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小学科学评课稿(3篇)

发布时间:2022-08-20 08:21:09 查看人数:31

小学科学评课稿

第1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评课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评课稿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课。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加深科学概念的理解。听了王宁璐老师的这堂课,我感受颇多,下面就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堂优秀的科学课,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准备,这个准备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体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本节课的两个教学活动都基于学生自主实验,材料的给予非常关键,宁璐老师针对教学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了易于辩认得“铁”材料与“非铁”材料组成的,共10“宝贝”,让学生能通过实验非常直观的了解“磁铁有磁性”,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

美中不足的`是,这节课非常完美的完成了“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的探究过程,却少了一点应用。教材中,在学生得出科学概念之后,还出现了分辨出哪些是用铁材料制作的,哪些不是用铁材料制作的。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所以老师在一开始教学方式的选择是直观性的教学,后来又通过学校游园活动得到启示,换成了四(4)班的飞镖游戏。老师从导入部分的磁铁游园游戏到第一个探究活动磁铁有磁性,再到第二个探究活动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都做到了张弛有度,直观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科学知识。

在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我觉得非常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由于铁材料的厚薄和形状不同,有时表现为把磁力“传递”到原来达不到的地方,有时表现为把磁力“阻挡”住了(磁屏蔽),这对3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动只对非铁质物体进行研究。

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是一节很好的具有科学味道的课。

第2篇 小学科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评课稿

小学科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评课稿

金老师的这一堂课充分的体现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本课不仅关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在探究中很自然的融入整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健康饮食。接下来基于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从教学活动的几个环节对本课作些评价:

1、引入:金老师通过让学生尝食物引入,集中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关注到食物的使用方法:生吃和熟吃,更有利于指向我们的核心概念:健康饮食。学生也能提到:吸收、消化、卫生等这几个方面比较生吃和熟吃的好处。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词科学,如:哪些食物要生吃?改为:哪些食物适宜生吃?

2、观察生熟马铃薯:通过上面健康饮食的几个方面的考虑,教师直接过度: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什么不同?这样衔接使学生观察的对象有个中心,与之前的知识有联系化,能让学生系统化的思考。在学生没有针对性的回答后,教师在最后还是追问:我们认为马铃薯熟吃有哪些好处?并接着问:你有什么依据?这样强调了学生实证意识,使学生的推理和现象相联系,让思维参与的更好。这一环节中的记录表处理的也较好。教师提示学生:记录表是横着填好还是竖着填好?让学生关注到竖着填,能进行比较观察。教师的这一提问很巧妙地将说和做联系起来。在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出示的资料,可以及时的补充学生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为核心概念服务。

建议:生成问题把握有待提高,如在汇报时,学生提到生马铃薯少写斑点,熟马铃薯多些斑点,这些根本不是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特点,教师应该在学生汇报后给予明确,并提醒学生将这些不正确的观察现象从记录表中删除。

观察比较生熟猪肉:这一环节的观察难度提高了,由之前的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学生的思维在发展。教师给每组学生提供了两块猪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建议:在使用镊子时,教师没有引导好。比如说:学生只提到用镊子在猪肉熟后撕撕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的变化用什么方法让我们观察的更好?可以在煮的`过程中用镊子戳下。这样学生的动态观察会更有效。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最好让学生先根据记录表汇报完,教师再对其中的有些疑问进行追问,不应该中途打断学生的汇报。

金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很多学生认为猪肉煮熟了吃会更有营养。这是错误的科学概念。猪肉煮熟了后营养不会增加,只会流失,不过有利于我们的吸收。建议:在说明水果生吃保护了营养不流失后,及时的追问:那猪肉的营养在煮熟后会不会流失呢?学生就会认真的思考结合教师的引导解释,学生就能更明确健康饮食中吸收的作用了。

第3篇 小学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评课稿

小学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评课稿

王志丽老师上的这节《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科学探究过程为教学主线索,教学线索和学习目标在逻辑化的教学程序、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化的教学体验中整体推进,互为促进。

本课的亮点:

1、落实科学探究目标:王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手参与探索实验,在实验中摸索,在实验中寻求纸的厚度与抵抗弯曲的能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具有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的能力。王老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但学生的实验结果没有统计,如果王老师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制作曲线图,并能运用数据和曲线图进行分析,学生能用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和得出结论。

2、落实了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紧密联系生活:王老师设计了“瓦楞纸的研究”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较六层的平板纸和三层的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引发本课的研究问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材料的形状有关,出示各种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的钢材,把学生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结合起来,来源生活,回归生活,有机地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并提出这些钢材为什么要加工成这样?把学生引到了“改变形状为什么能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一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解释了三层的瓦楞纸为什么比六层的平板纸抗弯曲能力强。

本课的不足:

1、王志光老师对课堂纪律仍需有效掌控。在整节课中,我们看到不论是师生互动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由于教师课堂纪律,学生课堂纪律不是很遵守,这就扰乱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学生的创意没有全部体现。有多少学生在这节课中是真正有效地学到了相关知识呢?

2、王老师对课堂中生成的研究问题还不能做到较好地掌控。在课堂中,当有学生提出一些柱子由于厚度增加,其抗弯曲能力也随之增加时,教师自己没有很好地思考,从而让学生形成错误概念。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思考。

3、王老师今天上课有些紧张,导致在课堂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这也是一个缺憾。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不管怎样,教学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可能永远会留下遗憾,我想“让学生喜欢科学”,这是王老师最大的追求!

小学科学评课稿(3篇)

小学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评课稿王志丽老师上的这节《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科学探究过程为教学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小学科学信息

  • 小学科学评课稿(3篇)
  • 小学科学评课稿(3篇)31人关注

    小学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评课稿王志丽老师上的这节《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科学探究过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