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管理报告

管理专业开题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3-05-21 12:45:07 查看人数:22

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篇一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1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的背景

本人在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从车间维修工到前台服务顾问,再到服务管理主管,截止到现在已经渡过11个春秋了,对这个行业了解的比较多一些。深深的体会到现在的汽车销售市场,不仅仅只是拼汽车本事的质量是否过硬,还有拼品牌的售后服务的满意度,服务的质量是否达标。所以说汽车售后服务是汽车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汽车销售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因此,汽车行业的竞争,最终将演变成汽车售后服务的竞争。

汽车售后服务,是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售后服务,不仅关系到本公司产品的质量、完整性,更关系到客户能否得到真正的、完全的满意。为此,制定本制度。

我们公司成立于20xx年8月一个私有制的小型维修企业,当时本地区只有几个品牌知名度比较高、资金雄厚的中大型维修企业,公司的产值还是比较可观的。然而,现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各种国产、合资品牌的4s店,各种有名的汽车维修连锁店遍地开花,加大对我们的竞争,最后形成目前的亏本营业状态。从这个过程中,必须看到,我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存在诸多问题,突出问题有:

其一,从维修部硬件上来看,从接待前台的接待形式,摆放布置到维修车间的维修设备都已经经历10之久,没有太大的变化。

其二,服务意识不到位。这个问题是每一个汽车维修企业的普遍出现的问题,为了迅速能达到可观的维修产值,降低人员开销的成本,对服务人员录用的条件比较低,没有经历过专业服务的培训过程,系统化团队组建和有关服务意识、素质的教育。干工作不是尽职尽责,工作状态不积极,目标不明确。对维修质量不关心,不重视。

其三,汽车配件质量及价格。公司为了利润产值的提升,压低配件购买成本,有句老话“一分钱一分货,羊毛出在羊身上”随着成本的降低,配件质量也降低了,导致维修质量的降低。

其四,维修质量、技术判断能力差。现在的维修技师维修车辆都以换件为主,这样可以增加维修产值,还维修省事,可是费用上客户有时接受不了。再出现换一大堆配件没有解决故障时候,就大大的影响到我们公司企业形象,流失一部分客户,将更不上现代维修企业的时代节奏。

其五,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不重视。客户维修过后,通过回访得到客户投诉没有做到妥善处理,使客户感到不满意,从中客户流失越来越多,客户流失率越来越大。

在上述问题中,我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以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战略上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未来发展定位,具有一定的现实积极性。

2、研究意义

汽车售后服务在以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弱项,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售后服务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推进。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吸引了众多厂商和投资者进入。汽车厂商也纷纷成立服务品牌,通过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来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汽车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假如把整车销售作为汽车市场的“前市场”,那么维修保养、配件供给、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等服务都可以称为是汽车“后市场”。在利益驱动下,市场竞争已经从“前市场”转移到售后服务竞争,甚至汽车售后服务业已成为商家赢得市场的关键。但我公司汽车售后服务水平与其他维修企业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硬件设施、经营模式到服务理念、企业品牌创造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面对国内维修企业的强烈竞争,我公司汽车售后服务必须有一个先进的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和学习,吸取现有成功案例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才能使我公司的汽车售后服务在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以《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中问题》的课题研究,对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今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具体研究课题后,我公司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其一,改善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整体环境。一个人要是到饭馆吃饭、医院看病等一些便民的服务场所,没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每个人都会对这个服务场所的第一印象是产生一个不好的印象,也会影响到客户心情,从中达不到客户对整体环境满意。在现在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现在客户的选择性比较多,环境第一印象是客户车辆到哪维修的第考核条件。

其二,改善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通过服务意识、合理化降低配件价格、维修技术的提升的问题研究,把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打造出一个有实力、服务一流、技术一流的服务团体。服务不是光把车修好就算完成任务,牵连着客户的思想、感受如何。一切服务都要从车和人的需求出发,尽量完成他们的需求,到达满意的结果,还有可能迎来客户的第二次进站,以此类推次数来的越多,才能得到更多的维修消费,公司从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利润。一次商业调查表明:一个满意的客户可以带来8个潜在的生意,一个不满意的客户可以影响25个客户的消费意愿,而争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6倍。所以研究这一课题是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平稳发展的基础条件。

其三,改善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以后发展趋势。硬件和软件的改善到位后,公司发展会一天比一天好的,不过还是有局限性,目前我公司只是做一个汽车品牌的汽车售后服务,比较单调,时间长了各各岗位比较厌倦,没有挑战性,还会做回原来的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状态。所以从业务上多兼容几个品牌,或做综合品牌,这样业务会越来越多,各各岗位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个人的收入也可以增多一些,工作人员的干劲十足,公司同时也可以在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稳重的扎稳脚跟,一步一步的稳重发展起来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售后服务公司。

总之,本文对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的管理相结合,再加上各各品牌汽车售后服务发展中取得成就的案例分析,对本公司汽车售后服务进行合理的整改,得到迅速、有效的发展后,挣得行业中的认可。

二、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1)研究工作安排

此项研究将通过理论研究--现状评估--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的思路进行研究。因此,本次研究工作的安排主要有:。

第一,理论研究(8月10日前)。对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的理论文献进行回顾与整理,从理论上理清思路,奠定整个研究的基础。

第二,实证研究(8月10日至20日)。查找关于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案例,查找其数据,对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查找其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提出对策(8月20日至30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第四,撰写论文(8月30日至9月15日),撰写论文初稿,并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修改。

(2)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本研究将以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提出对策为主线,层层开展,螺旋上升。基本理论层面的工作主要为基础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层面的工作为实际案例的调研和分析,对策建议层面的工作为针对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按照上述的研究思路,本研究的最终成果—论文的内容安排如图:

理论研究

实证分析

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现状评估,存在问题分析

建议对策

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中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的研究路径及总体框架图

2、主要内容

论文拟分为四部分:包括前言、第一、二、三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研究重点如下:

前言:问题的提出

这一部分着重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及现实迫切性,从而把研究问题提出来。

一、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基本模式

1、原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模式

2、其他汽车品牌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模式

3、现代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模式

本部分结合汽车售后服务的研究理论,按长远发展战略的不同对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模式研究和现状剖析。

二、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1、服务环境,维修设备陈旧。

2、服务意识不到位。

3、汽车配件质量及价格。

4、维修质量、技术判断能力差。

5、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不重视。

本部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及案例的论证分析,指出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存在的战略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将阻碍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三、改善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将借鉴相关经验,着重提出改革策略,主要对策建议如下:

1、改革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硬件设施。

2、提升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的服务意识。

3、汽车配件质量的保证,价格合理化降低。

4、维修质量、技术判断能力的提升。

5、对客户关系的细致化管理。

上述五个部分中,第二、三、四部分是重点,这三部分是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的基础,因而,有必要在汽车售后服务发展中,开展实证研究,实实在在的查找存在问题,并借鉴其他品牌汽车售后服务相关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三、毕业论文所用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工商管理学、经济学中的有关原理,对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通过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借鉴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主要方法如下:

1、主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杂志,以及相关调研报告等等,收集资料和数据。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2、利用所学的经济、贸易、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

3、归纳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与思想,结合获取的资料数据信息,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研究将紧扣研究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研究与分析资料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面上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所提建议有针对性,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见解独到,实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基础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可靠。

四、主要参考文献

金宁运,刘朝明,夏永,蔡艳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

顾春梅,苏如华。汽车服务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实证分析。

[3] 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 盖国凤。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战略研究。

[5]蔡云,唐岚,谭金会。成都地区轿车维修企业服务质量的研究。

[6]于京升。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售后服务工作改进方案的研究。

[7]赵凯。服务企业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8]侯兴起。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9]刘湃。顾客满意和商店忠诚的关系研究。

[10]景海芳。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分析及对策研究。

五、计划进度

1、20xx年7月28日前,完成开题并提交开题报告。

2、20xx年9月10日前,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并参加中期检查。

3、20xx年9月15日前,提交论文初稿。

4、20xx年10月15日前,提交论文终稿。

5、20xx年11月15日前,进行论文答辩。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20xx年xx月xx日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2

选题依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正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入,竞争也更为激烈的环境中。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证实为生存之本,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它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中的命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现代企业的竞争是营销的 战争 ,是以价格、渠道、媒体、促销等为武器的战争。如何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高效的运作能力,是市场竞争力的中心问题。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但是作为企业如何再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获胜,答案就在营销策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只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分析,市场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也才将会有长远的发展。所以制定合理的企业营销策略,增强企业再竞争中的力量成为每个企业的头等任务。

新经济在迅速发展,新型营销的模式也随之产生,例如:服务营销、网络营销、概念营销、整合营销等等。新型市场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消费观念导向, 以消费者为中心 ,后者是生产观念导向, 以生产为中心 ,新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性使得原来只注重眼前效益的传统营销模式受到重创,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飞跃也使企业的营销观念从过去的以企业为中心转变到现在的以顾客为中心,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我们通过企业营销策略的研究和调查可以对市场营销模式发展演变不断的总结,并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 文献综述内容

摘要本文试图在阐述营销策略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在中国发展状况,研究其市场调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对企业营销策略进行综述,并进行简单评述,以找出研究的不足。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的特征日益显著,但是,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营销策略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注重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精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精选。在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如何正确的运用新的营销策略,是成就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应该不断的实践总结营销策略的发展演变,根据其特性和规律把如何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营销策略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西方营销策略的简述

西方的营销思想最初始于20世纪除,其后随着市场调查公司的建立,有关营销课程的开设,以及市场研究公司的成立,营销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代营销环境和市场研究成为热点,市场细分开始出现;60年代市场研究强化了消费者态度与使用的研究;70年代服务服务营销推进了开拓了新的竞争领域;8年代顾客满意度以及品牌资产开始流行;伴随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西奥多里维特提出 全球营销 的思想;后来舒尔兹又提出整合营销,又有关系营销;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又出现了数据库营销;90年代企业又出现了反思想的营销活动,于是,4′s开始向4p′s挑战。

国内营销策略的简述

从1978-1982年的引进阶段,开始对西方营销理论有了相对肤浅的认识;从1983-1985年的传播阶段,营销学在理论上在全国内有了广泛的传播;从1985-1992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为营销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从1992-20xx年营销的研究、教学和应用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由于企业的缺乏对西方营销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充分探索,缺乏与中国的具体国情有效的整合,所以营销在中国的发展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将国际成熟的营销理论和方法和中国转型市场完成对接,是当前摆在营销学界和企业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营销策略的研究

产品策略

在国内,非常重视产品的研发以及创新等,作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出发点,在市场营销组合中位于关键地位,在中国,具有品牌高度知名度的企业,例如海尔,在1996全国城市的品牌竞争力的调查活动中,又位居首位(罗莉,1998)。而在国外对产品策略更是重视,无论是品牌和商标策略、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策略、产品组合策略、包装决策、服务等各个方面。拥有100多家公司的日资集团电子图书联盟投入9000多万元来开发这个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刘艳红,王业军,20xx)。据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发现,63%的消费者根据商品的包装左右购买决定(张延平,20xx)。正如美国著名调研专家伊丽莎白、尼尔逊所说: 品牌像一扇玻璃门,通过这扇门消费者可以感觉到公司的`真正价值。 (罗桂芳,20xx)。

价格策略

国内的价格策略存在明显的缺陷,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均衡价格形成的前提,这需要畅通的信息渠道、灵活的结构转换机制、自由的价格决策主体,但是这些条件在我过目前还不完全具备,这就形成了价格策略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的价格形成虽然市场的作用明显加大,但是行政手段还有相当大的作用(刘才子,20xx)。政府成为价格主体,是计划经济的要求,不反应供求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刘才子,20xx)。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商战中价格策略也从传统走向新颖。例如从单纯压价占领市场向压价、稳定、太敬爱并举发展;认定价时我行我素向更多地考虑消费者利益的方向发展;从质量取胜向价格取胜转化,价格成为促销成功的关键因素(牛海鹏,20xx)。戴尔电脑公司采用的就是灵活的价格策略,根据成本、竞争压力、顾客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价格,而且不同市场价格不同(王颖,20xx)。

营销渠道策略

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使得有适宜的通道送达消费者手中,加强连接生产、经销企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的建设,即企业制定适应其自身的营销渠道策略。在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这方面的营销方式也有了新发展。首先,直销渠道有了迅速发展,网络营销在国内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其次,代理制已被普遍接纳,已经发展到独家代理、总代理、一般代理和特约代理四种方式;再次,连锁经营走向规范化;最后,仓储商店深受顾客喜爱(武敏,20xx.)

美国的营销渠道策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使得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策略、长渠道和短渠道策略、宽渠道和窄渠道策略、中间商的营销决策。在北美,约17% 的零售额通过直接营销渠道创造;在欧洲,约10%的零售额通过直接营销渠道创造;在美国,垂直一体化体系已成为消费品市场分销渠道的主要模式,占整个市场的70%~80%(张延平,20xx)。

促销策略

组织的促销活动,从运作方向来区分,可以归结为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推式策略在于谁服中间商,是他们接受产品或者服务,从而使得产品或服务渗入分销渠道,最终抵达消费者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精选工作报告。而拉式策略通过广告等,把消费者吸引过来,最后导致中间商向生产者进货。目前我国无论是大中小型超市商场、还是企业的都会定期的、或是节假日不定期的举行促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销售额和销售量都有大的提高(肖莉,20xx)

眼下,我国各地兴起了 宫廷热 ,清宫膳食、补品、护肤品等到处可见,这是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里;此外还有杜康酒等也是利用这个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胡正明,20xx)。在国外,关于促销策略发展的早也发展的完善,例如营销信息沟通和促销组合策略、广告策略、人员推销策略、营业推广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等等。例如美国多尔顿图书公司在四年中为扫盲运动捐献了300多万美元(胡春,20xx)。雀巢咖啡的广告语 味道好极了 (网络)。根据世界广告协会的统计,1983年美国的广告支出费用占全球广告的 1021亿美元超过广告市场的一半还多。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3

1.1.1关于品牌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分析品牌的发展,在19世纪的早起美国,产生了品牌的萌芽。一些药品生产商从那时就开始对于自己的产品命名,并且以此作为产品的标识来提高声誉。而在欧洲,也产生了有如“西门子”等一些经久不衰的国际大品牌。20世纪是品牌的大发展时期,然而人们对于品牌的关注也并不是始终如一。在20世纪初期,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消费者青睐那些代表着高质量、优良服务的品牌;另一方面,商家对于品牌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推广手段越来越广,越来越专业化。广告的一度繁荣很好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品牌的认识。然而,两次世界大战是的品牌理论的陷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当时商业的主流倾向。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和继续发展,物质产品的日渐丰富,人们对于消费产品的要求不再简单的局限于价格和质量,对于精神层次的要求也逐渐的体现出来。美国人大卫-奥格威首次提出了高于传统品牌的概念,他认为品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表达着企业内涵的象征。从此人们对于品牌的概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各国的学者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到品牌的研究领域中。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1.1.2品牌的定义

著名学者麦克唐纳对于品牌的定义是:“一个成功的品牌能帮助顾客识别产品、服务、人员或地方。把品牌加载产品、服务、人员或地方身上,能使购买者或使用者最好地满足他们需要的相关的独特的增加价值,而且,品牌的成功源于其在竞争环境下,能持续地保持这些增加的价值。大卫-奥格威对于品牌的界定打破这种传统认识,这也可称为现代品牌理念的启蒙思想。现代相关理论学者逐步形成了对于品牌内涵的基本共识:“品牌是质量的表达,并且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现代品牌理论中主要包含了六个内涵,主要是指特征、利益、文化、个性、价值以及消费者选择。”

1.1.3理论发展

学术界对于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涉及到各个领域。营销学、市场学、心理学以及价值工程学的发展也给品牌理论的成长注入了活力。品牌价值的确定、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等等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关注研究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布朗在1995年提出:“在信息社会里,由于信息的传递途径和成本非常低,所以在品牌的建设和传递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以往所强调的数量问题。“鲁宾斯基对于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的传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强调了,“企业内部对于品牌价值的理解,着重于从员工入手,遵循着人本位的核心思想进行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价值传递过程。”美国学者切纳特十分关注新技术革命对于企业品牌理念和建设的影响,强调了, “品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品牌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麦克唐纳对于不同行业的品牌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区分了产品制造业和服务行业中品牌建立、传递和管理的不同途径和主要问题。美国学者大卫-爱格曾一度是这一领域的领头人,在他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内涵、建设和传递过程都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关于品牌维度构成的透彻分析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

品牌理论的发展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品牌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品牌理论的进步不仅仅来源于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也来自于企业的自身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的创新。几乎绝大部分国际大企业都十分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其中“可口可乐”公司对于品牌的认识和成功经验值得所有企业借鉴。“可口可乐”雄踞福布斯世界品牌价值榜三甲之列,并连续多年获得品牌价值估算桂冠。其公司的成功经验也在实践中检验了相关理论并极大的推动了品牌建设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1.2国内研究进展

1.2.1核心理论

品牌理论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市场对于品牌的需求凸现出来。消费者选择品牌,企业需要品牌,日益激烈的国内甚至国际化竞争需要品牌。学者黄富昌认为:“品牌是一个系统,包括了产品和服务功能要素,是企业,产品和消费者三者的结合。”艾丰则明确指出了品牌所应该具有的五个特征,“其中包括无形与有形的统一;简单与复杂的统一;结实和脆弱的统一;以及实体与精神的统一。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郑昭认为品牌可以被分层次来认识,分为标识层、信息层、概念层和文化层。”

近些年,我的品牌快速发展,但是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张学引认为,“我国目前的品牌还普遍存在竞争力较弱的问题,缺乏规模,缺乏国际影响力。”康晓光认为,“由于我国“代工”,“贴牌”产业的普遍存在,导致产业弱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知识产权,也就使得品牌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了。”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品牌建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品牌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李正良认为,“我国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轻视自身能力、品牌理念谬误、偏重产品生产以及夸大品牌作用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品牌的推广和发展。”

中小型企业我国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品牌对于提高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何忠保强调了,“企业需要建立正确的品牌观念,走出去,引进来,吸收先进经验,才能保障品牌建设的顺利实施。”徐丽瑛认为,“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是品牌建设的第一要务。企业需要围绕自己的核心生产环节,有所创新,才能真正建立起企业所需求的品牌效应。”丁家永则从品牌建设与心理学相结合,着重强调了对于消费者个性化的足够关怀和满足。天双全、陈永丽则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兼具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并且要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1.2.2品牌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众多西部地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千载难寻的好机会。而品牌就像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规模小、家族化经营、资本流通速度慢以及管理经验和手段严重滞后都极大的影响了企业品牌建设以及长远发展。许多学者也在致力于研究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广大西部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谢付亮提出的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品牌就是一种投资;品牌建设的环节必须是可控的;做品牌不意味着大投资;‘事、市、势’结合;策划人本身的素质。”这就为企业品牌建设拓宽了思路。为实践环节打好了预防针。

2课题背景及开展研究的意义

2.1课题背景

品牌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把握机会,在商战中屹立不倒,品牌的对于企业的意义尤为重要。相对而言,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西部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越来越多的融资机会并不能完全开发西部企业的能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就更需要有长远的品牌战略,日积月累才能最终成就一个真正的品牌。xxxx公司正式在这种环境下日益成长一个西部民营企业。其主要产品是xx。公司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为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西部地区的同类企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日益加剧的竞争,包括资金雄厚的国有大型企业,甚至一些小规模的国际企业都加入了市场竞争环境来。传统的依靠低成本和便捷的售后服务的竞争优势,在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竞争对手规模化经营的策略下荡然无存。企业在深入分析了当前所处的形式后,不断的进行改革,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意识越来越浓。只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

xx公司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当地多家企业,包括部分“国改民”的大型企业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企业的品牌化之路?是这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2.2课题意义

在具体分析了xxxx公司所处的案例环境之后,本文旨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并在此建议的基础上希望能够总结出模式化的初步策略,如此一来:

a. 能够使xxxx公司的状况有所改善,为得企业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是注入强大的前进动力。

b. 能够与周边企业进行对比,在可行性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模式化成果,为其他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c. 从实践中检验品牌理论的效果。通过对于企业的改造和所取得成果进行比较,总结失败环节的经验教训,对于理论实践化具有现实的指导的作用。

d. 在实践过程中更为真切的了解到此类西部企业的现状和其行业所处的环境,发现一些非理论化的成果。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为理论模板。对于相关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e. 对于整个地区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对整个地区的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f. 培养了自身实践调查、分析、计划和沟通的能力,对以后的社会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丰富了自身的人生经历。

3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预期目的:

3.1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法

观察法

访谈法

实地调查法

3.2主要内容:

本文以xxxx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企业品牌的现状、企业所在行业的品牌现状结合目前中国整体的企业品牌状况,分析研究企业建立品牌的重要性及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从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定位决策等方面入手对企业品牌建设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3.3预期目的:

a. 收集、整理并理解品牌建设相关知识。

b. 科学的收集、整理并加工、分析案例企业的相关数据。

c. 对企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d. 如条件允许,实践部分可行性建议。

e. 在可行性建议基础上形成模式化成果。(如分析流程、数据采集标准等等)

f. 总结实践环节中的失败经验,形成备忘录。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4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在餐饮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中,员工激励的问题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性。如今餐饮企业的竞争不单纯是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说是如何留住人才的竞争。所以说正确的激励措施是餐饮企业占领市场和赢得市场的关键,是餐饮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是餐饮企业的巨大财富和无形资产。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餐饮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总结餐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和提升餐饮企业的和谐度。文章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员工激励的含义、作用、方法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分析了餐饮企业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讨论了餐饮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解决措施。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完成论文的开题工作。

四、研究整体方案与进度

资料查阅、选题 (7月16日至7月30日)

调研、翻译外文资料 (8月 1日至8月15日)

撰写开题报告 (9月16日至9月31日)

实验研究及论文初稿 (1月1日至3月1 日)

论文修改稿 (3月2日至4月30日)

论文定稿 (5月1日至5月8日)

五、研究特色或创新点

以餐饮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员工激励的作用以及员工激励的不同方法提出诸多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员工本身为中心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策略。

六、预期成果

通过餐饮企业员工激励现状的相关研究,了解餐饮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不足和应如何完善,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和提升餐饮企业的和谐度。

论文出处(作者):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篇二 公共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方便导师对论文研究进行指导。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公共管理专业开题报告,和大家一起分享。

论文题目:x市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一、选题的依据

(1、选题所属研究领域;2、选题的应用价值;3、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课题所属研究领域

1、论文选题属于公共管理领域,具体研究范围是x市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2、论文中的概念界定:

所谓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指乡镇和涉农街道区域内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课题的应用价值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就是所谓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的社会稳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呈现复杂化和尖锐化的特征,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农村社会稳定出现了新变化、新情况,加之全国各地政策、管理模式、风俗习惯、群众素质基础等各不相同,社会稳定问题也有其差异性,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看清现象,剖析案例,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是实实在在做好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专家和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社会和政府管理问题,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由于城乡二元经济构的形成,由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农村资源的争夺,由于农村民主进程的推进,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新问题,农村稳定问题成为各级政府研究的重点问题,专家学者也发表了很多关于农村稳定方面问题的学术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农村地区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表现在体制机制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群众自身素质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等;二是解决农村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的主要对策和建议,要在教育、普法、信息、政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2、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技术性的方面,也有体制性的方面。他们的社会矛盾大多集中在某一特殊问题,直接由基层引起的社会问题较少,针对社会的突出矛盾,集中研究和采取对策。由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的不同,从经济上、贫富差距的解决上来看,社会保障是影响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对健全制度来缓解社会压力。

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社会问题也各有不同,总体上还是在保证政权稳定的同时,处理国内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选题的学术思想、特色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2、研究内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3、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进度计划)

(一)选题的学术思想、特色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

1、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摆在市乡两级政府面前最棘手、最普遍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分析社会稳定因素,有解决矛盾普遍性方法和针对性方法。

2、本论文的特点是针对性、可行性和应用性。一是论文针对x市农村的社会稳定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对x市农村社会稳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并针对x市社会稳定问题提出对策。二是论文可行性是在通过最具x市代表性的l镇社会稳定问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剖析和总的基础提出来,具有现实可行性。三是论文中既有社会稳定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又对当期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稳定形势做了分析,在此基础提出的对策具有实际应用性。

3、本论文从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入手,列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合具体乡镇特点,分析原因,找准对策,为进一步引起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视,为今后x市政府和维稳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1、论文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包括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不稳定因素及分析原因,解决方法,确保社会稳定。

2、论文目录

(三)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

1、技术路线

2、技术措施

(1)文献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章进行搜集、阅读、整理、分析。

(2)座谈法:访谈相关街道、乡镇、部分村的书记,就农村稳定、工作进行讨论、交流。

(3)调查法:查找相关维稳及政府组成部门在稳定工作中的文件和做法。

(四)进度计划

20xx.6-20xx.9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20xx.9-20xx.11问卷设计、发放、收集整理、数据分析

20xx.11-20xx.1完成论文前三章,论文中期检查

20xx.1-20xx.4完成论文初稿

20xx.4-20xx.5修改论文初稿,论文预答辩

20xx.5-20xx.6论文审查、修改,论文答辩

三、开题条件(根据专业学位情况填写)

(一)学术条件

本人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十五年在乡镇、街道工作,做过一般办事员、副职领导和主要领导,几乎每天都从事农村维稳工作,了解、思考、探讨、决策过农村稳定工作。2023年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mpa学习,已读完该专业的全部课程,掌握了一系列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师h教授从事公共管理和哲学教学和研究并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h教授的指导下,使我具备了撰写论文的学术条件。

(二)设备条件

课题具备研究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设备等硬件条件。

(三)经费概算和落实情况

研究所需费用已落实。

四、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要求3000字以上,可另附页)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杨伍保.浅析群体纠纷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导报,2023,(3)

(2)于风伟商同杰.和谐社会下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3,(2)

(3)杜旭宇.农地征用时农村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3,(1)

(4)杜胜利.正确处理农村利益分化与农村社会稳定的相关性[j].经济研究参考,2023,(36)

(5)田法成.改进农村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j].现代农业,2023,(7)

(6)黄建固.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j].现代乡镇,2023,(6)

(7)王春光:《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固定化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年第9期

(8)吴忠民:《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东岳论丛》2023年第2期

(9)周永坤:《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暨南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10)[美]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8,380,105,277,284,313,313.

(1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王振耀:《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

(14)刘秉泉:《分配制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群言》,2003年第9期

(15)秦兴洪,廖树芳,武岩:《近50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变动的特征》,《学术研究》,2003年第11期

(16)马凯:《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求是》2023年第8期

(17)农村税费改革研究课题组:《取消农业税,改征增值税》,《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篇三 行政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行政管理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 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01,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00,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1.谭术魁彭补拙,2003(l),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

22.谭刚,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特区理论与实践;

23.董坷,1999(3),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下的城市土地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8.欧阳安蛟,2001(4),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32,芒棘,1997(9),完善新区土地市场体系浦东实施土地租赁办法[j1,浦东开发;

33.陶建强,1998(l),土地开发模式与浦东新区的形成和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

34.钱芝平,1998(3),加强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的建议[j1,浦东开发;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文章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是介绍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与手段。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手段。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其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介绍国外经验。其中,市场机制方面主要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国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调控主要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购储备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最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做法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启示,即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论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特点,第五章在介绍周口地区土地调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第六章在构建周口地区上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周口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1.3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之处

1.3.1论文的思路与结构

1.3.2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调控系统

2.1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产权理论

2.1.2地租地价理论

2.1.3土地市场理论

2.1.4土地资源配置理论

2.1.5公共政策理论

2.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系统及手段

2.2.1市场机制

2.2.2政府调控

2.2.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4公众参与

第三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国际经验

3.1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国际经验

3.1.1国外实施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实践

3.1.2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土地市场调控机制的启示

3.2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国际经验.

3.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国际经验

3.2.2土地征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

3.2.3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启示

第四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4.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2.1农业用地迅速减少

4.2.2可预征地空间减小

4.2.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很快

4.2.4土地闲置量较大...

4.2.5土地批租总量逐渐由粗放转向集约

4.2.6土地批租方式出现多样化

第五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5.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5.1.1地区管理系统

5.1.2开发公司管理系统

5.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5.2.2土地调控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第六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与措施

6.1构建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管理模式

6.1.1周口地区土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的选择

6.1.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目标函数

6.1.3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优化方案

6.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创新..

6.2.1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6.2.2根据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土地功能分区

6.2.3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

6.2.4逐步实现全部土地有偿使用

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城镇建设及其土地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从小城镇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化中选择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并回顾了伴随我国城镇发展历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历史演进。论文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着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土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讨了城镇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原则与方向,并尝试对其成因作出论证。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实践,以土地增减挂钩管理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学理性对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调控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五)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是一切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资源,使其在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其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必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效应,实现优地优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调控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公众参与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公众建议和意见反馈影响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场失灵,促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调控体系还不完善,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特别是在一级市场上没有实现垄断,无法有力地调控市场供需,同时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既无法保障政府政策、规划等的贯彻与落实,又无法有效地为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并且公众参与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公众参与既没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确和保障,也没有具体实施措施。因此,我国土地资源调控的优化还在于政府职能的完善,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调控,又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创造平台,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是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三种机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能概括出来的,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深化。并且,一个成熟的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还是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实现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项政策只是其补充,并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政策的变动只是对市场的微调,不会引起市场较大波动。

目前,周口新区实行的是新区政府和开发公司二级土地管理系统,开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的职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级市场调控乏力,二级市场存量过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管理系统,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优化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识有限,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的具体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还缺乏可操作性,对各种调控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土地市场的变化也缺乏系统的讨论。而且由于数据有限,周口新区还没有建立地价指数等原因,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还仅限于定性的描述,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后随着对实践的了解和知识的深化能够深入研究下去,弥补以上不足。

三、研究基础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基础

本人自1990年开始一直在河南省周口地区各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曾担周口市淮阳县的镇长和党委书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过深入的研究,对农业区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了解透彻,因而有能力完成该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进度安排 论题前期准备30天。

相关文献资料论证查阅、国家和地方政府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借鉴、分析,制订出论题研究方案。

论题调研实施150天。

社会调研展开,调研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归类卡片制作、确立本论阐述内容构架构思。 论题写作形成150天。

调研报告―――提炼形成论题初稿―――立论观点、内容座谈考证修正、正式文本形成。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是作者三年来一直在持续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总结与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调控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篇四 物流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流管理专业开题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

选题依据(选题经过,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突破点等)

一、 选题背景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但电子商务快捷购物的需求,也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没有一个有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

但是在我国,由于人们对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目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配送研究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这种认识和研究的落后不仅导致我国的现代物流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甚至使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二、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模式的概述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它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要,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定负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除了具备传统配送的特点以外,还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等特点。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有自营配送模式,协同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综合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2)协同配送模式。协同配送模式是指在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配送。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也就是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模式,通过为一定市场范围的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获取盈利和自我发展的物流配送组织形式。

(4)综合配送模式。综合配送模式是指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优化和整合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物流业务流程和物流管理流程,对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实现全方位综合配送,充分提高产品在制造、流通过程的时空效应,并为此形成的高效运行的物流配送模式。

三、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观点

(一)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对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模式的重要性研究。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管理科技与工程硕士刘海波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一文中指出,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必须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特征。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渗透到现代经济活动中,我国传统物流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势在必行。安徽财贸学院市场营销系刘从久也在《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中提出,近年来,人们讨论电子商务时都十分强调信息流、资金流、网站、网上支付等技术实现手段,却忽视了物流的实现过程。物流配送则是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的陈岗,刘亚彬在《改进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能力》中提出,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中商品和服务的最终体现,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应用,物流配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日益明显,已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生命线。

(2)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模式体系研究。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瓶颈,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科技情报所的严军在《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这一文章中具体介绍了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中外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现状,对物流配送体系加以研究分析,利用电子商务的特点,实现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舒宁在《浅论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配送》中提出,如何实现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有效配送“是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对传统配送设备和技术的改善和改进,也需要利用新兴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来提高配送的功能和效率。其总体思路是加强传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及物流配送的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避免传统条件下的物流配送存在功能单一,企业间相互自闭,网络信息化程度滞后的弱点!

(3)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张席洲,张小亮在《基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探讨》一文中指出,电子 商 务 条件下的物流配送应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确切地讲,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制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迭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

(4)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发展研究。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韦道菊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发展》中指出,物流配送是完成电子商务完整交易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最终保证。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导致社会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也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5)传统配送与电子商务配送的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物流配送方式的发展与传统配送方式相比,已有了明显改善,但与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相比较,物流配送仍然滞后。舒宁在文章《浅论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配送》中分析了传统物流方式的缺陷及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配送的优越性,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二)国外研究状况

(1)美国学者haul.lee,seungin whang在《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nce》一文中指出,物流配送能实现网上交易商品的末端配送,是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最后一个过程。

(2)c.l.lai,w.b.a study of system dynamics in just-in-time logistics lee.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指出美国物流成本虽然不是全世界最低(比日本略高),但近十几年来,一直稳中趋降,目前物流总开支占gdp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0%.而物流配送开支对整个物流总开支有着巨大的影响。

(3)电子商务的提出。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先驱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了electronic commerce(e-commerce)的概念,到了1997年,该公司又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e-business)的概念。有人将e-commerce称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将e-business称为广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e-business是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e-commerce集中于电子交易,强调企业与外部的交易与合作,而e-business则把涵盖范围扩大了很多。广义上指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或活动。狭义上指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其对社会的影响,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4)系统理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构建主要的依据来源于系统理论。随着世界复杂性的发现。在科学研究中兴起了建立复杂性科学的热潮。贝塔朗菲指出,现代技术和社会已变得十分复杂,传统的方法不再适用,”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普利高津断言,现代科学在一切方面,一切层次上都遇到复杂性,必须”结束现实世界简单性“这一传统信念,要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建立复杂性科学。信息学家魏沃尔指出:19世纪及其之前的科学是简单性科学;20世纪前半叶则发展起无组织复杂性的科学,即建立在统计方法上的那些学科;而20世纪后半叶则发展起有组织的复杂性的科学,主要是自组织理论。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②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的外部条件;③随机涨落是系统演化的直接诱因。

四、初步设想

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结合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发展现状及自己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努力做到体系完整,中心明确,材料翔实,理论系统。力图实现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质的认定与量化分析的统一。

五、突破点

第一次尝试用实证分析方法解剖一个具体的物流企业在配送方面的问题,在分析了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的配送模式后,发现了其中的不少问题。就这些问题,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一些突破。例如,在招聘人才上,以物流专业和电子商务人才为主,其他为辅;在考核和晋升上,要以”才“为平台,实行科学,合理,全面,透明的考核晋升管理制度。 由于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拥有着联想控股美国apll的投资背景,为it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所以决定了其与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不同之处。

六、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一 理论意义:

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本文借鉴从图书馆和网络中获取的资料,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检验已有理论成果。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分析了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模式的价值,并提出存在问题。

二 实际意义:

本文根据对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模式的分析,了解到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而跟据当今的研究理论,和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比较,提出了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议,力图找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提高综合实力发展道路和实际措施。

三 可行性:

1、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掌握了诸多的文献资料

2、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

3、有相关的人脉资源

4、亲自参与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的实习工作

5、 时间方面。根据学校规定时间,在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与中期检查和最后答辩之间都有充足时间。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一 访谈法 对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和调查,了解实际的情况,作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依据。

二 文献法 通过查阅图书馆一些论文所需要的相关方面的专着和教材文献、学术杂志、互联网、学术期刊等,收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资料。

三 比较法 通过对国内外的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模式的案例,与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优缺点。

四 问卷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的相关信息!

篇五 2023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科学依据(包括课题的科学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等)

一,科学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公众的关注,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这一与人们身体健康紧密相关的话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食品的健康与否,不仅仅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是决定我们生活质量和生命延续的重要因素。但近期以来,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诸多问题。肯德基的 苏丹红 、豆腐中的 吊白块 、水饺中的 毒青菜 以及牛奶及鸡蛋中存在的 三聚氰胺 等。这些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带给他们心理上的阴影。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出台了一些列与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例如2023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20xx年才刚刚颁布的两部餐饮新规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以规范食品市场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然而食品安全工程是一个错综复杂、内容繁多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业生产、食品加工、食品物流与销售、市场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监管等诸多环节和方面。尤其在我国,面对着食品安全技术落后、监管体系不健全,法律规章不完善,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盲点扰乱食品安全秩序的情况,如何及时发现食品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确保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研究意义。

而豆制品作为我国公民广泛使用的重要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和市场规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着巨大影响。一方面豆制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有清热解毒、下气消痰、降血压和血脂以及抗衰老等诸多功效,是深受我国人们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 菜篮子 中占有较重份额。而另一方面,豆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也尤为严重。代写论文几千年来豆制品的生产一直以手工作坊的形式为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厂家的无证照生产、环境脏乱差等状况屡见不鲜,群众投诉现象不断发生。特别是 吊白块 豆腐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豆制品市场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议题。诚如李克强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的,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所以,发现食品市场上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此课题的科学研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的人民都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威胁。外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同样屡见不鲜。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都不断进行着研究和探讨,以便在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寻找适当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探究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所在。

国外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首先,国外研究者从构成、运行机制和可能的失效三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进行了研究。在构成方面主要有两个研究角度。一是从构成要素来分析,例如,whitehead,a.(1995)提出了食品控制体系包括六个要素。二是从控制体系的监管主体来分析例如,de waal,c.(2023)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指出,建立单一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会促进相关资源优化配置,带来更为理性的食品安全管制体系。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具有足够的透明性。典型的如adrie,j.(2023)发现,要保证链条上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才能使供应链有效的运行,而建立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操作一致;国际间交流;信任;透明性;与行政过程相分离;以结论为中心。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失效。rolf,m.(2023)对欧洲未来食物链的发展远景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三种最有可能对食物链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技术的不确定性;行政上的不确定性;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其次,外国研究者还对食品安全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代写论文主要研究成果有:食品安全haccp全程监控体系、风险分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haccp是针对食品安全卫生的一套科学、经济、有效的管理系统。romano等人通过对意大利、英国、荷兰的肉类和牛奶部门试验性的研究实例,说明了执行haccp的效果,并提供了第一手依据成本大小的次序来评估和定性地说明要由生产者来感知主要利润。对此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的还有koop-mans, martin, taylor等人。风险分析主要是对食物供应链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和鉴定,来找出有效的管理方案。对此作出贡献的有maze, vetter, hennessy等。学者认为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food trace ability system)是重要的。who提出了全面应用风险分析技术,构建新型监测网络的宏伟计划,强调对农场动物进行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对于暴露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已建立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制。

最后,外国研究者还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研究了食品安全问题,阐述了食品安全的经济性和政治性因素。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从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三方面进行深层研究)。首先,在社会学的角度,张红波和吴永常等通过暴露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李浩异和李冬玲等则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如我国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模糊认识和忽视标注及法规的问题,更多的考虑价格因素而非安全因素等。还有诸多学者从生产者和政府方面分析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其次,在经济学角度,学者们学者们主要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社会规制等)和消费者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在这一研究领域做成贡献的有徐晓新、岳中刚和王可山等等。他们主要利用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在管理学角度主要集

中在分别是政府行政管理、食品供应链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以及保障体系管理等四个方面。振伟提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要突出五个环节的管理和六大体系建设。陈原从我国食品安全供应链综合管理的结构框架出发,提出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系统,提高管理的信息技术含量。刘为军等提出要加大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顾林生等提出了重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并从组织机构、信息发布、以及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规体系。国内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如gmp、haccp、is09001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全世界都在共同

三,应用前景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将是一个持续被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各国政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多的环境支撑和政府支持。这些都将鼓励着研究者们不断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其提出的合理结论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也将更加广泛的被用于食品安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研究内容

此研究课题,通过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知识,辅以消费者行为学,宏观经济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代写论文了解和熟悉了荆州市豆制品市场的基本情况,并将焦点落到该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上,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荆州市豆制品行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通过得到的调研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豆制品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详细思路和具体措施,最后提出政策性建议。

以下是本论题拟采用的结构框架:

1 导言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 论文综述

2 食品安全问题概论

2.1 食品安全的概念

管理专业开题报告5篇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1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选题的背景本人在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从车间维修工到前台服务顾问,再到服务管理主管,截止到现在已经渡过11个春秋了,对这个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业开题信息

  • 管理专业开题报告5篇
  • 管理专业开题报告5篇22人关注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1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选题的背景本人在中普信汽车售后服务,从车间维修工到前台服务顾问,再到服务管理主管,截止到现在已经渡过11个春秋 ...[更多]

管理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