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建筑安全措施15篇

发布时间:2023-01-17 09:00:07 查看人数:54
  • 目录

建筑安全措施

第1篇 商业城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商业城建筑一般施工安全措施

1)本工程为多个单体工程,故施工中应针对各分部工程制订详细的安全措施。

2)施工前,应逐级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所使用的现场脚手材料、机械设备和电气设施等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

3)施工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操作。如必须上下同时进行工作时,应设专用的防护棚或隔离措施。

4)在人行道和人员进出口通道等处,应用毛竹和竹笆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两层间隔以1m为宜,并悬挂明显标志,必要时应派专人监护。

5)高处作业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废料与余料应集中,并及时清除,不得随意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6)遇有台风暴雨后,对安全设施与现场设备逐一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措施。

7)施工机械安全:塔吊、客货电梯、砼输送泵、电焊机械等施工机械,使用极为频繁,必须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8)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安全,模板支撑必须经计算,其强度、刚度、稳定性都必须符合要求,脚手架虽然高度并不高,但也要注意严格按施工方案确定的间距、步距搭设,还要重视与建筑物的拉结,并且必须随脚手架的升高而随时拉结。

9)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工种繁多,况且业主(建筑师)分包工程将穿插进行,为此工地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做好施工人员生活方面的保障工作,避免因劳累过度而发生工伤事故。

10)由项目副经理负责协调业主(建筑师)分包工程间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并及时向有关专业工长、专职安全交底,传达至各有关施工操作人员。

11)基础施工阶段应注意事项:

(1)施工场地均为钢筋砼硬场地,布置排水暗沟,排水通畅,并确保地面积水及雨水不侵蚀基坑。进出口洞口周边及车道处基坑周边,设安全防护栏杆,栏杆构造应符合临边洞口作业安全要求。

(2)挖土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程序进行,防止损坏灌注桩桩身。

(3)坑内的临时用电,应经专门设计,均采用绝缘电缆,所有电缆均由保护管穿过,并架空布置,线路的走向,应确保不受施工影响与破坏。

(4)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昼夜24小时须有专人值班,以防万一,做好应急预防一切物资、机具、人力准备。

(5)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度,进出口处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6)建筑四周基坑外用钢管扣件成高度900mm的拦杆,坑边要设置红色安全指示灯。

(7)待建筑建筑物范围内不堆土或杂物不得随便堆放。

(8)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

12)装饰施工阶段应注意事项:

a)安排流水施工必须科学合理,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不安全因素的多工种交叉作业应尽量避免。

b)立体交叉作业时,上下层操作人员之间必须有安全隔离或防护设施。至少应做到不同时在一垂直面上有上下两人同时作业。

c)室内的脚手架,登高工具是安全工作的重点。室内脚手架不能因为临时作用或高度不高而马虎,搭设必须符合要求。登高工具的使用必须防止倾倒等事故。

d)预埋洞、孔,楼梯边、阳台边等,必须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坠落事故。

第2篇 住宅楼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住宅楼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1)现场各级管理人员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对进行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各项施工班组应做好前进、班后的安全教育检查工作,安全文字交底,并实行安全值班制度,做好安全记录,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

3)进入施工现场得施工人员注意使用'三宝'。不戴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4)对本工程的'四口'要焊接铁栅栏门或者用钢管架进行围护,并悬挂警示牌。

5)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要设置防护栏杆,立面悬挂安全网。

6)本工程底层四周及建筑物出入口处搭设防护棚。

7)外铡钢管架要搭设方案,对施工人员要用文字交底和专人管维修理。

8)高处作业时严禁抛投物料。

9)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检查评比活动。检查内容:

①施工现场的动力、照明线路和配件装置;

②所有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③井架的运行系统、脚手架、通道的安全防护;

④库房、办公室、生活区、安全卫生、场容整洁。

10)高温季节施工时应该注意:施工人员的生活卫生、环境卫生、做到防治中暑、中毒,防治疾病。冬季施工时,不许随便生火取暖。

第3篇 春节后及两会期间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为了切实做好春节后及两会期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为确保复工后建筑施工顺利进行,根据业主及其他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项目部特制定了此安全措施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1、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政策规定,决定安全方针、目标及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生产条例,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公司、项目部定期组织人员对工地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由专人监督实施。

3、项目部认真落实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要求。

4、组织人员定期召开工地的安全教育会议。

5、如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配合调查组进行工作。

6、职工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要有专职安全员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技术交底,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在建工程必须进行安全备案登记,对职工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宣传建设部有关安全规定,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2、项目部在施工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国务院、市、公司、部颁发安全生产的《规定》、《条例》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要求职工在生产中严格遵守有关文件的规定;

3、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4、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未经有关部门验收的设备或设施不准使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地方要立即整改完善,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必须的护栏和警告牌;

5、必须严格按照经公司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守岗位职责,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殊工种应经培训,持证上岗。各级安全员及施工管理人员协助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6、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坚持执行“三宝”制度,高空作业要戴好安全带,脚手架设置全封闭安全网;

7、做好防雨、防雷、防风与防洪的预防工作;

8、设置医疗室,配备急救药品;

9、工地设专人管理工地的机电设备和电器线路,实行挂牌制,并根据公司的维修制度对机电设备进行保养。经常检查与定期综合大检查相结合,严防漏电伤人。

10、周一安全活动制:经理部每周一要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作必要的交底,使广大工人能心中有数,从意识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11、工地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经理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作好安全隐患整改消项记录;

12、所有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年审制,每年由公司统一组织进行,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挥;

13、实行安全生产奖罚制与事故报告制;

14、危急情况停工制:一旦出现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险情,要立即停工,同时即刻报告公司,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15、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需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

16、易燃易爆物品堆放处要符合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一、二、三级动火作业须经有关部门审批;致时,可按各层列表或绘制分层布置图,安全标志布置图应绘制人签名,并经项目经理审拭比,安全色标应

17、外脚手架、大中型机械设备安装实行验收制,凡经未验收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

18、项目部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安全教育制度、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分项分部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制度等制度附后;

三、安全管理

1、组织项目部主要成员管理班子,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责任人的安全职责,设置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机械,签订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班组的安全生产经济承包书,项目独立承包的工程在签订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指示和要求。项目由各单位施工时,总分包单位在签订分包合同的同时要签订安全生产合同,签订合同前要检查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安全资格证等。分包队伍的资质应与工程要求相符,在安全合同中应明确总分包单位各自的安全职责。原则上,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分包单位在其分包范围内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施工。

2、项目在主要工种已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如:砌筑、拌灰、砼,木作、钢筋、机械、电气焊、起重吊索,信号指挥、塔司、架子、水暖、油漆等工程。希望项目部组织班组人员将安全操作规程列为日常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并悬挂在操作岗位前。

3、项目部已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计划全年负伤率控制在2%以内,全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提高整体水平,在省、市施工企业安全大检查中,整体成绩为争取,力创标化工地,在徐州市和各区、市安监站的各类检查中,争取好的名次。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同时,根据安全责任目标的要求,按专业管理目录分解到人并与经济挂勾,进行每月考核和记录。

4、编制本综合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以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组织,施工机具标化管理为主,对模板工程,塔吊安装,吊装、脚手架、施工用电。文明施工作了大概论述,并对几项工程编制专项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付诸实施。

5、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交底建立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与下达施工任务同时进行,各工种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应在各工种班前作交底,固定作业场所有工种固定期交底,非固定作业场所的种可按有一分部工程或定期进行交底,新进班组必须先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实行书面形式进行,双方履行签字手续,然后再进入现场作业。

6、项目部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检查次数,分公司每月检查一次,项目部每旬检查一次,班组每星期不小于一次,各种安全检查做到每次有记录,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并要有复查情况记录。被检必须如期整改,并上报检查部门,现场应有整改回执单。

7、对新进场的职工和特殊工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制订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签订职工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每位职工提供身份、照片,邻取安全上岗证,妇女职工必须备好三证,遵守国家颁发的计划生育条例,禁止童工上岗。建立现场职工安全教育卡,新进场工人须进行公司(15学时)。项目部(15学时)班组(20学时)的教育,并经安全理论考试合格,才能进入操作岗位。分公司待岗、转岗、换岗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小于20小时,上班前应开展三上岗交底和班后下岗检查,每月开展安全讲评活动,班组班前活动和检查,讲评活动等并有记录和考核措施。

8、施工现场必须按工程实际情况配备特种作业人员和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和中小型机械操作工花名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证应按规定年限复审,不得超期使用。

9、施工现场实行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建立事故档案,每日填写伤亡事故的填写说明,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并认真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有关不安全因素如下: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无“四口”临边防护;

3、无防护罩、安全带;

4、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5、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电气装置带电部分为裸露;

6、防护不当,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7、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8、制动装置有缺乏,安全间距不够;

9、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指挥。

10、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11、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12、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口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小或缺陷。

13、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14、所有防护用品不符合安全要求。

15、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16、未及时做好落手清工作。

17、未做好防滑、防署、防冻、防风雪措施。

18、脚手架、楼面、作业点、吊装超重作业的要求每位职工遵章守纪,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现场张挂安全标志,布置平面图,安全标志按图持设,特别是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及主要通道口均应挂设相关安全标志。施工机具设备应随机挂设安全操作规程牌,各种安全标志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志》(gb2894-82)的规定,制作美观统一。当多层建筑各层标志不一有专人管理,作业条件变化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安全色标应针对作业危险部位标准,不可以全部并挂排列流于形式。

四、机械、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本工程要认真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另外还注意:

1、施工现场设工地施工用电管理负责人,负责各种机电设备的用电许可证发放,对进入工地的电气工作人员进行用电操作交底,并检查监督工地用电安全;

2、施工中一切伸向高空的金属架子、机械和建筑都要设置防雷装置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3、拖线箱是一个楼层上从配电箱分出的移动式的配电箱装置,电缆线要有可靠的保护,拖线箱本身要有可靠的接电防雨措施;

4、在施工中的电气必须有专门的设计布线,采用护套电缆线,要按规定要每层配电,各级配电装置的容量与实际负载匹配,其布置、固定、结构形式、盘面布置系统接线等都要按规定进行,不得乱拖电线;

5、必须建立本工地的机械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和各项检查制度施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开关的保护,一切电气设备外壳都要有接地装置;施工期间日夜都应设有机电工值班,处理机电事故,非机电专职人员不得触动机电设备。

6、施工电缆在室外直接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在电缆上下各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7、如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固定机械的电源电缆沿地面敷设时应穿管并埋地。

8、进户线过墙应设穿管保护,距地面不得小于2.5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9、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电缆采用三相五线制。即分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三级。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

10、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实行两级漏电保护,要做到一箱、一机、一闸、一保护。即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

11、施工现场的电动建筑机械、手持电动工具和用电安全装置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12、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均应作保护接零。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13、相关设备,除应做好保护接零外,还应按规定做重复接地,设备的金属结构架之间应保证电气连接。

14、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并设漏电保护装置。电焊机应放置在防雨、防砸的地点,下方不得有堆土和积水。周围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焊工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持证上岗。

15、室内照明宜采用随结构施工将灯线穿定于楼板下的正式做法。

16、照明灯具的距地高度:室内不低于2.4m,室外不低于3m。

17、一般场所的照明应在电源侧装设漏电保护器,并应有分路开关和熔断器。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必须作保护接零。

18、所有机具设备可靠接零,临时配电线路由专职电工安装,经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做好避雷措施,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应设漏电保护装置,使用移动电动工具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19、各种机械设备使用前调试运转正常,并经设备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使用。并设置“安全操作规程”标牌,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持证上岗。

20、危险区域、配电箱等处设置相应的安全标牌。现场内各用电设备如发生故障,应由电工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修理,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动手操作和维修,机械在修理、停电时必须切断电源并挂警示牌,并由专人监护。

21、现场各种用电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转,不准带病运转。

22、在机械布置上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附墙式塔吊,施工电梯及各种地面机具应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不足的要用隔离设施防护;

23、施工中的机械服务于高空与地面,因此机械操作地点与服务作业面要界线清楚,指挥通讯设备良好,信号及时统一。并要定机定人定指挥,机电作业地点要有安全环境,夜间有足够照明,停机时间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24、地下室暗间照明采用36v以下工作手提灯,工作上大量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必须有额电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

五、临边作业安全防护

1、施工中整个建筑物随结构上升,四周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既可满足安全要求,又可增加城市美观。框架结构楼层,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斜道两侧边必须设置1.2m高的两道护身栏杆,并设置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立挂安全网防护。

2、当临边的外侧为通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取满挂小眼安全网或其它可靠措施作全封闭处理。

3、分层施工的楼梯口、梯段边及休息平台处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六、洞口作业的防护

1、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留洞口、通道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在其附近工作,称为洞口作业。

2、通常将较小的称为孔,较大的称为洞。并规定为:楼板,屋面上,平台面等横向平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的,以及墙上等竖向平面上,高度小于75cm的称孔。横向平面上,短边尺寸等于或大于25cm时,竖向平面上高度等于或大于75cm时,竖向平面上高度等于或大于75cm,宽度大于45cm的称洞。

3、凡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柱孔、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施工作业,亦归入洞口作业的范围。

(一)、洞口作业的防护

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根据不同类型,,可按下列六类方式进行:

1、各种板与墙的孔口和洞口,必须视具体情况分别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2、各种预留洞口、桩孔上口、标形、基础上口、未填上的坑槽,以及入孔,天窗等,均应设置稳固的盖板,防止人、物坠落的小孔眼的钢丝网等覆盖。

3、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平网。

4、没安装踏步的楼梯口应象预留洞口一样覆盖。安装踏步后,楼梯边应设防护栏杆,或者用正式工程的楼梯扶手代替临时防护栏杆。

5、各类通道口、上料口的上方,必须设置防护棚,其尺寸大及强度要求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达到使在下面通告或工作的人员不受任何落物的伤害。

6、施工现场大的坑槽陡坡等处,除需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二)、洞防口作业的护设施

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的长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予以覆盖。

2、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边为25-50cm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等处,可用竹、木等作盖板覆盖洞口。盖板必须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位置的措施。

3、楼板、层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芭或脚手板,也可采用预埋在混凝土楼板内的钢筋网构成防护网,钢筋网格的间距不得大于20cm。

4、楼板、屋面、平台等面上,短边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挂安全网。

5、排气道和排烟道等处,应随楼层的砌筑和安装而消除洞口,也可参照预留洞口作防护。管道井施工,除按以上办理外,还应加设明显的标志。如有临时性拆移,须经负责人批准,工作完毕后必须恢复防护设施。

6、位于车辆行驶的通道旁的洞口、深沟,以及管道的沟、槽等,所加盖板,除须固定外,还应能随不小于当地额下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7、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式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格地间距应不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8、下边沿至地面或楼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外侧落差大于2m,应加设高至1.2m的两道护栏。

9、邻近人与物有坠落危险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设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七、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

1、在搭设前必须编制施工方案,经审批后方可进行搭设。

2、所用材质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搭设,做好验收工作,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脚手架外立面挂阻燃绿色安全网封闭,建筑物四面按规定设置水平安全网,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4、在卸料平台上必须挂上限载指示牌。

5、所有支模架禁止与脚手架连接,禁止施工人员攀登脚手架及人员在上面休息、超载堆放物料。

6、脚手架外侧醒目处挂上相应的警告、禁止、禁令标志。

7、临近施工区域的人行安全通道上搭设防护棚,并设明显的标志牌,保证行人安全。

8、脚手架所有的连墙结,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

9、外脚手架及卸料平台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10、脚手架操作面满铺毛竹片,外侧设挡脚板和1.2米高两道防护栏杆,不得有探头板,下面设安全平网。

第4篇 建筑设计法治观念安全措施

第一节建筑设计的法治观念

一、有关建筑设计的主要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

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0);

6.工程建设标准(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强制性条文(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5)。

二、建筑设计中的违规违法行为

1.违反基建程序:

基建程序:计划立项→申请“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下达设计任务书、签订设计合同→三阶段设计及报批→图纸会审→现场服务及设计更改→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2.越级设计、无证设计、无证挂靠设计、违法转包或分包设计;

3.擅自改变建设用地或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面积、层数等;

4.无工程勘察成果文件或不按工程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的;

5.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6.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厂家及供应商;

7.使用国家或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和产品;

8.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9.未按节能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而造成损失的;

l0.因设计不当而造成环境污染的。

三、违规违法设计的法律责任

1.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的罚款为:

(1)越级设计、无证挂靠设计:罚款合同设计费的1~2倍。

(2)违法转包分包设计:罚款合同设计费的(25~50)%。

(3)违反强制性标准、指定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生产厂家和供应商、不按工程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罚款10~30万元。

对个人(直接负责的上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处单位罚款数额的5%~10%的罚款。

2.行政处分

警告、降职、免职、开除公职;

3.停业整顿――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令停止执业

4.降低设计资质等级;

5.吊销单位资质证书和个人注册执业资格证书;

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

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6.追究刑事责任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规违法设计原因分析

1.对各类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力:

2.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法制要求的关系,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违规犯法,铸成大错甚至犯罪;

3.不能正确对待业主、开发商、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的要求。对他们合理的、符合法规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应虚心接受,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对他们不合理的、甚至违法违规的要求,我们应予以解释说明,坚决不予设计和盖章,决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贪赃枉法。

第二节建筑设计的安全措施

一、全设计的范围:

二、规划设计安全措施

1.防火间距

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建筑防火间距表(耐火等级为一、二级)表1

建筑类别防水间距(m)备注

筑民用建筑之间6层或≤6层住宅成组布置,占地≤2500√,组内建筑间距4mo

厂房之间、库房之间甲类厂房12,库房20

乙、丙、丁类10相邻的两座多层建筑(民用、厂、库),当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库应≥4m:

当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当较高一面外墙开设防火门窗、卷帘、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甲、乙类厂、库应≥6m,丙、丁、戊类应)4m,多层民用建筑应≥3.5m。

戊类8

厂房库房与民用建筑甲类一般民建厂房25,库房30

重要公建厂房、库房50

乙类一般民建厂房、库房25

重要公建厂房50,库房30

丙、丁类民建、公建厂房、库房10

戊类民建、公建厂房6,库房10

多层库房与甲类厂房12

筑民

间高层与高层13相邻的两座高层建筑,当较高一面

的外墙为防火墙或比较低一座建

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

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

火间距不限;当较低一座的屋顶不

设天窗、屋盖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较低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或

当较高一面的外墙耐火极限不低

于2小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

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

适当减少,但应≥4m。

高层与裙房9

裙房与裙房6

高层与多层9

裙房与多层6

厂房高与高、高与多、高与甲库13

间甲类23

乙、丙、丁类13

戊类11

高层库房与甲类厂房15

高层厂房与可燃气体、液体储罐及堆场13

高层民用建筑与小型可燃气体、液体储罐及化学易燃物品库房主楼35~40

裙房25~35

2.消防车道

2.1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

(1)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

(2)一座占地面积超过1500m2的甲类库房。

2.2宜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

(1)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

(2)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

(3)占地面积超过3000m2的展览馆;

(4)一座占地面积超过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

(5)一座占地面积超过1500m2的乙、丙类库房。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消防车道,或设置可供消防车通行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

2.3其它消防车道

(1)当建筑物(不论多层或高层)沿街长度大于l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建筑物(不论多层或高层)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应避免与铁路平交,如必须平交,应设置备用车道,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4)利用街区道路作环形消防车道时,两条消防车道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

2.4消防车道的设计要求与规定

(1)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场。回车场的尺寸:多层建筑15m_lsm,高层建筑18m_18m。

(2)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符合消防车道与建筑物距离的要求。

(3)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s:登高面处10m≥s≥5m,其余处s≥3m。

(4)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r:r≥12m,但与城市道路丁字或十字路口交接处r≥9m.

(5)消防车道的宽度:多层建筑3.5m,高层建筑4m,登高面处6m。

(6)消防车道上空净高: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的上空净高≥4m,净宽≥4m。

(7)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处i≤1%,其余处i≤7%。

3.消防登高面

3.1登高面的面宽: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直接落地,或仅布置高度小于5m,进深小于4m的裙房。登高面的面宽宜连续计算,确有困难时,可累加计算,但累加计算次数不应超过两次。

3.2在登高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出口。

3.3当确有困难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铺设硬地,并能承受消防车30t的重量。

3.4登高面范围内不应布置停车位、建筑小品、树木等妨碍消防车运作的设施。

3.5当建筑物凹入部分的进深不超过4m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当凹槽宽度不大于2.5m时,该凹槽长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4.建筑物与高压架空线路走廊的安全距离

建筑物离高压架空线路走廊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电压(kv)高压走廊宽度a(m)安全距离b(m)示意图

5006020

2204515

1103010

三、单体设计的安全措施

1.防火分区

各类型民用建筑、厂房和库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应符合表3(a).(b).(c)规定。

1、民用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表3(a)

建筑类别耐火

等级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m2)

无自动灭火系统有自动灭火系统

地上建筑多层建筑一、二

高层建筑一、二一类1000,二类1500一类2000,二类3000

商场、展厅等-多层6000,高层4000

地下室多层及高层建筑

一级5001000

商场、展厅等-多层及高层均为2000

地下车库全地下

半地下一级

复式

图书馆基本书库、资料、阅览室一级单层≤1500;多层(h≤24m)≤1000;多层(h>24m)≤700

地下、半地下书库一级≤300

博物馆藏品库一级单层≤1500;多层4000(同一防火分区内隔问面积≤500

陈列室一级≤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隔间面积≤1000

火车站进站广场一、二级≤5000

2、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防火分区面积表3(b)

生产

类别耐火

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三)

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厂房地下、半地下室

甲一级宜单层-

二级(必须多层者除外)3000:2000-

乙一级不限-

二级-

丙--级

不限不限

二级

丁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

戊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

注:当装有自动灭火系统时,甲、乙、丙类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可按本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的防炎分区积则不限。

3、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防火分区面积表3(c)

贮存物品

类别耐火

等级允许

层数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m2)

单层库房多层库房高层库房库房地

下室

每座

库房防火

墙间每座

库房防火

墙间每座

库房防火

墙间防火墙问

甲3、4项一级118060-----

1、2

5、6项一、二级1750250-----

乙1、3、4项一、二级---

2、5、6项一、二级---

丙1项一、二级--150

2项一、二级不限

丁一、二级不限不限3000不限

戊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不限

冷库一、二级不限---

注:装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库房,其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

2.安全疏散

2.1安全出口

1、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最大距离表4(a)

建筑类别室内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距离(m)

多层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20

其它民用建筑22

高层建筑15

大空间(观众厅、展览厅、餐厅、营业厅、阅览室)30

2、允许只设一个门的房间面积及其他条件表4(b)

房间类别允许设一个门的条件

筑多层房间面积≤60m2,人数≤50人。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幼除外),室内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14m,且人数≤80人。门净宽应≥1.4m,且向外开启。

高层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面积≤75m2。门净宽应≥1.4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面积≤60m2。门净宽应≥0.9m。

地下、半地下室房间面积≤50m2,人数≤15人。

库房及其地下、半地下室房间面积≤100m2

单层公建(托幼除外)房间面积≤200m2,人数≤50人,但门必须直通室外。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50m2

3、允许只设一个楼梯的建筑表4(c)

建筑类别允许只设一个楼梯(或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口)的条件

用建

筑单

层1.二、三层的建筑(医疗、托幼除外),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且第二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2.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

3.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

4.单层公共建筑(托幼除外)面积不超过200m2,人数不超过50人。

层1.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一类高层1000m2、二类高层1500m2,地下室500m2,地上商场展厅等大空间2000m2,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则面积加倍)的1.4倍的公共建筑。

房甲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2,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乙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m2,生产人奴不超过10人。

丙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丁、戊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地下室使用面积不超过50m2,人数不超过15人。

房多层一座多层库房,其占地面积不超过300m2(冷库除外)。

地下室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2(冷库除外)。

公共建筑

顶层局部

升高部分设有二个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顶层局部升高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m2,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2.2疏散楼梯

1、各种楼梯的适用范围及设计要求表5

类型适用范围设计要求

敞楼梯间1.5层及5层以下公建(医疗除外);

2.11层及11层以下单元式住宅或宿舍;

3.丁、戊类的单、多层厂房(高度在24m以下)。1.楼梯间靠外墙,并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

2.用于6~9层单元式住宅或宿舍时,楼梯间应通向屋顶(户门为乙级防火门除外):

3.用于10~11层高层单元式住宅时,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问1.多层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

3.超过5层的其它公建:设有娱乐场所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

4.超过6层的塔式住宅(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5.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及高层厂房、库房;

6.高层建筑的裙房;

7.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外):

8.10~11层的通廊式住宅;

9.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否则应设防烟楼梯间。

2.对单、多层建筑的封闭楼梯间,应设双向弹簧门。对高层建筑的封闭楼梯间,则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对高层建筑)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间1.一类高层建筑(即19层及19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及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公建)。

2.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外)以及塔式住宅。

3.19层及19层上的单元式住宅。

4.12层及12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

5.地下室。'

6.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公建、厂房≥6m2,居住建筑≥4.5m2。当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时,公建、厂房≥10m2,居住建筑≥6m2。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4.前室应设有防烟排烟设施(自然或机械)。

5.利用阳台或凹廊进行自然排烟时,不应设置外窗,如必须设置时,每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宜小书面(合用前室不宜小于3m2。

6.楼梯间及前室内为应开其它门窗洞口,不应布置开水间、贮藏室,不应埋设可燃气体、液体管道。

剪刀楼梯塔式高层建筑(含住宅)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实体墙分隔;3.剪刀楼梯间应别设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室外疏散楼梯

1.可作辅助防烟楼梯,与封闭或防烟楼梯配合使用。

2.丁、戊类高层厂房,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为超过10人时。

3.3.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1.最小净宽≥0.9m(非防烟时≥0.8m)。

2.楼梯坡度≤弱'(非防烟时≤60')。

3.栏杆高度≥1.1m。4.步级、栏杆和平台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丑.oh的不燃烧体(砼或)。

5,在楼梯周围2m宽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

注、凡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通向避难层的错位楼梯除外),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2、楼梯的最小宽度表6

建筑类别楼梯宽度建筑类别楼梯宽度

一般多层建筑1.1m体育馆3000-5000座0.5m/百人

高层建筑1.2m5001-10000座0.43m/百人

医院、病房1.3m10001-20000座0.37m/百人

医院主楼梯1.65m学校、商店、

办公、

歌舞一、二层0.65m/百人

影剧院、礼堂0.75/百人三层0.75/百人

厂房一、二层0.6m/百人≥四层1.oom/百人

三层0.8m/百人住宅产

内楼梯一边临空0.75m

≥四层l.0m百人两边靠墙0.90m

3、门、走道和楼梯疏散宽度表7

建筑类别疏散宽度指标(m/百人)

门和走道楼梯

平坡地面阶梯地面

单、多层民用建筑

九筑剧院、电影院、礼堂(≤2500座)0.650,750.75

体育馆3000~5000座0.430.500.50

5001~10000座0.370.430.43

10001~20000座0.320.370.37

学校

商店

办公

歌舞-、二层0.650.65

三层0.750.75

≥四层1.001.00

建筑类别每个外门的

净宽(m)走道净宽(m)疏散楼梯的最

小净宽(m)

单面面房双面布房

高层建

筑医院1.301.401.501.30

居住建筑1.101.201.301.10

其他建筑1.201.301.401.20

疏散宽度指标:门、走道和楼梯均为≥1.oom/百人

多层建筑人员密集公共场所1.401.101.10

4、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指标表8

厂房层数一、二层三层≥四层

宽度指标(m/百人)0.60.81.0

注:1、各层人数不相等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m。

2、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宽度不宜小于1.4m。

2.3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表9

建筑类别房间门或住宅房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上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民用建筑单、多层建筑托儿所、幼儿园2520

医院、疗养院3520

学校3522

其他民用建筑4022

高层建筑医院病房楼2412

医院其他部分3015

旅馆、展览馆、学校3015

其他4020

厂房库房生产类别甲乙丙丁戊

单层厂房、库房307580不限不限

多层厂房、库房255060不限不限

高层厂房、库房-3040

厂、库房的地下、半地下室--30

2.4共用楼梯的规定

(1)商住楼中的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不得与商场共用出入口。

(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如图1)

(3)地下车库人员疏散出入口及疏散楼梯均应独立设置,不得与裙房共用。

(4)高层建筑标准层的两部疏散楼梯到达首层时,不得合二为一共用门厅的同一个出口,而应持二个安全出口直通室外。

2.5楼梯出屋顶的规定

(1)多层建筑:超过六层的组合单元式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若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2)高层建筑:裙房至少应有两座楼梯通至屋顶。塔楼(标准层)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18层和18层以下的塔式住宅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除外)。

(3)出屋顶的楼梯间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3.电梯及消防电梯

3.1乘客电梯

3.1.1应设电梯的建筑

(1)高层建筑;

(2)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医疗建筑及老人建筑:

(3)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办公楼;

(4)旅馆:三层及三层以上的一、二级旅馆;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三级旅馆:

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四一六级旅馆。

(5)七层(含底层为商店或架空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住宅。

注:1.顶层为两层一套的复式住宅时,复式的上层部分不计层数。

2.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计算。

(6)最高居住层的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20m的宿舍。

3.2消防电梯

标准

建筑类别数量(台)额定容量p

(人)

速度v(m/s)

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级

住宅80-100户/台60-80户/台40-60产/台<40户/台8,10,151-2.5

旅馆120-140

客房/台100-120

客房/台70-100

客房/台<70户/台15,20

v≥h/30或v≥

(0.1-0.12)n

h-电梯行程高度(m)

n-电梯行程总层数

办公按建筑面积6000m2/冶5000m2/台4000m2/台<4000m2/台15,20,24

按办公有效使

用面积3000m2/台2500m2/台2000√/台<2000m2/台

按人数350人/台300儿台250人/台<250人/台

医院住院部200床/台150床/台100床/台<100床/台24,281-2.5

注:1.本表的电梯台数不包括消防电梯和服务电梯。

2.旅馆的工作、服务电梯台数等于0.3~0.4倍客梯数。消防电梯按“高规”要求设置。住宅的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合用。

消防电梯的速度v≥h/60≥1.5m/s,容量r≥11人(800kg)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电梯数不应少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3台电梯;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

4.医院住院部宜增设1~2台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与病床电梯分开设置。

5.超过3层的门诊楼应设1~2台客电梯。

3.2.1应设消防电梯的建筑;

(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2)高层塔式住宅;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公共建筑、厂房及库房。

注:在考虑消防电梯的设置时,建筑层数应按自然层计算。架空层(含绿化架空层)及复式住宅的上层,均应计入建筑层数。

3.2.2消防电梯的数量

建筑面积≤1500m2,设-台:1500m2一4500m2设二台;>4500m2设三台。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合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3.2.3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

(1)消防电梯应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2)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4.5m2;公共建筑≥6m2;合用前室时,居住建建筑≥6m2;公共建筑≥10m2。

(3)消防电梯应从地下室直通屋顶,且应每层停靠。

(4)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布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5)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6)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应≥800kg(11人),速度v≥h/60≥1.5m/s。

(7)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8)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井不宜布置在电梯井底内,而宜布置在邻近消防电梯之处,并用暗管连接。

4.设备用房

4.1锅炉房、可燃油浸电力变压器、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的上面、下面或贴邻,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多层)、2h(高层)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4.2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间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4.3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层,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4.4消防水泵房宜靠近消防控制室,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5.各类建筑的专门安全设计措施

5.1托儿所、幼儿园

(1)严禁将幼儿园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四班及四班以上的幼儿园应独立设置(独立用地、独立建筑);

(3)托幼建筑附设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并应设单独出入口:

(4)托幼的儿童用房不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

5.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1)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布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应采用耐火极限刁二低于2h的隔墙和1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为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2)当必须设在其他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应设在地下二层及以下,设在地下一层时,地下-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b-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2,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则可设-个安全出口:

c疏散走道和其它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d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应设置防、排烟设施。

5.3人员密集的场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

(1)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他楼层时,其-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2)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4地下商店

(1)营业厅不宜设在地下三层及以下:

(2)当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

(3)应设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排烟设施。

5.5住宅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面罩等防止物体坠

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5.6卫生间

(1)住宅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厅和厨房的上层。

(2)卫生间不应设在餐厅、厨房、食品贮藏,变配电室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的用房的直接上层。

(3)公共卫生间应设前室。

四、建筑构造的安全措施

1.楼梯的安全措施

1.1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楼梯净宽度不应大于0.20m,住宅楼梯井净宽不应大于0.11m,否则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2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住宅的搂梯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或水平栏杆,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lm。

1.3孤形楼梯不宜用作疏散楼梯,当用作疏散楼梯时,其踏步应符合图2的要求。

2.玻璃幕墙

2.1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当实体裙墙兼作安全防护栏杆时,其高度从楼面算起不应低于1.05m(多层)和1.l0m(高层)。

2.2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栏杆

3.1栏杆的构造要求

(1)栏杆f部离地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高层建筑宜采用实体栏板。玻璃栏杆应用安全玻璃。

(2)住宅及有儿童活动场所的阳台、走廊等栏杆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形式,垂直栏杆的净距不得大于0.1lm。

(3)阳台、走廊栏杆的构造必须坚固、安全,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4)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楼梯和台阶的起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当坡道侧面临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置高度不少于50mm的安全挡台。

3.2栏杆的高度要求。表11

各种栏杆高度表11

序号栏杆类别适用场度栏杆高度(m)

1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的栏杆、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低层、多层建筑、≥1.05

中高层、高层建筑、中小学校≥1.10

托儿所、幼儿园≥1.20

2楼梯栏杆托幼楼梯靠墙一侧扶手40.60

斜栏杆≥0.90

水平栏杆≥1.05

钢梯栏杆≥1.05

室外防烟楼梯栏杆≥1.10

3铁路火车站、城市人行天桥人行天桥栏杆≥1.40

4

钢梯平台防护栏杆平台高度<20m时≥1.00

平台高度≥20m时≥1.40

5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两侧扶手0.65

坡道、走廊、楼梯的下层扶手0.65

坡道、走廊、楼梯的上层扶手0.90

4.门窗的安全使用要求

4.1用于外墙的推拉窗应加设防止窗扇脱落的限位装置。

4.2窗台高度低于800mm的外窗必须加设安全防护栏杆。凸窗防护高度应从凸窗平台算起。

4.3位于阳台、走廊处的窗宜采用推拉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以防开窗时碰伤人。

4.4天窗、玻璃门、水族馆和游泳池的观察窗、沿街橱窗、幼儿园和中小学公共走廊处的窗均应采用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夹丝玻璃以及由上述玻璃组合而成的中空玻璃)。

4.5体育馆内运动员经常出入的门,门扇净高不得低于2.2m。

4.6托幼建筑儿童用门,不得采用弹簧门,以免挤手碰伤。

4.7经常出入的外门宜设雨蓬。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底层入口均应设挑檐或雨蓬、门斗,以防上层落物伤人。

4.8变形缝处不得利用门框盖缝,门扇开启时不得跨缝,以免变形时卡住。

4.9有爆炸危险的房间的门窗,均应向外开启。

4.10门窗型材及玻璃厚度应以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下列规定

(1)型材壁厚:铝合金门≥1.6mm,铝合金窗≥1.4mm。

铝合金地弹簧门≥2mm;塑料、塑钢门窗≥2.4mm。

(2)玻璃厚度:门≥8mm,窗≥5mm。

(3)组合门窗的拼樘料和竖挺:截面尺寸≥100_25mm,壁厚≥1.4mm

或截面尺寸≥100_45mm,壁厚≥1.2mm

4.11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门开启时不得妨碍人员向外疏散。

5.疏散通道

在疏散通道,主要疏散路线地面和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包括发光材料在内的发光疏散指示装置。

6.建筑装修

6.1建筑室内装修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当确实需要采用可燃材料时,必须作阻燃处理(如刷防火涂料)。

6.2所有外露的金属构件:(如网架、桁架等)均应刷防火涂料。

6.3设备用房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装修材料。

6.4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五.容易忽视和违反的强制性标准与安全设计问题

1.公共卫生间未设前室;

2.卫生间布置在餐厅、厨房、食品库、变配电室等用房的直接上层,或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厅和厨房的直接上层,而又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3.凸窗的安全防护不到位:

防护高度从楼板面算起,以至防护高度不足,不符合规定:

凸窗下部玻璃未采用安全玻璃。

4.对安全玻璃的使用要求与规定缺乏了解,不知如何用,用在何处:

5.位于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开敞楼梯间平台下部的建筑出入口,未采取设置雨蓬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6.开向外廊的低窗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7.住宅分户墙的隔声性能不符合规定要求:

由单-材料单层结构做成的轻质隔墙,计权隔声量普遍低于40db,不能用作住宅的分户墙。

既能满足隔声要求,又可满足刚度和防火要求,而且还能达到面密度m≤60kg/m2对轻质空心板的要求的隔声墙做法如下:

(1)分室墙用90mm厚空心条板或砌块,r=35db左右。

(2)分户墙采用双层60nlm厚条板夹50~8omm厚空气层,r=40db左右。

(3)隔声要求较高的公建,可采用双层60mm厚条板夹50~80mm厚松散吸声材料,r=42.5~43db。或采用70mm和60mm厚双层条板内充50mm厚吸声材料,并错开“吻合谷”,r=45~ib。

(4)分户墙为结构承重墙体。

8.住宅东西向外墙的隔热性能不符合规定要求。

深圳市的屋面隔热性能大多数能满足规定要求,但东西向外墙的隔热性能则未引起建筑师的注意,也未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以至大部分均不能满足规定要求。

屋顶东西外墙窗户(阳台门)

内表面最高θi

温度θi.ma_内表面最高

温度θi.ma_保温性能气密性

等级空气渗透量

θi.ma_≤34.7℃

k≤1.0θi.ma_≤34.7℃

k≤1.5≥v级

6.4≥k>5ⅱq。≤1.5m3/m.h

注:表中,k-传熟系数,w/m2k

标准要求:屋面和东西外墙的θima_≤24.7℃,k≤1.5w/m2k,符合隔热要求的墙体见图3。

符合表l2设计指标规定的实例:

窗户:单层铝合金窗、塑钢窗(平开或推拉)。

外墙:满足隔热要求的外墙构造做法见图3

1.石灰砂浆

2.粘土实心(或空心)砖1.石灰砂浆

2.加气砼

3.空气层

4.砼空心砌块

5.水泥砂浆1.石灰砂浆

2.加气砼

3.空气层

4.钢筋砼墙

图3满足隔热要求的墙体

淘汰或限制使用的产品推广应用的新产品

1.普通钢窗(32系列实腹钢窗、25、35系列空腹)pvc塑料窗、塑钢窗、铝塑窗、节能铝窗

2.纸胎沥青油毡、改性沥青眷材、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与涂料

3.普通冷热镀锌钢管、铸铁排水、雨水管upvc管、pe-_、pp-r管、铝塑复合管、铜管

4.焦油型防水涂料非焦油型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5.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截止阀陶瓷密封片水嘴、新型截止阀

6.水封小于50mm的地漏防外溢地漏

7.非水节型的卫生洁具、水箱配件节水型卫生洁具、水箱配件

8.溶剂型(油性)墙体涂料水性墙体涂料

9.107胶108胶

第5篇 住宅建筑砼 施工安全措施

1、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再放下支腿并调整后,使机身保持水平和稳定,轮胎应揳紧。

2、泵送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出处加装逆止阀;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输出口上加装一段水平管,其长度不应小于倾斜管高低差的5倍。当倾斜度较大时,应在坡度上端装设排气活阀:泵送管道应有支撑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座缓冲,不得直接与钢筋或模板相连,管道与管道间应连接牢靠;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缝,不得漏浆;不得将已磨损管道装在后端高压区;

3、作业前应检查并确认泵机各部螺栓紧固,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在正确位置,液压系统正常无泄漏,液压油符合规,搅拌斗内无杂物,上方的保护格网完好无损并盖严。

4、应配备清洗管、清洗用品、接球器及有关装置。开泵前,无关人员应离开管道周围。

5、启动后,应空载运转,观察各仪表的指示值,检查泵和搅拌装置的运转情况,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作业,泵送前应向料斗加入10l清水0.3m3的水泥砂浆润滑泵及管道。

6、泵送作业中,料斗中的混凝土平面应保持在搅拌轴轴线上。料斗格网上不得堆满混凝土上。应控制供料流量,及时清除超粒径的骨料及异物,不得随意移动格网。

7、当进入料斗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应停泵。待搅拌均匀后再泵送,对骨料分离严重,料斗内会将明显不足时。应剔除部分骨料,另加砂浆重新搅拌。

8、泵机运转时,严禁将手或铁锹深入料斗或用手住进分配阀。当需在料斗或分配阀上工作时,应先关闭电动机和消除蓄能器压力。

9、不得随意调整液压系统压力。当油温超过70°c时,应停止泵送,但仍应使搅拌叶片和风机运转,待降温后再继续进行。

10、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对 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11、应防止管道堵塞。泵送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控制好塌落度;在泵送过程中,不得中途停泵。

12、当出现输送管堵塞时,应进行反泵运转,使混凝土返回料斗,当返泵几次仍不能消除堵塞,应在泵机卸载情况下,拆除排除堵塞。

13、作业后,应将料斗内和管道内所有的混凝土输出,然后对泵机、料斗、管道等进行冲洗。当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进气阀不应立即开大,只有当混凝土顺利排出时,方可进行气阀开至最大。在管道出口段前方10m内严禁站人,并应用金属网篮等收集冲出的清洗球和砂石料。对凝固的混凝土,应采用刮刀清除;应将两侧活塞转到清洗室位置,并涂上润滑油。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应复位,液压系统应卸载。

14、插入式震动器的电动机电源上,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接地或接零应安全可靠。

15、操作人员应经过用电教育,作业时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16、使插入式震动器用前,应检查各部并确认连接牢固,旋转防向正确。

17、振动器不得在初凝的混凝土、地板、脚手架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在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断开电源。

18、作业时,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应将振动棒垂直地沉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或让钢筋夹住棒头,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3/4,不宜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

19、振动棒软管不得出现断裂,当软管使用过久视长度增长时,应及时修复。

20、浇灌混凝土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不准站在溜槽帮上操作。

21、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22、浇灌框架、梁、柱混凝土,应设操作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式支撑上操作。

23使用震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24、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电缆线上不得对雅物品或让车辆挤压,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第6篇 建筑安装10大安全措施

1.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

2.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3. 塔式吊车等起重设备必须有限位保险位置,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4.架设电气线路必须符合当地电业局的规定,电气设备必须全部接零、接地;

5.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6.脚手架材料和手脚架塔设备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7.各种缆风绳及其设置必须符合要求;

8.在建工程的楼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必须有防护设施;

9.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不准穿硬底和带钉易滑鞋靴;

10. 施工现场的悬崖、陡坡等危险地区应有警戒标志,夜间要设立红灯示警。

第7篇 建筑工程塔吊使用 安全措施

①塔吊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隐患。

②塔吊的基座必须按设计图纸施工,在四周设排水沟。

③确保塔吊'四限位两保险'齐全、有效。

④塔吊的电缆必须分段绝缘固定,配电箱应设在易控制处。

⑤塔吊安装完毕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⑥塔吊配备司机3名,指挥员2员,司机、指挥员必须持证上岗。

⑦塔吊作业时,应特别注意四周建筑物,高压线等。

⑧停机时将控制开关拨至零位,切断电源,关闭并锁好操作室门。

⑨塔吊应做好避雷装置。

第8篇 建筑起重设备安装过程安全措施

塔式起重机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大型施工机械,其安装、拆卸和使用过程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和施工进度;为防止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二、目的

预防、控制和消除塔式起重机拆装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护公司员工的健康及权益。

三、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四、防治对象

公司从事的塔式起重机拆装作业人员。

五、预防措施

(一)安装前的准备

1、所选用的起重机械产品的生产单位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的出厂合格证,以及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等文件资料。

2、起重机械安装的施工单位应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3、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专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4、起重机械设备在安装前,安装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专项安装方案报分公司主管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送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后方可施工。

5、起重机械设备在安装前,应在施工作业的周边必须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划定临时警戒区,设置安全警示牌,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警戒隔离区域。

6、安装前,安装负责人应向安装人员进行安装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

7、安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安全防护用品,严禁酒后作业。安装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违章作业。

8、作业前应全面检查使用的专用索具、吊具是否安全可靠,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吊具或替代产品。

(二)防止高空坠落措施

(1)塔机架设时架设安装的操作平台应在周边安装护栏,护栏挂上密目网,在第一节和操作层各设置一道安全平网,并拉结牢固,高空作业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带。

(2)安装过程中严禁向下抛掷物件工具等,所使用的工具、零部件等应放在随身佩带的工具袋内。

(3)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体检,若发现身体状况不能适应高空作业的,要及时更换合格人员。

(4)严禁酒后作业、不准穿拖鞋、硬底鞋或赤脚上班。

(5)严禁在垂直上下方交叉作业、高空作业时下方必须划定范围,设置警戒线和警示牌,并派专人监护。

(6)在安装过程中遇到突发的天气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做好加固后方可离开。

(三)防止触电措施

(1)现场的起重机械用电应严格按照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2)机械用电采用tn-s接零系统,并实行“三级配电,逐级保护”。

(3)每台起重机械应配置专用的开关箱,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0.1s。

(4)塔机的总电源应设置短路保护及漏电保护装置,电机的主回路应同时装设短路、失压、过流保护装置。

(5)架体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小于2m。

(6)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和所有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要做保护接零和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起重机械应设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30ω。

(7)现场电气线路的设备必须由持证电工负责安装和维修管理,严禁非电工人员随意拆改。

(8)在对设备电器进行维修作业时,维修人员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锁好开关箱或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四)吊装作业过程安全技术要求

(1)汽车吊吊装时必须严格按方案设定的起吊半径及起吊高度吊装,严禁超吊,必须设专人负责监管,汽车吊臂的仰角必须严格控制,每次吊装由负责监管人员对起重臂上的刻度盘进行控制(由起重指挥、信号工负责)。

(2)汽车吊行走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点必须平坦,进行吊装作业时地面必须夯实,压实系数≥0.9,支脚处铺设2 层枕木,面积为2m×2m,严禁将支脚直接放在回填土层上。

(3)起重机起吊构件严禁斜拉、斜吊、旋转过猛,吊点夹角不少于30°。

(4)起吊构件时,应先吊离地面100mm,作起重机支脚倾覆边稳定性校核,严禁超工况使用。

(5)在四级风以上严禁吊装作业。

(6)绑扎构件的吊索、吊环、吊具必须良好,不能有超规范的缺陷作业,绑扎方法正确、牢固,以防吊索断或构件滑落,使起重机突然失重吊臂大幅度摆动引致倾覆;并应每班检查吊索、吊环、吊具的良好的情况。

(7)吊车司机、起重指挥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作业前由现场技术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上岗证,交接班必须进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交底,严格按照交接班制作。

(8)构件起吊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部门确定的吊点绑扎吊索,并采取措施使在起吊过程中不滑移,操作时,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动作协调。

(9)每班作业前必须对吊车工况进行全面检查,每次起吊前,必须进行试吊,试吊高度1m 以内,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转动,吊点位置是否正确,吊具是否安全,吊车支脚是否下沉,在确保吊车没有安全问题后方进行正式的吊装作业。

(10)为确保吊车平稳吊装,需指挥人员1名,指挥人员应位于操作人员视力能力的地点,并清楚的看到吊装全过程;起重机驾驶人员必须熟悉信号,按指挥人员的各种信号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指挥信号应事先统一规定,发出的信号要鲜明、准确、及时、果断。

(11)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遇突发故障,遇到4级以上大风、地面下陷应采取措施,将构件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检修或检查。

(12)每次吊装工作开始前,汽车吊应进行试运转,发现转动不灵活或有磨损,应立即修理;经检查汽车吊的性能完好后,相关人员书面签字确认,方可开始吊装,就位工作。

(13)构件到达安装高度就位后,拧紧螺栓时如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四周应设有安全防护设施,否则应使用安全带,如在梯子上进行,梯子应绑扎牢固并使用安全带。

(14)构件安装后,必须检查连接质量,只有连接确实安全可靠,才能松钩或拆除临时固定工具。设置吊装区,禁止与吊装作业无关人员入内。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特制定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

(三)《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三、抢险目标

1、快速抢救受伤人员;

2、快速疏散人员。

四、工作原则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及项目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应急救援体系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五、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一)工地现场内应急区域范围制定。建筑起重机械事故,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二)工地场外应急区域范围的划定对事故可能波及工地(围档)外,引起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需要当地政府的协调,在事故(危害)发生后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以确定应急区域和范围。

第二章应急预案组织职责

一、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

抢险总指挥长:黎庆喜             联系电话:15877192015

抢险组组长:廖胜                 联系电话:18978049101

组     员:  黄  文  联系电话:13978875401;  刘  华  联系电话:13978618528

黄雪莲  联系电话:13807876855;  吕明蔷  联系电话:13207805345

李远洲  联系电话:13978741769;  曾俊明  联系电话:13807714768

下设:

通讯联络组负责人:黄祉瑶  联系电话:13807714768

技术支持组负责人:韦留凤  联系电话:13978618528

消防保卫组负责人:杨庆棠  联系电话:13807876855

抢险抢修组负责人:陈健震  联系电话:13207805345

医疗救护组负责人:陈云宇  联系电话:13978741769

后勤保障组负责人:陈立    联系电话:13978875401应急外救援电话:110、120、119

二、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一)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重大安全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操作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救助;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二)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三)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四)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五)消防保卫组职责

1、事故引发火灾,执行防火方案中应急预案程序。

2、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4、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六)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七)医疗救治组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八)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第三章应急响应

一、事故报告

(一)起重机械发生安全事故后,项目部应当按照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处、当地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最迟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直接报告上一级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

(二)事故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及时间(年、月、日、时、分);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三)事故报告流程(详附表2)

二、分级响应程序

(一)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的项目部应当立即启动本项目部应急预案开展自救。

(二)当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时,应迅速逐级上报,请求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向当地政府管理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三、现场紧急处置工作程序及要求

(一)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二)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三)探测现场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建筑起重机械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

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类型和特性,制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

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四)建立现场工作区域。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救援的安

全工作区域。对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危险应当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

(五)抢救受害人员。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受害人员的现场抢救或者安全转移,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六)设立人员疏散区。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时,应当果断迅速地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安全撤离危险波及的范围和区域。

四、现场紧急处置与指挥

首先领导小组的组长黎庆喜,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如:碰断的高压电线,需查明触电危险区域;如:建筑起重机械坍塌,需查明其构件部分是否有继续倒塌的危险;查明情况后立即组织实施救援行动:

通讯联络组负责人黄祉瑶,按职责规定负责上报事故情况,联系“119”“120”抢救伤者等事宜。

技术支持组、抢险抢修组负责人韦留凤、陈健震,按职责规定负责切断有危险的电气线路的电源。如果在夜间,接通必要的照明灯光,在排除继续倒塌或触电等危险的情况下,将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消防保卫组负责人杨庆棠,按职责规定负责安排人员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管理施工现场的大门,查验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有效证件,对外来的相关人员注意礼貌用语。迅速查清事故现场目击者和事故责任人。

医疗救护组负责人陈云宇, 按职责规定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如情况特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项目部的车辆将重度受害者尽快送到医院。

后勤保障组负责人陈立,按职责规定负责保障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五、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市政府有关规定参加事故调查组,在进行救援的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和现场取证,进行事故分析。

六、应急救援结束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救援实际情况,在报请公司和有关政府部门同意后,宣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结束:

(一)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

(二)事故危害得以控制;

(三)次生事故因素已经消除;

(四)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五)紧急疏散人员恢复正常生活。

第四章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一)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必须由有质监部门核准的有资格的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安装。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使用单位应当予以报废。

(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中,涉及到邻近建筑物倒塌损坏的,应经建筑主管部门检查并提出意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修复工作。

(三)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项目部应当做好安抚、抚恤、理赔工作,尽快恢复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二、事故调查报告

项目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工作组和公司的事故调查工作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问询笔录、提供相关资料等工作,协助完成事故调查报告。

三、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项目部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应急救援的资源、物资、装备、信息保障。

资源、物资、装备、信息保障表(详见附表1)

二、资金保障

项目部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救援的必要资金准备。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三、监督检查

项目部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每年对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并将演练情况上报公司主管部门。

第六章附 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项目部每两年或者在发生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后,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和更新。

二、奖励与责任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项目部应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员进行奖惩:

(一)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误报安全事故和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履行职责或者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以及扰乱、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人员,由提出申请报公司有关部门,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9篇 建筑高支模安全措施

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措施

1、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成立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整个工程的模板支撑的监督管理工作。

2、施工前组织施工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安装、拆除、砼浇筑等有关的安全、技术交底。

3、模板安装在完成每一道工序时,应由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并填写好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砼浇筑时应遗派专职的安全员工对支撑的模板及其支顶架的变形情况,如发现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待确定不安全威胁的情况方可进行正常施工。

5、梁板砼浇筑时,要控制好楼面上的施工活荷载,如:砼倾落度、移摆砼泵管等操作,尽量减少其对模板支撑的冲击而产生失稳。

第10篇 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措施

临时用电必须按部颁规范要求作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建立必要的内业管理资料。项目建立健全用电规章制度,明确用电责任。

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对现场的线路、设施的定期检查制度,并将检查、检验记录存档备查。

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整齐,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

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

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内无杂物。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就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接零或接地保护。在采用接零和接地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规定。

各种高大设置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结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凡在一般场所采用220v照明灯必须按规定布线和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特殊场所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使用行灯照明,其电源电压应不超过36v,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应使用橡套电缆线,不得使用塑胶线,行灯变压器应有防潮防雨水设施。

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m,两侧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套。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漏、防雨、防砸。

第11篇 高校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编制《施工临时用电方案》,施工必须按方案和规范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凡直接从事带电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施工现场的临时变电所应为现场施工专用,不得与(低压)外电线路联络。

(3)临时变电所的进线侧额定电压不宜高于10kv变电所内应设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变电器室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4)电缆配电路采用埋地和架空两种方法。埋地电缆应敷设与专用电缆沟槽内并每隔30m设'下有电缆'的提醒标志。

(5)室内配电线路和由绝缘导线、瓷瓶(塑料)夹等组成。接户线在档柜内不得有接头,进线外离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cm。

(6)现场电气设备使用必须有合格证和经安全部门检查认可,电气设备必须按规定和要求接地。

(7)现场电气设备必须在线路上设漏电保护器,逐级设置,逐级保护。

(8)施工中不得在高压线下施工,搭设作业棚或堆放物件、材料及杂物等,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高压架空线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塔吊的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架空线路的边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4m。对达不到上述安全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措施包括:屏障、遮栏、围栏、保护网以及标志牌等,护防设施的搭设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高压线路额定电压(kv)1-36103560110

线路边至棚栏的安全距离屋内

屋外82.5

风格

线路边至网状遮栏的安全距离屋内

屋外17.5

(9)塔吊、外用电梯必须按要求设置避雷装置,作业层脚手架上设避雷装置与主体避雷装置连通。

(10)触电急救

1)人体触电伤害事故发生时,应采取急救措施,最首要的急救措施是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另一种方法是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严禁救护者用手直接推、拉和触摸触电者;严禁救护者使用金属物品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的木棒、布带等)接触触电者。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一度昏迷,但尚未失去知觉,则应使伤员在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静卧休息;如果是肺部暂停止呼吸,心脏暂停止跳动,或者肺部虽有呼吸,但是呼吸比较困难,这时必须毫不迟疑地采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进行抢救。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方法

①人工呼吸法

将触电伤员身体伸直并仰卧在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触开衣服、裤带、使其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使舌根不致阻塞气道,接着救护者用一只手捏紧伤员鼻孔,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瓣开伤员嘴巴,取出伤员嘴里的异物(脱落的假牙等)。然后救护者紧贴着伤员的口吹气约2秒钟。这样吹气和放松应连续不断在进行下去,如果瓣不开嘴巴,可以捏紧伤员的下巴,紧贴着伤员的鼻孔吹气和放松。在人工呼吸法进行中,若伤员表现出回转象征(如眼皮闪动和嘴唇微动),应停止人工呼吸数秒钟,让其自然呼吸;若伤员还不能完全恢复自行呼吸,必须再进行人工呼吸,直至伤员能正常自行呼吸为止。人工呼吸应坚持长时间进行下去,在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死亡症状以前,切勿轻易放弃,死亡症状应由医生来判断。

②心脏按摩法

将触电伤员身体伸直平放在木板上,头部稍低。救护者应站在伤员一侧,将一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下端,另一只手迭于其上,靠救护者上身的重量向胸骨下端适当用力加压,使其陷下30mm左右,随即放松,让胸部自行弹起,这样有节奏地压和放松,每分钟约60-80次。若伤员肤色恢复,瞳孔缩小,动脉博动可以摸到,自发性呼吸恢复,则说明急救奏效。

2)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法可以同时进行。

在无特殊医疗措施的情况下,抢救伤员严禁注射强心剂药物。

第12篇 建筑施工的十项安全措施

①按规定使用安全'三件宝';

②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③塔吊、人货电梯、物料提升机等起重设备必须有限位保险装置,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④配电线路架设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⑤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⑥脚手架材料及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⑧在建工程的'四口'、'五临边',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⑨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不准穿硬底或带钉易滑的鞋靴;

⑩施工现场的危险部位应有警示标志,夜间要设红灯示警。

第13篇 地下建筑防火安全措施

地下建筑一般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要低2m以上的建筑,它包括附建式和单建式两类。附建的地下建筑多建在高层、多层建筑的地下,其层数有1~3层,乃至更多。地下建筑用途繁多,如地下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游艺场、礼堂、舞厅以及印刷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木器加工车间、机器修配车间、仪器加工车间、粮食库、冷藏库、书库、油库、汽车库等。

近年来,各类地下建筑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其火灾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在同样品种同等数量的可燃物燃烧时,地下建筑火灾要比地面建筑火灾扑救困难多,耗时也长。在我国地下建筑火灾中持续延烧时间最长的为41天。这场火灾发生在1984年9月28日,地点是山西的一家地下仓库,由于仓库面积大,储藏可燃物质多,火场燃烧温度高、烟雾浓、毒气大,救援人员根本无法深入地下救火,同时也无扑救此类火灾的专用灭火设备。这次火灾共邀请了28家单位540名专家研究灭火方案,救火过程中造成4名救火人员死亡,80多人受伤。在我国地下建筑火灾中,死伤人数最多的是发生在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东都商厦地上4层,地下2层。地下2层为家具商场。25日晚上,商厦在地下一层进行电焊作业时,电焊熔渣掉在地下2层的沙发上,继而引起火灾。烈火浓烟很快扩散到地下1层和地上各层。当时,地上4层的夜总会,正有400人在莺歌燕舞,不料被烟雾毒气封闭了下楼的通道,一时疏散不力,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由此可见,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地下建筑火灾隐患现状

目前,在我国地下建筑中,存在火灾隐患较多的部门是地下超市,其规模较大,可燃烧货物多,火灾荷载高。地下商场以经营服装、鞋帽、小百货为主,商品大部分是化纤、皮革、橡胶等可燃物品,具有燃烧速度快、发烟量大、燃烧产生烟气毒性大等特点。地下超市以批发为主,建设时多未考虑库房问题,经营往往是前柜后库,甚至以店代库,走道上都堆满了商品。

有的地下商场节假日购物高峰时购物人群密集,人员密度指标远远超过gb 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有关地下一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5人/m2、地下二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0人/m2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人员无法快速疏散,无法逃生的严重后果。

在一些城市的住宅楼地下室中存在火灾隐患,主要表现在社区物业将地下室用木板隔成许多个“小木屋”,租给外地进城人员居住。外地进城人员在地下室居住、做饭烧水,用火用电,而且没有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十分危险。然而有一些城市的住宅楼地下室,原本设计是供居民存放自行车的,可是物业部门将其出租给工商企业当仓库,用来存放可燃物品,殊不知那地下室有配电室、煤气站、消防泵房、排烟机房、电梯竖井等。一旦仓库失火,势必会殃及全楼居民。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1.空间封闭,着火后烟气容易聚积

地下建筑出入口少,密闭性高,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物产生大量的烟雾,从起火部位以1m/s的速度向四处扩散,并呈现聚积不散的状态。地下建筑由于无窗,发生火灾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由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去,而是聚集在建筑物中。因为通风不足,可燃物的燃烧不充分,产生各种有毒的分解物。在地下建筑中一个15m2的房间,其火灾荷载约25kg/m2(折合木材),温度在300℃时燃烧发烟量可达130万m3。以建筑净高3.5m计算,15m2房间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量可使37万m2的地下建筑全被烟充满。

火灾产生的烟气都含有毒气体,如甲醛、乙醛、丙烯醛、氰化氢等,如果人们长时间暴露于烟气之中,是可以致死的。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暴露的时间很短暂也会导致死亡。

2.地下建筑火灾火场温度高

实验表明,可燃物在燃烧时所产生的温度,同所处建筑物环境以及建筑窗孔洞的开口尺寸是不同的,着火房间内温度低则达500℃~600℃,高则达800℃~1000℃,甚至更高些。对地下建筑来说,因为处于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畅,出入口少,发生火灾时生成热量积聚,温度升高较快,着火房间的温度可高达800℃~900℃,甚至1000℃以上。这种高温不仅可以使人的心脏跳动加快,产生判断上的错误,还可以灼伤人的气管和肺部等,破坏毛细管,使人的血液不能正常循环,因而造成死亡。人们对高温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在65℃时,可短时忍受;在120℃时,15min内就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在140℃时约为5min,在170℃时约为1min。

3.泄爆能力差

由于地下建筑基本上是封闭体,易燃易爆的物品发生爆炸时,泄爆的能力差。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一个地下人防工程,曾因汽油引起连续爆炸;湖北省武汉市一座办公楼的地下室内因充满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而发生爆炸,这些都使建筑物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4.疏散困难

由于地下建筑无窗,只能从安全出口疏散逃生;由于地下建筑全部采用人工照明,无法利用自然采光疏散;再加上烟气的扩散,严重阻碍了人员的疏散。

人流的速度远小于烟气流动的速度。人水平疏散的速度,正常条件下为1.0~1.2m/s,烟水平流动的速度为0.5~1.5m/s;人上楼梯的速度最快为0.6m/s,而烟向上流动的速度为水平方向流速的3~5倍。烟气蔓延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及高温烟气直接威胁人身的安全。

5.扑救困难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进入火场困难,因为烟气的流动方向、人流的疏散方向与消防员进入火场的方向相反。二是火场上的浓烟和高温影响灭火,火场上缺氧和毒气,可使参与救援的人员窒息、中毒。同时地下建筑火灾物质燃烧时,要消耗大量的氧,着火房间中氧气的最低浓度可降至3%,没有保护装置的救援人员,进入这种环境,短时间即可致死。三是地下建筑内火场通信联络和火场侦查、火场照明都较地上困难。

地下建筑防火措施

严格把好防火设计关,从消防安全管理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是确保地下建筑安全的一项根本措施。

1.一般要求

(1)地下建筑用于经营商业或公共娱乐行业者,不宜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且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

(2)地下建筑可燃物存放量平均值超过30kg/m2火灾荷载的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和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常闭的甲级防火门。

(3)地下建筑的内装修材料应全部采用非燃烧材料。

(4)地下建筑内严禁存放液化石油气钢瓶,并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或闪点小于60℃的液体做燃料。

2.防火、防烟分区

为了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使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地下建筑必须严格划分防火及防烟分区。

(1)地下建筑划分防火分区,应比地面建筑要求严些,并根据使用性质不同加以区别对待。对于商店、医院、餐厅等,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许超过400m2;对于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展览厅、舞厅、电子游艺场等,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许超过1000m2。但商店、医院、餐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面积可适当放宽,但不能超过一倍。

(2)当地下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建筑内部装修符合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2000m2。当地下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

(3)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建筑,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3.安全疏散

安全出口的数量。除使用面积不超过50m2的地下建筑,且经常停留的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地上的安全出口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当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时,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的门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要求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安全疏散距离。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或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40m,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的房间时不应大于20m。

疏散宽度。地下建筑安全出口疏散总宽度应按容纳总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当室内外高差小于10m时,其疏散宽度指标为0.75m/100人;当室内外高差大于10m时,其疏散宽度指标为1.00m/100人;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不应大于250人。

疏散楼梯。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疏散楼梯垂直向上疏散。因此,建筑当地下或室内外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室内外高差小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疏散楼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疏散指示灯及事故照明设备。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后,因切断电源而陷入一片黑暗,地下建筑内必须设有疏散指示灯及事故照明灯。各疏散指示灯的间距不宜大于15m,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1lu_。

4.防、排烟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如不能及时排除,就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和消防人员扑救工作的进行,故需设置防、排烟设施,将烟气和热量及时排除。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为了对地下建筑火灾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报警,及时扑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

6.自动灭火装置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主要依靠自动消防设施进行自救,目前地下建筑普遍装置有消火栓。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建筑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4篇 建筑施工“十项安全措施”

1.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

2.机械设备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3.塔吊等起重设备必须有限位保险装置,不淮“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4.架设电线线路必须符合当地电业局的规定,电气设备必须全部接零或全部接地;

5.电动机械和电动手持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6.脚手架材料及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7.各种缆风绳及其装置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8.在建筑工程的“四口”必须用栏杆或盖板等加以保护;

9.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不准穿硬底鞋或带钉易滑的鞋靴;

10.施工现场的悬崖、陡坎等危险地区应有警戒标志,夜间要设红灯示整。

第15篇 高层建筑特点分析安全措施

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建筑投资的规模日益加大,动工投产的高层建筑项目也日益增多。在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未来几年,我国高层建筑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层数多、施工量大的特点,它的出现给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

1 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施工共同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建筑市场的发展。

全国普遍存在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层层转包以及伤亡事故误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1.2 建筑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落后。

我国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很多企业趁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撤销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安全人员,使得施工中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人监督管理。

1.3 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

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这些都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事故层出不穷。

1.4 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不足。

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实施。经费的欠缺也使得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落实。

1.5 建筑市场混乱,缺乏制约措施。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由于缺乏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一些企业非法转包,越级发包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不顾企业安全资质,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施工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2 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

2.1 高层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存在机械的地方就存在安全隐患,长期操作机械的员工容易思想麻痹、违章作业、缺少防护设施以及自我保护素质差等。高空机械操作不仅容易伤害自己,更容易误伤他人造成安全事故。

2.2 高层建筑施工高度高。

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0米以上的高空与1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下落可以砸死人。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就连最方便的自来水也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个小火苗容易造成火警,营救也比较困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要充分考虑和解决的。

2.3 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

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某高层建筑工程,上面有人想看看升降机在哪里,当头探到井道口,而下面正好把升降机开上来,造成人员伤亡。上面落物砸死砸伤下面人员的事故就更多了。高层建筑施工不可避免交叉作业,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

2.4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各种由于时间变化带来的许多不安全因素,必须认真考虑。

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

3.1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3.1.1 以人为本,强化技能培训。

在设备管理中,企业应始终以抓人的教育为根本。设备管理说到底是由人来体现的,因此抓好、抓住人的管理和使用是兑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法。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使设备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点,使安全生产也有了质的保证。同时多引进专业化队伍,提高职工素质。

3.1.2 以机为对象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设备自身素质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保证了设备在施工生产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效地减少了设备故障,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要根据每台机械的情况,规定设备不同等级的维修保养制度,使设备在进场前都具有可靠的性能,这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的物质保证。对使用年限长的设备进行检测评估。

3.2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

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全教育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3.3 科学的方法安全管理

3.3.1 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方面各层次人员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作,队伍思想业务文化素质高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形成上下结合,奖惩严明,对各层次能进行有效监督的企业劳动保护监督体系。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其规范、科学、适用并严格执行。

3.3.2 明确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专项责任人

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及实施细则,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3.4 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3.4.1 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中,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特别是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卸料平台等经常性重负荷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

3.4.2 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体系;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

4 结束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施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安全技术和提高广大人员的安全工作素质,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建筑安全措施15篇

建筑模板工程安全措施范文1、支撑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沿横向和纵向设水平撑和垂直剪九撑并注意与各支柱固定可靠。2、作用塔吊吊装模板时,必须模板就位并连接牢固方可脱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建筑信息

  • 建筑施工安全措施15篇
  • 建筑施工安全措施15篇154人关注

    1.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2.机械设备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3.塔吊等起重设备必须限位保险装置齐全,安全可靠,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 ...[更多]

  • 建筑物安全措施4篇
  • 建筑物安全措施4篇90人关注

    1)施工人员必须持有高空作业上岗证。2)施工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不能喝酒、过度疲劳和情绪异常时登高操作。3)必须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4)必须制订《安全 ...[更多]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措施9篇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措施9篇84人关注

    1、不准在宿舍内私自用电炉、电饭煲、电热杯、煤油炉等,不准私自乱拉乱接电灯,不准在宿舍内使用60瓦以上的灯炮。2、加强消防器材的管理、维修和保养,经常保持完整好 ...[更多]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措施15篇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措施15篇84人关注

    1、项目在施工前编制用电方案,包括现场勘探,负荷计算,变压器的选择,导线截面的选择,低压电气元件类型、规格的选择,绘制临时用电平面图。方案要经过审批。2、根据方案购 ...[更多]

  • 雨期建筑施工安全措施3篇
  • 雨期建筑施工安全措施3篇63人关注

    1雨期施工的要求和准备工作(1)雨期施工的要求。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汛准备工作。(2)雨期施工的准备 ...[更多]

  • 雨期建筑安全措施3篇
  • 雨期建筑安全措施3篇56人关注

    1雨期施工的要求和准备工作(1)雨期施工的要求。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汛准备工作。(2)雨期施工的准备。 ...[更多]

  • 建筑安全措施15篇
  • 建筑安全措施15篇54人关注

    建筑模板工程安全措施范文1、支撑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沿横向和纵向设水平撑和垂直剪九撑并注意与各支柱固定可靠。2、作用塔吊吊装模板时,必须模板就位并连接牢固 ...[更多]

  • 建筑工安全措施15篇
  • 建筑工安全措施15篇41人关注

    本工程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范围内安装有2台塔机,由于塔机之间的直线距离比较近,直线距离… ...[更多]

  • 高层建筑安全措施7篇
  • 高层建筑安全措施7篇35人关注

    预防高层建筑物坠物安全措施1、地面“四防”检查小组每月组织相关单位对高层建筑物顶、侧部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一次检查。2、高层建筑物顶、侧部有附属设备 ...[更多]

  • 建筑工程中安全措施4篇
  • 建筑工程中安全措施4篇30人关注

    施工安全措施的编制应以《工程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为依据,结合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及施工地段的地理环境等进行编制,针对高山峻岭、水网地区、泥沼地区等地理条件以及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