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
篇1
测井操作规程的实施旨在确保测井作业的安全、高效和准确性,其主要目的如下:
1. 安全生产: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设备损坏和人员事故风险。
2. 提升数据质量:通过标准化操作,保证测井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 节约成本:避免因错误操作导致的重复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4. 地质认识:为地质研究提供精确的地下信息,支持油气资源的开发决策。
篇2
1. 提升测井作业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保护员工健康,确保他们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作业。
3. 保证测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 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因安全事故导致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5. 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篇3
测井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旨在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设备损坏,确保测井作业的顺利进行。通过规范操作,可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作业效率,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和环境保护。
篇4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测井作业过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矿井安全。通过科学的测井方法,可以准确评估煤炭资源储量,判断矿井地质构造,预防和控制井下灾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同时也是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严格执行规程,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提高测井数据的准确性,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篇5
物探测井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进行,降低作业风险,防止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质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遵守规程也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声誉,遵守环保法规,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
测井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职业风险。
2. 确保测井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3. 防止设备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 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篇7
测井放射人员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露,确保测井作业的顺利进行。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准确获取地层信息,为油气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减少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维护公共安全。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范文
一、出发前的准备
1、测井前应有地质方面填写的《测井通知书》。
2、测井方面接到通知书后,应根据测井任务应对钻孔地质情况及邻孔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必须对所用的仪器设备、车辆等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应在出发前予以修复和更换,不准带病运转。
4、出发前应有专人清点所需要的工具、器材是否齐全。
二、钻孔准备与要求
1、钻场设计与布置,一般应有15m以上工作场地和车辆进出的通道,以保障测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终孔深度必须保证测井探测器能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3m;终孔直径应大于下井仪器外径20mm。
3、测井前,应将与终孔时相同的钻具下到井底进行冲孔,使全孔井液均匀,孔内畅通,并在测井人员和设备到达井场后提钻。
4、对泥浆的一般要求:能保护井壁,含砂量小于5%,粘度不大于30秒,密度不大于1.3。
5、测井工作中,因孔壁膨胀、掉块,有可能使下井仪器设备被挤夹时,钻探方面应根据测井人员的要求进行冲孔。
6、测井期间,钻探方面必须留有以备冲孔和处理孔内事故的钻探设备及值班人员。防寒、防暑、防雨、避雷等设施必须完好。
7、测井时,钻探方面不得作危及测井人员与仪器设备安全和影响测井工作进行的任何事情。
三、钻场布置与要求
1、绞车与井口滑轮必须安装稳固,轮槽应垂直与绞车滚筒轴线中点,两者间的距离,一般应大于10m。
2、地面电源线于测量线必须分开布放,并有防止踏破、刮断等措施。仪器和设备要安装平稳,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线路是否正确,各个开关、旋钮是否在安全位置。
3、准确丈量记录点至电缆零记号的距离。使用与钻探统一的深度起算点。准确计算各种曲线的起算深度。
4、下井仪器接上电缆后应与地面仪器设备一起通电检查,运转正常后方可下井。
第四节现场测井放射源使用操作规程
1、现场使用的放射源必须有专人负责,领送放射源时,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认真填写记录。
2、现场操作放射源时,工作人员必须配代防护用品和工具,严禁用手直接接触放射源。
3、仪器下井前,认真检查源室是否可靠,方可下井工作。
4、放射源在现场使用前后,源罐必须加锁,存放安全处,严防发生丢失事故。
5、在检查和更换放射源时,最少有两人参加,尽量缩短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