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认识厘米评课稿(5篇)

发布时间:2022-06-26 12:21:05 查看人数:12

认识厘米评课稿

第1篇 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厘米》评课稿

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厘米》评课稿

“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听了鲍老师的《认识厘米》一课,我觉的对这段话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堂课教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初步学会用工具量物体的长度。

听了这堂课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鲍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教学中,鲍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诉学生,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鲍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鲍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长,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

二、注意呈现知识的现成过程

鲍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给照片配相框的情境,由此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量一量照片的边有多长。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几种不同的学具量过后发现,他们量同一长度的边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发认知冲突,最后得出要量长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教师顺势介绍了长度单位厘米。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学生认识厘米后,老师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量照片的'边,学生体会到量的过程中不容易掌握小棒,小棒会乱动。这时老师利用学生这一认识,很自然地出示了彩条纸这一工具,再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照片的边,发现方便多了。接着老师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书本长长的边,学生发现量过后要数几厘米很不方便,教师让学生想一个好方法一看就知道多少厘米。于是就有学生在彩条纸上标上数字,复杂的数数一下就变的简单多了。一把尺子的雏形也就形成了。这样有血有肉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三、关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培养

教学中,老师提出给照片配一个像框后,后面所有的测量都有学生亲自完成。在尺子雏形的创造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最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去测量身边的物体。这种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成功体验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难怪最后老师问这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学生有的说认识了1厘米,有的说学会了测量,这不是我们老师最想听到的吗?

第2篇 认识厘米评课稿

认识厘米评课稿

今天《认识厘米》这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本节课活动,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一点想法。

首先,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拙劣的艺者,常带着别人的眼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施老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量桌子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长度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所度量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

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的时候,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再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想一想哪些物体长1厘米。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测量学期卡的长度,并通过交流掌握测量较短物品长度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其次,这节课教师注重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整个数学过程,特别是用厘米量这一环节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培养了实践能力。在教学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后,教师提出一个现实问题,尺断了,怎么办?这就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过的如何看厘米数来解决问题。在课堂结束时,教师也拓展性地提出了做衣服量手腕的长度。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增强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更注重了运用数学的能力。

这节课从现实生活量桌子的长度,结果不同→就产生要学习长度单位→到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概括测量方法→再回到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这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最后,从这节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设计了开放的教学内容,着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在处理教材时,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一开始的学习,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这样的一个导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设计,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认识1厘米时,老师先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这节课一开始认识1厘米的时候,老师介绍0→1是1厘米,这里学生的学习很顺利,进而转入1→2是几厘米的学习,这时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以0为起点的认识水平,因此当老师问1→2是几厘米的时候,学生很自然说1→2是2厘米,这并不奇怪,这是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这时老师应该强化起点,引导学生看清楚1→2起点是1,而不是0,这样引导的话,学生就会顺利说出1→2也是1厘米,从而不会出现纠缠不清的。

第3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评课稿

上次学习了郁老师执教的《认识厘米》一课,这节课上,郁老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组的成员觉得郁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很好。

导入新课时,郁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通过对“同一条围巾,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这一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常用的测量工具——尺。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1厘米时,郁老师先告诉学生“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段叫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这是个开放式的提问,学生思维活跃,说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在学生找到诸多的1厘米之后,又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这样的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紧接着,郁老师又让学生借助直尺,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短,当学生有了对1厘米的亲身体验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一系列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想想做做”第5题时,郁老师在学生测量出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猜出长方形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吗?”通过猜想、验证,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课堂上,教师应注意数学语言要准确、严谨。比如说:在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时,一位学生拿着橡皮说:“橡皮的宽是1厘米。”但实际上他想表达的应是:“橡皮的厚是1厘米。”等等。

第4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评课稿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高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但费时较多,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后面厘米的教学上。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起以厘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培养了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语言不够艺术,以后要注意声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

2、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候课堂纪律也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第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评课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冀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米、分米、厘米'中的第一节。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长度单位,所以在教学时只有运用直观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1厘米的表象,建立其空间观念,才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设计课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设计意图: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一开始,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所编排的那样让学生判断两个钉子的长短引出课题,而是通过创设故事情景,并根据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来引出课题的。在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动画片:'大头儿子参加生日宴会,发现自己的衣服都变小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的衣服都变小了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判断出原来是大头儿子长高了,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和去年相比也长高了几厘米。接着教师提问:'那你们有谁知道厘米是什么啊?'以此来了解学生对厘米已有知识的掌握,并根据回答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他们感到其实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2、 直观入手、动手操作、大量感知、获取新知。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低年级教学更应如此。而且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我在设计'用厘米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用直尺试着量一量蜡笔的长度,接着让学生量自己用过的一支铅笔的长度,最后量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体的长度,从试着量到学会量最后达到熟练量,每一层都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使其进行有序的观察、操作,定向的思考,逐步获取知识。

3、 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认识1厘米'这一环节我的设想是: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用手势表示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形成空间观念--寻找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探索,表述想法,构件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学中个人独立思考与同桌配合操作相互交替,多层次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

4、 体现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并渗透四舍五入意识。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具体体现在:在试量蜡笔之前,请学生们先来目测并猜一猜,你觉着这只蜡笔有多长呢?进行估算之后再实际量。练习中寻找长度大约是5厘米的钉子、猜物体的游戏等环节也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这样先给学生一个猜测的机会,待真实结果出来之后学生自会和前面的猜测相比较,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空间意识而且还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并逐步提高估算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渗透了四舍五入教育。如:在教学'量用过铅笔的长度'这一环节时,因为学生用过的铅笔长度往往不是整厘米数,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渗透了'大约'一词,即物体长度最接近几厘米那我们就说他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

5、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走进课堂,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利用多媒体能突出图案美观,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多层次,多角度的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建立清晰的表象,形成直观的启发思考,丰富想象,渲染气氛,活跃课堂。因此我在课的开始出,认识直尺处,以及巩固练习处分别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认识直尺时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把直尺图,通过闪动、变色以及老师的介绍,学生充分认识了直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宗旨,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加强知识的沟通比较,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力求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积极主动的学,创造的学,做到了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实施的不足:在处理最后的练习题:让学生先猜后量礼物这一环节时,过于急躁,处理不够充分,当学生们猜完第一件礼物时都非常兴奋,这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都想再来猜第二件,而我怕时间不够从而急忙结尾,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部分学生情绪受到影响。从这一点我领悟到教师教学不要针对上课而上课,上课不是为了给评奖,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本,让每位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充分的享受乐趣。

认识厘米评课稿(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评课稿"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冀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米、分米、厘米"中的第一节。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长度单位,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认识厘米信息

  • 认识厘米评课稿(5篇)
  • 认识厘米评课稿(5篇)12人关注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评课稿"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冀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米、分米、厘米"中的第一节。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