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5篇

发布时间:2023-02-07 15:51:05 查看人数:43
  • 目录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1篇 溶解乙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必须每两年自主选择由评价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现状进行安全评价,对提出的整改意见逐项落实整改完善。

2.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应根据场所火灾和爆炸危险等级划定禁火区,设置明显标志,严禁烟火,严格管理。

3.乙炔生产装置、设备及厂房的防雷设施,应在雷雨季节前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

4.乙炔设备、管道及物料等导除静电接地装置应在设备检修后及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和导静电鞋。

5.乙炔厂(站)内设置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应在设备检修前及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

6.乙炔厂(站)充装间设置的紧急喷淋装置,应每周启动检查一次。

7.乙炔厂(站)的设备及管理系统除应有惰性气体( 一般用氮气)置换设施外, 还应有供灭火用的惰性气体设施,此两种设置可共用。

8.在乙炔设备、管道上以及有爆炸危险厂房内动火时,经置换后用可燃气体测爆仪检测分析合格, 即乙炔浓度小于0.2%(v/v)。

9.乙炔生产的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不低于dⅱct2级别的防爆电器,电器设备线路及仪控联锁装置应定期检查。

10.乙炔生产系统设置的水封、阻火器、 止逆阀等必须定期检查,保护完好。设备管路后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必须定期校验完好。

11. 必须按《工业与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备消防器材(1211、干粉、消防栓),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和更换药剂,严禁在电石库、电石破碎间、中间电石库、乙炔加料间用水灭火。

12.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 在其排气管上必须加装熄火罩,严禁电瓶车及非岗位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13.严禁在生产区内用黑色金属工具敲打设备、 管道。

14.严禁将电石粉末直接倒入渣坑及地沟内, 应在生产区外选择安全空旷露天场地用水缓慢化解之。

第2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

1、氧气瓶要有防震胶圈,瓶嘴有安全帽,禁止沾染油脂,要轻搬轻运,不得碰撞。

2、使用氧气、乙炔两瓶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3米,两瓶距明火水平距离不小于10米,并禁止放在高压线下使用。

3、锅炉、风包、气包必须有安全阀、压力表。茶炉禁止充压使用,高低压蒸汽禁止连通混合使用。

4、凡属安全设施,如防爆门、人孔、切断阀、逆止阀、降压阀、放散阀等,不得随意改变捆绑,增加配重。

5、打开压力容器时,切记先放气,后打开,不得随放随打。

6、存放油类、木材、绵纱、乙炔、氧气、易爆物品的地方,必须备有水管、沙子、灭火器等消防用具。各电气操作室禁止存放上述物品,必须备有四氯化碳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7、临时席棚、帆布棚、油毡棚,禁止靠近高温火源或搭在高压线下边。

8、焊接或开始割时,应检查周围,有易燃物要清除掉,采取防火措施。

9、严禁私带火种进入易燃易爆区。

10、危险域域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

第3篇 浅谈保险粉生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

“保险粉”即“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它既是自燃物品又是遇湿易燃物品,生产过程是重大危险源的集合。因为,在保险粉生产中,每台合成锅、干燥锅等单机使用的危险化学品量(甲醇和环氧乙烷),均超过重大危险辨识gb18218-2000中的临界量。如年产4~10万t保险粉生产装置,维持系统正常生产的甲醇(母液)和环氧乙烷的储存量与使用量,一般须分别≥450t和50t,远远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规定的甲醇生产场所2t贮存区20t,环氧乙烷生产场所1t、贮存区10t的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都是灾难性的。因此,防火防爆是保险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保险粉生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如下:

一、密闭操作

加强合成锅、配料锅、干燥锅、eo(环氧乙烷)、甲醇计量罐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密闭化性能,杜绝和消除易燃易爆物品(甲醇、环氧乙烷)的跑、冒、滴、漏;使作业现场的爆炸混合物浓度,达不到爆炸极限(甲醇爆炸下限5.5%,爆炸上限44.0%;环氧乙烷爆炸下限3.0%,爆炸上限100%)的范围。

二、氮气保护

有效运用惰性介质(氮气)进行保护,以氮气取代空气中的氧气,使爆炸过程无法形成,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要求在以下作业过程中使用氮气保护。

1.处理易燃易爆的物料系统(保险粉合成、干燥等),在进料前,用氮气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原有的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对具有火灾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储罐,充入氮气保护,例如保险粉合成锅、干燥锅、甲醇储罐、环氧乙烷储罐等等。

3.将氮气通过管线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储罐、管道等连接起来,以便在万一发生火灾危险时使用。

4.易燃液体(甲醇等)利用氮气充压输送。

5.保险粉生产系统在检修动火前,使用氮气进行吹扫置换。

6.发现可燃气体泄漏时,可采用氮气冲淡。发生火灾时,可用氮气进行灭火。

注:实施上述5、6二项时,应有防止人员氮气窒息的安全措施。作业时,相关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等劳动防护器具。

三、通风换气

生产现场应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使用机械通风时必须使用防爆型风机),以有效防止易燃易危险化学品(甲醇、环氧乙烷等)气体在生产场所空气中的积聚。

四、消除火源

1.生产岗位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2.禁止带火种(打火机、火柴)进入作业现场;

3.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作业现场;

4.严禁使用铁器敲击、撞击反应釜、压力容器和管道阀门,以防止产生火花;

5.加强对生产现场防爆电气设备可靠性的巡回检查,发现防爆电气设备损坏等应及时报告和处理,不允许作业现场的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

6.环氧乙烷作业区,严禁使用手机;

7.定期检查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的静电跨接和接地情况,确保其安全接地,防止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8.定期检查厂房设备的防雷接地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雷电引爆事故的发生;

9.在可燃气体放空管上设置防爆阻火器;

10.进入生产场所的车辆,必须佩戴火星熄灭器(阻火器)。

五、加强检查

全体操作人员应随时对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按规定定期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验检测,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可靠。如发现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可燃液体、蒸气泄漏时,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清除,无法处理的必须及时上报。

六、谨慎动火

因设备检修更换需要,须在作业现场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六大禁令: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水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没有消除措施,禁止动火。能拆卸拿离的设备,尽量拿到其他安全的地方去动火,不能拆卸拿离的设备,应做好认真细致的现场清理、管理隔绝、清洗置换等工作,经检测分析合格,落实好严密的抢救防范措施,方可动火,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七、安全储存

生产的保险粉必须采用内衬双层塑料袋(塑料袋应双扎口)封口,并用铁桶严密包装。保险粉包装岗位不允许扬尘过大,以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保险粉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不得与水或水蒸气接触,不得与氧化剂或其他易燃物混放在一起,防止发生保险粉分解发热,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佨装及容器损坏。

八、装置防爆

对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如干燥锅、合成锅等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规范要坟,安装防爆泄压的安全保险装置——爆破片,不能省略不装。

九、持证上岗

从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企业的领导、安管人员、操作工等,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过培训,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做到持证上岗。

十、定期演练

制定预案、配置装备、定期演练。保险粉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授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按预案要求配备应急救援器材与装备;组建义务消防队等应急救援组织,并定期演练,确保应急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把事故消灭在初发阶段,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4篇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火灾爆炸局限化概述

在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就必须采取局限化措施,限制事故的蔓延和扩散,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多数火灾爆炸事故,伤害和损失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在事故的初始阶段,而是在事故的蔓延和扩散中造成的。目前许多大的化工企业把防灾的重点,普遍放在火灾爆炸发生并转而使事故扩大的危险性上。火灾爆炸事故,多数是由于人们忽视在正常操作中并无危险,但在紧急情况下却无应急措施的物料、设备或工艺过程。灾害的扩大,则往往是由于人们对于物料或工艺装置置于火灾爆炸现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火灾爆炸的局限化措施,在建厂初期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对于工艺装置的布局、建筑结构以及防火区域的划分,不仅要有利于工艺要求和运行管理,而且要有利于预防火灾和爆炸,把事故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从投资方面考虑,布局越紧凑越好,但这样对于防止火灾蔓延限制火灾区域是不利的。所以要统筹兼顾,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对槽罐间距、防油堤、防火墙、耐火结构及阻火灭火设施,大量物料泄漏的处理及灭火措施,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指挥系统等都要统筹考虑。

二、安全装置和局限化设施

1.安全装置

一般安全装置有成分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和火源切断装置。异常抑制装置则包括防止火焰传播的装置,如冷却器、安全罩、填充环、阻火器、隔离设施等;控制聚合或分解的装置,主要用于添加反应抑制剂,提供冷却作用等;预防着火的装置,如蒸汽幕、惰性气体幕、水幕等。

2.局限化设施

局限化设施包括泄压、截流和应急设施等。高压泄压设施有安全阀、回流阀、泄料阀、放空阀等;低压泄压设施有密封装置、排气装置、吸收装置、安全板等。截流设施则有紧急截断阀、防止过流阀、逆止阀等。应急设施有紧急切断电源、紧急停车、紧急断流、紧急分流、紧急排放、紧急冷却、紧急通人惰性气体、紧急加入反应抑制剂的装置和设施等。

有警示作用的测量仪表有液面计、压力计、温度计、流量计、浓度计、密度计、ph值测量仪、气体检测器等。警示装置则有蜂鸣器、警铃、指示灯等。

局限化的防护设施有防油堤、燃烧池、隔断墙、防火墙、防爆墙等。避难设施则有电话、警笛、扩音器等信号装置,指示撤离方向的标志以及安全通道、安全梯等。

3.阻火防爆设施

阻火设备包括安全液封、阻火器和单向阀等,其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容器和管道,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间蔓延和扩散。各种气体发生器或气柜多用液封阻火。高热设备、燃烧室和高温反应器与输送易燃蒸气或气体的管道之间,以及易燃液体或气体的容器和设备的排气管中,多用阻火器阻火。对于只允许流体单向流动,防止高压窜入低压以及防止回火的情形,应采用单向阀。为了防止火焰沿通风管道或生产管道蔓延,宜采用阻火闸门。

防爆泄压设施,包括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和放空管等。安全阀主要用于防止物理性爆炸;爆破片主要用于防止化学爆炸;防爆门、防爆球阀主要用在加热炉上;放空阀用来紧急排泄有超温、超压、爆聚和分解爆炸的物料。有些化学反应设备,除有紧急放空管外,还设置安全阀、爆破片、事故槽等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设施。

三、火灾爆炸局限化布局和措施

1.局限化工厂布局

在化学工业中,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化工装置,应采取隔离安装和远距离操纵等措施。在厂区总体设计时,应慎重考虑危险车间的位置,与其他车间或装置保持一定的间距。应充分估计到相邻车间、构筑物的相互影响,采用相应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等。例如合成氨生产中,合成车间压缩岗位的设置,焦化、炼焦、副产品回收车间的定位和间隔,都应该统筹考虑。再如染料厂的原料库、生产车间、高压加氢装置的间隔,工艺装置区、管理区和生活区的划分,都必须合理布局。

对于同一车间的各个工段,应视其生产性质和危险程度适当隔离;各种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存放,应按其性质、贮量不同分隔处理;对个别有危险的过程,应采取隔离操作和设置防护屏的方法;操作人员和生产设备也应适当隔离。

为了便于易燃有害气体的扩散,减少因设备泄漏造成的易燃气体积聚的危险性,这类装置或设备应尽可能露天或半露天设置。如石化企业的大多数设备都是露天安装的。对于露天安装的设备,应考虑气象条件对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并应有合理的夜间照明。

对于大多数连续生产的过程,主要是根据反应进程调节各种阀门。对于有些操作人员难以接近、启闭比较吃力或需要迅速启闭的阀门,应该设置远距离操纵。对于多数过程和设备,都提倡操作室隔离操作。人员与危险工作环境隔离,可以消除人为误差,并提高工作效率。

2.防爆泄压措施

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最高压力可达0.4~1.1mpa,而0.3m厚的砖墙只能耐受0.002mpa的压力。建造能够耐受这样高压力的厂房和库房是不现实的。通常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设置轻质板的屋顶、外墙或泄压窗,发生爆炸时这些薄弱部位首先遭受爆破,卸掉爆炸压力,从而使承重结构免遭倒塌破坏。

3.阻止火灾爆炸扩大化的措施

对于贮存可燃或易燃液体的罐、槽,为防止火灾发生后危险液体流出,使灾害扩大,应在其周围筑起防油堤,缩小燃烧面积。

为了避免爆炸灾害的扩大,在有爆炸危险和无爆炸危险的装置间,以及具有较大爆炸危险的设备周围,要设置防爆墙、壁障等,阻止爆炸飞散物、火焰和冲击波的袭击。

防爆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钢筋交错的地方应捆扎牢固。墙厚通常为0.3~0.4m,加厚的墙脚埋入地下的深度应大于1m。防爆墙应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压力。

四、可燃物泄漏的预防措施

工艺过程中排污或取样时的误操作;泵压盖或密封发生故障;设备腐蚀或结合处损坏;装置准备维修或维修后试运转时出现故障;机械损坏或材料缺陷等,都可能造成可燃物的大量泄漏。大量可燃物的泄漏对化工安全威胁极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从泄漏开始的。

泄漏可以分为从设备向大气泄漏、设备内部泄漏以及由设备外部吸入三种类型。按照压力划分则有高压喷出、常压流出和真空吸入。防止泄漏应根据泄漏的类型、泄漏压力和泄漏时间选择适当的方法。在装置设计和安装时,应该同时着手防止泄漏方案的设计;在装置运行和维护时,应该实行操作检查的预防措施;在紧急情况下,要有制止突然泄漏的应急措施。

为了防止可燃物大量泄漏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必须设置完善的检测报警系统,并尽可能与生产调节系统和处理装置联锁,尽量减少损失。装置区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仪,一旦物料泄漏,立即报警。在紧急情况下,中央控制。室可以自动实行停车处理,开动灭火喷水器,把蒸气冷凝,液态烃用事故处理槽回收,并施加惰性介质保护。大量喷水系统可以在起火装置周围和内部布成水幕,冷却有机介质,同时防止泄漏到其他装置中。自动洒水系统可以由火焰或温度引发动作;也可以采用蒸汽幕进行灭火。

第5篇 保险粉生产企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生产是重大危险源的集合,防火防爆是保险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作者先后从事过化工园区二家保险粉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根据化工园区保险粉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保险粉生产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供安全管理的同行参考。

保险粉生产是重大危险源的集合,指保险粉生产中每台合成锅、干燥锅等单机使用的危化品量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的临界量。年产 4~10万吨保险粉生产装置,维持系统正常生产的甲醇(母液)储存量与使用量,环氧乙烷的储存量与使用量远远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规定的甲醇生产场所2t贮存区20t,环氧乙烷生产场所1t贮存区10t的临界量定义,构成国定标准定义的重大危险源(实际上甲醇的储存、使用量≥450t环氧乙烷的储存量≥50t)。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是灾难性的。

消除助燃物和点火源是保险粉生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核心内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保险粉生产中使用的甲醇和环氧乙烷(即可燃物)是客观存在无法消除的;所以,生产岗位及罐区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要点就是消除形成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条件之一(即:消除助燃物和点火源)。具体要点如下:

一、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之一,就是加强合成锅、配料锅、干燥锅、eo、甲醇计量罐等反应釜、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密闭,消除和减少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甲醇、环氧乙烷)的跑、冒、滴、漏;使岗位爆炸混合物浓度达不到爆炸极限的范围。(甲醇爆炸极限:爆炸下限(v%):5.5 爆炸上限(v%):44.0; 环氧乙烷爆炸极限:爆炸下限(v%):3.0 爆炸上限(v%):100;)。

二、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要点之二,就是有效运用惰性介质(氮气)保护,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注:氮气来源:可利用保险粉生产制氮装置或保险粉项目甲酸钠车间制备的合格氮气)。利用氮气取代空气中的氧气,使爆炸过程无法完成,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所以要求在以下作业过程中使用氮气保护。

1、处理易燃易爆的物料系统(保险粉合成、干燥等),在进料前,用氮气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原有的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对具有火灾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储罐,充入氮气保护。例如保险粉合成锅、干燥锅、甲醇储罐、环氧乙烷储罐等。

3、将氮气通过管线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储罐、管道等连接起来,在万一发生火灾危险时使用。

4、易燃液体(甲醇等)利用氮气充压输送。

5、保险粉生产系统检修动火前,使用氮气进行吹扫置换。

6、发现可燃气体泄漏时,采用惰性气体氮气冲淡。发生火灾时,用氮气进行灭火。

注:实施(5)(6)二项应有防止人员氮气窒息的安全措施,如操作人员使用空气呼吸器等。

三、防火防爆安全操作的要点之三,就是保持生产作业现场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使用机械通风时必须使用防爆型风机),有效防止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甲醇、环氧乙烷等)的泄漏和在生产场所空气中的积聚。

四、防火防爆安全操作的要点之四,就是消除一切点火源:

1、生产岗位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2、禁止带火种(打火机、火柴)进入作业现场;

3、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作业现场;

4、严禁使用铁器(扳头)敲击、撞击反应釜、压力容器和管道阀门;以防止产生火花;

5、电工必须加强对生产现场防爆电气设备可靠性的巡回检查,发现防爆电气设备损坏等应及时报告和处理,不允作业现场的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

6、环氧乙烷作业区严禁使用手机;

7、定期检查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的静电跨接和接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静电引爆事故的发生;

8、电工必须定期检查厂房设备的防雷接地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雷电引爆事故的发生;

9、在可燃气体放空管上设置防爆阻火器。

四、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巡回检查:全体操作人员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巡回检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现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可燃液体、蒸汽泄漏时,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无法处理的必须及时报告领导。

五、动火作业方面:因检修需要,在作业现场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六大禁令:(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六、产品保险粉的包装与储存:产品保险粉系自燃和遇湿易燃危险化学品,保险粉必须采用内衬双层塑料袋(塑料袋应双扎口)封口严密的铁桶包装,保险粉包装岗位不允许扬尘过大,以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保险粉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不得与水或水蒸汽接触,不得与氧化剂或其它易燃物混放在一起,防止发生保险粉分解发热,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七、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如干燥锅、合成锅等应按规范安装防爆泄压安全装置—爆破片。

八、其他安全管理要点:

1、从业人员按国家规定接受培训持证上岗:保险粉生产企业领导、安管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培训,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安全技术知识;100%持证上岗。

2、制定预案、配置装备、定期组织演练:园区保险粉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政府安监部门和化工园区管委会备案。并按预案要求配备应急救援器材与装备;义务消防队等救援组织必须定期组织演练。

第6篇 电力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

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

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等。

2.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如氧化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由于空气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质燃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进行。

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

防止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避免其相互作用,是防火技术的基本要求。

(二)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是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到常温的现象,都称为爆炸。爆炸可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种。

1.化学性爆炸。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形成的爆炸。这种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根据其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简单爆炸。例如爆炸物乙炔铜和乙炔银等受到轻微振动发生的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属于这类爆炸物有炸药、苦味酸、硝化棉和硝化甘油等。

(3)爆炸性混合性爆炸。这里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到火源而发生的爆炸。

2.物理性爆炸。通常指锅炉、压力容器或气瓶内的物质由于受热、碰撞等因素,使气体膨胀,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三)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发生爆炸。爆炸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其在混合物中百分比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以其在混合物中的体积重量比(克/立方米)表示。例如,乙炔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铝粉法的爆炸下限为35克/立方米。显然,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爆炸性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含氧量越高,以及火源能量超大等,都会使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几种可燃气体分别与空气、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的爆炸范围都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宽。因而更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三、化学危险物质分类

化学危险物质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反应。有不少化学物品在受热、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曝晒、接触空气等条件下,会引起燃烧、爆炸、腐蚀和中毒等事故。这些化学危险物品视其性质、形态和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中,大致分为以下十类:

第一类,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质受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的影响或一定物质的激发作用,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加,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第二类,氧化剂。氧化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两种氧化剂按其氧化性强弱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三类,可燃气体。可燃气体按其爆炸浓度下限,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四类,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五类,遇水燃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六类,易燃和可燃液体。易燃和可燃液体按其闪点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七类,易燃和可燃固体。易燃和可燃固体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八类,毒害性物质。毒害性物质按其性质划分为以下4种:(1)无机剧毒物质;(2)有机剧毒物质;(3)无机有毒物质;(4)有机有毒物质。

第九类,腐蚀性物质。

第十类,放射性物质。

四、易燃易爆物质

防火防爆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才能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哪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一)可燃气体。是指凡遇明火、受热或当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爆炸的气体。根据其爆炸浓度下限的不同,分为两级。一级可燃气体,为爆炸浓度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例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和天然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

二级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等于和高于10%的可燃气体。例如,氨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可燃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可燃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二)可燃粉尘。凡是颗粒微小,遇着火源能发生燃烧、爆炸的固体物质,都称为可燃粉尘。例如,在加工麻、烟、糖、谷物、硫、铝等物质的过程,粉碎、研磨、过筛等操作时所产生的粉尘,就其理化性质来说,比原来生成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要大得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爆炸。可燃粉尘爆炸要具备三个条件:(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粉尘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三)自燃性物质。凡是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即可发热并积热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按其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一级自燃物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分解,易于自燃,而且燃烧猛烈,危险性大。如黄磷、三乙基铅、硝化纤维和铝铁溶剂等。二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氧化比较缓慢,自燃点较低,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能够自燃。如油纸、油布等含有油脂的物品。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自燃物质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自燃物质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四)遇水燃烧物质。凡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自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都称为遇水燃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按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及其危害的大小,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速度快,能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热量大,极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如锂、钠、钾、铷、锶、铯、钡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等。

二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的速度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也比较少,产生的可燃气体,一般需要有水源接触,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钙、氢化铝、硼氢化钾、锌粉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与使用中,将遇水燃烧物质都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

(五)燃烧液体。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爆炸的液体,都称为燃烧液体。燃烧液体按其闪点大小,划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两种。

1.易燃液体。系指闪点等于和低于45的燃烧液体。这类液体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低于28的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丙酮和苯等。

二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介于28~45的易燃液体。如煤油、松节油。醋酸等。

2.可燃液体。系指闪点高于45的燃烧液体。如丁醇、柴油、乙二醇、苯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液体和闪点等于和高于60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六)燃烧固体。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固体。燃烧固体按其熔点、燃点或闪点的高低不同,划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两种。

1.易燃固体。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下)、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下),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按其燃烧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易于燃烧或爆炸,且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剧毒气体。它们大体是这样一些物品:①磷与磷的化合物,如红磷、三硫化磷等;②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甲苯、二硝基萘等;③其他,如含氮量在12.5%以下的硝化棉、氨基化钠、重氮氨基础苯、闪光粉等。

二级易燃固体,燃烧性能比一级易燃固体差,燃烧速度较慢,燃烧产生毒性较小。它们大体包括下列一些物品:①各种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锰粉等。②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化锂、氨基化钙等。③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二硝基丙烷等。④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等。⑤萘及其衍生物,如萘、甲基萘等。⑥其他,如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

2.可燃固体。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上)、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上),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以及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及其农副产品。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固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固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固体则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五、火灾、爆炸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用火管理不当。无论对生产用火(如焊接、锻造、铸造和热处理等工艺),还是对生活用火(如吸烟、使用炉灶等),火源管理不善。

(二)易燃物品管理不善,库房不符合防火标准,没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储存。例如,将性质互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放在一起,灭火要求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遇水燃烧的物质放在潮湿地点等。

(三)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安装不符合规程要求,发生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等。

(四)工艺布置不合理,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设备缺乏维护、检修,或检修质量低劣。

(五)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设备超温超压,或在易燃易爆场所违章动火、吸烟或违章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

(六)通风不良,生产场所的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并遇火源。

(七)避雷设备装置不当,缺乏检修或没有避雷装置,发生雷击引起失火。

(八)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的设备管线没有采取消除静电措施,发生放电火花。

(九)棉纱、油布、沾油铁屑等放置不当,在一定条件下自燃起火。

六、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火灾和爆炸是可以防止的。一般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开展防火教育,提高群众对防火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和防火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并根据生产氧气性质,配备适用和足够的消防器材。

(二)认真执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厂房和库房必须符合防火等级要求。厂房和库房之间应有安全距离,并设置消防用水和消防通道。

(三)合理布置生产工艺。根据产品原材料火灾危险性质,安排、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性质不同又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应分开存放。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要采用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降低易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

(四)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于特别危险的作业,可充装惰性气体或其它介质保护,隔绝空气。对于与空气接触会燃烧的应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将金属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五)从技术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例如,为消除静电,可向汽油内加入抗静电剂。油库设施包括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应进行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往容器注入易燃液体时,注液管道要光滑、接地,管口要插到容器底部。为防止雷击,在易燃易爆生产场所和库房安装避雷设施。此外,设备管理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厂房和库房地面采用不发火地面等。

七、灭火的基本方法

发生了火灾,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灭火。灭火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破坏燃烧过程及维持物质燃烧的条件。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隔离法。将着火点或着火物与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二)窒息法。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者用不燃烧的物质(气体、干粉、泡沫等)隔绝或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三)冷却法。将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内,吸收或带走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和对周围其它可燃物的热辐射强度,达到停止燃烧的目的。

(四)化学抑制法。用含氟、氯、溴的化学灭火剂(如1211等)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予燃烧反应,从而抑制燃烧过程,使火迅速熄灭。

上述四种方法有时是可以同时采用的。例如,用水或灭火器扑救火灾,就同时具有两个方面以上的灭火的作用,但是,在选择灭火方法时,还要视火灾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不然,就可能适得其反,扩大灾害,如对电器火灾,就不能用水烧的方法,而宜用窒息法;对油火,宜用化学灭火剂等等。厂矿企业要根据各自的特点预先作准备,以防一旦事发而措手不及。

第7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

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

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等。

2.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如氧化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由于空气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质燃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进行。

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

防止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避免其相互作用,是防火技术的基本要求。

(二)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是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到常温的现象,都称为爆炸。爆炸可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种。

1.化学性爆炸。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形成的爆炸。这种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根据其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简单爆炸。例如爆炸物乙炔铜和乙炔银等受到轻微振动发生的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属于这类爆炸物有炸药、苦味酸、硝化棉和硝化甘油等。

(3)爆炸性混合性爆炸。这里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到火源而发生的爆炸。

2.物理性爆炸。通常指锅炉、压力容器或气瓶内的物质由于受热、碰撞等因素,使气体膨胀,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三)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发生爆炸。爆炸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其在混合物中百分比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以其在混合物中的体积重量比(克/立方米)表示。例如,乙炔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铝粉法的爆炸下限为35克/立方米。显然,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爆炸性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含氧量越高,以及火源能量超大等,都会使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几种可燃气体分别与空气、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的爆炸范围都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宽。因而更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三、化学危险物质分类

化学危险物质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反应。有不少化学物品在受热、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曝晒、接触空气等条件下,会引起燃烧、爆炸、腐蚀和中毒等事故。这些化学危险物品视其性质、形态和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中,大致分为以下十类:

第一类,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质受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的影响或一定物质的激发作用,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加,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第二类,氧化剂。氧化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两种氧化剂按其氧化性强弱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三类,可燃气体。可燃气体按其爆炸浓度下限,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四类,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五类,遇水燃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六类,易燃和可燃液体。易燃和可燃液体按其闪点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七类,易燃和可燃固体。易燃和可燃固体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八类,毒害性物质。毒害性物质按其性质划分为以下4种:(1)无机剧毒物质;(2)有机剧毒物质;(3)无机有毒物质;(4)有机有毒物质。

第九类,腐蚀性物质。

第十类,放射性物质。

四、易燃易爆物质

防火防爆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才能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哪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一)可燃气体。是指凡遇明火、受热或当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爆炸的气体。根据其爆炸浓度下限的不同,分为两级。一级可燃气体,为爆炸浓度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例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和天然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

二级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等于和高于10%的可燃气体。例如,氨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可燃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可燃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二)可燃粉尘。凡是颗粒微小,遇着火源能发生燃烧、爆炸的固体物质,都称为可燃粉尘。例如,在加工麻、烟、糖、谷物、硫、铝等物质的过程,粉碎、研磨、过筛等操作时所产生的粉尘,就其理化性质来说,比原来生成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要大得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爆炸。可燃粉尘爆炸要具备三个条件:(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粉尘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三)自燃性物质。凡是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即可发热并积热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按其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一级自燃物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分解,易于自燃,而且燃烧猛烈,危险性大。如黄磷、三乙基铅、硝化纤维和铝铁溶剂等。二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氧化比较缓慢,自燃点较低,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能够自燃。如油纸、油布等含有油脂的物品。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自燃物质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自燃物质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四)遇水燃烧物质。凡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自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都称为遇水燃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按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及其危害的大小,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速度快,能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热量大,极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如锂、钠、钾、铷、锶、铯、钡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等。

二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的速度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也比较少,产生的可燃气体,一般需要有水源接触,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钙、氢化铝、硼氢化钾、锌粉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与使用中,将遇水燃烧物质都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

(五)燃烧液体。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爆炸的液体,都称为燃烧液体。燃烧液体按其闪点大小,划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两种。

1.易燃液体。系指闪点等于和低于45的燃烧液体。这类液体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低于28的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丙酮和苯等。

二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介于28~45的易燃液体。如煤油、松节油。醋酸等。

2.可燃液体。系指闪点高于45的燃烧液体。如丁醇、柴油、乙二醇、苯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液体和闪点等于和高于60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六)燃烧固体。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固体。燃烧固体按其熔点、燃点或闪点的高低不同,划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两种。

1.易燃固体。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下)、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下),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按其燃烧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易于燃烧或爆炸,且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剧毒气体。它们大体是这样一些物品:①磷与磷的化合物,如红磷、三硫化磷等;②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甲苯、二硝基萘等;③其他,如含氮量在12.5%以下的硝化棉、氨基化钠、重氮氨基础苯、闪光粉等。

二级易燃固体,燃烧性能比一级易燃固体差,燃烧速度较慢,燃烧产生毒性较小。它们大体包括下列一些物品:①各种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锰粉等。②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化锂、氨基化钙等。③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二硝基丙烷等。④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等。⑤萘及其衍生物,如萘、甲基萘等。⑥其他,如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

2.可燃固体。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上)、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上),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以及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及其农副产品。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固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固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固体则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五、火灾、爆炸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用火管理不当。无论对生产用火(如焊接、锻造、铸

造和热处理等工艺),还是对生活用火(如吸烟、使用炉灶等),火源管理不善。

(二)易燃物品管理不善,库房不符合防火标准,没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储存。例如,将性质互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放在一起,灭火要求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遇水燃烧的物质放在潮湿地点等。

(三)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安装不符合规程要求,发生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等。

(四)工艺布置不合理,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设备缺乏维护、检修,或检修质量低劣。

(五)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设备超温超压,或在易燃易爆场所违章动火、吸烟或违章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

(六)通风不良,生产场所的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并遇火源。

(七)避雷设备装置不当,缺乏检修或没有避雷装置,发生雷击引起失火。

(八)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的设备管线没有采取消除静电措施,发生放电火花。

(九)棉纱、油布、沾油铁屑等放置不当,在一定条件下自燃起火。

六、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火灾和爆炸是可以防止的。一般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开展防火教育,提高群众对防火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和防火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并根据生产氧气性质,配备适用和足够的消防器材。

(二)认真执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厂房和库房必须符合防火等级要求。厂房和库房之间应有安全距离,并设置消防用水和消防通道。

(三)合理布置生产工艺。根据产品原材料火灾危险性质,安排、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性质不同又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应分开存放。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要采用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降低易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

(四)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于特别危险的作业,可充装惰性气体或其它介质保护,隔绝空气。对于与空气接触会燃烧的应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将金属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五)从技术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例如,为消除静电,可向汽油内加入抗静电剂。油库设施包括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应进行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往容器注入易燃液体时,注液管道要光滑、接地,管口要插到容器底部。为防止雷击,在易燃易爆生产场所和库房安装避雷设施。此外,设备管理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厂房和库房地面采用不发火地面等。

七、灭火的基本方法

发生了火灾,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灭火。灭火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破坏燃烧过程及维持物质燃烧的条件。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隔离法。将着火点或着火物与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二)窒息法。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者用不燃烧的物质(气体、干粉、泡沫等)隔绝或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三)冷却法。将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内,吸收或带走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和对周围其它可燃物的热辐射强度,达到停止燃烧的目的。

(四)化学抑制法。用含氟、氯、溴的化学灭火剂(如1211等)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予燃烧反应,从而抑制燃烧过程,使火迅速熄灭。

上述四种方法有时是可以同时采用的。例如,用水或灭火器扑救火灾,就同时具有两个方面以上的灭火的作用,但是,在选择灭火方法时,还要视火灾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不然,就可能适得其反,扩大灾害,如对电器火灾,就不能用水烧的方法,而宜用窒息法;对油火,宜用化学灭火剂等等。厂矿企业要根据各自的特点预先作准备,以防一旦事发而措手不及。

第8篇 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中乙炔工段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探讨

桶装或袋装电石经破碎机破碎后,由皮带机送到电石大贮斗内,再从电石大贮斗放入加料斗,经计量后借电石吊斗、电动葫芦、电磁振荡器连续加入乙炔发生器。电石水解产生的粗乙炔气由乙炔发生器顶部逸出,经喷淋预冷器、正水封进入冷却塔和乙炔气柜。来自发生器经冷却后的乙炔气,进入乙炔压缩机加压,然后经清净塔除去粗乙炔气中的ph3、h2s等杂质,再经中和塔、冷凝器等除去酸和水分。精制后的精乙炔气送往氯乙烯合成转化工序.

2乙炔易燃易爆性分析

乙炔工段主要存在易燃易爆物质乙炔。

乙炔的沸点为-83.6℃,凝固点是-85℃,在常温常压下是比空气略轻、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无色可燃气体;工业生产的乙炔含有磷、硫等杂质时带有刺激性臭味,性质活泼;乙炔纯度、操作压力和温度越高,越容易爆炸,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强烈的爆炸能力;乙炔爆炸极限范围很宽,在空气中为2.5%~82%(其中7%~13%最易爆炸,最适宜的混合比为13%),在纯氧中为2.3%~93% (其中30%最易爆炸),属于快速爆炸混合物,其爆炸延滞时间只有0.017s,一旦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乙炔与游离氯易反应生成氯乙炔,此物质很不稳定,遇 光、振动等就能发生爆炸。乙炔还可以和铜、银发生反应生 成不稳定具有爆炸性的乙炔铜、乙炔银。

3乙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乙炔工段是具有爆炸危险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装置、设备应具有承受超压性能和完善的生产工艺控制手段,应设置可靠的温度、压力、流量、液面等工艺参数的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严格的工艺应设置双系列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还应设置必要的超温、超压报警、监视、泄压、抑制爆炸装置和防止高低压窜气(液)、紧急安全排放装置

(1)乙炔生产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建筑,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储存电石的仓库、粉碎电石岗位的建筑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设计采取必要的防爆、泄压措施;厂房最好为单层结构,若必须设计成多层时,乙炔发生器应放在顶层;厂房地面采用不发火地面,门窗向外开启;生产厂房、乙炔发生器操作台均应设置安全出口。

(2)电石中的含硫、磷量和发气量应经检测符合要求方可投入生产。

(3)有电石粉尘产生的房间,墙壁、地面均应光滑平整,便于清扫;粉碎室应安装吸尘设备,除去电石粉尘。

(4)贮存电石时,严防电石被雨水淋湿、受潮,要轻拿轻放;电石库、电石碎间、中间电石库,应设在干燥地点,这些部位的通风帽、门窗孔洞应设防雨水侵入设施;开启装电石的桶或袋时,操作者应使用不发生火花的工具,勿使用铁、铜、银制工具。

(5)乙炔爆炸危险的房间之间应设置隔离墙、隔离门,隔离墙耐火极限应不低于1.5h,隔离门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6h;无爆炸危险的房间不应与有爆炸危险的房间直接相通,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5h的防火墙隔开。

(6)有爆炸危险地点的电气设备需防爆,如电动葫芦、乙炔压缩机等。

(7)投料时,加料量应严格控制,切忌加料过多过快,在贮料斗中加装电石前,加料斗顶盖可能撞击打出火花的部位均应用铝皮、橡胶皮覆盖。若贮料斗活门被大块电石卡住,应用木锤轻轻敲打使其松脱。经常检查活门是否严密,使活门与底座接触面具有一定的弹性,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电石粒度也要严格控制,防止卡住活门,电石粒度一般控制在50mm左右。加料贮斗用氮气保压,采用连续通氮的方式并保持贮斗的干燥,避免乙炔气生成和聚集。

(8)乙炔发生器上应安装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或防爆片等安全设施;对乙炔发生器及其附属设备应选用有关部门鉴定的合格产品,并在开车前仔细检查其中的压力计、液位计、阀门等是否灵敏好用,检查电气设备及自动联锁装置是否完好,检查置换用惰性气体的含氧量是否小于3%,全部达到指标后方可开车。当乙炔发生器停用或乙炔输送管道内温度低于16℃时,应用热水冲洗以消除水合晶体堵塞管道现象以及消除静电。定期对乙炔发生器检修时,先用氮气进行置换,再用水冲洗,勿将照明灯具拉入发生器内。

(9)乙炔气柜上应安装泄压装置、蔽位指示装置;气柜进口管道应安装阻火器或水封等安全设施,防止发生事故时火源从管道窜人气柜。气柜主要起缓冲作用,应将气柜高度与发生器的电磁振荡器进行联锁自控,以提高气柜的缓冲效率,保证加料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在短时间内保证清净系统、乃至氯乙烯合成系统的连续操作。

(10)水环泵出口、冷凝器出口应安装泄压装置,当发生事故时压力从泄压装置排出,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设备。

(11)要用氮气或惰性气体等保护气体置换的设备和管道,排放气中含氧必须小于3%;需要冷却的部位,应保证足够的冷却水量;为防止有爆炸性的乙炔铜、乙炔汞、乙炔银等生成,凡与乙炔接触的设备、管道、管件、阀门、仪表等严禁使用铜、银(包括铜焊、银焊)、汞等材质,万不得已时,应将含铜、汞、银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12)乙炔发生系统应设置正水封、逆水封和安全水封。正水封装在乙炔发生器通往乙炔贮罐或生产车间的管道上,正水封起到单向止逆阀的作用,当发生系统和清净系统有一部分发生事故时,起到安全隔离的效果。逆水封应装在从乙炔气柜返回乙炔发生器的管道上,正常生产时,逆水封不起作用,当发生器故障设备内压力低时,气柜内乙炔气可经逆水封自动进入发生器,以保持其正压,防止系统产生负压而抽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安全水封应装在乙炔发生器放空管上,起到安全阀和溢流管的作用,防止乙炔发生器压力过高发生爆炸。

(13)严格控制排渣速度,防止形成负压;渣坑应设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四周10m内禁止火源。排渣堵塞时可用水冲洗疏通,切忌用金属工具通凿,以防撞击或摩擦引起火花

(14)选用次氯酸钠为清净剂净化乙炔时,应将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控制在0.1%以下,以防止乙炔与游离氯反应生成氯乙炔引起爆炸。

(15)次氯酸钠配置桶液面应控制在一定高度,以防止清净塔乙炔气经管道倒窜入配置桶,与氯气反应引起文丘里反应器爆炸。

(16)乙炔经压缩机压缩后,才可装贮罐和输送,压缩机出口温度不超过35℃,最高压力不超过2.5mpa;压缩机应安装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里,且单独建造。

(17)乙炔在管道中的流速过高会产生静电,选择合适的管径使流速小于8m/s;同时输送乙炔的管道设止回阀,管道和设备应有完善的静电接地设施,防静电接地线单独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0 。

(18)乙炔发生器内反应温度控制在85±5℃;压力不允许超过147kpa,尽可能控制在较低压力下操作,但压力太低时,在压缩机入口有形成负压抽人空气的危险,一般压力控制在80~133kpa。液位的控制则以保证电石加料管插入液面下,以防止乙炔气大量逸人加料贮斗。

(19)从乙炔发生器出来的粗乙炔气中含有ph3,ph3气空气接触会自燃,从而引起乙炔的爆炸。因此,在工艺上设置安全装置清净塔除去ph3。

(20)发生器、乙炔压缩机等设备,必须采用适用于乙炔的防爆型电气设备或仪表;当受条件限制,需采用不适用于乙炔的或非防爆型电气设备或仪表时,应将其布置在单独的电气设备间内或室外。

(21)乙炔厂房属第ⅱ防雷建筑物,防雷接地线要单独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22)乙炔气柜区必须装有防雷装置,且在30m范围内电气设备应按i级区域场所防爆要求设计,还应设有消防车道和消防设施。

(23)所有的乙炔放空管应设有阻火器,有向管道内加氮气或惰性气体等保护气体的措施。

(24)在乙炔生产区域没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最大行走距离不超过60m;在装置区域内,按规定设置便携式干粉灭火器。

(25)乙炔生产各个操作岗位的安全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并备有事故照明灯。

(26)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必须保持有效,且与工艺系统接口处应装有止逆阀。

(27)系统开车前,应用氮气或惰性气体等保护气体吹扫整个系统,使全系统内的氧含量低于3%。

4结束语

本文针对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乙炔工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并进行研究,提出乙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只要把这些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从系统设计、施工到投产使用的整个系统中,就可大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和安全度,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9篇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施工现场的可燃物质较多,如冬季施工取暖的炉火、电(气)焊的火焰及高温铁渣、雷击放电等,因而施工现场失火的危险性是很大的。

1)火灾危险性分类

贮存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2—19。

表2-19 贮存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特征
闪点小于28℃的易燃液体和设计贮存温度接近(低10℃以内)或超过其闪点的易燃、可燃液体
闪点28℃到小于60℃的易燃、可燃液体
a闪点60~120℃的可燃液体
b闪点大于120℃的可燃液体
工艺装置及内部的设备、机械、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2—20。

表 2-20 工艺装置及内部的设备、机械、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特征
a使用或产生液化石油气(包括气态)
b使用或产生氢气
c不属于甲a、甲b的其他甲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

1.闪点28℃的易燃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

3.温度高于或等于自燃点的易燃、可燃液体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

1.闪点28℃到小于60℃的易燃、可燃液体

2.爆炸显现小于10的可燃气体

3.助燃气体

4.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硫磺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

1.闪点不小于60℃的可燃液体

2.可燃固体

具有下列情况的产生:

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

2.将气体、液体、固体进行燃烧,但是不用这种明火对其他可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可燃固体进行加热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产生
2)施工现场仓库的防火

(1)易燃仓库的设置:①易着火的仓库应设在水源充足、消防车能驶到的地方,并应设在下风方向;②易燃露天仓库四周内应有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碍物;③贮量大的易燃仓库应设2个以上的大门,并应将生活区、生活辅助区和堆场分开布置;④有明火的生产辅助区和生活用房与易燃堆垛之间至少应保持30m的防火间距。有飞火的烟囱应布置在仓库的下风地带;⑤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每500m2的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以便考虑失火后能阻止火势的扩散。

(2)易燃仓库贮存注意事项:①对贮存的易燃货物应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②在易燃物堆垛附近不准生火烧饭,不准吸烟。

(3)易燃仓库的装卸管理:①在仓库或堆料场内进行吊装作业时,其机械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防产生火星,引起火灾;②装过化学危险物品的车,必须在清洗干净后方准装运易燃和可燃物。

(4)易燃仓库的用电管理:①仓库或堆料场内一般应使用地下电缆;②仓库或堆料场所使用的照明灯与易燃堆垛间至少应保持1m的距离;③对仓库或堆料场内的电气设备,应经常维修和管理,贮存大量易燃品的仓库场地应设置独立的避雷装置。

3)施工现场防火

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

(1)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或作业区域,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区域,仓库、废品集中站和生活等区域。

(2)施工现场的道路应畅通无阻;夜间应设照明,并加强值班巡逻。

(3)不准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4)开工前应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并应敷设好室外消防水管、消防栓、砂箱、铁锹等。

(5)乙炔气瓶与氧气瓶的存放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5m。

(6)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和生火作业。

(7)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冷却层、隔音、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应采取切实可靠的防火措施。

(9)制定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案及紧急救援措施。

(10)建立防火制度:组织义务消防队,每班有消防员。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必须立即消除;建立各级消防负责人责任制。

禁火区域划分: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一级动火:火区域内;油罐、油箱、油槽车和贮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气体的容器以及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各种受压设备;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二级动火: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作业;小型油箱等容器;登高焊、割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4)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4)灭火器材的配备及使用方法

灭火器材的配备:

(1)现场仓库消防灭火设施:仓库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版)的有关规定;应有足够的消防水源;消防管道的口径应根据所需最大消防用水量确定;仓库或堆料场内,应分组布置酸碱、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每组灭火器不应少于4个,每组灭火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2)施工现场灭火器材的配备:①临时设施区,每100m2配备2个灭火器,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的,应备有消防用的太平桶、积水桶(池)、黄沙池等器材设施;②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m2应配置1个种类合适的灭火机;油库、危险品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灭火机。

第10篇 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客运、货运“三品”查堵规定

严格旅客进站、托运行包的检查,认真执行行包和货物托运的开包和过机检查,旅客列车加强列车员立岗检查和车内定期巡视制度,积极开展车内禁止吸烟的宣传和检查。

客运、货运所指的“三品”指的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易燃物品有汽油、香蕉水、煤油等。

易爆物品有鞭炮、雷管、丁烷等气体瓶。

有毒物品有氰化物、硒化物、强酸性液体(如硫酸、硝酸等)等。

2.列车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严格客运、货运“三品”查堵,加强客车电器设备的检查检测,客车和车站配备良好的消防器材,加强客车“二炉一灶一电”的使用管理,加强旅客车内禁止吸烟宣传和检查,加强货物装载加固的规范和检查,严格易燃、易爆货物承运制度,加强罐车的检修,严格罐车限量灌装,落实电化区段货物运输安全措施。

3.客车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旅客列车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是:旅客及旅客行包夹带易燃、易爆品上车;车内吸烟或违章用火;车辆电器设备不良或使用不当;餐车灶台作业违章操作;车辆锅炉、取暖炉、茶炉使用不当或设备不良等。

(1)一般客车车体本身为金属材料制成,但现有列车内装饰材料及座椅、床、行李等为可燃材料,遇到电火花或旅客吸烟乱丢烟头、火柴梗,会引燃车厢内的这些可燃物。

(2)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香蕉水、赛璐珞、烟花爆竹等搭乘客车,因列车的颠簸摩擦而引发大火。

(3)发生异常事故,如列车脱轨翻车等引起火灾。

(4)蓄意制造爆炸事故,引起火灾。

(5)餐车上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4.货车火灾主要原因

1)货车火灾主要原因几种类型

由于货车的车厢较为简陋,货物大多暴露在外,所载货物若为易燃、易爆物品,而如果牵引货车的机车为蒸汽机车,运行中不断有火星从烟囱中飞出,有可能引燃装载的货物发生火灾;运化学物品时,如混装不当或包装不良,在运行中因撞击、震动,易导致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引起火灾,遇水燃烧物品受潮起火等;扒车人员点火照明、吸烟引燃货物,或碰触电器和车的架空电线,电弧熔珠落到货物上引起火灾;由于异常事故,导致货车脱轨翻车引起火灾。

2)货物列车(含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

装载货物自燃,货物夹带易燃、易爆品,铁路罐车超量灌装、泄漏或罐车安全阀、排气阀作用不良,电化区段运行敞车的货物加固或遮盖篷布不按规定等。

5.客运站(场)火灾原因及其后果

客运站就是人们常说的火车站。它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候车室内聚集着大量旅客,尤其是春节等重大节日更是人满为患,而且人们还都携带着许多行李物品。如遇到电器设备故障火花、烟花爆竹燃爆的明火、烟头和小贩卖食品带进来的火种等,发生火灾后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6.客运车站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1)电器设备故障火花是客运站的引火源之一。因此,除了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安装电器设备外,还应建立定期监测制度,避免因电器设备发生短路、断路、过负荷等故障而引发火灾。

(2)站内应设置醒目的宣传栏,使乘客自觉遵守防火安全规定。同时要对乘客携带的物品加强观察和询问,防止旅客藏匿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3)行李房内严禁明火,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7.客运列车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列车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当列车发生火灾爆炸后,首先疏散人员,隔离肇事车辆;及时报告,积极采取自救,迅速切断电源;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协助调查取证。

(1)客运列车在运行时,除了加强宣传、检查外,还应加强火源、用火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管理。

列车上的电器设备、线路应由专业人员按电器安装规程进行安装,并定期进行检查、测试和维修。

(2)可由列车长、运转车长、乘警、检车组长和餐车主任等共同负责客运列车的防火工作。应按照乘务员工作分工,建立岗位防火责任制。

(3)列车内不能使用蚊香、蜡烛、酒精炉、煤油炉等,并禁止躺卧吸烟。餐车不宜炼油和油炸食品。

(4)行李车、邮政车应经常清理检查,防止行李、包裹内夹入火种。代客车(即货运篷车代替客车)内的照明应采用有桅灯并悬挂在固定的位置上。车内不能用稻草等可燃物铺垫,车厢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5)应制定扑救客运列车火灾的应急方案,并使全体乘务员熟练掌握。

8.货运列车防火措施

(1)车站对已编好组列车的有关防火安全情况向运转车长及列车货运员介绍,并按规定办理站台交接手续。

(2)罐装的剧毒、易燃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承运站需检查装载技术状态以及充装记录和证明,并有合格的押运员,方可办理承运手续。

(3)各站检查装有易燃、易爆危险品车辆时,不能使用明火照明。检修时不能使用电焊、气焊及喷灯等工具。

(4)各编组站应有专用固定的装载易燃、易爆物品车辆的停留线。

(5)蒸汽机车需安装符合要求的火星熄灭器,进入可燃、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应带防火罩。机车炉膛口周围及蒸汽管道上不能堆放易燃物品。

第11篇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

(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

①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炔等。

②有助燃物质。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氢气、及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构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如明光、撞击、电火花、炽热物体、自然发热、聚焦的日光、金属钠遇水产生化学能,会自动燃烧、爆炸等。

上述燃烧的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即燃烧的发生,除了必须有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同时存在之外,还必须要有导致着火的火源。

(2)防火的基本措施

①消除着火源: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制温度等;

②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那些相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应加以隔离,分开存放;

③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3、防止爆炸的基本措施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构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1)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①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②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在爆炸极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③爆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小引燃能量,低于这个能量,混合物就不会发生爆炸。

(2)防爆的基本措施

防止化学性爆炸3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基本理论。

①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设备管道中的可燃物防止开成爆炸的基本理论。

②防止可燃物的泄漏,特别是大量泄漏。

③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到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量)以下。

④采取监测措施,安装报警装置。

⑤消除火源。

4、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

由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在生产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因此静电是火灾爆炸的重大隐患,应当引起注意。

(1)静电的产生

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大多数静电是由于不同物质的接触或分离或相互摩擦而产生的。例如,生产工艺中的挤压、切割、搅拌、喷溅、过滤等都会产生静电。

(2)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

①静电接地。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

②增湿。提高空气的湿度以消除静电荷的积累;

③加抗静电添加剂。采用此方法时,应以不影响性能为原则,还应注意防止某些添加剂的毒性和腐蚀性。

④使用静电中和器。

⑤工艺控制法。指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5、灭火措施

(1)报警

(2)限制火灾和爆炸蔓延

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防止火灾蔓延,如设置防火装置、在车间或仓库里筑防火墙或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等。

(3)灭火方法

①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质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

②冷却法:即降低着火物质温度,使之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

③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能蔓延。

灭火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才能将火灾迅速扑灭。

第12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⑴吸烟引起的事故。

⑵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⑶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⑷静电引起的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摩擦、油槽车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⑸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⑹物质自然引起的事故。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起的自燃等。

⑺雷击引起的事故。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⑻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二、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1、燃烧的基本条件

①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流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炔等。

②有助燃物质。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氢气、氯气、及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如明火、撞击、电火花、炽热物体、自然发热、聚焦的日光、金属钠遇水产生化学能,会自动燃烧、爆炸等。

2、防火的基本措施

①消除着火源: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制温度等;

②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那些相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应加以隔离、分开存放;

③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3、防止爆炸的基本条件

⑴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①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

②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在爆炸极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③爆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小引燃能量,低于这个能量,混合物就不会发生爆炸。

三、防爆的基本措施

1、基本措施

①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设备管道中的可燃物,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充人氮气、二氧化碳等。

②防止可燃物的泄漏,特别是大量泄漏。

③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到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量)以下。

④采限监测措施,安装报警装置。⑤消除火源。

2、消除静电

⑴静电的产生: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大多数静电是由于不同物质的接触或分离或相互摩擦而产生的。

⑵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

①静电接地。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

②增湿。提高空气的湿度以消除静电荷的积累;

③加抗静电添加剂。采用此方法时,应以不影响产品的性能为原则,还应注意防止某些添加剂的毒性和腐蚀性。

④使用静电中和器。

⑤工艺控制法。指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3、灭火措施

⑴报警

⑵限制火灾和爆炸蔓延。

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防止火灾蔓延,如设置防火装置、在车间或仓库里筑防火墙或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等。

⑶灭火方法

①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质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

②冷却法:即降低着火物质温度,使之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

③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能蔓延。

灭火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才能将火灾迅速扑灭。

第13篇 钢桶涂装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

我国钢桶行业涂装生产发生火灾、爆炸的事故频率较高,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容易造成较高的经济损失。为掌握钢桶涂装作业防火防爆技术,现对燃烧和爆炸的性质、条件及有关现象的基础知识作一概括的介绍。

(1)燃烧的形成条件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

•有可燃物质存在,并达到一定浓度。例如在20℃时用火柴点汽油,会立即燃烧,用火柴点煤油却不能燃烧,这是因为煤油在20℃时产生的蒸气很少、蒸气浓度不够的缘故。

•有助燃物质存在,助燃物质数量不够也不会发生燃烧。正常空气中含氧量在21%左右,若空中含氧量降低至14%~18%以下时,可燃物质一般会停止燃烧。

•有着火源存在,即有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着火源须具有足够的温度和热量。

可燃气体在正常下就具备燃烧的条件,比液体和固体都容易燃烧。

(2)爆炸与燃烧的关系

爆炸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是发生瞬间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都叫做爆炸。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学化爆炸,前者可间接引起火灾,后者则直接引起火灾。

物理性爆炸是指容器内压力急速增加,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它的爆炸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化学爆炸是指爆炸性物质本身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产生大量气体和较高的温度而发生的爆炸,其爆炸过程包括化学变化过程。如钢桶涂装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粉尘与空气形成混合物的爆炸都属于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就是可燃物质事先与氧化剂混合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着火源而发生的在极短时间内的燃烧。这种燃烧速度极快,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相物质,爆炸时产生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发出巨大的声响。这不同于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燃烧过程中逐渐形成与氧化剂的混合物,燃烧平稳而缓慢,没有爆炸现象。

燃烧与爆炸的异同点如下:

•可燃物质的燃烧与爆炸,本质上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在于氧化速度的不同。

•决定氧化速度的因素是在点火前可燃物质与助燃物是否均匀混合。

•同一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

2、钢桶涂装生产中危险物质参数

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品统统称为危险物品。钢桶涂装生产中的危险物品主要有溶剂型涂料、与溶剂型涂料配套的溶剂和稀释剂等。表示危险物质主要危险性能的参数有闪点、燃点、爆炸极限、引爆能量等。

(1)闪点

易燃液体表面,都有一定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此种混合物在遇火源会发生燃烧。如果可燃气体挥发速度低,一经燃烧,新的蒸气来不及补充,则此种燃烧一闪即灭,称为闪燃。能引起闪燃的温度叫闪点。

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闪点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钢桶涂装中的危险物质的闪点基本者在6℃~28℃之间,属于一级易燃物质。

(2)燃点和自燃点

可燃液体在空气中达到某一温度时,接触火源即发生燃烧,若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这种现象叫做着火。能引起着火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或着火点。

在燃烧温度下能形成连续燃烧。因为此时的液体蒸发速度比闪点温度时稍快,蒸气量足以供给连续不断的燃烧。

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燃烧,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温度。钢桶生产中常见溶剂的自燃点数值在170℃~540℃之间。

易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质如下:

•易燃物质的沸点越低,其闪点也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易燃物质的密度越小,其蒸发速度越快,闪点也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同一类有机化合物中,一般是分子量越小的,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在脂肪族碳氧化合物中,醚的火灾危险性最大,醛、酮、酯类次之,醇类又次之,酸类的火灾危险性较小。

•大部分易燃物质,都是高电阻的电介质,所以都有摩擦产生静电放电发生火灾的危险。

(3)爆炸极限和爆炸危险度

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当其燃爆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的量值范围,同时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因为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都不能发生燃烧和爆炸。只有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个浓度区间可以发生爆炸,这个区间称为爆炸范围。影响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如下:

•环境温度增高,爆炸范围扩大。

•含氧量增高,爆炸范围扩大,反之则缩小。

•爆炸性混合气中有惰性气体存在,爆炸范围缩小,惰性气体增加到一定数量则不能爆炸。

•压力增高时爆炸范围扩大,压力降低时,爆炸范围缩小。

易燃和可燃物质的蒸气的爆炸危险性可以用爆炸危险度即爆炸浓度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来表示:

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值-标准下限值)/标准下限浓度

上式说明,爆炸下限浓度低而爆炸上限浓度高,即爆炸范围宽时,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危险度就高。表6为钢桶涂装常用有机溶剂和稀释剂的爆炸极限。

表6 常用有机溶剂和稀释剂的爆炸极限

有机物名称闪点/℃爆炸极限/%
上限下限
甲苯6~301.07
二甲苯291.07.6
乙醇9~322.619
异丙醇12212
丁醇21~341.78
丙醇-201.613
乙酸乙酯-102.111.5
乙酸丙酯1011.78
乙酸丁酯221.27.6
200号溶剂汽油191.06
3、钢桶涂装生产车间的电气安全

(1)整体防爆要求

钢桶涂装车间的电气安全,必须符合整体防爆的要求,即电机、电器、照明、线路等都必须符合防爆安全要求,不能有一项例外。

电机应选用防爆电机。空气开关、空气断路器和二次起动用空气控制器等均应采用隔爆型。车间照明灯具应采用防爆安全型或隔爆型。电气线路应高架或埋地,接线盒则应采用增安型或隔爆型。

(2)安全接地

钢桶涂装车间的各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除照明装置外的其它电气设备均应采用专用接地线。

(3)电气设备的选择

钢桶涂装车间所选用的电气设备防爆等级,按规定应达到一级要求。

正常情况下,喷漆室和烘干室内一般不设置电气设备,确有必要时,允许装防爆安全型的电气设备。排风用的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应相应地选择防爆类型的。喷漆室和烘干室电气线路应选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其安全导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熔断器熔体和开关延时过电流保护器额定值的1.25倍。电气线路的绝缘度不应低于网络的电压,且不应低于500v。进入喷漆室和烘干室的导线不可有接触类连接头。在可燃气体没有排除干净之前,不可进行拔除插头和拆除灯头等电气维修操作。

4、火灾、爆炸监测和灭火设施

(1)火灾、爆炸监测仪器

火灾监测仪器是发现火灾苗头的设备。火灾发生前有酝酿期和发展期,会陆续出现火灾的信息,如烟、热流、火光、辐射热、臭气等,均可作为监测仪表的探测对象。现在,除利用感温原理外,还利用感烟、感光(红外和紫外)和感气等多种探测原理来探测火灾信息。

(2)灭火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可燃物、氧气和火源三个条件,缺少其中某一条件,燃烧就停止。为此,灭火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

•冷却法。即降低已燃物质温度,使之降低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

•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致蔓延。

为了迅速扑灭火灾,以上三种方法往往同时并用。对灭火剂的要求是效能高、使用方便、成本低、对人体和生物基本无害。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泡沫液、隋性气体、阻燃不燃性挥发液、化学干粉、固态物质等。

(3)灭火设施

•消防用水。水是最方便、资源最丰富的灭火剂。水的热容量比任何液体都大,而且它在蒸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水的热吸收能力很大,具有显著的冷却作用。水的蒸气既能冲淡燃烧区的可燃气体浓度,又能起到阻挡空气进入燃烧区的作用。

•灭火泡(泡沫灭火器)。泡沫的灭火机理是利用泡中水分或惰性气体的冷却和泡层隔绝空气的窒息作用。灭火泡有化学泡沫、低倍空气泡、高倍空气泡和耐醇泡等。

•不燃性挥发液。不燃性挥发液的灭火机理是蒸发冷却和稀释氧浓度,常用的有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不导电,也常用于电气灭火。

•化学干粉和固态物质。用化学干粉灭火主要是为抑制燃烧。固体灭火物质中,黄沙最为便宜,资源丰富,故使用最为普遍。

涂装车间及附近除设置固定灭火装置外,还应配置小型灭火机和其它简易的灭火器材。涂装车间一般宜使用报警、灭火联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同时,涂装车间周围应设置消防水源。通常,涂装车间周围应设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

第14篇 保险粉生产企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生产是重大危险源的集合,防火防爆是保险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作者先后从事过化工园区二家保险粉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根据化工园区保险粉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保险粉生产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供安全管理的同行参考。

保险粉生产是重大危险源的集合,指保险粉生产中每台合成锅、干燥锅等单机使用的危化品量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的临界量。年产 4~10万吨保险粉生产装置,维持系统正常生产的甲醇(母液)储存量与使用量,环氧乙烷的储存量与使用量远远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规定的甲醇生产场所2t贮存区20t,环氧乙烷生产场所1t贮存区10t的临界量定义,构成国定标准定义的重大危险源(实际上甲醇的储存、使用量≥450t环氧乙烷的储存量≥50t)。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是灾难性的。

消除助燃物和点火源是保险粉生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核心内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保险粉生产中使用的甲醇和环氧乙烷(即可燃物)是客观存在无法消除的;所以,生产岗位及罐区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要点就是消除形成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条件之一(即:消除助燃物和点火源)。具体要点如下:

一、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之一,就是加强合成锅、配料锅、干燥锅、eo、甲醇计量罐等反应釜、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密闭,消除和减少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甲醇、环氧乙烷)的跑、冒、滴、漏;使岗位爆炸混合物浓度达不到爆炸极限的范围。(甲醇爆炸极限:爆炸下限(v%):5.5 爆炸上限(v%):44.0; 环氧乙烷爆炸极限:爆炸下限(v%):3.0 爆炸上限(v%):100;)。

二、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要点之二,就是有效运用惰性介质(氮气)保护,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注:氮气来源:可利用保险粉生产制氮装置或保险粉项目甲酸钠车间制备的合格氮气)。利用氮气取代空气中的氧气,使爆炸过程无法完成,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所以要求在以下作业过程中使用氮气保护。

1、处理易燃易爆的物料系统(保险粉合成、干燥等),在进料前,用氮气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原有的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对具有火灾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储罐,充入氮气保护。例如保险粉合成锅、干燥锅、甲醇储罐、环氧乙烷储罐等。

3、将氮气通过管线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储罐、管道等连接起来,在万一发生火灾危险时使用。

4、易燃液体(甲醇等)利用氮气充压输送。

5、保险粉生产系统检修动火前,使用氮气进行吹扫置换。

6、发现可燃气体泄漏时,采用惰性气体氮气冲淡。发生火灾时,用氮气进行灭火。

注:实施(5)(6)二项应有防止人员氮气窒息的安全措施,如操作人员使用空气呼吸器等。

三、防火防爆安全操作的要点之三,就是保持生产作业现场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使用机械通风时必须使用防爆型风机),有效防止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甲醇、环氧乙烷等)的泄漏和在生产场所空气中的积聚。

四、防火防爆安全操作的要点之四,就是消除一切点火源:

1、生产岗位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2、禁止带火种(打火机、火柴)进入作业现场;

3、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作业现场;

4、严禁使用铁器(扳头)敲击、撞击反应釜、压力容器和管道阀门;以防止产生火花;

5、电工必须加强对生产现场防爆电气设备可靠性的巡回检查,发现防爆电气设备损坏等应及时报告和处理,不允作业现场的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

6、环氧乙烷作业区严禁使用手机;

7、定期检查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的静电跨接和接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静电引爆事故的发生;

8、电工必须定期检查厂房设备的防雷接地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雷电引爆事故的发生;

9、在可燃气体放空管上设置防爆阻火器。

四、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巡回检查:全体操作人员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巡回检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现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可燃液体、蒸汽泄漏时,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无法处理的必须及时报告领导。

五、动火作业方面:因检修需要,在作业现场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六大禁令:(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六、产品保险粉的包装与储存:产品保险粉系自燃和遇湿易燃危险化学品,保险粉必须采用内衬双层塑料袋(塑料袋应双扎口)封口严密的铁桶包装,保险粉包装岗位不允许扬尘过大,以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保险粉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不得与水或水蒸汽接触,不得与氧化剂或其它易燃物混放在一起,防止发生保险粉分解发热,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七、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如干燥锅、合成锅等应按规范安装防爆泄压安全装置-爆破片。

八、其他安全管理要点:

1、从业人员按国家规定接受培训持证上岗:保险粉生产企业领导、安管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培训,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安全技术知识;100%持证上岗。

2、制定预案、配置装备、定期组织演练:园区保险粉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政府安监部门和化工园区管委会备案。并按预案要求配备应急救援器材与装备;义务消防队等救援组织必须定期组织演练。

第15篇 安全生产技术—防火防爆 安全技术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_。

a.闪燃b.自燃c.火灾d.着火

2.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_。

a.可燃蒸气b.可燃液体

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

3.液体可燃物燃烧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

a.氧化分解一燃烧一气化b.燃烧一气化一氧化分解

c.气化-燃烧一氧化分解d.气化一氧化分解一燃烧

4.金属燃烧属于_。

a.扩散燃烧b.蒸发燃烧c.分解燃烧d.表面燃烧

5.物质燃烧特性火灾分为__类。

a. 2 b. 3 c. 4 d. 5

6.固体有机物质燃烧的火灾为__类火灾。

a. a b. b c. c d. d

7.易燃可燃液体燃烧的火灾为__类火灾。

a. a b. b c. c d. d

8.气体燃烧的火灾为_______ 类火灾。

a. a b. b c. c d. d

9.轻金属燃烧的火灾为________类火灾。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__情况不属于特大火灾。

a.死亡10人以上b.重伤10人以上

c.受灾户50户以上d.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11.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参数是_。

a.沸点b.闪点c.自燃点d.燃点

12.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_s。

a. 5 b. 10 c. 15 d. 30

13.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_时,木材燃烧则停止。

a. 5%一6% b.8%一10% c. 14%~16% d. 20%一24%

1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属_液体。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

15.清洁、环保的综合性能优化的阻燃技术和产品,将取代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阻燃技术和产品,下面不属于无污染、清洁阻燃剂的是_。

a.磷系阻燃剂b.含卤阻燃剂

c.成炭型阻燃剂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16..下列_不是添加型阻燃剂。

a.聚烯烃b.聚氯乙烯c.聚苯乙烯d.聚氨酯

17.非接触式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_进行探测的。

a.化学性质b.温度c.浓度d.光学效果

18.下列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_。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象式探测器d.光束式探测器

19.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在_。

a.最盛期b.初起期c.发展期d.熄灭期

20.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_。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d.高温

21.下列_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二氧化碳b.干粉剂c.泡沫d. 1301

22.灭火器应_检查一次。

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两年

23.下列气体灭火剂中由于破坏臭氧层,而被逐步取替的是_。

a.二氧化碳灭火剂b.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

c.七氟丙烷灭火剂d. ig一541灭火剂

24.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_灭火器。

a.化学泡沫b.二氧化碳c.干粉d.卤代烷

25.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为_倍。

a. 201~1000 b. 301一1000 c. 401~1000 d. 501一1000

26.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_。

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

27.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的现象是属于_。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

28.下列_自燃不是由发酵热蓄积引起的自燃。

a.稻草b.树叶c.麦芽d.消化纤维

29.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着燃烧的危险性_。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

30.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_工具。

a.铁制b.铜制c.木制d.铍青铜

31.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_平方米。

a. 5 b. 6 c. 7 d. 8

3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人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门内外_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a. 1 .2 b.1.3 c. 1.4 d. 1.5

33.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_m。

a. 0. 8 b. 0. 9 c. 1.0 d. 1.1

34.疏散标志牌设在墙面上时,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_m。

a. 0. 9 b. 1.0 c. 1.1 d. 1.2

35.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逃生。

a.安全出口b.乘坐客梯c.从窗户跳出d.乘坐货梯

36.疏散用应急照明最低照度不应低于_h。

a.0.4 b.0.5 c.0.6 d.0.7

37.影院、礼堂发生火灾后,吊灯掉落时间一般在起火后_min。

a. 15~20 b.20~25 c. 25~30 d. 30~35

38.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时间应不大于_s。

a. 15 b. 5 c. 2.5 d. 0. 25

39.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灭火器。

a.水型b.泡沫c.磷酸铵盐干粉d.二氧化碳

40.电石起火时必须用干砂或—进行灭火。

a.泡沫灭火器b.二氧化碳灭火器c.水d.沙子

41.电石和石灰是_。

a.易燃物品b.遇湿易燃物品c.氧化剂d.有毒品

42.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_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d.火源四周

43.下列—气体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d.氮气

44.诸如化学危险品库、氢氧站、氮氧站、油料库应远离火源,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区及__。

a.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b.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5.化工厂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_。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b.防止空气进人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d.起保温作用

46.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_。

a.消除氧化剂b.控制可燃物c.降低车间温度d.冷却加热设备

47.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_。

a.消除可燃物b.消除氧化剂c.消除着火源d.降低系统压力

48.手提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_m。

a. 1 .2 b. 1 .3 c. 1.4 d. 1.5

49.处于楼层—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又无其他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a. 2 b. 3 c. 4 d. 5

50.在火灾中,由于毒性造成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是_。

a. co2 b. no c. so2 d. co

51.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可燃物热解和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气、co2、_及其他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a.水b. co c. n1 d.臭氧

52.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_。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锅炉爆炸

c.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d.化学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

53.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_。

a.温度升高b.周围介质振动c.压力急剧升高d.发光发热

54.不属于炸药爆炸三要素的是_。

a.反应过程的燃烧性b.反应过程的高速性

c.反应过程的放热性d.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55.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_。

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c过氧化物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

56.氢气和氧气以2:1比例混合后,在500℃时的爆炸低限是_pa.

a.200 b.300 c.400 d.500

57.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_。

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d.爆炸下限

58.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影响,但在_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

a. 0. 1~1 .0 b. 0. 1一2.0 c. 0. 1~3.0 d. 0. 1~4.0

59.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最强烈的浓度是_。

a.爆炸下限b.爆炸极限c.爆炸上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60.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_。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

61.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_。

a.爆炸下限降低b.爆炸上限降低c.爆炸下限提高d.爆炸上限提高

62.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_。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

63.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_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b.最小点燃电流c. mesg和mic d.引燃温度

64.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属—类气体。

a.甲b.乙c.丙d.丁

65.下列物质爆炸危险度最高的是_。

a.氢气b.苯c.汽油d.乙炔

66.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是_1gipa。

a.0.13 b.0.14 c.0.15 d.0.16

67.已知某混合气体中甲烷占80%,乙烷占20%,甲烷爆炸下限为5%,乙烷爆炸下限为3.22%,此混合气爆炸下限为

a.2.57% b.3.57%c. 4. 57%d. 5. 57%

68.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是_。

a.2.38% b.3.38% c.4.38%d. 5. 38%

69.下列—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面粉爆炸b.乙炔爆炸c.锅炉爆炸d.煤粉爆炸

70.若对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时,应使装置中实际氧含量比临界氧含量低

a.10% b.20% c.30% d.40%

71._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

a.粉尘粒度b.初始压力c.粉尘爆炸容器d.湍流速

72.下列粉尘中,_的粉尘不可能发生爆炸。

a.生石灰b.面粉c.煤粉d.铝粉

73.对产生尘、毒危害较大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的密闭、________、吸收、净化等综合措施和监测装置,防止尘、毒的泄漏、扩散和溢出。

a.高压b.中压c.零压d.负压

74.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_。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

75.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于0区或1区,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_mj以下时,工作人员应穿无静电点燃危险的工作服。当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上时,可穿棉工作服。

a.0.25 b.0.025 c.0.0025 d.0.00025

76.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_,以防静电危害。

a.合成纤维工作服b.防油污工作服

c.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d.普通工作服

77.在作业场所液化气浓度较高时,应佩戴_。

a.面罩b.口罩c.眼罩d.防毒面具

78.存放爆炸物的仓库内,应该采用_照明设备。

a.白炽灯b.日光灯c.防爆型灯具 d.钠灯

79.硝化甘油炸药和乳化炸药属于_。

a.猛炸药b.起爆药c.火药d.烟火药

80.下列关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危险性

b.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

c.运输与贮存方面的危险性

d.成品乳化炸药具有低的爆轰和殉爆特性

81.下列关于火药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_。

a.能量特征是标志火药做功能力的参量,一般是指1 kg火药燃烧时所做的功

b.燃烧特性是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c.安定性是指火药在运输过程受到热、撞击、摩擦后,依然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

d.力学特性是指火药要具有相应的强度,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保证稳定燃烧

82._是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

a.能量特征b.燃烧特性c.力学特性d.安全性

83.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破生产过程电应尽最大可能减少厂房的存药量和操作人员。厂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_平方米。

a. 1 .0 b.1.2 c.2.0 d.3.5

84.《烟花爆竹工厂规范》(gb 50161——92)为国家强制性_标准。

a.设计b.生产安全c.安全生产d.设计安全

85.《民用________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98)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a.爆破b.爆炸危险品c.危险品d.爆破器材

86.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_mpa.

a. 10 b. 30 c. 50 d. 100

87.炸药是属于_物质。

a.简单分解的爆炸性b.复杂分解的爆炸性

c.可燃性混合d.遇水燃烧

88.不属于火炸药感度的是_。

a.热感度b.电感度c.爆轰感度d.电磁波感度

89.下列关于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_。

a.装药的尺寸b.杂质及含量

c.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d.环境温度和湿度。

90.下列关于防止电器火花和雷击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_。

a.除本质安全仪表外,生产车间不应装设其他电器设备和线路

b.照明等应采取防爆的型号,其他电器设备应符合防爆的规定

c.雷雨时危险车间应停止工作,人员撤出车间

d.有药车间架设临时线路和使用临时性的电器设施时应通过主管部门审批

91.起爆药与工业炸药有明显区别,起爆药的特点是_。一

a.感度低、能迅速形成爆轰b.感度低、不易形成爆轰

c.感度高、不易形成爆轰d.感度高、能迅速形成爆轰

92.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爆炸物品厂房之间的安全距离是根据爆炸产生的_确定的。

a.冲击波b.地震波c.破片飞散距离d.气体扩散距离

93.从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间清理出来的药尘等应______。

a.由专人负责按规定方法在指定地点销毁

b.由专人负责按规定方法就近销毁

c.埋人地下

d.倒人水中

94.下列关于电器设备防爆说法不正确的是_。

a. i类场所不应安装电器设备、

b. ii类场所电器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允许表面温度

c. ii类场所采用防爆、隔爆、安全型、增安型、充油型设备

d. i类场所选择密封、防尘设备

95.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将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_。

a.甲、乙两类b.甲、乙、丙三类

c.甲、乙、丙、丁四类d.甲、乙、丙、丁、戊五类

96.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_m。

a. 13 b. 15 c. 20 d. 25

97.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车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__m,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_m 。

a. 10,25 b.25,50 c. 15,20 d. 25,25

98.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_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a.120 b.150 c.200 d.220

99.当建筑物总长度超过_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a.120 b.150 c.200 d.220

100.《消防法》于_实施。

a. 1998年9月1日b. 1998年1月1日

c. 1998年10月1日d. 1999年1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

1.燃烧三要素是_。

a.可燃物质b.火源c.助燃物质d.温度

2.重大火灾是指_的火灾。

a.死亡3人以上b.死亡及重伤10人以上

c.重伤20人以上d.受灾30户以上

3.建筑物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_。

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熄灭期e.酝酿期

4.下列各项中属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停车后的安全处理主要步骤的有

a.隔绝b.试压c.吹扫d.置换

5.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基本方法有_。

a.深人地下近战b.地面喷射灭火c.封闭窒息火焰d.采取注水措施

6.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有三种类型_。

a.简单报警灭火系统b.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c.半自动报警灭火系统d.手动报警灭火系统

7.火场逃生的方法有

a.用手巾,手帕捂鼻护嘴b.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c.寻找避难处所d.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8.火灾探测系统主要包括_两部分。

a.自动灭火器b.火灾探测器c.温度仪d.报警控制器

9.非接触式探测器包括_。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象式探测器d.光束式探测器

10.烟气控制主要有_两条途径。

a.挡烟b.排烟c.加强通风d.封闭窗户

11.火灾过程的双重性是指_。

a.偶然性b.突发性c.确定性d.随机性

12.防止机械工业电气火灾事故的主要措施是_。

a.准备大量的灭火器具b.正确匹配的灭火器具

c.合理的配线方式d.导线安装时采取必要的防火保护处理措施

13.下列_物质与水作用会出现化学自燃着火。

a.钠b.氢化钠c.硼氢化钠d.黄磷

14.下列介质中__________等主要依靠化学抑制作用进行灭火。

a.卤代烷灭火剂b.泡沫灭火剂c.干粉灭火剂d.二氧化碳

15.适用于带电火灾的灭火剂有_等。

a.水b.二氧化碳c.泡沫d.干粉

16.常用的灭火方法有_。

a.隔离灭火法b.冷却灭火法c.窒息灭火法d.抑制灭火法

e.扑打法

17.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的__________决定的。

a.燃烧性能b.耐火极限c.体积d.面积

18.化学爆炸三要素是指_。

a.反应过程放热性b.反应过程的高速度

c.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d.突发性

19.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是_。

a.防止限制易燃易爆系统的形成b.防止可燃物外溢泄漏

c.消除各类点火源d.通风置换

20.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_表示。

a.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b.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c.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d.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21.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可燃物,当可燃物的,则发生爆炸危险性越大。

a.爆炸下限越低b.爆炸上限越高

c.爆炸下限越高d.爆炸上限越低

22.控制生产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_。

a.扩大粉尘扩散范围b.控制火源

c.适当增湿d.消除粉尘

23.扑救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主要任务是_。

a.排除爆炸危险b.抢救人命c.防止中毒d.抢救财产

24.《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不适用于_。

a.爆炸性粉尘b.放射性粉尘c.致癌性粉尘

d.引起化学中毒的粉尘e.矿山井下作业接触的粉尘

25.下列属于防爆泄压装置的有_。

a.安全阀b.单向阀c.爆破片d.防爆门

26.按爆炸反应速度分类,爆炸可分为

a.轻爆b.爆炸c.殉爆d.爆轰

27.民用爆破器材包括_。

a.烟花爆竹b.工业炸药c.起爆器材d.传爆器材

28.火药燃烧的特性有_。

a.能量特征b.燃烧特性c.力学特征d.稳定性

29.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根据_等配备消火栓、手抬消防泵、灭火器等灭火器材。

a.工厂规模b.厂房布置情况

c.所在地气候d.建筑耐火等级

30.烟花爆竹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非法生产现象严重b.有些企业不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

c.安全管理制度健全d.从业人员素质较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caddcabcdb 11--20baccbddacb

21--30cbbaadddba 31--40bcbbababcb

41--50babdbbadbd 51--60bccadaabda

61--70dbdadbcbcb71--80aadbacacad

81--90bbdaddadbd91--100daacdcbbda

二、多项选择题

1--10abc abd abcd acd abc bcd acd bd bcd ab

11-20cd bcd abc ac bd abcd ab abc bcd ac

21--30 ab bcd abc bde acd abd bcd abc abd abd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5篇

1 燃烧基础知识1.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1.2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2.1 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防火防爆信息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5篇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5篇43人关注

    1 燃烧基础知识1.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技术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