇居民、社区、社区全体居民等意思。因此,无论从功能方面看,还是从其文字名称方面看,两国的社区就是市的区域。

社区组织架构及其功能 在这两个国家,社区组织体系主要是由社区议会和市政府组成。

市议会就是社区议会,是权力机构,议会主席(副主席)由市长(副市长)兼任,下设若干个委员会,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社区议会的功能是:

1、决定议会组成人员。每个社区的议会有权通过社区自己的条例,自主决定选举多少名成员组成议会。

2、对社区进行通盘规划。社区议会最重要的职责是,站在全局高度对社区发展做出全盘规划,以使社区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制定决策时达到平衡和协调。

3、征税和制定预算。

4、决定行政机构。自主决定组织什么样的行政机构来进行社区管理。

5、组织社区听证会。决定听证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程序。在这里,社区是由社区议会管理的,而社区议会是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它必须按照选民的意愿来办事。

社区议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可以旁听,或者从当地的无线广播中收听,从网上浏览会议内容,社区居民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

除了社区议会和社区政府两个主体性组织外,社区中还有众多的居民理事会,它类似于我国城市社区中的中介性组织或群团性组织。在社区政府开办的所有服务性机构中都可以成立居民理事会。通过这些理事会,居民们都有机会对以社区议会为中心的社区政府提供的所有服务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

市政府就是社区政府,是执行机构,由社区议会委任,下设若干个部,每个部与社区议会委员会一一对应,并对其负责。市长(副市长),同时也是社区议会主席(副主席),由社区议会选举产生。社区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社区服务,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保健中心及初级保健服务,老年关照,社会福利,文化与休闲等。在处理社区事务时,社区政府可以享用“一般权限”原则。所谓“一般权限“原则,是指社区政府可以处理法律未加具体规定的事务。为了给社区政府留有充分余地,鼓励社区政府开拓创新,支持他们在本辖区内为社区居民多做好事实事,两国的法律对社区政府的职责不做太细致的规定。总之,社区政府的职责就是处理社区内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务。

社区发展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社区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由税费收入和中央政府的拨款两部分组成。税费收入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社区收缴的各种费用。社区政府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社区内征收的所得税和财产税。瑞典的社区税收占公共总税收的30%以上,挪威的社区税收占公共总税收的20%左右。通过征税,每个社区政府可以自主地决定政策和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政府大约四分之一的收入是靠经营和服务获取的,如诺特利耶社区政府将报废的军事基地作为大学城来经营可获取一定的收入等。中央政府的拨款包括固定拨款和专项拨款,后者用于社区实施自己优先列支的项目。根据社区政府的实际支出,中央政府还会给予其一部分补偿。

社区的资金支出同样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机构运行等支出。二是为完成社区各项任务所做的投入。瑞典的社区资金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占公共总支出的40%左右。挪威的社区资金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近20%,社区资金支出占公共总支出的30%以上。

鉴于社区税收与支出在公共总税收与总支出中均占有较大份额.两国都把社区的支出视为决定总体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由中央政府和议会进行宏观调控,使之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起来,融为一体。鉴于不同社区存在不同的税收水平差异,两国还设有均衡制度,目的在于对所有的社区政府给予平等的财政基础。均衡制度含有调整社区政府专项拨款的条款,若社区政府因实施新的立法而造成财政开支增大,国家可利用专项拨款给予社区政府财政补贴。相反,若因实施新立法而节省了财政支出,国家也可收加补贴。这些问题都由社区政府组织负责与中央政府部门谈判解决。

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一般由社区议会建立,其主要功能有:可供居民举行俱乐部活动、开会、朋友聚会、演戏等。多数社区服务中心都设有工作间,居民可在这里做各种制作。可供居民用于健身。居民可以在这里使用计算机,上互联网等。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随时可以指导居民使用这些设备。社区服务中心还设有咖啡厅和专职厨房,单位或家庭要举办特别活动时,都可以和社区服务中心联系,由厨房安排菜谱、制作菜肴和提供服务人员。居民可在社区服务中心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三、几点启示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社区发展理念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在瑞典和挪威,看不到类似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一类的建筑或字样,但它的服务却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使人感到没有不方便的地方,这里有政府的服务,有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有企业的服务,也有志愿者的服务。总之,你只要有服务需求,随时随地都可享受到服务。这与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我国各地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偏重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等有形(或称硬件)内容的建设,如建社区服务中心,上电子平台等,似乎社区服务大楼层数越多。面积越大.装修越漂亮,社区建设也就搞得越好。有些领导也是根据这些漂亮的设施、设备来评判一个地方社区建设的优劣。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觉得没有投资、没有雄厚的资金就无法开展社区建设。有些地方虽然投资不少,居民却没有感受到服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现在偏重的是服务的外壳、服务的工具、服务的设施、服务的阵地,而忽视了服务的本身,以致于我们身边虽然有装修漂亮、装备齐全的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却没有感受到优质的服务。我们只知道,“从摇篮到坟墓”是瑞典和挪威乃至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财政方面给政府造成了沉重负担,同时养了懒汉。但在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的理念方面,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人为本,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目标,硬件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固很重要,但与社区建设的核心或目标比,是处于从属和服务地位的,其本身:不是核心和目标,不应舍本逐末。

体制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障 个体制不仅包括社区内部的组织体制,包括政府的体制,特别是基层政府的体制。在瑞典和挪威,社区的主体组织之一虽然是政府,是行政组织,但由于中央政府、郡政府和市(社区)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市(社区)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市(社区)对自己社区居民(市民)负责是其职能所在,社区的事情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社区政府的领导人只有为社区居民服务好.才能继续当选,而不是看是否受到上级政府或领导的肯定或表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观念还在不同程地影响着我们,旧体制的残余还在不同度地发挥着作用,基层政府的职能尚未完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转变,仍有许多工作需要社区组织去落实,去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行政负担依然很重,使我们的社区自治受到严重制约。我们需要在体制改革方面加大力度。

社区居民积极广泛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瑞典和挪威,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已经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居民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向政府提出,也可以通过议员来表达。社区议会有事情,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党和政府的推动,社区组织的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积极自的参与还远远不够,社区居民的参与力量还远未发挥出来,这是有待加大工作力度的领域。

瑞典和挪威的国情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在社区建设方面有许多具体做法因为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不一定要照搬。但是其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内涵我们是应当学习的,应当使其本土化.与我们自己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我国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篇六 关于社区建设外出考察的报告

派人外出考察是为了交流经验,为了双方之间更好地发展。你知道关于关于社区建设外出考察的报告的范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建设外出考察的报告.供大家分享。

关于社区建设外出考察的报告篇一

最近,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组织城建口委员到吉林省四平市考察了社区建设,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四平市城市规划面积49.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1万,75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考察组一行到四平市长征、东兴社区和社区指导中心参观,十分感慨。总结四平市的社区建设工作,大家感受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施建设,一蹴而就

四平社区办公用房每个社区都有一栋,此外还有3栋市级和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一栋老年福利服务中心。79栋小楼,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风格,成为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进四平市社区,让人耳目一新,社区办公用房格外醒目,社区健身房、阅览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高标准的社区用房是四平市人民在80天的时间里统一建造完成的,人们纷纷将这种建设速度称为“四平速度”。

过去,四平居委会用房十分落后,市委、市政府以设施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突破口,超常规运作,各部门积极配合,造就了“四平速度”。四平建筑设计院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免费设计出全部图纸。四平市委、市政府还通过“七个一部分”的做法将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举全市之力打造精品工程。市财政解决一部分;驻区单位赞助一部分,有实力的“单位型”社区由单位自建社区用房;开发商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无偿提供不少于12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民政部“星光计划”项目与社区共建,投入一部分资金;社区建设涉及的各项建设行政费用一律免收;工程队贡献一部分;电业部门无偿改建线路并提供电力设施,供热、供水单位免费为社区用房接水、接气,电信部门无偿提供话机并免费安装。通过这个办法,四平市解决了近4000万元的建设资金。正是靠着这种一流速度,超常规运作,才造就了四平人美丽的社区家园。

二、社区功能,日臻完善

四平市是一个有51万人口的中等工业城市,过去居委会的主要工作也就是给人开个介绍信、调解个纠纷。20xx年,四平市相继完成了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绿化美化和小区整治,市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四平市委、市政府越来越感到: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工作都要依托社区来完成,原有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xx年8月,四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分别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并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近几年,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四平市委、市政府根据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和作用,结合当地实际,将社区功能重新定位。在建设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搭建了城市基层管理、居民服务和民政工作三个平台。在城市基层管理平台上,社区环境、治安、教育等工作有序展开。特别是治安工作效果突出,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以上民警;在居民服务的平台上,各个社区广泛开展了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救助,面向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服务;在民政工作平台上,低保、老龄、捐赠、优抚、民间组织、福利彩票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民政这项以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主的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百姓。

三、组织建设,特点突出

居委会是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四平市居民委员会干部的选举很有特点:一是打破地域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允许非本社区居民报名竞选;二是强调对竞聘者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审查,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报名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测试,然后深入到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做进一步了解,再确定候选人;三是依照严格的选举程序进行民主选举。候选人在居民代表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说,再按照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由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委员。通过公开招聘、依法选举,75个社区产生23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使社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50多岁下降到37岁,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3%,党员占50%。在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后,成立了党支部,健全了社区各类协会。为使社区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市区两级多次举行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社区知识、社区党建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能力。

到四平市社区考察,社区干部良好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平市平均每个社区2220户,6340人,而社区居委会干部只有三人。几年来,居委会工作越来越多,救助保障、医疗保健、治安防范、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无所不包。而居委会干部的报酬只享受政府发给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工资最低标准线,每月只有400到450元。我们与居委会干部探讨报酬问题,他们却说:虽然忙,但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有一种成就感,心情舒畅,这就足够了。

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的办公用房有了,服务设施有了,怎样发挥它们的功效,四平市采取“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区民间组织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志愿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各项活动。如,长征社区配有党支部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星光老年之家、信息服务网络、居民学校和室外活动广场。可别小看这“三室三站一家一网一校一场”,它涵盖了社区生活的全部内容,居民的基本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居民自发组织了合唱团、演出队等社团组织,定期排练演出,社区活动有声有色。考察中,我们走进社区,丝竹声不绝于耳,医疗咨询人来人往,健身场地热闹非凡,不得不感叹社区功能的完善和社区活动的丰富。

五、居民自治,经营社区

四平市树立了按居民自治和市场规律经营社区的新观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常态运行机制。各社区开展的居民评议保证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例如社区警务室民警的居民满意率达不到60%就地下岗,社区医务人员被认为不能为社区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可以建议撤换等等。《四平市社区建设暂行办法》还规定,在小区整治中新建改建的120余处、120xx平方米小区用房和所有的自行车棚全部无偿交给社区管理经营;对社区开办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免收各类管理费;社区用电、用水和使用天然气、电话、网络等费用,享受居民用户价格等等。此外,四平市还首开福利彩票进社区的先河,全市75个社区建立福利彩票销售网点340个,平均每个社区4.5个。各社区销售网点享受3%发行费和11.5%福利金的优惠政策,社区建设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支撑点。通过社区建设构筑的三个平台和社区经营的良性循环,标志着四平市初步实现了对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整合,形成综合性、多功能、一体化的基层民政服务机制。一个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

考察中,政协委员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讨论,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主要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这对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日益迫切。加强社区工作的领导,引导社区建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社区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县社区管理起步晚,居民区建设遗留问题多,社区建设难度大。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让社区的概念被各部门和居民广泛接受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推进社区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的需要。要加强引导和宣传,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社区建设的大环境。

二、积极协调,搞好社区共建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是社区工作得以开展的载体和依赖。只有建设好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才能更好地培育社区意识,建设社区组织,增强社区队伍,搞好社区活动;只有做好社区各项工作,才能联系群众,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丰富群众生活,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进一步加快社区工作和服务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20xx外出考察报告20xx外出考察报告。如何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四平市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超常规运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造就了“四平速度”;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推动了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社区建设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动社区内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发挥社会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上下各方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三、把握趋势,完善社区功能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方位转变,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以及普通百姓关心的话题。

未来城市社区发展趋势,总体目标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稳定。要适应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

四、积极引导、丰富文化活动

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现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全县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新形势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要积极引导,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要发挥居委会的作用,努力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积极营造社区文化氛围。

20xx年9月

关于社区建设外出考察的报告篇二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观的要求和省民政厅的通知精神,我们于 4月15日至22日,历时8天时间,随从厅领导一行7人,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诸城市、胶州市和青岛市学习考察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重点对两省5市农村社区建设的设置模式、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亲身感受了两省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理念,看到了我省我市与兄弟省市之间的差距和不足。考察组成员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感到了压力,也对如何学习借鉴两省经验,做好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年度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南京市栖霞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两省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中,紧密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两省普遍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抓好以村委会建设为主体、以各类服务和活动场所为支撑的阵地建设。南京市明确要求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600平方米,并按照城市社区的相关规定,村委会办公服务用房三分之二用于开展服务。目前,全市584个社区村委会中,办公服务用房在6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309个,占总数的53%。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社区都建有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社区服务站、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和便民服务室。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在农村得到了拓展。两省学习借鉴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依托各类服务阵地和服务设施,就地就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南京市农村社区普遍建立了露天农民活动点、农民公园、农民健身点等,经常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娱乐健身活动。全市还建有109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供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特别是通过在村委会办公用房中设立公共服务站,推广“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推进了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的延伸和拓展。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发挥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两省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建立经济类、服务类、活动类、公益类等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作为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民间组织融入农村社区的工作平台。比如,以老干部、老党员为主体,建立了老年人协会;以经济能人为主体,成立了各类经济发展协会,等等。通过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将各类服务活动延伸到了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二、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充分感受到了两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创造的先进理念,特别是两省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精神状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鲜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考察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推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只有建立起由各级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才能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与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农村社区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苏、山东两省相差比较大,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要结合省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多少财力、办多大事,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社区设置模式,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途径和功能,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三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摆在突出位置。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是党和政府赢得老百姓爱戴和拥护的主要途径,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农村社区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服务提供有效的载体,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我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江苏、山东两省5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使我深深感到,两省5市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都与我省我市不在一个层面上,确实有很大差距,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兰州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适合我市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社区建设氛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创造性工作,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十分陌生,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目标和要求还不完全清楚。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让农村干部和村民群众了解什么是农村社区建设,怎样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

关于社区建设外出考察的报告篇三

为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xx市民政局组织本市有关部门人员,于20**年7月,专程赴台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赴嘉xx县上林社区、屏东县顶菜园社区、云林县麻园社区、桃园县白米社区、台湾新港文教基金会等处进行调研,对台湾地区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总体来看,台湾地区经济社会比较发达,“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也比较重视,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是社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政府”的主要推动力作用体现在:台湾“内政部”专设有“社区发展委员会”,将社区发展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实施计划来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发展,并使社区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同步进行;在不同时期制定和推出配套政策,并提供专项资金,协调各行政部门进行分工、配合,建立分级辅导体系,为台湾社区建设可持续、多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和保障。

(二)社区组织及团体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台湾地区的社会组织较为发达,各社区组织在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相关政策在基层的实施、落实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为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各类社区组织在不同的社区,根据本社区不(20xx年学习考察报告)同的发展阶段来组织不同的活动。在活动设计一直到执行的过程中,始终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和社区居民所关心的事务作为切入点,鼓励居民提出想法、并组织居民共同参与解决问题,让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互相认识、进而引发共同的情感,从而让居民愿意互相协助、互通有无,共同为提升社区生活质量而努力。

(三)社区居民是社区发展的主体。台湾地区的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全过程,并通过民主的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学习如何作决定、如何动员争取及创造资源等,进一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提高自我决断及达成能力,增强自我价值和对生活及环境的控制感20xx外出考察报告工作报告。同时,居民也在社区参与中培养了社区认同感和公共自律意识,并从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

(四)社区发展的经费来源渠道较广泛。一是“政府”各有关单位的预算内拨款;二是由各县市社会福利基金预算拨出;三是由区内人士捐献;四是由地方团体、机构捐助;五是国际性志愿机构援助。“政府”在社区发展经费来源和结构中居主体地位。而社区争取“政府”经费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利用社区评鉴以及承办“政府”观摩会的方式取得资金;二是通过撰写社区发展工作计划争取“政府”资金的支持;三是通过向“政府”出售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获得资金。

二、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给我们的几点思考和相关建议

如何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的社区建设经验?结合本地区社区建设实际,我们认为,当前需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有关制度,为社区建设提供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社区法制建设既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要根据社区建设的实际,加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实体性规范的立法和建设力度,推动社区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包括社会组织的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社区管理的思路,进一步理顺社区和政府的关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推动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发展,注重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

(三)有效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功能。根据社区居民不同的服务需求,不断改进社区服务项目设置,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采用项目化的运行方式,加快社会服务专业化进程。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项目,在运行中有效动员并组织更多的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发挥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更好更深入地推动地区公共服务的良性发展。

(四)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解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普遍偏低、晋升机制欠缺、职业发展空间不足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强专业社工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完善社工人才发展体系,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社工队伍,提升社工的专业化水平。

(五)不断推进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发展。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组织的价值,改变忽视、限制、控制乃至敌视社会组织的陈旧观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地位。在推进“大政府”走向“小政府”,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进程中,大力构建培育扶持政策体系,推动政府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重点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职能、特殊拨款、税收优惠等措施对社会组织进行扶持、引导和利用,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

(六)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社区建设经费来源。不断完善政策,健全经费筹集和使用机制,采取措施为社区工作经费单独立项,将社区居民组织的优质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名录,由政府出资购买并在第三方监督下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公共服务;广开渠道,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源以企业资助、民间筹募、社会捐赠等形式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预算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对社区经费使用的监管

(七)不断拓展居民参与渠道,创新社区自治方式。强化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让社区居民认同社区、归属社区并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让更多的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来融入社区,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拓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激发居民爱社区、建社区的热情,广泛收集信息,及时掌握社区内的社情民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更好地改进服务水平。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落实机制。要加强和改进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局面,切实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区管理服务专项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整体推进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篇七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

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

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

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

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

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篇八 社区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2月18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带领下,由组织部、民政局分管党建、社区政权建设的领导,城关镇党委书记,各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共计10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xx、西安、天水、甘州等地对社区建设及虚拟养老院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共计观摩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等示范点7个,方法上采取现场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操作体验等方式进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的经验与做法

考察团观摩的点在全省或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一些特色工作和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对我县今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概括地讲,各观摩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突出超前性。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方式。通过考察,各观摩点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筹,措施上高人一招,行动上快人一步,善于把工作与新形势下居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结合起来,勇于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与加大投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乐于把改善服务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各项工作符合了居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工作运行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服务方式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民意、利民众、出实效。xx市城关区针对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出的建立“虚拟养老院”的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区域内老人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建设构想给老年人养老问题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带动性。xx市七里河区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街道、社区探索实施了“民情流水线”工程,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的重要职责,从民情反映、民事办理、结果反馈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工作程序,并依托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真正把民情、民意作为一项工程去完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二是强化阵地基础,在设施设备上突出先进性。把现代技术应用到服务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把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工作服务方式相结合,对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不仅生产技术需要创新,管理服务技术更需要创新,只把现代技术的一些成果积极的应用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当中,才能有效推动社会高效运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xx市七里河区率先在西湖街道自主开发“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服务呼叫系统、“一事一评交互式评价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形成了自主开发、逐年升级、自行维护、高效运行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区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在省内有条件的部分县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自主投资近200万元在辖区内重点地段架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全天候监控,高清的画面、自行调节的镜头、画面的灵活切换,既达到了“一人监控,全面了解”的工作效果,又有效震慑了各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城关区在虚拟养老院建设上自主开发了一套呼叫系统,服务热线统一为965885,通过这一服务热线,可实现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的有效对接,使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通过技术开发使虚拟养老院的职能得到了发挥。

三是强化自身优势,在工作特色上突出时代性。所观摩的街道、社区在开展工作中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真正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的工作格局。西安市新城区西光社区开展的以“学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俭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为内容的“六在家庭”创建活动,优化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xx西湖街道西街社区根据社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开办了“夕阳乐”餐桌,每天为空巢老人配送午餐、晚餐,解决了空巢老人做饭没力量、用餐不方便的问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党心连民心”系列活动,与辖区单位实施了“五联共建”工程,举办了才艺展示、厨艺比赛等特色活动。xx西湖街道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成立的“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开展的“一元钱爱心党费”、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实施的“四点半”工程等工作,更是结合了区域内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实际,开展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委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的经验与做法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进行了刊登,中组部组织二局调研组撰写的文章《xx市“民情流水线”工程调查》在《党建研究》上进行了刊载。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工作运行上突出政策性。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格局,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观摩的几个点看,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工作的支持,集中资源、精力打造具有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工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利用。xx市城关区在打造虚拟养老院时,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进行有效对接,把网络民生、网络创业、在线公共服务三大工程和数字家庭普及计划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建的网络通信平台将全社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信息汇集起来并传递给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加盟企业,由企业派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部分为免费服务,部分为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服务,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发给服务对象,也就是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这种政策扶持为虚拟养老院建设、运行奠定了基础。西湖街道在打造“民情流水线”工程的过程中,更是在人员力量、经费上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形成了相应的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强化工作监督,在为民服务上突出时效性。为民服务的实效,主要靠监督机制去落实。没有监督的工作,没有监督的服务必然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七里河区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建立了个体监督、社会监督、网上监督、专门监督、评议监督等五种监督形式,较好地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目前,该街道已为200名老人安装了“呼叫服务专线”。同时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民情接待日,建立了交互式评价系统,切实改善了工作作风,转变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实效。xx市城关区在筹建虚拟养老院过程中,设立了接待中心,在服务流程上增加了用户服务评价、服务质量监督人员对服务进行回访考核两个环节,有效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使老年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服务。由于服务到位、成效明显,这一养老模式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目前,全院已有入院老人近5万人,直接提供服务的老人有1.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优抚对象有420多人,为老人提供的服务有八大类170多项。

二、几点启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深化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已成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xx市、西安市、天水市、甘州区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有以下四点启示值得思考。

一是从解放思想中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导航仪”。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规范的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长效性。xx市西湖街道确定的“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的“四最”服务理念,城关区提出的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理念,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打开工作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城关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党员“积分制”管理、组建党群爱心援助站、成立爱心党员小组、举办“邻居节”、开展“三认五结对”活动等一些思路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在职干部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区一些孤、老、病、残、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但是也还存在资金短缺、建设起点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大量引进高科技手段服务居民群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谋划思考。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确立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支撑伞”。基层街道、社区的工作如果离开各单位的支持,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学会“借鸡下蛋”、“借力发展”、“借势推动”,树立“大社区”工作思路,才能促进资源整合,拓宽服务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建立强有力的辖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年建成一批共建项目,切实为居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真正使居民群众得实惠;另一方面社区要作为中介机构把各服务企业、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连接起来,找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利于于各方发展的工作结合点,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动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难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开展的“五联共建”活动,有效整合了辖区单位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湖街道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积极动员辖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确保了“民情”、“民事”落到实处;xx市城关区建起的“虚拟养老院”,更是整合各方力量,保证了服务措施到位,服务效果明显。我县在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县委常委包挂社区制度,组织开展了“六联六共”活动,对在职党员实行了“一表两书一卡”管理,根据社区实际设立了社区共建日,一些做法既得到了各辖区单位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xx市、天水市的一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是在贴近实际中开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工作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助推器”。一个区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人文地理差异、民俗民风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开展社区工作要切实贴近工作实际,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具有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在工作的突破口上下功夫,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亮点示范的目的。要根据社区实际,按照“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对每个社区的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不同工作理念、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活动载体、不同工作平台的社区工作特色,着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打造亮点工程上开辟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源”。城市社区开展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搞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出一些亮点工程,对于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七里河区在打造“数字社区”时,就有效整合了城管、综治、环卫、计划生育等多部门的资金资源,并由区政府统一调度,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并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准确完整、高效利用。目前我县在把政府事务延伸到社区时,没有同时把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优惠政策整合到社区,而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同时各个系统信息有差异、数据有出入、信息采集不完整,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应该由县上相关部门牵头,整合配置好各类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使社区、辖区单位能够相互利用、共享平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对我县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并在认真分析我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团就今后加强我县社区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结合我县实际,由县上牵头,对目前我县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城建、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数字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建立终端服务平台,相互连接,共同服务,建成节约高效的互动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

二是以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共驻共建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结合近年来共驻共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讨论制定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意见,重点在共建平台建设、共建工作考核、共建工作制度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共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定期下访收集办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符合实际的如“城市管理联席会”、“民生保障联席会”等一些“专业性”联席会,整合力量解决好居民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以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为关键,在优化社区服务上下功夫。认真借鉴学习xx市七里河区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做法,在强化“五条渠道搜集和受理民情,五种方式解决和办理民事,五项措施公示和反馈结果,五个途径落实和强化监督”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载体,重点在设立民情服务电话、开办“爱心餐桌”、组建民情联络员、规范党群爱心援助站运行、筹建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把“民情流水线”工程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首先在人民东路、新建东村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力争在6月中旬以前建成规范运行的示范点,取得经验后,在其他社区推广。同时以县民政局筹建虚拟养老院为契机,加大协调配合力度,积极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民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在人民西社区筹建老年人“爱心餐桌”,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

四是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在促进社区文化和谐上下功夫。开展好文化活动既是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社区形象的需要。xx市、甘州区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工程去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社区近年来在社区文化上下了一定功夫,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举办的社区文化节、才艺展示赛、服装展示赛、厨艺赛等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后要进一步挖掘社区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举办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带动大众文化广泛普及。

五是以学习创新为手段,在形成亮点工作上下功夫。要在认真总结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吸收、创新,形成我县社区建设特色的典型做法和亮点工作,切实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已经开展的如党员“积分制”管理、“三认五结对”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百家宴”活动等工作,要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运行程序,保证各项工作出成效、出经验、出亮点。

篇九 社区建设学习考察报告范文

2月18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带领下,由组织部、民政局分管党建、社区政权建设的领导,城关镇党委书记,各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共计10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xx、西安、天水、甘州等地对社区建设及虚拟养老院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共计观摩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等示范点7个,方法上采取现场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操作体验等方式进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的经验与做法

考察团观摩的点在全省或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一些特色工作和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对我县今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概括地讲,各观摩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突出超前性。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方式。通过考察,各观摩点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筹,措施上高人一招,行动上快人一步,善于把工作与新形势下居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结合起来,勇于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与加大投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乐于把改善服务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各项工作符合了居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工作运行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服务方式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民意、利民众、出实效。xx市城关区针对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出的建立“虚拟养老院”的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区域内老人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建设构想给老年人养老问题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带动性。xx市七里河区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街道、社区探索实施了“民情流水线”工程,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的重要职责,从民情反映、民事办理、结果反馈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工作程序,并依托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真正把民情、民意作为一项工程去完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二是强化阵地基础,在设施设备上突出先进性。把现代技术应用到服务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把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工作服务方式相结合,对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不仅生产技术需要创新,管理服务技术更需要创新,只把现代技术的一些成果积极的应用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当中,才能有效推动社会高效运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xx市七里河区率先在西湖街道自主开发“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服务呼叫系统、“一事一评交互式评价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形成了自主开发、逐年升级、自行维护、高效运行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区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在省内有条件的部分县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自主投资近200万元在辖区内重点地段架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全天候监控,高清的画面、自行调节的镜头、画面的灵活切换,既达到了“一人监控,全面了解”的工作效果,又有效震慑了各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城关区在虚拟养老院建设上自主开发了一套呼叫系统,服务热线统一为965885,通过这一服务热线,可实现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的有效对接,使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通过技术开发使虚拟养老院的职能得到了发挥。

三是强化自身优势,在工作特色上突出时代性。所观摩的街道、社区在开展工作中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真正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的工作格局。西安市新城区西光社区开展的以“学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俭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为内容的“六在家庭”创建活动,优化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xx西湖街道西街社区根据社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开办了“夕阳乐”餐桌,每天为空巢老人配送午餐、晚餐,解决了空巢老人做饭没力量、用餐不方便的问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党心连民心”系列活动,与辖区单位实施了“五联共建”工程,举办了才艺展示、厨艺比赛等特色活动。xx西湖街道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成立的“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开展的“一元钱爱心党费”、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实施的“四点半”工程等工作,更是结合了区域内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实际,开展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委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的经验与做法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进行了刊登,中组部组织二局调研组撰写的文章《xx市“民情流水线”工程调查》在《党建研究》上进行了刊载。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工作运行上突出政策性。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格局,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观摩的几个点看,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工作的支持,集中资源、精力打造具有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工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利用。xx市城关区在打造虚拟养老院时,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进行有效对接,把网络民生、网络创业、在线公共服务三大工程和数字家庭普及计划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建的网络通信平台将全社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信息汇集起来并传递给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加盟企业,由企业派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部分为免费服务,部分为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服务,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发给服务对象,也就是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这种政策扶持为虚拟养老院建设、运行奠定了基础。西湖街道在打造“民情流水线”工程的过程中,更是在人员力量、经费上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形成了相应的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强化工作监督,在为民服务上突出时效性。为民服务的实效,主要靠监督机制去落实。没有监督的工作,没有监督的服务必然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七里河区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建立了个体监督、社会监督、网上监督、专门监督、评议监督等五种监督形式,较好地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目前,该街道已为200名老人安装了“呼叫服务专线”。同时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民情接待日,建立了交互式评价系统,切实改善了工作作风,转变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实效。xx市城关区在筹建虚拟养老院过程中,设立了接待中心,在服务流程上增加了用户服务评价、服务质量监督人员对服务进行回访考核两个环节,有效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使老年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服务。由于服务到位、成效明显,这一养老模式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目前,全院已有入院老人近5万人,直接提供服务的老人有1.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优抚对象有420多人,为老人提供的服务有八大类170多项。

二、几点启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深化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已成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xx市、西安市、天水市、甘州区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有以下四点启示值得思考。

一是从解放思想中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导航仪”。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规范的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长效性。xx市西湖街道确定的“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的“四最”服务理念,城关区提出的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理念,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打开工作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城关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党员“积分制”管理、组建党群爱心援助站、成立爱心党员小组、举办“邻居节”、开展“三认五结对”活动等一些思路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在职干部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区一些孤、老、病、残、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但是也还存在资金短缺、建设起点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大量引进高科技手段服务居民群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谋划思考。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确立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支撑伞”。基层街道、社区的工作如果离开各单位的支持,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学会“借鸡下蛋”、“借力发展”、“借势推动”,树立“大社区”工作思路,才能促进资源整合,拓宽服务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建立强有力的辖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年建成一批共建项目,切实为居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真正使居民群众得实惠;另一方面社区要作为中介机构把各服务企业、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连接起来,找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利于于各方发展的工作结合点,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动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难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开展的“五联共建”活动,有效整合了辖区单位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湖街道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积极动员辖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确保了“民情”、“民事”落到实处;xx市城关区建起的“虚拟养老院”,更是整合各方力量,保证了服务措施到位,服务效果明显。我县在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县委常委包挂社区制度,组织开展了“六联六共”活动,对在职党员实行了“一表两书一卡”管理,根据社区实际设立了社区共建日,一些做法既得到了各辖区单位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xx市、天水市的一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是在贴近实际中开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工作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助推器”。一个区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人文地理差异、民俗民风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开展社区工作要切实贴近工作实际,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具有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在工作的突破口上下功夫,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亮点示范的目的。要根据社区实际,按照“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对每个社区的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不同工作理念、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活动载体、不同工作平台的社区工作特色,着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打造亮点工程上开辟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源”。城市社区开展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搞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出一些亮点工程,对于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七里河区在打造“数字社区”时,就有效整合了城管、综治、环卫、计划生育等多部门的资金资源,并由区政府统一调度,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并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准确完整、高效利用。目前我县在把政府事务延伸到社区时,没有同时把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优惠政策整合到社区,而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同时各个系统信息有差异、数据有出入、信息采集不完整,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应该由县上相关部门牵头,整合配置好各类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使社区、辖区单位能够相互利用、共享平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对我县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并在认真分析我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团就今后加强我县社区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结合我县实际,由县上牵头,对目前我县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城建、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数字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建立终端服务平台,相互连接,共同服务,建成节约高效的互动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

二是以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共驻共建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结合近年来共驻共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讨论制定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意见,重点在共建平台建设、共建工作考核、共建工作制度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共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定期下访收集办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符合实际的如“城市管理联席会”、“民生保障联席会”等一些“专业性”联席会,整合力量解决好居民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以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为关键,在优化社区服务上下功夫。认真借鉴学习xx市七里河区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做法,在强化“五条渠道搜集和受理民情,五种方式解决和办理民事,五项措施公示和反馈结果,五个途径落实和强化监督”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载体,重点在设立民情服务电话、开办“爱心餐桌”、组建民情联络员、规范党群爱心援助站运行、筹建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把“民情流水线”工程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首先在人民东路、新建东村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力争在6月中旬以前建成规范运行的示范点,取得经验后,在其他社区推广。同时以县民政局筹建虚拟养老院为契机,加大协调配合力度,积极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民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在人民西社区筹建老年人“爱心餐桌”,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

四是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在促进社区文化和谐上下功夫。开展好文化活动既是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社区形象的需要。xx市、甘州区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工程去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社区近年来在社区文化上下了一定功夫,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举办的社区文化节、才艺展示赛、服装展示赛、厨艺赛等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后要进一步挖掘社区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举办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带动大众文化广泛普及。

篇十 民政部赴加拿大、美国社区建设培训考察报告

民政部赴加拿大、美国社区建设培训考察报告

根据民政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社区建设合作项目的安排,民政部组织8个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同志,于2000年9月24日至10月8日对加拿大、美国部分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由于加拿大多伦多市集中反映了加拿大社区建设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因此对加拿大社区建设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多伦多市及其所在的安大略省。在美国,重点考察了纽约和旧金山两个城市。在此期间,我们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实地参观了10多个社区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发展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通过与两国政府官员、社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交流座谈,实地参观,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对加拿大和美国的社区建设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国社区建设发展概况

加拿大社区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一些省和矿区成立了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社,他们提出的口号“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具有典型的社区意义。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阿尔伯塔省的各个社区,组织起了各种剧社,以解决社区中各种具体问题,这种剧社就是当时的社区组织。

美国是西方国家最早开展社区工作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美国成立了一些慈善组织或团体,与此同时,在一些城市的贫民区开展了安置所运动。20世纪30年代,社区工作开始专业化,几个有特色的社区工作包括:防止青少年犯罪的芝加哥计划,由居民参与提供服务的辛西纳社区组织试验计划。工作重点也因此注重个人和家庭对环境的适应。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解决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联合国把在发展中国家取得成功的社区发展方法,推广至发达国家。联合国的倡导,受到美、加两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实施这一计划的主要国家。到70年代前后,加拿大开始出现社区服务中心,80年代出现志愿者组织。80年代末,由于经济全球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多元化、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使加拿大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多伦多市政府于1989年成立了专题组,其任务是制订90年代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强设,强化社区功能。90年代,社区网络在地区、省和国家逐步建立起来。自80年代开始,美国将社区工作转向有特别需要的人群,如少数民族、妇女、精神病患者及老人等,也有一些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以改善贫民区居住条件、服务质量和解决就业等。到90年代初,美国政府提出了“授权区和事业社区”的法案,并获国会通过。这个法案以重新界定政府和社区的关系作为突破口,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福利一体化发展目标。

从两国社区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变动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又从反面说明社区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社区和社区组织的兴起,最初都是自发产生,在社区内人们互相帮助,对外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由于社区工作在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所导致的社会冲突以及依靠社区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化服务需求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因而后来成为美、加两国政府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社区发展,不断地推进社区建设。

二、两国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关于社区及社区建设的概念

在加拿大,社区有两个意义:一是地域意义上的社区。这个意义上的社区是一个由彼此认同,彼此认为有重要共同点的人组成。社区的共同点是:

1、住所邻近;

2、人际间有交往;

3、可以通过组织来认同。因此,一个具有很强组织形式的社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二是具有很强的社会联系;三是通过某些共同点来联系。对社区工作来说,社区的地域概念是加拿大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的主要标准,政府用于社区服务的资金,就是根据这一概念。二是功能意义上的社区。人们也可以是不以居住在同一地区为基础的社区的一部分,这称为“不具相邻性的社区”,如具有相似的兴趣、问题、需要和取向的人。例如华裔在多伦多市就形成一个社区。因此,一些社区工作就是专为多伦多市的华裔开展的。还有是针对具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开展的社区工作,如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这些都属于功能社区,也是今后社区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美国大多数城市,社区也都具有明确的地理区域。纽约市规定,社区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只位于一个自治区镇的辖区内,并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理及特征相符;

(2)各社区间应建成服务互联网络,特别是在服务领域、警务和卫生部门;

(3)实施规模控制,每个社区人口不超过25万人。纽约市划分为四个区和一个岛,五个区、岛又划分为59个社区。

考察期间,通过与政府官员、社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交流座谈,我们感到,他们对社区建设的看法和认识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认识:一是认为社区建设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社区拟定本身的需要和目标,定下先后顺序、寻找所需要资源,并采取行动去满足这些需要和实现目标。二是认为社区建设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协助居民解决问题,培养居民的参与、自决及合作的素质,从而满足社区需要;三是认为社区建设是通过组织居民,采取集体行动,控制及影响社区的一切程序、计划、决定及有关政策。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培养社区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居民自治、互助的能力,鼓励社区居民解决社区内问题,促进居民广泛参与,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社区建设的主旨。

(二)社区组织的构建

在美、加两国,社区工作主要是通过社区组织来联系并具体实施的。在加拿大,社区组织主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其中许多是根据特定目的形成的,也有许多是由扶弱助残的慈善机构演变而来的,如我们参观的迪克森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之路、中心邻舍房、社会规划委员会等。这些社区组织的服务领域都十分广泛,涉及到社区居民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方方面面。他们除了接受政府的资格审定,以及来自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和监督之外,不接受政府的直接管理,有权决定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为社区筹款捐物,各自运作的自主性都很强。这些组织根据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如对老年人、残疾人、单亲家庭、无家可归者的照顾,家政服务、修缮民房,再就业培训等等。他们所积累的资金不作为个人分配,而是返还于社区,用于社区服务,以服务养服务。同时,通过这些组织,居民可以为本社区提供志愿服务。

在美国,社区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服务组织和管理组织两种类型。服务组织主要是非营利组织,如社区发展合作组织、各类慈善组织、各类基金会、各种志愿组织等等。他们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和基金会的捐助、私人捐款以及所收取的服务费等。随着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共同合作和相互融合,社区委员会组织已经成为政府介入社区工作的一种社区管理组织形式。纽约市规定,在每个新建的社区区域都设社区委员会或社区董事会。社区委员会成员采取选举任命制,任期为二年。政府官员也可以成为社区委员会成员,但数量不得超过四分之一。社区委员会成员是无报酬的,但可以报销参加董事会时支付的一些必要花费。社区委员会的职责包括:研究本社区的各种需要,增进本社区的福利;促进社区内交往和社区与外部的沟通;参与编制预算,拟定资金使用计划和本社区发展规划;监督和评估社区服务质量;选聘社区主任和专业工作人员。每个社区委员会任命一名社区主任。社区主任受社区董事会的直接领导,负责社区日常事务。

(三)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美、加两国开展社区建设的内容不尽相同,各社区之间开展的项目也不一样,有多有少,给我们留下突出印象的主要有三项:

一是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学龄前儿童、无家可归者、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移民、难民、失业人员等。服务内容包括对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对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对在校儿童组织夏令营,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食宿和住房优惠照顾,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

(1)设施服务。如多伦多市的迪克森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多彩学习中心为移民、失业人员提供语言、专业技术培训、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对家庭企业进行咨询服务,旧金山邵逸夫夫人耆英中心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2)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具体采取哪一种服务方式,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由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提供,也有由私人机构提供的。如加拿大联合之路组织是全国性非政府社区服务组织,其分支遍布各个社区。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

二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智力开发和恢复人们的活力,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中心、展览馆、音乐厅、图书馆、咖啡屋等社区场地和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例如举办故事会,举办文艺演出会,举办沙龙。社区居民在观赏中受到文化熏陶,并在参与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

美国的社区学院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满足战后出生者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求。社区学院几乎遍及全美各个社区。有56%以上的美国本土学生就读于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重要特点是学费低廉(每年仅需1600美元),为多数社区居民所能接受。

三是社区治安。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 良好的社区治安,不仅有利于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商业投资。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一是控制犯罪。警察在社区建立责任区,设置社区警务,可产生威慑力量,使潜在的罪犯行为收敛,使惯犯减少犯罪;二是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三是可改善警民关系。为加强社区治安,多伦多市成立了社区治安工作组。工作组由两名议员共同担任主席。工作组成员中有警察、学校的代表、预防家庭暴力、邻舍预防犯罪机构的代表、商业、残疾人组织和市议会的代表等。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以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

三、两国社区建设的做法和特点

社区发展在美加两国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区发展理论和方法。目前,两国有许多大学和专业学院设有“社会工作系”或“社会工作学院”,对社区工作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社区工作的开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给我们印象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计划性、规范性强

美加两国的社区工作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特别是50年代联合国倡导社区发展后,社区建设成为两国政府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因此,两国政府每年对社区建设工作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每项计划包括工作内容、组织措施和目标要求等等,大多都有数量指标。如每年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数量,新社区福利机构、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培训中心的设置标准,解决社区居民就业、贫困、医疗、老年、 青少年与儿童等方面的各类社区发展计划、廉价住宅计划、济贫计划等等。

目前,两国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据安大略省负责社区事务的官员介绍,过去,政府既要负责掌舵,又要划船,现在则只负责掌舵,不再参与划船。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或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这样做既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发挥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目前,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之间对社区建设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如安大略省政府与多伦多市政府在社区服务方面的分工是:为正常人的服务,由市政府负责,为非正常人提供的服务由省政府负责。

在美国纽约,政府和官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都很明确,如市长的主要职责是:

(1)确保市政府职能部门在涉及到地方服务和居民意见的所有事务中与社区委员会进行合作;

(2)审核社区委员会对资金预算和使用的合理性并建议拨款数额;

(3)确保城市各专业职能部门指派官员参加社区委员会领导下的社区服务的工作,为社区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对社区委员会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给予总体帮助。区政府对社区的主要职责包括:

(1)与社区委员会共同就社区划分事项、公民和企业以及其他直接影响两个社区以上的土地使用事宜提出建议;

(2)审议社区总体或个别计划;

(3)对社区的财政预算做出综合陈述;

(4)对社区的财政状况和服务状况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估;

(5)与社区委员合作调解社区间的争议和冲突。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两国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篇十一 社区建设学习考察报告格式

2月18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带领下,由组织部、民政局分管党建、社区政权建设的领导,城关镇党委书记,各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共计10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xx、西安、天水、甘州等地对社区建设及虚拟养老院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共计观摩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等示范点7个,方法上采取现场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操作体验等方式进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的经验与做法

考察团观摩的点在全省或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一些特色工作和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对我县今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概括地讲,各观摩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突出超前性。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方式。通过考察,各观摩点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筹,措施上高人一招,行动上快人一步,善于把工作与新形势下居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结合起来,勇于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与加大投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乐于把改善服务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各项工作符合了居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工作运行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服务方式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民意、利民众、出实效。xx市城关区针对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出的建立“虚拟养老院”的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区域内老人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建设构想给老年人养老问题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带动性。xx市七里河区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街道、社区探索实施了“民情流水线”工程,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的重要职责,从民情反映、民事办理、结果反馈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工作程序,并依托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真正把民情、民意作为一项工程去完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二是强化阵地基础,在设施设备上突出先进性。把现代技术应用到服务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把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工作服务方式相结合,对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不仅生产技术需要创新,管理服务技术更需要创新,只把现代技术的一些成果积极的应用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当中,才能有效推动社会高效运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xx市七里河区率先在西湖街道自主开发“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服务呼叫系统、“一事一评交互式评价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形成了自主开发、逐年升级、自行维护、高效运行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区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在省内有条件的部分县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自主投资近200万元在辖区内重点地段架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全天候监控,高清的画面、自行调节的镜头、画面的灵活切换,既达到了“一人监控,全面了解”的工作效果,又有效震慑了各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城关区在虚拟养老院建设上自主开发了一套呼叫系统,服务热线统一为965885,通过这一服务热线,可实现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的有效对接,使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通过技术开发使虚拟养老院的职能得到了发挥。

三是强化自身优势,在工作特色上突出时代性。所观摩的街道、社区在开展工作中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真正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的工作格局。西安市新城区西光社区开展的以“学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俭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为内容的“六在家庭”创建活动,优化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xx西湖街道西街社区根据社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开办了“夕阳乐”餐桌,每天为空巢老人配送午餐、晚餐,解决了空巢老人做饭没力量、用餐不方便的问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党心连民心”系列活动,与辖区单位实施了“五联共建”工程,举办了才艺展示、厨艺比赛等特色活动。xx西湖街道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成立的“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开展的“一元钱爱心党费”、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实施的“四点半”工程等工作,更是结合了区域内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实际,开展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委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的经验与做法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进行了刊登,中组部组织二局调研组撰写的文章《xx市“民情流水线”工程调查》在《党建研究》上进行了刊载。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工作运行上突出政策性。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格局,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观摩的几个点看,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工作的支持,集中资源、精力打造具有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工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利用。xx市城关区在打造虚拟养老院时,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进行有效对接,把网络民生、网络创业、在线公共服务三大工程和数字家庭普及计划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建的网络通信平台将全社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信息汇集起来并传递给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加盟企业,由企业派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部分为免费服务,部分为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服务,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发给服务对象,也就是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这种政策扶持为虚拟养老院建设、运行奠定了基础。西湖街道在打造“民情流水线”工程的过程中,更是在人员力量、经费上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形成了相应的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强化工作监督,在为民服务上突出时效性。为民服务的实效,主要靠监督机制去落实。没有监督的工作,没有监督的服务必然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七里河区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建立了个体监督、社会监督、网上监督、专门监督、评议监督等五种监督形式,较好地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目前,该街道已为200名老人安装了“呼叫服务专线”。同时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民情接待日,建立了交互式评价系统,切实改善了工作作风,转变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实效。xx市城关区在筹建虚拟养老院过程中,设立了接待中心,在服务流程上增加了用户服务评价、服务质量监督人员对服务进行回访考核两个环节,有效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使老年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服务。由于服务到位、成效明显,这一养老模式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目前,全院已有入院老人近5万人,直接提供服务的老人有1.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优抚对象有420多人,为老人提供的服务有八大类170多项。

二、几点启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深化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已成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xx市、西安市、天水市、甘州区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有以下四点启示值得思考。

一是从解放思想中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导航仪”。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规范的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长效性。xx市西湖街道确定的“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的“四最”服务理念,城关区提出的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理念,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打开工作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城关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党员“积分制”管理、组建党群爱心援助站、成立爱心党员小组、举办“邻居节”、开展“三认五结对”活动等一些思路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在职干部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区一些孤、老、病、残、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但是也还存在资金短缺、建设起点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大量引进高科技手段服务居民群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谋划思考。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确立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支撑伞”。基层街道、社区的工作如果离开各单位的支持,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学会“借鸡下蛋”、“借力发展”、“借势推动”,树立“大社区”工作思路,才能促进资源整合,拓宽服务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建立强有力的辖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年建成一批共建项目,切实为居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真正使居民群众得实惠;另一方面社区要作为中介机构把各服务企业、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连接起来,找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利于于各方发展的工作结合点,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动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难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开展的“五联共建”活动,有效整合了辖区单位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湖街道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积极动员辖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确保了“民情”、“民事”落到实处;xx市城关区建起的“虚拟养老院”,更是整合各方力量,保证了服务措施到位,服务效果明显。我县在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县委常委包挂社区制度,组织开展了“六联六共”活动,对在职党员实行了“一表两书一卡”管理,根据社区实际设立了社区共建日,一些做法既得到了各辖区单位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xx市、天水市的一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是在贴近实际中开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工作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助推器”。一个区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人文地理差异、民俗民风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开展社区工作要切实贴近工作实际,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具有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在工作的突破口上下功夫,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亮点示范的目的。要根据社区实际,按照“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对每个社区的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不同工作理念、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活动载体、不同工作平台的社区工作特色,着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打造亮点工程上开辟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源”。城市社区开展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搞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出一些亮点工程,对于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七里河区在打造“数字社区”时,就有效整合了城管、综治、环卫、计划生育等多部门的资金资源,并由区政府统一调度,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并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准确完整、高效利用。目前我县在把政府事务延伸到社区时,没有同时把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优惠政策整合到社区,而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同时各个系统信息有差异、数据有出入、信息采集不完整,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应该由县上相关部门牵头,整合配置好各类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使社区、辖区单位能够相互利用、共享平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对我县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并在认真分析我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团就今后加强我县社区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结合我县实际,由县上牵头,对目前我县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城建、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数字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建立终端服务平台,相互连接,共同服务,建成节约高效的互动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

二是以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共驻共建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结合近年来共驻共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讨论制定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意见,重点在共建平台建设、共建工作考核、共建工作制度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共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定期下访收集办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符合实际的如“城市管理联席会”、“民生保障联席会”等一些“专业性”联席会,整合力量解决好居民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以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为关键,在优化社区服务上下功夫。认真借鉴学习xx市七里河区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做法,在强化“五条渠道搜集和受理民情,五种方式解决和办理民事,五项措施公示和反馈结果,五个途径落实和强化监督”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载体,重点在设立民情服务电话、开办“爱心餐桌”、组建民情联络员、规范党群爱心援助站运行、筹建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把“民情流水线”工程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首先在人民东路、新建东村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力争在6月中旬以前建成规范运行的示范点,取得经验后,在其他社区推广。同时以县民政局筹建虚拟养老院为契机,加大协调配合力度,积极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民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在人民西社区筹建老年人“爱心餐桌”,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

四是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在促进社区文化和谐上下功夫。开展好文化活动既是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社区形象的需要。xx市、甘州区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工程去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社区近年来在社区文化上下了一定功夫,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举办的社区文化节、才艺展示赛、服装展示赛、厨艺赛等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后要进一步挖掘社区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举办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带动大众文化广泛普及。

篇十二 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模板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志为团长,由民政部、部分社区建设实验区及重庆、长沙两所学院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赴德国社区发展培训考察团一行17人,于2001年9月1日至25日对德国社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25天的培训学习考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考察的目的

1、了解德国社区发展的情况。

2、实地观摩考察他们的成果。

培训考察团在德国期间,先后拜会了法兰克福社会福利局青年社会福利部,黑森州社会福利协会,黑森州体育联合会、联邦政府林姆伯格民事局、德国民事救助管理协会、德国联邦社会福利联合会、劳动者撒玛丽亚协会、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巴伐利亚州劳工、福利法规及家庭与妇女部、德国联邦家庭、退休者、妇女、青少年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机构,先后参观了摩菲德市的新建社区、威斯巴登市养老院、德国民事救助中心、慕尼黑自然保护与环境绿化协会、联邦民事服务局及属下的社区康复中心等机构。

德国方面还按照我们的培训计划,安排了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与全民健身运动、德国的兵役制度与社会福利体制、民事保护与事故预防、志愿者与劳动保护、德国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劳工问题、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层面的作用等讲座。

这次培训考察活动,德国方面给予了我们热情周到的安排,使这次培训考察得以顺利进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二、德国社区发展简况和基本经验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和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设置及职能情况也不同,但是,德国从俾斯麦首相开始实行了对外开放,特别是二战以后实行改革发展的目标,确实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德国经过改革把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固然很多,但从社区发展和地方政府功能与体制上去考察,也有不可低估的因素,德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完善我国政府功能,推进社区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各级管理权限,把地方政府建设成为有活力的一级政权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它的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市、镇)三级政府组成,各州、市高度自治,联邦与州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但联邦高于州的地位,州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自治较高的单一制,德国民众对政府的理解是:有权征税的官方组织。巴伐利亚劳工局的介绍比较清楚:在政府管理权限上实行分权制,宪法逐项列举了联邦的权力,没有列举的由各州行使,地方政府根据州议会的特许行使权力,这样,各个层次政府之间的职责明确,在规定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有比较完善的确保地方自治的法律体系,我们考察的法兰克福、柏林、慕尼黑等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都与他们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德国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据法兰克富福利协会介绍,针对法兰克福是全德国第四大城市,又是州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多元化社区的特点,提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应知道社区内的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怎样使政府少管一些,多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经过论证,确定了降低市场部分的税率、繁荣商业、增加服务和工作岗位等,明确政府由管理型政府改为向经营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购买服务,如:黑森州威斯巴登养老院,是劳动者社会福利协会主办的,建立这个养老院,私人投资了90%的资金,政府投入了10%的资金,投资者建好房就把它租给了这个养老院。政府发给老人养老福利金,老人就到这样的养老院交钱(养老金),由养老院向这样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养老院方面只计成本,不赢利,所收费用只够养老院的开支,政府对这样的社会福利事业免税。在黑森州向这样的福利院有500多个,老人都是用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到这些机构养老,这实际上就是政府购买服务。

(二)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基层管理体制

德国的地方政府体制从实际出发,各地千差万别。地方政府也就是市、镇之间相互独立、自治的结构,市、镇都是州的分治区,镇虽然处于某个市的区域内,但并不意味着它在行政上从属于某个市。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只有执行事务范围的不同。在行政区划上,市与市之间、镇与镇之间,以及市、镇之间大小相差悬殊,除三个直辖市和州一级,一般说来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由州议会以法律规定,但有的具体问题也由各地方政府通过选民投票,根据本地情况来决定。

(三)把能让社会办的事情尽可能让社会去办

管理最少的政府是的政府,这是德国部分专业人士的看法,这种观点未免偏颇,但他的基本精神是对的。德国各级政府除了少量的行政部门外,存在着各种门类的非政府组织、社团组织、非营利性机构等,它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为市民的需要提供生活,工作、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些组织起到了沟通政府与社会不同利益团体的联系和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德国还是一个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化较健全的国家,在各级政府拿出资金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的同时,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私有经济发达的特点,采取各种办法,从民间筹集大量资金,利用私有经济、社会团体、非营利机构、志愿者服务等,与政府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如: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这样一个机构,它就是政府放手让他们从事绿化和自然保护这样一项工作,而这个机构又充分利用了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资助,把这样一项本该由政府承办的事情办得有声有色,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又调动了这些非营利机构的积极性,还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通过这样的“缓冲带”逐步予以化解。

(四)增加民主决策的透明度

德国为了鼓励民众参与社会事务,采取了一些公开形式,一是议会会议公开,会议场所设有专门的民众席,允许旁听,也可组织参观联邦议会;二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公开政府及其官员的情况;三是政府办公公开,上网即可查询有关政府运作的情况;四是重大事务预先告知民众,并举行听证会,让民众发表意见等,尊重民意。同时,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反映情况,开展社会工作。

(五)地方财政有较大的自主权、税收体系完善

德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和举办公益事业经费来源由税收保证,任何人都交税,买东西也都交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各有一套独立的税务机构、税种分开。这为政府提供足额的社会公益事业经费和福利资金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社会强制保险为社会积累了强大的资源,每一个人都有了必备的资金保障,并有2000多个法律来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正常运行。

三、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为我们现阶段的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党和政府的强有力组织和推动在社区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推动力,抓好当前的社区建设。

2、社区内各单位、机构、团体的协作力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充分开发,也有利于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3、社区内部组织的统合力关系着社区建设工作是否按照社区的发展方向有序的运作。

4、社区居民的拉动力关系着社区建设的成败。

5、居民社区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是社区建设初期的关键,也是社区建设过程中一项长期的任务。

6、社区内中介组织的培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7、社区工作队伍,特别是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养是关键。

篇十三 社区建设学习考察报告范例

2月18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带领下,由组织部、民政局分管党建、社区政权建设的领导,城关镇党委书记,各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共计10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xx、西安、天水、甘州等地对社区建设及虚拟养老院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共计观摩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等示范点7个,方法上采取现场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操作体验等方式进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的经验与做法

考察团观摩的点在全省或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一些特色工作和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对我县今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概括地讲,各观摩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突出超前性。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方式。通过考察,各观摩点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筹,措施上高人一招,行动上快人一步,善于把工作与新形势下居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结合起来,勇于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与加大投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乐于把改善服务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各项工作符合了居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工作运行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服务方式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民意、利民众、出实效。xx市城关区针对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出的建立“虚拟养老院”的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区域内老人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建设构想给老年人养老问题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带动性。xx市七里河区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街道、社区探索实施了“民情流水线”工程,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的重要职责,从民情反映、民事办理、结果反馈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工作程序,并依托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真正把民情、民意作为一项工程去完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二是强化阵地基础,在设施设备上突出先进性。把现代技术应用到服务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把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工作服务方式相结合,对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不仅生产技术需要创新,管理服务技术更需要创新,只把现代技术的一些成果积极的应用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当中,才能有效推动社会高效运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xx市七里河区率先在西湖街道自主开发“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服务呼叫系统、“一事一评交互式评价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形成了自主开发、逐年升级、自行维护、高效运行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区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在省内有条件的部分县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自主投资近200万元在辖区内重点地段架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全天候监控,高清的画面、自行调节的镜头、画面的灵活切换,既达到了“一人监控,全面了解”的工作效果,又有效震慑了各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城关区在虚拟养老院建设上自主开发了一套呼叫系统,服务热线统一为965885,通过这一服务热线,可实现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的有效对接,使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通过技术开发使虚拟养老院的职能得到了发挥。

三是强化自身优势,在工作特色上突出时代性。所观摩的街道、社区在开展工作中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真正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的工作格局。西安市新城区西光社区开展的以“学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俭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为内容的“六在家庭”创建活动,优化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xx西湖街道西街社区根据社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开办了“夕阳乐”餐桌,每天为空巢老人配送午餐、晚餐,解决了空巢老人做饭没力量、用餐不方便的问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党心连民心”系列活动,与辖区单位实施了“五联共建”工程,举办了才艺展示、厨艺比赛等特色活动。xx西湖街道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成立的“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开展的“一元钱爱心党费”、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实施的“四点半”工程等工作,更是结合了区域内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实际,开展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委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的经验与做法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进行了刊登,中组部组织二局调研组撰写的文章《xx市“民情流水线”工程调查》在《党建研究》上进行了刊载。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工作运行上突出政策性。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格局,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观摩的几个点看,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工作的支持,集中资源、精力打造具有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工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利用。xx市城关区在打造虚拟养老院时,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进行有效对接,把网络民生、网络创业、在线公共服务三大工程和数字家庭普及计划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建的网络通信平台将全社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信息汇集起来并传递给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加盟企业,由企业派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部分为免费服务,部分为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服务,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发给服务对象,也就是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这种政策扶持为虚拟养老院建设、运行奠定了基础。西湖街道在打造“民情流水线”工程的过程中,更是在人员力量、经费上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形成了相应的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强化工作监督,在为民服务上突出时效性。为民服务的实效,主要靠监督机制去落实。没有监督的工作,没有监督的服务必然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七里河区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建立了个体监督、社会监督、网上监督、专门监督、评议监督等五种监督形式,较好地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目前,该街道已为200名老人安装了“呼叫服务专线”。同时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民情接待日,建立了交互式评价系统,切实改善了工作作风,转变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实效。xx市城关区在筹建虚拟养老院过程中,设立了接待中心,在服务流程上增加了用户服务评价、服务质量监督人员对服务进行回访考核两个环节,有效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使老年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服务。由于服务到位、成效明显,这一养老模式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目前,全院已有入院老人近5万人,直接提供服务的老人有1.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优抚对象有420多人,为老人提供的服务有八大类170多项。

二、几点启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深化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已成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xx市、西安市、天水市、甘州区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有以下四点启示值得思考。

一是从解放思想中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导航仪”。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规范的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长效性。xx市西湖街道确定的“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的“四最”服务理念,城关区提出的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理念,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打开工作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城关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党员“积分制”管理、组建党群爱心援助站、成立爱心党员小组、举办“邻居节”、开展“三认五结对”活动等一些思路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在职干部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区一些孤、老、病、残、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但是也还存在资金短缺、建设起点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大量引进高科技手段服务居民群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谋划思考。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确立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支撑伞”。基层街道、社区的工作如果离开各单位的支持,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学会“借鸡下蛋”、“借力发展”、“借势推动”,树立“大社区”工作思路,才能促进资源整合,拓宽服务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建立强有力的辖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年建成一批共建项目,切实为居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真正使居民群众得实惠;另一方面社区要作为中介机构把各服务企业、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连接起来,找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利于于各方发展的工作结合点,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动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难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开展的“五联共建”活动,有效整合了辖区单位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湖街道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积极动员辖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确保了“民情”、“民事”落到实处;xx市城关区建起的“虚拟养老院”,更是整合各方力量,保证了服务措施到位,服务效果明显。我县在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县委常委包挂社区制度,组织开展了“六联六共”活动,对在职党员实行了“一表两书一卡”管理,根据社区实际设立了社区共建日,一些做法既得到了各辖区单位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xx市、天水市的一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是在贴近实际中开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工作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助推器”。一个区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人文地理差异、民俗民风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开展社区工作要切实贴近工作实际,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具有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在工作的突破口上下功夫,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亮点示范的目的。要根据社区实际,按照“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对每个社区的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不同工作理念、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活动载体、不同工作平台的社区工作特色,着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打造亮点工程上开辟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源”。城市社区开展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搞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出一些亮点工程,对于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七里河区在打造“数字社区”时,就有效整合了城管、综治、环卫、计划生育等多部门的资金资源,并由区政府统一调度,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并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准确完整、高效利用。目前我县在把政府事务延伸到社区时,没有同时把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优惠政策整合到社区,而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同时各个系统信息有差异、数据有出入、信息采集不完整,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应该由县上相关部门牵头,整合配置好各类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使社区、辖区单位能够相互利用、共享平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对我县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并在认真分析我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团就今后加强我县社区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结合我县实际,由县上牵头,对目前我县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城建、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数字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建立终端服务平台,相互连接,共同服务,建成节约高效的互动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

二是以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共驻共建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结合近年来共驻共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讨论制定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意见,重点在共建平台建设、共建工作考核、共建工作制度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共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定期下访收集办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符合实际的如“城市管理联席会”、“民生保障联席会”等一些“专业性”联席会,整合力量解决好居民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以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为关键,在优化社区服务上下功夫。认真借鉴学习xx市七里河区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做法,在强化“五条渠道搜集和受理民情,五种方式解决和办理民事,五项措施公示和反馈结果,五个途径落实和强化监督”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载体,重点在设立民情服务电话、开办“爱心餐桌”、组建民情联络员、规范党群爱心援助站运行、筹建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把“民情流水线”工程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首先在人民东路、新建东村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力争在6月中旬以前建成规范运行的示范点,取得经验后,在其他社区推广。同时以县民政局筹建虚拟养老院为契机,加大协调配合力度,积极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民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在人民西社区筹建老年人“爱心餐桌”,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

四是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在促进社区文化和谐上下功夫。开展好文化活动既是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社区形象的需要。xx市、甘州区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工程去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社区近年来在社区文化上下了一定功夫,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举办的社区文化节、才艺展示赛、服装展示赛、厨艺赛等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后要进一步挖掘社区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举办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带动大众文化广泛普及。

五是以学习创新为手段,在形成亮点工作上下功夫。要在认真总结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吸收、创新,形成我县社区建设特色的典型做法和亮点工作,切实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已经开展的如党员“积分制”管理、“三认五结对”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百家宴”活动等工作,要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运行程序,保证各项工作出成效、出经验、出亮点。

社区建设考察报告13篇

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志为团长,由民政部、部分国家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及重庆、长沙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社区建设信息

  • 社区建设考察报告13篇
  • 社区建设考察报告13篇90人关注

    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志为团长,由民政部、部分国家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及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