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监控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
篇1
实施监测监控系统的目的是为了:
1. 提升安全性: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保护企业资产。
2. 优化运营:通过实时数据,调整策略,提升工作效率。
3. 预防故障:早期发现系统异常,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4. 合规性:满足法规要求,确保业务流程的合法性。
5. 提高决策效率:提供实时数据支持,辅助管理层做出明智决策。
篇2
安全监测监控操作规程旨在提高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预防和应对可能的安全隐患。其重要意义在于:
1. 保障人员安全:通过对工作环境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危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 防止财产损失:早期预警机制有助于减少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降低运营成本。
3. 提升合规性:满足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的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法律纠纷。
4. 优化管理决策: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持续改善安全措施。
篇3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实施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提升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2. 提高效率:自动化监控减轻人力负担,提高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3. 优化管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优化运营策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 法规合规:满足相关法规对安全监控的要求,降低企业法律风险。
篇4
1. 提升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2. 提高效率:准确掌握井下环境状态,优化生产调度。
3.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人员定位功能有助于快速响应紧急情况,减少人员伤亡。
4. 符合法规要求:满足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规定,提升企业形象。
篇5
监测监控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有效收集和分析数据,预防故障发生,保护设备及系统免受破坏,保障企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因人为错误导致的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风险,同时增强团队对设备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篇6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的关键。通过上述操作规程,我们旨在:
1. 预防事故: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防止因监测失效引发的安全事件。
2. 保证数据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3. 延长设备寿命:定期维护保养可以降低设备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4. 提升效率: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5. 符合法规要求:满足相关法规对安全监测监控的要求,规避法律风险。
篇7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事故发生。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可以增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够减少误操作,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有助于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确保他们能应对各种情况,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效能。
篇8
实施井下监测监控操作规程旨在保障矿井作业的安全与效率,具体体现在:
1. 预防事故:通过实时监测,能尽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2. 提升效率: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优化生产计划,提高作业效率。
3. 保护人员安全:及时的警报和响应机制能有效减少井下事故对人员的威胁。
4. 符合法规:符合国家关于矿山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合规运营。
篇9
监测监控操作规程的实施旨在:
1. 提升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控,预防和快速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保护人员和资产安全。
2. 优化运营效率: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分析,识别运营瓶颈,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法规遵从:确保企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对监控的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法律风险。
4. 证据留存:为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视频证据,保护企业利益。
5. 培训与教育:通过监控记录,为员工培训提供实例,强化安全意识。
篇10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值班员的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值班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报和漏报,提升整体安全管理的效能。
井下监测监控操作工操作规程范文
一、 适用范围
第1条 本规程适用于大兴矿业井下监测监控操作工。
第2条 井下监测监控操作工负责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分站、各类传感器等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
二、 上岗条件
第3条 井下监测监控操作工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第4条 井下监测监控操作工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 熟悉入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
2、 熟悉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
3、 掌握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
4、 熟悉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要求。
5、 了解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6、 熟知国家、集团公司和我公司有关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三、 安全规定
第5条 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第6条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与调度电话电缆或动力电缆等共用一条线路;监测监控系统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第7条 定期对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 作业前操作准备
第8条 根据部里要求按时参加班前会,值班人员或领导要交待清楚工作任务、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并指定当班作业安全负责人,工人要认真听取自己的当班工作任务,安全注意事项及其它要求。
第9条 作业前要对作业场所以及沿线范围的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及隐患进行认真的检查,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10条 根据安装计划,地面准备所安装的设备和材料,将准备好的设备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确保性能达标准要求,确保设备完好,不失爆。
第11条 设备各部件应齐全、完整,符合井下防爆要求。电缆应无破口,相间绝缘及电缆导通应良好,并准备充足安装用的材料和所需要的仪器、仪表。
第12条 井上装车时一定要把线材设备码放好,避免将线材或设备挤伤,压坏。
五、 基本操作
(一) 井下安装
第13条 设备搬运或安装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剧烈振动和冲击。
第14条 敷设的电缆要用电缆钩悬挂,并与动力电缆保持0.3米以上的距离,无电缆钩可用扎带或其他柔性材料悬挂。
第15条 敷设电缆时要有适当的驰度,要求能在外力压挂时自由坠落。
第16条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设备连接处,必须使用与电气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缆不得与管路或其他导体接触。
第17条 电缆进线嘴连接要牢固、密封要良好,密封圈直径和厚度要合适,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他物品。电缆护套应伸入器壁5-15毫米。线嘴压线板对电缆的压缩量不超过电缆外径的10%。接线应整齐、无毛刺,芯线裸露处距长爪或平垫圈不大于5毫米,腔内连线松紧适当。
第18条 井下分站、各类传感器必须安装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供电电源严禁设置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各类传感器的悬挂位置应该巷道口以里20米左右。
第19条 系统内的各类装置的接线,隔爆面紧固螺栓,接地螺栓等应符合《机电完好标准》和《防爆标准》。检测电源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接地要符合接地细则要求。电缆的敷设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
第20条 检查所有的接线确认合格无误、机电设备符合机电防爆完好标准后,方可送电。
第21条 与中心站取得联系,确定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所安装的各类传感器信号是否传输到地面中心站,如果有个别信号有误,进行排查处理,直至信号及功能正常。
(二) 日常巡检维护
第22条 确保监测电缆悬挂符合标准要求,消灭与动力电缆共钩、串钩、打线等现象。
第23条 确保各类传感器的悬挂、安装位置符合要求,即距离巷道口20米左右。
第24条 确保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牌版符合要求。
第25条 确保监测监控系统设备无失爆现象,确保完好。
第26条 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运行期间,应定期打扫外壳卫生,定期维护防爆面等。
第27条 监测监控系统干线的延伸,要使用专用的接线盒,接线要牢固、可靠,不用的接线盒喇叭嘴要按密封圈、档板、金属圈依次上好。
第28条 所有监测监控设备在井下工作半年或采掘工作面搬迁停用时,应回收上井全面清理、擦拭、烘干、检修并填写《设备检修维护记录》。
(三) 故障处理
第29条 根据故障现象,判断及确定故障范围及故障点。
第30条 根据确定的故障范围,准备排除故障的工具及仪器,进行排除。在特殊地点作业执行有关标准。
第31条 故障排查期间,应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确保矿井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第32条 故障排查结束后,应清理工作现场并认真填写《监测监控系统故障记录》及《监测监控系统维修记录》。
(四) 对于监测监控系统设备的维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33条 井下检修时,必须停电后并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后,挂停电牌,方可开始检修维护,检修完成后,盒上盖后再送电,严禁带电操作。
第34条 更换分站内变压器、保险管时,必须先停掉分站的外接电源并验电确认无电后挂停电牌进行。
第35条 井下后备电源每三个月定期充、放电一次,隔爆设备的隔爆面应定期处理,对潮湿的地方应定期更换防潮剂。
第36条 设备在井下运行半年后,要上井进行全面检修。
(五) 故障排查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37条 认真听取中心站值班人员的汇报,判断可能造成的各种原因。
第38条 准备好下井所需的各种材料及仪器仪表。
第39条 利用排除法逐步查找故障。
第40条 故障找到后,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结束要认真填写《监测监控系统故障记录》及《监测监控系统维修记录》。
第41条 电压的测量应在监测监控本安接线盒内进行,如判断电源设备故障,应先停电后开盖,对判断故障的电路板进行更换,判断不清应全套更换,然后上好盖再进行送电,故障电路板带到地面进行检修。
六、 收尾工作
第42条 维修工作完毕后应将工具、材料、换下零部件等进行清点。对设备内站进行全面检查,不得把无关的零件、工具等物品遗留在机腔内。
第43条 安装好后,严格按照质量标准、防爆标准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准收工。
第44条 做好记录、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七、 注意事项
第45条 分站、交换机等出现故障处理不了的要及时进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