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办法

护理安全管理办法5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0:24:01 查看人数:14

护理安全管理办法

第1篇 护理安全管理给药规范办法

给药法标准规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 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读内容包括: 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

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

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五对内容包括:(5r) 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 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 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的辩识 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 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 给药原则:

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 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

(1)实习生

(2)助理护士

(3)进修生 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

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

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给药途径:

(1)给药护士可执行下列给药途径: 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 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 c. 窦腔、管腔、瘘腔

(2)下列给药途经护士不能执行: 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关节腔 给药时间:

(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

(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操作步骤: 1.给药前准备:

1)手2)物品:3.)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给药步骤:

(1)给药护士需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给药措施,并准确及时告知病人;

询问过敏史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给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

(2)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3)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并进行核对无误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c.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d.确保用药“五对”原则。

(4)做好解释:协作患者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给药用药评估:

(1)给药错误 a.当发现给药错误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b.当发现静脉给药错误时,立即将输液瓶及执行单封存,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处理。

c.怀疑有药物副作用或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上报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药房备检,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药物反应症状,在病历中所有过敏信息记录栏上填写过敏药物名称。

注意事项:

(1)在每次给药的操作中,至少要进行3次核对,询问过敏史

(2)处方上未明确书写药品剂量时,必须向医生确认,不易辨认的有疑问的必须与医生核对后用药。

(3)护士给药时应高度专注,其它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打搅给药者(特殊情况例外)。

(4).口服药:

①发药时能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服后再走。

②一定要做到前一个患者服药后,再按顺序发下一个患者的药;

③患者不在病室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

一旦患者回来应及时发药。

④若患者拒绝服药,应了解原因,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

⑤若患者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

增加或停用某药物,应及时告诉患者。

⑥危重患者、小儿、老人应喂服。

⑦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酌情处理。

患者自行进行某些服药的管理时,护士必须对患者的服用情况进行确认 ⑧如果一次服用的药物过多,事先与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几粒及不违反服药原则的前提下,商定服药的顺序。

⑨需要护士帮助服药时,首先使用少量的水将患者的口腔湿润,将药物放在舌中央,用水送服。

(5)口腔内含服药将药物放在臼齿和脸颊之间,使用唾液将其慢慢溶解,其作用较快,给药后必须严密观察作用和副作用,若将含服药吞服,将导致药效延迟失去使用意义。

(6)通便用的栓剂,使用前先做直肠指检,确认有无大便淤积在直肠内,除了通便使用的栓剂外,直肠给药均在排便后使用。

(7)皮肤给药必须首先注意皮肤的清洁度。

(8)一定注意不要让针头扎了自己的手指,给患者注射以前不要扔掉空瓶,以备查对。

(9)牢记静脉注射iv、皮下注射h、肌肉注射im、皮内注射id

(10)皮下注射确保针头以10~3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并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询问患者有无剧痛、麻木,注射后给与局部按摩促进吸收,但是胰岛素注射后禁止按摩,以防作用时间的改变。

(11)肌肉注射必须确保注入肌肉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12)皮内注射后禁止揉搓,并做好抗休克的准备

(13)静脉注射的核对工作绝对不可忽视丝毫,必须完全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按照医嘱和药物种类、患者病情等确定注射速度,静脉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

(14)输液前必须注射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输液途中加入药物必须注意药物的稀释浓度(尤其是钾等),并注意摇匀,在必要时才使用延长管和三通,以减少感染和意外的危险。

必须保证输液管中无气泡混入,确认针头在血管内,输液中经常检查输液速度是否准确。

第2篇 护理安全管理给药规范办法格式怎样的

给药法标准规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 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读内容包括: 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

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

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五对内容包括:(5r) 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 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 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的辩识 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 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 给药原则:

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 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

(1)实习生

(2)助理护士

(3)进修生 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

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

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给药途径:

(1)给药护士可执行下列给药途径: 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 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 c. 窦腔、管腔、瘘腔

(2)下列给药途经护士不能执行: 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关节腔 给药时间:

(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

(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操作步骤: 1.给药前准备:

1)手2)物品:3.)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给药步骤:

(1)给药护士需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给药措施,并准确及时告知病人;

询问过敏史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给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

(2)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3)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并进行核对无误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c.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d.确保用药“五对”原则。

(4)做好解释:协作患者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给药用药评估:

(1)给药错误 a.当发现给药错误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b.当发现静脉给药错误时,立即将输液瓶及执行单封存,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处理。

c.怀疑有药物副作用或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上报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药房备检,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药物反应症状,在病历中所有过敏信息记录栏上填写过敏药物名称。

注意事项:

(1)在每次给药的操作中,至少要进行3次核对,询问过敏史

(2)处方上未明确书写药品剂量时,必须向医生确认,不易辨认的有疑问的必须与医生核对后用药。

(3)护士给药时应高度专注,其它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打搅给药者(特殊情况例外)。

(4).口服药:

①发药时能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服后再走。

②一定要做到前一个患者服药后,再按顺序发下一个患者的药;

③患者不在病室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

一旦患者回来应及时发药。

④若患者拒绝服药,应了解原因,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

⑤若患者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

增加或停用某药物,应及时告诉患者。

⑥危重患者、小儿、老人应喂服。

⑦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酌情处理。

患者自行进行某些服药的管理时,护士必须对患者的服用情况进行确认 ⑧如果一次服用的药物过多,事先与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几粒及不违反服药原则的前提下,商定服药的顺序。

⑨需要护士帮助服药时,首先使用少量的水将患者的口腔湿润,将药物放在舌中央,用水送服。

(5)口腔内含服药将药物放在臼齿和脸颊之间,使用唾液将其慢慢溶解,其作用较快,给药后必须严密观察作用和副作用,若将含服药吞服,将导致药效延迟失去使用意义。

(6)通便用的栓剂,使用前先做直肠指检,确认有无大便淤积在直肠内,除了通便使用的栓剂外,直肠给药均在排便后使用。

(7)皮肤给药必须首先注意皮肤的清洁度。

(8)一定注意不要让针头扎了自己的手指,给患者注射以前不要扔掉空瓶,以备查对。

(9)牢记静脉注射iv、皮下注射h、肌肉注射im、皮内注射id

(10)皮下注射确保针头以10~3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并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询问患者有无剧痛、麻木,注射后给与局部按摩促进吸收,但是胰岛素注射后禁止按摩,以防作用时间的改变。

(11)肌肉注射必须确保注入肌肉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12)皮内注射后禁止揉搓,并做好抗休克的准备

(13)静脉注射的核对工作绝对不可忽视丝毫,必须完全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按照医嘱和药物种类、患者病情等确定注射速度,静脉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

(14)输液前必须注射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输液途中加入药物必须注意药物的稀释浓度(尤其是钾等),并注意摇匀,在必要时才使用延长管和三通,以减少感染和意外的危险。

必须保证输液管中无气泡混入,确认针头在血管内,输液中经常检查输液速度是否准确。

第3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怎么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

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

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

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点:护士长对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防范:

1、对高危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2、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

3、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职工;

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

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

防范:

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2、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

3、尽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碍因素。

(三)高危时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

防范:

1、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发挥护士长值班功能。

3、节假日有人员储备、安全检查等应对措施。

(四)高危意识: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防范:

1、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

2、加强安全学习,运用举一反三方法。

3、对护理缺陷、事故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护理安全常抓不懈。

每位护士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经常进行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二)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1、根据病情、年龄、精神状况,并结合病区环境,护士对患者做安全评估。

2、排班合理(人力资源充足、业务力量分配合理)。

3、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新药物时应及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学习。

4、加强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四、病房内有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护理时,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参加和指导青年护士工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认真、规范。

第4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办法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点:

护士长对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防范:1、对高危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2、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

3、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职工;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

防范: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2、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

3、尽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碍因素。

(三)高危时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

防范:1、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发挥护士长值班功能。

3、节假日有人员储备、安全检查等应对措施。

(四)高危意识: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防范:1、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

2、加强安全学习,运用举一反三方法。

3、对护理缺陷、事故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护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护士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经常进行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二)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1、根据病情、年龄、精神状况,并结合病区环境,护士对患者做安全评估。

2、排班合理(人力资源充足、业务力量分配合理)。

3、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新药物时应及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学习。

4、加强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四、病房内有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护理时,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参加和指导青年护士工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认真、规范。

第5篇 护理安全管理—给药规范办法

给药法标准规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

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读内容包括:

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

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

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五对内容包括:(5r)

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

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

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的辩识

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

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

给药原则:

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

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1)实习生(2)助理护士(3)进修生

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给药途径:

(1)给药护士可执行下列给药途径:

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

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

c. 窦腔、管腔、瘘腔

(2)下列给药途经护士不能执行:

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关节腔

给药时间:

(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操作步骤:

1.给药前准备:

1)手

2)物品:

3)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给药步骤:

(1)给药护士需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给药措施,并准确及时告知病人;询问过敏史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给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

(2)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3)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并进行核对无误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c.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d.确保用药“五对”原则。

(4)做好解释:协作患者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给药

用药评估:

(1)给药错误

a.当发现给药错误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b.当发现静脉给药错误时,立即将输液瓶及执行单封存,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处理。

c.怀疑有药物副作用或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上报主管医生、护士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委员会,药房备检,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药物反应症状,在病历中所有过敏信息记录栏上填写过敏药物名称。

注意事项:

(1)在每次给药的操作中,至少要进行3次核对,询问过敏史

(2)处方上未明确书写药品剂量时,必须向医生确认,不易辨认的有疑问的必须与医生核对后用药。

(3)护士给药时应高度专注,其它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打搅给药者(特殊情况例外)。

(4).口服药:

①发药时能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服后再走。

②一定要做到前一个患者服药后,再按顺序发下一个患者的药;

③患者不在病室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一旦患者回来应及时发药。

④若患者拒绝服药,应了解原因,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

⑤若患者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增加或停用某药物,应及时告诉患者。

⑥危重患者、小儿、老人应喂服。

⑦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酌情处理。患者自行进行某些服药的管理时,护士必须对患者的服用情况进行确认

⑧如果一次服用的药物过多,事先与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几粒及不违反服药原则的前提下,商定服药的顺序。

⑨需要护士帮助服药时,首先使用少量的水将患者的口腔湿润,将药物放在舌中央,用水送服。

(5)口腔内含服药将药物放在臼齿和脸颊之间,使用唾液将其慢慢溶解,其作用较快,给药后必须严密观察作用和副作用,若将含服药吞服,将导致药效延迟失去使用意义。

(6)通便用的栓剂,使用前先做直肠指检,确认有无大便淤积在直肠内,除了通便使用的栓剂外,直肠给药均在排便后使用。

(7)皮肤给药必须首先注意皮肤的清洁度。

(8)一定注意不要让针头扎了自己的手指,给患者注射以前不要扔掉空瓶,以备查对。

(9)牢记静脉注射iv、皮下注射h、肌肉注射im、皮内注射id

(10)皮下注射确保针头以10~3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并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询问患者有无剧痛、麻木,注射后给与局部按摩促进吸收,但是胰岛素注射后禁止按摩,以防作用时间的改变。

(11)肌肉注射必须确保注入肌肉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12)皮内注射后禁止揉搓,并做好抗休克的准备

(13)静脉注射的核对工作绝对不可忽视丝毫,必须完全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按照医嘱和药物种类、患者病情等确定注射速度,静脉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

(14)输液前必须注射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输液途中加入药物必须注意药物的稀释浓度(尤其是钾等),并注意摇匀,在必要时才使用延长管和三通,以减少感染和意外的危险。必须保证输液管中无气泡混入,确认针头在血管内,输液中经常检查输液速度是否准确。

护理安全管理办法5篇

给药法标准规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护理安全信息

  • 护理安全管理办法5篇
  • 护理安全管理办法5篇14人关注

    给药法标准规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用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办法热门信息