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13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4:57:02 查看人数:45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关于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_____年我局在工商、税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就我县小微企业发展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分赴县级涉企部门和全县有关镇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查、走访和座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据统计,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国发〔2023〕36号)的标准,我县企业绝大多数都属小微企业。止2023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微企业8858个,其中企业640户、个体工商经营户8218户。主要分布在各镇周边和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512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54.65%。从发展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444户,占38.9%;运输仓储企业为2144 家,占24.2%。服务业企业1658家。占18.7%;加工制造企业916家,占 10.34%;建筑房地产企业 198家;农林牧渔规模种殖、养殖企业8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以乡镇为主,全县小微企业中分布在各镇(街道)的有8803家。

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稳步增长,富民效应初步显现。2023年底,全县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达8858个,较去年增加444个,从业人员45512人,较去年增加4300人。全县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33.12%,占全县gdp的36.18%;实现总产值(现价)40.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44.5亿元,同比增长25.85 %;实现税金6968万元,同比增长21.97%;支付劳动者报酬5.0393 亿元。

通过对全县小微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我县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也有少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

(二)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投资平稳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5亿元,农业项目投资2.13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1.91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82亿元。2023年,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68 亿元的39.1%,较2023年增长1.31%,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88亿元,农业项目投资1.51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3.05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6亿元。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我县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少有的高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对增加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的平稳增长,成为拉动紫阳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动力。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小微企业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必将对紫阳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我县财政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2023年以来,从国家、省、市争取扶持资金3289.52万元扶持了小微企业37家,扶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304个,扶持资金452.6万元。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扶持小微企业资金300万元,重点扶持了以富硒茶、魔芋加工、水产养殖、和蚕桑发展为支柱的小微企业及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来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资金470万元,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3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产业集群集聚力增强。目前我县已形成茶叶加工、富硒食饮品加工和板石开采三大产业集群。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瓦板岩全部出口欧美等国家。2023年我县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启动了园区建设。2023年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列入了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且有六家大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正在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聚集区。2023年__县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三是特色支柱产业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格局初现。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支柱工业,围绕这三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发展小微企业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农村真正的剩余劳动力不是中青年人,而是以40-55 岁的农村妇女和50-60 岁的男劳动力居多。小微企业多是村镇经济,且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二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我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新政,将大大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三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12000元左右,有些达15000-20000元。四是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微企业是乡镇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镇财政税收有着重要的贡献,作为培植大中型企业的根基,小微企业的迅速膨胀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和经验

1、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富裕紫阳的目标。成立__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非公经济考核各项指标。

2、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回乡创业工程,针对我县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通过此项措施建成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户200户,仅近两年中我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611人,成功创办各类企业达6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5268个。2023年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2万元,扶持1151人成功创业,其中大学生创业44人、农民工回乡创业685人。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以实施万人就业工程为突破口,在21个镇分别举办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产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385人。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为近千名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

3、抓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项目。我县依托水能、矿产、富硒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陕西有色、陕煤集团、河南前卫、陕西恒佳、湖北鼎兴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电解锰、矿泉水、锆刚玉、瓦板岩和五氧化二钒等项目成功落地,形成了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紫阳茧丝四大工业发展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

4、抓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先后组织培训工人1000 余人次,组织100余人到外地实地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熟练工更难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务效率。我县建立了政务大厅,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援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5、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我县正在组建小额信贷公司,小微企业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来,__县中小企业促进局共为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3个,落实无偿扶持资金 1050万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牢牢把握陕南循环(突破)发展和一县一产业政策机遇,落实专人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截止2023年,全县共有22个项目获得陕南循环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95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3.11亿元。累计建成汉江之星豪华游轮一艘;精品示范茶园5万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粗制加工厂34个,清洁化茶叶生产线14条;培育魔芋种植基地3万亩,魔芋加工龙头企业1家;年产25万吨富硒矿泉水生产企业、年产200万㎡板石生产企业、年产2万吨锆刚玉企业各1家;耀全牧业、洪田富硒食品等4个小微企业获得市级切块陕南突破发展扶持资金130 万元,带动企业投资659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

6、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止2023年底,全县共注册商标93件,中国驰名商标一件,陕西省著名商标5件,__市知名商标4 件。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和平牌富硒茶获陕西省著名商标。__县盘龙富硒绿茶公司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获批。__县闽秦茶叶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红茶获得陕西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7、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在实处。国家已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及《关于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小微企业免征印花税,减免所得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对符合国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且自2023 年1 月至12 月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 计入纳税所得额,按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23 年底,并将应纳税所得额提高到6万元以下,扩大了受惠企业面积。对年度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 万元的小微企业,减按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3年11月1日起营业税起征点为按月的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500元等。自2023年元月起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和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我县都得到了落实。94%的个体工商户享受到减免政策,预计地税每年免征税款310万元。国税每年减免增值税和发票工本费370万元。

四、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调查显示,2023年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21%,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浮25%,生产用煤、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平均增长23%,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9%。受油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73%的企业运输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超过10%,其中以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企业运输成本攀升22%以上。

二是融资难、资金依旧紧张。由于我县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地方财政窘迫,财政资金供需紧张,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不能给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在2023年,多数受调研小微企业借贷无门,受调研小微企业有31%的从未发生过借贷,更有接近2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依靠临时赊账应对资金不足。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县的大多小微企业是租赁的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很难。在调查的20多家小微企业中,2023 年全年产品适销对路,但缺乏流动资金的多达50%以上,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初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最大的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在实现融资的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亲戚朋友,亲朋好友是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紫阳小微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现代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这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优惠政策而不能享受,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五是转型升级遇到困难。在国家大力提倡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政策下,但小微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还有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要怎样转型,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型多没有明确的方向。

六是用地成本较高。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致使小微企业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厂,用地成本相对提高,土地抵押贷款难,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产业发展分散,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七是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看,被调查的企业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占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从从业人员的来源看,我县从事小微企业的人员多数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

八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近30%的企业主不知道国务院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及税费优惠,有近50%不知道其内容,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将应该减免的税费等政策向经营者讲清;另一方面是收费项目杂,不少企业主都说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可在实际执行中有走样的问题。

五、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小微企业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是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把发展小微企业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将小微企业发展任务目标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成立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尽快实现本地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调度、协调、督查、考核机制,为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制定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费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上下深化对发展小微企业的认识,以全民创业为抓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有关部门及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成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社会效应。适时组织小微企业家、厂长、老板及有创业欲望的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的平台,再掀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四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五是加强规划引导,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各镇可整合闲散场地,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园。同时发挥传统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__县汉城镇、双安镇蒿坪镇一线在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搞好规模种植和养殖,重点抓好紫阳富硒基地建设。任何沿线矿产资源加工已初具规模,力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上下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优势行业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管理较好的企业,并从全县小微企业中筛选出 100-200 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干部挂包企业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六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资源和要素,努力解决小微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七是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组建各种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税务、环保、安监、人力资源、财政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为小微企业搞好服务。对于国家、省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及时梳理、公布和执行,经济主管部门要编辑成册,印发到各小微企业,切实让小微企业用足用好,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八是进一步破解制约因素。在融资方面,建议省市加大安排专项资金力度,扶持县级小额信贷公司和担保中心等中介担保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政策,通过以奖代补、无偿扶持、财政贴息等形式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在人力资源信息流通方面,建议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每年帮助企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实现国家、省、市、县、企业五级信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各种信息畅通,增强企业应对实力。

第2篇 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 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 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质押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3篇 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23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23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23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二)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调查走访显示资金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准入门槛高,云顺竹木有限公司,投资苗木基地,延长产业链,但基地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基地投资建设又不纳入银行贷款抵押范畴,而公司内部资产贷款抵押有限,导致资金流动压力很紧张,二是贷款手续太繁琐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再生产,金士果业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短期流动贷款,每次还贷续贷时,银行办理周期一般2-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三)生产要素的提高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外升内贬状态,致很多原材料价格处于“水涨船高”状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各地连续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之近年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对用工进行了很大的吸纳。今年好多小微企业的用工工资基本2000元/月以上,县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每人基本达到4000元/月以上。同时,小微企业的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四)用地对小微企业制约明显

受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反映非常强列,一是原工业园内企业发展受制约。县里2023年开始着手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事宜,已经对所有园内企业进行了评估,评估后不能再原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便更好搬迁。美好食品有限公司属原工业园企业,企业现行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多大订单不得不推掉,再者原工业园内企业因为涉及退成进进园,银行对其资产抵押率都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70%下调到60%,影响了园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入园门槛高。现行的入台商创业园标准是每亩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而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鲜良米粉有限公司和金昌食品有限公司都要求入驻台商创业基地,两企业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两企业上缴税费及投资强度均不够入园标准。

三、促进我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宣传督导,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小微信贷通”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原规模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助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发展,促使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强化督导,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多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财政担保公司要实质性为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起到担保作用,劳动就业局要加大提供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同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审批时间过长等制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问题。

(四)健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民企局继续以创业大学为载体开展以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县就业局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就业培训支持,来解决小微企业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用地倾斜。在工业园扩区调区中县里对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在台商创业园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小微企业用地无保障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4篇 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范文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__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__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__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第5篇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仰赖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步和提高恰恰来源于创新。创新型小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先驱者,拥有比大型企业更强的创新动力,凭借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基础薄,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为了解如何在工商、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0_____年8月我们在中关村进行了调研,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部分园区,30多家创新型小微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器进行了沟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中关村园区一区十六园范围内现共有1.7万多家企业,其中纳入统计范围的小微企业约达1.2万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20_____年和20_____年中关村园区新增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200家和4600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同时每年倒闭的企业数量约3000多家,企业新旧更替速度基本持平。盈利能力方面,尽管20_____年园区内小微企业的总收入都有10%左右的同比增长,但20_____年利润情况较20_____年有所恶化,小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近五成微型企业亏损,且总亏损额有所扩大。创新能力方面,园区内的中小微企业表现突出,20_____年专利数量同比增长超六成。融资方面,20_____年仅有17.4%的小型企业和3.0%的微型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覆盖面较窄;截至20_____年底,园区内共有136家中小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累计ipo金额达1060亿元,同时逾250家企业在新三版挂牌。

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方面

1、政府公关成本依然较高

根据调研,企业注册便捷程度较5年前下降较多,有位企业家反映,5年前注册一家企业只需1个月,现在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此外,时间成本之外的隐性成本也在增加。工商局的各项手续程序繁杂,往往因为某一项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沟通、申请多次,耽误了整体项目进度。例如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有别(异地经营)、股权转让协议与政府模板不一致等等。为了尽快完成注册程序,小微企业通常通过攻关寻求便利,但也因此增加了的成本。美国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初创期与政府接触极少,申请流程快,用时短,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一位曾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表示,在美国创业,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成本非常低,主要精力都放在做业务上,但是回国创业后要花很多时间跟政府各种部门沟通。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指数中的创建企业分项排名中,中国排名185个国家中的第151位,整体排名为91位,反映了企业的注册和设立困难较高。

2、税费负担较重

尽管自20_____年起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相对较重。税费项目较多,除营业税、增值税外,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也占到较大比重。现行一刀切的税收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略失公平。实行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税费有所减少,但对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减反增。以中关村为例,软件开发、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由于折旧摊销等可用于抵扣税费的会计项目少,税收负担反而加重。此外,政策优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现已实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两税,但可享受此优惠的主要还是个体工商户,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应有所提高。

3、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能源成本等,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参与的领域,行业壁垒高,小微企业如果正面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只有在未被开拓的领域寻求狭窄的生存空间。此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受限于企业规模、福利制度和发展不确定性,小微企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初创期企业融资尤为困难。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小微企业通常雇佣人员数量少,资产规模小,其经营场所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主要是以租赁方式获得,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所占总资产比重较低且价值低,加之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缺乏开拓小微企业市场的动力,故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方面,风险投资(vc)一般倾向有一定经营历史,有可预见的高成长性企业,能最终获得风投青睐的小微企业也非常鲜见;私募股权(pe)的投资对象多处于成熟期,对小微企业的作用可忽略不计。事实上,对于发展早期的小微企业,天使投资才是匹配度高、较长期稳定的股权投资,但在我国尚不发达,缺乏专业的天使投资人或团队。美国的天使投资资金总量与vc投资的资金总量几乎相等,但是天使投资的创业公司数量则是vc投资的创业公司数量的10倍以上。20_____年,美国天使投资总额为260亿美元,vc投资为300亿美元;2023年美国天使投资的创业公司总数为57000家,vc投资的创业公司总数为3928家。我国现有pe、vc机构总数多达6600家,但较为成熟的天使投资人乏善可陈,不过寥寥数百,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多靠借钱(民间借贷、民间担保)解决流动性问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一般年利率在20%以上。与初创期企业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当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到千万级别或接近中型企业规模后,融资的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银行愿意提供达数百万的信用贷款,pe、vc机构也频繁登门寻求入股机会。然而,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往往不及小微企业。

2、受财力和知识约束,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低

与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更加稀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所收取的服务费相对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而言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有企业反映在新三板增发400万元的股票,券商要求收取80万,即融资金额20%的佣金,而企业对此也束手无策。此外,券商对其客户的筛选标准较高,对小微企业服务不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便是例证。虽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没有规定硬性财务指标,但券商常常制定较高的内部承销标准,小微企业中能达到其财务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几乎为零。第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上市的不可预期性,也会导致小微企业面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ipo至今已停滞一年,给小企业造成上市时间成本高、不可预期的印象。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四板)转板制度尚未建立,能否转板不明确,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选择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或四板挂牌交易尚抱有疑问,担心在监管主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其今后转向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团队普遍是技术出身,缺乏金融和财务相关知识。尽管许多小微企业尚未步入资本结构计划和管理的阶段,但对直接、间接融资及金融市场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若不依靠证券公司或财务顾问,仅凭借其对资本市场的有限了解,小微企业在与vc、天使投资接触过程中谈判力较弱。因而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企业在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并不贸然接受股权投资。

3、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在面对多个监管者时,迫切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创新型小微企业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当地工商局,股权变更、转让等事宜皆须向工商局报备,包括在新三板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然而,不同政府部门,设定的要求和规则缺乏衔接和统一,甚至同一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对规则的把握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

三、促进创新型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其所处的政策和金融环境需对症下药。从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借助国际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自20_____年3月国务院提出简政放权的号召以来,改革红利已有所体现,但存在显著地区差异。深圳和珠海两市实施了商事登记改革,将复杂繁琐的注册登记程序简化为一张表格、一门申请、一套材料和一批证照,且全部在网上完成。据统计,20_____年第一季度,深圳、珠海新登记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1.08%和32.25%,而同期全国范围内该数量下降了6.67%。小微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存活并发展壮大通常仅有有限的时间窗口,政府应致力于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支持其研发和技术攻关,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而不应让企业被动地将资源和精力用于和政府打交道,使其疲于奔波。未来针对小微企业,这一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简政放权的力度须进一步加强,要切实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行政程序,防止政府寻租空间继续在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过程中滋生。

(二)加快ipo开闸和新三板扩容,建立和明确转板制度,放开券商牌照引入竞争

ipo的长期停滞给拟上市小微企业以较大不确定性,并影响了排队在审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项目投资,企业迫切希望ipo开闸。此外,虽然小微企业参与新三板和四板的门槛较低,但是新三板和四板向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转板制度不明确,导致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积极性不高,同时券商等中介机构由于无法预见长期内客户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倾向于一次性的收取高额服务费。需要尽快明确并建立新三板、四板的转板制度,明确预期,坚定信心,同时加快新三板扩容步伐,以满足各省市园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的券商收费标准仅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成本过高。应当参照美国经验,放开券商牌照,让小微企业与小规模、专业化的小型券商高效对接。通过鼓励中小型证券公司(又称精品投行)的发展,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中来,以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中介服务的成本。

(三)借助财政力量建立全国性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天使投资发展

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设有给予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等,年总金额逾百亿元。各地方政府也曾纷纷设立地方创业引导基金,单个规模在五亿元左右。然而,以财政拨款或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规模有限,僧多粥少,而且行政色彩浓,企业申请和拨款的程序缺乏透明度,由于政府缺乏投资相关专业能力,资金分配的效率较低。此外,投入的资金是给予企业无偿使用,其实际效用难以衡量且没有稳定回报,方式不可持续。

美国始于1960年代的小企业投资基金模式(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sbics)可供我们作政策参考。该模式中,投资基金由私营机构运营,美国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不直接投资于或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是作为基金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担保方,撬动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从而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虽然随着美国风投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逐渐成熟,sbic的规模之于整体风投行业在今天已比较有限,并且sbic计划曾在运营初期遭遇道德风险问题的打击,但其在特殊阶段对于小企业融资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新投资基金计划提供为期10年的创新支持,吸收政府和私人的配套投资,以帮助澳洲高增长公司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日本出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法国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利率补贴等等。

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基金的运营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借助财政力量为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私营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担保,引导和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二是拨款成立小微企业投资母基金,将资金投资于已有良好投资记录,规范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机构,摆脱行政主导的方式,更高效地促进天使投资的发展,从而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应当注意防止政府寻租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四)推动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重要平台。初创期的企业除缺乏资金外,还缺少财务、人事、后勤、政府关系以及其他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支持。目前我国由政府主导设立的各式孵化器达数百家,仅复制了国外成熟模式的表象,往往流于拨地盖楼的形式,成了物业的二房东,却没有给予初创企业所需要的商业发展辅导和经营管理资源的支持;或者在企业孵化成功可以脱离的时候困住企业不让走,没能实现物理空间的高效流转。此外,孵化器的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自己创业或投资创业团队的经验,管理理念有所偏差。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孵化器为美国硅谷的ycombinator,它给一个项目只投2至3万美元,占初创企业5%左右股份,并安排指导老师给每个创业者,开办创业课程。虽然ycombinator不提供创业场地,但它先进的运营理念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加入,其中孵化出的初创公司被vc大力追捧和争相投资。

应当推动、鼓励民间成立形式多样的商业孵化器,例如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的创新工场、中国加速、车库咖啡等便有成为孵化器示范模式的潜力。中关村园区自20_____年起民营孵化器数量快速增加,形成了新产业创业服务业的雏形,起到了积极的创业支持作用,但依然缺乏有行业和技术经验管理者。未来应当给予有充分行业经验和背景,以及成功投资管理经验的民间孵化器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推动建设良好的、覆盖面广的创业环境。

(五)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由此带来的规模不经济。小微企业信息缺乏且征信成本过高,导致金融机构难于进行全面评估和做出信贷决策。人民银行于2023年启动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但目前来看覆盖率依旧较低,实际作用有限并且存在信息分散和割据现象。未来应当整合基层征信机构信息源,包括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股权交易场所等,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的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可以考虑借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经验,采用带有适当盈利激励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真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数据,搭建开放、共享、透明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国务院于20_____年提出了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逐步解决服务业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等政策,但从现状来看政策优惠的受益面较有限。若要将税费的减免落到实处,建议进一步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适应范围扩大到符合规模的小微企业,考虑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和传统制造业企业设置有区别的征税标准,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镇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并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从而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第6篇 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1.16万家,从业人员34.03万人。其中中型企业1206家,小型企业3527家,微型企业6852家。从企业构成看,三次产业构成为2.09:69.14:28.77。按登记类型分,内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为11573 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按行业分,农业企业1190家;工业企业3639家;建筑业68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136家;批发零售业2318家;住宿及餐饮业1723家;社会服务业647家;其他251家。2023年1-10月新登记3284家。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总产值完成1039.14亿元,同比增长12.67%,环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完成934.55亿元,同比增长12.46%,环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上交税金56.15亿元,同比增长12.58%;提供社会劳动报酬66.31亿元,同比增长 13.89%。从市中小企业局重点监测的141家企业看,出现亏损的企业达到65家,亏损面46.1%。按行业分:工业企业106家,亏损55家,亏损面 51.89%。亏损企业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机部件、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企业;建筑类企业9家,亏损3家,亏损面33.33%;服务业企业12家,亏损4家,亏损面30%;农业企业14家,亏损3家,亏损面21.43%。按规模大小分:中型企业54家,亏损26家,亏损面48.15%;小型企业78 家,亏损38家,亏损面48.72%;微型企业9家,亏损1家,亏损面11.11%。停产半停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辅助、冶铸、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行业。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2023年以来,我市连续出台4项扶持政策,在创业就业、税收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在政策执行方面,有的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晓度偏低。从收回的289份调查问卷看,中小微企业对我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比较了解的仅6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2.49%,一般了解的127家,占总数的43.94%;不太了解的达到93家,占总数的32.18%。政策知晓率偏低,有认识不到位、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有政府与企业交流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数企业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体实施的部门有十多个,条条框框太多、审批过程冗长。为了享受优惠,企业不得不“跑”遍相关部门,成本太高。有的企业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愿享受。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能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据市人社局反映,由于多数中小微企业因用工不规范、“五险一金”缴纳不全等问题,仅有20户企业申报,占全市中小微企业总数的0.13%。三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一)“融资难”问题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23年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往年。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9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资金状况非常紧缺,比较紧缺的有151家,两项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2.66%。仅城区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就达5亿元以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银行融资“门槛高”。有 159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5.02%)反映,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有109家企业(占37.72%)反映融资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有90家企业(占31.14%)反映向银行贷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会融资“成本高”。有118家企业(占40.83%)反应社会融资渠道不宽;有97家企业(占33.56%)反映向社会融资成本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年息20%左右,有的民间借贷年息甚至高达40%以上。三是银行“惜贷”、“抽贷”问题严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多数中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风险远高于国有企业。超过七成的中小微企业反应,银行现在不仅“惜贷”,“抽贷”问题还很严重。比如,沁水县丰田食品有限公司2023年以来连本带息还款1800多万元,造成企业资金空前紧张。这一情况,泽州的泽地翠、晋大奶业,高平的国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货款回笼周期长。多数中小微企业反应当前经济不景气,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比如,泽州县世纪球墨铸管公司外欠资金高达亿元。五是 “互助贷”隐患较大。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高平市推出“互助贷”信贷产品,由十多家企业互联互保,撬动银行资金。但有企业反映,这种信贷产品隐患较大,去年因一家企业出现还贷问题,导致互联互保的十多家企业必须还清该企业贷款后,方能申请本企业贷款业务,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 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 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三)“创新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调查问卷统计,面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仅有47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6.26%)认为企业已经转型,适应经济转型要求;有142家企业(占49.13%)认为可以适应经济转型要求,但持续经营有困难;有93家企业(占32.18%)认为亟待转型。尽管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遇到了极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创新驱动,一路飘红。比如,泽州县清慧制造有限公司,全年签订30多万件销售合同,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达到35639万元,同比增长27.3%,在我市冶铸行业一枝独秀。这样的企业还有城区的龙韵科技、高平的国丹食品、阳城的恒亚工贸等。事实表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要在经营思路上转型、产品上升级、技术上创新。而我市中小微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价值链低端,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抗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资金”,不敢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影响企业即期利润,而且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二是“缺人才”,不能创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微企业普通员工有 20%~50%的年度流动率,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有20%的流动率。加之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不大,人才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缺能力”,不会创新。调查问卷统计,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学历的仅45人,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5.57%;专科学历的119人,占 41.18%;专科以下的114人,占39.4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26人,仅占8.99%;30-40岁的86人,占15.91%;40-50岁的119人,占41.17%;50-60岁的41人,占14.19%。企业经营者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知识与能力准备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转型动力。

(四)信息不对等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年年谈,“信息不对称”是高频词汇。调查问卷统计,在企业获取哪方面信息难度较大上,有133家企业选择投融资信息,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02%;有107家企业选择规划及项目信息,占37.02%;有94家企业选择政策法规信息,占32.53%;有92家企业选择技术信息,占31.83%;有77家企业选择人才信息,占2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务方面,有132家企业选择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占45.67%;有109家企业选择提供产业指导与市场开拓咨询服务,占37.72%;有86家企业选择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占29.76%。一方面,政府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企业对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或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想创业的找不到好项目,想转型的盲目上项目。比如,泽州县冶铸行业,由于缺乏宏观产业规划指导,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特别是铸管行业,2023年有30家铸管企业,2023年发展到50多家,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多数铸管企业濒临倒闭。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务。

(五)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整体涨幅达15%以上;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停产半停产面大幅增加。从调查问卷统计看,近三年来利润增加在25%以上的仅2家,利润增加10-25%的67家,利润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润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润负增长5-10%的31家,利润负增长25%以上的4家。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质押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第7篇 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1.16万家,从业人员34.03万人。其中中型企业1206家,小型企业3527家,微型企业6852家。从企业构成看,三次产业构成为2.09:69.14:28.77。按登记类型分,内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为11573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按行业分,农业企业1190家;工业企业3639家;建筑业68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136家;批发零售业2318家;住宿及餐饮业1723家;社会服务业647家;其他251家。2023年1-10月新登记3284家。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总产值完成1039.14亿元,同比增长12.67%,环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完成934.55亿元,同比增长12.46%,环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上交税金56.15亿元,同比增长12.58%;提供社会劳动报酬66.31亿元,同比增长13.89%。从市中小企业局重点监测的141家企业看,出现亏损的企业达到65家,亏损面46.1%。按行业分:工业企业106家,亏损55家,亏损面51.89%。亏损企业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机部件、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企业;建筑类企业9家,亏损3家,亏损面33.33%;服务业企业12家,亏损4家,亏损面30%;农业企业14家,亏损3家,亏损面21.43%。按规模大小分:中型企业54家,亏损26家,亏损面48.15%;小型企业78家,亏损38家,亏损面48.72%;微型企业9家,亏损1家,亏损面11.11%。停产半停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辅助、冶铸、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行业。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2023年以来,我市连续出台4项扶持政策,在创业就业、税收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在政策执行方面,有的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晓度偏低。从收回的289份调查问卷看,中小微企业对我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比较了解的仅6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2.49%,一般了解的127家,占总数的43.94%;不太了解的达到93家,占总数的32.18%。政策知晓率偏低,有认识不到位、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有政府与企业交流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数企业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体实施的部门有十多个,条条框框太多、审批过程冗长。为了享受优惠,企业不得不“跑”遍相关部门,成本太高。有的企业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愿享受。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能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据市人社局反映,由于多数中小微企业因用工不规范、“五险一金”缴纳不全等问题,仅有20户企业申报,占全市中小微企业总数的0.13%。三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一)“融资难”问题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23年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往年。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9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资金状况非常紧缺,比较紧缺的有151家,两项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2.66%。仅城区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就达5亿元以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银行融资“门槛高”。有159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5.02%)反映,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有109家企业(占37.72%)反映融资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有90家企业(占31.14%)反映向银行贷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会融资“成本高”。有118家企业(占40.83%)反应社会融资渠道不宽;有97家企业(占33.56%)反映向社会融资成本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年息20%左右,有的民间借贷年息甚至高达40%以上。三是银行“惜贷”、“抽贷”问题严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多数中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风险远高于国有企业。超过七成的中小微企业反应,银行现在不仅“惜贷”,“抽贷”问题还很严重。比如,沁水县丰田食品有限公司2023年以来连本带息还款1800多万元,造成企业资金空前紧张。这一情况,泽州的泽地翠、晋大奶业,高平的国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货款回笼周期长。多数中小微企业反应当前经济不景气,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比如,泽州县世纪球墨铸管公司外欠资金高达亿元。五是“互助贷”隐患较大。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高平市推出“互助贷”信贷产品,由十多家企业互联互保,撬动银行资金。但有企业反映,这种信贷产品隐患较大,去年因一家企业出现还贷问题,导致互联互保的十多家企业必须还清该企业贷款后,方能申请本企业贷款业务,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三)“创新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调查问卷统计,面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仅有47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6.26%)认为企业已经转型,适应经济转型要求;有142家企业(占49.13%)认为可以适应经济转型要求,但持续经营有困难;有93家企业(占32.18%)认为亟待转型。尽管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遇到了极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创新驱动,一路飘红。比如,泽州县清慧制造有限公司,全年签订30多万件销售合同,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达到35639万元,同比增长27.3%,在我市冶铸行业一枝独秀。这样的企业还有城区的龙韵科技、高平的国丹食品、阳城的恒亚工贸等。事实表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要在经营思路上转型、产品上升级、技术上创新。而我市中小微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价值链低端,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抗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资金”,不敢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影响企业即期利润,而且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二是“缺人才”,不能创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微企业普通员工有20%~50%的年度流动率,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有20%的流动率。加之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不大,人才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缺能力”,不会创新。调查问卷统计,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学历的仅45人,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5.57%;专科学历的119人,占41.18%;专科以下的114人,占39.4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26人,仅占8.99%;30-40岁的86人,占15.91%;40-50岁的119人,占41.17%;50-60岁的41人,占14.19%。企业经营者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知识与能力准备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转型动力。

(四)信息不对等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年年谈,“信息不对称”是高频词汇。调查问卷统计,在企业获取哪方面信息难度较大上,有133家企业选择投融资信息,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02%;有107家企业选择规划及项目信息,占37.02%;有94家企业选择政策法规信息,占32.53%;有92家企业选择技术信息,占31.83%;有77家企业选择人才信息,占2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务方面,有132家企业选择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占45.67%;有109家企业选择提供产业指导与市场开拓咨询服务,占37.72%;有86家企业选择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占29.76%。一方面,政府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企业对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或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想创业的找不到好项目,想转型的盲目上项目。比如,泽州县冶铸行业,由于缺乏宏观产业规划指导,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特别是铸管行业,2023年有30家铸管企业,2023年发展到50多家,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多数铸管企业濒临倒闭。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务。

(五)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整体涨幅达15%以上;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停产半停产面大幅增加。从调查问卷统计看,近三年来利润增加在25%以上的仅2家,利润增加10-25%的67家,利润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润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润负增长5-10%的31家,利润负增长25%以上的4家。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

。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__”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8篇 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23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我局在工商、税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就我县小微企业发展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分赴县级涉企部门和全县有关镇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查、走访和座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据统计,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国发〔2023〕36号)的标准,我县企业绝大多数都属小微企业。止2023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微企业8858个,其中企业640户、个体工商经营户8218户。主要分布在各镇周边和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512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54.65%。从发展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444户,占38.9%;运输仓储企业为2144家,占24.2%。服务业企业1658家。占18.7%;加工制造企业916家,占 10.34%;建筑房地产企业 198家;农林牧渔规模种殖、养殖企业8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以乡镇为主,全县小微企业中分布在各镇(街道)的有8803家。

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稳步增长,富民效应初步显现。2023年底,全县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达8858个,较去年增加444个,从业人员45512人,较去年增加4300人。全县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33.12%,占全县gdp的36.18%;实现总产值(现价)40.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5.85 %;实现税金6968万元,同比增长21.97%;支付劳动者报酬5.0393 亿元。

通过对全县小微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我县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也有少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

(二)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投资平稳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5亿元,农业项目投资2.13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1.91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82亿元。2023年,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68亿元的39.1%,较2023年增长1.31%,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88亿元,农业项目投资1.51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3.05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6亿元。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我县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少有的高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对增加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的平稳增长,成为拉动紫阳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动力。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小微企业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必将对紫阳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我县财政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2023年以来,从国家、省、市争取扶持资金3289.52万元扶持了小微企业37家,扶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304个,扶持资金452.6万元。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扶持小微企业资金300万元,重点扶持了以富硒茶、魔芋加工、水产养殖、和蚕桑发展为支柱的小微企业及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来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资金470万元,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3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产业集群集聚力增强。目前我县已形成茶叶加工、富硒食饮品加工和板石开采三大产业集群。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瓦板岩全部出口欧美等国家。2023年我县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启动了园区建设。2023年“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列入了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且有六家大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正在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聚集区。2023年紫阳县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三是特色支柱产业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格局初现。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支柱工业,围绕这三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发展小微企业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农村真正的剩余劳动力不是中青年人,而是以40-55 岁的农村妇女和50-60 岁的男劳动力居多。小微企业多是村镇经济,且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二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我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新政,将大大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三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12000元左右,有些达15000-20000元。四是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微企业是乡镇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镇财政税收有着重要的贡献,作为培植大中型企业的根基,小微企业的迅速膨胀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和经验

1、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富裕紫阳”的目标。成立紫阳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非公经济考核各项指标。

2、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回乡创业工程,针对我县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通过此项措施建成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户200户,仅近两年中我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611人,成功创办各类企业达6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5268个。2023年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2万元,扶持1151人成功创业,其中大学生创业44人、农民工回乡创业685人。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以实施“万人就业工程”为突破口,在21个镇分别举办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产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385人。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为近千名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

3、抓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项目。我县依托水能、矿产、富硒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陕西有色、陕煤集团、河南前卫、陕西恒佳、湖北鼎兴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电解锰、矿泉水、锆刚玉、瓦板岩和五氧化二钒等项目成功落地,形成了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紫阳茧丝四大工业发展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

4、抓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先后组织培训工人1000余人次,组织100余人到外地实地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熟练工更难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务效率。我县建立了政务大厅,全面落实服务制、办结制,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援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5、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我县正在组建小额信贷公司,小微企业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来,紫阳县中小企业促进局共为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3个,落实无偿扶持资金1050万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牢牢把握陕南循环(突破)发展和“一县一产业”政策机遇,落实专人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截止2023年,全县共有22个项目获得陕南循环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95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3.11亿元。累计建成汉江之星豪华游轮一艘;精品示范茶园5万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粗制加工厂34个,清洁化茶叶生产线14条;培育魔芋种植基地3万亩,魔芋加工龙头企业1家;年产25万吨富硒矿泉水生产企业、年产200万㎡板石生产企业、年产2万吨锆刚玉企业各1家;耀全牧业、洪田富硒食品等4个小微企业获得市级切块陕南突破发展扶持资金13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659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

6、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止2023年底,全县共注册商标93件,中国驰名商标一件,陕西省商标5件,安康市知名商标4 件。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和平牌富硒茶获陕西省商标。紫阳县盘龙富硒绿茶公司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获批。紫阳县闽秦茶叶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红茶获得陕西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7、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在实处。国家已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及《关于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小微企业免征印花税,减免所得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对符合国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且自2023 年1 月至12 月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 计入纳税所得额,按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23 年底,并将应纳税所得额提高到6万元以下,扩大了受惠企业面积。对年度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 万元的小微企业,减按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3年11月1日起营业税起征点为按月的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500元等。自2023年元月起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和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我县都得到了落实。94%的个体工商户享受到减免政策,预计地税每年免征税款310万元。国税每年减免增值税和发票工本费370万元。

四、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调查显示,2023年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21%,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浮25%,生产用煤、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平均增长23%,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9%。受油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73%的企业运输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超过10%,其中以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企业运输成本攀升22%以上。

二是融资难、资金依旧紧张。由于我县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地方财政窘迫,财政资金供需紧张,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不能给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在2023年,多数受调研小微企业借贷无门,受调研小微企业有31%的从未发生过借贷,更有接近2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依靠临时赊账应对资金不足。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县的大多小微企业是租赁的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很难。在调查的20多家小微企业中,2023 年全年产品适销对路,但缺乏流动资金的多达50%以上,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初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的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在实现融资的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亲戚朋友,亲朋好友是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紫阳小微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现代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这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优惠政策而不能享受,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五是转型升级遇到困难。在国家大力提倡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政策下,但小微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还有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要怎样转型,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型多没有明确的方向。

六是用地成本较高。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致使小微企业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厂,用地成本相对提高,土地抵押贷款难,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产业发展分散,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七是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看,被调查的企业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占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从从业人员的来源看,我县从事小微企业的人员多数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

八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近30%的企业主不知道国务院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及税费优惠,有近50%不知道其内容,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将应该减免的税费等政策向经营者讲清;另一方面是收费项目杂,不少企业主都说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可在实际执行中有走样的问题。

五、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小微企业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是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把发展小微企业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将小微企业发展任务目标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成立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尽快实现本地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调度、协调、督查、考核机制,为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制定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费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上下深化对发展小微企业的认识,以全民创业为抓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有关部门及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成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社会效应。适时组织小微企业家、厂长、老板及有创业欲望的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的平台,再掀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四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五是加强规划引导,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各镇可整合闲散场地,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园。同时发挥传统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紫阳县汉城镇、双安镇蒿坪镇一线在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搞好规模种植和养殖,重点抓好紫阳富硒基地建设。任何沿线矿产资源加工已初具规模,力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上下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优势行业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管理较好的企业,并从全县小微企业中筛选出100-200 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干部挂包企业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六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资源和要素,努力解决小微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七是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组建各种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税务、环保、安监、人力资源、财政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为小微企业搞好服务。对于国家、省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及时梳理、公布和执行,经济主管部门要编辑成册,印发到各小微企业,切实让小微企业用足用好,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第9篇 2023县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6月份,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基本情况。截至XX年底,我县有中小微型企业15877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47002户,私营企业117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9.2%;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480082人,占我县从业总人数59073人的81.4%;XX年中小微企业纳税45171万元,其中国税14706万元,地税30465万元,占总税收58339万元的77.4%。

2、今年以来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今年1-3月份,47家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5.7万元,实现利润3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主要原因是XX年新入规企业增加了6家,规模以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45.3万元,实现利润141.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77%。主要原因是受禽流感影响家禽养殖业全面亏损。中央“八项规定”的全面贯彻落实,涉及公款消费的行业营业收入下降。

3、未来一般时间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形势预测。有利因素:随着国家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省市配套实施方案的贯彻,国家精减审批项目,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门槛等政策的执行,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增加,投资规模扩大,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小微企业将会健康平稳发展。特别是赣南苏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增加了与建筑有关的市场容量,电力、交通等项目的实施,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硬环境。不利因素: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下降。禽流感影响尚未消除,家畜养殖业及其相关行业将继续受影响。国家重视环保的政策,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政策,将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出口型企业订单量减少,价格下降。受国内经济放缓,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出口企业利润下降,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生存压力。

2、政策环境。一是优惠政策执行不力。中小微企业享受的扶持少,表现在县级专项资金有预算不发放,新入规企业不按文件规定奖励,科技创新帮扶少,创造品牌奖励不执行等。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培训、咨询、担保、信息、政策等服务少。三是办证难。行政许可项目多,行政收费种类多标准高,审批时间长效率低。

3、企业自身有关问题。一是融资难,企业财务不规范,有效抵押物少,信誉度底,较难获得银行支持。二是创新能力低,创新人才少,创新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差,核心竞争力差,企业生存寿命短。三是招工难。企业用人、留人机制不健全,懂管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少,技术工等专业人员缺乏,企业用工培训以岗位培训为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差,企业较难招收适合的员工。

三、本地优惠政策

1、本地认真贯彻上级制定的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在增资、减税、免费的政策方面执行较好,极大地扶持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2、县级出台了工业园区企业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给予优惠,在税收、行政收费、招工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政策建议

1、政府应从信息、培训、咨询、财税、创新等多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支持方式包括制定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采用减收多扶的办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2、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保险品种,提高企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帮扶政策。

3、财税支持方面。一是要降低税赋率;二是要缩短退税时间;三是要简化申报程序;四是扩大扶持面。

4、地方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合力。

第10篇 2023年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调研报告格式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23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23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23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二)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调查走访显示资金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准入门槛高,云顺竹木有限公司,投资苗木基地,延长产业链,但基地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基地投资建设又不纳入银行贷款抵押范畴,而公司内部资产贷款抵押有限,导致资金流动压力很紧张,二是贷款手续太繁琐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再生产,金士果业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短期流动贷款,每次还贷续贷时,银行办理周期一般2-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三)生产要素的提高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外升内贬状态,致很多原材料价格处于“水涨船高”状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各地连续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之近年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对用工进行了很大的吸纳。今年好多小微企业的用工工资基本2000元/月以上,县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每人基本达到4000元/月以上。同时,小微企业的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四)用地对小微企业制约明显

受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反映非常强列,一是原工业园内企业发展受制约。县里2023年开始着手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事宜,已经对所有园内企业进行了评估,评估后不能再原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便更好搬迁。美好食品有限公司属原工业园企业,企业现行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多大订单不得不推掉,再者原工业园内企业因为涉及退成进园,银行对其资产抵押率都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70%下调到60%,影响了园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入园门槛高。现行的入台商创业园标准是每亩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而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鲜良米粉有限公司和金昌食品有限公司都要求入驻台商创业基地,两企业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两企业上缴税费及投资强度均不够入园标准。

三、促进我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宣传督导,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小微信贷通”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原规模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助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发展,促使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强化督导,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多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财政担保公司要实质性为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起到担保作用,劳动就业局要加大提供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同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审批时间过长等制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问题。

(四)健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民企局继续以创业大学为载体开展以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县就业局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就业培训支持,来解决小微企业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用地倾斜。在工业园扩区调区中县里对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在台商创业园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小微企业用地无保障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11篇 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调研报告模板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23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23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23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二)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调查走访显示资金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准入门槛高,云顺竹木有限公司,投资苗木基地,延长产业链,但基地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基地投资建设又不纳入银行贷款抵押范畴,而公司内部资产贷款抵押有限,导致资金流动压力很紧张,二是贷款手续太繁琐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再生产,金士果业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短期流动贷款,每次还贷续贷时,银行办理周期一般2-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三)生产要素的提高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外升内贬状态,致很多原材料价格处于“水涨船高”状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各地连续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之近年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对用工进行了很大的吸纳。今年好多小微企业的用工工资基本2000元/月以上,县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每人基本达到4000元/月以上。同时,小微企业的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四)用地对小微企业制约明显

受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反映非常强列,一是原工业园内企业发展受制约。县里2023年开始着手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事宜,已经对所有园内企业进行了评估,评估后不能再原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便更好搬迁。美好食品有限公司属原工业园企业,企业现行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多大订单不得不推掉,再者原工业园内企业因为涉及退成进园,银行对其资产抵押率都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70%下调到60%,影响了园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入园门槛高。现行的入台商创业园标准是每亩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而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鲜良米粉有限公司和金昌食品有限公司都要求入驻台商创业基地,两企业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两企业上缴税费及投资强度均不够入园标准。

三、促进我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宣传督导,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小微信贷通”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原规模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助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发展,促使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强化督导,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多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财政担保公司要实质性为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起到担保作用,劳动就业局要加大提供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同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审批时间过长等制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问题。

(四)健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民企局继续以创业大学为载体开展以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县就业局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就业培训支持,来解决小微企业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用地倾斜。在工业园扩区调区中县里对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在台商创业园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小微企业用地无保障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12篇 小微企业党建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个别党员存在职业理想退化、道德观念弱化、思想观念僵化、敬业精神淡化等问题,影响着党的“肌体”和形象。

一、非公经济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__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得到深化和落实。2023年底,习近平___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

(一) 非公经济的发展方位

党的__大特别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省委、省政府对发展非公经济高度重视,在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加大政府财税支持力度、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推出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全省非公经济的创造活力和巨大潜力。

(二) 非公经济党建的发展方位

(1)2000年初,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2)2023年初第一次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召开。

(3)2023年全面推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__大前实现全覆盖。

(4)2023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部召开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7月,省委办公厅下发《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办法》,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

(5)2023年12月,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的通知》。

二、非公经济基层党建工作考察的新亮点

德昌县隶属凉山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大自然孕育了这方神奇沃土。

2023年德昌县个私协党总支被凉山州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3年被德昌县委评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集体;2023年,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年被中国个协确定为党建工作联系点;2023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组织”;2023年至2023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9月被四川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3年被县委评为首批“四型”党组织。

5月13日,眉山市工商局东坡分局一行8人,由分管副局长牟立新带队,赶赴德昌,交流学习非公党建工作经验。

据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德昌县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1月,德昌县个私协党支部成立;2023年6月,德昌县个私协党总支率先在全州成立;2023年6月,德昌县个私协党委在全州率先成立。德昌县个私协党组织成立12年来,通过建立和完善“1+n”党组织设置管理模式,推行“外推内引”工作方法,组织进一步建强,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党支部工作活力进一步激发,初步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个私协的全覆盖。截至2023年12月,党委下设11个行业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80人,预备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5人。党组织积极引导广大会员、党员做“政治上的强人、经济上的富人、社会上的好人”,各行业党支部在推进行业发展、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三、非公经济基层党建工作学习的新途径

(一)调查摸底,动态管理。该工商局充分运用注册登记、年检验照的职能优势,进一步摸清全县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中党组织及党员基本情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分类建立健全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党建基本情况数据库,有效提高党内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个私协党委结合工商部门掌握的基本情况,利用自身信息化平台,分类建立党建工作台账。加强对调查摸底数据的动态管理,认真做好党建工作情况分析,创新提出规范化管理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同时为其开展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

(二)建立组织,理顺关系。个私协党组织成立10余年来,创新组织管理,探索建立“1+n”党组织设置模式,“1”即县个私协党委,县工商局指导开展工作,“n”按照“行业相通、地域相近”的原则,由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成立特色行业(区域)协会,再以特色行业(区域)协会为单位建立党组织,聚合行业(区域)优势,不断破解难题,努力实现全县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采取区域合建、行业统建等多种形式组建组织。区域合建,即对县内各类市场、商业街区,因地制宜划分网格,按照地域、行业等特点,设置和组建联合党组织。行业统建,即对行业特点突出的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采取“商会+党组织”、“协会+党组织”等方式,依托商会和行业协会建立联合党组织。发挥个私协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引导个体工商户、小微非公企业进入行业协会,凝聚各个行业协会的会员,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对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的协会会长实行会长、党支部书记及工会主席“三向进入,交叉任职”制。

(三)建强队伍,强化基础。大力实施“红色英才培养计划”,建强“四支队伍”。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在全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深入实施“三向培养工程”。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的优秀分子培养为党员,把小微企业中的党员骨干培养为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二是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县个私协党委书记原则上由主管单位县工商局局长兼任,配备专职副书记;党支部书记一般从个私协党委内部选举产生,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通过上级党组织推荐或指派、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等方式,多渠道选拔优秀党员担任个私协行业(区域)协会党支部书记。大力支持个私协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个私协党组织书记(体制内党员兼任除外)的工作补贴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每人每月分别不低于100元标准给予工作补助并逐步提高。

(四)整合资源,夯实阵地。以党费资助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等办法,多渠道解决活动场所建设问题,努力实现“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

(五)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一是在各行业(区域)协会党支部中深入开展与党同心、与职工贴心、与企业连心、推动科学发展的“三心一推进”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点”、“党员示范摊点”创建活动,建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广泛开展亮诺践诺评诺活动,为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发挥先锋作用提供平台。二是牵线搭桥,扶持弱小会员。充分发挥“大户带小户,大家共同富“的优势,积极发动党员经营大户为资金困难的经营户、刚起步的经营户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积极培养和吸引各行业精英人才投入党组织的怀抱。

(六)建立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德昌县个私协党组织管理制度》、《德昌县个私协党委党建工作考核制度》、《德昌县个私协党委党员监督管理与服务办法》以及《德昌县个私协党委扶困助学制度》等制度。

第13篇 2023最新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探索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建峰和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孙继伟牵头组织,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人行、市银监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与,自5月25日至7月5日,开展了一次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调研活动。调研活动涉及全市11家金融机构、8家市直相关职能部门、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对60家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对28家企业深入现场调研。调研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问题、走访企业剖析困难、座谈交流会商对策等形式,对问题边调研边思考、边了解边指导、边发现边解决,在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

(一)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截止2023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581个,其中,小微企业9348个,占企业总数的97.56%。全市小微企业近万家,地位重要、作用很大。一是服务发展功不可没。2023年,全市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5.51亿元,占全市企业总收入的43.44%,总利润147.23亿元,占全市企业总利润的60.33%,不仅占据着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维护稳定无以替代.全市小微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25.37万人,占全市企业总从业人员的58.1%,占全市总人口的11.5%,不仅承载着很多创业者、务工者的希望和梦想,而且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康。三是促进和谐举足轻重。近年来,全市小微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202家、帮扶行政村174个,帮扶“三老”生活困难人员158户、580余人,捐资助学、援助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达3000余万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弘扬了义利兼顾、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与2023年相比,2023年全市小微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6%,增加值增长32%,上缴税金增长39%,增长幅度较大,发展势头强劲。二是群体规模稳步扩张。与2023年相比,2023年全市小微企业总数增长10.2%;小微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增长5.5%。三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市小微企业依托自然资源,形成了以矿产品及其深加工、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加工、餐饮服务业、医疗生化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优势。尽管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市小微企业仍然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独特优势。一是战略发展机遇助力。借力东风好行舟。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我市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必将为小微企业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信息等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创造了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二是产业定位支撑强力。好运筹决胜千里。我市确定的调结构、促转型战略,以能源、煤化工、黄金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以7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做实项目对接、老客户回流、优质客户渗透、困难客户康复“四大工程”,围绕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基地、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产业、光伏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必将强有力带动全市小微企业发展。三是运转灵活凸显活力。船小好调头。小微企业个体小、运转灵活等特点,便于自身快捷转型发展。如科利恩铝业有限公司2023年建厂,初衷是以铝板、铝带和铝箔为主打产品。2023年一期工程投产时,国内外铝板、铝带市场不景气,公司发展前景黯淡。2023年7月,公司开始市场调查论证,拟转型生产微型球形铝粉,2023年底即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实现半年转产见效。目前已生产铝粉2500吨、实现产值近80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四是民间资本蕴积潜力。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造就了当前藏富于民的时代,使得民间资本蕴积着巨大的能量。就我市而言,党的富民政策和独具优势的自然条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丰富的矿产资源让许多“淘金者”成为“暴发户”,因而我市民间资本相对集中更具投资潜力。五是党委政府重视给力。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搭建有效平台,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用工、土地、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也为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委、市政府多次举行经济形势分析会、经济运行调度会、银企洽谈会,各部门也积极响应号召,快速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促进发展。如在解决融资难方面,市工商联与工行__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两年内给予全市100余家中小微型企业授信额度不少于10亿元;__银行推出“崤函微贷”特色产品;工商局与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开展“百亿送贷行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市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78.69亿元,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增幅69.51%,高出全省小企业贷款增幅42个百分点。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对60家小微企业抽样调查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128个,经分类梳理和归纳总结,主要表现为“六难”。

(一)资金短缺,融资难。“很差钱”是小微企业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和升级转型的瓶颈。调查显示,60家小微企业有29家资金紧张,占48.33%;有20家企业银行贷款困难,占33.33%。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的问题,还有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问题。小微企业方面。有的经营管理不善,发展前景黯淡,财务状况一团糟,甚至濒临破产,银行不敢贷款;有的因为租地经营或尚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必要的抵押物,银行不给贷款;有的对诚信经营不重视,有逾期还款记录或缺少银行贷款经历,没有银行信用积累,银行不愿贷款;有的不懂信贷规定,试图通过请客送礼或人情疏通赢得贷款,结果贷不到款;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不符合银行贷款的财务要求,银行无法贷款;有的企业负责人,不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沟通,只喊贷款难。金融机构方面。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内生动力不足,是造成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对小微企业贷款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工作成效不显著,导致金融机构扎堆“傍大款”,小微企业被冷落。多数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流程时间长,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急、快”的特点;银行的问责机制不科学,“贷款终身责任追究”、“贷款安全,不允许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等制度,制约了信贷人员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观念陈旧,信贷产品创新能力差,不能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信贷产品;部分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创新能力、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等都有提高。政府职能方面。担保体系建设滞后,虽然成立了一批担保机构,但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没一家被国有银行认可。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至今没有建立,服务平台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另外,还存在银企沟通不够,信息不畅,企业找不到可以贷款的银行,银行找不着合适企业贷款任务完不成的现象。如湖滨区瑞通汽车城负责人介绍,采购汽车需大量流动资金,存在融资难问题,调研组立即会商提出解决建议,协调银行同意“用采购待卖的汽车作抵押贷款”。后经调研组了解,市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本身已有“用汽车合格证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在6月28日召开的“全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多家银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表示,目前有不少新推出的金融产品,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营销,座谈交流才发现,原来参加会议的小微企业,有不少都是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合作伙伴。

(二)人才缺乏,创新难。调研显示,20家小微企业反映人才缺乏、劳动力明显不足,占抽样调查企业的33.33%。企业人才紧缺,一方面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普通工人紧缺。人才紧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普通工人紧缺导致企业难以正常生产。企业创新难的原因是:一是理念偏差。绝大多数小微型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赢利追求“短平快”,从事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是有科技含量,但只顾当前利益,咋样能赚钱、能快赚钱就怎么做,既无暇顾及科技研发,也无心、无意于研发创新。二是人才紧缺。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规划,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造成技术人才留不住,熟练工人流动大。60家小微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才仅4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0.3%,有的企业没有一个获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大学生员工数仅5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10人;管理人才360人,平均一个企业仅6人。三是资金局限。资金紧缺难制约着小微企业发展,使得企业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以某工业园区为例,70%的企业经营者是原国有企业技术工人,把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后,后续资金困难,致使企业经营尚且步履维艰,更谈不上注资科技研发创新。政府政策支持少,也是导致小微企业研发创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全省有13个省辖市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并给予认定合格企业技术中心10—30万不等的科研经费,我市尚未开展。

(三)成本过高,赢利难。调查显示,46.66%的企业反映运行成本上升过快,企业几乎是微利经营、维持生存,甚至是亏损经营,随时有倒闭的可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7071元。2023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河南省平均增幅为35%)。若不考虑价格因素,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24556元,3年间提高了43.85%,远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二是原材料成本迅速增加。近年我国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数据显示,2001—2023年间,除2023年和2023年外,每年都较上年增加。其中,2023年黑色金属同比增加9.4%,有色金属同比增加12.1%。三是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调研显示,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和各种管理费用为小微企业主要承担的税费种类。有的地方小微企业还要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费占主营收入的10%—30%,极大地增加了运行成本。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都希望政府能适当减免税费。

(四)需求不足,发展难。市场需求决定产品供应。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国内经济发展步伐放缓,致使小微企业逐渐丧失赖以生存的市场,难以持续发展。调查中,11家房地产和机械制造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渑池耿发矿山设备公司,主要生产矿山开发、隧道开凿等机械设备,拥有自己研发的60余项技术,在全国,产品销售全国40多个地区,几度辉煌;现由于经济下滑、煤矿减产等因素,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企业为稳定职工队伍被迫亏损经营。

(五)视野狭窄,转型难。我市部分小微企业依赖当地矿产资源生存,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随着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能源压力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部分企业完成了初级资本积累,想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由于视野不够开阔,市场信息不畅,缺乏必要的对接平台,难以找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市“四大一高”战略的好项目,不知道怎么转型,不知道怎么发展,有的盲目追踪市场短期热点,致使转型失败、甚至血本无归。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13篇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小微企业信息

  •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6篇)
  •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6篇)70人关注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 ...[更多]

  • 小微企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
  • 小微企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55人关注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更多]

  •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13篇
  •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13篇45人关注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 ...[更多]

  • 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8篇
  • 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8篇16人关注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