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氧化安全措施15篇

发布时间:2022-11-26 20:24:07 查看人数:52
  • 目录

氧化安全措施

第1篇 二氧化硫特性及安全措施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丙酮、乙醇、甲酸等有机溶剂。分子量64.06,熔点-75.5℃,沸点-10℃,气体密度3.049g/l,相对密度(水=1)1.4(-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5,临界压力7.87mpa,临界温度157.8℃,饱和蒸气压330kpa(20℃)。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不燃。

【健康危害】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液体二氧化硫可引起皮肤及眼灼伤,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浅层细胞坏死。严重者角膜形成瘢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设置二氧化硫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建议操作人员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输入输出管线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远离易燃、可燃物。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或饮水。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患者不宜接触二氧化硫。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在生产企业设置必要紧急排放系统及事故通风设施。设置碱池,进行废气处理。

(2)根据职工人数及巡检需要配置便携式二氧化硫浓度检测报警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二氧化硫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并派专人监护。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车辆运输钢瓶,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的2/3以上;卧放时,瓶阀端应朝向车辆行驶的右方,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垛高不得超过5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3)搬运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二氧化硫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

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可用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300m、夜晚1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400m,下风向疏散白天2100m、夜晚5700m。

第2篇 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安全措施交底

部门:河南诚城集团安装防腐工程有限公司编 号:hnccaqjd/2013-024

交底项目: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交底时间:
接受交底班组:钢构班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控制措施: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进场作业。

2、焊工为特殊工种,应经专业机构培训并颁发《焊工合格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3、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严禁穿拖鞋、凉鞋、高跟鞋及带钉的鞋进入施工现场。

4、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应装设有合格有效的消防器材。

5、作业前,二氧化碳气体应先预热15min。开气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瓶嘴的侧面。

6、焊接作业前,应先检查并确认焊丝的进给机构、电源线的连接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供应系统及冷却水系统是否合符要求,且焊枪冷却水系统不得漏水。

7、二氧化碳气体瓶宜放在阴凉处,其最高温度不超过30℃,并应放置牢靠,且不得靠近热源。

8、二氧化碳气体预热端的电压不得大于36v,作业后,应切断电源。

9、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必须采取防止触电、高空坠落、瓦斯中毒和火灾等事故的安全措施。

10、高空焊接或切割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焊接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有专人监护。

11、严禁对承压状态的压力容器及管道、带电设备、承载结构的受力部位和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进行焊接和切割。

12、当需施焊受压容器、密封容器、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时,应先消除容器或管道内压力,消除可燃气体和溶液,然后冲洗有毒、有害、易燃物质;对存有残余油脂的容器,应先用蒸汽、碱水冲洗,并打开盖口,确认冲洗干净后,再罐满清水方可进行焊接。在容器内焊接还应采取防止触电、中毒和窒息的措施。

13、焊、割密封容器应留出气孔,必要时在进、出气口处装设通风设备,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工与焊件间应绝缘,容器外应设专人监护。严禁在已喷涂过油漆和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14、焊接铜、铝、锌、锡等有色金属时,应通风良好,焊接人员应戴防毒面罩、呼吸滤清器或采取其他防毒措施。

15、清理焊渣、药皮及飞溅时,应戴上防护眼镜,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

16、严禁在雨天进行露天焊接作业。在潮湿地带或积水区作业,应先清除积水,并铺设绝缘物隔离。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

备注:

1、本记录之控制措施,只填写需要强调指出和补充部分,其它则标明按“施工作业指导书”执行。

2、本记录一式三份,班组、施工队、安全科各一份。

专职安全员审核:安全科专业审核:

第3篇 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与安全措施

过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在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领域作为固化剂、催化剂、漂白剂、除臭剂、防腐消毒剂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过氧化物是非常不稳定的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近年来由它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研究过氧化物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1.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

1.1分解爆炸性

过氧化物都含有过氧基(-o-o-),由于过氧键结合力弱,断裂时所需的能量不大,过氧基是极不稳定的结构,对热、振动、冲击或摩擦都极为敏感,当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即分解。如果反应放热速度超过了周围环境的散热速度,在分解反应热的作用下温度升高,反应加速并发展到爆炸。有机过氧化物稳定性的变化次序为:酮的过氧化物<二乙酰过氧化物<过醚<二烃基过氧化物。各类过氧化物的低级同系物比高级同系物对机械作用更敏感,爆炸危险性更大。

1.2易燃性

多数过氧化物很容易燃烧,而且燃烧迅速而猛烈。有机过氧化物o-o键的活化能低于一般爆炸物质,约在80~160kj/mol范围内,这就决定了有机过氧化物自燃温度较低。当过氧化物封闭受热时,极易由迅速的爆燃而转为爆轰。

1.3人身伤害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人身伤害性主要表现为容易伤害眼睛,如过氧化环已酮、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乙酰等,都对眼睛有伤害作用,有些即使与眼睛短暂地接触,也会对角膜造成严重的伤害。

2.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参数

2.1 加速分解温度

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分解反应会自动进行,过氧化物的热不稳定性参数可自由加速分解温度(sadt)来衡量。自加速分解温度是指过氧化物在包装、使用、运输中引起其自加速分解的最低温度。如果温度超过了自加速分解温度,过氧化物就会自行加速分解,反应所释放出的热量又会加速其分解。

自加速分解温度与分解速度、活化能和生成热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化能高的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提高很快,因此,分解速度快、活化能高、生成热大的过氧化物热稳定性较差。一般不稳定的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小于等于20℃,稳定的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为50~60℃。

2.2氧平衡值

过氧化物分解爆炸的能量取决于爆炸时形成的,并由氧平衡值所决定的气态产品的热能和数量,所谓氧平衡值是指100g物质爆炸并生成完全反应物时所需要或剩余氧的克数。过氧化物的氧平衡值为负数,所以它的爆炸能量比一般的爆炸物低得多,但是,对氧化物爆炸时的传播扩散速度相当快,而某此过氧化物对冲击的敏感性极强,与引爆炸质相接近。根据氧平衡值,过氧化物可分为能爆炸性分解和不能爆炸性分解两类。氧平衡值在-200以内的过氧化物能够发生分解爆炸

3.处理过氧化物过程中的危险性

3.1过氧化物生产的危险性

过氧化物的生产中,反应温度和浓度的控制很重要。反应温度高,氧化反应速度快,但产物的分解速度也快。由于分解反应释放的热量比氧化反应释放的热量大得多,使反应难以控制,甚至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而引起爆炸。反应中产生的过氧化物浓度愈高,分解速度也愈快。

在氧化反应器中,被氧化物与氧化剂、产物的配比是反应过程中重要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如果控制不当,进入爆炸极限,就易引起爆炸。如采用异丙醇法生产过氧化氢,在温度近120℃,压力超过1.0mpa条件下排出气体中的氧含量约为11%~12.5%(体积百分数),反应物中过氧化氢含量达9%,丙酮含量20%,异丙酮含量57%,该参数很容易导致氧化器的爆炸。

3.2过氧化物储运的危险性

过氧化物是固态或液态产品,极少是气态产品。能爆炸性分解的固体过氧化物对冲击和摩擦很敏感,储运过程中若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

过氧化物在储运过程中若冷却不充分,使温度升高,超过自燃点,就会导致其发生分解和爆炸。

过氧化物用表面粗糙的容器盛装会加速其分解。如38%过氧化氢在抛光的白金皿中加热至60℃仍不分解,而在内表面有多处擦伤的白金皿中室温条件下就会分解。

过氧化物溶液泄漏,尤其当溶剂是挥发性化合物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泄漏处挥发生性溶剂蒸发,而过氧化物则以形式沉淀下来,使与之接触的有机物质迅速氧化引起火灾。

3.3过氧化物混合的危险性

过氧化物与有机物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变价金属盐、胺类作用下,浓过氧化物与强酸混合时会迅速分解,引起爆炸。过氧化氢和甲醛作用曾引起过爆炸事故。蒸馏釜残留物中积聚了丙酮过氧化衍生物,在酸存在下即发生爆炸。含聚酯树脂的丙酮过氧化衍生物与环烷酸钴的溶液混合时发生过多次爆炸和着火事故。固体无机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接触时也会引起氧化并着火,如过氧化钡与麻袋接触而发生过自燃事故。

3.4 副产过氧化物的危险性

许多化学过程,尤其是氧化、缩聚和聚合过程,甚至只存在少量氧化物时,也会形成过氧化物;有机物质,如溶剂,单体与氧或含氧化合物长期接触,能够自发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积聚在各种设备(如吸附器)中。在醚中形成的过氧化物会引起爆炸。生产乙炔系伯醇时,在乙炔系叔醇异构化的设备中,反应物存有浓度为20%硫酸的甲醇溶液中于60℃下发生过爆炸。

某此化学过程,尤其是用氧液相氧化有机产品的过程,都需要经过过氧化物阶段,形成的过氧化物可能成为引起事故的原因。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反应,中间产物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一极不稳定的有爆炸性的化合物。氧化反应器的上部气相空间因无催化剂存在,容易造成过氧化物的积累,结果发生突然分解而导致爆炸。

4.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4.1 钝化处理

为了降低爆炸危险性,过氧化物应该进行钝化处理,固体过氧化物可采用磨碎,并与白垩、固体有机酸、氧化铝、硫酸钙等混合的方法进行钝化。在许多情况中,固体过氧化物微粒可包覆一层液体石蜡沉积薄层,以降低其对机械作用的敏感程度。用作过氧化物钝化剂的还有硅酮液体、磷酸三甲苯酚酯、苯、甲苯及其他单体。

4.2添加填充物或稀释剂

干过氧化物很敏感,不稳定,在其中添加不燃或燃烧性不如过氧化物的溶剂或填充物,是减少爆炸危险最常用的方法。对震动和摩擦很敏感的过氧化物衍生物的宜制成溶液状或糊状。邻苯二甲酸二烷酯作为最不稳定的过氧化物的稀释剂,对过氧化物衍生物的分解过程能起有效的抑制作用。二氧化硅、凡士林油和矿物油、烃类、聚乙烯、苯二甲酸二甲酯都可用作惰性填充物或稀释剂。

4.3生产的安全措施

过氧化物的生产厂房应符合防爆安全设计,最危险的过氧化物反应釜应单独设置,其周围做成钢筋混凝土掩体,以利于防爆,反应釜上部设钢盘混凝土盖,顶部部分敞开,以利于泄压。

进行过氧化物新品种生产时,安全性评价应以实验室试验为依据,并与工业上采用的最强过氧化物的生产试验数据比较。进行操作条件试验时,采用与工业装置相似的设备,加热速度应比生产装置采用的最高速度快,以取得最苛刻参数下的危险状态。在确定工艺流程时,应尽量消除形成干过氧化物的可能性。设备结构应尽量促使过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必要的接触时间为最短,并缩小反应体积,尽量减少中间产物量。

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控制物料浓度,防止超温运行,尽量避免工艺过程中停车和长期贮存化学稳定性差的中间产物,由于设备故障或违反工艺条件,过程被迫停车时,必须将有关设备中的物料完全排入专用的备用容器,或者使反应设备中的温度下降到指定温度,以防过氧化物自发分解。浓过氧化物的工艺过程应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动化,并装备在紧急情况下或违反正常工艺规程时能确保生产安全停车的可靠的联锁装置。

为防止氧化反应器发生爆炸,应设置气相混合物的气体分析仪,当富氧空气中氧浓度增加到超过控制标准时,通往混合供氧管线上的截流阀立即关闭。当采用富氧空气氧化时,氧化器排出的气体中氧的允许浓度(体积百分数)为9%~10%,在氧化器上部要用氮气稀释,采用2套氮气源,以确保不超过氧的安全浓度。

过氧化物作为中间产物的生产过程,应使过氧化物尚未大量积累就发生分解,连续加入催化剂,并通入氮气保护。

处理过氧化物时,必须佩戴安全手套及护目镜。因为即使是稀释后的过氧化物也会引起皮肤或眼睛腐蚀。

4.4储存的安全措施

过氧化物的储存位置,储存量、离车间、道路和其他设施的距离根据具体产品的性质确定,均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采用单独的仓库,避免混入重金属化合物、酸、碱、胺类杂物。

储存过氧化物仓库中的温度应比其自加速分解温度低得多,制冷系统应自备发电供电系统和备用制冷压缩机组,确保仓库温控安全可靠,库内温度报警系统要可靠,应具备不少于两级报警。

过氧化物最好保存在玻璃、陶瓷、石英、聚乙烯等非金属材料包装窗口中。设备和窗口应当非常清洁。各组容器隔离、限量存放,以降低危险性。

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在装有过氧化物的储槽中应适当配置低速旋转的搅拌器。应该至少有2个温度测量仪,如果第一个热电偶发生故障,温度更高时,来自第二个热电偶的信号应该使辅助系统启动。所有储槽系统必须用惰性气体保护,并装有防爆片。设置储槽因自行过热时能迅速往备用容器或燃烧器排出产品的管道等,装备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及液面高度超过规定和其他工艺参数达到限制值则自动排出物料的信号装置。

4.5输送的安全措施

运输过氧化物时应该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在多数情况下,过氧化物要用专门的自动致冷车运输,汽车应装备温度记录仪。汽车运输过程中和到达企业界区后,均需检查温度计读数,以证实汽车从供料单位装料时起,过氧化物均未受高温作用。大量的过氧化物应当用内表面抛光或钝化的槽车运送。

输送过氧化物溶液应尽量采用直径小的管道,因为热量通过管壁散热快,从而减少或防止爆炸。必须采用直径大的管道时,该管道应有冷却措施,可以用水冷却工艺管线、泵和压缩机。

4.6清除和销毁的安全措施

必须经常吹净和清洗设备,防止过氧化物和其他不稳定沉淀物的积聚。

根据过氧化物的物化性质选择清除和销毁的方法。易溶于水的过氧化物可用大量流动水除去,如叔丁基过氧化物可用不少于10倍的过量水处理。也可采用过量的碱溶液分解,随后溶液排出,如丁酮过氧化物衍生物采用过量的20%苛性钠溶液分解。从有机溶剂中除去过氧化物可将这些溶液通过装有氧化铝的塔。从甲基硝化纤维素中除去过氧化物可将其通过加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设备,随后进行树脂中和处理。少量过氧化物废液可用硅藻土或砂吸收。大量的固体和浆状过氧化物可在安全地点用导火线点燃烧尽。对于极易燃的过氧化物,如苯酰基过氧化物,只能在量很少的情况下进行燃烧处理。

4.7引火源的控制措施

在过氧化物区域应严格控制和消除引火源,维修操作需事先经过安全评估,通过审批手续,并有监护人员,将过氧化物搬离,否则不可动火作业。

过氧化物区域为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均应达到整体防爆;应采用防雷和防静电接地等安全措施。

4.8火灾扑救措施

设置适当的灭火设备,如干式喷水灭火系统,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提供紧急眼睛冲洗设备。

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有导致爆炸的可能,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灭火剂或大量水灭火。任何曾经卷入火中或暴露于高温下的过氧化物包件,还会随时发生剧烈分解,即使火已经扑灭,在包件未完全冷却之前,也不应接近这些包件,应用大量水冷却,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4篇 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安全措施

过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在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领域作为固化剂、催化剂、漂白剂、除臭剂、防腐消毒剂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过氧化物是非常不稳定的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近年来由它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研究过氧化物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1.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

1.1分解爆炸性

过氧化物都含有过氧基(-o-o-),由于过氧键结合力弱,断裂时所需的能量不大,过氧基是极不稳定的结构,对热、振动、冲击或摩擦都极为敏感,当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即分解。如果反应放热速度超过了周围环境的散热速度,在分解反应热的作用下温度升高,反应加速并发展到爆炸。有机过氧化物稳定性的变化次序为:酮的过氧化物<二乙酰过氧化物<过醚<二烃基过氧化物。各类过氧化物的低级同系物比高级同系物对机械作用更敏感,爆炸危险性更大。

1.2易燃性

多数过氧化物很容易燃烧,而且燃烧迅速而猛烈。有机过氧化物o-o键的活化能低于一般爆炸物质,约在80~160kj/mol范围内,这就决定了有机过氧化物自燃温度较低。当过氧化物封闭受热时,极易由迅速的爆燃而转为爆轰。

1.3人身伤害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人身伤害性主要表现为容易伤害眼睛,如过氧化环已酮、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乙酰等,都对眼睛有伤害作用,有些即使与眼睛短暂地接触,也会对角膜造成严重的伤害。

2.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参数

2.1 加速分解温度

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分解反应会自动进行,过氧化物的热不稳定性参数可自由加速分解温度(sadt)来衡量。自加速分解温度是指过氧化物在包装、使用、运输中引起其自加速分解的最低温度。如果温度超过了自加速分解温度,过氧化物就会自行加速分解,反应所释放出的热量又会加速其分解。

自加速分解温度与分解速度、活化能和生成热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化能高的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提高很快,因此,分解速度快、活化能高、生成热大的过氧化物热稳定性较差。一般不稳定的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小于等于20℃,稳定的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为50~60℃。

2.2氧平衡值

过氧化物分解爆炸的能量取决于爆炸时形成的,并由氧平衡值所决定的气态产品的热能和数量,所谓氧平衡值是指100g物质爆炸并生成完全反应物时所需要或剩余氧的克数。过氧化物的氧平衡值为负数,所以它的爆炸能量比一般的爆炸物低得多,但是,对氧化物爆炸时的传播扩散速度相当快,而某此过氧化物对冲击的敏感性极强,与引爆炸质相接近。根据氧平衡值,过氧化物可分为能爆炸性分解和不能爆炸性分解两类。氧平衡值在-200以内的过氧化物能够发生分解爆炸

3.处理过氧化物过程中的危险性

3.1过氧化物生产的危险性

过氧化物的生产中,反应温度和浓度的控制很重要。反应温度高,氧化反应速度快,但产物的分解速度也快。由于分解反应释放的热量比氧化反应释放的热量大得多,使反应难以控制,甚至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而引起爆炸。反应中产生的过氧化物浓度愈高,分解速度也愈快。

在氧化反应器中,被氧化物与氧化剂、产物的配比是反应过程中重要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如果控制不当,进入爆炸极限,就易引起爆炸。如采用异丙醇法生产过氧化氢,在温度近120℃,压力超过1.0mpa条件下排出气体中的氧含量约为11%~12.5%(体积百分数),反应物中过氧化氢含量达9%,丙酮含量20%,异丙酮含量57%,该参数很容易导致氧化器的爆炸。

3.2过氧化物储运的危险性

过氧化物是固态或液态产品,极少是气态产品。能爆炸性分解的固体过氧化物对冲击和摩擦很敏感,储运过程中若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

过氧化物在储运过程中若冷却不充分,使温度升高,超过自燃点,就会导致其发生分解和爆炸。

过氧化物用表面粗糙的容器盛装会加速其分解。如38%过氧化氢在抛光的白金皿中加热至60℃仍不分解,而在内表面有多处擦伤的白金皿中室温条件下就会分解。

过氧化物溶液泄漏,尤其当溶剂是挥发性化合物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泄漏处挥发生性溶剂蒸发,而过氧化物则以形式沉淀下来,使与之接触的有机物质迅速氧化引起火灾。

3.3过氧化物混合的危险性

过氧化物与有机物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变价金属盐、胺类作用下,浓过氧化物与强酸混合时会迅速分解,引起爆炸。过氧化氢和甲醛作用曾引起过爆炸事故。蒸馏釜残留物中积聚了丙酮过氧化衍生物,在酸存在下即发生爆炸。含聚酯树脂的丙酮过氧化衍生物与环烷酸钴的溶液混合时发生过多次爆炸和着火事故。固体无机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接触时也会引起氧化并着火,如过氧化钡与麻袋接触而发生过自燃事故。

3.4 副产过氧化物的危险性

许多化学过程,尤其是氧化、缩聚和聚合过程,甚至只存在少量氧化物时,也会形成过氧化物;有机物质,如溶剂,单体与氧或含氧化合物长期接触,能够自发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积聚在各种设备(如吸附器)中。在醚中形成的过氧化物会引起爆炸。生产乙炔系伯醇时,在乙炔系叔醇异构化的设备中,反应物存有浓度为20%硫酸的甲醇溶液中于60℃下发生过爆炸。

某此化学过程,尤其是用氧液相氧化有机产品的过程,都需要经过过氧化物阶段,形成的过氧化物可能成为引起事故的原因。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反应,中间产物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一极不稳定的有爆炸性的化合物。氧化反应器的上部气相空间因无催化剂存在,容易造成过氧化物的积累,结果发生突然分解而导致爆炸。

4.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4.1 钝化处理

为了降低爆炸危险性,过氧化物应该进行钝化处理,固体过氧化物可采用磨碎,并与白垩、固体有机酸、氧化铝、硫酸钙等混合的方法进行钝化。在许多情况中,固体过氧化物微粒可包覆一层液体石蜡沉积薄层,以降低其对机械作用的敏感程度。用作过氧化物钝化剂的还有硅酮液体、磷酸三甲苯酚酯、苯、甲苯及其他单体。

4.2添加填充物或稀释剂

干过氧化物很敏感,不稳定,在其中添加不燃或燃烧性不如过氧化物的溶剂或填充物,是减少爆炸危险最常用的方法。对震动和摩擦很敏感的过氧化物衍生物的宜制成溶液状或糊状。邻苯二甲酸二烷酯作为最不稳定的过氧化物的稀释剂,对过氧化物衍生物的分解过程能起有效的抑制作用。二氧化硅、凡士林油和矿物油、烃类、聚乙烯、苯二甲酸二甲酯都可用作惰性填充物或稀释剂。

4.3生产的安全措施

过氧化物的生产厂房应符合防爆安全设计,最危险的过氧化物反应釜应单独设置,其周围做成钢筋混凝土掩体,以利于防爆,反应釜上部设钢盘混凝土盖,顶部部分敞开,以利于泄压。

进行过氧化物新品种生产时,安全性评价应以实验室试验为依据,并与工业上采用的最强过氧化物的生产试验数据比较。进行操作条件试验时,采用与工业装置相似的设备,加热速度应比生产装置采用的最高速度快,以取得最苛刻参数下的危险状态。在确定工艺流程时,应尽量消除形成干过氧化物的可能性。设备结构应尽量促使过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必要的接触时间为最短,并缩小反应体积,尽量减少中间产物量。

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控制物料浓度,防止超温运行,尽量避免工艺过程中停车和长期贮存化学稳定性差的中间产物,由于设备故障或违反工艺条件,过程被迫停车时,必须将有关设备中的物料完全排入专用的备用容器,或者使反应设备中的温度下降到指定温度,以防过氧化物自发分解。浓过氧化物的工艺过程应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动化,并装备在紧急情况下或违反正常工艺规程时能确保生产安全停车的可靠的联锁装置。

为防止氧化反应器发生爆炸,应设置气相混合物的气体分析仪,当富氧空气中氧浓度增加到超过控制标准时,通往混合供氧管线上的截流阀立即关闭。当采用富氧空气氧化时,氧化器排出的气体中氧的允许浓度(体积百分数)为9%~10%,在氧化器上部要用氮气稀释,采用2套氮气源,以确保不超过氧的安全浓度。

过氧化物作为中间产物的生产过程,应使过氧化物尚未大量积累就发生分解,连续加入催化剂,并通入氮气保护。

处理过氧化物时,必须佩戴安全手套及护目镜。因为即使是稀释后的过氧化物也会引起皮肤或眼睛腐蚀。

4.4储存的安全措施

过氧化物的储存位置,储存量、离车间、道路和其他设施的距离根据具体产品的性质确定,均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采用单独的仓库,避免混入重金属化合物、酸、碱、胺类杂物。

储存过氧化物仓库中的温度应比其自加速分解温度低得多,制冷系统应自备发电供电系统和备用制冷压缩机组,确保仓库温控安全可靠,库内温度报警系统要可靠,应具备不少于两级报警。

过氧化物最好保存在玻璃、陶瓷、石英、聚乙烯等非金属材料包装窗口中。设备和窗口应当非常清洁。各组容器隔离、限量存放,以降低危险性。

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在装有过氧化物的储槽中应适当配置低速旋转的搅拌器。应该至少有2个温度测量仪,如果第一个热电偶发生故障,温度更高时,来自第二个热电偶的信号应该使辅助系统启动。所有储槽系统必须用惰性气体保护,并装有防爆片。设置储槽因自行过热时能迅速往备用容器或燃烧器排出产品的管道等,装备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及液面高度超过规定和其他工艺参数达到限制值则自动排出物料的信号装置。

4.5输送的安全措施

运输过氧化物时应该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在多数情况下,过氧化物要用专门的自动致冷车运输,汽车应装备温度记录仪。汽车运输过程中和到达企业界区后,均需检查温度计读数,以证实汽车从供料单位装料时起,过氧化物均未受高温作用。大量的过氧化物应当用内表面抛光或钝化的槽车运送。

输送过氧化物溶液应尽量采用直径小的管道,因为热量通过管壁散热快,从而减少或防止爆炸。必须采用直径大的管道时,该管道应有冷却措施,可以用水冷却工艺管线、泵和压缩机。

4.6清除和销毁的安全措施

必须经常吹净和清洗设备,防止过氧化物和其他不稳定沉淀物的积聚。

根据过氧化物的物化性质选择清除和销毁的方法。易溶于水的过氧化物可用大量流动水除去,如叔丁基过氧化物可用不少于10倍的过量水处理。也可采用过量的碱溶液分解,随后溶液排出,如丁酮过氧化物衍生物采用过量的20%苛性钠溶液分解。从有机溶剂中除去过氧化物可将这些溶液通过装有氧化铝的塔。从甲基硝化纤维素中除去过氧化物可将其通过加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设备,随后进行树脂中和处理。少量过氧化物废液可用硅藻土或砂吸收。大量的固体和浆状过氧化物可在安全地点用导火线点燃烧尽。对于极易燃的过氧化物,如苯酰基过氧化物,只能在量很少的情况下进行燃烧处理。

4.7引火源的控制措施

在过氧化物区域应严格控制和消除引火源,维修操作需事先经过安全评估,通过审批手续,并有监护人员,将过氧化物搬离,否则不可动火作业。

过氧化物区域为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均应达到整体防爆;应采用防雷和防静电接地等安全措施。

4.8火灾扑救措施

设置适当的灭火设备,如干式喷水灭火系统,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提供紧急眼睛冲洗设备。

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有导致爆炸的可能,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灭火剂或大量水灭火。任何曾经卷入火中或暴露于高温下的过氧化物包件,还会随时发生剧烈分解,即使火已经扑灭,在包件未完全冷却之前,也不应接近这些包件,应用大量水冷却,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5篇 一氧化碳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评论:更新日期:2015年06月04日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生产和生活用气必需分路。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患有各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明显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从事一氧化碳作业。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时有2人以上操作,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

第6篇 一氧化碳特性及安全措施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生产和生活用气必需分路。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患有各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明显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从事一氧化碳作业。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时有2人以上操作,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

第7篇 干燥机更换氧化铝球检修方案安全措施

本次检修施工任务为更换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机a、b罐氧化铝球。根据《现场安全工作规程》、《现场检修工艺规程》、生产工作《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和本次检修实际编制检修施工方案。方案包括检修工作任务、时间、材料及工具、检修施工前准备、检修施工步骤及方法、检修组织措施、检修技术措施、检修安全措施、检修要求,供本次检修施工执行。

一、工作任务、时间、材料及工具

1、工作任务

更换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机a、b罐氧化铝球。

2、时间:2022年3月31日

3、材料:若干氧化铝球吸附剂。

4、工具:扳手、登高梯、登高安全带

二、施工前准备

1、切断热干机工作电源。

2、关闭压缩空气进出口设备阀门,释放a、b罐内压缩空气的压力

为0。

三、施工步骤及方法

1、检查干燥机电源在断开位置。

2、检查a、b罐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

3、从a罐取出加料口和卸料口螺塞法兰,排出失效的氧化铝球吸

附剂,在底部安放一个容器装失效的氧化铝球吸附剂。

4、装上卸料口螺塞法兰。

5、充填新氧化铝球吸附剂,尽可能填满,不要夯实氧化铝球吸附

剂。

6、装上加料口螺塞法兰。

7、在b罐重复以上过程。

危险点:高空坠落、高空坠物伤人、电击伤人、压力击伤

控制措施:

1、 进入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高空

作业并系好安全带。

2、高空使用的工具应用绳索传递,高空作业人员应防止掉东西,拆下材料禁止抛扔,

要用绳索吊下。

3、使用登高梯作业时必须有人扶好作业梯,现场有人监护。

4、按要求停机断电。

5、按要求关闭压力容器进出口阀门,释放压力。

四、组织机构

组长: 高建华

副组长: 张建民(安全监督) 田乐文

检修负责人:田乐文

组员:苏志军 张俊峰 华俊峰 李振业 任子军 周建荣

现场指导:热干机厂家

五、技术措施

1、严格执行《现场检修规程》。

2、严格按照检修工艺质量要求,实行施工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 工艺标准;认真执行施工标准和工序管理制度。

六、安全措施

1、加强检修现场的安全监督,进行施工作业危险点预想,制定控制措施,要规定各类人员工作范围,明确现场作业的安全职责。

2、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正确实施,严格工作班成员按要求施工。并向全体工作班成员告知在检修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3、工作负责人主要做好监护,把好开工关,开好班前会,使每一个在现场的施工人员真正做到“四知”(工作任务、工作地点、注意事项、我监护谁或谁监护我)。三检查(现场安全措施、工作地点确在保护范围内、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隔离符合规程要求,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适当增加监护人员,对各工作环节,要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要监督到位,并指定专人监护;工作负责人对检修中不安全的工作行为要超前预想,及时发现,及时制止,防止遗漏,避免不安全现象发生。

4、登高作业时必须先系好安全带,罐塔上作业移位时,不得失去安全保护,安全带或安全绳要绑扎可靠。

5、 各级现场监督人员要履行监督职责,大力查禁违章。开工前要检查全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检修工作是否有危险点分析;监督工作负责人是否履行安全监护职责,工作负责人是否及时制止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

七、要求

1、做到精心组织,统一指挥。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熟悉设备运行要求,熟练现场检修工艺技能。

3、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实行动态检修,标准化作业,保证检修质量。

4、工作负责人要履行好监护职责,使检修任务安全、顺利、保质、保量。

5、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施工步骤进行作业。

6、检修结束后要认真进行验收总结。

第8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二氧化硫

特别警示

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丙酮、乙醇、甲酸等有机溶剂。分子量64.06,熔点-75.5℃,沸点-10℃,气体密度3.049g/l,相对密度(水=1)1.4(-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5,临界压力7.87mpa,临界温度157.8℃,饱和蒸气压330kpa(20℃)。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不燃。

【健康危害】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液体二氧化硫可引起皮肤及眼灼伤,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浅层细胞坏死。严重者角膜形成瘢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设置二氧化硫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建议操作人员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输入输出管线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远离易燃、可燃物。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或饮水。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患者不宜接触二氧化硫。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在生产企业设置必要紧急排放系统及事故通风设施。设置碱池,进行废气处理。

(2)根据职工人数及巡检需要配置便携式二氧化硫浓度检测报警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二氧化硫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并派专人监护。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车辆运输钢瓶,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的2/3以上;卧放时,瓶阀端应朝向车辆行驶的右方,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垛高不得超过5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3)搬运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二氧化硫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

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可用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300m、夜晚1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400m,下风向疏散白天2100m、夜晚5700m。

第9篇 三氧化硫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评论:更新日期:2015年07月22日

特别警示确认人类致癌物,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无色透明液体或结晶,有刺激性气味。有四种晶体变形体:α、β、γ、δ。γ-三氧化硫为胶状晶体,熔点 16.8℃,沸点44.8℃,相对密度(水=1)1.922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8,β-三氧化硫为丝光石棉状结晶,熔点32.5℃。α-三氧化硫为针状结晶,熔点62.3℃。δ-三氧化硫为蜡状结晶,熔点95℃。通常是混合物,熔点不恒定,熔融时均转变为γ-三氧化硫。本品吸湿性极强,在空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

主要用途:有机合成用磺化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不燃,能助燃。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水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与氧气、氟、氧化铅、次亚氯酸、过氯酸、磷、四氟乙烯等接触剧烈反应。与有机材料如木、棉花或草接触,会着火。吸湿性极强,在空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

毒性及中毒表现见硫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浑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变等。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2。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三氧化硫应急处置的有关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注意通风,操作场所尽量机械化自动化。工作场所禁止进食和饮水。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头盔,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耐酸长筒靴。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远离易燃、可燃物。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开启三氧化硫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2)系统漏气时要站在上风口,同时佩戴好防毒面具进行作业并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漏气。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避免直晒。库房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内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三氧化硫贮存地点要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储罐要密封加盖,装有呼吸阀,应设有计量装置,储存时保留一定空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3)在三氧化硫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单个储罐的最大容积,围堰与地面作防腐处理,围堰内应有泄漏物的收集设施。

(4)每天不少于两次对储罐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发现跑、冒、滴、漏等隐患,要及时联系处理,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三氧化硫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耐腐蚀材料的盖密封。搬运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装卸时现场有人监护;夜晚、下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雨天搬运时,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运输车辆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从物流大门进出厂区,保持安全车速。严禁驾乘人员吸烟。

(3)严禁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4)输送三氧化硫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5)液体三氧化硫槽车运输或管道输送时,容器或管道的温度应保持在30℃~44℃。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直至灭火结束。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泄漏物,置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置。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0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300m,下风向疏散白天2900m、夜晚5700m。

第10篇 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安全措施交底

部门:河南诚城集团安装防腐工程有限公司编 号:hnccaqjd/2022-024

交底项目: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

交底时间:

接受交底班组:钢构班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控制措施: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进场作业。

2、焊工为特殊工种,应经专业机构培训并颁发《焊工合格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3、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严禁穿拖鞋、凉鞋、高跟鞋及带钉的鞋进入施工现场。

4、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应装设有合格有效的消防器材。

5、作业前,二氧化碳气体应先预热15min。开气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瓶嘴的侧面。

6、焊接作业前,应先检查并确认焊丝的进给机构、电源线的连接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供应系统及冷却水系统是否合符要求,且焊枪冷却水系统不得漏水。

7、二氧化碳气体瓶宜放在阴凉处,其最高温度不超过30℃,并应放置牢靠,且不得靠近热源。

8、二氧化碳气体预热端的电压不得大于36v,作业后,应切断电源。

9、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必须采取防止触电、高空坠落、瓦斯中毒和火灾等事故的安全措施。

10、高空焊接或切割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焊接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有专人监护。

11、严禁对承压状态的压力容器及管道、带电设备、承载结构的受力部位和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进行焊接和切割。

12、当需施焊受压容器、密封容器、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时,应先消除容器或管道内压力,消除可燃气体和溶液,然后冲洗有毒、有害、易燃物质;对存有残余油脂的容器,应先用蒸汽、碱水冲洗,并打开盖口,确认冲洗干净后,再罐满清水方可进行焊接。在容器内焊接还应采取防止触电、中毒和窒息的措施。

13、焊、割密封容器应留出气孔,必要时在进、出气口处装设通风设备,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工与焊件间应绝缘,容器外应设专人监护。严禁在已喷涂过油漆和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14、焊接铜、铝、锌、锡等有色金属时,应通风良好,焊接人员应戴防毒面罩、呼吸滤清器或采取其他防毒措施。

15、清理焊渣、药皮及飞溅时,应戴上防护眼镜,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

16、严禁在雨天进行露天焊接作业。在潮湿地带或积水区作业,应先清除积水,并铺设绝缘物隔离。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

备注:

1、本记录之控制措施,只填写需要强调指出和补充部分,其它则标明按“施工作业指导书”执行。

2、本记录一式三份,班组、施工队、安全科各一份。

专职安全员审核:安全科专业审核:

第11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一氧化碳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生产和生活用气必需分路。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患有各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明显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从事一氧化碳作业。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时有2人以上操作,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

第12篇 危险化学品一氧化碳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生产和生活用气必需分路。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患有各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明显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从事一氧化碳作业。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时有2人以上操作,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

第13篇 干燥机更换氧化铝球检修方案及安全措施

本次检修施工任务为更换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机a、b罐氧化铝球。根据《现场安全工作规程》、《现场检修工艺规程》、生产工作《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和本次检修实际编制检修施工方案。方案包括检修工作任务、时间、材料及工具、检修施工前准备、检修施工步骤及方法、检修组织措施、检修技术措施、检修安全措施、检修要求,供本次检修施工执行。

一、工作任务、时间、材料及工具

1、工作任务

更换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机a、b罐氧化铝球。

2、时间:2015年3月31日

3、材料:若干氧化铝球吸附剂。

4、工具:扳手、登高梯、登高安全带

二、施工前准备

1、切断热干机工作电源。

2、关闭压缩空气进出口设备阀门,释放a、b罐内压缩空气的压力

为0。

三、施工步骤及方法

1、检查干燥机电源在断开位置。

2、检查a、b罐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

3、从a罐取出加料口和卸料口螺塞法兰,排出失效的氧化铝球吸

附剂,在底部安放一个容器装失效的氧化铝球吸附剂。

4、装上卸料口螺塞法兰。

5、充填新氧化铝球吸附剂,尽可能填满,不要夯实氧化铝球吸附

剂。

6、装上加料口螺塞法兰。

7、在b罐重复以上过程。

危险点:高空坠落、高空坠物伤人、电击伤人、压力击伤

控制措施:

1、 进入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高空

作业并系好安全带。

2、高空使用的工具应用绳索传递,高空作业人员应防止掉东西,拆下材料禁止抛扔,

要用绳索吊下。

3、使用登高梯作业时必须有人扶好作业梯,现场有人监护。

4、按要求停机断电。

5、按要求关闭压力容器进出口阀门,释放压力。

四、组织机构

组 长: 高建华

副组长: 张建民(安全监督) 田乐文

检修负责人:田乐文

组 员: 苏志军 张俊峰 华俊峰 李振业 任子军 周建荣

现场指导:热干机厂家

五、技术措施

1、严格执行《现场检修规程》。

2、严格按照检修工艺质量要求,实行施工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 工艺标准;认真执行施工标准和工序管理制度。

六、安全措施

1、加强检修现场的安全监督,进行施工作业危险点预想,制定控制措施,要规定各类人员工作范围,明确现场作业的安全职责。

2、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正确实施,严格工作班成员按要求施工。并向全体工作班成员告知在检修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3、工作负责人主要做好监护,把好开工关,开好班前会,使每一个在现场的施工人员真正做到“四知”(工作任务、工作地点、注意事项、我监护谁或谁监护我)。三检查(现场安全措施、工作地点确在保护范围内、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隔离符合规程要求,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适当增加监护人员,对各工作环节,要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要监督到位,并指定专人监护;工作负责人对检修中不安全的工作行为要超前预想,及时发现,及时制止,防止遗漏,避免不安全现象发生。

4、登高作业时必须先系好安全带,罐塔上作业移位时,不得失去安全保护,安全带或安全绳要绑扎可靠。

5、 各级现场监督人员要履行监督职责,大力查禁违章。开工前要检查全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检修工作是否有危险点分析;监督工作负责人是否履行安全监护职责,工作负责人是否及时制止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

七、要求

1、做到精心组织,统一指挥。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熟悉设备运行要求,熟练现场检修工艺技能。

3、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实行动态检修,标准化作业,保证检修质量。

4、工作负责人要履行好监护职责,使检修任务安全、顺利、保质、保量。

5、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施工步骤进行作业。

6、检修结束后要认真进行验收总结。

第14篇 一氧化碳泄漏检测安全措施

一氧化碳的危险性介绍

一氧化碳是co的中文名称,是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它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工业上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还是精炼金属的还原剂。一氧化碳的职业接触有炼钢、炼铁、炼焦、合成氨、合成甲醇、石墨电极制造,印染厂烧毛、内燃机发动、矿井采掘爆破等;非职业接触更为广泛,例如正在烧水的家用热水器,冬季燃煤、燃气取暖等等,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浓度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50ppm时,健康成年人可以承受8小时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00ppm时,健康成年人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到800ppm时,健康成年人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600ppm时,健康成年人2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小时内死亡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200ppm时,健康成年人5-1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25-30分钟内死亡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6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0-15分钟死亡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800ppm时,健康成年人1-3分钟内死亡

一氧化碳泄漏检测系统

主要包括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和气体报警控制器两部分,将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安装于需要监控的地点(已发生泄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氧化碳,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的工段场所),可以实行多点安装多点监控,并可以联网,通过气体报警控制对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实行供电并实现控制,根据需要安装排风装置、防爆声光报警器等警示设备或应急设备。

气体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检测一氧化碳检测仪在现场检测并发出的气体浓度的信号,当测量值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气体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同时输出控制信号(开关量触点输出),提示操作人员及时采取安全处理措施,或自动启动事先连接的控制设备,以保障安全生产。

安装地点与数量

参照《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有如下相关规定:

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按本规范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甲类气体、有毒气体、液化烃的设备或管法兰、阀门组。

有毒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宜小于1m。

可以根据以上要求确定探头的安装数量,同时参考现场通风、空间高度、现场是否有人等其它因素。

第15篇 二氧化硫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评论:更新日期:2015年06月04日

特别警示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丙酮、乙醇、甲酸等有机溶剂。分子量64.06,熔点-75.5℃,沸点-10℃,气体密度3.049g/l,相对密度(水=1)1.4(-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5,临界压力7.87mpa,临界温度157.8℃,饱和蒸气压330kpa(20℃)。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不燃。

【健康危害】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液体二氧化硫可引起皮肤及眼灼伤,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浅层细胞坏死。严重者角膜形成瘢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设置二氧化硫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建议操作人员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输入输出管线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远离易燃、可燃物。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或饮水。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患者不宜接触二氧化硫。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在生产企业设置必要紧急排放系统及事故通风设施。设置碱池,进行废气处理。

(2)根据职工人数及巡检需要配置便携式二氧化硫浓度检测报警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二氧化硫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并派专人监护。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车辆运输钢瓶,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的2/3以上;卧放时,瓶阀端应朝向车辆行驶的右方,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垛高不得超过5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3)搬运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二氧化硫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

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可用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300m、夜晚1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400m,下风向疏散白天2100m、夜晚5700m。

氧化安全措施15篇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理化特性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氧化信息

  • 二氧化硫安全措施4篇
  • 二氧化硫安全措施4篇90人关注

    【第1篇】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二氧化硫特别警示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理化特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丙酮、 ...[更多]

  • 一氧化碳安全措施5篇
  • 一氧化碳安全措施5篇70人关注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理化特性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 ...[更多]

  • 氧化安全措施15篇
  • 氧化安全措施15篇52人关注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理化特性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