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能力研究报告13篇

发布时间:2022-11-27 11:51:10 查看人数:73

能力研究报告

篇一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 我审题不够仔细! 我没理解题意。 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 包办 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 社会数学化 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 产品说明书 股市分析 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导航 。

理论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而 数学阅读 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 数学阅读 。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研究内容

(2)探索出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①对教材中概念、公式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是本课题需研究的问题。

②对计算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对图形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④对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内外数学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组织本课题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2)分别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目标、有对照的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再次完善其能力。

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研究路线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探索、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策略,所需时间一年。本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xx.6-xx.8)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确立研究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对实验班(五四班)进行前期调查。

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自我论证。

实施阶段(xx.9-xx.5)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调查表》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同时撰写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翟素娟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和志娟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中心校李书平校长、市教科研苗东军)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第二阶段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相结合、相对比的研究形式,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同时兼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王丽萍老师负责。

(4)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蔡雅雅老师负责。

总结阶段(xx.5-xx.6)

(2)课题成果的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薛丽霞负责。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数学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时间的保证。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考核评价的保证。在本学校的教科研考核这一块,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高达十分的奖励。

今天,我作为课题主持人能在这儿宣读开题报告,感到十分的光荣和高兴!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能对此课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卲光华 《数学阅读 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m] 1999第十期。

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xx.91 96.。

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xx,(7)59 60。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32 33。

李佐峰,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xx.207 209。

篇二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实验法、测验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从三所小学和三所中学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学习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常规学习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 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结果,四怎样进行研究。

一、学习能力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培养常规的学习能力,运用图书、资料和录音机、v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的海洋进行选择和对知识进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意义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理论意义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方法论。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习方法及其传授问题,重点是研究'巧学'问题,无疑对于丰富新世纪的学习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各门功课都很优异 ,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里所说的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因特网,面对知识的海洋如何选择,对形形色色的资料如何检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这种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育必须由传统?quot;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2.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实践意义

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教育实际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传统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虽然也强调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实上人们更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分偏重于精英,家长、学校、政府都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因此,教师和家长也往往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会念书的,于是加以重点培养;另一类是不会念书的,于是对他们采取放任态度,有的甚至把这些学生当成累赘,当成反面教员,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动辄贬低、挖苦、漫骂、斥责。结果是,许多会念书的由于过度劳累、单调乏味,而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许多不会念书的由于屡屡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厌学。近年来,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实验:问学前儿童,你将来做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挺着胸脯回答,将来上大学。可是,当这些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却只有16%的人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学科内容的灌输和答题能力的训练上;学校、教师的战略战术就是'灯光加月光', 中学生每天要学习15~16个小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每天浸泡在题海之中,整天疲于奔命,机械地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受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都表现出短期行为,每天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忙于出题考试,忙于批卷评分,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因而也没有精力研究学习方法,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打算和动力。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偏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更谈不上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得不到推广应用。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滑坡,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厌学已经不是少数个别学生的专利,而具有普遍性。2002年,我到一所很不错的城市初中给教师讲课,学校领导都反映,约有一半学生有厌学情绪,不仅是'差生',学习好的学生也厌学。一位省实验中学的高中生写文章发泄内心的感受:我们同情孔已己,我们同情范进,然而在我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进的影子。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查,样本是选自北京、河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小学1.6万多名学

此文共有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篇三 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摘要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实验法、测验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从三所小学和三所中学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学习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常规学习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 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结果,四怎样进行研究。

一、学习能力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培养常规的学习能力,运用图书、资料和录音机、v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的海洋进行选择和对知识进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意义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理论意义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方法论。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习方法及其传授问题,重点是研究'巧学'问题,无疑对于丰富新世纪的学习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各门功课都很优异 ,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里所说的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因特网,面对知识的海洋如何选择,对形形色色的资料如何检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这种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育必须由传统?quot;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2.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实践意义

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教育实际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传统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虽然也强调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实上人们更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分偏重于精英,家长、学校、政府都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因此,教师和家长也往往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会念书的,于是加以重点培养;另一类是不会念书的,于是对他们采取放任态度,有的甚至把这些学生当成累赘,当成反面教员,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动辄贬低、挖苦、漫骂、斥责。结果是,许多会念书的由于过度劳累、单调乏味,而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许多不会念书的由于屡屡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厌学。近年来,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实验:问学前儿童,你将来做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

挺着胸脯回答,将来上大学。可是,当这些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却只有16%的人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学科内容的灌输和答题能力的训练上;学校、教师的战略战术就是'灯光加月光', 中学生每天要学习15~16个小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每天浸泡在题海之中,整天疲于奔命,机械地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受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都表现出短期行为,每天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忙于出题考试,忙于批卷评分,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因而也没有精力研究学习方法,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打算和动力。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偏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更谈不上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得不到推广应用。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滑坡,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厌学已经不是少数个别学生的专利,而具有普遍性。xx年,我到一所很不错的城市初中给教师讲课,学校领导都反映,约有一半学生有厌学情绪,不仅是'差生',学习好的学生也厌学。一位省实验中学的高中生写文章发泄内心的感受:我们同情孔已己,我们同情范进,然而在我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进的影子。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查,样本是选自北京、河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小学1.6万多名学生。有58.9%的学生选择'假如我可以不上学的话,我会不去上学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尽管如此,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法国的高中生一般会三四门语言,马来西亚的高中生一般也懂得三种语言,他们全然不像我们的学生这样累。xx年底,我在香港的街头上看到许多中小学生不慌不忙地走着,看一看表,已经快到9点了。心想,这些孩子是上学呢还是放学了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是9点上课,下午1点放学。然而,那里的孩子一般要懂得几种语言,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并不比我们的孩子少。

篇四 《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

尊敬的领导、同事:

大家好!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师,或是由教师出身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教学都有很好的认识,我也知道,大家的教学能力都很强,业务知识也很突出,所以我在作出我的研究报告后,也请大家能够认真的对我的观点进行总结,找出我的缺点,我会做好的。不过目前来说,我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

一、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基础教育正在着力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支柱。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在学校教学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发挥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辟一条新的高效的途径。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创新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五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中期报告

老洲中心学校课题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电化教育馆[xx]52号、省电教育[xx]31号和市电教馆铜教电函[xx]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工作,加强校际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发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课研的学术水平,依照中央电化教育馆《“xx”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期评估检查指标》的要求,现将我校承担的“xx”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中期自检评估情况报告如下,如有不足之处,敬请省、市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批准立项的时间

xx年5月我校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拟定《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xx”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研究方案。该方案经市、省专家组指点、论证、评审,于xx年11月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央电化教育馆‘xx’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为062921360(见安徽省电化教育协会、安徽省电化教育馆省电教[xx]20号文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

2、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3、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4、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xx年5月——xx年7月,主要任务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做好课题论证、申报立项等工作。

2、调查阶段:

xx年8月——xx年12月,主要任务是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3、实施阶段:

第一步:xx年1月——xx年12月,主要任务:(1)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2)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第二步:xx年1月——xx年8月,主要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第三步: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校本教研的研究。

4、总结结题阶段:

xx年1月——xx年8月,主要任务是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成果汇编,课题验收结题工作。

三、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自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央电化教育馆‘xx’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立项时间以来,我校课题组严格执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认认真真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地抓落实,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认真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工作。

为了努力实现课题研究组确定的课题研究的目标,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正确评估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性,我们课题组在向市、省电教馆递交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实施方案后,就及时组织广大课题组成员广泛开展了课题研究调查工作,认真扎实地做好“调查方案的设计、深入各村小实地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调查资料情况的分析和调查总结报告的撰写”等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切实注重课题过程的研究,为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2、认真及时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自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央电化教育馆‘xx’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以后,在市、县电教馆领导的关心指导,经过课题组达一个月的精心筹备和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xx年9月20日上午在老洲中心小学电教室进行了正式开课。参加会议人员达40余人。首先,课题组副组长包柏松同志宣读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安徽省电教馆“关于公布‘xx’全国与全省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的通知。”(中央教电馆研字062921360号和省电教[xx]20号文件)。接着课题组副组长魏百海同志代表课题组向参加会议的专家、领导以及全体课题组成员作开课报告以及有关课题研究问题的说明。再接着课题组组长周坚平同志宣读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然后,铜陵县教体局电教馆李久东同志围绕“课题研究管理的问题”作了专题讲座。最后,课题组组长周坚平同志作了总结性发言并就有关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具体地布置。同时,会议还号召和倡导大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潜心研究,认真反思,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让大家人人都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人人都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本次开题会将永远载入老洲中心学校教育发展史册。

3、以校本培训为抓手,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1)领导重视,全员发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结合学校现有的电教设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印发学习资料、邀请专家讲座、开展专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促进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正因为观念的更新,许多教师对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情有独钟,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

(2)重点培训,分层推进。首先从学校领导开始,校长主任身行力先,自觉参加由中心学校课题组举办的计算机和英特尔r未来教育专业的培训,占领信息教育的至高点,取得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权。接着培养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和电教设备管理人员,适时先派他们参加由县、市、省电教馆举办的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培训,回校后,再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母机”联动作用。自xx年2月以来,我们先后选派了20余位骨干教师或电教设备管理人员参加了由县、市、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训。最后着力全体教师的培训,力争让每一位教师不仅“会用”、“爱用”,并且“用得好”。xx年暑期,我校将现有的48位小学教师分两批参加由市教育局电教馆举办的计算机教学专业培训,其所有参培人员均取得由市教育局统一颁发的《铜陵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率先成为全县18所中心学校第一个教师100%参加计算机教育专业培训的学校。xx年10月——xx年12月,我校课题组依照子课题(一)的实施方案,利用每周的双休日的星期六,又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提高的培训。xx年7月25~30日,我校课题组对全乡48位小学教师进行了暑期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远程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培训。xx年8月我校课题组又对48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英特尔r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培训。

4、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全面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好课题实施工作,我校课题组经过多次会议的研究讨论,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有关课题的“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建设制度、课题成果汇报与交流制度、课题经费保障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课题有序地开展下去。

5、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1)xx年在省市电教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通过向教师借款付高利息的方式,投资1万余元(其余资金由省市电教馆承担)新置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成为铜陵县18所中心小学第一个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

(2)xx年学校又投资1万余元,用于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内的日光灯、电风扇、课桌椅、窗帘等硬件设施建设。

(3)xx年5月学校再投资1万余元,开通了校园计算机互联网,实行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典型引路和整体带动作用,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4)通过配备的农远接收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等电教设备,大量接收外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下载、整合、刻录,不断补充光盘资源。到目前为止,学校通过下载、刻录、补充光盘资源达100余盘,接收教育教学资源达400g。

6、围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校本教研活动。

(1)认真开展“三机一幕”进课堂活动。(“三机”即收录两用机、实物投影机、多媒体;“一幕”就是投影幕),学校课题组严格要求教师适时将录音磁带、光盘以及相关课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学过程,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创新教学思路。

(2)认真组织开展第五、六届小学语文、数学电教优质课暨“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比赛活动。

(3)认真组织开展县乡教学能手校域示范公开课教学月活动。

(4)认真组织开展县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比活动。

(5)认真组织开展教学对外开放周活动。

(6)认真组织开展六项电教学术作品的评选活动。

(7)认真组织开展县、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收获与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课题经费不足。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外出学习所需的费用。

2、缺乏课题研究的第一手参考学习资料和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不够深入细致。

3、由于教育人事变动太大,课题组相关成员需要适时更换,难以保持课题研究的持续性。

4、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重要变更

1、原课题研究

领导小组组长陶端正同志因县教体局人事的变动,已于xx年2月调离老洲中心学校。为了不影响课题的正常研究工作,经课题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有现任老洲中心学校校长周坚平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且已上报市教育局电教馆备案。

2、由于乡中心学校教研员的更换,现有原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魏玮同志担任乡中心学校教研员,全面负责主持全乡小学教学与教研工作。为了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持续下去,经课题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并征得课题组组长的同意,决定增补魏玮同志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且已上报市教育局电教馆备案。

六、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前一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针对现有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状况,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的互联网络资源,加强教师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成功的研究经验为己所用。

2、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

3、通过开设讲座、教师自学、组织集体学习讨论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真正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4、加强课题组成员反思意识,不断深化课题研究,力争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上有所创新。

5、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加大课题经费自筹力度,多渠道、多方式争取较大的课题经费。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上传到网上的材料成果

1、课题申请·评审书。

2、《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实施方案。

3、《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开题报告。

4、关于要求更换课题组长的申请报告。

5、关于要求增补课题研究人员的申请报告。

6、《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实施方案(子课题一)以及研究报告。

7、《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子课题二)以及研究报告。

8、《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以及研究报告。

9、《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中期报告。

(二)阶段性研究视频成果

1、电教优质课堂教学实录(3盘)。

2、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设计和课件(1盘)。

3、相关论文电子文档(1盘)。

5、师生获奖成果(1盘)。

6、课题研究成果集(1盘)。

(三)阶段性研究其他成果

教师成果:

1、江永生、李久东二同志撰写的教育技术研究论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荣获xx年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三等奖,并收入安徽教育资源网(www.ahedu.cn)。

2、包柏松、江永生二同志撰写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方案荣获xx年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三等奖,并收入安徽教育资源网(www.ahedu.cn)。

3、包柏松、王素娥二同志撰写的《乌鸦喝水》教学设计方案荣获xx年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三等奖,并收入安徽教育资源网(www.ahedu.cn)。

4、胡红兵同志xx年7月荣获铜陵县第五届小学优质课堂电化教学暨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比赛(语文学科)二等奖。

5、江永生、章爱琴、王浩、魏百海四同志xx年5月分别荣获铜陵县第五届小学优质课堂电化教学暨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比赛(数学学科)一、二、三等奖。

6、魏百海、章爱琴、王娟娟三同志xx年6月荣获铜陵县“教学能手”称号。

7、魏百海、王浩二同志xx年7月荣获铜陵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称号。

8、江永生、赵清洁二同志设计的《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荣获xx年铜陵市中小学电教教案设计评比三等奖。

9、江永生的《点滴积累》荣获xx年全县中小学教师个人主页评比一等奖。

10、江永生的《梯形面积的计算》荣获xx年全县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二等奖。

11、王浩的《圆的认识》荣获xx年全县中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评比二等奖。

12、王浩撰写的《培养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论文荣获xx年全县中小学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13、江永生、王浩二同志xx年10月荣获铜陵县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师典型课例教学大奖赛二等奖。

14、王浩xx年10月荣获铜陵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考评教学大奖赛数学组一等奖。

学生成果:

1、代云、苏芮同学分别荣获铜陵市第五届中小学电脑制作科技创新作品评比一、二等奖。

2、王礼珊、金莹同学分别荣获xx年铜陵县首届中小学生信息学奥赛二、三等奖。

3、谷玉锁同学荣获铜陵市第九届中小学电脑制作科技创新作品评比二等奖。

八、中期检查活动简况: (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根据教育部中央电教馆[xx]52号和省电教馆[xx]31号文件的要求与具体实施办法,铜陵市电教馆从今年九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对我市国家级、省级实验学校“xx”教育技术课题中期评估工作,我市共有课题22个。

接到省馆文件后,我馆于xx年9月15日组织22个课题学校的负责人在市十二中学召开了课题交流研讨会,会上传达了国家、省相关文件,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进展情况。根据文件要求确定了自查时间和材料报送时间。各课题组会后积极准备,按时完成自查和网上报。所有课题材料上报市电教馆。

我馆于xx年11月11日组织专家在铜陵市附属幼儿园集中对所有课题进行评估。本次评议专家组成员有:

1、市电教馆馆长殷振平

2、市电教馆副馆长刘勋(中高)

3、市教育局教研员张瑞光老师(中高)

4、市一中潘泽航老师(中高)

5、市二中严良化老师(中高)

6、市十中宋陆玖老师(中一)

7、市铜官山教育局教研员胡斌老师(小高)

8、市实验小学曹梅老师(小高)

9、市电教馆工作人员张海成(中一)

课题中期评估办法,主要采用(1)、查看资料;(2)、和课题学校教师交流座;(3)、现场调研等方式。

九、专家组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已经取 得的成果,进行可持续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800字。)

该课题历时3年的研究,经过先期准备,论证立项,师资培训,硬件建设,教学实践等阶段,有丰富的成果,带动了全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该课题选题好,针对性强,观念新,运用恰当,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建议该课题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研究,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经专家查阅资料得分78分

专家组组长签名:殷振平 张瑞光 胡 斌 梅

xx年11月16日

十、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核查意见:

同 意

xx年12月12日

(包柏松、魏玮拟稿 周坚平审定)

篇六 “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

“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根据《关于在“十五”期间开展教育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2001年6月---2004年7月,蓟县教研室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经过为期三年的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已如期结题,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发展教育的客观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从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塑造适应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确立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总方向——素质教育。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我们明确了这轮新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改革的中心任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要落实这些先进的理念和任务,就必须转变原有的一些教学理念,改革障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世纪之交,第三次全教会吹响了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号角。国家站在整个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的高度,加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的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陈旧的教学内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目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导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广大教师正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新的这轮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这需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淡化学科界限;自主选择合适的教育载体,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教学强调均衡性、合作性、选择性和共创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逻辑延伸,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施过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要求学生手脑结合,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因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能缺位的,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任务:

1.进行教学原理、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可行性、适用的范围,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

2.探索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教学新体系的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3.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方法。

4.通过创新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技能,能积极进行创新思维,善于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形成有实践价值的实验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实验经验论文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要坚持运用各种教学理论的新体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以及江泽民总书记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的指示,根据我国国情吸收发达国家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改革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教学原理、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可行性、适用的范围,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探索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教学新体系的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实验从2001年6月起批准立项到2004年7月结束,研究时间持续3年多,中途无间断,研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6月—2002年7月,确定实验校和子课题,制定可行性实验方案。

2001年6月-8月,利用三个月时间,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并对全县各中小学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和筛选,把全县国办中小学、乡镇中小学确定划分为不同层次课题研究试验校。批准实验校根据本身教育资源确定子课题,撰写可行性课题研究方案。

2001年9月-2002年3月,课题组成员开始研究论证,并及时掌握子课题校研究进展情况。2001年6月,结合蓟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蓟县教研室制定下发了《关于蓟县中小学、职校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实施意见》。在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中,倡导全县各学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改变落后的教学结构,构建“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2002年4月-5月,结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探索出适合我县教育的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及其操作体系。如县教研室的“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擂鼓台中学的“立体效应”型教学模式;马伸桥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等包括各学段各学科多个课堂教学模式,有利地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2002年5月底,在对全县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学校调研的基础上,县教研室中心课题组组织了全县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所取得初步成果的交流活动,会上有8所学校的8个子课题组,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学校将开题一年来研究进展情况及撰写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交流,并把这些典型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向全县推广,推动了蓟县中小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2002年5月-6月,根据全县课题研究实际,制定下发了蓟县《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的意见》,推动了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全县中小学、职校广泛开展此项活动,调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正确处理了“五个关系”:即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教科研与教师学科基本功、一般基本功的关系,教学改革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深入开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四基”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我县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还邀请北京三十五中特级教师、教科室主任顾义群讲授“双主教学”理论与实践。教研室主任、主管主任和各学科教研员为全县中小学领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讲座8场,举行新大纲、新教材辅导、六年级教材教法和高中会考专场辅导16场,有的学科结合辅导与讲座,还展示了的创新教育优秀课。对干部教师增强教改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4年1月,重点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体系。

在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的领导和教师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到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课题组成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及时了解了全国各地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先进经验。县教研室又组织全县的课题组骨干教师,到山东临淄、江苏洋思和河北衡水等名校学访,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认真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实验工作。

根据我县城乡教育差异,课题组成员可根据蓟县《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的意见》的要求,指导和探索各学段、各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在教研室“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的大模式下积极创建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如:小学语文的“单元授课,激情导学,协作实践,能力发展”模式,小学数学的“自学——探究”模式,高中语文的“立体效应”模式,中学语文、数学的“协作实践、点拨反馈”模式等等。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强调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将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过程;以人为本,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还通过研究课、研讨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促进全县中小学任课教师掌握《天津市中小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引导教师从实际出发,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使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设计和要求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进行整体优化,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贯彻《天津市中小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新知识、新事物,获得新思想和新方法,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003年4月中旬,全国首届“和谐杯”新课程理念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我县举行。在这次评选活动中,我县也推选了一批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参评,对我县中小学今后开展的课程改革和教科研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一次展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教学课堂模式的讲课比赛,也是总结交流课题成果和经验的研讨会,又是一次聆听专家、学者讲解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上课、评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报告会。为我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提供了一次向参加优质课评选的各省市兄弟学校教师学习的好机会,提升我县干部教师新课程理念,推动我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以及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2003年6月上旬,我们先后邀请市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等专家为我们教研员作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改革系列讲座。并把课改系列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各乡镇教委和国办校,供基层校领导和教师学习。暑期我们又举办了以新课改理论知识为内容的全员培训活动。2003年8月初,对小学业务校长进行培训,举办专家讲座,并分别对小学各学科参加新课改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段学科教研员深入各乡镇、国办中小学的课题实验校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反馈,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展。

2003年下半年,重点研究、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途径,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案例和实施办法。我们进行了区域性教研,分别组织了上仓片,下仓片,邦均镇片,下营片,擂鼓台片等乡镇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观摩课、研讨课和典型课活动,从中总结经验,确立适合我县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并择优向全县推广。

在分片教研,典型课引路的基础上,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进行研讨,对课堂教学及其模式进行反思,尤其是它的可操作性和效应情况,最后进一步确立了我县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科教学创新模式,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同时制定了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教学、教案、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生评价教师四大方面。

为巩固实验成果,肯定实验者的成绩,我们对点校的实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价,采取了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深入课堂,师生访谈,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题的进展情况,特别是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评价,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阶段:2004年2月—2004年7月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征集和数据的统计和终结性成果的总结。

在前两个实验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数据的统计和终结性成果的总结工作。中小学各学段教研员深入基层校开展听课调研,特别是深入山区、库区、边远地区的学校,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指导。集中解决在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毕业班教学管理以及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到一所学校,分别召开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听推门课,然后与学校领导反馈意见,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召开座谈会二百多次。听课一千多节,听课教研中,发现典型课给予推广,举办各学段学科教学观摩课二十八节。认真落实市教研室制定的《课堂评价标准》,检查各基层校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以及第五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自评互评情况,指导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各学科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途径,总结出具有普遍性、实用性的教学成果,创建“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精神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并把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经验、典型课例向全县推广,推动蓟县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全面提升蓟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全面上水平。

蓟县康各庄中学承担的子课题《构建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构建了预习、检测、解疑、总结规律、反馈的“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现了“四转变”,即:教学思想上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本;教学方法上变结论教学为发现探索;教学手段上变单一传统教学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评价上变区分为激励。学校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下营镇初级中学生物学科承担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效果。传统的生物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生物教师孙凤同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他要求学生把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学习科学方法。他带领学生对山区可食性植物进行认真调查,走遍了蓟县北部山区,总面积1350km2,进入过170多个自然村,访问了上千人,对23种野菜进行了Vc含量鉴定,采集制作植物标本153件,制作昆虫标本76种(20盒),学生小论文110篇,搜集编写菜谱180种,编写药膳37种,总结各种治虫方法30余种。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制作以野菜为主要原料的食品,也初步了解了野菜采集、运输、浅加工等实用技术。

开展了“蓟县北部山区农林果害虫种类的调查”研究性学习。对北部山区的基本概括、农林果的分布状况、虫灾频繁的原因、农林果害虫种类、习性、栖境、防治的一般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写出了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得到了市教委中学处和县教育局领导的好评。

两个研究课题:“蓟县北部山区可食性野生植物调查”和“蓟县北部山区农林果害虫的种类调查与防治”被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五单位作为“种子方案”推荐到 “国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资源管理库”。天津市教委中学处的领导参观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展览后,当场做出由市教委中学处出资金,包销售,出书的决定。《下营镇初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初探》一书向全市发行。

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下营中学《在生物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纪实》一文获“新世纪杯论文评比”一等奖。《天津市北部山区可食性野生植物的调查报告》一文获“双成果优秀论文二等奖”并被认定为市级教科研成果。《在生物学科实施STS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文获“新世纪杯优秀论文二等奖”并被认定为市级教学成果,还有三篇论文被评为县级一等奖。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一)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内容的创新。许多学科教材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验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或增添教学内容,或调整教材顺序,或开展课外活动,尽可能弥补教材之不足,充实、扩展有关教学内容,为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例如小学数学课题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自己寻找素材补充、调整教学内容。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鱼儿乔迁新居时,在哪个物体中最舒适、最宽敞。教师出示三个不同的鱼缸后,让学生先观察,再往鱼缸里倒水,让学生观察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培养在于教学资源的创新。教学的场所主要包括教师和课外活动场所。由于空间的限制,教室很难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创造空间和材料。于是,我们以教室内的墙壁、墙角、黑板等为资源,设置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图书角”、“实验角”,开辟了以及时发布学生尝新思维火花和观察日记为核心的“作文月赛”“我爱学数学” “校园艺体活动周”“每周学英语”等系列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创设锻炼思维品质、发展个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园地。还让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新世纪、我能行”等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社会,鼓励学生自由地,甚至标新立异地进行探索或创造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手段的创新。我们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主动学习制作CAI课件的设计等,把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兴奋、不断的激动中展开思维活动,增长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上地理课《大气的垂直分层》,虽然教师备课时制作课件的时间多花了一点,但教学效果大不一样。它要比黑板上画一画,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有的甚至在黑板画也画不出来,而多媒体上应有尽有。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长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就必须灵活运用能激发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体验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某种模仿的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就像演员体验生活一样地去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主动参与到对知识内容的构建中去;挫折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向学生演示预先安排好的思维受阻的现象,让学生看到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所经历的“挫折”,以及如何在若干次“挫折”后又克服了思维上的障碍,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结论。

5、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氛围的创新。在教学中,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是环境,我们经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铺石;创立学习共同体,活跃课堂氛围;运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活课堂气氛;运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充满想象、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保证。

6、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反馈的创新。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批改作业,用“×”、“√”等判优劣正误,学生看后往往要么不高兴,要么无所谓。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改变了方式:批注应注意什么问题、加上鼓励性评语、要求学生反思悟错等。这样做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认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我们对实验前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测试对比,并结合三年来学生学习成绩和参与各项比赛获奖情况的统计分析,看出学生通过本课题实验创新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表现在:

1、学生对事物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2、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步养成思维的发散性、集中性与新颖性,并逐步养成主动地、多渠道地求知的习惯。

3、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多角度观察事、发现事物的特点。

4、喜欢动手,善于把事物重新排列组合,创造新的事物,有试图用各种新的创造技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5、想象力丰富,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

6、有创造毅力,不怕困难有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创新的同时更扎实了学生的基础,我县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全市中、高考等大型考试中,我县的高考一次上线率、重点率名列农口五县第一,其他各种考试也始终名列前茅。会考合格率达99%、优秀率达65%以上。

(三)建立了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小学学段各学科学生学习水平评价作为重点来研究,把它看成是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小学各学科实行学生学习水平评价,主要目的是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和“一个加强”:即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学习情感与创新的培养。小学各学科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测试与学习情感考查相结合,笔试、口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平时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相结合,达到分项检测与综合评价相统一,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确定试验校和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新教材试教、学科教学评价和创新教育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知识、技能、学习情感专题研究,在建立小学考查学科“分项检测、等级评价”的基础上,拟定了《蓟县小学考查学科学生学习水平测评指导意见》,对考查学科的检测内容、方法、要求和标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评价重视知识、能力的评价,更注重学习情感的评价。加强对小学考试学科的管理与指导,改革监控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经过研究探索,实践运用,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逐渐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之后,我们又深入基层校进行调研,进一步掌握教学评价方案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完善《蓟县小学考查学科学生学习水平测评指导意见》;完成《蓟县小学考试学科学生学习水平测评指导意见》(试行稿)的修订工作,使小学有关学科的教学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创造了一大批先进的教学模式,撰写了大批有价值的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中,我们征集了国办中小学、乡镇中小学等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城区、山区、库区和边远地区等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途径过程中撰写的论文、经验等100多篇,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80多份。教研室中心课题组举行了课题结题总结报告会。以总结汇报、经验交流,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和优秀课展示的形式举行全县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课题实验经验。

中小学各学科已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经验,构建多个教学模式,涌现了多个有实用价值典型课例。

高中学科创建的语文“联想拓展作文”教学模式;化学“导学—探究”化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政治“三自一导”教学法;蓟州中学的“双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杨家楼中学《地理学科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数学“问题——猜想——探究——应用”教学模式;“异步目标,导学模式”;官庄镇教委的《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题,以思维规律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城关镇中学的《加强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小学学科创建了“协作实践,点拨反馈”,“以读代讲,感悟教学”,“单元授课,激情导学,协作实践,能力发展”模式,小学数学的“自学——探究”模式;城关小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策略的研究》。

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途径过程中,有一大批论文、经验发表和获奖:

2003在市教研室教研信息化工作汇报会上夏守山主任以《搞好教研网络建设,开展好网上教研》为题,向市教研室领导和汇报了蓟县教研室在“非典”时期开展网上教研的经验;

2003、7在天津市教研信息化工作推动会上,张秋亮以《技术提升教研,创新决胜未来》为题,向全市各区县教研室介绍了蓟县教研室开展信息化教研的经验;

2004年《天津教育》第一期,将以《北方风来满眼春——走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蓟县教研工作》为题,从领导重视、教研员职能转变、课改培训、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等方面报道蓟县教研室的认真搞好新课程实验的做法和经验。

刘晓英、赵永华执笔的《“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获2003年天津市中小学第九届教研教改“双成果”一等奖;

牛士诚、于俊文、邵焕芝合写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与认识》刊登在2003年7—8期《天津教育》上。

邵焕芝撰写的《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或2001年素质教育新世纪论坛征文市级二等奖;《实施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获2002年市教育学会综合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高中化学教研员李忠《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获2003年天津市中小学第九届教研教改“双成果”二等奖;

初中“异步目标,导学模式”被收录在市教科院、蓟县教育局联合主编的《走进教科研》一书;

初中英语教研员吴守利《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探索》被收录在张建昌主编的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学科素质教育指导》一书中。

五、课题研究后的体会与思考

(一)课题研究后的体会:

1、教育要改革、模式要更新、教育科研必须先行。

2、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基本保证。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办法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基本途径。

4、教师创造性水平的发挥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基本前提。

(二)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的范围十分大,课题研究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面广量大,而我们子课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这一领域,如何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也是今后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2、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只是初步的,是培养一种意识,当前,在权威的评价机构还没有完整科学合理可操作化的体系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究竟怎样进行界定与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在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许多课题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总之,通过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和大的提高。今后,我们要在市教育局、市教育学会的领导下,进一步搞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天津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七 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艺术表现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艺术表现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19xx年以来,我校承担常熟市总课题《聚集素质教育,优化音乐过程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艺术表现能力》的实验研究,我们课题组积极进行探索和实验,引导学生在艺术教育天地里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素养,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课题实验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课题研究首先将重点放在唱游教学上。唱游教学是学与玩的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刚从学前阶段过渡到小学学习,还具有许多学前儿童的特点,他们的直观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发达,虽好奇但注意力不持久,虽好胜性强但又显得比较脆弱,同时他们又表现出爱唱、爱跳的天性,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一些动作,喜欢把自己当成音乐中的一个角色,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思维和动作,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音乐的知识范围,来创设一定的情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唱、玩、跳,使之从小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激发情趣,培养乐感,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自己的心理发展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使其通过学会听不同的音乐,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2、平等对待原则:心理教育只有在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心理气氛中才能有效地进行,只有从尊重学生出发,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学生才会打开自己的心扉,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点面结合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健全的发展。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实验法,从情感领域方面加以探索,不断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二)课题实验的步骤和措施

1、第一阶段(1999.3~1999.8)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2、第二阶段(1999.8~2000.6)是具体实施阶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条措施:

⑴立足课堂重开发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着重对学生的课堂开发,先让学生认真聆听唱游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引起情感的共鸣,熟悉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等,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只有充分的熟悉了音乐,才能进行编排唱游动作,以进一步理解与表现音乐的形象。唱游活动可由老师设计编排,然后给学生示范讲解,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创编等。

a、教师示范讲解

根据少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对音乐和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根据乐曲指导学生进行舞蹈的表演,或根据歌词设计动作,让学生从模仿到创作,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表现能力,如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等。

b、学生即兴创编

唱游动作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凡是在唱游中反映的是小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就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地创编,让学生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等,激发他们的表现力。

⑵参与活动重实践

掌握知识技能的.最好途径是实践,因此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对于激发他们的表现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各种音乐游戏、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如《听音接力》《小猫钓鱼》等游戏都可以选用,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个别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表演,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

3、第三阶段(2000.7~2001.3)为实验总结阶段,主要是继续实验,提高总结。

二、研究的成果

实验班中的学生能做到边听音乐边表演,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王佳妍等同学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舞蹈《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在校观摩活动上表演,受到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能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塑造形体美,老师学生合作排练的舞蹈《伟人曲》在xx年市小学生文艺会演中获三等奖;在20xx年的元旦文艺会演中,排练的舞蹈《摘葡萄》、《茉莉花》,独唱《冰糖葫芦》分别获等级奖,一堂歌表演公开课《小雨沙沙》在梅李片音乐评优课中获二等奖;本课题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认识并开拓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艺术美,最终达到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三、对本课题的评价

本课题经过全体课题成员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在实验班中学生做到边听音乐边表演,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形体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把学生的潜意识审美引导到了有意识的审美中,突破了思维局限性,从感受到理解音乐,充分认识并开拓性表现出音乐的艺术美,最终达到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篇八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

赵亚荣

所在单位

未央区感业寺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助攻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

2.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习惯欠佳能力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课外书籍几乎无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颇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3.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会有个性化的体验,才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关键词

“阅读”是搜集处理n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自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书目。自主阅读能力,它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贵在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认识。

二、课题名称解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立足语文课堂,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问题、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寻求解决之道。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的现状,阅读兴趣缺乏的原因,寻找探索一定的方法,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

2、对于阅读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予以纠正,加以正确引导,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方法。

3、立足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的自主意识、思考习惯、提取信息的能力予以培养提高。

4、提高学生主动学、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5、有针对性的解决 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践行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研究步骤

㈠准备阶段(xx.5-xx.6)

1、确立研究课题

2、进行理论准备,制定研究计划

㈡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确立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⑴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有多少人对阅读感兴趣,有多少人对阅读缺乏兴趣。

⑵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⑶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方法,有自己的认识。

⑷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2、第二阶段:通过调查谈话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立足课堂对自己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结合理论支持,探索解决之道。

3、第三阶段:在课堂上实践,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步骤方法,改进阅读教学的无趣苍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

㈢总结阶段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随笔、教学设计、论文,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总结可操作的经验方法。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结合本课题撰写有关的随笔、教学设计、论文等。

2、对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所改善,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有提高。

3、推荐学生阅读有益的篇目,学生阅读兴趣提高。

篇九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简介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不是什么新论了,自从提倡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都把目光转向了这点,这也成了我们当前教育的重点。可是很多观点都是从理想方面来谈的,而我们作为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好条件,因为我们是始终和实践以及创新连在一起的。在过去,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但都是个人方面的成果,我们这一次要通过集体的力量将这些成果汇聚在一起并使他更加强大。

二、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课题的理论价值:

对理化课堂上进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坚持运用陶行知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以及江泽民总书记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的指示,根据我校初中的实际情况,学习国内理化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理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

2、课题的实践价值: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发展教育的客观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从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塑造适应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

理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做”的科学,理化实验教学中最能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现在理化学生实验,多为老师手把手地教或演示,学生不动脑筋,只是被动的看或做,长期下去,学生不会动手,怕动手,不会动脑,怕动脑,不会处理一般的简单问题了,对理化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更不要说什么创新了。所以我们认为开展对理化课堂上进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

三、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实验主要是研究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行为能力和基础能力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开展理化实验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施四个转变:

(1)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学习;

(2)从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转变为以深刻理解为主的意义学习;

(3)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

(4)从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力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力求通过理化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分组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撰写小论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活动),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不断享受成功的感受,使学生能自主地将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有机地结合,“心智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提高理化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研究水平。

2、课题主要内容的论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指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他们的创造发明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后者主要是指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尽管上述“新”东西可能是别人已经发现、提出或者解决了的。中小学科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那么亲自去把握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强烈”,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极大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计划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当学生遇到疑问时,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理化、化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理化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有新发现中产生创新的萌芽。

2、多想: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实验事实说明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在实验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妥善处理废液和废渣,及时清洗仪器,打扫实验室等。

对教材中操作简便、易成功、耗时少、安全无污染的演示实验,我们尽量改为边讲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学生总结归纳,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同时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

同时本课题也在注重理化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新”、“细”、“实”、“活”。

1、新:教师要确立教育的新理念,“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是靠教师去培养和挖掘。

2、细:实验教学要严谨细致,倍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一切、善于比较异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等良好的创造思维的品质,从而实现教育的超越。

3、实:实验教学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制定的目标,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在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做”上下功夫。

4、活:教学方法要科学灵活,教学手段要合理恰当,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五、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研究了十多个省、市级课题,对教学中面临的多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本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老师,大都也参加了上述课题的研究,他们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厚实。

本课题组的组长丁凯通校长,大学本科毕业,系当前我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工作多年来特别注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创造快乐的班级学习氛围,教学实绩显著,并且善于专研。

本课题的主持人杨国岭老师,大学本科毕业,系我校初二年级副主任,工作以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曾多次承担学校、县和市优质课比赛,并获奖,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论文多次在县、市、省、获奖。同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我校不可多得的实干型教师。无论接受什么任务总能按质按量完成好,在教师群体中有一定声誉。且教学功底扎实,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课改热情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我校的一线教学精英,她们教学功底扎实,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她们课改热情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业务上精益求精,肯钻研,肯创新,工作相当吃苦,有爱心。

一旦投入了课题研究,我们都将以高昂的热情参与教研,给课题充分的时间保证。

六、课题的研究人员分工以及实施阶段的计划

1、课题负责人:丁开通、杨国岭

2、课题分工:

(1)第一小组:组长:丁开通

组员与分工:a、陈洪曙、葛乃军负责课堂教学b、吴乃江、徐李亮负责调查与研究

(2)第二小组:组长:杨国岭

组员与分工:a、蔡中祥、刘红梅和彭青红负责数据分析总结b、梁浚、韩丽华负责实验与反思

3、课题研究实施规划

第一阶段:制定计划阶段(2023年4月~2023年7月初)

主要任务:

1. 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2. 选定实验班级,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填写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4. 认真规划本课题的具体内容,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研究阶段(2023年7月初~2023年8月底)

主要任务:

1.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成各组的实验研究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23年8月初~2023年12月初)

主要任务:

1. 收集与创新素质教育相关的资料以及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组织集中学习。

2.在每周的业务学习活动中讨论新课程与创新教育的联系。

3.分析不利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存在的问题,分小组分内容进行研究,着重讨论与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走进课堂,通过研究课或是录像课的形式直观了解这些问题,并将改进的方法付诸于实践,检验它们的实际价值。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23年1月~2023年6月)

主要任务: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

2.在本校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

3.整理研究档案,完成结题报告。

篇十 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一)实践背景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而阅读的基础就是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才能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那么,保证课内识字教学效率,是保证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重要保证。

再者,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阅读写作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还多,识字量如此之大,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符合新课程理念,操作性强,课题围绕多方面进行调查,容易从不同角度下手进行调查,识字教学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此课题是解决困扰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究竟应该怎么做的瓶颈问题的有效举措,对于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识字教学理论。综合以上分析,本次实践调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实践过程

通过对xx县xx二小低年级的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关于识字兴趣、能力的现状,并能针对这种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水平。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xx县xx二小二年级随机选择50名学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xx县xx二小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率为100%。

2.访谈法: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一些问题。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对待识字的态度。

表现一:消极、厌恶的态度。问卷显示,讨厌识字的约3%。

表现二:积极、喜欢的态度。问卷显示,愿意主动识字的约81%。

表现三:无所谓的态度。问卷显示,为识字而识字的约11%。

通过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只有一少部分学生的识字的兴趣比较浓厚,也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识字。但绝大多数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识字方法单一,为了识字而识字。

综上所述,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孩子们缺乏兴趣,缺乏主动。

二、识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识字方法过于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识字方法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学生就没有别的识字方法了,即使教师尝试着引导学生,编谜语,讲故事,但学生的思维还是放不开,这与学生平日的阅读量少有很大的关系。

篇十一 216年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216年关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216年关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一)实践背景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而阅读的基础就是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才能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那么,保证课内识字教学效率,是保证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重要保证。

再者,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阅读写作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还多,识字量如此之大,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符合新课程理念,操作性强,课题围绕多方面进行调查,容易从不同角度下手进行调查,识字教学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此课题是解决困扰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究竟应该怎么做的瓶颈问题的有效举措,对于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识字教学理论。综合以上分析,本次实践调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实践过程

通过对xx县xx二小低年级的.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关于识字兴趣、能力的现状,并能针对这种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水平。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xx县xx二小二年级随机选择50名学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xx县xx二小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率为100%。

2.访谈法: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一些问题。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对待识字的态度。

表现一:消极、厌恶的态度。问卷显示,讨厌识字的约3%。

表现二:积极、喜欢的态度。问卷显示,愿意主动识字的约81%。

表现三:无所谓的态度。问卷显示,为识字而识字的约11%。

通过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只有一少部分学生的识字的兴趣比较浓厚,也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识字。但绝大多数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识字方法单一,为了识字而识字。

综上所述,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孩子们缺乏兴趣,缺乏主动。

二、识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识字方法过于单一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识字方法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学生就没有别的识字方法了,即使教师尝试着引导学生,编谜语,讲故事,但学生的思维还是放不开,这与学生平日的阅读量少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重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但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往往采用的更多的是“集中识字”,并把正确的听写、默写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最终目标,识字教学的原则没能很好的在我们的课堂中体现,单调的重复读、记、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也降低了学生运用生字新词的能力。

三、回眸

(一)总结

本次实践调查,聚焦了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下师生教学行为,分析了解了学生识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及现状,使教师明确了以后的教学方向,清晰了教学思路,也是我们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识字教学究竟应该怎么做。

(二)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思考

1.转变教师教的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游戏活动,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用好教材,培养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现行教材中,图文结合,优美的儿歌,但如何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使枯燥的识字课变得生动有趣,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的问题。

3.将识字写字有机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认识常见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笔顺。我们如何能很好的利用课后的描红字帖,在探究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在“描红”、“仿写”和“临帖”中掌握如何写好汉字的本领,从而提高识字的兴趣,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篇十二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xxx

所在单位:xx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开发其智力,是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组织发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早期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在阅读中,孩子将逐步了解各种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对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有着重要作用。我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很少有小朋友进入阅读区,经观察幼儿进入阅读区只是随便翻阅图书或者只是看看图画,无聊之后就更换到别的区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家庭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经调查发现由于幼儿的家庭生活、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多数家长缺乏对早期阅读的足够正确认识,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相当局限,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前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如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对其进行全语言教育,使这些幼儿不再错过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其智能和社会化的发展打好基础,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为此,针对我园中班幼儿目前情况我提出“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开发和利用资源,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环境,寓阅读于游戏、教学及亲子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生活中的阅读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课题研究意义: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最重要过程。专家研究指出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而且包括开展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能倾听、还要在倾听的基础上不断欣赏、理解、表达;(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由于早期阅读的特点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相似,因此,通过早期阅读这一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智力包括概括力、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四)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情绪、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

阅读能力是个体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其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前儿童,首先要掌握的是阅读能力,其次是学习各科知识,开阔学习领域的基本能力。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名称界定:

中班幼儿:4岁--5岁幼儿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课题名称解读:

早期阅读既包括孩子独立阅读和与他人共同的阅读,也包括听成人讲故事,指认图片、诵读儿歌以及相关的语言游戏,甚至可以笼统地把孩子翻弄图书、拍打图书、涂画符号标志等也归入早期阅读范畴。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课题组认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应是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萌发与成长。在阅读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图书的经验,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积累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阅读能力是指会阅读,理解幼儿读物,讲述读物中的相关内容,能体会读物中表达的美好情感,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能够自己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绘本。

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收集有关文献,制定课题计划工作;

3、问卷调查:了解幼儿阅读习惯现状,分析汇总调查情况;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10月)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样的早期阅读材料;

2、创设相关的早期阅读环境,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3、家园配合,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利用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早期阅读的基本技能。如:活动设计《我会阅读图书》;

2、制定阅读规则,让幼儿知道阅读时必须遵守要求;

3、保证充足固定的阅读时间。如:利用晨间、教育教学、区域等各项活动鼓励幼儿进行选择性阅读,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图书内容;

4、利用幼儿餐前、餐后、午休前和离园前进行故事阅读分享;

5、为幼儿提供多种有趣的阅读方式,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如:听赏活动、自由式选择阅读、我最喜爱的故事书等方式;

6、及时的进行表扬和奖励,运用幼儿喜欢表扬的心理,鼓励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利用家园共育栏、家园平台等向家长宣传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2、开展“晚安故事会”主题活动,将家长和小朋友将的故事录音可以在班级平台内播放,与大家共同分享;

3、开展“阅读小明星”活动,要求家长每天坚持和孩子阅读20分钟图书,并书写亲子阅读感受,鼓励幼儿在第二天晨间活动时与大家分享阅读内容;

4、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参观图书馆、书店、绘本馆提高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加亲子间的亲情,感受温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五)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2、开展“大手拉小手”主题活动,中班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班将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进行分享;

3、开展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如:“我是故事大王”比赛活动和“快乐小主播”分享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

1、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幼儿阅读习惯调查分析报告、论文《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阅读习惯》。

3、教育随笔、幼儿观察记录、教师读书心得、亲子阅读记录表。

课题研究举措:

1、创设阅读环境、投放多样的阅读材料、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根据幼儿阅读兴趣的变化,坚持定期更换新的图书。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游戏渗入阅读、多媒体阅读、提问式阅读、生活中道德阅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幼儿早期阅读的积极性。

4、家园合作,鼓励和指导家长有意识的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适合于幼儿的绘本故事。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研究成果和预期效果:

1、能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能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有目的的观察、推理、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前后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

3、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和想象力,幼儿能通过观察、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对阅读兴趣及自主阅读的能力;

课题研究呈现:

1、关于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报告和幼儿家庭早期阅读问卷调查报告;

2、教师在课题中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个案分析;

3、与课题有关的教学笔记、活动设计、学习心得和论文、图片;

4、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篇十三 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结果,四怎样进行研究。

一、学习能力及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概念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培养常规的学习能力,运用图书、资料和录音机、v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的海洋进行选择和对知识进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意义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理论意义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方法论。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习方法及其传授问题,重点是研究'巧学'问题,无疑对于丰富新世纪的学习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各门功课都很优异 ,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里所说的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因特网,面对知识的海洋如何选择,对形形色色的资料如何检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这种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育必须由传统?quot;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2.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实践意义

能力研究报告13篇

课题名称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负责人赵亚荣所在单位未央区感业寺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能力信息

  • 能力研究报告13篇
  • 能力研究报告13篇73人关注

    课题名称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负责人赵亚荣所在单位未央区感业寺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 ...[更多]

  •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3篇范文)
  •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3篇范文)63人关注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 ...[更多]

研究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