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家庭研究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3-02-06 21:09:11 查看人数:57

家庭研究报告

篇一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2000年4月-2003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2000年4月-2000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00年10月-2002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02年9月-2003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帮辅对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教育行为(你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偶尔表扬、还是批评、较少批评);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

此文共有3

篇二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帮辅对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教育行为(你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偶尔表扬、还是批评、较少批评);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来告状还是交流情况);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耐心讲道理、向家长告状、训斥、罚站);你对家庭有何要求?你对学校有何要求?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篇三 家庭用电研究报告

家庭用电研究报告

关于家庭用电量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中,人们天天在用电。人们要看电视,用电脑,吹空调……这些动力源都是电。所以我想调查一下各种家用电器的耗电量。

二、调查途径

通过电器的商标,知道他们各自的`耗电量。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单位:千瓦时

电器

电视

电扇

空调

空调

洗衣机

打印机

吹风机

电热水壶

电灯

电灯

贮水式电热水器

耗电量

180瓦

60瓦

1470瓦

5400瓦

1.05瓦

6.77瓦

850瓦

1500瓦

9瓦

11瓦

2000瓦

四、总结

1、感想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原来我们家的用电量那么大,那全中国有13亿户人口,得用多少电呀!有时候我都在浪费电,天气明明很凉快,却一定要开空调、开电扇,一开就是一晚上。

2、节电

电视机耗电量180千瓦时,三个电扇一共就要耗电160千瓦时,3台空调一共耗电8340瓦。。。。。。不仅是用电,还有许多电器的待机功率,打印机是0.1瓦,电视是8.07瓦,微波炉是11瓦洗衣机是2.46瓦,空调是11瓦。。。。。。所以,虽然用电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省掉待机电源呀,据统计,如果每个人都及时关闭待机电源,可以供东北三省的所有家庭用电!所以,请大家节约用电!节约的力量是强大的!

篇四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参考模板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xx年4月-xx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xx年4月-xx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篇五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化教育问题,根据各国国情所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 家校合作的方式

1、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1)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2)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 (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

(1)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也属此类。

(2)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

(3)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3、美国学者戴维斯 (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应该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

(1)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

(2)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

(3)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

(4)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

(二) 家校合作的策略

1、直接策略: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比如进行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进行语言、音乐和艺术活动,提供学习用品等。家长还可以在学校中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例如协助教师教学等。

2、中介策略:与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有关,但是支援教学活动的。如使用各种联络方式向家长说明学校情况和学生的进步;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旅行活动,指导学生游戏;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研讨会参与学校政策的讨论、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

3、边缘策略: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教育活动。如家庭提供青少年儿童基本的生活条件,如营养、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对学校事务的管理并提出建议;家长参加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协会等;学校帮助家庭联系社区资源,提供给家庭和学生一些服务和赞助等。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1、前苏联十分重视家校合作。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必须是经常的、具体的,有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家校合作的典范。

2、在法国,人们认为,教师、学生、家长相互通报情况,是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互协调的最好手段

3、德国学校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利用家长的学术专长和专业经验,组织他们帮助学校开展课外活动。

4、在日本,市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协调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社会教育设施不断充实和增加,如“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儿童文化中心”等,作为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系的纽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5、在美国,有许多组织,如全国家长教育协会、全国家长和教师大会、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等,从事推动家校合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结合。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地方成人集体也为青少年儿童组织了“儿童办公室”、“家庭-学校支援中心”,积极投入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活动之中。

此外张达红老师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中的两难问题》中指出了我国现有的方式,如学校可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校报、便条扽更家长介绍学校的情况,还有可是适时的家访,与家长沟通。利用电话进行访谈提高效率。学校通过“家长来校日”“家长接待日”等译介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开通家校合作网页等

三、“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定义的界定:

(一)与“家校合作”定义的比较:

⑴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⑵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二)“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定义:

⑴内涵:“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教师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并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这种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追求和谐即保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现代家校合作的目标与归宿。所谓“超教育”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家校合作的各方所处的时代及其背景;二是指与传统的家校合作相对应的特征;三是蕴含了对家校合作中的各方素质与个体特质的特殊要求。其突出特点是教师运用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立足学校领域研究家庭教育,汲取家庭教育的长处,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双方的力量和成果相互交流和汇集。一方面部分甚至全部地担当起家庭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综合性辅导,使之具有部分甚至全部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对传统“教育”的跨越性研究。

⑵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范畴,寻找二者的契合。

四、“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

众所周知,社会参与教育与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展本课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利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总是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试图实现家长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合一。

其具体任务包括:

⑴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之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使家长具有现代育人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具有教育子女的文化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具备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形成促进学校教育的合力。

⑵使教师具有家长对子女的爱心、责任感,汲取家庭教育长处,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的理论依据

1、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中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

管理理论中,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动中责任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责任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因此,责任、权力必须坚持相统一的原则。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又是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2、从父母教育权的演变历程来看,“家庭教育的超教育” 使儿童权利更大限度的得以维护。

古代社会里,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的教育支配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使家庭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教育权利,即家庭中对劳动者的培养,而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于是,开始出现了教育权利由家庭向国家公共教育的转移,也就是“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的雏形。“家庭教育的超教育” 通过实现家校合一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3、从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协同学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家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表现。

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组织成为协同系统。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就是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4、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是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

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5、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而且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相互控制和影响,同时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

6、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可行性分析:

有利点:教师具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既有教育学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子女的切身经历,他们本身就是“家长、教师合一”的典范。

困难预计:⑴教师任务繁重,在时间、精力上难以做许多学生的家长;教师本身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加强自身发展。⑵家长集中学习的时间少,参与教育的时间少;许多迫切需要提高的家长反而拒绝接受教育。

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内容及阶段性进展: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报10项)

序号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2014.1——2调查家长现状报告张梅香

22014.3——4制订家长教育内容汇编 陈文斌

32014.6——10收集家长教育资料汇编余盛国

42014.11——12整理汇编家长教育内容汇编杨辛勤

52015.2——3搜集、研究家长教育方法汇编汪丽娟

62015.4——5整理、汇编家长教育方法汇编 吴又红

72015.5——6实施家长教育的内容汇编胡子琴

82015.7——12实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汇编许松华

92015.6——10建设校园网 胡从阳、

桂胜文

102014.3——4举行不定期和专题辅导 陈丙年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

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

4—82015.12《家长应当上的12堂课》(暂定)专著 集体

八、“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

1、课题研究的重点:

⑴使家长协调教育目标。

⑵使家长认同学校教育方式。

⑶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⑷教师能以家长的情感和家庭教育的长处,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

⑸使家长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2、课题研究的难点:使家长具备正确的育人观;获得有利于子女发展的教育方式,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辅导子女。

九、“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方法、手段:

⑴调查法;

⑵个案法;

⑶不定期辅导;

⑷专题讲座;

⑸自学法;

⑹反馈法;

⑺档案追踪研究;

⑻家长网络学习;

⑼现代传媒如电信、远程教育等学习;

⑽社区、夜校学习。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方式已在国外普遍开展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毕竟国内的信息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文化差异与地域特色,决定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但无法取代我们的研究。

从国内情况来看,在部分中学都成立有自己的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而未能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中的应有作用,此类的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探讨多,具体实践少;提出问题的多,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少;理性思考的多,实践研究的少。不少学校也开发了家长学校网站,但这类网站与其他同类网站一样,只是将原来传统环境下的家长学校信息电子化。

本课题研究的趋势是:研究信息技术对德育活动方式的意义、价值,以及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施教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小学网络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都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

(3)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最相信的是父母、最亲密的也是父母,在父母面前,他们无忧无虑,最乐于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父母,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会茫然若失、进退维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地间最无私的爱,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孩子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最佳督导者和最佳观察者。

国内外的研究都已证明,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少有一个成人对孩子始终耐心地鼓励和帮助,对于孩子获得生活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还证明;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他们父母的情感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您——伟大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能自我调节的人,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或套话。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是孩子获得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家校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校德育得到延伸和补充。

(4)建立健全、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要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 这种结合从“应有”到“实有”

却有一个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力量整合、教育组织调整乃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模式。

(2)在网络环境下,大家共同进步。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实施网络德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学生,以及广大家长,都将整个过程中受益,达到多赢的效果。

(3)德育需要网络,网络成为德育活动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我们用更少的成本,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4)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传统德育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封闭性和一元性,与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不兼容。针对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网络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而无所适从或饥不择食的现状,德育要敞开思维的大门,要走进由不同制度的社会和历史、现实、未来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信息时空,让学生经受信息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2.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

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4.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网络环境为特定背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形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校本特色的网络德育模式的作用。

(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品味与魅力,使德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和发展。

(3)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及重点:

研究的内容

(1)探索网络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和谐互动机制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

(2)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目标。

(3)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内容。

(4)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途径、方式方法。

(5)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评价体系。

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将以网络环境下德育实践研究、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研究为重点。

四、研究的方法、思路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运用文献法来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内外关注网络教育、小学德育的相关的理论与

实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

(2)调查研究法。通过师生随机的座谈、平时的观察以及课题前期的问卷测查,发现学校德育中存在共性问题,分析小学德育现状,为构建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评估课题研究实效提供参考与依据。

(3)行动研究法。强调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特点,在德育实践中分析、改进、总结。

(4)案例研究法。不断收集德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教育规律。

2.研究思路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现状,建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开展网络环境下针对性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

3.研究对象:各班级

篇六 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近年来,离异事件频发的发生,导致了离异家庭子女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需要撰写相关的毕业论文,应该如何撰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的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走向成熟,已由数字统计分析发展到心理学分析,并且,各项研究由描述性转向对应策略的寻求。而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多于具体的教育措施研究。

2.选题意义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离婚家庭儿童数量逐年增多。据国家民政部最新资料显示,从2002年以来,中国离婚率一直呈现持续走高之势。仅去年办理离婚手续的 就有178.5万对,比上年增加12万对。离婚率的提高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部分问 题学生的产生。他们在心理发展、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孩子在双亲的爱 抚和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孩子的自然正常发展;相反,如果家庭破裂,势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 种不利影响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具有长期效应。离婚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新问题,值得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和研究。就对我 校七年级540名学生的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有46人,占全年级人数的8.5%,这些学生中好、中、差不等,其中学习有困难的有40人,行为 习惯不良的学生有36人,双差生有36人。看来,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降低青少年 犯罪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特提出离异家庭子女德育研究课题。

3.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研究, 能找到解决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他们能够消除心理障碍,规范行为习惯,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课题研究可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研究成果对学校德育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扭转学校风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 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研究目标

4.1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为主要目标。

4.2由课题研究组教师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全面跟踪教育,让他们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矫正不良性格与行为,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培养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帮教问题学生的阳光工程活动。

4.3继续开办家长学校,教育家长,唤起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4.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促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落实。

4.5探索离异家庭子女身心发展特点的规律,研究教育规律,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促使问题学生大面积减少。以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5.研究内容

5.1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主要行为表现,心理特征,总结其共性,探索良好的教育方法。

5.2探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诊疗措施。

5.3根据离异家庭子女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的心理特征,探索和谐、健康、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4怎样形成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5.5探究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6.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6.1课题假设: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 们认为,通过积极有效的帮教措施,离异家庭子女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逐步规范,不健康的心理也会逐渐消除,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2创新之处:开展本课题研究,为中小学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即帮教问题学生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科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7.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7.1文献研究法

查阅报刊杂志,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意识,搞好帮教工作。

7.2调查实验法

在初一年级10个班进行普遍调查,研究人员确定实验对象,对实验对象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包括要调查其父(母)、邻居、同学、班主任、任课老师等。了解其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及行为习惯及其变化,建立跟踪档案。

7.3心理咨询法

对实验对象开展知心老师信箱活动和知心老师心理咨询活动。对于来咨询的同学,知心老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消除他们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知心老师,进而达到帮教的目的。

7.4个案研究法

研究人员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摸清他们的思想变化及行动规律,对于他们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展开个案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他们思想行为逐步规范。

7.5对比实验法

把班级中的实验学生和一般学生展开对比,跟踪分析研究,确定所取得的成绩。

7.6渗透其他方法

研究人员可采取与实验对象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或采取讲座等方法。

8.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xx.12-20xx.7)。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2)

8.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

①课题组成员:10人。

②选择确立实验对象。跟踪初一年级离异家庭子女。参加课题研究教师每人负责1个班级学生的帮教工作。

8.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组织课题组教师定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心理学》、《教育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等相关课题研究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为开展课题研究作大量积极的准备工作。

8.3建立课题制度

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体课题研究,每半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作出总结,并详细、准确填写有关表册,做好文档资料的整理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5)

8.4开展调查了解工作

课题组成员可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走访实验对象家长、邻居、朋友、同学、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调查了解实验对象的性格、生活习惯、行为表现、学习状况及心理素质等,建立实验学生档案资料。

8.5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邀请实验学生及其父母共同参与各项活动,通过开展亲子游戏,展示个人才华,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活动,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谈理想等各项活动,拉近离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唤起父母的社会责任感,达到对父母和孩子同时教育的目的。

8.6开展知心老师信箱与心理咨询活动

本课题研究组所有成员都是知心老师,在办公室门口悬挂知心老师信箱,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学生及全年级学生均可向知心老师信箱投信,课题 组成员应及时回复学生的来信,提高知心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信心。本研究也开设心理咨询室,学生提前预约,由课题组研究成员在学校专用 的心理咨询室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困惑。

8.7开展家庭走访活动

课题组教师应坚持每学期走访帮教学生家庭两次,深入细致了解其家庭生活,与其父(母)详细交流,真诚谈心,建立家庭学校教育合力,促使家庭教育对学生起到应有的作用,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20xx.6-20xx.7)

8.8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课题组成员可依靠学校领导与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合起来清理校园周边环境。参与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帮教经验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扩大社会影响,促使社会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篇七 家庭变化研究报告

关于家庭变化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生活都会发生各种变化。以前,就有同学来问我:“你的家庭有什么变化没有?”我一时答不上来。今天,我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下面,就让我们调查一下这些变化吧!

二、调查方法

1.询问父母,许多家庭的一些变化。

2.仔细回想,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们有什么改善。

3.访问其他家庭,查询共同的变化。

4.查阅历史书,看看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家庭的情况与变化。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调查结束了,让我们来把找到的信息列成表格再来分析,得出结论:

时间

状况

60

年代

建国时间短,很多地区还比较落后。

军服、七拼八凑的棉衣。

靠红薯秧、玉米秆、粗粮为生。

土质的墙筑成的房子。

基本靠步行、马拉车,少量汽车。

80

年代

科技迅速发展,生活改善了很多。

用化纤布缝成的衣服,棉鞋。

各种杂粮,有时能吃上荤菜。

砖头盖成的瓦房。

部分家庭拥有自行车。

2000年

步入新世纪,科技跨入新领域。

各种各样材质和样式的衣服。

各式各样的食物。

坚固的楼房,不宜倒,提供了安全保障。

摩托车、自行车普遍,私家车出现。

2003年

科技更进一步,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有了更加时髦的衣服。

非典导致很多食品不合格,国家攻关。

有了防震楼,也有一少部分人拥有别墅。

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了。

2005年

摆脱了非典,情况很好。

有了一些有特殊功能、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服。

精美的菜品,优秀饭店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

普遍有了宾馆,豪华精致的楼房,一个个小区。

路上车水马龙,飞机常见,可见科技的发达。

2008年

神七成功,还举办了奥运会,中国国威大振。

防辐射服、防静电服等健康又美观的衣服开始出现。

人们都学会了营养搭配,越吃越健康。

豪华精致的楼房,舒适又方便。

宇宙飞船成功了很多次,飞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现在

继续研制尖端科技……

衣服的种类和功能进一步增多。

早、中、晚饮食讲究健康,食品也非常有营养。

出现了一些智能房,全自动管理。

坐车成了普遍出门方式。飞机也是出差旅游常用的交通工具。

四、结论

1.我国的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充分改善了人民家庭的衣食住行。从穿得上,到穿得暖;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可以住,到住得好;从能出门,到很方便。只用了半个多世纪,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善。

2.我们有这么良好的条件,一定要努力学习,创造一个科技更加发达的国家!

篇八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由栾传大研究员牵头成立全国总课题组,组织了20多个省市地区的中小学校参与共同研究。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从1997年初开始,广西课题组作为总课题组的副主任研究单位,组织了5个实验单位、88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参与实验的教研员、教师1200余人,学生近3万人。在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实验研究已完成了一个实验周期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确定和假设

(一)提出与确定

xx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江主席还要求全国青少年“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中国有着50XX年灿烂的文化传统,素以文明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的情况比较严重,优秀的传统也被忽视,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差,德育效果欠佳等等,使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这一特有资源对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教育青少年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会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的需要。

与其它德育工作一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经过了解和考察,结合我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请示自治区教委领导同意,我们决定参与栾传大研究员组织的全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由广西教育学会牵头,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我区部分中小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二)假设

从时代要求出发,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探究“三结合”传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模式,继承中华美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品质;为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现代中国人打好道德素质基础,提高中小学德育整体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实验对象与组织

(一)实验对象

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教育所辖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内容的教育。

(二)实验研究组织

本实验研究课题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宏观调控、各负其责的组织管理办法。自治区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教育学会1名副会长任组长、教育厅基教处和学会秘书处各1名负责人任副组长)并设有办公室,在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负责制订本自治区的实验研究方案及工作规程、管理条例,提出实验研究的总体思路、模式,培训实验教师和指导人员,指导实验单位和实验校点的实验研究,控制实验进程,总结、交流实验研究经验,表彰先进等。

自治区课题组之下,成立了5个实验研究单位,其中有4个地级市,即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北海市实验研究单位;l个少数民族乡镇,即龙胜瑶族自治县平等乡实验研究单位。5个实验研究单位也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教委领导任组长,教科所和学会的同志任成员。由各实验研究单位确定实验校点,具体负责校点的实验研究管理和指导工作,交流本市实验研究经验。

各实验研究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政教主任具体负责,确定本校研究的子课题和实验的重点德目内容,组织教师具体实施。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实验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内容。具体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警语名言500句》为主要实验教材,辅之以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部分材料。

我自治区各实验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具体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略)。

具体实验研究的方法、途径与步骤: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根据传美教育的内容,设制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和社区等多种形式按德目内容调查了解当时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传美教育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 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传美知识的传授和多种形式、多渠道的传美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道德认知,探索“三结合”传美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3.比较法 主要是作纵横向比较。通过实验校实验前后和实验班与对比班在道德品质素质等方面状况的比较,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验的效果。

4.行为训练法 即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形成传统美德行为的方法。通过教学形式、实践活动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长期训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手拉手”活动等等。

5.考核评价法 制订《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及学生素质个性发展评价表》等评价标准,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集体评价、家庭评价和社区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各个层次的表现及努力的方向,达到传美教育之目的。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广西实际情况出发,在具体操作上,各实验单位普遍按照“一种模式”、“十一个结合”的做法来实施。

一种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结合”区域传美教育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切入口,首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传美教育,通过学校的传美教育,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带动和指导家庭、社区的传美教育,逐步形成“三结合”的传美教育网络,创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传美教育环境,提高学校传美教育的实效性,并达到深化传美教育的意义之目的,即:以传美教育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社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使学校的传美教育得以升华。

十一个结合:

1.学校传美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的基础。我们以学校为主导,把传美教育辐射到家庭,在抓好学校传美教育的同时,对家长进行传美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发挥家庭美德教育功能,成立“传美教育家长委员会”,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传美教育。主要措施有:

(1)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传美教育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传美教育,提高家长的传美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传美教育工作。

(2)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听传美课,参加传美活动,参观传美展览等等,家长与学生共同接受教育,并增强家长参与学校传美教育的自觉性。

(3)编辑传美教育资料。例如《美德》校刊、《传美教育家长报》等,发给家长学习,并要求反馈学习心得,学校将写得好的登出来,学生、家长互相促进。

(4)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建立传美教育家校联系卡,例如,“孝敬卡”、“在家表现活动表”等,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有的实验学校还布置传美教育作业,例如平时主动协助家长料理家务外,假期连续当一周家长,写出当家体会,由家长评价等等。

(5)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评选“合格家长”和“优秀家长”,召开“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传美教育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家长戴红花。发奖状。

通过以上做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2.学校传美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检验学校传美教育的成果,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把学校的传美教育向社区辐射,以社区为依托,动员各方面力量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大传美教育力度,创设大的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这方面我们也是采取由小区域逐步向大区域发展的办法。

首先是建立小区域的传美教育网络。即把与学校有密切关系和学校周边的单位动员起来,例如:与同学校挂钩的驻军、武警、派出所、机关单位和学校所在地的小区、街道、厂矿企业等共同成立“传美教育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各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其职责为:协助学校搞好对学生的传美教育;对辖区内各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教育。在该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各小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构建了全方位的传美教育环境。强化了学校的教育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了社会教育环境。

在区域传美教育网络的建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发挥区域在传美教育实验基地方面的作用,例如区域内部队、纪念场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3.传美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是开设每两周1节的“传美课”。遵循现代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美知识教育。例如不少实验学校依照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框架,采用五环式教学结构来上传美课。即:导入新课——主题教育(学习传美故事,明确道理)——深化理解(充实事例,论证观点)——一评价扩展(辩析是非,指导言行)——巩固延伸(课内巩固,课外延伸)。

二是进行学科渗透。利用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美教育内容,与传美教育的德目挂钩,把传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4.传美教育与“三会”相结合

实验学校把传美教育18个德目内容列为校会、团(队)会和班会的重要内容,每阶段突出一个德目内容,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中心,既丰富了“三会”的内容,又使传美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例如:举行“爸爸妈妈我爱您”、“做礼仪好少年”中队会等。

5.传美教育与节日活动相结合

实验校根据节日的特点,结合传美教育内容,设计主题活动,使年年都过的节日内容变得丰富多采,且得到深化。例如在“三八”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中开展“当家一日,自理一日”,“我给妈妈唱支歌”、“我是爸妈小帮手”、“夸夸我的好妈妈、好爸爸”等主题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立志勤学、求索攻坚、报效祖国”的主题活动等等。

6.传美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在传授传美知识,明白道理的同时,对照德目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文明礼仪训练、良好学习习惯训练等,学传美,见行动,做到人人懂传美,学传美,个个扬美德,有美德。以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例如用“整洁健身”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用“求索攻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

7.传美教育与国内外重大时事教育相结合

传美教育必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中,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教育时机,抓住这些时机,把传美教育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量。例如:1998年抗洪期间,实验学校把传美教育与抗洪精神有机结合,提出“弘扬传统美德,光大抗洪精神”的口号,召开“慰问抗洪英雄”主题班会,举办“弘扬传统美德,光大抗洪精神”演讲比赛,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等系列活动,师生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产生的精神力量。

8.传美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实验学校针对目前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状况,选择相关的德目内容,采取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相谈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耐挫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9.传美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功能。实验学校在十分注意美化、绿化、香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创设传美教育的环境。例如,在校园和教室里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画象;开辟传美教育宣传栏;校广播站定时播讲传美故事和名人名诗名句;建立校园传美教育阵地(广西师大附中的名人名言、诗词、题字碑林、桂林市育才小学的王半塘种植园等);开展班级、校际间的传美教育黑板报比赛,学生间的传美手抄报竞赛和传美知识抢答、竞赛;举行传美内容的文艺演出等等。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内容,优美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10.传美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必须坚持知行一致,通过实践检验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传统美德的形成;把认知付诸于行动,内化为品质。实验校建立了传美教育基地,例如少年军校、农村联系点,扶贫学校等,结合有关德目内容,组织学生到基地军训、与农民“三同”、与扶贫校开展“手拉手”等活动,亲身体验军营、农村的生活,学习解放军、农民的爱国爱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美德。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社会考察等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高新技术开发区,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了解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机遇与挑战及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助人、环保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整洁健身等优良品质。

11.传美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学校的传美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传美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实验学校很注意在向学生进行传美教育之前和整个教育过程中抓好对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传美教育,把它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

四、实验研究的结果

经过4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在科研目标、教育目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在科研目标方面,在抓好学校小范围传美教育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传美教育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

1.探索、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传统美德教育模式,以及构建了“5种研究方法”,“11个结合”的教育途径的传美教育运行机制,较好地处理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其它德育之间的关系,学校传美教育与家庭、社区传美教育的关系。探索、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传统美德教育评价测量方法。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与资料。在研究的基础上,自治区课题组编辑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专辑》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2本书;市传美教育课题组编印了《探索的足迹》、《传美教育论文集》、《传美教育教案集》和《传美教育在闪光》等书12本;实验校课题组也编辑了《执着的实践,有益的探索》等专集50多本。

2.几年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实验人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为我自治区培养了一大批德育研究骨干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全自治区实验人员共撰写论文500多篇,录制教学录像片60多部,且质量较高,获好名次的多,其中有60篇在公刊物上发表,38篇获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和全国总课题组优秀论文一等奖,120篇获2等奖,112篇获三等奖,12部录像片获优秀录像片一等奖,12部获二等奖,4部获三等奖;有18篇论文获自治区课题组优秀论文一等奖,47篇获二等奖,78篇获三等奖,11部录像片获优秀录像片一等奖,16部获二等奖,19部获三等奖。27个单位被总课题评为先进单位,52人被评为总课题组优秀工作者,56单位(含学校)被评为自治区课题组先进单位,120人评为自治区课题组优秀工作者。

(二)在教育目标方面,师生、家长的道德素质和学校的德育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整个精神风貌的改变,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爱国、爱民、勤学、文明、懂礼、守纪、孝敬、团结、助人、诚实、勤劳、节俭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各实验校的汇报材料显示,从总体上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对政治漠然的少了;勤奋学习的多了,厌学辍学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打仗无礼的少了;尊师守纪的多了,违犯纪律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怕苦怕累的少了;关心集体的多了,损坏公物的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娇惯任性的少了;互相帮助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诚实守信的多了,弄虚作假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挥霍浪费的少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例1:柳州市柳钢一中一年级8个班的484名学生刚入学时多数学生组织纪律、待人接物、尊敬师长、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实验仅一年后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2:北海市就传统美德教育的16个德目内容对部分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情况进行了测评,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例3:柳州市文惠路小学实验前不少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坏毛病,例如:在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穿名牌、吃好东西;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开展传美教育,学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支援灾区和手拉手学校的农村学生;在家主动做家务,生活逐浙学会了自理;尊敬老师和父母,学会为父母分忧解愁;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学生的进步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参加实验的许多班级被评为校、市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中队。学生犯罪率、吸毒率为零。例如:柳州市实验校150多个班,有35个班评为市级先进集体,68个班评为校先进班级。又如:桂林市中山中学一年级1个实验班,实验前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习惯,班风、学风较差,实验仅1年多后,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交往,人际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一个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逐步形成,全班同学操行合格率达到100%;辍学率、流失率、违法犯罪率均为零,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和优秀中队,1人评为市“三好”学生,15人评为校“三好”学生,1人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10人评为校学雷锋积极分子。

2.传美教育为学校提供了更具体、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内容,推进了学校德育内容特色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校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实验的学校校貌有了很大改变,不少被评为市、自治区和全国先进学校。例如:桂林中学1999年评为自治区“优秀文明学校”和“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南宁市参加实验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光荣榜上有名:市一职高成为自治区示范职高;南湖小学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二十六中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十三中评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单位;天桃实验学校和民乐小学评为市一级示范学校;市九中评为社区服务先进单位和“树广西新形象,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四中团委评为南宁市“顶瓜瓜”团委等等。市九中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充实、巩固了学雷锋小组i80个,学习互助组235个,并组织了“青年志愿者”为五保户服务。仅半年时间全校学生做好事1067件。十三中成立社区基金会,资助2万多元给家长下岗的特困生继续就读。以上先进事迹均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又如:北海市五中原来是一所比较薄弱的学校,生源也较差。该校参加实验后,把传美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来抓,整个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道德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实验以来,每学年违纪、治安事故率由原来的8.7%递减1.2%,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关系和谐,学生遵纪守法,立志勤,热心助人。仅1999——200o学年后涌现出优秀学生干部170多人,三好学生328人,文艺、体育、宣传、环保积极分子300多人,“弘扬美德”学雷锋积极分子100多名,获各种学科竞赛奖131人次。不少学校不仅抓好校内的传美教育,还把教育的成果推向了社会,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例如:桂林五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当好小交警、到铁路。公路两旁和漓江边捡拾白色拉圾、擦洗护拦,扶贫献爱心,到福利院做好事、到劳教所帮助教育劳教人员等等,仅1998年、1999年全校师生共捐款近2万元,捐书籍4498本,衣物6112件,文具用品3035件。

3.实验班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受到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的教育和熏陶,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了师德水平,人人抓德育,个个抓传美,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教书育人的典型。例如:南宁市有205名教师参加实验,其中有2人评为市先进工作者、2人评为市师德标兵、3人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9人评为市骨干教师。又如:桂林市崇善小学在传美实验研究中向教师进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育,大力表彰本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在全校教师中产生很好的影响,该校教师几年来敢于向全市人民承诺:全心全意投身教育,坚决不搞有偿课业辅导。

4.家长通过传美教育活动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在家能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孩子的成长给予满腔热情的关注和支持。不少家长与孩于达到了沟通,家庭气氛和谐了,感情融洽了。据平等乡平等中心校对六年级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在传美教育中也受到很大教育。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在分析了4年的传美教育的实验研究过程和诸多实验现象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选择与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提出的实验研究宗旨、目标、内容、原则等既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又具有可行性。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对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弘扬与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实验研究证明,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内容是正确、有效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保持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特色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

3.进行“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使师生和家长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也促进了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的发展,使学校、家庭、社区的道德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程度有很大进步,值得推广。

4.实验研究过程中探讨、总结出的搞好学校传美教育和抓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传美教育”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操作性,“五种研究方法”,“十一个结合的教育途径”等为今后大面积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出了新鲜的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讨论

1.“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参与,否则将难以形成大区域的传美教育网络,收到预期的最佳教育效果。因此,得到政府的支持,是进行区域传美教育的基本保证。希望各级政府把区域传美教育纳入各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

2.实验研究过程中,有的单位对学校和家庭的传美教育研究得比较多,但对如何与社区的结合研究得不够,理论探讨有待加深。

3.传美教育的评估机制尚需逐步完善以便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出自:《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1900-XX)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

家庭研究报告8篇

近年来,离异事件频发的发生,导致了离异家庭子女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需要撰写相关的毕业论文,应该如何撰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家庭信息

  • 家庭研究报告8篇
  • 家庭研究报告8篇57人关注

    近年来,离异事件频发的发生,导致了离异家庭子女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需要撰写相关的毕业论文,应该如何撰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离异家庭子女的 ...[更多]

  • 单亲家庭研究报告3篇
  • 单亲家庭研究报告3篇27人关注

    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研究组织(1)专家顾问指导组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 ...[更多]

研究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