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村服务调研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2-06-30 07:03:18 查看人数:97

村服务调研报告

第1篇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深入探究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先后深入到莘县、冠县、茌平的部分乡镇、市场和养殖户,采取与有关专家、部门领导和种养殖业主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现就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__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 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20__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20__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20__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 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__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__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 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 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第2篇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深入探究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先后深入到莘县、冠县、茌平的部分乡镇、市场和养殖户,采取与有关专家、部门领导和种养殖业主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现就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 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20__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20__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 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20__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 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_____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

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_____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 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 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第3篇 新农村服务调研情况的报告

根据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五月份开展“集中调研督导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市物价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迅速落实,明确地把价格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做为我们调研的主题。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把此次调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局长任爱众亲自部署、督导,明确由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办公室及相关处室具体落实。调研组先后分赴永年、曲周二个县4个乡镇、8家农户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初步完成了调研任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价格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完善农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都是一个弱势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根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原则,适当扩大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的范围,建立重要农产品的战略储备制度,在“绿箱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将会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行调控,避免因其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造成影响。

(二)规范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农民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消费、农产品出售等方面都与价格工作密切相关。进一步加强农资、农业用水、农村用电价格管理,做好农民就医、子女上学、建房、计划生育、婚姻登记等方面的收费管理,规范农村市场经营者价格行为和秩序,通过对农民进城务工、培训、职业介绍实行优惠的价费政策等措施,促进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发挥价格配置资源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流向农村,就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广泛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增收减负的价格和收费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面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资价格涨幅过高,使农业生产收益降低。

__以前,我市化肥价格长期在低价位运行,化肥生产企业处于亏损状态。__年底以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量大增。同时,由于煤、电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致使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反映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为控制化肥价格的过度上涨,我市物价部门加强价格监管,先后实施了差率控制和最高限价等干预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与__年前相比,近两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据调查,尿素价格由__年每吨1350左右,上涨到__年每吨1930左右,最高涨幅达到48%。我市最高限价为每吨1950元。因化肥价格上涨,__年全市种植小麦每亩增支17元,增长21%,玉米每亩增支9元,增长11%。而农产品价格变化不大,这使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等带给农民的实惠大打折扣。__年小麦、玉米每亩净利润分别为146元、158元,比__年的198元、192元分别下降27%、18%,农民种植业收入明显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相对农民收入来说,教育支出在农民支出中比例仍然过大。

__年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了实行“一费制”收费改革,对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仍有不少学校打着“家长自愿”晃子擅自收取补课费、校服费、资料费、试卷费、教课外辅导材料费。有的学校征订教辅材料时,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另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民对彩版教材、作业本费、烤火费、信息技术教育费等问题反映较多。目前农村小学一年级课改前教材价格是56元/学年?生,但是课改后实际价格为131.2元/学年?生,是课改前的2.5倍。有的学校每学期收取25元―30元的微机上机费,但是学生从没有上过计算机课。高中教育择校费,重点高中年均4000元,普通高中年均__元,农民也反映强烈。而一个大学生的年均费用在10000元左右,如果仅靠种植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高,一般农民家庭承受不了。虽然国家推行了高等教育贷款制度,实际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得到教育贷款。

(三)医疗费负担过重,农民往往因病返贫。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医疗药品价格的监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连续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但是药价虚高、医疗费贵、农村医疗市场价格混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据调查,目前多数农村没有合作医疗,基本上是个体行医,收费不规范。有的地区一瓶眼药水县城卖0.2元,乡镇药房卖0.5元,而边远乡村卖到1元。有的医院收费混乱,一户村民反映,他因阑尾炎住院治疗,就花掉3000多元,用去全家一年近一半的收入。如遇有重大疾病就需要上万元,甚至几万元,更难以承受。农民重大疾病没钱治疗,只能“小病挺,大病挨,不行才往医院抬”。农民看不起病的主要原因农民收入低、药价贵、收费高。因病返贫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农村用电价格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因素。

据调查,目前全市大部农网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农业用电价格基本理顺,电力部门直接管理,严格执行电价政策。但仍有部分县农网改造工作没有到位,电力部门难以抄表到户,只抄表到变压器总表,执行国家目录电价。为此一些村配备了“二电工”,村委会一些费用也加进电费,增加了农民负担。目前电力部门规定,变压器更换与增容不收增容费,由各村投资,电力部门只负责生活用电变压器维护,其他变压器维护则由农民负担。因此一些村在收取农业生产电费时,或按地亩收费,或按灌溉时间收费,将机井购置、维修等费用摊入电费,如有的村每千瓦时0.7元左右,有的村每小时收费:浅井2.4元/小时,深井3.6元/小时。另外目前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仅限于生活用电,农村工副业电价水平较高,有的达到每千瓦时0.756元,有些更高,大大高于目录电价水平,制约了农村工副业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增收。

(五)县级物价部门价格管理力量薄弱,农村市场价格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县级物价机构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前沿,与农民打交道最直接,也最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但多年来县级物价机构在农村价格监管中基本处于“有力用不上,说话没份量”状况,按照现行的价格管理权限分工,县级物价部门除了查处一些价格举报外,没有价格管理的职能。而且我市多数县级物价机构力量薄弱,缺乏经费,困难较多,再加上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农民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商品明码标价率低,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价格欺诈行为大量存在。与此同时,去年以来有些县级物价机构已经被撒并,价格监管职能进一步弱化,影响了县级物价队伍的稳定,对农村市场价格监管造成不利影响。

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格对策

(一)物价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我们认为:物价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有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价格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村价格秩序,维护农民利益,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次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解决农村生产发展方面价格和收费问题,促进农村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又要关注农民生活方面价格矛盾,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既要着力解决好当前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价格问题,又要注重制度建设,建立保持农村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逐步推进,并作为“__”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物价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第三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在价格职能上,将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推行涉农价费公示为契机,加大涉农价费的整顿力度,不断净化收费环境,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变“管价格”为“管行为”。把过去以检查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为主,逐步转变到营造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合理、有秩序的农村市场竞争环境上来;以着力推行乡镇明码标价为契机,大力整治各类不正当价格行为,不断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努力提高农村价格工作的监管水平。变“被动式”为“主动式”。充分利用各级价格监督网络,把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提高价格政策的透明度,让每个农民都明白价格政策。认真对待每一个上访,每一个价格举报案件,虚心听取,耐心答复,着力化解价格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出贡献。

(二)加强县级物价队伍建设,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当前县级物价机构的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极不适应,要充分发挥县级物价机构建设新农村中作用,强化县级价格管理职能,充分调动县级物价机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性,加强对县级物价部门指导,积极为县级物价部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稳定县级物价机构和物价队伍,不断提高县级物价干部综合素质,认真组织好县级物价干部的培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真正增强县级物价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建立农资补偿储备制度。

当前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化肥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国内用肥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造成的,另一方在管理体制也存在问题。1988年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对化肥出厂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销售价格全部放开。形成化肥流通渠道乱、秩序乱、质量没保障、价格不稳定,虽然从__年开始对流通环节实行差率控制。当农村化肥使用旺季,化肥价格出现波动时,缺乏应有调控能力和物价手段。建议:逐步放开化肥价格,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研究建立农民直接补贴的制度,参照国家对农民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的做法,将原来给予化肥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直接补给农民。要建立化肥储备制度,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对化肥经营企业实行倾斜政策,促使经销者淡储旺销,保证供应,稳定农资价格。

(四)完善教育收费,重点解决上学贵问题。

解决农村教育乱收费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加强政府对农村教育设施投入,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等,但从物价部门来讲,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进一步完善“一费制”的办法,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收费行为,研究提出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有关政策措施,减少农村就学家庭负担。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研究制定适合农村使用的教材价格政策。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制定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的减免措施。清理整顿农村改制学校收费,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的行为。严格规范农村公办高中“三限政策”,禁止在限定的金额外乱收费。支持和帮助学校及教育部门对贫困生、特困生实行扶贫济困助学,探讨实施特困阶层的“免费入学工程”。

(五)治理医疗乱收费,重点解决看病难问题。

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着眼全局,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是对全社会而言,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建议有关部门应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根本。物价部门要研究制定对农村合作医疗收费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降低少数不合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制定一些适合县级医疗机构的价格政策,如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推行“单病种”收费,制定“单病种”收费标准,降低医疗费用负担水平。规范农村大型医疗检查设备价格,对大型医疗检查设备实行单机挂牌收费。加强对乡、村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的监管,做到明码标价,接受群众监督。对列入省级定价目录的非处方药品,分期分批公布其最高零售价格。完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加强药品成本和市场价格调查,做好新增药品价格审核工作,健全药品价格评审制度,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认真抓好已降低药品价格的落实。对市场调节价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依法实施干预,进一步压缩中间环节差价空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农民“看得见,听得到”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医疗药品价格政策,定期公布医疗药品收费标准和价格动态,让农民明明白白,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加强对农村医疗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六)清理涉农收费项目,重点解决负担重问题。

继续逐项清理和修订现行涉农收费和价格政策,坚决取消不合法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如法院诉讼费核定、个体户工商管理费的定额收费标准,解决农副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渠道不畅、费用过高的问题,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继续清理涉及农民进城务工收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进城务工、职业介绍、就业培训中各种收费进行清理。紧紧围绕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和收费开展检查整顿。规范收费行为,减轻农民负担。

(七)加强价格信息服务,积极推动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

完善价格监测和预警预报机制,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密切关注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的监测。加强对特色农产品价格进行采集、搜集。把价格监测、成本调查、农产品价格信息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价格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设立热线免费电话,构建短信平台,建立《农产品价格服务信息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布各种价格和收费政策,科学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产业结构,维护自身利益。建立与毗邻地区农产品价格监测信息交流网,实现网上动态查询,协调区域间价格关系。同时加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农民负担调查联系点”,制作 “农民负担监督卡”,及时掌握了解农民负担情况,参与农村价格监督,宣传涉农价格政策和物价法规。进一步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巩固公示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提高农村市场明码标价普及率,制止各种价格欺诈行为,规范农村市场价格秩序。继续加大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宣传力度,建立快速化处理机制,严厉查处涉农价格违法案件,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村服务调研报告(3篇)

根据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五月份开展“集中调研督导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市物价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迅速落实,明确地把价格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做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村服务信息

  • 村服务调研报告(3篇)
  • 村服务调研报告(3篇)97人关注

    根据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五月份开展“集中调研督导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市物价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迅速落实,明确地把价格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