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1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7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

篇1

实施锚喷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坍塌事故。它也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精准把握和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锚喷支护能够有效增强围岩稳定性,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篇2

实施锚索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目的在于:

1. 提高工程稳定性:通过科学的支护设计和施工,增强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预防坍塌和滑移事故。

2. 保障人员安全:严格的操作规程能降低施工风险,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有效的支护可以减少围岩破坏,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4. 节约成本:规范化的操作可减少返工和维修,节约工程成本。

篇3

隧道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防止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坍塌、滑坡等安全事故,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篇4

立架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地下矿山巷道施工的安全,预防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坍塌事故,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损坏,延长支护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矿山的安全生产环境,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形象。

篇5

锚杆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施工过程,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稳定。通过科学的锚杆布置和施工方法,可以有效支撑围岩,防止巷道变形,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延长巷道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整体工程效益。

篇6

基坑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止因基坑开挖引发的地面沉降、边坡失稳等问题,保护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以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有效的安全规程也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率,减少因事故造成的延误和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声誉。

篇7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保障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防止基坑坍塌等事故的发生,维护周边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规范的操作也有助于减少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篇8

端头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降低因支护不当导致的事故风险。它的重要性体现在:

1. 提高作业效率:良好的支护可以稳定工作面,减少因顶板问题而中断作业的时间。

2. 防止资源损失:有效支护能防止煤炭和矿石的流失,保护矿产资源。

3. 保障生产环境:稳定的支护可以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篇9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地下工程、矿山开采等领域的作业安全,防止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坍塌、滑坡等事故。其重要意义在于:

1. 保护工人生命安全: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因支护问题导致的工伤事故。

2. 维护工程稳定性: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固,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3. 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停工和返工,提高施工效率。

4. 降低经济损失: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

篇10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支护作业,防止因支护不当导致的坍塌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可以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维护工地秩序,提升企业形象,为持续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篇11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的存在旨在保障地下工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因支护不当导致的坍塌事故。它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整体的工程管理水平。

篇12

砌碹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进行,防止因支护不当导致的坍塌事故。其意义在于:

1. 保护工人生命安全:通过规范操作,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人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2. 确保工程质量:遵循规程,可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3. 提高工程效率:统一的操作流程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错误或疏忽造成的返工。

4. 降低工程成本: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减少潜在的维修和赔偿费用。

篇13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稳定,防止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坍塌、滑坡等事故。其重要意义在于:

1. 保障人员安全:通过规范操作,降低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

2. 提升工程质量:标准的支护技术能有效防止围岩破坏,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

3. 节约成本:预防性的安全措施往往比事后处理更为经济,避免了因事故造成的损失。

4. 环境保护:合理的支护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一般支护要求:

1、必须由熟悉坑道支护或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人来担任这项工作。

2、支架材料一般用坚硬、结实的木材,不准用腐朽或裂开的木材。

3、木材大小应根据地压大小,岩石稳固程度和断面大小来决定,但最小不得小于15厘米。木料应无弯曲、断裂等疵病。

4、支护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细致检查顶板及两帮,将已松动浮石处理后再行支护,严禁站在浮石下方作业。支护时应一次架好,不得中途停工,以免发生危险。

支护应注意的事项:

1、棚梁和棚腿的接头形式必须根据围岩的来压方向而定。

2、在加工接头时,应不过多的削弱支架的承载能力。

3、为使连接处受力均匀,连接处应紧密结合。

4、接头的加工和架设应简单可靠。

5、为确保棚子的纵向稳定性,梁腿间的夹角为100—105°(或棚倾角75—80°)。

6、考虑到工作面爆破时不致因冲击波而使棚腿倒塌,棚梁和棚腿上的楔子的尖端应指向工作面打入。

7、棚梁和棚腿所组成的平面应垂直于巷道的轴线。

8、棚子的背板后面应用大石或其它东西充填密实,更不能有空顶现象出现,以免顶板围岩掉下产生冲载荷,打坏棚子。

9、棚梁是弯曲的木材时,支架时宜将孤背向上,以免棚梁受力后不致在中部因弯曲时梁的下部出现较大的拉应力而折断。

10、作为棚腿的木柱应大头向上,小头向下,这样可以增大接头的接触面积,减少作用在单位面积的压力;另外,下头小时,作用在岩石(特别是松软的)上的压强大,便于钻入岩石,小头容易变形可起到可缩性的作用;因此,有的棚腿还应削尖。

11、各棚子的间距应根据岩性情况和巷道跨距来确定,个别很不稳定的岩层中,可以架设密集式棚子;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间隔式棚子,其间距约为0.5-1.5米。当遇到坑道底板较软时,必须采用框式支护。

12、倾斜坑道的棚腿必须适当向上方仰立(迎山角),角度大小视斜井开拓斜度而定,两棚子之间须加撑木撑子。

13、靠近工作面的支架应用扒钉、撑木进行加固,以防放炮震垮或崩坏。

14、在稳固的岩层中掘进巷道时,可以不支护,但巷道的顶部最好凿成拱形,这样有利于巷道的稳定。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13篇)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篇1实施锚喷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坍塌事故。它也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减少后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支护安全信息

  • 立架支护安全操作规程
  • 立架支护安全操作规程87人关注

    有哪些立架支护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设备检查:确保支护设备完好无损,功能正常。2.场地准备:清理作业区域,确保无杂物、无安全隐患。3.支架安装:正确放置 ...[更多]

  •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哪些(30篇)
  •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哪些(30篇)86人关注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哪些篇1锚索支护工操作规程锚索支护工作是一项关键的地下工程作业,涉及到矿井、隧道等地下空间的安全稳定。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工作 ...[更多]

  •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13篇)
  •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13篇)85人关注

    支护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篇1锚杆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材料准备1.确保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锚杆、锚固剂、垫板、螺母等材料。2.检查锚杆无弯曲、裂纹,锚固剂无受 ...[更多]

  •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30篇)
  •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30篇)83人关注

    支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篇11.工作前准备:-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是否完好,如头盔、防护眼镜、手套等。-对支护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故障后方可使用。2.现场勘查 ...[更多]

  • 隧道支护安全操作规程
  • 隧道支护安全操作规程73人关注

    有哪些隧道支护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施工前准备2.支护材料检查与选用3.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4.安全监测与预警5.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6.员工培训与安全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