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初一下册地理总结(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6-16 18:26:01 查看人数:84

初一下册地理总结

【第1篇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洲(原因是 : 1) 面积 2) 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 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 国家

东亚 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

南亚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 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亚 俄罗斯的一部分

4. 东亚的国家有: 中国 蒙古 朝鲜 韩国 日本

6. 亚洲地形的特点:1)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地面起伏大

7.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8. 亚洲气候的特点1) 复杂多样2) 季风气候显著3)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9. 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0.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11. 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12.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 流 向 特 征 注入海洋

长 江 自西向东 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黄 河 自西向东 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东南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 北冰洋

恒 河 自西向东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 印度洋

13. 世界之最:

1)世界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的国家 ---俄罗斯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江 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 8)世界的洋: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

9)世界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里)。 10)世界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公里)。

11)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12)世界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13)世界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公里)。

14)世界的咸水湖,的内陆湖,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15)世界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公里)。21)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22)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的盆地---刚果盆地 28)世界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0 个,其中有

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按自然增长率由多到少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印度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5、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7.经济发展差异: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8、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

9、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注意:p11 活动2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一,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 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ºn——46º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

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二,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的是本州岛,

(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18页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的平原为关东

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五,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六,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国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七,工业区的分布:

●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便于原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主要工业区主: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

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23

页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八,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 东南亚(南洋)

一、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二,马六甲海峡:

1, 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 重要性: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三。组成:1,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的群岛)两大部分

(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实到书上27页图7.18)

2、国家:共有11个,其中与中国陆地接壤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岛国有印度尼西亚(世界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菲律宾;

四、气候:*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

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分 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五 农业生产:

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原因:水稻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地制宜的必然条件。)

2、热带作物:东南亚是世界橡胶,油棕(“世界油王”的称号),椰子和蕉麻的产地

3、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①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的橡胶生产国

②菲律宾是世界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③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的椰子生产国

④马来西亚是世界的棕油生产国

六、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

七、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河流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湄公河是流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

八、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汉,上海)

九、河流与城市的关系: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好处: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河流是水运通道,对外交通便捷;c.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d.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e.环境优美;

弊端:a.洪水会给城市造成损失;b.城市污水会污染河流;c.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

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金边

万象

曼谷

仰光

十、中南半岛上的首都和国家:河内(越南),金边(柬埔寨),万象(老挝),泰国(曼谷),仰光(缅甸)。

十一.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新加坡华人比重。

十二,旅游: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

第三节,印度

1, 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这里有的建筑:泰姬陵

● 位置:① 大部分位于10ºn——30º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②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 印度的地形特点: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在书上35页图7.34中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并记住位置和名称)

3, 河流:恒河—印度的母亲河。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

4, 邻国:(在书上35页图7.34中找出这些邻国)

陆上邻国:西北—巴基斯坦,东面—缅甸,孟加拉国。东北—中国,尼泊尔,不丹

海上邻国:斯里兰卡

5, 气候: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

●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东北风,雨季盛行西南风(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灾;反之,则形成水灾)。

6,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绿色革命”,使粮食供应状况得到改善,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水稻和小麦分布(见书上39页):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沿海地区。

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阳光充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7, 1999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中心,同时发展钢铁工业;孟买是印度的棉纺织中心,也是印度的港口,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记住书上40页图7.43: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在图上的位置)

8, 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第四节俄罗斯

1、 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欧洲部分虽然面积只占1/4,但人口占3/4,工业、农业、首都、主要城市都位于欧洲,历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历来被公认人欧洲国家。),也跨东西半球。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南临黑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主要邻国西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南有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2、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上,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的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 。

3、气候类型及特点: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在书上41页图7.45找出下列的知识点,并记住起位置:)

5、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

由西到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山地: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

6、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被喻为母亲伏尔加,注入里海。水力丰富,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称为“五海通航”;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在书上44页图7.48找出下列的知识点,并记住起位置:

7、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8、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

9、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轻工业)发展缓慢。

10、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主要工业区有: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11、交通:俄罗斯交通运输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的铁路网比较稀疏,有一条横跨亚欧的铁路称为“亚欧大陆桥”在俄罗斯这部分称西伯利亚大铁路。

12、两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和铁路;俄罗斯的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货运以管道和铁路为主;(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13、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地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14、在书上46页图7.50中找出下列主要的港口:

摩尔曼斯克(北极圈以北的不冻港),圣彼得堡(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临波罗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名海参威,亚欧大陆桥的起点,临太平洋)

15。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第2篇 2023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导语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2023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供大家借鉴。

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亚洲

1、地形特点: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气候典型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4)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欧洲

1、欧洲地形特点:(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欧洲气候特点:(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第二节非洲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

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

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6、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7、明确逻辑关系:(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人口问题更加凸显(2)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第三节美洲

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北美洲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第四长)亚马孙河(第一大第二长)

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的国家:加拿大巴西

主要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联系大洲(位置)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脉)。海安线曲折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第3篇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一节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范围

(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的岛屿:本州.(掌握图上位置)

(2)位置:

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的活火山.)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的消费地.p23

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

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23

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2、民族和传统服装: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和服.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2)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

海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3)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

2、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多雨

对农业的影响 雨季种,旱季收 随时种随时收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p29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多形成冲积平原.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2、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

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河内(越南首都)金边(柬埔寨首都)、万象(老挝首都)、曼谷(泰国首都)、仰光(缅甸的大城市,原首都).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p31

4、人种: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

5、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比重.

6、东南亚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是重要的旅游路线.主要的旅游资源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图p33).

备注:读图掌握东南亚主要岛屿、半岛,濒临海域、邻国和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国家、河流和城市;马六甲海峡位置.

第三节 印度(首都:新德里)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位置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孟加拉湾,东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于南亚,也是南亚面积的国家.

2、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间: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对农业影响: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至次年5月)东北季风,雨季(6月至9月)西南季风→水旱灾害频繁.

(3)、河流:恒河---从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3、人文环境

(1)人种:主要为白色和黑色人种

(2)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3)官方语言:英语

二、水旱灾害频繁

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到次年5月)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黄麻、棉花和茶叶等.

水稻、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两侧沿海平原,降水丰沛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降水较少的高原山区.

3、绿色革命:60年代后,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三、发展中的工业

1、主要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主要城市及特点: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印度的麻纺织中心,的城市--孟买(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港口).

第四节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一、国土辽阔

1、位置范围

(1)范围:由东欧平原和北亚地区组成,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是一个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2)位置:纬度位置;东、西两半球;处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临黑海和里海.

2、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1)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分布: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p42

(2)地势特点: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较少,夏季较多.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俄罗斯东西部气候差异大,气温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降水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4)河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皆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欧洲最长的河流).

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深的湖泊.

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俄罗斯自然资源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

2、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地区:铁矿——库尔斯克;石油——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煤矿:库兹巴斯煤矿.

3、主要工业区及特点:圣彼得堡工业区(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莫斯科工业区(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4、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

5、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三、发达的交通:

1、交通特点:交通部门齐全,均很发达,但不平衡.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

2、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和管道运输.(1)客运主要方式:铁路和公路;(2)货运主要方式:铁路和管道.

3、俄罗斯管道数量多,与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丰富有关.

4、俄罗斯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亚大铁路却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1)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南部气温更高,气候更宜人;

(2)北部有冻土层,建设难度大,安全系数低;

(3)距离周边临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5、五海通航: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全长3600米,是俄罗斯航运价值的河流,通过运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p46

6、主要城市及其特点:莫斯科(俄罗斯首都)的城市,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北冰洋沿岸的港口摩尔曼斯克为终年不冻港.

7、俄罗斯文化:俄罗斯人对交响乐和芭蕾舞等艺术有这特殊的爱好.

(备注:在图上填注俄罗斯主要濒临水域、临国,地形区、山脉和河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城市;主要铁路和伏尔加河沟通的“五海”.)

【第4篇 2023年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总结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第5篇 湘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1、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

非洲①的半岛:索马里半岛 ②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③的海湾:几内亚湾

2、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非洲平均高度为750米)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4、极具特色的地形区:中部的刚果盆地(赤道穿起的盆地 )、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的沙漠)、纵贯东部的东非裂谷带(地球的伤疤),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

三、炎热的气候

1、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 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平均气温在20 c以上。

2、干旱地区广,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的一个洲。

非洲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多。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地区,降水少。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热带雨林气候类型。非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地中海气候类型。因为赤道从非洲中部穿过

1、矿产资源种类多样

摩洛哥——磷酸盐 利比里亚——铬铁矿 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刚石

南非——黄金 赞比亚——铜 尼日利亚——石油 几内亚——铝土

2、生物资源丰富

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咖啡、枣椰、油棕、可可、花生、棉花、剑麻

粮食作物:玉米(居民的主食)

名贵树种:桃花心木、花梨木、檀木

热带雨林区动物:非洲狮、河马、非洲象、猎豹、狒狒、节尾狐猴

热带草原区动物:鸵鸟、大猩猩、长颈鹿、黑犀牛、斑马

3、水力资源丰富

六、非洲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

经济为单一型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移民与经济

四、学看气候图(二)

1、利用1月、7月的温度值确定某地是位于北球还是南半球。北半球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南半球相反

2、最冷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可以判断为热带气候类型,然后结合年降水总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可区别出是全年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还是全年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是全年降水有明显干湿季节的热带季风气候还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总量在1500毫米左右,较热带草原的降水量多,雨季也更为集中。

3、亚热带和温带的界线是以最冷月0℃的等温线为界。

4、苔原与冰原气候的分界线是以最热月0℃的等温线为界。(见书28页)

五、移民与经济

1、美洲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 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的国家

2、南美洲主要出口商品:农矿产品。 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一: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

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而分为旱季和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农作物随时播种。

二: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半岛和苏门答纳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有世界上海港新加坡。

三: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四:海外华人的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重点知识提要:

1、识记东南亚地理位置、河流分布图;东南亚国家首都名称图。

2东南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矿产:

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 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

椰子:菲律宾、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 水稻: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

锡:马来西亚、缅甸 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问答提要:

1、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这是因为马来群岛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常有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

2、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的“咽喉”?

答: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海峡底部较平坦,可通航25万吨的巨轮。由于马六甲海峡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当海峡外的海域风浪滔天时,海峡内却风平浪静,有利于船只航行。而且过往航线多,是世界上通航量的水道貌岸然之一,所以马六甲海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航海环境被为世界航海线上的“咽喉”。

3、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答:日本的工业生产在很大的程度上领带于海上贸易。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

4、为什么东南亚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

答: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5、东南亚的华人和华侨主要来自我国哪些省区?他们为东南亚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广东,福建。他们在这里开辟种植园,栽培水稻,开挖矿山,从事商业和手工业。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南亚热带季风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分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

【第6篇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2023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 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的高原:青藏高原; 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的群岛:马来群岛; 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

①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匮泛的水资源: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欧洲西部:

1.这里大多都是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世界上的乳畜大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3.单一商品经济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1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美国:

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2.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5.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是巴西利亚.城市圣保罗.

2. 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4.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5. 目前世界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的铁矿是伊拉比塔铁矿.

极地地区:

1.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

② 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

③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④ 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 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

⑥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

【第7篇 沪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23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图6.14 6.15 p10-11)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活动p12)

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大大小小有1000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图6.17 p13, 活动p13)

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发达国家较少,如日本。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2023年)。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 p18,活动p19)

【第8篇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5. 世界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 世界面积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 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3. 东南亚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5.拉美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第9篇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第七章 亚洲

第一节 亚洲概述: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临大洋洲。

(3) 1)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近5倍) 2)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三带,约90度) 3)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约166度。)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高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陆地最低点—死海-415米,相对高度9259.43米)。“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亚洲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低平辽阔)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的湖泊——里海。 (2)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3)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亚洲的气候:

(1)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大。有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课本6页图7.7)。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降水量多,内陆降水较少。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40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1个国家中,亚洲就有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南亚

1、 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的群岛)两大部分(记住在图7.19和7.20中的位置)。 4、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 。 其

中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水源丰富。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5、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6、新加坡是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7、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是世界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8、泰国——世界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世界的蕉麻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的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世界的棕油生产国。泰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9、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东南亚是华人和

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第三节 南亚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也称“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2、南亚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是一个岛国。

3、南亚的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高科技工业中心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发展中国家,核技术较发达,是世界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掌握发射卫星技术。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平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

第四节 西亚

1、西亚有“五海三洲”之称,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周边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世界的湖泊)。霍尔木兹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非洲分界,连通地中海与红海。

2、西亚石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波斯湾及其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阿拉伯是世界储油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是重要的产油国。西亚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着圣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城。 3、石油输出路线:a: 运向日本、东南亚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东南亚 b: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c: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第五节 日本

1、位置:属于东亚,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的岛国。

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2、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的是本州岛, (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28页图7.49找到位置并记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火山,也是全国的峰。山麓樱

树成林,景色迷人。 日本平原面积狭小,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4、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很不稳定。富

士山是的活火山。(重点)

5、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或进口—加工—出口型、外向型、出口导向型。)。

特点:对外依赖性强,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国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优良的港湾

6、工业区的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 原因:为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减少运费。

(按由东到西的顺序)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

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 (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34页图7.62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 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了解日本的茶道和武士道精神!

第八章 欧洲 第一节 欧洲概述

1、欧洲在东半球,欧洲东部与亚洲的大陆部分相连,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是欧亚大陆西部向大西洋伸出的一个大半岛。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2、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占全洲面积的2/3,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其中东欧平原是欧洲面积的平原。

3、欧洲河网稠密,水量丰富,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也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也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4、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温差较大。 地中海气候:欧洲比较典型的气候,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 欧洲西部指东欧平原以西的欧洲地区,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多,人口稠密,有30多个国家,绝

大部分是。

2、 欧洲西部有个区域性组织,叫欧洲联盟(欧盟),其成员国有25个,都是发达国家,人们使

用统一的货币叫 欧元

3、 英国的首都是伦敦,法国的首都巴黎,德国的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罗马。

4、 欧盟进出口居世界首位,是世界贸易的地区。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5、 欧洲的运输业居世界各洲之首。

6、 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乳畜大国。 7、 主要的旅游地及其所在国家:伦敦塔桥(英国),风车与郁金香(荷兰) ,北欧峡湾风光 (挪威),阿尔卑斯山滑雪(瑞士),巴黎埃菲尔铁塔(法国),西班牙斗牛,比萨斜塔与水城威尼斯(意大利),雅典巴特农神庙(希腊)。

第三节 俄罗斯

1、

2、 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

而温暖。

3、 (在书上47页图8.19找出下列的知识点,并记住位置:) 临国:芬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白俄罗斯,朝鲜

临海洋: 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太平洋

由西到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山地: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

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入北冰洋。

4、 (在书上48页图8.20和图8.21

工业区由西向东依次是: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矿产中心由西向东依次是: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5、 交通: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的铁路网

6、 在书上50页图8.25中找出下列主要的港口:

摩尔曼斯克(北极圈以北的不冻港),圣彼得堡(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临波罗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名海参威,亚欧大陆桥的起点)

7、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

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8、 俄罗斯的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货运以管道和铁路为主

俄罗斯领土的大部分在亚洲,为什么却说它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呢?

这是因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大部分城市都集中在其欧洲部分。

9、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富齐全,储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矿产资源的分布:(1)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3)煤炭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4)发电量居世界第五位

10、工业发展特点:重工业发达:军事、航天工业水平高,轻工业薄弱

第九章 美洲 第一节 美洲概述 1 美洲大陆是一个纬度跨度,海岸线漫长的大陆。

2、世界之最: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千米);平原:亚马孙平原;高原:巴西高原。

3、划分:1、按自然地理划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美洲分为南美洲和北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美洲中部狭窄地带的7个国家为中美洲。

4、自然环境:地形:西部都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东部为高原、平原,西高东低。北美地形呈三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南美地形呈f形(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东部自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5、河流:北美:密西西比河(世界第4长),南美:亚马孙河(世界第2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 6、气候::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南美以热带气候为主。 7、贫富悬殊的大陆:(一)丰富的各种资源:1、森林资源(加拿大针叶林,巴西热带雨林)2、鱼类资源(秘鲁渔场),3、矿产资源(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铁矿、智利的铜矿)。 (二)、美洲经济:富: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是经济发达国家。贫:拉丁美洲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中巴西和阿根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二节 美国

1、美国是的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人种构成中白种人占84%,其次为黑种人占13%,华人华侨约有160万人。

2、美国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本土位于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寒带,北临北冰洋;夏威夷州位于热带,(属于大洋洲)。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山地—落基山脉,中部为大平原,东部为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的10%。

4、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大豆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5、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主要农业带:乳畜带 、玉米带、棉花带 、小麦带 (记住p65图9.18主要农业带在图中的位置。) 7、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8、旧金山: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最早、规模的高新技术中心。

高科技企业的分布主要与人才、交通、环境有关 9、河流湖泊:(1)、密西西比河:美国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

(2)、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完全位于美国)、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10、三大工业区:(记住p66页图9.19中主要城市的位置)a、东北部工业区: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华盛顿、纽约、底特律、芝加哥) b、南部工业区:美国新兴的工业区,是石油、宇航基地。(休斯敦)

c、西部工业区:美国的“阳光地带”,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旧金山、洛杉矶)

第三节 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印第安人是巴西土著居民。

2、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国家。巴西人热衷跳桑巴舞和踢足球。

3、巴西世界之最:平原亚马孙平原;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其上覆盖着地球一面积的热带雨林, 60%在巴西境内。)

4、巴西主体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5、巴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绿色和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矿产资源。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的铁矿山。

6、巴西工业体系完整,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7、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 目前是世界上仅次于三峡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

8、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柑橘、甘蔗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9、热带雨林的作用:1)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2)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3)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4)调节全球气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10、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圣堡罗是巴西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里约热内卢:全

国的港口城市。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巴西政府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以促进内地的发展。

第十章 非洲和大洋州

第一节 非洲概述

1、非洲全称阿非利亚洲,意思为“阳光灼热之地”。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隔。位置特点:海岸线比较平直,半岛、岛屿、和海湾较少,是世界上海岸线最平直的大洲。 2、纬度位置:本区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本区中部,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各大洲之首。 3、地形:高原为主(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高原大陆”:东部、南部高,北部、西部、中部低。

4、世界之最:沙漠—撒哈拉沙漠;最长河流—尼罗河;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盆地—刚果盆地;非洲峰——乞力马扎罗山

5、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野生动物繁多。(p78页)气候分布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 6、“高”、“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 (一)人口(“高”):1、总数:约为8亿人,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2、增长特点:自然增长率。3、带来问题:a、严重阻滞经济的发展。b、导致环境的恶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二)经济(“低”):1、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商品以初级商品为主。2、经济落后原

因:(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大量的经济。(2)、长期受到殖民统治。

7、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代表--埃及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东北部,陆地跨亚、非两洲,属亚欧非交界地带。分布大片的沙漠。 河流:a、尼罗河(世界最长): b、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城市及人口:首都:开罗。人口:阿拉伯人,白色人种。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长绒棉) 名胜景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p83页)

第二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以南,东临西临,

处于低纬度地区。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以高原为主。

2、 本区90%以上是黑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之称。

3、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和黄金世界第一,p87图10.24)但是经济落后,

主要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出口物品主要有矿产、森林、畜产等初级产品:进口物品为机械、汽车等工业制品。)这样的经济特点使非洲许多国家失去了市场主动权 。

5、非洲一些国家正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多样化农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 6、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达3.0%

第三节 大洋州概述

1、大洋洲是陆地面积最小的大洲(897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 2、经纬度位置:跨东、西两半球。又跨南、北半球。(澳大利亚大陆完全在东半球、南半球) 海陆位置:介于“两洋四洲”之间,即位于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濒印度洋,东和北临太平洋。

3、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全国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发达国家。

4、澳大利亚的四个别称: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 澳大利亚的地形:

6、气候分布特征:总体呈向西开口的半球状分布( 记住气候类型及分布(p94页图10.36)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1、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几洲的陆地和岛屿。格陵兰岛是世界上的岛屿。(p97图11.1) 2、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100图11.8) 南极洲是世界海拔的洲:

3、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冰雪大陆”之称。此外还被称为“白色沙漠”、“寒极”和“风极”。冰山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自然景观;北极降水比南极多,不及南极地区寒冷。 4、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

5、在北极点四周,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四周,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6、南极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丰富的矿产;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和无数的海洋生物。 7、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9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我国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中山站。2023年1月27日,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记住三个考察站在p100图11.8中上位置)2023年7月28日,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成。(记住在p97图11.1中的位置。)

8、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第10篇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聚居地:(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美洲

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 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 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第四长) 亚马孙河(第一大第二长)

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 以白色人种为主 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 联系大洲(位置) 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脉)。海安线曲折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亚洲及欧洲

1、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亚洲

1、地形特点: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气候典型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4)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欧洲

1、欧洲地形特点:(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欧洲气候特点:(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第11篇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归纳总结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洲(原因是 : 1) 面积 2) 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 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 国家

东亚 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

南亚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 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亚 俄罗斯的一部分

4. 东亚的国家有: 中国 蒙古 朝鲜 韩国 日本

6. 亚洲地形的特点:1)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地面起伏大

7.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8. 亚洲气候的特点1) 复杂多样2) 季风气候显著3)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9. 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0.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11. 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12.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 流 向 特 征 注入海洋

长 江 自西向东 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黄 河 自西向东 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东南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 北冰洋

恒 河 自西向东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 印度洋

13. 世界之最:

1)世界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的国家 ---俄罗斯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江 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 8)世界的洋: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

9)世界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里)。 10)世界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公里)。

11)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12)世界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13)世界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公里)。

14)世界的咸水湖,的内陆湖,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15)世界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公里)。21)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22)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的盆地---刚果盆地 28)世界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0 个,其中有

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按自然增长率由多到少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印度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5、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7.经济发展差异: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8、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

9、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注意:p11 活动2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一,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 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ºn——46º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

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二,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的是本州岛,

(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18页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的平原为关东

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五,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六,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国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七,工业区的分布:

●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便于原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主要工业区主: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

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23

页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八,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 东南亚(南洋)

一、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二,马六甲海峡:

1, 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 重要性: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三。组成:1,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的群岛)两大部分

(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实到书上27页图7.18)

2、国家:共有11个,其中与中国陆地接壤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岛国有印度尼西亚(世界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菲律宾;

【第12篇 2023湘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搜集的《2023湘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2023湘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

亚洲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气温年温差大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主要岛屿自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岛

2.、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四周环海所以在气候上海洋性显著。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对外依赖严重,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

3、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2、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2023湘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

澳大利亚知识点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平。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2023湘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三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第13篇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2023

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儿。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铅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哨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归属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归属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扭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钟头,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六、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南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磁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南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磁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力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八、地面高度的计较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铅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地点的铅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有意抬高度不异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占了71,而陆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仅占29。大陆和它相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罗巴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罗巴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磁极洲主要位于南磁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外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罗巴洲和非洲的地形比力简略,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力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推地形变化的气力地球内部所产生的效用称为内力效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效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力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效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气候和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气候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空气温度的变化一天当中,空气温度有时高,有时低。陆地空气温度一般出现在日中过后(约14时);最低空气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空气温度,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空气温度,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空气温度值同月平均空气温度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空气温度年较差。

15、世界空气温度的分布世界空气温度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空气温度并纷歧样。夏季陆地空气温度高,海洋空气温度低。冬季相反。空气温度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跟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温度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空气温度约降低0.6℃。

1六、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相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相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相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神州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相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潮湿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潮湿,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相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相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空气温度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空气温度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罗巴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空气温度和降水的年变化比力小。

19、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汗青期间,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潮湿的平原地的坦缓,气候温暖,适宜成长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南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广漠,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效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这七个国度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活着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最前一列的有神州、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罗巴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率活着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罗巴洲的人口增长速率最慢。欧罗巴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六、世界人口的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材由成长神州度移向发达国度。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成长神州度流向发达国度,由贫穷国度流向敷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度。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罗巴洲和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内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南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和地势高大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八、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度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度成长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度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成长神州度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点儿。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成长神州度。

29、世界的人种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她们主要分布在欧罗巴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玄色,头发黑直,脸蛋扁平,体毛中等。她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乌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她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度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度,名国的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大小纷歧,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神州的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地区范围的划分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神州、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度。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度。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有力,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空气温度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空气温度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空气温度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今朝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性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比力狭窄,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备海洋性特性,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力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第14篇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2023

中东

1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

2中东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其中以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3中东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石油宝库之称,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

4中东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即大西洋,印度洋,红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地中海,因其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是常年战乱不断的地方

初一下册地理总结(十四篇)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初一下册地理信息

  • 初一下册地理总结(十四篇)
  • 初一下册地理总结(十四篇)84人关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